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文

2023-05-02

第一篇: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文

以心为念,以德为先,以人为镜—观《榜样》有感

以心为念,以德为先,以人为镜

——观《榜样》有感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名为《榜样》的专题节目播出了。作为一名党员,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反复观看了这部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的节目,一个个先进模范从幕后走到台前,用平凡的故事讲述深刻的道理,用先进典型模范事迹诠释党的崇高理想,用一生的奉献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深刻而又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为党员树立了可看可学的楷模榜样,最好的诠释和印证了共产党员对于人民群众的切切初心。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初心是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不畏险阻勇于创新的先进理念。以心为念,坚定信念,才能让一个又一个的党员楷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的为自己的初心奋斗终身。亦如廖俊波几十年如一日,带领人民群众将垃圾村变为了美丽乡村示范基地,一直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亦如吴金印主动放弃调到上级机关的机会,几十年扎根基层,带领群众拔掉“穷根”,愚公移山,改河造田;亦如西藏雪东老村“第一书记”尼玛江村,年轻有为,主动深入基层,用年轻的冲劲和干劲,用无谓艰难困苦的精神,带领村民走向富裕。他们用“舍小我、成大我”的奉献,展现出“不愧苍天不负民”的先进本色,激励着更多的共产党人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行为有德以正身,专心致志以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平凡岗位育人无数的将军夫人龚全珍,笔耕不辍、被人誉为“行走的马列主义字典”的人民教授陈先达,造中国飞机、37年坚守一线岗位、被人称为“大国工匠”的胡双钱,还有敢于冲上前线,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杜丽群”,他们用坚持不懈、劈荆斩刺、一往无前、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始终坚守自己热爱的岗位、履行自己崇高的职责,守护自己的挚爱的人民,激励着更多的共产党员坚守岗位,勇往直前。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是我们每一名党员正身律己的标杆。他们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无数的党员榜样其实就在我们最平凡的生活中,鲜活的在我们身边。他们可能是活跃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可能是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可能是行走在车间巷道的技术工匠、亦可能是忙碌于病房术室的白衣天使,他们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身边的人们向他们学习,像星星火光般温暖窝心,像点滴水流汇聚成河般奔腾向前,像万木峥嵘的森林守卫一方疆土。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凝聚着党心民心,澎湃汇聚成中国复兴的力量,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和伟大。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以心为念,以德为先,以人为镜,认真对照榜样,努力学习榜样,坚定信仰、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不断成长。即使不能够像党员楷模们一样伟大,但仍可以做火光中的一抹亮,为温暖群众而发挥光热;做河流中的一滴水,为人民群众奔小康、为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不断向前奔流;做万里江山中的一株松,面对风吹雨打仍傲然挺立,为人民、为国家奉献终身。

第二篇:观《红海行动》有感: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观《红海行动》有感

吴菁

看完《红海行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一个字形容就是"燃"!电影节奏爆表,从头打到尾,感觉观看电影整个过程心都一直提在嗓子眼儿。这样快节奏的电影情节让人无法自拔,我想它的成功便源于真实。电影中真实还原了战争的残忍,战争的残酷被展现的一览无余,战争不是游戏,而是用生命的代价交换和平,以述说生命的脆弱与强大。

电影除了燃点,更大一部分便承包了我们的泪点。孩子被挟持,而父亲却被当做人肉炸弹冲向死亡,他的恐惧和不舍让人内心酸楚,他的痛苦并不是源自于对死亡的恐惧,而是无能为力保护孩子带来的愧疚,这就是父母,那个一直在你身后为你负重前行的人。那个唠唠叨叨的母亲总是在你身边转个不停,你总是嫌烦,想要逃避,可是你是否曾想过,她只是想你能静静坐下来和她说说话,说说你的生活,听听她的心里话。那个不善言辞的父亲只是在你身后默默撑起一片天,再苦再累也总是自己忍耐,从不需要你的一句感谢,父母不仅仅是个称呼,更是一种责任。

小时候,最喜欢听奶奶给我讲父亲的故事:那时候父亲才18岁,爷爷就让父亲去当兵,奶奶舍不得父亲,可是奶奶最终拗不过爷爷,父亲去当了兵,好像可以摆脱父母的束缚,自己倒也挺乐意,可奶奶舍不得呀!就天天坐在家里哭,希望爷爷能让父亲回来。可是当过兵的爷爷知道参军对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即便他也舍不得,但是父亲需要成长,因为人生的路还有很长要走。父亲退伍后,又背井离乡去工作,奶奶也只能接受。唯一能安慰她的就是托人给父亲带上家乡的美食,他知道父亲喜欢吃什么就应着季节给他带。虽然我总有吃不完的美味,但总觉得奶奶太过宠爱父亲,直到我也背井离乡才明白奶奶的用心良苦。父母给不了我们世界上最好的,但他们一定会把他们最好的都给我们。我想,你也一定和我一样,无助时,沮丧时,一定要记得:有人念着你,有人爱着你,有人在你放手一搏时,全力以赴支持你。如果给你一个努力的理由,那一定是,父母为你的付出,不可辜负!

