教好数学课的点滴体会

2024-04-17

教好数学课的点滴体会(共9篇)

篇1:教好数学课的点滴体会

教好初中数学教学的点滴漫谈

丘北县锦屏中学 赵君

笔者不是数学家,但教学数学多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时常反思,对自身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课程标准、驾驭教材,因此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成了我的天职,我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然后我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我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具体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言谈。

一、我精心备课,认真备课

我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我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我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我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我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六、我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七、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适应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为了适应学习注意里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每节课授课不超过25分钟,剩下的时间看书或做练习;练习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口算、笔算相结合;有时一题目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叫同一张桌子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有时叫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做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平衡。

八、我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九、我寓数学思想于课堂教学中

数学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数学科学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课本中没有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a与a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结论,从中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

十、我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两个班,其中一个班我是班主任,学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而另一个班虽然没有做他们的班主任,但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十一、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十二、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的教育教学方针。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期数学教学进行工作总结。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总结经验,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十三、我引导学生预习,细心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十四、我加强互助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外,更应该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教育资源,进行好生差生配对,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了差生的发展,构建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它也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

十五、我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十六、我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不是烂做搞题海战术,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十七、我引导学生记忆。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我着力于以下几点:学生注意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使其大胆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篇2:教好数学课的点滴体会

徐俊坡 金玉

各位同仁:大家好!

能够在这儿和大家一起探讨数学教学,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徐俊坡,现任教于迁安市第五实验小学,这位是金玉老师,现任教于迁安市第一实验小学。刚才,杜主任就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新课标理念等做了深刻、全面、占位很高的诠释,接下来我们将从实际操作方面,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及具体的案例谈一谈关于备课、上课等方面的感悟与收获。

记得我们做为新教师初上讲台时,也是和大家一样满怀激情,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与精力全部给予学生,但是,课堂上的效果却与自身的投入不成正比,反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我们的教学经历以及听新教师的课,感到初上讲台的教师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教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时候半节课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或者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例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等等。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唯一的做法就是,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怎么样的备课。

一、如何备好一节课。

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对于如何备好一节课,我们将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备教材。

我们迁安的数学课上使用的教材是**教版版本的数学教材,教材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图文并茂,充满情趣。教材中设计了兔博士、大头蛙、蓝灵鼠三个动物卡通形象,还有红红、丫丫、聪聪、亮亮四个书中的同伴。书中的四个小主人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交流、一起成长。这样的设计,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感性。

2、教材设计理念新、内容活。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基本的数学思想渗透到各个章节,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

3、教材呈现知识的方式灵活新颖,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教材的每一章节常设有 试一试、议一议、练一练、知识窗、问题讨论、数学冲浪等栏目,这些栏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增长知识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有带着新问题离课堂,促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

4、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方法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以适应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同时,改变一些概念、内容的传统编排,以达到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学习自信心的目的。**教版教材有以上优点,那么,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把握上应注意什么呢?有以下几点:

1、尊重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数学教师不难认识到教材是有别于其它一般性教学资源的重要资源,尊重教材,颇为必要。

(1)尊重专家智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由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课程论专家、教研专家、教学专家与教材编写专家合作编写而成,是诸方面专家共同智慧的结晶。作为用教材教的广大一线教师,尊重教材就是尊重专家智慧。

(2)尊重法定权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完善教材管理的审批制度,实行一标多本和严格的审查制度。数学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严格审查通过后启用的。数学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意志,代表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尊重教材就是在维护教材的法定权威。

(3)尊重科学成果。教材是在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要义,谙熟我国数学课程的历史和现状,研究国际数学课程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学科自身的规律编写而成的,其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等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数学是学科,更是科学。尊重教材就是在尊重科学成果。

2、吃透教材

所谓吃透教材、读懂教材,其实指的就是要准确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概括的说就是要从读教材到研教材、从研教材到创新的使用教材。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教法,千教万教,教不好教材就是白教。只有读懂了教材,才能备出扎实、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上一节高质量、有效率的好课。

对教材的理解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解析教材的内容设计,做到细致理解。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如六年级数学《比例尺》这一课,教材上的活动一是给大头蛙设计名片,教材上先呈现的是红红设计的方案,说明这种方案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会这样设计;聪聪的方案是竖着设计的,与众不同,只会有少部分甚至几个学生可能这样设计,所以教材把聪聪的方案放在下面。然后教材呈现的是说一说:他们的设计符合要求吗?此处,在教学时就应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整理得出红红的结论:他们的设计都符合要求。接下来,教师就应该介绍比例尺1:1的含义,教师要扣住每个1表示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比例尺,即前面的1表示图上距离,后面的1表示实际距离。活动二要求画一个长60厘米,宽45厘米的镜框示意图,教材上先呈现的是免博士的问题:怎么画呢?我们**教版教材上兔博士说的话或问的问题一般是有深度和难度的,所以此处就应该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得出可以按比例缩小的方法后,鼓励学生按自己想的比例画图。可以说,教材的每一幅图片,每一组对话,每一个活动都是有其实际意义的,讲课前,我们一定读懂、吃透教材,这样才能设计出扎实有效的教学设计。

