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学生工作

2022-09-12

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迅猛发展, 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3%, 进入了世界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从高等教育的精英化阶段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这是现代社会的必然发展, 这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 对于我们建立创新型国家、对于我们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都是一次伟大的奠基工程。但是, 随着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加, 学生的素质状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就业压力等都发生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因此, 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 从传统精英教育的学生工作中解放出来, 与时俱进,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主动调适既有的工作坐标与方略, 积极探索学生工作新思路, 承担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的新的历史使命。

1 学生工作面临的新特点

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环节的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 面临着同以往不同的新的特点。

(1) 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报名条件的逐步放宽, 大龄青年或中老年人上大学不再受年龄限制, 独生子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导致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构成日趋复杂, 高校扩招, 学生人数激增 (2006年全日制招生人数达540万, 正好是1998年的5倍) , 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 学生的素质状况呈现多层次性, 学生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学生工作较之精英教育阶段开展的难度增加。

(2)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实施, 对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3) 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 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步入国际化轨道, 这就必将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要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去衡量办学水平, 所培养的人才规格也必将向国际标准转变。

(4) 信息化、网络化的加速, 使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 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灵魂, 学生有更为广阔的空间选择和接受各种思想文化, 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

(5) 高校后勤社会化, 学生住宿公寓化或住读与走读相结合, 班级规模扩大, 大学界限淡薄, 开放的大学,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步伐加快, 学生的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等。

(6)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毕业生就业要真正转向市场选择轨道, 向劳动市场选择的方向转变, 充分自主择业和竞争就业。学生工作必须随着市场用人的政策变化做好毕业生各项就业服务指导工作。

2 学生工作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都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要转换观念, 探索新的工作机制,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进行全面创新。

2.1 创新高等教育管理方式观

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要做到“管而不僵、统而不死、活而不乱”, 关键是把握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富有条理”, 讲究教育管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分层对待, 忙而不乱, 增强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二是要“依据法理”, 强化高等教育管理者依法管理、按章办事的意识, 增强高等教育工作的规范性;三是要“讲清道理”, 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 增强管理工作的教育性;四是“注重情理”, 善于将心比心地为大学生着想,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激发大学生产生积极的移情体验, 增强管理工作的感染性;五是“善于清理”, 努力为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防患于未然, 因势利导, 合理合力疏导, 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 增强管理工作的自主性;六是“引导自理”, 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创造性, 让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增强管理工作的互动性。一句话, 高等教育管理要使得大学生在现代素质上有发展, 有益于大学生“明事理、强生理、促心理”。这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管理根本的核心所在。

2.2 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是观念上的创新,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高职教育学生工作也应面对现实, 更要面向未来, 这是高校管理工作者创新学生工作自身思想的定位。其次是体制上的创新, 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 配备和建设一支素质高的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投入不可或缺的经费, 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机制、组织机构现代化;关注外部环境 (社会、家庭、学校、班级等) 对学生品德的影响, 再次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笔者以为:

(1) 要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统一起来, 努力寻找它们的结合点, 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2) 将“教育与培养、服务与管理”的功能统一起来, 从教育着眼, 重在培养, 强化服务理念, 积极、主动地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服务。坚持从服务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出发, 科学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在解决问题中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 在服务中落实教育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3) 将思想道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统一起来, 以校园环境、人文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创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使学生在参与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4) 将传统的工作方法与使用新手段、拓展新空间统一起来, 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要提高网站的点击率、扩大社团的覆盖面、占领公寓的有效阵地。

2.3 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开展心理咨询, 不断完善个性。在现实生活中, 每位大学生都会遇到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 例如:家庭资助学业的经济困难、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考试不理想、就业遇到压力等。当一个人无法顺利地实现其抱负时, 都会因上述因素诱发个体心理障碍的产生, 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 学工系统应该逐步形成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为中心, 心理咨询为重点, 心理教育为指导, 不断创新的心理教育模式,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结合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 引导他们树立高尚的理想和生活目标,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保持身心健康, 不断完善个性。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两者的耦合作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室, 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选拔兼职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开通心理咨询电话和网上心理咨询等。

2.4 创新学生就业工作

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传统的高职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由统包统分走向双向选择, 由计划分配转向市场选择就业。当前, 多数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 通过双向选择落实接收单位已成为就业的主渠道。但随着扩招生的毕业, 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部分毕业生在“供需见面, 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用人机制面前无所适从, 暴露出的择业观念令人担忧。其择业误区主要有:择业价值观上, 以自我为中心, 经济利益至上;择业心态上, 盲目应聘, 举棋不定;择业对象上, 过分注重专业对口, 错失诸多良机。这些误区, 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如何创新就业工作, 笔者认为:

(1) 设立专人负责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成立各系学生就业工作研究室,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紧扣市场经济形势, 力求指导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

(2) 从大一开始到大四各有侧重地开展全程就业指导课, 陪伴学生在校生活;加大对毕业生个案的分析指导, 教授择业、面试技巧, 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开展就业中诚信教育, 加强市场化的操作, 指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 完善人格, 注重全面素质发展。

(3) 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巩固原有用人单位, 拓展新的用人空间, 有计划地开展毕业生质量调查, 根据社会需要调整在校生“成人与成才”培养方案。

(4) 树立学生竞争意识, 转变落后就业观念, 淡化专业界限;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

(5)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倡导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如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 反对择业取向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提倡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基层去到一线去的敬业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2.5 创新学生工作网络建设

这是解决新形势下拓展工作领域的问题。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同时也为学生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 拓展了新的空间和途径。这不仅是学生工作某个方面或某个层次的创新问题, 而是互联网时代条件下,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全面创新问题。其中至少应把握三个要义, 一是要找准学生工作进网络的立足点, 用正确、积极、健康、科学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 提高学生“接受正确, 有益的信息, 抛弃错误、有害的信息”的能力;二是探究学生工作进网络的切入点, 采取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生理特征及成长规律相适应的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三是要把握学生工作进网络的融合点, “进”不是简单将学生工作的内容放在网上, 也不是单一地把它作为技术性质的信息交换系统, 而要从本质上实现学生工作与网络的融合, 达到内容和形式、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工作运用中的服务功能、教化动能、引导功能和管理功能, 趋利避害, 规范网络道德, 培养积极、健康、科学的校园网络文化。

3 学生工作创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笔者认为, 在开创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时, 还注意以下几问题。

3.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价值目标观

这是解决高校学生工作出发点的问题。高校学生工作的传统的做法就是从学校的条条框框出发, 要求学生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 这就容易脱离学生实际, 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必须要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 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为了一切学生, 为学生的一切”, 学生工作必须面向每个学生, 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 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创造的条件,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 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育人为本的这一个工作价值目标上来。这是高校学生工作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高校学生工作只是管住人, 而不是教育人, 只是按照学校、教师的尺度去“雕刻”学生, 那就偏离了高校教育的本来目标。

3.2 高校学生工作体制的保障

高效的工作体制可以促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兴趣, 使人们在工作中不断产生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 从而成为人们不断产生工作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的不竭动力;也可使整个工作群体形成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具体来说, 就是要形成“上”有“决策层”, 总揽高校学生工作全局, 把握带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大问题,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育人原则;“中”要有“协调层和监控层”, 对学校总体学生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协调和监控;“下”要有“责任层和落实层”,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 实行工作重心的下移, 推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评价制度, 建立竞争机制。这样整个工作网络就会形成一个动态、灵活的高效的“金字塔”型体系。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职责所在, 学校应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 形成“人人皆教育之人, 处处皆教育之地”、“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一个工作大格局。

3.3 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桥梁作用

俗话说“火车开得快, 要靠车头带”, 学生干部生活在同学群体当中, 最了解同学, 他们的心与同学的心相距最近, 最有可能引起同学的共鸣和响应。例如, 我院的学生文体活动, 其具体工作基本上由团委、学生会的同学负责进行, 放手让他们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而辅导员等教师主要以把握方向和原则为主, 并帮助解决困难与经费支持, 及时总结经验, 正确指导。这样发挥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 又通过诸多学生干部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做学生工作同样要解放思想, 放开手脚, 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让广大学生出谋划策, 这是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

总之, 只有不断创新, 学生工作才有活力和朝气, 学生工作才会像磁铁一样吸住广大青年学生, 才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营造出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求实、求新、求效地开展学生工作, 是一门综合艺术, 对这门艺术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 它要求做学生工作的同志, 既要全方位地考虑问题, 又要不断改革、创新与突破, 使学生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跟上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 努力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营造出千百万适应改革、适应时代、适应社会的具有崇高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 探讨了高校如何以人为本, 创新学生工作, 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高校,创新,学生工作创新

上一篇:冷藏车保温材料性能比较分析下一篇:关于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