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影视字幕翻译

2022-06-29

第一篇:分析影视字幕翻译

从《生活大爆炸》分析幽默字幕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生存与对话—浅析《非笑之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 透过《丛林》看美国梦的破灭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浅析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极权统治手段 通往真正的人性之路:《紫色》中西丽的转变 浅析《睡谷传奇》中的浪漫主义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从功能对等视角看董乐山《》的翻译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谈《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 中英网络词汇语用特征对比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 18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世纪初女性的社会地位 19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20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Vague Language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跨文化交际下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研究

合作原则视角下对《老友记》中台词的幽默研究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

女性主义家园乌托邦思想的构建--论夏洛特•吉尔曼在《戴安莎的作为》 商务谈判中话语的顺应性研究

战争留下的伤痛--《太阳照常升起》主要人物对比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障碍及策略研究 A Cultural Analysis of Love in The Joy Luck Club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

Application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op Talk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钱钟书翻译研究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 从目的论看汽车广告的翻译策略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 《魔戒》中的生态元素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语境及其在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应用 中式英语的潜在价值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 论《白鲸》的象征主义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On Beautiful Women’s Death in Poe’s Fictions

49 朱维之《复乐园》译本研究

50 Hawthorne’s Feminism Consciousness in The Scarlet Letter

51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smetic Instru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52 动画片《花木兰》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解构和重构 53 浅谈英语科技文献汉译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54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

55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 56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之死的必然性

57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 58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59 双关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0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

61 Differ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odes of Think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

《金色笔记》与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 浅谈英语“根据”表达法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

《一件小事》三种英译本对比研究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论《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的生态观

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的视角看《喜福会》里中美婚姻观念差异 浅析如何通过英语原版电影学习英语

A Paralysed Wilderness—The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Symbols in Araby 《卖花女》中莉莎人物形象分析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小妇人》中四姐妹的命运

论有效开展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策略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

从《大象的眼泪》看人与动物的关系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82 中西社交礼仪差异的历史文化原因探析 83 McDonald’s Success

84 O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Slog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85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 86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87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 88 《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 89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90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91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活动研究

92 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

93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Lead-in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es 94 95 96 97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 英汉品牌名的文化差异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98 浅谈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课堂互动

99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爱情观 100 Analysis of American Culture in Friends 101 浅析中美婚礼习俗差异

102 论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小说的二次创作

103 跨国企业广告语在中国本土化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104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

105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为中心

106 分析《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觉醒的女性意识 107 跨文化交际下汉语四字成语的英译研究

108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

109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a Germ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110 从《唐顿庄园》看一战对英国庄园经济文化的影响 111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 112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的文化融入 113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14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115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16 论英文电影名翻译

117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118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 119 On the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20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121 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22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123 中国菜单的英译

124 从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看恋母情结 125 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

126 礼貌原则视角下萧伯纳《卖花女》人物性格探析 127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12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9 从《培根论人生》分析弗朗西斯•培根的人生观 130 由中国的圣诞节“热”来看中美文化的冲突及融合 131 论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 132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133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134 The Influence of Westward Movement on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 135 非言语交际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136 中美企业广告文化对比研究

137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 138 从文化角度谈商标的中英互译 139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 140 汉英称赞语的对比研究

141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 142 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

143 从英语中性别歧视词看西方女性社会地位之变化 144 浅析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运用

145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146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

147 美国犹太文化与传统犹太文化的冲突——浅析《再见吧,哥伦布》 148 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

149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 150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151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

152 从精神分析法研究托妮·莫里森《宠儿》中塞斯的母爱

153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154 交际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155 从女权主义视角分析《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形象 156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157 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158 双重人格——《化身博士》的启示

159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白之语用学分析 160 《喜福会》中隐喻的使用

161 从语域和博客语篇角度解读博客传播 162 《白象似的群山》隐含意义解读 163 浅论国产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

