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透视与整合分析

2024-04-20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透视与整合分析(共8篇)

篇1: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透视与整合分析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透视与整合分析

本文从比较文化学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较全面、系统地分析比较了东西方文化的诸多差异,侧重剖析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原因,评介了“东化”与“西化”之争的`基本观点,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

作 者:袁本华 曹诗图 作者单位:袁本华(襄樊学院地理系,)

曹诗图(三峡大学旅游管理系,)

刊 名:世界地理研究 PKU英文刊名:WORLD REGIONAL STUDIES年,卷(期):10(1)分类号:G04 K901关键词: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差异 融合 地理环境

篇2: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透视与整合分析

中西方理性观的差异与整合

文章对近代西方理性观和中国古代理性观的历史考察中,认为两者在理性观上存在着差异.而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以实践为理论起点,以物质存在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才真正使理性精神得到整合.

作 者:田建尔 TIAN Jian-er 作者单位:晋中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山西,晋中,030600刊 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年,卷(期):200225(2)分类号:B08关键词:理性 差异 整合

篇3: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透视与整合分析

一、中国女性价值观的主要历史演变

列宁曾经指出: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特质。中华民族勤奋善良、自强不息、重德尚贤等优良传统在女性价值观方面有诸多体现。但是,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作为整个封建文化和女性价值观重要基础的人伦文化,则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第一,人伦文化整体确定了男尊女卑的思想体系。《易经·系辞》中记载: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男尊女卑实质上是一种以男为本的文化观,是通过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贬低和歧视来抬高男性的地位。第二,人伦文化确定了女性相夫教子、贤妻良母的社会角色。古语云:事夫当侍天。女性要视丈夫和家庭高于一切,把自己作为其他社会主体的配角,而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体。第三,人伦文化确立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女性规范。“三纲”要求臣子、儿子、妻子要绝对服从皇帝、父亲、丈夫。“五常”是要求用仁、义、礼、智、信等行为准则规范君臣、夫妇等人伦关系。“三从”要求未婚女性要服从父亲,已婚服从丈夫,丈夫去世的服从儿子。“四德”要求女性以品德来修身养性,出入要端庄持重,言语要慎言得体,持家要勤俭节约。这些规范虽然也有对男性的要求,但主要是针对女性的,有的对于女性都还是相当苛刻的,明显了体现了男女的不平等。以上价值观首先由社会提出并倡导,影响日深,女性也由被动接受到自觉服从了,并成为自己内心的心理取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现代转型为女性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女性的社会地位、自我认同都有了较大的提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成为女性价值观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法律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政治地位,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参与社会获得了政府的特别赋权。市场经济机会均等、优胜劣汰的方式鼓励女性参与社会竞争,大大提高了女性的主体意识。社会资源从相对集中向相对分散过渡,将更有利于女性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同时,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入,也为我国女性价值观的转变提供了借鉴。

二、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基本主张

在漫长的中西人类历史社会中,男性文化和男性价值观都占据主导地位,中西方也都有争取女性自由和解放的传统,只不过,西方社会女性追求自我解放的方式更为多元,力度更为强烈,理论研究更为深入。这主要是因为:一是西方社会的文艺复兴运动对于批判封建等级制度、促进个性解放、启蒙天赋人权、倡导男女平等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二是后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解放了男女两性的体力束缚,方便了女性对新技术的掌握,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女性的就业岗位;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则增强了女性的自主性,扩大了女性在生活中的选择权,加快了新型女性自我复苏的进程。三是随着女性解放的历史推进,西方社会对女性主义的研究也此起彼伏,高潮迭起。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大致可分为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和后现代的女性主义四个流派。[2]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认为男女具有相同的理性和智能,主张女性与男性应当公平竞争,更为关注女性的政治、经济、教育权利,要求改善女性的就业机会、参政渠道和进入公共事务的方式。激进的女性主义认为男权社会遏制了女性的自我意识,现代社会必须培养女性意识,强调女性价值,消除使女性处于屈从地位的生理差异。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则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认识论为基础,反对阶级对性别的影响,认为改变女性的不平等地位不仅要靠女性个体,更重要的是要靠社会对于女性的补偿。后现代的女性主义以一种更加理性和批判的思维反思女性问题,追求一种更为具体化的男女平等观,试图在承认女性差异、自我反省、社会补偿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全新的男女和谐的女性价值观。