(2)、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前面我说过,**教版教材在内容安排上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以适应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比如《方向与位置》的相关知识,教材在二年级安排的是认识地图上的方向,初步认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在五年级下册学习了以中心点为标准,用方向及角度表示位置;在六年级下册学习了以中心点为标准,用方向、角度、及距离表示位置。在教学时,我们不能一节课讲好几课甚至几个学段的内容,记得在2008年去**听了一节课,讲的是方向与位置的内容,当时用的是四年级的孩子,老师一节课把用方向、角度、及距离表示相对位置都讲了,结果孩子们不会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不上来,整节课感觉特别费劲。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对教材的知识结构有个整体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

(3)形成教材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是从低到高逐步螺旋上升的,统一范畴的内容会在不同的年段分别出现。如在学习国际计量单位的过程中,教材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顺序编排。比如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材是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三角形的面积到梯形的面积来编排的。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习是借助面积单位推导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转化成长方形推导的,对于三角形是要用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面积公式,梯形和三角形类似。只有教师对教材形成了知识体系,理清了数学知识结构,才能使教师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用现代数学的观念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

(4)横读教材,即与其他版本教材相同的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横向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我在设计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等可能性》这一课,在教学时我感觉学生做了抛掷实验后,虽说把实验结果制成条形统计图,但由于实验次数较少,学生不能很好地感知等可能性。此时,我对照网上人教版教材的相应内容,把其中四位数学家抛掷硬币的实验数据引入到课堂中,制成条形统计图,由于实验次数较大,学生会很容易地发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差不多相等,从而让学生很好地感知了抛硬币是公平的。

(5)纵读教材,将1-6年级,乃至1-9年级的数学教材纵向比较,将相同知识内容在各个年级的不同层次的安排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地把握教材。教师纵读教材要研究教材的科学性,把握知识的科学含义,做到深入浅出、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把教材中的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系统连贯,知识成串。这是整体领会教材的三个重要标志。这样,在备课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实现思维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

(6)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新课程倡导的互动、生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教学素材。但超越教材绝不是放弃甚至背离教材,而是在深刻把握教材的前提下,跳到更高层面重新审视教材,深层解剖教材,最大限度发掘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例如,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预设问题的意图时,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预设没有想到的质疑时,学生的活动进展与教师的预设有差异时,这都需要教师适时调整预案,以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我在二小讲过《圆柱的认识》这节课,在二小讲课时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的?学生举例:著片筒,彩笔筒等。同样是这节课,当时送课下乡在**营讲,当提到这个问题时,学生说电线杆、水缸、烟囱等,非常明显,这些物体不是标准的圆柱,但我没有立即纠正,而是等学完了圆柱的特征后,再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是否为圆柱体,学生回答说不是,因为它们上下不一般粗。所以说,上课时我们的预设如果与学情不一致,一定要适时调整,不能一成不变。

篇3:教好数学课的点滴体会

一、注意知识衔接, 使之融会贯通

数学知识的产生, 都有它发生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认知能力, 也自有规律, 结合教材, 要做到使这两个的和谐统一, 即要求我们在教授新概念时, 注意联系性、承前启后,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使它们产生亲和力, 这样自然的连接, 使学生心理愉悦, 降低了教学难度, 事半而功倍.

二、重视数学中的语言转化

数学的表达需要精确度、概括性, 而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之间的转化, 在集合中的表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适时地加强选例, 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美, 从而得到很好的启迪.

三、准确把握概念, 提升理解能力

数学的大厦, 是以概念为基石, 而概念的理解, 它的内涵与外延, 学生往往以偏概全不得要领.教学中, 教师要在学生容易发生歧义之处, 巧妙点拨, 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有所启发, 从而得到再学习的能力.如对 (1) x>3; (2) 若x-3>0, 则x>3; (3) x2-x-2>0; (4) x2+x+2>0是否为命题的判断上让学生展开讨论, 辨明结果, 明白就理.

