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教学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数学教师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改革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数学教学层面,教师对新课程的准确理解与主动参与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所以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第一篇:数学教师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与数学教学

【摘 要】 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性质与任务的认识。数学是什么?根据《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定义,从数学的实用功能来说,数学是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从数学的研究对象来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从数学的抽象过程和抽象水平的角度来说,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初中数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观;数学教学

一、数学教师的观念转换

无论在课程设置、教材处理还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都要对数学有一个横向的透视,而且要有纵向的穿透。要前瞻后顾,寻求数学的源与流。在教学中力求呈现数学动态统一的、有机关联的、鲜活生动的、具有探索性的和全息性特征的科学与文化形象,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僵化教条的、片段局部的、彼此分割的知识条块和记忆库。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要不断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教师不应仅仅是优秀的讲授者,还要成为数学教育的研究者。中国的数学教育呼唤更多的研究型教师。对数学教学能力将不仅是知识表述和讲授的能力,而且是一种数学思想与语言交流的能力,是一种适应变化、敢于创新的能力,是一种锐意改革、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师与学生应成为数学课堂的“学习共同体”,从传统的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向双主体、多主体、师生互动以及主体间性质的转变。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思维活动的决定者、控制者向引导者、参与者的转变,从数学教学管理方式上的管理者、灌输者、命令者向合作者、质询者、对话者的转变。从至高无上的知识权威向展示知识的形成建构过程的转换;从绝对数学真理的代言人向动态的、相对的数学真理探索者的转换;用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感情,逐步消解“权利=真理”这一默认的教育公式或推理。

二、透视教材,渗透数学文化

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数学是建构的,而不是发现的;数学是与情景相关的,并不具有最后的本质意义上的根基。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挑细选问题的背景材料,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既要使选择的材料具有综合性、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和人文性,又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紧扣课堂的教学内容,符合一节课的教学容量。然后,教师通过简短的语言、精彩的开场白,顺其自然地将材料呈现给学生,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同时,教师要协助学生从材料中找出不同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猜测、推广与拓展,使他们得出更一般的结论。

如:加强“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的“互译”训练一例: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结合图形写出字母符号语言(如下图):已知,在△ABC中,DE//BC→,,。

这种“互译”训练,可使学生对几何概念理解得更为深刻并能运用灵活,为应用几何概念去判断、推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只有“主体”与“主导”摆正位子、各尽其责,才能在教师的主导下提高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

学生掌握数学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并不是老师把现成的概念简单地、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而是结合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运用较多的感性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得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本质联系进行引导、启迪,使学生真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主动学习中使几何概念牢固把握。

三、贴近生活,构建学习共同体

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又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抽象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如“我们与数学同行”教学片断:

1.出示一张身份证:如“320826197608205455”问:身份证号码告诉了我们哪些么信息?

2.解读:如某个人的身份证的号码是320106196508189871,其中32、01、06分别表示此人所在的省、市、区的编码,1965、08、18是此人出生的年、月、日,987是顺序码,1是校验码。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汇点、网络点、关节点、联结点。从而探寻数学的本源,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社会。人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数学就是要探寻数学的生活、自然和社会本源。

3.你你能给自己编一个学籍号吗?试试看,说出你的设计意图。

解读:如下图

4.能给自己编一个学籍号吗?试试看,说出你的设计意图。

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汇点、网络点、关节点、联结点。从而探寻数学的本源,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社会。人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数学就是要探寻数学的生活、自然和社会本源。

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要能和学生蹲下身子和学生共同学习,要能容忍学生出错,更能化“错误”为资源,“错”出精彩。

错误本身,固然让人尴尬甚至无颜,但辨析错误,纠正错误获得的新启迪却是人生的宝贝。教师应具备积极应对的新理念,因地制宜地处理好学生的学习错误,让错误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正视,要变废为宝。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错误时,切不可一味批评,试想:如果学生全对,还要我们教师干什么?如果学生全对,是不是我们选取的教学,没有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缺少挑战性。当学生做题答问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原因在哪呢?我们一起找一找。