从总体上看,尽管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研究体系还不够完善,理论思想还有不尽科学之处,研究方法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但是,西方女性主义对于女性解放的探索是开创性,其价值是历史性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对于人类社会注入平等自由的文化价值观,对于树立女性独立地位、构建和谐两性关系、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中西方女性价值观的文化整合

对中国传统女性价值观和西方女性主义的研究,需要带着批判反思的目光,更需要胸怀包容借鉴的心态,对中西女性价值观的合理成分予以合理采纳。

第一,要在从女权到女性的转变中树立女性价值观。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历经了从女权主义到女性主义的演变,最初的女权主义,以对抗男性,一味强调女性主义为基本主张,忽视了男女两性的根本区别,忽视了男女两性的和谐存在,最终也遭到了男性以及部分女性的反对。后来,女权主义在反思中逐渐向女性主义演变,主要主张是在尊重女性差异、追求男女和谐的基础上倡导女性自强、自立,使女性的价值追求更为理性和现实。中国的女性价值观也基本经历了由没有社会位置到经济社会独立地位不断提升的历程。当代女性价值观的树立,也应该适应中西方女性价值观转变的这种大势,在尊重女性生理、心理等各种特质的基础上,合理处理与男性的关系,科学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

第二,要在倡导社会性别主流化和实现女性自我超越中树立女性价值观。西方激进的女性主义认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实现女性地位的基础,而西方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则认为,社会和阶级对于女性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下女性意识和女性价值观的觉醒,则是社会推动和女性自我意识提升的合力作用。因此,当今社会树立科学的女性价值观,一方面,需要社会层面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实现男女性别的真正平等;另一方面,又需要女性自身要负起自我提升的重任,通过实现自我的超越来实现自我地位的提升。

第三,要在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女性与男性、家庭与事业的关系中树立女性价值观。西方极端的女性主义要求女性摆脱家庭的束缚,更多地走出家庭,突出自我意识。后现代的女性价值观则要求女性理性处理家庭与事业的关系。中国目前的女性价值观,既有追求“相夫教子”的家庭回归意识,也有片面强调脱离家庭的独身主义者,更有对于如何处理家庭与事业的价值困惑。女性也是社会的女性,因此女性的存在和价值观的树立,也必须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女性是社会的女性,女性的价值观离不开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重塑女性价值观必须理性处理女性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一个成功的当代女性必须善于处理事业和家庭、女性与男性、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关系,既要为家庭付出精力,也要在事业上有所追求,要善于在家庭和事业的“天秤”上寻找一个平衡点,她可以有所偏向,但不能完全失重。当代女性越来越多地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女性对于事业的追求,也不应该忽视家庭的作用,不能疏忽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否者就只能成为女强人,而不能算是一个完全成功的女性。这方面,女性也要投入精力和时间经营家庭,有时候也更加需要智慧来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成为既有理想和追求,又是现代家庭的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当然,做到这一点,除了女性个体的努力外,也需要社会给予更多支持和关心。

树立科学的女性价值观,不是以牺牲男性为代价,而是营造两性和谐平等、共同发展的文明社会。在具体的现实社会,不管事男性与女性之间,还是男性之间、女性之间,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实现绝对的平等和相同都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男女两性之间的互相尊重,在于能在一个和谐的社会分别实现自我。实现这样的目标,中西方女性价值观的演变能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智慧。

参考文献

[1]陈方.中国女性价值观念的变化[J].社会科学研究,2000(3).

篇4:从文化差异透视中西方爱情悲剧

黄少华

【摘要】:爱情是世界文学的永恒主题。戏剧中的婚恋题材无论古今中外俯拾即是,但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梳理这些题材的研究却做得不多。本文将通过由中国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英国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结合中西戏剧理论,来揭示文化背景对悲剧特点形成的重大影响。《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中西戏剧史上的不朽之作虽有着相同悲剧成份,但是两剧之间的悲剧特点却迥然不同,其中缘由值得探讨。本文首先说明了《梁》和《罗》两剧的台词功能,它们有着相同的功用,对推进情节、塑造场景和揭示人物性格起着重大作用。其次比较分析了《梁》和《罗》的主题思想,指出两剧中主题思想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次是对《梁》和《罗》的悲剧角色进行比较分析,考察了两剧中男女主人公在行动上、性格上和对待婚姻的态度及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接着对《梁》和《罗》的情节结构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力图突显两剧中情节结构方面的共通之处和迥异之处。最后探讨了《梁》和《罗》形成不同悲剧特点的成因,指出了爱情悲剧特点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通过对这两出中西名剧的比较,不难发现以“苦情戏”为特征的中国爱情悲剧与以“悲壮”为风格的西方爱情悲剧有着迥异的悲剧特点,但我们不能以此来说明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而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戏的爱情悲剧。因此本文呼吁多做中西文化交流,为中西戏剧的兼容与嬗变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中西戏剧艺术的新发展。

篇5: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透视与整合分析

中世纪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必须转换视角,才能真正揭示出中世纪对现代西方文明生成的文化价值.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基督教在中世纪的统治是有其合理性的,正是在中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基督教的`统治,奠定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础.

