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23-01-05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校长1人)。99年7月蔡秀珍老师退休,99年10月市教育科研办公室将该课题定为市级课题,经教研室和化学科同意,由化学科负责初三教研的傅兴春老师担任课题组长,继续进行本课题研究。课题提出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教学研究的总动向是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学习能力。我室化学学科对课堂教学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老师教学的优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我们着手对教师教学的各种因素的内涵、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于1999年成立了“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组。 在“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研究过程中,在99年9月以前取得的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最方向,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重点从教学设计方法的优化上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研究各种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期望得出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初三学生。 课题研究时间:1998年9月—2002年7月(原定2001年7月)。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意向心理条件,促进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的发展,积极开展学习的动力和阻力的相互消长斗争,用教学效果的反馈强化,增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加速度,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省力、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认识和发展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中的主导作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中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明确的主体、行为、条件、标准,并以教学需要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课题“初中化学教学的最优化行动研究”就是研究如何把化学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各种行为关系,放在一定的组织形式、途径、媒体和方法等情境中,构成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激发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心理条件,促进其认知心理结构的发展,使师生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处于同课题、同步、同时态的最佳状态,并产生共鸣,从而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⒈实验中的因变量:教学最优化后学生教学目标的到达和情感发展水平的制定。 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自主学习的心理行为表现中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的调节与变化是本实验的因变量。依据《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素质教育要求和教学实际,我们首先制定了本课题的目标体系: 目标 内 涵 发 展 水 平 感受(A) 领悟(B) 追求(C)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的教学质量 达到 良好 优秀动机 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心理过程,它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⑴家长的要求 ⑵老师的要求 ⑴老师的希望 ⑵家长的愿望 ⑴自己的前途 ⑵祖国的需要 兴趣 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并能经常关心该活动的心理过程。 ⑴对某事物或现象有好奇心 ⑵想亲自动手尝试 ⑴愿意亲自参与 ⑵设法动手实践 ⑴十分乐意地去体验 ⑵迫切期望去探索 情感 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和体验的心理过程。 ⑴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⑵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⑴自主地学习 ⑵争取圆满完成老师交的任务 ⑴十分乐意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意志 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能支配、调动自己的学习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⑴主动地预习、复习 ⑵积极完成课内外任务 ⑴遇到困难不避让 ⑵能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 ⑴能排除干扰,努力学习 ⑵即使遇到挫折或失败仍能坚持学习 分页标题#e# 我们把目标的发展水平分为“感受”、“领悟”和“追求”,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 (A)感受:感知和初步接受。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产生积极的反映。 (B)领悟:领会和觉悟。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能够理解,并能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C)追求:获求和取得。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能够严格遵循,且深刻体验。

⒉实验中的自变量:各种教学情境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心理行为表现,本课题研究的情境创设在实体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这些基本情境的同时,更多是创设一种质疑、探究、联想的氛围,建立教学师生互动的主体结构,达到“以境透思”的效果。我们总的构思是:变适应型为创造性,变同步伐为多样型,变封闭型为开放型。 ⑴教学情境的类型应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如: 创设明确易读的学习目标,调节学习的动机指向,调控激趣。 创设价值展示,需求激趣;学有新知,以新激趣;情感交融,以情激趣;学有成功,信心激趣。增强求知欲望。 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调动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观察,积极思维。 创设形式多样的实验场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内化学生的学习情感。 创设先学后讲,留给学生以思考与想象的时空,师生互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需求;体会成功的喜悦。 创设立竿见影的反馈渠道,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体现主体的生命活力。 创设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形成互帮、互学的奋发向前的风气。 创设学生“说学”形式(学前说学、学中说学、学后说学、学法说学),增强师生、生师、生生的双向多向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寻找最佳学习途径、探索学习规律。 创设形式多种的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⑵教学情境创设的时间、空间和频率。 我们把引出课题、解决难点的情境称为主情境,其他情境称为自然情境,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中刻意性明显且对学生感官刺激较强的情境,创设不宜过多,一般每节课2-3次。自然性情境只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认知的发展,则可随时进行。 每种教学情境可以对因变量的一个或几个目标产生激发。 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而非全部过程,教学活动应该向课外延伸,所以情境教学的实施不应只限制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内。 ⑶情境创设合理性的判断。 可用下面两个指标衡量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一是教师发生的信号能否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反应;二是师生是否有愉悦的心理体验,进入“情境”之中。根据初中生情绪活动的体验的迅速性和外露性,教师可予以判断。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使学生能进入“情境”之中,参与“情境”之中,乐在“情境”之中,完善在“情境”之中。