164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 165 论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创作及其特点

166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167 英语广告语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

168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169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 170 从《宠儿》的人物形象中分析莫里森的种族观 171 浅谈《竞选州长》中的幽默与讽刺 172 中美商务交往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173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74 视听说结合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之设想

175 野性的回归--试析《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生存斗争 176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177 从动物习语分析、比较中美文化 178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79 英汉亲属称谓对比研究及其文化内涵分析

180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 181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的人物冲突分析

182 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奥巴马推定总统候选人演讲 183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184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 185 《喜宴》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186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文化

187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188 论文学翻译中“原作之隐形”存在的必然性 189 互联网时代的语言帝国主义

190 现代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从时间蒙太奇和多视角叙述角度 191 The Name Transl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9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 193 从《生活大爆炸》分析幽默字幕的翻译

194 《人人都爱雷蒙德》中幽默对话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关系的研究 195 论《织工马南》中的象征意义

196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

197 Humor and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98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

199 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

第二篇:字幕翻译

1、研究背景

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影视字幕翻译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电影的字幕渠道慢慢了解着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活习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观众期待获得和原语观众一样的感受,好的字幕翻译就能更好服务目的语观众。目前,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开始慢慢关注这一领域,结合各种中西方翻译理论来指导字幕翻译。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整个世界犹如一个地球村。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跨文化交流不断地深入。他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联系,也各有独特的文化要素。正是文化的共性和联系,为跨文化交流与翻译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和基础;而不同文化所具有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要素,成为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沟通交流的障碍。翻译难点在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和表达上。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融合交汇的过程。语言和文化是共存和相互依赖的,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本身也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现今,影视剧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喜爱,成为受众最多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目标语观众能否对影视剧有最贴切的理解,取决于字幕翻译能否译出原剧的原滋原味,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剧的文化风俗。国内的字幕翻译缺乏统一的翻译理论的指导,及严格的规范依据。字幕翻译作为语际交流的桥梁,应该引起更多国内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电影电视作品是人类娱乐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十年前,中国观众所能看到的作品多为中国大陆或香港制作的一些影视剧。然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几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影视作品。一方面这得益于比过去更加宽松的文化政策,允许更多国外优秀的作品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和字幕翻译的兴起。互联网提供了人们观看影视作品的渠道,而字幕翻译则克服了文化差异和语言不通的障碍,使普通人欣赏外国作品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影视作品也纷纷出口到其他国家,字幕翻译也从一开始的英译中为主,扩展到中译英,中译日,中译法等等其他翻译类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日益加入到全球化的脚步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文化交流方面,很多优秀的外国影视作品被引入到了中国。因此,字幕翻译的地位就愈发凸显。成功的字幕翻译不仅会使观众领略到异国风情,更能达到文化传播的功能。然而,影视剧的翻译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该领域的翻译理论研究尚待加强。特别是中国,在字幕翻译上严重滞后于国际市场,不能满足广大中国影迷的需求。

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字幕翻译随着影视技术的进步得以迅猛发展。字幕翻译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人们渴望了解和欣赏异域节目和文化。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字幕翻译的出现是个福音。翻译字幕使他们坐在家里就可以没有语言障碍地欣赏到外国的影视节目。同时,他们还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字幕翻译与传统的文学翻译不同,甚至与译制配音的电影也不同。字幕翻译大部分是由网上的爱好者自愿做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来完成翻译工作,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字幕的巨大影响和相对不足的理论指导引起了本文作者的兴趣。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中国的电影事业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世人的关注。而中国的动画电影其实比故事片更早跻身于世界影坛,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便是万氏兄弟,他们堪称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1922年,万氏兄弟制作了广告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被认为是最早的国产动画片。1941年,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是一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动画片,它是世界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在新世纪,国家开始大力扶持国产动画,目前中国有上千家动漫公司,但精品不多。2008年《喜羊羊与灰太郎》系列动画异军突起,自2005年6月推出后,陆续在全国热播,该片在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风靡一时。 本论文的理论基础是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 本文从目的论出发,结合字幕翻译的相关知识,分析《喜羊羊与灰太狼》三部系列电影的英文字幕翻译方法。目前在字幕翻译研究领域,对中国电影的字幕翻译研究处于空白,多是对于中外电影的字幕翻译,或以《功夫熊猫》为代表的外国动画电影的字幕翻译。笔者认为这很不利于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化发展。

