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教学是以语文课程目标为目的,结合学生自身的社会经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及体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寻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综合实践教学的形式,促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实现语文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同时建立起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期提升语文课程的实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心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心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篇1:

中职生体育教学工作中激励艺术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结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价值观念,理想追求、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激励法,在教学工作中探索出融激励艺术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实践路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职校学生的自信心,并取得了一定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中职生 体育教学 激励法 德育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给中职教育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不少体育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在体育课教学上做了很多的尝试,致力于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勵以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是体育教学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在中职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多年,针对当代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价值观念,理想追求、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在教学工作中探索出融激励艺术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实践路径,并取得了一定的育人实效。

1 新时期以激励法为核心的教学艺术在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年龄一般介于在15~19岁之间,具有青春期学生所共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具有较为特殊的群体特征,如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相对散漫、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自信心不足、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心理压力和缺乏对学校的认同感,导致个性孤独冷漠和人格缺陷等心理问题相对较多的特殊群体。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因为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和矛盾,得不到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引导很容易产生紧张、忧愁、压抑等不良的情绪反应。

针对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和行为特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激励教学艺术,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求知需求,动机促使学生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鼓励贯穿了从目标的制定到目标最终实现的全过程,是职校德育工作中鼓励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激励教学运用在职校学生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在学生的运动和各种比赛中也能培养出战胜困难的信心,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断完善自我。

2 激励法教学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说过:“教育要心理学化”。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坚持结合中职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并总结归纳出三种激励法,以沟通、引导、肯定和拉动等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使学生具有自强,自立,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1 沟通式激励引导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发向上、积极进行的作用。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便会以更大的激励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

笔者所任教的计算机专业某班相较于其它班级体育课,该班属于纪律较差,成绩较低的一个班。不仅上课时讲话的人多,平时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练习也较懒散,学生精神面貌差,积极性不高,个人主义的盛行导致了班集体的向心力严重不足,整个班的学风和班风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自从高一以来,以班为代表参加的各次学校文娱体艺比赛中,这个班永远都是只能拿三等奖,也就是“安慰奖”。班集体没有体验过集体力量争取的成功感,导致了不少学生的自信不足、人心涣散、破罐子破摔的叛逆现象等等,不利于班级成长的状况屡屡发生。如何扭转这种班风,让笔者深思。

本学期末,该班的女同学黄某突然来到办公室找我,忧心仲仲地向我述说他们的担忧。原来元旦将至,学校动员各班准备一个文艺节目参加学校的元旦文艺汇演。可他们班却至今无人肯参与任何节目,也没有任何计划准备。同学们的说法是:“反正每次都拿不到奖,还不如不参加,免得被人家耻笑。”想到明天的比赛,他们禁不住心急如焚,班主任对此情况也毫无办法。我并不是他们的班主任,作为一个体育老师,能够被他们信任并向我求助,在惊喜的同时,我也决定全力帮助他们。与他们轻松聊天后,了解到他们的问题,我想到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给其带来的影响。团体比赛最能激起班级的向心力,这是一个改变集体面貌的绝好机会。我当即表示愿意协助他们班搞一个运动时装表演节目,女同学黄某等几个同学也答应回去动员他们班上的同学参与。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该班的同学为争取到这样的荣誉而自豪,集体凝聚力和认同感大增。

可以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的程度,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真诚进行沟通,这种沟通能够锻练职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交往能力及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

2.2 影响式激励教育

影响式激励教育主要是坚持以身作则的原则,体现在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上。如课堂上,教师懒懒散散,学生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教师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生就会模仿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表率行为,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作用。