四、强化数形结合, 培养解题能力

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思想, 也是深化和理解数学原理的重要步骤, 许多问题的求解都可以通过它来实现.而数与形两者都是函数的基本表达形式, 它们异曲同工、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正所谓:“数无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所以要鼓励学生多作直观图形并用它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 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而且解题过程更是简捷明了.例如:

已知集合A={x|-1<x<2或x>3}, B={x|axb}, 若AB={x|3≤x≤4}, AB={x|x>-1}, 求a, b的值.

解:在数轴上画出AABAB (如下图) .

AB={x|3≤x≤4}得b=4.

又由AB={x|x>-1}得a=2.

a=2, b=2.

五、深挖教材, 注意集合与简易逻辑的关系

集合作为数学的基本语言, 它贯穿全章, 若细心钻研, 可以发现它与命题的四种形式以及充要条件都联系紧密.

若令AB分别为p命题和q命题成立的集合, 对于命题四种形式, 课本上的结论与集合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

原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即:若xA, 则xB⇒/若xB, 则xA;

原命题为真, 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即:若xA, 则xB⇒/若x∈/A, 则x∈/B;

原命题为真, 它的逆否命题为真,

即:若xA, 则xB⇒若x∈/B, 则x∈/A.

而集合与充要条件的关系为

AB, 则pq的充分条件;

BA, 则pq的必要条件;

A=B, 则pq的充要条件;

A⊂/BB⊂/A, 则p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篇4: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1.近几年来一直都在强调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当然,那些内容重复、偏深偏难的教辅资料、练习题等,应该毫不犹豫地减掉,是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但对数学教学而言,我们数学教师应该遵循数学教学规律。如多读多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训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方法,循循善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大家知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实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应依赖于“积累”和“灵性”。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的根本是积累知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概括起来八个字:多读、多记、多写、多练。这四多也是数学教学的立足之本。

2.多练、多写,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传统数学教学经验的精华,也符合现代教学中数学实践的观点。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数学材料,在大量的数学实践中掌握运用数学规律。

3.要多读,多理解,多练,积累才多,才能为解决应用题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反复做,装进自己记忆的仓库,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素材。学生练得多,记忆得多,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自然形成了。

4.积累,不仅是表达的基础,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知识材料的积累,就是说,不认识足够数量的字,审题就无法谈起。没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要深切地感受、理解文字材料,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见,积累对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里所说的“苦功”就是指多读、多写的数学实践。不熟读、认识大量的语言文字,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习,要想学会读、写和审题是不可能的。

篇5: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推荐]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付出的心血最多,投入的精力最多,而获得的却是最少的。多少年来,我们培养出来的部分学生不太会说话、理不清题意,也就是说,学了近十年的数学,却没有形成判断数学的能力。我认为,造成学生没有形成判断数学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根源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关键是教师在考试指挥棒的调度下,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尝试。整天想到的是考试分数,手里抱着《教参》抄写出来的教案照本宣科,完全忽视研究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下面谈谈我的数学教学体会:

1.近几年来一直都在强调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当然,那些内容重复、偏深偏难的教辅资料、练习题等,应该毫不犹豫地减掉,是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但对数学教学而言,我们数学教师应该遵循数学教学规律。如多读多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训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方法,循循善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大家知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实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应依赖于“积累”和“灵性”。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的根本是积累知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概括起来八个字:多读、多记、多写、多练。这四多也是数学教学的立足之本。

2.多练、多写,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传统数学教学经验的精华,也符合现代教学中数学实践的观点。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数学材料,在大量的数学实践中掌握运用数学规律。

3.要多读,多理解,多练,积累才多,才能为解决应用题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反复做,装进自己记忆的仓库,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素材。学生练得多,记忆得多,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自然形成了。

4.积累,不仅是表达的基础,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知识材料的积累,就是说,不认识足够数量的字,审题就无法谈起。没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要深切地感受、理解文字材料,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见,积累对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里所说的“苦功”就是指多读、多写的数学实践。不熟读、认识大量的语言文字,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习,要想学会读、写和审题是不可能的。

篇6:小学数学练习课的点滴体会

吴艳

甘肃民乐县南古寄宿制小学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新授课的研究,忽视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课。事实上,学生知识的真正掌握与智力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练习课的巩固、深化。因此,我们要像重视新授课一样重视练习课的研究。小学数学练习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总课时数的2/3,也是新授课的延续。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并使技能转化为技巧,必须充分发挥练习这个环节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精心设计练习,耐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消化,巩固应用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课堂练习效率,下面就本人对练习课教学谈几点体会:

1练习要有坡度,有层次,还要把握重点

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并且是有阶段性的。所以设计的练习题,也要根据阶段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坡度,还要有层次。就是将设计好的练习题,按坡度不同分几次提供给学生练习。练习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在知识的联结点上动脑筋,在掌握知识的关键上下功夫。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应用题时,分析,列式和计算全部都进行练习,但主要矛盾不在计算上,而在与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和实际问题入手,在分析问题时从简单问题入手练习找规律,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找规律能够正确迅速地寻求到解题的方法。所以练习植树问题时要集中练习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先让学生明白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要栽树(要栽的棵数=间隔数+1)和两端都不栽(要栽的棵数=间隔数-1)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并能使稍复杂的植树问题转换成简单化,不要单纯做题,重在使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转换思想。

2练习要注意点拨 ,启迪学生智慧

在数学练习课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设计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饶有兴趣且具有一定坡度的`练习题,另一方面要注重练习题中智力因素的点拨与启迪。例如,判断一个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不少学生往往把这个数所有的约数都写出来,在判定该数为合数或质数,我设计了如下练习进行点拨:要判断15是质数,还是合数。就要准确判断15除1和15之外有无别的约数,有则是合数,无则是质数。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加深了对质数、合数概念的理解。学生不仅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而且判断速度明显加快。

3练习要消除定势,注重练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他们往往认为所有的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又认为所有题目都用除法做,这些都是定势的思维干扰的结果。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相互干扰的情况也引要起注意。在设计练习时,就得考虑如何防止学生产生思维定势,怎样理解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练习的内容不能孤立的设计,而要考虑与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容易掌握新知识,技能纳入已有的认识体系。

4练习要形式多样,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篇7: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伊川县白元镇土门学校

2015年6月23日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心得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快乐的情绪,能使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想象与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语文能力的突破口”,故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问题是激发求知欲,是培养学习中兴趣的内驱力。因此,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下面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能力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才能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和动力, 有了兴趣才会变“苦学”为“乐学”, 才会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1、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就要设计创造学习情境。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我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课时精心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置身于语文生活的氛围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离不开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培养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其次创设操作情境。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心理特征, 动手操作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我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摘取绿叶,寻找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叶子。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到大自然中寻找树叶。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各色树叶,千姿百态。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知识,一举两得。

再次创设竞争情境。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竞争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使用竞赛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融入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以一颗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和学生交朋友。学生如果喜欢语文教师就会直接喜欢语文课, 从而产生“乐学”情感。要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 对学生多一点鼓励、表扬, 少一点批评、训斥, 使学生心情愉快的投入学习。还要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让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 都能获得成就感,从而才能长期保持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好语文的核心

学生学好语文的成败不在于教学生学会了多少语文知识, 而在于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语文方法, 是否提高了语文思维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做对题, 还要在“会、对”的基础上逐渐加快速度最后达到“又对又快”。在课堂上, 要求学生要做对题, 能口算的尽量口算, 能简算的尽量简算。经常开展语文竞赛, 采用抢答、计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题海战术的一个弊端就是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定的模式里, 这种类型的题这么解, 那种类型的题用这种方法等等。其实只要拿出其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题通过一题多变、条件与结论互换、以及一题多解等方法的训练, 就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目的。

3、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以及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 无论什么作业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做错或做不出也不要紧, 只要能够通过做题, 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

第二: 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敢于标新立异不随波逐流, 拿出自己独特的解法。

第三: 狠抓学生自编应用题的训练。可采用看图编题, 看算式编题, 补充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等方法进行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 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为此, 要重视教法研究, 教给学生常见的思考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学会”, 还要让学生“会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是第一位语文教师始终要研究的问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追求, 在成功和失败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 才能找到一套适合本学校、本班级和本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李中鸟

篇8:教好数学的一点体会

众所周知, 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一科, 尤其在高中教学当中更是让众多学生和老师感到头疼。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教好数学, 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十几年的教学中, 我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学习借鉴好的教学方法, 用来指导我的教学工作,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注重情商因素

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的工作成绩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体现出来的, 我们教师必须和学生搞好关系, 共同努力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成绩。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 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 这样就可以高效率地进行课堂教学。我们要主动接近学生, 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利用作业批语传送教师的期待, 是师生沟通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 正确对待学生的优点和错误, 要让学生知道我是最有责任心的老师。