⒊学生心理行为个别差异发展观察内容 自变量(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的优化)对因变量(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激发,是通过学生心理行为差异发展表现的。本实验着重观察以下几方面的行为表现: ⑴课内行为 ①一般参与度(如精神状态、记笔记、举手发言、参与讨论、提问正确率、板演、完成课堂作业等情况)。 ②自我能力展示(如质疑、动手实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向教师挑战、上讲台小结等情况)。 ⑵课外行为 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复习情况(作业能提出不同解法,超前预习,自学高年级内容等情况)。 ②参加课外学科活动情况(课外读物的阅读、魔术表演、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小论文的撰写、小实验的设计等情况)。 ③问卷、交谈情况。 ④同学间、师生间关系(互帮、团结友爱、互学、谦虚、自律、自立、自信等情况)。 ⑤偶发事情的态度(成功、失败、表扬、挫折态度等自我行为自控情况)。 ⑶测试成绩变化。 ⑷综合评价。 以上观察内容的目的,是从对学生认识中产生,通过运作重新认识学生,即始于学生,终于学生。学生是实验对象和参与者,又是实验成果的鉴定者和受益者。 观察对象为实验班总体(如抽样不得少于 ),每人一表,分四阶段记录。第一阶段为进入初三时,以物理为基础进行问卷、交谈得出,作为起始水平;第二阶段为初中化学第一章结束后;第三阶段在上一学期末;第四阶段在毕业考试后升学考试前。 教师根据本课题的目标和发展水平建立每一试验对象的成就档案,分四阶段对试验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根据观察、问卷、交流和测试结果,按目标发展水平层次定位。如某一目标达到某一层次,就在对应的位置打“√”。第一阶段的定位为试验对象的起始目标发展水平,由此确定最近发展区的目标,从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情境。 分页标题#e# 目 标 动 机 兴 趣 情 感 意 志 发展层次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特殊情

况记录 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客观、较全面地了解自己、体验进步,看到不足,选择行为方向,确定合适的目标。因此,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在被观察者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跟踪调查情况,给予客观评价。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信任学生。 ⒋课题目标达成评价 本课题目标达成评价性质是目标参照系的绝对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校正教学中的偏差和判断其效果。而情境目标的评价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心理活动的显露大多具有双重性,其次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活动稳定性较差,同时实验中的干扰因素比较复杂。为既简单又科学,还要有一定的可靠性,我们把情境教学目标的评价限定在化学学科课内、外教学指定的要素范围内,注重教学过程的调查分析,采用统计的方法分阶段进行。 首先确定一个一般参考线(如图所示)。此参考线的确定依据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要求的合格率为95%(每一目标的A级水平为合格);化学学科约占初三周课时的12%。且认定情境目标评价与认知评价成正相关。再按每一阶段不同目标不同发展水平综合统计的人数频率作图。 图线分析(以第二阶段兴趣目标为例): (频率:%) ⑴若曲线靠近一般参考线右侧,则认 100 为达标;若离右侧较大,则应防止试验对 80 象偏科性的片面发展。 60 ⑵若曲线在一般参考线左侧,则认为 40 欠缺,应对实验中的自变量进行校正。 20 ⑶曲线与一般参考线相交,若陡度较 0 小,则实验中自变量应注意面向全体试验 A B C (发展水平) 对象;若陡度较大,则实验中的自变量应注意拨尖。 通过几个阶段的连续统计,根据曲线的变化与一般参考线的位置相对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创设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否有效这一结论。

⒌最优化教学方式的构建 为使我们的构思变为可观察、可理解、可操作,我们对最优化教学的试验程序进行归纳——最优化教学方式的构建。以实验法为主,验证和发展教学多样化选择。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将教学的各要素在整体结构上进行的有效综合,涉及多种方法的选择,并择优形成具体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多样化方式一般由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程序、教学评价及案例等要素构成,并通过展示课不断完善。 本课题实验的总模式是:多样化素质教育最优选择法。 所实验的教学程序可归纳为: 提出问题启迪思维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的最优化组合教学互动迁移应用内化素质

三、实验成果 从市级教研课题的研究过程,课题组全体成员感受颇深,从取得的成果中深受鼓舞。

⒈通过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论和教科研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带动了全市化学学科教科研氛围。 课题组共举行了四次论文报告会,从中选出33篇编印成本课题论文集,其中获省级论文评比一等奖1篇,二等奖7篇;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的有1篇,省级刊物发表的有5篇。《论文集》发至学校化学组,使全市化学学科教科研氛围及质量得到提高,2001年市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行的论文评比中,就收到应征论文23篇,其中质量普遍较高。