这样做,从长远看,可减少错误的重复率,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如果是个别的错误,可以提醒个别生做题要细心;如果是代表性的错误,全班就应该再做一些涉及这个概念或方法的题目,及时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并表扬做错的同学勇于回答,勇于暴露的担当精神。

“实践出真知。”不试不知道,一试见分晓。个别错误个别解,典型错误全班论,面对学生的典型错误教师不要急于做出评价,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将错就错,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结论,引导他们反复验证,在发现中思维,在矛盾中顿悟,在解决中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惯性的力量是巨大的,观念的根深蒂固对师生的行为有强烈的支配作用。消灭错误、鄙视错误是我们许多教师急功近利的表现,这种追求,易让学生在错误面前紧张、羞愧,首先想到不是理性的分析和反思,这样对解题能力的提高很不利。

如函数y=,当a为何值时,此函数是一次函数?学生很容易这样答:由题设知a+1=0且a-3≠0,解得a=-1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思维的定势,带来的是不周密思考。忽略了分类研究,以偏概全,出现了解题失误。

引导1:当且(a+1)+(a-3)≠0时,原函数是一次函数吗?解:这时a=1±。

引导2:当1=0且a-3≠0时,原函数是不是一次函数?解:这时a=1±。

引导3:现在归纳一下答案可能有哪些啊?(正解:a=-1a=1±或a=1±)

熟悉的题目往往最易让学生先入为主,定势思维,会想当然地套用经验,不去细看条件、不知随机应变。有的教师很恼火,其实这种失误平时不经多次点化偶尔一犯,纯属正常,师生共同正视错误,看到错误的价值,树立正确的错误观,真正把合理的“倡导的理论”转化成合理的“行动中的理论”,从而让学生愿意敞开,让错误浮出水面。

总之,观念决定行动,视野决定未来,依据数学观的解读,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数学的知识性,又要重视数学的人文性,同时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过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数学素养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只有具备有科学的数学观,才能高效助推数学教学更上层楼。`

参考文献

[1]戈小永.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J].学苑教育,2012,(12).

[2]艾玉霞.数学教学观念要更新[J].新课程(教研),2010,(03).

[3]罗新花,王柳吉.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更新[J].新课程(教研),2011,(10).

作者:余云洲

第二篇: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改革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数学教学层面,教师对新课程的准确理解与主动参与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所以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教师的数学教学决策所面对的问题繁多和数学教学决策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教师的数学教学决策不可能完全实现理想的科学化。因此,对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师;决策;研究

一、问题引入

决策学是研究决策者如何对未来准备要从事的活动搜集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原则分析研究对象,制定出有关方案并准备实施的一门学问。[1]又因为决策并非如其他实验科学一样具有“可观性”,因此,决策又是人们的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尤其教育行为中的数学教学决策,更是关乎数学教学者、受数学教学者切身利益的,而数学教学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数学教师教学决策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经验的固化。在审视教师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既有着追求不断创新、优化的数学教学决策,同时也存在着经验固着的数学教学决策。经验固着的数学教学决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脱离了具体的数学教学情境,甚至不再适合现行的数学教学决策。而对于教师来说,拘泥于过去的数学教学实践,脱离了当前具体的数学教学情境和数学教学实践,数学教学经验就会成为一种无效的数学教学依据。教师对零散积累或所借鉴的经验既缺乏本质上的分析和概括,也没有对经验应用的情境、个体数学教学风格、课程内容等条件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判断,盲目因循惯例与规则。

2.注重决策结果,忽视决策过程。数学教师教学决策一般来说是从两个维度展开,一个是数量上做决策得机会,另一个是质量上得过程关注程度。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关注的是数学教学的结果,把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决策数学教学的结果上,而非考虑到决策过程中学情感、价值观等因素,也不会注重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的参与情况,忽视了学生认识每种方案可能带来的后果,同时也忽视了学生选择某种方案背后所持的价值观。大多数教师注重的并非是学生怎样选择了一个方案,而是重点关注学生选择了什么方案。

