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育人为本

2022-09-12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除传授学科知识外, 激发兴趣, 培养习惯, 整合资源, 指导方法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1 激发兴趣

激发动机, 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 掌握知识的吸引力和推动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些学科或某一学科的哪一章节是有兴趣的, 哪些是没兴趣的,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 分析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 往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 或者是基础差, 底子薄, 达不到他们学习的理想效果而厌弃学习;就学习内容而言, 一般对那些需要通过艰苦的脑力劳动才能获得知识 (如需要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归纳而获得的知识) 及抽象概括的内容不感兴趣, 而对那些不需要多动脑筋的离奇故事, 武侠书刊、理化实验、电脑操作较有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在具体教学中, 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对不感兴趣而很重要的知识而感兴趣, 着力引导他们把不好的兴趣转变到好的兴趣轨道上来,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达到全面发展而不至于让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有所偏废的教学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是向学生讲述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伟大人物的奋斗历程, 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惊心动魄的悲壮场面, 本身就是激发探究欲望的魅力, 是汲取学生学习兴趣的丰富源泉。在一次特定的教育场合, 我向学生讲述了《当代土神》中所讴歌的那些为了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 在我国祁阳红土壤工作站, 扎根近半个世纪的三代科技人员, 执着地为了农业科技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 几代人矢志不渝, 坚守岗位, 像传递火炬一样, 一代接一代奋斗的科技人员的一些先进事迹, 同学们既被那些先进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的精神和亮丽人生所感染, 又为崇尚科学而暗自立下志愿。

二是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的先进思想, 古典名著, 优美诗句, 格言警句, 对联谜语, 且有机地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 既能大大地增强教学效果, 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鲜活生动的教材。

三是开展知识竞赛。采用小组与小组, 个体与个体等形式进行知识抢答或问题与问题, 观点与观点的辩论, 培养他们的好胜心、荣誉感、成就感、求知欲, 从而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在组织竞赛时尽量达到面向全体学生, 给每个学生创造条件, 搭就平台。让他都能获得锻炼和取胜的机会, 往往在具体的竞赛中, 被性格开朗、思想活跃、反应敏捷的同学抢得先机, 而性格内向, 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只有旁听的份儿了, 久而久之, 这类学生对竞赛也就没有什么兴趣了, 见于这种情形, 我就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有意识地指定某些同学回答, 不论回答正确与否, 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充分肯定, 这样, 他们的兴趣逐渐浓厚了, 从而达到了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促进了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2 培养习惯

习惯就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行动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习惯, 习惯始终是一种无意识行为, 一个人经常有一些重复的行为, 自己可能没发觉, 但别人很容易发现, 这就是习惯, 这好像与人不是机器而有所违背, 但是有了良好的习惯, 可以让人做同样的事不感到枯燥, 而非常自然, 如我在班上要求同学们坚持每天晚上用十来分钟时间散步, 并在散步的同时回复当天的学习内容, 安排第二天的学习计划, 有的同学却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 这是因为他们没能养成习惯, 如果真的成了习惯, 每天晚上散步就不会成为负担, 而是一种自然的行为而成为生活的一部份, 一天没做就好像少了什么似的。最有用的学习习惯就是及时复习, 不论理科推理或文科识记, 及时复习是一个最有效的学习习惯, 而且很符合脑科学原理, 向学生说明脑科学的曲线规律, 指出在识记的第一天内遗忘较快, 从第三天起以后就逐渐变慢, 因此强调当天的功课要当天复习的重要性。因为地势的高低, 江水浩浩荡荡向着大海奔流不息, 同样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的时间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知识不断的增长, 而坏的学习习惯则像热量一样会不断地蒸发消耗。

那么如何培养习惯, 又培养哪些习惯呢?

通过实践表明:有耐心, 订计划, 提要求, 勤检查, 严督促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蹴而就往往适得其反, 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有耐心, 持之以恒, 长期坚持才能达到一定效果,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 分别订立培养学习习惯的计划, 定期了解分析学生习惯养成的状况, 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要求, 经常检查, 严格督促, 使之沿着正确的健康的习惯方向前进, 一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就及时地给以肯定, 鼓励, 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

2.1 制定计划, 按步骤学习的习惯

一是时间安排, 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 双休日和寒暑假的学习安排。科学利用时间, 把学习、娱乐、锻炼、休闲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身心均衡发展, 二是学习内容的安排, 作业, 复习, 识记要有条有序地进行,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2.2 专时专用, 讲求效益的习惯