作 者:郭艳君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2003 5(2) 分类号:B503 关键词:文化哲学的视角   中世纪   文化整合   社会整合  

★ 传统民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内容、价值功能及建设论文

★ 假区精神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

★ 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 论多媒体技术的文化价值

★ 简述职业教育文化价值取向论文

★ 面人的文化价值有哪些?面人的制作方法

★ 我看中国现代文化随笔

篇6: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透视与整合分析

焦点透视的来源似乎带有浓烈的西方宗教主义色彩, 它的产生使人们更加相信上帝创造人类的真实性, 努力抓住事物的外在特征, 深入观察事物的内部结构, 尽可能的传达出事物的本来面貌。相对于西方的焦点透视, 中国绘画似乎与之截然相反, 中国绘画里的散点透视毫无疑问的带有中国的宗教色彩, 它关注人的内心世界, 传达了内在的感情色彩, 不再仅仅局限于外在的面貌特征和外在形象。中西方绘画语言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的最大区别在于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带来的不同效果。焦点透视使得画面非常的集中, 在画面中展现出来的是聚焦一样的画面, 不管是人物还是风景, 都有一种专注于一点的无形力量, 然而散点透视它追求的是边走边画, 画面的中心不再是一个, 随着事物的转变和地点的不同, 画面中心也变得多了起来不管怎样, 它们所追求的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塑造和追求。

焦点透视在西方绘画发展的悠久岁月里形成了自己别出心裁的绘画语言和绘画方式。焦点透视的理论对画家绘画创作时要求是比较严格的, 要求画家站在特定位置上, 在特定的时间里, 从特定的视角出发来描绘和观察事物的外在形体和外貌特征。画家能够真实的反应和再现真实的事物, 不管画家如何使用绘画材料和绘画技法, 都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绘画语言, 所以说焦点透视的使用能够使得画家真正的从物象的表面展示真正的绘画技巧。

西方油画中的焦点透视问题比较明显, 即使是抽象的作品也暗示了油画绘画的意义。迪尚说:“一幅抽象的绘画在50年之后一点也不再像是‘抽象的’”, 每每涉及油画都会想到它的发源地-----西方, 从扬凡艾克开始使用油画颜料开始, 在此之前有更多技巧的绘画种类, 油画在西方那一片净土生长了近600多年的历史, 也许油画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很难再往前行驶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也许只有绘画形式的艺术活动。没有了线条和色彩的束缚, 没有了写实技巧的捆绑, 它变得无拘无束, 更多层次上采用的时透视原理的再现和绘画语言的表达。在整个西方绘画的过程中, 有事人为透视的介入和整合, 使得立体主义在整个欧洲绘画史上占据了很大的领导力和说服力。中国绘画里股人们的山水画我们可以轻松的感觉到整个构图是不可能容纳在一个视线里面的, 搜一说散点透视帮助画家们解决了这个现实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努力营造了一个广袤无垠的宽宏伟岸的气氛, 瞬间把祖国的大好山河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所表现的知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侧面, 而在画家的画卷上展现的时我们一眼不可能包容的多个角度多个视野的场景。

也学在中国的绘画世界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透视理论学的概念可言, 但是中国绘画不管是在构图样式还是素材应用的掌握上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的关联性, 很多的相似性决定了中国绘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的指导, 又没有被理论而禁足。整个画面是流动的一幅长卷, 能感受到画家是边走边画, 视点随着画面的移动也不断的再移动, 把观察到的大的物体缩印在自己的画面上, 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里面, 画家取景的视线是随着脚步的移动而慢慢的移动, 不像西方的艺术家那样静止不动的站在原地。