3.教师反思意识缺乏。教师的数学教学决策既是一种事实的判断又是价值判断,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数学教学信念的教师往往具有不同的数学教学选择。数学教学决策优化作为不断生成中的主体行为是使数学教学在特定数学教学环境中的师生的生长状态的同时又不断超越这种状态的更新过程。而这种更新不是自动发生的,它需要教师对数学教学决策冷静反思与评价。但是,就目前存在的情况而言,教师在作出数学教学决策后所反思的内容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智慧、数学教学信念、数学教学实践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学校制度、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二、对策分析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数学教学质量、转换数学教师教学思维方式以及改进数学教师教学实践等,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来更好的实现教师的数学教学决策。

1.程序化与非程序化相结合的数学教学决策。“程序化决策也叫规范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在领导活动中重复出现的例行的决策”。[2]这种理性的形式要求数学教学决策过程也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准确运行,从而得出合理的决策。而数学教学决策主要由教师这一主体完成,教师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与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根据自己的信念、知识和不断形成的实践智慧,通过对数学教学实践的预测、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最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案。一些或者有大部分的数学教学决策都是可以在数学教学实施中可以反复操作的,如: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数学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数学教学决策会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仅仅用程序化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非程序化决策是指结构性不好,非重复出现的,而且通常是必要重要的决策。这类决策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学习过程,即“判断—行动—结果—再判断……”的过程,认知误差可能会逐步减少,决策者的判断能力会逐步提高。[3]虽然在决策之前会面临许多未知问题,但是通过不断的反馈信息不断增加判断所需的信息,增加决策所需的提示,从而增加准确判断的依据;可以从结果与判断的对比中得出原判断误差的信息,从而作出对判断的合理修正。因此在面对和处理决策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时,打破程序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2.注重决策过程,有效的运用数学教学方法。受决策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数学教学决策越来越强调过程本身,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参与。在数学教学决策的过程中,许多非理性因素,如个人的直觉、情感因素、价值观,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同时,也强调个体在决策过程中与他人的协商和对话,看重决策成员之间的互动及其相互影响,使学生充分体会自己和他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自己的决定可能带来的影响;更加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在快速、大量信息的冲击下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决策。[4]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决策能力才能提高,也有了进行真实决策的经验和能力。在这样一个整合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所以往往要和很多数学教学方法同时使用,在数学教学决策的不同阶段,可以结合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比如在制定决策方案和选择决策方案时,常常和课堂辩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使用,还使用一系列的决策工具,如,头脑风暴,反向头脑风暴,决策树,Sw0T分析等,要求教师能灵活处理。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脚手架,以防止学生前提技能掌握不足。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领导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70).

[2]陈紫明.科学逻辑学初探[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3]乐观清,李述章.程序化决策原则分析[J].理论探讨,2004,(3).

[4]龚阳春.试论科学的教育决策[J].数学教学与管理,2003,(8).

作者:高永红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教学质量,如何拓展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关系着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教师的教学知识的拓展必须要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写作,也需要教师更多的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不断的强化适合教师的学习意识和数学教师的学习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才能够确保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也只有在这样的角度上来认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开展,才能够更加具有借鉴性的意义。

一、应当建立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知识的沟通机制

在教师教学知识拓展的过程中,应当建立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知识的沟通机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相互沟通和了解的基础之上,来建立相应的学习机制,这对于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取长补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之间的沟通机制往往能够确保教师与教师之间能够达成更好的学习共同体。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给予年轻教师更多的指导,在这样的意义的基础之上,对于教师之间教学知识的学习来说,显然是具有巨大的帮助的。

二、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相长规律的运用

教学相长的规律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教学效能就意味着教师能够以一种学习者的姿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独立的运用相关的知识。教学相长,最大的功能就是能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使教师能有更多的从学生的学习状态之中,取得学习或者教学上的经验。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解决,这样能够更加确保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師更加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不断的推动知识学习的共同性。

三、教师应当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化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教育教学的趋势。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的善于运用信息化技术作为教学的推动力量,确保整个教学的过程,能够更加的体现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本身就应当是一种在信息化教学的推动之下来进行的教学过程,所以说教师要充分的发挥信息化教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信息化为数学教学则带来的便利,这样才能够使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更加的予以实质化,更加的能够体现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能够充分的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必须能够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师的教学知识能够不断丰富并发展。

作者:黄小将

上一篇:世界经济形势论文下一篇:中职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