第三篇: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

1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层次也不断提高。英文电影在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人们对电影字幕的翻译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影字幕的翻译是电影本身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电影字幕翻译也成为了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归化和异化两个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电影 字幕翻译

电影是一种具有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而且受众较多的文化形态。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是人们了解其他文化的重要渠道。由于语言差异,大部分观众只能通过字幕翻译才能从听觉上、视觉上个方位地把握外语电影的内容,欣赏其魅力。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那么电影字幕翻译自然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英语电影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涌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电影,Forest Gump 《阿甘正传》、KongFu Panda《功夫熊猫》、Mu Lan 《花木兰》、Titanic《泰坦尼克号》等。这些电影在中国同样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收入,那么这些电影之所以会这样成功,除了有丰富的电影情节和特效之外,精彩地道的字幕翻译也是它们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在谈电影字幕翻译具体策略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字幕翻译的特点。

一、字幕翻译的特点

电影的字幕翻译与一般文学翻译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综合的艺术形式,比一般的文学作品更形象、更生动。但同时也因口型、肢体语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电影字幕翻译。电影字幕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或非文学翻译,李运兴教授在提到字幕的功能及文体特点时指出:字幕是闪现在屏幕上的文字,一现即逝,不像书本上的文字,可供读者前后参照。而字幕是不可逆的,具有瞬时性,这种瞬时性要求电影中翻译的字幕,观众一遍就能看懂。不考虑观众是否能接受翻译字幕这点,是行不通的。[7]这些限制要求字幕的翻译言简意赅,表意准确,一方面能满足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协调,一方面保证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文化的领略。另外,电影作为大众传媒渠道之一,电影的字幕翻译应该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和市场反应,因此字幕的翻译要适当的趋向大众化和通俗化。影视翻译不只是语言转换,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接受文化需求的制约。研究电影字幕翻译,必须处理好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关系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减少文化差距。

二、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区域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在电影作品中,源语语篇中会有许多含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词语,它们为目的语文化所不知、所不熟悉,甚至难于理解和接受。对于这些文化词语的处理,有两种策略,即归化和异化。

(一)归化与异化的内涵

1813年,德国语言古典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Venuti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将第一种方法称为“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将第二种方法称为“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 (Venuti,1995:20) 。概括地说,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用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5]

(二) 字幕翻译中的归化 1.归化的含义

所谓“归化”是指以译入语即目的语的文化为依据,最大限度地使用目的语文化可以接受的表达。[9] 归化翻译可以使译文自然、地道、顺口、易于接受。电影应该考虑到观众的表达习惯和欣赏水平,太多晦涩难懂的词语和陌生表达方式,会使观众失去兴致,由于文化差异和字幕翻译时空上的限制,字幕翻译不能加注,因此为了提高票房收入,在翻译影片时归化的翻译法是很必要也很常见的翻译方法之一,归化策略能够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恰到好处的归化可以使译文生动简洁、亲切活泼,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是归化翻译法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尊重目的语的特征,译文尽量使用目的语接受者喜闻乐见的、符合目的语表达规范的言语形式。[3]

2.归化在字幕翻译中的体现

电影《阿甘正传》的字幕汉译就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才让该片的语言和

情感达到与汉语观众相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例1:片名ForestGum p 《阿甘正传》

这部电影的片名是个人名,在翻译学中,人名的翻译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直译。所以ForrestGump可以翻译成“福里斯特·甘”,也可以翻译成“福瑞斯特·甘普”。但是译文中的汉语片名为了接近更多的汉语观众,便对它做了归化处理,选用了“阿甘正传”。既简练的表现出电影讲述名叫ForrestG um p的这个人一生的传奇故事的大意,也符合了广大观众的实际水平,正如中国影片“阿Q正传”、“阿飞正传”达到的效果一样,使观众一目了然,更能雅俗共赏。

例2: 影片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It was like old times. We were like peas and carrots again.