"石头"遍体鳞伤,血肉模糊,还在坚持奋勇杀敌,把生命最后一份力气献给向往和平的人们。导演不但没有规避战争的恐怖,反而给了清晰的特写镜头,电影进一步传达着"反战"的理念。我们热爱和平,如果你要开战,我们就血战到底,而英雄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我们,我坚信英雄一定是平凡中不平凡的那一个,绝非是电影里有超能力或者特异功能的超级英雄。

英雄在习总书记心中重逾千钧,铭记历史,尊崇英雄,更是我们每位公民时刻坚守的信念,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小米加步枪也能赢过飞机大炮,不是前辈们不怕死,不是前辈们可以"徒手撕敌人",只是扛在肩上的责任重于生命。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上场杀敌,奉献生命。而牢记英雄使命争做社会先锋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那个义无反顾走向大山支教的青年教师,那个义无返顾冲进火场救人的战士,那个一辈子坚守在大漠植树造林的平凡人。每一个平凡人做着不平凡的事,这就是先锋,人民的榜样!扶贫路上任重道远,响应着党的号召,公司团委书记段兴玻毅然前往文山,踏上扶贫之路,前路漫漫,责任重大,以自己微薄之力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献出一份力是他的使命与责任,几次在公司见到他,他整个人精神头很足,状态也很轻松,看来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影响他要坚决完成任务的信心,默默坚持着自己的初心,也不知不觉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先锋"成为了每位团员青年的榜样。青春除了信念,责任,更有无限可能。

岁月静好,必然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第三篇:大学生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尊敬的党组织:

身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就要有新的时代气息。在大学期间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好好学习。我们要勇于承担建设新时代的责任。这其中我们的思想教育不能放松,我们要紧跟时代,学习先进的理论。我们应该以热情的态度学习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简言之,一是由于以人为本简明扼要、正确精辟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而这些正是构成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基本要素。二是由于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能否实现的前提和关键。

从理论上看,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纯粹描述自然界和社会运动客观过程的一般发展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主要是指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问题。是党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实践经验而形成的,人民如何自觉地创造历史,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观点。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一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有自觉能动性的基本观点,贯彻于社会发展论。在尊重自然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突出人的主体性,集中表达了人类应该如何能动地改变客观世界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以及这一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发展进程所持的基本观点。二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贯彻于社会发展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理应成为社会的主人和社会财富的享用者。所以,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充分肯定了人、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

从实践上看,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抓住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保证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总体战略。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态,必须走发展之路,这是大势所趋,人之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情况已经危害了人民的利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发展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不仅要把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而且必须更加明确:发展的主体是谁、依靠谁来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归于谁?衡量发展功过成败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提出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正确回答这些重大原则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人民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都应由人民做主,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发展的成果也应该由全体人民共享。

所以,主张发展应“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根本立场。只有正确解决这一世界观问题、立场问题,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排除发展过程中各种错误倾向和消极因素的干扰,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才能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矛盾;才能真正做到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发展的成果最终惠及社会全体成员。

放眼人类历史和当代世界现实可以看到,人类真正自觉地设计整个社会发展的蓝图,以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动员组织全社会的力量予以实施,并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从社会主义社会才开始的,也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实现。所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质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学好学透彻,最终让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有利工具。请党组织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党组织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和国家对我们的培养,我们以实际行动证明的。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年4月4日

第四篇: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

摘要: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分析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以人文本 学生 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将最终取代传统的学生管理,这是学生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是管理中的首要要素,因而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提高管理效果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应成为当今高校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

1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以人为中心,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开展一切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走向。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爱好,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要从那种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立场转变为“全面发展性投资”的立场。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处理人与组织的关系时。并不否定和排斥组织的目标,而是应把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作为组织目标的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工作为根本。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坚持把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所有学生作为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都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变管理为服务,树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具体而言就是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信任学生。

2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必然性[

2、3]

高校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始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在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目标的抽象化和格式化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弊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人性化管理是以情服人来提高管理效率的,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自由和创造才能,从而才使得被管理者愿意或者满意以满足的心态或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管理效率。人性的管理是情、理、法并重的管理,而不是放任

管理,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教育人性化。对高校学生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抓住了学生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因为学生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需求、人的属性、人的心理、人的情绪、人的信念、人的素质、人的价值等一系列与人有关的问题均成为管理者悉心关注的重要问题。这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大学生已经具有了成为国家栋梁的基本潜质和条件,在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能激发创造性和自主创新性的氛围。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学生管理就必须走人性化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首先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不可用一种人才模式去苛求学生,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有着眼于未来的宽广眼光和不拘一格育人的胆略。其次是要着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在新形势下,主观上学生群体已经不接受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客观上高校管理所面临的形势也不能使这样一种模式维持下去。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生数量的增加,个性培养和创新教育日益被高校所重视等,这些因素都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必须抓住“ 学生”这一根本,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进行人本化管理,其实是对教师尤其是学生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和谐发展是时代的发展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新时期学生的思想特点等使得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3 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