笔者所在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某班女同学黄某等几个同学在筹备文艺晚会节目的过程中受到不少的阻力。笔者知道该班里有陈某、张某、何某等几个男同学身材比较高大,外表俊朗最适合这运动时装表演节目。这几个男生也是平时上课讲话最多、纪律最涣散,但在班里比较有威信,能够影响其他同学。我想,假如能成功动员这几个同学参与,不仅能让他们在参与和成功中得到上进的力量,还能带动其他同学的情绪。经过我的反复耐心地劝说,陈某等几个男生终于答应了演出。我又找来了班上几个女生来观看他们排练,并让这些女生在旁边不停地指手画脚给他们意见,目的不仅在于改进他们的演出,还让他们对正式演出时可能会遭遇到的观众嘲笑等消极反应有提前的心理准备。排练的过程是艰辛的,我既做模特也做导演,每一个细节都认真考虑,每一个动作都与他们反复推敲。既要考虑服装搭配、台步走姿、音乐背景,还要不断鼓励他们的士气,免得他们中途放弃。学生见教师态度认真,他们也积极练习,最后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有自心信不足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自尊心,针对学生思想活动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自我意识,恰当地采取循循善诱,身体力行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特长,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当发现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或进步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赞扬是对职校学生树立自信心无疑是一支兴奋剂。

体育教学其实融入了德育教育过程,为师者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2.3 参与式激励带动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是人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要求,收集学生的建议,师生相互献计献策,带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这样的体育教学能从学生与教师的实际出发,集思广益,教师教得自在,学生学得称心。

计算机专业某班的运动时装表演节目一切准备就绪。比赛当天临时又出现了点小意外:我们准备的音乐背景是盒带,而学校的音响设备只能放CD。情急之下,我只好拿出平时上体育课的录音机来放音乐。由于录音机声音太小,大大影響了演出的效果。尽管如此,演出结果出来还是出呼我们意料之外,他们竟然拿了第二名!这是他们班前所未有的成绩。在宣布成绩的一刻,全班沸腾了,参与表演的陈某等几个男生更是激动得拥抱起来。我也被此情景深深地感动了,为自己的努力,也为他们的成功。

此后,陈某、张某、何某等几个同学更加巩固了他们在班上的“领头雁”地位,他们的自我约束力也大大增强。整个班的纪律涣散面貌得到了不少改善,在体育课中的表现也明显比以前积极主动,从前的怕苦、不肯练习变为对训练项目有了兴趣,也愿意坚持练习了,体育成绩大大提高。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体育教师应尽量避免空洞“说教”,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德育功能融入各种体育运动后的育人作用,并善于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的方式,寓育人于体育运动之中。

3 结语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书育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教育过程,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肌体活动结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协调、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学中科学运用激励艺术,融德育功能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段炳容.浅谈小学体育课的德育渗透[J].中国学校体育,2007(4).

[2] 李格.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体育函授通讯,2001(4).

[3] 于素梅.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索[Z].2001.

作者:张洁雯

学生心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篇2:

浅议中职语文之综合实践教学的开展

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教学是以语文课程目标为目的,结合学生自身的社会经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及体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寻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综合实践教学的形式,促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实现语文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同时建立起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期提升语文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开展

职业教育一直都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为社会输出各类的技能型人才,而中职语文教育,则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建立健全的人格,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以达到社会各行业对技能人才的多样化要求,这样让学生可以在职业道路上更具竞争力。因此语文课程有利于中职教育功能性作用的发挥,这其中又以其综合实践教学发挥的作用最为重要。

一、新课改下的中职语文教学

随着新一轮课改实施,促使各级学校不断加大对课程改革的力度,每个学科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思想及手段上进行革新[1]。教育部门开始结合当下教学的主要形式,对一些学科以及学校的课程标准予以调整。现阶段,中职语文要达到教学大纲方面的要求,就需要在教学目标、方式以及教材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全新的局面。如今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仅仅要进行语文知识体系构建的培育,更要注重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要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和强化,从而使学生形成文化意识并具有人文精神。