就像当年一样,我们秤不离砣。

译者没有逐字死译,而是恰当的采用了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说法,做了归化处理,按照语境的需要译成了“秤不离砣”这样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词语,给目的语观众很自然的感觉。 “like peas and carrots again”,如直译成“我们就像是豌豆和胡萝卜总在一起”,毋庸置疑,汉语观众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下面再例举影片 Mu Lan 《花木兰》、KongFu Panda《功夫熊猫》中采用归化策略翻译的台词来进一步说明归化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重要性。

例3 Recite the final admonition.

妇有四德指的是什么

"admonition”在词典中的意思是“劝告,忠告,告诫”的意思,在这里的场景是木兰正在接受媒婆的“面试”,如果合格就有机会嫁入好人家,译者将其译为“四德”,让中国观众想起古时女子要遵循的“三从四德”,也立刻明自了其隐含的意思。

例4 I can see why the boy is an absolute lunatic

我要有这样的儿子我也不会说的。

这句话的翻译对原句进行了改写,更能体现出幽默的意味。木兰怕被认出是女儿身,故意在别人面前显的很狼狈,让那个奸诈的宰相误会他是个无能之辈,无意中也为木兰解了围。这样的翻译让中国观众感到幽默,更加的自然。

还有在电影《功夫熊猫》中,“Master” 这一词在影片中出现很多次,但却被不同的翻译成了“师父”、“大师”、“大仙”。在汉语词典里,“师父”是学生对传授自己技艺的老师和尊称和敬称,师父和徒弟之间具有系统严格的师承关系,常见于艺术界和武术界。然而“大仙”“大师”又可以理解为神仙,仙人。在中国人的文化背景中,仙人具有各种神通,游行虚空,一切所为都无障碍。所以在影片中,对于浣熊和乌龟两个角色的翻译就充分体现了归化的翻译策略。Master Shifu 翻译成师父,表现它武艺高强;Master Oogway翻译成乌龟大师,体现了中国道家文化思想。由此可见,这一称呼的翻译主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思想。

(三) 字幕翻译中的异化 1.异化的含义

异化是指以源语言为归依,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向源语言靠拢,采取尊重源语言的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的好处是:能再现原文的表达方式,它突出了源语的“异国情调”,不仅丰富和完善了译文的表达力,而且人们更能通过读译文了解他国文化。电影字幕中的异化翻译则少许顾虑译语文化中早已存在的现成的表达方式,而是追求新颖的、甚至是具有陌生感语言表达。为有效达到翻译目的,译者应根据电影语言不同的预期功能,抓住原片的创作意图,再根据译语观众的需要,决定源信息的保留或根据影片内容进行调整。特别是对那些因文化差异而难以处理的意象,在充分把握译语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取向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慎重考虑异化和归化策略。

2.异化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体现

异化中一个主要的方法是直译,是指“按照译文语言的语法规则翻译出原文的字面意思,仍保持原文的文体风格和文化特征。”[4] 对于目的语和原语字面意思和隐含意思相同和相似的信息,译者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在电影Mu Lan《花木兰》中,有这样的例子

例5 We are under attack! Light the signal.

有人偷袭,快点烽火

例6 Please help Mulan impress the Matchmaker today.