很多学生看书、作业心不在焉, 时间消耗很多而效益欠佳,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专时专用, 讲求效益的习惯, 学生学习, 应该速度, 效益并重, 该学时学, 该玩时玩, 在轻松自然中达到学习目的。

2.3 独立钻研, 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一知半解, 浅偿辄止, 要想学习好, 必须养成独立钻研, 务求甚解的习惯, 要鼓励学生刨根问底的积极性, 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探讨, 把似是而非、莫棱两可的问题彻底搞清楚。

3 整合资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信息化, 数字化的逐渐普及,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无限的知识不断丰富着学生的生活, 帮助学生整合学习资源, 使他们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 能够弃砖拾玉, 获取真“经”, 是非常必要的。

3.1 创设学习环境, 整合班内学习资源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而是让学生亲自实践,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 于是我在教学活动中, 常常要求学生交换课外读物, 交流心得体会, 进行开放互动, 发挥每个学生所拥有的学习信息的最大效益, 为他们相互学习, 搭建一个有利平台, 在丰富的学习信息中, 去粗取精, 得到整合, 为我所用。

3.2 提供学习工具, 整合远程学习资源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提供给他们有益的学习工具, 教师对学生授“渔”而不是授“鱼”, 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动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授受者, 是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决策者, 而不是看客旁观者,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掌握现代学习工具, 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到无限的知识海洋里遨游,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学习工具, 致力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性, 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 首先利用多媒体, 教会学生操作使用, 提供“w w w.c d e 2 1.c o m”、“w w w.c x e d u 9 5.c o m”等基础教育网, 在丰富精彩的远程学习资源中, 找寻、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在打好基础与创新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3.3 加强学科联系, 整合教材学习资源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到依存的。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 也是相互渗透, 互为补充, 互为融合的, 在教学中, 着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 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是很有必要的。如向学生提问:“才从塞北踏冰雪, 又到南江看杏花”的因素是什么 (南北温差) ?“古道西风瘦马”中的“古道”指的是哪条路 (丝绸之路) ?“大江东去”说明了我国什么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 ?这样就可以达到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指导方法

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并不是智商的问题, 并非“天生不是读书的料”, 而是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如写作, 不知道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阅读, 不会使用圈点评注的方法, 也不会运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几何论证不会识图、判断推理的方法,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4.1 识记指导

有的学生读书很认真, 但读后又记不住, 心中很苦闷, 对于这类学生, 就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谈谈记忆的方法尤为重要。我利用适当时机向他们讲了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关系, 特别强调意义识记的作用, 提出不求甚解而死记硬背的坏处, 着重指出要择时识记, 根据自身特点, 是晚上记忆好还是上午记忆好, 思想不集中, 精力不充沛的时候不能强行识记, 这样学生就能把握识记的时机而达到最佳效果。

4.2 渗透指导

利用课堂教学,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要求, 结合每一节课和课堂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课型流程及学生的具体状况, 把学习方法有机的融合在课题教学中, 不同的学科, 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掌握, 这样逐一渗透, 使学生在不经意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4.3 专题指导

利用特定的时空范围,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专题讲座, 如作业和试卷的评讲, 学科知识 (单元章节) 的总结, 考前的复习指导, 优秀学生学习方法的经验介绍等。

4.4 交流指导

利用班会、家长会或是黑板报, 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的交流平台, 采用师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 家长与学生之间等形式进行多方交流, 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学习方法。

4.5 点拨指导

征对个别学生的特点, 给予学习方法的具体点拨, 特别是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 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要有征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 找准症结, 对知识的难点重点的掌握要多点拨, 启发思维, 鼓励他们多动脑筋, 使其茅塞顿开而找到答案, 在他们获得成功的惊喜之余, 其学习方法了就自然而然的掌握了。

关爱学生, 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的课堂, 育人为本, 搭就实现人生理想的桥梁, 这是教师工作的本质所在, 也是升华和丰满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

摘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只有热爱学生, 热爱教育事业, 才会勇于和乐于从事平凡而伟大的教学工作。才能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 可亲的态度, 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去积极地影响、启迪自己的工作对象, 激发引导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并把这种学生学的兴趣和教师教的热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才能真正实现关爱学生, 育人为本的目的。如何为达到这一目的, 而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关爱,育人,兴趣,习惯,资源,方法

上一篇:论开放远程教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下一篇:论我国卖淫嫖娼问题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