二、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意义

综合实践教学本身是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为了让语文课程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发挥学生自有生活经验的作用,鼓励学生自我体验以及探索[2]。如今在中职学校中,多数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并不是非常好,语文基础也比较薄弱,这样就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以往小学及初中的学习中,这些学生大都是其中成绩不佳的那一部分,他们在学习方面自信不足,内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但是这些学生本身的优点也非常明显,他们活泼好动,有着较强的探索欲望,在实际的学习中非常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也希望可以在学习方面证明自己。因此,教师要适时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找到恰当的引导方式,对综合实践教学进行合理设计以及实施。事实证明,综合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让中职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优势,消除以往教学手段单一带来的不良影响。综合实践教学的开展,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3]。将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以及思考中,得到非常新颖的语文学习体验,并将学生的一些个性化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的能力体系更加完善。

三、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是需要引起教师关注的,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缺乏一定的准确性,教学目标在规划的时候教师往往会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并不能为学生带来适用有价值教学内容。脱离教材和实际的情况下,这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实践水平提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二,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时候教学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当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的时候,缺乏教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这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信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三,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时候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新颖,往往以单一化的评价为主,这导致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不能及时的得到教师全方位的引导和帮助。最终,会影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效果。综合以上分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形成良好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四、中職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的制定

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那么在制定目标时,首先,要从课本内容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导向,并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经验建立紧密地联系,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让综合实践教学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4]。教师对语文教材有效利用也是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向。例如,在《走进家乡》这一实践活动设计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促进学生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让学生为家乡作出贡献,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倘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针对家乡资料进行网络搜集,这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目标。故此,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程活动。在《走进家乡》课程构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放假期间作相应准备,然后搜集图片或物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不仅仅是把握教材内容,也会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另外,为综合实践教学确定的目标,要充分体现出中职学生的特点,将实践技能和知识相结合,体现出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在教学中,要避免出现空洞及单一的理论知识的灌输现象。最后,为综合实践教学确定目标,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学习及能力形成强化,还要关注是否能够完善和发展学生的人格,最终使学生形成独立、极具个性化的人格。

2.教师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充当的角色

在综合实践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主要学习途径,思维的方式,获取的知识方法,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还应尽量减少对学生自主实践的干预,从而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学生需要学会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凭借自己的能力,发挥自身的潜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以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作为引导者,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建议及点拨,但并不把解决办法直接告诉学生。同时,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课堂秩序的有效维护,以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让自己在整个集体中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还要尽可能地营造出轻松及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身处其中,其心愉悦,其志昂扬,其行笃定,经过不断地学习,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对学好语文的信心也就会越来越足。教师完成自身教学定位之后,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安排实践活动。语文教材中蕴含很多实践活动内容,但是有些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欲望,需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组织合理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例如,针对“经典诵读交流会”这一课程,教师就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传统经典故事入手。学生对这一内容拥有浓厚兴趣,然后教师按照具体的故事情节安排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欲望参与经典诵读内容研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演绎传统经典故事,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与师生交流。总之,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建的过程中,需要以浓厚的活动氛围为主。只有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活动课程氛围,才会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综合实践活动。例如,针对“求职应聘洽谈会”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现实求职活动,让学生可以真正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开展活动课程之前,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人才市场,领略求职的实际氛围。在有效创设综合实践活动氛围的情况下,让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更加合理和全面。