⒉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一批学科骨干教师。 课题成员中有1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被评为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大部分是县(市)区学科骨干教师。由于课题研究成果,有多人被提拔为学校校级领导或负责教务、教科研工作。

⒊学科教学结构和形式发生了较深刻的变化,形成一定的新的教学方式,课题组研究的一些运作模式已在部分学校教学中取得认同并应用,带动了全市化学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⑴课题组先后开设试验课、展示课15次,由此选编了《课题教案选编》,收集较成功的教案10篇。在此基础上,深入进行教学方式优化模式的构建,选编出《课题教学模式文集》一册。课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步成为我市初中化学教育改革新的突破口。其中多种教学情境,如教学目标达成信息快速反馈的“色卡”、学生自我小结、简单效果明显的投影片的制作和运用、师生互补等运作已得到广泛运用。 ⑵课题组成员在省级的评优课、实验调演、多媒体课件并评比中有4人分别

一、二等奖。 ⑶“小论文、小实验”评比已成为我市化学学科有一定特色的活动内容。小论文内容有:学法与体会、知识整理与讨论、观察与思考、建议与设想、趣味实验、化学与社会、科普小品等,这种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应有的发挥。 分页标题#e# ⒋实验对象和对照对象在心理素质方面以及参加学科竞赛、化学小论文评比、中考成绩等方面均取得明显的差异。 实验对象在情境目标的定向指导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自我调控的能力,增加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经常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减轻了学习的心理压力,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课题结论

经过对课题目标达成的评价,以最优化为主线的化学教学多样化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产生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师创新意识强烈的前提下,对教学定会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题的素质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实行教学中的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的具体落实,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努力学习和探索,使自身具备创新意识教师的素质。 创新是对学生的挑战和诱导,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挑战和诱导! 只有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才会体现出育人本质。 如何与本阶段课改理念相一致,使教学方法达到最优化选择是本课题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式。

第二篇:作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可以是论文或研究报告,也可以同时都写,也可以只写其中一个,只要能够表达出你的研究成果就可以。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一起来看一下吧。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长期的调研和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作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尽管每周都有作文练习,每篇作文教师都是按照“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模式辛苦地进行教学,但是作文教学的收效却微乎其微:学生的作文内容仍然单薄,缺乏真情实感,文中充斥着“假话、大话、空话”;学生对习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老师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感到束手无策,指导乏术。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习作空间封闭;教学模式单一;训练方向的偏差;学生学习的被动;阅读范围狭窄;写作束缚太多;命题随心所欲;评价千篇一律;文风华而不实等等。正确认识这些原因,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并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就能有效地改变初中作文教学的低效现状,帮助学生树立作文信心,提高作文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变革了传统的写作手法,倡导“以人为本”,提倡用“开放式”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写作“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里提倡的“以人为本”的作文写作手法,实际上就是要求淡化“文体意识”,强调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于让他们鼓励学生采用自主表现手法,从而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作文评价的这四个标准,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它要求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从学生作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方面入手,避免评价过程的繁琐化,提倡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三者的统一。

1、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县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明确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是作文教学的核心。

2、通过调研勘察,找出目前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引导师生查漏补缺,纠偏补弊。

3、通过课例及全县大型研讨活动,引进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新颖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使广大师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用名家理论引领教学,用课改新法指导实践。

4、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和案例综述,探索提高学生写作情趣的途径,引领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5、通过作文实战演练,探索作文教学的先进的教法和学法,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入手,摒弃作文教学模式化现象,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重点学习《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导性概述。

2、目前睢宁县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对策。从近两年来的考场作文和日常习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入手,认真查摆,及时纠偏。

3、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方法。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应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改变以往的以教材为本的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4、有效作文教学的课例研讨。以“一”举而反“三”,触“一类”而“旁通”,通过课例的引领,带动全县作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5、作文教学的教法和学法指导。讲究教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引入学法,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法与学法的研讨,对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6、有效作文的实战训练。通过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教法学法的探讨,指导师生进行有效的实战演练是落实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方式。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作文教学行动的研究和考察,了解作文教学现状,归纳总结出作文教学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

2、观察法。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对师生教学方式的观察,分析形成作文低效的原因,从而更有效的对症下药,进行整改。

3、调查法。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有助于掌握一手材料,更有效地进行研究指导。

4、对比法。通过对比,新课程理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别就一目了然。

5、问卷法。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是一种更科学,更深入的调查方式。

6、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

7、训练指导法。通过对课堂教学和实战演练的指导,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研究周期: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