康定斯基认为:“色彩好比琴键, 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 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西方9世纪有些戏剧家认为, 演员演戏必须像在家里生活那样泰然自若, 才能取得逼真的效果。因此演员们必须假想面对观众有一堵假想的墙。从这一例子看, 可知西方各种艺术中的写实观念也有一脉相通之处。如果与世界上其他体系的绘画比较, 西方写实绘画的主要特征是企图在平面上真实地幻现出三度空间中景象的一个片段, 因此它的核心问题必然是焦点透视法, 换句话说, 如果没有焦点透视法就没有西方绘画里的写实主义。西方绘画里的焦点透视也好, 还是中国绘画里的散点透视, 都毫无疑问的倾注了画家们的毕生追求和对艺术的渴望。不断的排除自己绘画道路上的荆棘与坎坷, 力求达到完美。

结语

虽然中西方的绘画历史很难拿到同一高度上作比较, 但是绘画是一个时期的、没有国界的、全人类的大融合。中国绘画在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磨砺和筛选之后形成了它独一无二的没学品质。中西方绘画在刨除我们所说的原始的线条勾勒的绘画形体之外, 如何在绘画呈现出的万花筒时代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符合人们的审美特点和审美趣味的绘画形式似乎承载了太多的绘画语言。不管是怎样的绘画技巧、绘画方法、绘画材料, 但是透视问题似乎贯穿于中西方绘画的始终。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5月版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版

[3].史鸿文:《中国艺术美学》,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年9月版

[4].张弘著:《美之魅》,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年5月版

[5].张道一:《燕尾裁春》,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月版;

[6].吴冠中:《我负丹青》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7].上田敏:《现代艺术十二讲》湖南文艺出版社

篇7: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透视与整合分析

在过去的多年中,中医学深深蒙受非议、蔑视、误解和否定,但近年来传统的科学理念和卓越的实际临床疗效,使更多的人相信中医的力量,也由此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70年代兴起的“中医热”和90年代形成的“中医热潮”,无疑预示着中医世纪的到来。世界科学界对中医学充满着期望。正如德国慕尼黑大学满斯驳教授说过的,中医人士应当觉悟和意识到,在西方殖民统治主义者、传教士塞给他们方法学时,应当加以批判性地去接受和使用,应当认识到西方医学的危机,西方医学已经在方法学的死胡同里徘徊。传统医学是超越西方医学的,是内容完整丰富,具有基本理论支持,临床疗效卓越的医学科学,至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不久的未来,中医在它的发源地中国,将取得比今天更加巨大、辉煌的成果。然而,西医与中医起源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基础,因此通过英语把中医药文化推向世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医英语的教学,培养出的中医药人士,在英语水平上参差不齐。对外发展交流时,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因此,高等中医院校应重视对中医药人才在中医英语水平的培养。然而对本国文化及西方文化的认同度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发展进度,故应在了解基本情况后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潜移默化,在无形中传播中医药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传统的中国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体表现为:体贴的人文关怀、有机的整体统一、踏实的求真精神、永恒的道德伦理、有效的辨证论治。而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与表达,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非中国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对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度较低,公众与教育者的引导可使关注度回归,所以如何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中国的文化是形而上的,隶属于精神层面,而西方文化是形而下的,相对隶属于物质层面。西方文化最初是从神学开始的,之后转为哲学,最终发展到了科学。这就使其文字语言与中国的截然不同。崇尚宗教文化,带有严密的逻辑性是西方语言的公认特点,相对而言,中国的语言则以追从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保守含蓄见长。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说的就是中国语言。

三、西方文化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影响以及应对心态

经济全球化,中国不再闭关锁国,改革开放的实施使中国逐步走向世界,我们接触到的西方文化也就更加丰富。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彰显着它独特的作用,这就是软实力强大的渗透力。英语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学前儿童就早已接触英语,各种关键的入学大考中,英语成绩影响着总体成绩与水平。但在应试教育大范围开展的今天,学生的英语能力远不足以承担起国际化的交流任务。跨文化交流和外国文化对国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有超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所以需要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应当营造一个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大环境,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和借鉴外国有积极意义的文化习惯,因此需要弘扬传统文化与加强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并举。下面通过节日文化和电影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西方文化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影响及应对心态。