保佑木兰今天给媒婆留个好映像

这些都是根据英文字幕的意思直接翻译过来的,这样做到了与原文最大程度的一致。对于这此句,直译是最好的选择,观众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原文的意思。

2012年4月10号,3D版 Titanic《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大陆各大影院首映,在重温经典的同时,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能深刻的体会到字幕翻译在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以Titanic一场景中的台词为例,来说明异化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重要性。

在《泰坦尼克号》中,奥利骂斯文,"you are a chicken",在英语文化中“chicken”的涵义是指胆怯,而在中国文化中,“chicken”的涵义是指吵闹或者是指女人的不贞洁,因此译者采取异化的手段,翻译成“你这个胆小鬼”,其实观众通过看画面就知道这句话是针对斯文说的,我们完全可以翻译成“胆小鬼”,如果直译成“你是一只小鸡”或者用归化的方法译成“你是一个卿卿喳喳的人”,这就与原文的意思相差很远,而且会让观众感到疑惑,达不到字幕翻译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目的,而翻译成“胆小鬼”能使目的语观众了解和学习中英文化意象词涵义的差别。

三 结语

归化和异化在翻译过程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们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也起到了充分使字幕发挥交流和沟通文化的桥梁作用。不过,翻译策略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不会仅采用一种翻译方法。而且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也是各有优缺点,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将二者有效结合,根据翻译目的、文本类型来实现二者的现实的、具体的、动态的统一。过度的异化或归化都有损译文质量,刻意的异化会使译文晦涩难懂,而太多的归

化也可能使译文缺少异域风情。无论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还是商业角度,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要用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吸引观众,向观众传达一定的意义,而再加上精彩的字幕翻译则更有助于观众理解影片内涵。

【参考文献】

[1] Bassnett, Susan & 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M] London & New York: Pinter Publishers,1990.

[2]Baker, M. 1992. In Other Words: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 [M] London: Routledge [3] Nida, Eugen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4]陈亚朋《卧虎藏龙》字幕翻译策略探析电影文学,2007,(8) [5]邓炎昌,刘润清,1989,《语言与文化一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刘宓庆,1999,《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7]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

[8]王佐良,1994,《翻译:思考与笔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赵春梅,2002,“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主要矛盾”[J]《中国翻译》第四期. [4] 9

第四篇:《哈姆雷特》读后感之现实意义及电影字幕翻译评析(小编推荐)

《哈姆雷特》观后感

最早读《哈姆雷特》是在高一,说来惭愧,是为完成作业被迫读的。当时读的是译本,而且更像是读一本简单的故事书,关注的只是故事情节,没有将作品还原到文学的高度来品味和赏析。多年以后无论是再次读作品还是看作品拍成的电影,那种读后感观后感较之前都是大不相同的。有句话叫做“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的体会是,不同的人生阶段也可以读出不同的哈姆雷特。

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性格多重的人,起初作为王子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天性善良、孝顺父母、相信友情爱情和人间美好的人,他就像未经风雨的温室花朵自由无忧的成长。当他突然面对父亲死于叔父的谋杀,母亲迅速改嫁杀父仇人,以及朋友的投敌叛变的事实,不堪一击。性格大为改变,疑虑、痛苦,忧郁,未经风雨的他突然承受多重打击,精神几乎崩溃。但是他没有倒下,虽然几乎孤军奋战,但还是坚持计划为父报仇。期间也体现了他的聪明智慧,虽说曾错过了报仇的最佳时机,但这也间接体现了他的性格优点:他仍然相信人心向善,希望自己做得是正义之举,只是他低估了宫廷的黑暗。

有人说他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我并不完全赞同。首先,他的懦弱是深受他成长的环境影响的,其次,他当时孤立无援,国家军队不受他控制,亲人朋友投靠了仇人,行动起来困难重重,所以他必须计划周全,以至于给人的感觉总是矛盾于计划与行动间,有着“to be or not to be”的痛苦和纠结。我想莎翁有意将哈姆雷特刻画成一个矛盾体,也正是这个人物形象成功的关键,这是一个正常人面对重大抉择时该有的矛盾,这样读者更能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性。