3.評价内容的多样化

在过去的中职学校内,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的是“唯成绩是瞻”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不仅简单还很粗暴,它不能科学、合理、全面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审视。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已不同于以往,培养方向发生了变化,教学评价也应“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新时期下的综合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评价,首先,要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储备有一个评定,因其为学生能力形成的源头。教师以客观性评价为主,开展课程之前,以实行简单考核为基础,也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以理论联系实践的考核模式,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这个过程中,教师找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对学生的实际考核和教学引导,做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上的有效调整和完善。这是激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稳定开展的重要方向。其次,基于社会用人需求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这也意味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将被纳入考量体系。再次,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这是因为在参与综合实践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面对来自意识形态及人文精神方面的“拷问”。这样看来,综合实践中,要改变对学生评价的思路和方式,用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便可以从多角度的评价中获得对自身正确和全面的认知。最后,评价主体需要展现多元化,以往评价主体是由教师单一评价为主,这往往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教师单纯对学生活动开展评价,可能会出现不全面、片面性的现象,这会影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创设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模式。以评价主体多元化、多角度为主,才会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更加合理。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会形成共鸣,也会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思考问题、提升分析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自身与他人之间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最终,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好地促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多样性和全面性的评价,给予学生良好学习方向和挑战,这是为学生知识发展和自我成长指明方向。而且,教师着重真关注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在给予正确教育评价的情况下,实现学生学习良好进步。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教学是现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时,教师要对其有正确的认知,并加强对它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大程度的得到锻炼,自身优势和特点得以发挥,各方面能力实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燕.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试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科技风,2020(17):283+286.

[2]蒋水仙.情境模拟,实践联系——情境模拟法在中职语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17):200.

[3]苗爱霞.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将进酒》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7):95-96.

[4]杜闽生.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策略探讨——评《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读本》[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3):192.

(作者单位:湖南省冷水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湖南 冷水江 417500)

作者:黄玉慧

学生心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篇3:

理解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深化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摘 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与文化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加上“泊来”文化的不良侵袭,使中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增强学生的体质,重视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关注课程内容规定性与选择性的结合。确定“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课程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所喜好的运动项目得到学习和发展,掌握一生受用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能力培养 终身体育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发: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并在互联网搜集有关田径训练的资料加以分析,结合实际为本篇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逻辑分析法:在分析数据、查阅文献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综合应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等逻辑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学,常常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育与健康课,更应该是从兴趣出发。学生中有的喜欢游戏,有的喜欢球类,有的喜欢武术,有的喜欢舞蹈等等。由于个体差异和性格的不同,喜欢的运动项目也不同,我们要满足学生的兴趣,使其通过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我们将体育活动、思想教育与身心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产生自身的体验和兴趣。高中体育课实行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大单元教学。模块与模块教学内容是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基本理念来确定的,模块教学内容一经确定,就将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线来整合多元的目标进行教学。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思想性原则;增强体质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教材多样性与兴趣性原则;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教材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穿插小游戏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从中体会运动的欢欣和愉悦,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真正成为热情的体育者,聪明的体育者,有能力的体育者,终身坚持体育活动的人。

2.2 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健康知识由体育理论知识和保健理论知识组成。新课程对体育健康基础知识有着严格的课时比例,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身体锻炼,培养文明行为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进一步学习生理心理健康和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自我锻炼,树立终身体育观。

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健康教育观念已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课时比重在逐步提高,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认识,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持久的体育动机,为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创造必要条件。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终身体育目标的要求。把一些可以终身运动的项目作为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如行走、跑步、跳绳、游泳、舞蹈、健美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小场地足球,以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除了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外,已经纳入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内容和适应中老年人从事锻炼的内容,这些内容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3 因人因地置宜,注重態度与能力培养

我国地广人多,各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很不平衡,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特别是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差别更是不尽相同,所以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课时计划和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和变化。体育课虽然是必修的基础课之一,但其教学内容却有很大的灵活性。各学校根据具体情况有权规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对教学内容规定了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两种。在选修内容上又分限制性选修和任意性选修,选修内容约占60%。(高中选修内容学时不断增1961年:14%~16%,1978年:30%,1987年:38%~50%,1996年:45%,2000年:60%)这就为我们体育教师施展其才华,拓展其能力,创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也满足了不同民族,不同风俗,不同地域,不同个性学生对体育的需要,使不同条件下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和谐发展。

我国对体育教学目标非常强调“态度”与“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特别是要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充分体现了“态度”在体育中的重要地位,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自主运动能力以及体育实践能力,关键在于其有没有体育健康意识,取决于其对体育的“态度”。因此,注重对学生态度与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学认为:认识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而必要的教育是形成这一认识的前提。我们只有通过体育教学,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才能导致其行为的改变,才能将参与体育活动变成自觉的活动。学生在自觉的体育实践中来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自身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