1.西方节日的流行。近年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广泛流行,大多数学生接受甚至十分欢迎西方节日文化。然而对于西方节日,大学生中真正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人甚少,许多人只是能说出节日的日期,并不了解其节日的来源与意义,所以说具有一定的盲目跟从性。但无论如何,从整体来看,西方节日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据不小的分量与地位。由于西方节日有着轻松有趣的活动形式,不但使人容易接受,将自己喜爱的文化形式添加其中,而且可以调节大学生平时单调的学习气氛,加强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和联系。通过大学生群体间的模仿效应,西方节日在各地高校中得以盛行。大多数学生对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近乎泛滥的现象并不排斥,他们认为西方节日应与中国传统节日和谐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所没有的活动方式及寓意可以通过西方节日来加以补充。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的热度不言而喻,但其只是形式上的庆贺或是否真的能对大学生成长带来积极作用、是否有助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目前尚不能作定论。不可否认的是,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交汇,有利于大学生情感表达与生活积极性的提高,丰富了大学生活,但同时西方的节日和文化也对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和文化造成很大冲击。一方面,它调节了大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填补了中国传统节日所没有的活动方式及表达内容,大学生开阔了视野,了解西方文化,弥补了传统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西方节日的盛行为商家炒作带来机会,从侧面刺激了大学生的过度消费,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负面作用;再者这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因此,我们更加需要提高警惕,保护好传统节日及习俗,传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接受西方节日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中国传统节日,保护好中国文化的根。

2.学生对欧美电影的偏好。随着传媒技术与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大学生观看影片是必不可少的,在对电影的选择上,三分之二以上大学生表示更偏向英文电影,而对国产电影的选择则偏少数。中国的技术革新突飞猛进,但也许是思想和教育方面的局限,中国电影在类型创作和主体开拓方面严重不足。中国电影的历史已有百年,却有大量的艺术主题未被开发,难以使年轻人保持兴趣。欧美影片剧情起伏跌宕、视觉冲击力强,并且能体现出其鲜明特色,更能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在这样的境况下,中国电影必须改变跟风形式,立足于传统古老的中国文化和多样的社会资源,拍摄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影片,从新角度来展现特色传统文化,服务于华夏子孙,打造有风格的影视文化。只有保持特色,自主创新,才能走得更长远。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虽然西方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还不是非常长久,但其确实对中国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等带来了巨大影响,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文化的两面性。对于西方文化,自由勇敢和追求梦想的内涵可以不断激励大学生向上发展,这是十分可取的。但是其中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色情暴力等因素,可能极大地危害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此种消极影响必须极力杜绝。所以对于西方文化,我们要有选择地学习。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西方文化以暴风般的速度传播到了中国大陆,据此反观,我们也可以借助文化的力量,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宣传我们的中医药文化,并不断增强外语交际能力,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某些西方先进医疗技术都无能为力的重大疾病中,中医药展现着它独特的魅力。21世纪也无疑是中医药在国际上尽展光彩的时代。近年来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双方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校园是文化思想交流碰撞的乐园,大学生是文化思想传播的接受者,也是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重要存在。本文简述中医药发展近况、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学生,西方文化,心态

参考文献

[1]郭洪楠,孙竞阳,殷路.浅析西方节日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社会心理学,2013(01).

篇8: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地理透视与整合分析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现状

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其基本结构主要由环境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部分组成。在发展的过程中, 内部控制存在着对自身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机构不合理不完善、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控制乏力;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内部压力等问题。针对此问题, 可以采取合法合规、相互牵制、系统完整、责权利相结合等原则加以改进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可以用几句话来简要概括:国有企事业单位比非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外部体系建设要完善得多, 但在执行上则需要有待改进;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比国有小型企业做得好;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体系上较国有企业差;股份制单位、外资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比国有企业执行得要好一些。其中, 产权不明晰、内部审计不利、法制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再加上外部的一些不利影响, 是造成上述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因此, 为改善这种发展状况, 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在完善内部控制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发展现状, 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制度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与发展。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今国内外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所采用的主要体系, 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 在其发展过程中, 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如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阶段、与顾客需求联系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阶段,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被诸如诸多创新因素, 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变化, 质量管理体系的局限性逐渐的显现出来。为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和措施, 如推行持续改进策略, 建立一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 确定持续改进的重点, 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尽可能做到持续改进、实施方式的不断改进, 落实改进动力, 有重点的改进, 以点带面, 促进全面提高, 最终达到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尽管如此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发展仍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 对内部控制制度与质量管理体系差异的分析, 进而找出两者的关联性进行有效整合, 是国内外企业为提高竞争力与企业内部管理效果所关注的重点。

三、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差异分析

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有相同之处, 但也有差异存在, 下面我们将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比较, 以便于直观二者的差异, 从而提出合适的策略对内部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整合。