二、充分挖掘教材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 充分挖掘有关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 是以数学内容为载体的对数学内容的一种本质认识, 要通过反复体验才能领悟和运用。数学方法是处理、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手段, 是对变换数学形式的认识, 同样要通过数学内容才能反映出来, 并且要在解决问题的不断实践中才能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介绍和突出有关数学思想方法。在进行教学时, 应渗透、介绍和强调哪些数学思想, 要求学生在什么层次上把握数学方法, 是了解、理解、掌握, 还是灵活运用。然后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从教学目标的确定, 问题的提出, 情景的创设, 到教学方法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都要精心设计安排, 做到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数学思想教学。例如, 化归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因此, 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通过渗透、介绍、强调等不同方式, 让学生体验、学习这一思想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一招一式的解题方法和对不同题型的反复练习中提炼概括出一般规律和有关的思想方法, 通过反复的体验和实践, 使学生从中学到从数学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

用好课本例题, 充分发挥例题的示范作用, 例如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问题历来是个难点, 但是如果我们用好课本第17页例1, 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例如:已知函授f (x) 的定义域是[-1, 1], 则函数f (2x-1) 的定义域是。

例题1:已知函数,

(1) 求函数的定义域;

(2) 求f (x-3) , 的值;

(3) 当a>0时, 求f (a) , f (a-1) 的值。

尤其是第三问, 为什么要求a>0?如果没有这一条件又如何求f (a) , f (a-1) 的值?如果我们讲清这个问题, 学生对于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的问题就不那么困难啦!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听课要有记录本

有些学生听课没有笔记, 甚至根本不动手, 有时课堂上没及时理解的知识没能记录下来, 以后就形成了知识的缺陷;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补充一些知识、方法规律、技巧性的东西, 就随处乱记, 过后就乱扔, 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如果有一个记录本, 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分析一下每道题目都是怎么考查的, 考查了什么知识点, 这个知识点的考查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并将自己归纳总结的规律、经验以及好的解题方法随时记录下来, 这样, 对每个知识点, 不仅都能把握其考试方式, 而且又能摆脱让你烦恼的题海, 这才是真正的提高,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2. 做一个个人错题集

如果做错了题目, 不管发现什么错误, 不管是多么简单的错误, 都收录进来;我相信, 一旦你真的做起来, 你就会吃惊地发现, 你的错误并不是更正一次就可以改掉的, 相反, 有很多错误都是第二次、第三次犯了, 甚至于更多次!看着自己的错题集, 哎呀, 太触目惊心了。这真是一个自我反省的好地方, 更是一个提高成绩的好方法。复习越往后, 在知识上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就越小, 而能纠正自己的错误, 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增长空间。如果你还没有这个习惯, 那么, 就去准备一个吧, 收集自己的错误, 分门别类, 然后没事的时候就翻一翻, 看一看, 自警一番, 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3. 让规范成为习惯

一是书写要工整, 卷面要干净, 步骤要规范, 尤其是一些字母、数字、数学符号以及上标、下标的书写更要到位。例如:有的学生写的字母P和D分不清楚, 有的学生写的对数的底数和真数分不清楚等等, 所有这些都影响你的成绩。二是思维要规范, 考虑问题要全面, 对于一些细节的问题, 特殊的情况, 易漏易错的问题都要考虑到。正所谓:简单的问题熟练化;规律的东西模式化;重点和难点要强化;易漏易错要特殊化。

4. 要有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

篇9:数学课堂讨论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课堂讨论 培养思维品质 提高课堂效率

一、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专家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为此,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讨论的时机要恰当

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过早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过迟学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教师还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各层面学生的多元需要,把握好学生思维的高潮,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此外,讨论时应把握“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在讨论的效果上做文章。

三、讨论的方法要科学

常见教师把题一呈现,便马上让学生讨论,讨论了两三分钟,教师便草草收场,只留于表面形式,没有注重效果。教师不能由于时间关系,相互交流未充分展开就终结,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大空间。在教学实验中,我曾经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对问题直接讨论,第二组独立思考,第三组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经过多次实验结果发现:第三组学习效果最好,第一组效果最差。第一组的学生容易注意到别人的意见,思维活动受到了束缚,容易得出一些倾向性的结论;第三组表现在它的“预热效应”上,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活动,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学生积思广益的学习。第三组的学生无论是在解决问题的途径上、质量上都优于其它两组。可见,讨论的方法很值得推敲。

四、讨论的氛围要和谐

讨论应营造一种氛围,使每位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批评,而是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受欢迎的,小组中的成员不是批评别人的意见,而是倾听、补充、完善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即使错了,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才能真正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心无疑虑,才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发展

五、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

讨论不是教师的休息时间,不是学生的放纵机会,也不是大家自由地闲谈。这只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设计的教学程序。教师有必要切实地指导课堂讨论。在更多时候,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当中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心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拉进师生之间距离,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再者,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偏差,并加以适当控制,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讨论的效率。

上一篇:完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点下一篇:洗脸时有刺痛感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