我们要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首先培养学生浓厚的锻炼兴趣,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强烈的欲望,必须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形成“传授知识——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创新培养”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充分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动的心理欲望,引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果,使被动学习变为热爱学习,我要学习,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态度”,在自觉的体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基本运动能力,保健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发挥体育课的德育功能,体现体育在素质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向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教育是体育课的基本任务之一。“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因而,体育教学是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育体,而且育心,更是育人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修养,这需要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去体验、去磨练、去感悟,以提高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体育是一种教育行为,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承受生理和心理压力下,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斗志,使之不断调适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时空之间的关系,这种体育中的文化属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协作意识、守法意识和创新意识,这种育人功能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通过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队列队形的练习,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统一行动的习惯;通过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赛等项目的竞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器械体操项目的练习,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胆怯心理,培养学生顽强拼博、百折不挠、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通过传统武术项目,使学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通过舞蹈和健美操,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体育的德育功能和独特魅力,早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挖掘、拓展、探讨,使其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5 不断改进体育教学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的主体,体育教学活动就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服务的。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们应当深刻领会,积极正确贯彻。因此,认真探讨评价方法,是体育与健康教学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一面镜子。

2.5.1 自我评价与师生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时,首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情况、课上表现以及学习效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小结,检查一下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在自我评价中满足学生对自己不足的认知和对自己进步的肯定,能使学生心理上达到平衡,产生自信。师生互评能达到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效果,也能使学生更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2.5.2 个体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全面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基础知识、动作质量、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教师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审视自己的运动水平和健康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评价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先天差别等区别对待,依据学生的身心身体条件和自身发展、发现其特长和进步的幅度,切身体会到锻炼的好处和效果。例如,有的同学身体肥胖,通过长跑练习,使体重下降,长跑的成绩提升明显,虽不及其他同学成绩优秀,但与其自身相比,还是有长足的进步。为其评定成绩时,要纵向比较,也给予肯定,应予以表扬。也有的学生天生素质较好,即使不参加锻炼,运动成绩也不错,这样的情况也不予提倡。

2.5.3 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能充分体现其反馈功能,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调整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对教学过程中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交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采用口头表述的方法,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实现教育学的有效控制。终结性评价在于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等级评定,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性等级评定,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和认识,能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把握自己,以确立今后锻炼锻炼的目的性。

2.5.4 理论考评与实践考评相结合

理论考评包括回答问题、讨论、总结、笔试答题等多种方法,使学生从中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健康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以便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终身受益。实践考核包括健康考核、体能考核、技术考核、运动成绩测验等能准确地体现出教学成绩和学习效果。通过各项指标的认定,使学生体会到锻炼的乐趣,体育运动的作用。

我們的评价方法要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和保健习惯,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使我们的评价机制更加完善,更加适合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2.6 教师转换教学角色,改革教法学法

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大纲背景下学习体育的,因此需要一个认识和改造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反复的思考与实践中才能真正领会新课程的实质,也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和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并充分跳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服务,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是课堂内容的构建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的引导者,所以要从改革教法学法入手深化教学。如变换形式提高练习兴趣,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拓展创新,赋予教材新的活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

3 结语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并不断的改进,这不仅使中学的体育课堂更富有了地方特点和实际的意义,更加体现了现代的体育人对自己工作的热情与热爱。奥运会、亚运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对体育的兴趣与忠爱,今后在全民健身和社会体育方面将会有更多可喜的变化。我们的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使我们的教育群体在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年华打下良好的体育基础,为了健康的身体,为了终身体育的养成,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努力着,探索着。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J].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2001(5).

[2] 北师大,滕子敬.国内外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J].

[3] 李艳群,王朝平.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3).

[4] 赖天德.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2011年国培.

[5] 谢正义.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5).

作者:李艳艳

上一篇:英语词汇教学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