名著拍成电影对导演和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有着一定的考验,既不能失去原作的意义韵味,又要照顾到电影拍摄的特点。《哈姆雷特》最经典的部分是王子独白“to be or not to be”这一部分,演员既要演出主人公当时的愤怒的程度还不能是那种不顾一切的狂怒,怒气中要有矛盾和痛苦。电影中将镜头拍成主人公对着镜子来独白这段话,看着自己,有一种和自己的内心交流的感觉,比较成功,而文学方面,汉语翻译中这段话采用了卞之琳的译本也是成功之笔,排比和韵感很强的句子将强烈的气氛烘托的更加强烈。

在我看来,一部文学作品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时代性,《哈姆雷特》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并历来被奉为经典,大多就在于它的现实意义。主人公

哈姆雷特性格的每一种特点似乎都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不同人的不同的人生阶段得到体现。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历了从不谙世事到逐渐成熟的过程,期间也会经历各种打击、痛苦、彷徨、抉择,理想与现实世界的差距有时也会逼我们走入绝境,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一帆风顺,一路坦荡,而在于绝望中依然能寻找希望,风雨飘摇中依然能站起来继续前进。哈姆雷特的内心是强大的,忍受孤独痛苦,想爱不能爱,想恨不敢恨的折磨,但是他心中有一个信念的支撑。而现实中的我们面对困境,首先输给的往往不是计划不周,行动受阻,而是内心的精神支柱在迎战困难时早已轰然倒塌,所以目标没有了,人就像航行在暗夜的小船,四处飘摇,脆弱到一点点的风雨也能将其颠覆。人生是一个过程,低谷不顺谁都可能经历,困境中坚定一个信念坚强走下走,就算输,要输也输给执着的幸福。

第五篇:影视作品翻译

(一) 商业价值原则

电影是同时兼备商业性和文化性的产物,而且其商业特点也是突出的。因此,电影制造商和导演的主要目的就是赚取利润。同时,影片还必须要有商业价值。电影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电影片名对观众的吸引力度。电影的片名质量直接关系到其票房的好与坏。译者要充分掌握翻译语言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才能制作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欢迎的电影片名,并激发其观看电影的欲望。

比如电影“Ghost”,故事叙述了一个演员目睹了罪犯的整个犯罪过程,结果被谋杀,但灵魂却留在了人间。因很担心女朋友的安全,所以他想借助神的能力和他的女朋友交流,告诉女朋友的处境多有危险。最终在巫师的帮助下杀死了凶手,保护了女朋友的安全。此影片中,主人公以他的个人情感表达感动了无数观众。这就是我们翻译电影片名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要点来进行翻译。切勿直接翻译成“鬼”,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观众对电影的情节产生误区。此外,这部电影与中国的《聊斋》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为了使观众更容易理解,看起来更有新意并有吸引力,译者把它翻译为“人鬼情未了”。

此外,商业价值的另一个特点是,电影作品的片名不但要求新奇,还要善于制造悬念以及浪漫的气氛。如:电影“Sister Act”译为“修女也疯狂”,“The Net”译为“网络惊魂”。此类电影作品的片名就显得非常新颖、独特、精彩。电影“The Rock”译为“勇闯夺命岛”或者“石破天惊”也恰当不过。以上此类电影作品的片名翻译就成功的把艺术和商业密切联系了起来。

(二)信息价值原则 电影片名翻译要做到翻译标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相统一,也就是信息价值等价,这是最基本的翻译原则。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作品的片名包含有较强的信息内容。电影片名虽然客观上要求简洁明了,但一个人物,一个词却含有大量的信息内容。“True Lies”(《真实的谎言》);“Meet the Parents”(《拜见岳父大人》)。这两部影片片名浅显易懂,让观众一看到它就知道是哪种类型的影片。“the Sound of Music”(《仙乐飘飘何处闻》),而此类片名仅仅只适合各类歌舞片。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知道原译名是不同于其实际内容的。