1. 要素差异。

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改进四部分内容, 其中, 管理职责包括管理承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方针、策划、职责权限与沟通、管理评审等内容;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资源提供、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产品实现的内容包括产品实现的策划、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采购、市场和服务提供、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测量、分析和改进又包括监视和测量、不合格的控制、数据分析和改进等内容。而内部控制体系则包括五大要素, 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其中控制环境包括操守及价值观、胜任的承诺、董事会或监督委员、组织结构等内容, 风险评估又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评估、应变措施和对改变的管理;控制活动包括制度与程序、整体控制和关键环节控制等内容;信息与沟通包括信息系统和有效沟通;监督包括持续监督、个别评估和缺失呈报。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 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的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管理活动进行落实和实施, 包括生产、销售等管理命令实现执行过程的控制和监督, 这些都是全员参与管理活动的一部分。

2. 目的差异。

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 能够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 而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实现经营效果及效率、财务报表的可靠性、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合理的保证。

3. 特征差异。

质量管理体系是以过程为基础, 全员参加, 关注顾客, 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而内部控制强调当内部控制与管理活动交织时最具有效性, 因成本等制约导致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要求组织中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的全员性。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内在管理体系, 须与企业的外部控制相对应, 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内部控制虽有差异, 但其达到的最后总效果是一样的, 因此, 对二者的整合, 有利于实现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目标。

四、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分析

尽管内部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存在诸多差异, 但是这两套体系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相关性, 两者之间的相同相关性就是系统整合的基础。内部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都强调在基本架构上, 从实际情况出发, 以交易循环为基础规划完整的制度体系从而在实际中推行;在基本要求方面, 都重视作业流程的标准化;在目标方面, 都是为达到企业经营目标而提供保障;在形式上, 都需要建立书面制度以便于定期检查评价;在职责方面, 均重视企业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和分工明确的管理职责;而在结果方面, 两者都强调持续改善。

以上两者的相关性, 为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提供了基础。对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整合, 不是简单的将二者合并, 二者的整合需建立在各自的思想精髓基础之上, 具体系统整合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企业内部成立推动执行委员会。

体系整合、修改和成功执行的关键所在是各高层管理者和各业务单位主管的参与和支持, 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 要由企业内部各成员共同讨论与投入才能成功, 因此, 成立推动执行委员会, 可以促进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实施效率与速度。

2. 对文件策划和控制点进行整合。

质量管理体系对所有的书面文件都要求统一, 因此, 在推进整合的时候首先应进行标准流程分析,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流程建立制度;其次, 在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确定最终所需要两类建立的文件;然后, 根据ISO9000对文件进行;最后则是对控制点的整合, 控制要求要根据讨论情况融合到已经策划好的相应的文件制度中去。

3. 搭建沟通与交流平台。

对于整合后的制度体系, 企业应该进行系统的整合管理, 搭建交流与沟通平台, 让企业内所有员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检索适当的文件, 了解文件的目的、范围、操作流程并按照整合后的文件开展日常工作。

4. 内部稽核的整合与执行。

在工作中, 有可能会因为稽核人员专业不同, 从而产生一些工作上的误会。质量管理稽核人员对财务或会计面不熟悉, 内部控制稽核人员则对实际质量管理标准下的流程及要求了解甚微, 因此, 整合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 成立单一稽核部门, 使得两种内部稽核专业人员一起工作, 有利于妥善分配其熟悉的查核工作。

5. 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

领导作用是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之一, 通过对各层级管理者的培训, 使得他们掌握内部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整合的内容并将内容深入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将实施效果与绩效成绩挂钩, 使各层级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整合的重要性和他们自身担负的重任。质量管理体系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质量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 以符合顾客需求作为管理的源头, 通过实施一整套标准, 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 使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从而有效地减少、消除和预防不合格框架体系的出现, 最大化保障整个企业的利益。

五、结语

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不是偶然的, 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主要是由内外部环境变化、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所推进的, 总之, 内部控制体系与管理控制体系的整合, 将会对未来企业的控制产生重大影响。正如杨雄胜所说的那样, 当前, 我们不仅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更需要是能够适应新的形势的现代管理控制体系, 只有这样次才能真正地给企业创造出最大的经济价值, 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李玉环.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J].会计之友, 2008, (10) .

[2]马宏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 2011, (4) .

[3]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J].安徽水利财会, 2009, (4) .

上一篇:分果果的故事下一篇:1行政人员考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