3.1 加深对学生的本质认识

高校学生管理,无论是计划和任务的确定,还是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源于对学生的认识和把握,源于对学生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深刻洞察。实际上,任何个体都有其自身具体、独特、不可替代的需求。不同个体的需求在整个群体中,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就高校学生管理而言,学生对自身所处管理环境的感受,对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对学习、恋爱、人际关系、就业等个人发展需要得以满足的程度,都是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4]。离开了对这些因素的认识、洞察和把握,高校学生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重视个人需要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把它们看作是运动的、变化的,高校学生管理才能有的放矢,提高管理效率,收到预期的效果。

3.2 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校园文化环境,是指与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条件。校园文化环境包括校园的物质环境和校园的精神环境两部分。校园的物质环境是以布局成形的姿态出现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校容,如建筑物的布局,室外的绿化、美化,室内的整洁、美观、大方等。校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传统习俗,校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文化品味及活动构成的气氛等。人的发展及才能的养成,是遗传、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人不仅受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不断的改变环境。这个环境又进一步的影响他人和自己。就学校而言,这种对人的发展以及才能的养成产生影响的环境,就是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及师生员工的生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样、多元化的学生集

体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充分的发挥[5]。在一个健全的集体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意识也比较容易克服。因为集体的影响、优良作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教育、培养每个成员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各项活动,积极发挥和发展学生的才干及特长,使活动和教育融为一体。

3.3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其中最基本的有两条:一是

确保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主权利。二是要对所有学生负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管理工作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要保证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的潜力和发展的潜质得到充分的挖掘。积极实践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等,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改进学生工作,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大空间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些年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6]。实际上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一种民主的、开放的、人性化的管理,它更加有利于实现学生成才的目标。

3.4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出管理的自主性、民主性、灵活性和发展性等特征[7],这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教书育人”就是通过“教书”这一手段和过程达到“育人”的目的,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学校道德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道德素养所决定的。教师及各类管理人员要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和作用,确立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观念。要求学生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形势和发展趋势,面对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因势利导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一方面是高职院校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建设规划,做到与师资队伍和其他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要明确条件、坚持标准, 切实做好人员选配工作;要周密计划、合理安排, 扎实推进人员培训工作;要提出目标、严格要求,不断增强学生工作者的责任感;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对学生工作者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政治上爱护,使学生工作者都能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进行不断提高素质和水平,以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工作者加强自身修养,明确神圣职责,增强责任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深入思考,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总结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学生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在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6]。

4 结束语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要追求以新奇制胜,以巧妙攻心,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行为表现的细枝末节,把为学生服务放在重要位置,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适应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跃农.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4):134-135.

[2] 施伟娟.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J],大理学院学报,2006,5(5):79-81.

[3] 陈小军.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必要性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8(12):165-166.

[4] 凌正飞.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5(5):104-106.

[5] 王再学, 武海燕.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模式[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96(6):181-182.

[6] 夏书堂.简论“以人为本”与构建学生人性化管理模式[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4):109-112.

[7] 彭丽娟.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9,30(4):112-121.

第五篇:一家人为话题的作文

同在蓝天下,我们都是一家人

作者:小赵

5月12日,一个让全中国13亿人民难忘的日子,那一天的四川,成为中华民族揪心和悲伤的地方。

这是一场特大地震,它来的如此突然,分秒之间,震动大半个中国;它让人如此痛楚,城镇和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数以万记的特别离我们而去。一个国家的应变力和民族的坚韧

度在这个时刻经历淬火般的考验。我们的国家和民众,正在众志成城,应对这场特大灾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首要任务”的部署和温总理“不惜一切代价先救人”的命令,深切透出党和政府对灾民众的关怀。这种关怀,化作千军万马夜以继日挺进汶川,这样的关怀,给那废墟下一息尚存者增添生还的希望,给注目着

废墟下幸存者的全国民众,带来巨大的安慰。

在继冰雪灾难后,我们中华民族又一次激发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扰、有难同当”的韧性奋斗精神。

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涌现出许多英勇奋战在抢险第一线的人民子弟兵。在抢救北川县一所小学的师生时,突发了余震,废墟剧烈的摇晃起来。上级指挥部立即下命令:迅速离开事故现场,等安全后再救援!这时,一名子弟兵大叫:“还有孩子活着,我要去救他们。”顾不上逃跑,他冲上前去,眼看一快巨石就要砸向他,他的战友们奋力拉住他,他发疯似的狂叫着:“不能让孩子们死,他们还小。”战友就是不放手。忽然,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上级领导恳求:“求求你了!让我再救一个吧!”人们的心软了,每个人都因他感动了。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那么坚强,那么勇敢。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外国朋友都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有钱的捐钱,有力的出力,还有的对受灾人民发出祝愿。

手心相连,血脉相通!我们肩并着肩,手牵着手,紧紧站在一起,没有间隙!我们不能阻挡天灾,但我们的坚强与爱心,定将成为战胜天灾的力量!

上一篇:幼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下一篇:运输安全生产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