(三)文化价值原则 在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文化特征是最困难的翻译内容。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由于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和不同,文化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充分理解、准确传递电影原片名的文化信息和情感,以避免出现误译这一方面。 比如,1995年的一部著名心理惊悚片“Seven”(七宗罪)。这部电影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黑暗的背景,讲述了一个极其富有哲学意义的犯罪故事:一个杀人如狂的凶手,他自认为是上帝,并围绕天主教的“七大死罪”一个接一个的“惩戒”世人。这七条死罪是指人们通常习惯性犯下的七种错误,即:暴食(gluttony )、贪婪(greed)、懒惰(sloth)、淫欲(lust)、骄傲(pride)、嫉妒(envy)和暴怒(wrath)。“Seven”,这个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数字在这部电影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内,甚至,最后的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但是,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简单的汉译为一个“七”字,中国的观众是绝不会产生文化共振的,更不会理解其电影的含义所在。所以影片公映时被译为《七宗罪》,即点明了这个故事主线和最主要的宗教意义。此影片可称之为文化价值体现的经典范例。

再如,美国经典影片“the Third Man”,其最初的翻译是“第三者”,而这导致一些观看此影片的中国观众误认为这部电影是婚姻的伦理电影。事实上,“the Third Man”指的是在一次交通事件中,第三个见证的人。如今这部影片已改译为“the third person”。 由此看出,电影名称翻译不单纯只是语言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电影片名翻译中体现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

(四) 审美价值原则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即翻译的艺术性和译名的艺术性。电影作品的片名翻译也是如此,因为它是译者对电影名称的新的艺术性创作。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上升,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译名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一个好的译名在传达“美”这一信息时,常常会引起观众的想象。“Gone With the Wind”,“ the Secret Agent ”分别翻译为《乱世佳人》和《间谍末日》。所以从以上翻译不难看出,翻译的名字虽然是简短的,但字里行间却能传达出强烈的信息与美丽的声音。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

1.音译

翻译学的音译法是使用一种语言读写出另一种语言的词或词组发音的翻译方法。在英语片名中,常用在剧情中起关键作用的人名、地点、事件名作为片名。这个时候,如果这些名称已为观众所熟知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又能更好地传达异国风情,让“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观众带入外国情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采用音译法。

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 Jane Eyre《简爱》,Tess《苔丝》;Chicago芝加哥;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和朱丽叶; Troy《特洛伊》;Harry Potter《哈利・波特》等。当然并不是每个西方人物、地名、历史事件都以音译的方式来翻译,有一些观众不熟悉的人名为题的电影如果直接音译过来则没有什么意义,或者一些容易引起误导,或给观众摸棱两可的音译片名是我们所极力避免的。如:Forrest Gump《福雷斯特·冈普》没有任何意义,不能给观众留下任何印象,而其耳熟能详的译名《阿甘正传》更具趣味性,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的名著《阿Q正传》。

2.直译

直译就是照字面意思直接来译,指在语言共性的基础上, 根据原文语言和目标语的特点,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既保持原文的思想内容,又尽可能保持与原文语言形式相对应的形式(如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的翻译。电影片名大多有较强的具象性,生动简明,采取直译的方法,可以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表达同样的内容,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简洁易行,既保留了原文的格调与“洋味”,又求得了译名与电影内容的统一美。因为传统的片名翻译理论认为,保留原片名“原汁原味”“原风原貌”的直译是最佳译法,“原汁原味”、“原风原貌”亦即鲁迅先生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

电影“A Walk in the Clouds”的译名《云中漫步》堪称上乘之作。电影描写一对青年在弥漫着葡萄花香的葡萄园中相亲相爱的动人故事,影片中的葡萄园取名“Clouds”,占地广阔,绿茵一片,云雾缭绕,有如梦境一般,相爱的男女主人公漫步园中,既浪漫又富有诗意!“A Walk in the Clouds”的中文字面意思为“在云中走”,被直译为《云中漫步》,既保持了英文原意,汉语译名读来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浮想联翩,仿佛见到了云朵般纷飞的葡萄花,也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直译的精彩电影片名还有:“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Rain Man”《雨人》、“True Lies”《真实的谎言》、“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欲望号街车》、“A Beautiful Mind《美丽心灵》、“Air Force One”《空军一号》。Death on the Nile 《尼罗河上的惨案》;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等。

3.意译(另译)

直译虽然效果不错,但并不是所有的片名都适合直译。由于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某些片名必须采取意译(另译)的策略。

什么是意译(另译)呢? 陈宏薇 将词语的“意译法”定义为: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所以,意译并非“胡译”或“乱译”,而可以概括为“得意忘形”———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对影片内容的正确把握为根据,抓住原文的意义,抛弃原文的形式。意译与直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表达形式这一层面上。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国电影“Gone with the Wind”就是采用了意译的手法。小说译名为“飘”属于直译,较为忠实于原文,作为小说译名来说实属精品,但作为电影片名其市场性与文艺性却逊色不少,远不如“乱世佳人”能够充分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再来看看“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直译应该是《滑铁卢桥》,但我们只要一提到滑铁卢桥,必然会首先联系起拿破仑和他的滑铁卢之战。不过此滑铁卢非彼滑铁卢,前者是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而电影中的滑铁卢桥却是悲伤的爱情故事的象征,是故事的发生地和终结地。译者对bridge采用了直译,保留了“桥”的概念,但变通借用了中国唐代美丽的蓝桥会(裴航夜遇仙女)的民间故事和中国传统的“蓝桥”的概念,加上“魂断”两个字,既体现了电影爱情的主题又影射了女主人公的命运,悲剧内涵一目了然,这个翻译成为电影片名翻译史上有口皆碑的佳译。

意译的例子还有好多,请比较下列翻译:“Home Alone”《独自在家》《小鬼当家》、Face Off”《变脸》《夺面双雄》;“Forrest Gump”《福雷斯特·冈普》《阿甘正传》、“Ghost”《幽灵》《人鬼情未了》。每一个片名都有相对应的两种译法,第一个直译与第二个意译的优劣无需多言,读者自然能有所体会。

4.音译加意译

在采用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作为片名的情况下,对观众熟知的名字先音译,再结合影片内容适当增词,这种音译加意译法能更贴切的反映影片的内容。

如美国动画片 Tarzan 被译为《人猿泰山》,既保留了主人公 Tarzan 的音译,又突出了其半猿半人的身份,可谓形神兼备。又如:Patton《巴顿将军》Titanic《泰坦尼克号》Shreck《怪物史莱克》Robinson《鲁滨逊漂流记》Philadelphia《费城故事》Shakespeare in Love《莎翁情史》、Garfield《加菲猫》。都是通过在音译的基础上,增加信息的翻译方法。

5.直译加意译

有些片名虽然能按字面意义直译,但译名仍不够理想。这时可以采用直译加意译法,即在原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按照原片内容和风格增词或减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Speed 是美国于 1994 年拍摄的惊险动作片,台湾翻译为《捍卫战警》,讲述的是一辆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上被恐怖分子装上自动兼遥控炸弹,使汽车在告诉行驶状态下不能减速或停下来,特种警察队员 Jack 毅然上车与无辜乘客一起同匪徒进行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大陆香港译名为《生死时速》,在直译基础上加了意译,充分体现了影片内容,且明了传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译名。又如:E.T. The Extra-Terrestrial《ET.外星人》The Interpreter《翻译风波》Pretty Woman《风月俏佳人》。

上一篇:房屋租赁合同标准下一篇:服务明星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