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对该课题方案进行设计,初步确认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深入县城几所初级中学调研,并请有关语文教育同仁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听取意见,形成方案,报市教科所审批。

2、实施阶段:

理论学习:通过语文教研组长会议传达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理念,并通过组长回到各初级中学召开的语文教研组活动,把这些理论贯彻落实下去,敦促语文教师撰写读书笔记和作文新理念方面的论文,并把这些理论应用于作文教学实践。

行动研究:对全县初中学校作文教学状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包括:对教师作文教学方式和学生习作方式的调查;对教师作文教学重难点把握情况和学生作文兴趣方面的调查;对作文批改状况和评价方式的调查等。通过行动研究,形成一定的材料,再通过全县大型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把初中作文教学现状通告语文教师,指出其中应该改进和完善的环节,并作进一步的研究要求。

观察究因:通过对师生教学方式和学习状态的观察分析,找出作文低效的根源,帮助师生查漏补缺,进行有效整改。

问卷调查: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把形成作文现状的几个关键环节设计成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分析归因。

总结经验:通过行动研究、观察究因、问卷调查和对比研究形成一定的材料,把这些材料分类总结,整理成文,通过公开讲座和研讨会贯彻落实到教师学生中去。

实战训练:通过大型的县级作文教学研讨课,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作文教学实践中,引领教师转变观念,更新教法,注重学法,更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3、结题阶段

整理课题的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教学理念创新,引领作文改革。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全县广大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很多教师能主动运用新课程标准的观点和理论来指导教学,他们充分认识到“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共有112位教师撰写了作文改革方面的论文,其中很多教师的作文理念走在了新课改的前列。

围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门的研讨,很多教师参与活动并撰写论文,从中可以看出很多语文教师的作文观念的改变与创新。撮其精要,摘录如下:

1、学校的课程设置形式要创新——比如,作文教学由专门的教师担当,作文批改可以由作文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学生自批,并将教师批改和学生自批结合起来,充分调度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

2、真正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策略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我的尝试:

1、系统培养学生阅读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充实作文的“米仓”。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从我写起,从点滴的思想感受和生活细节写起。

3、强化随堂写作的几种重要的意识:

快速构思的意识——10分钟之内成思路

创新立意的意识——立意务必准高新

创新选材的意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匠心布局的意识——形式新颖夺眼球

典型文体的意识——拿手文体得高分

精心包装的意识——好题好体显新意

精彩开头的意识——好的开头不超过3行

通过几次作文教学研讨,全县语文教师几乎都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创新,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现状反思深刻,查漏补缺到位。

在这次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全县作文教学行动的研究和考察,发动广大教师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找出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纠偏补漏,有的放矢。这期间,我们进行了一次网上实时教学研讨活动,并留下了网络作业,要求参与教师撰写个人体会,很多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在课题博客中也撰写了一篇笔记,摆出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低效”现象。学生的日常习作和考场作文中“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满天飞。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空间限制;

2、教学模式单一;

3、训练方向的偏差;

4、学生学习的被动;

5、阅读范围狭窄;

6、写作束缚太多;

7、命题随心所欲;

8、评价千篇一律;

9、文风华而不实。

找出存在的问题之后就是反思和整改,为此,我们专门召开了一次教学研讨会,主题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反思”。研讨案例我也发在了课题博客中。在这篇案例分析中通过对十篇代表性的反思材料进行分析,可以从中看出一线语文教师在课题的引领下进行的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尝试。主要成就概述如下:

1、真情作文: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作文其实就是做人,写作教学渗透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学生说真话、作真文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育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周围的情与理,日积月累,笔耕不辍,学生定会写出感情真挚,文质兼美的作文。

2、注重独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确实需要引领学生以“感情真挚”和“独特感受”为突 破口,指导学生写作。如果各位语文教师都能注意到这点,相信作文教学的低效状况定会得到改变。

3、以读导写:新课程标准强调: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阅读当然是这些方法当中的最快捷的方式。

4、身教胜于言教:确实,作文教学的低效与教师关系很大,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诚的爱。一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5、释放、激励和唤醒:释放心灵,激励和唤醒是对学生作文的深层次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真的能从以上五个方面去引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教师的极大热情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热情回报,形成教与学的共鸣。

6、快乐作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写作的快乐应该是心灵的快乐。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培养写作的兴趣。快乐命题,快乐构思,快乐表达,自然就能快乐的写作。真诚的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快乐的执笔,并把这份快乐传达给读者。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生的历练和内化完成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8、坚持下水引路,引导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写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而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写“下水文”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的作用。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谈论写作的切身体会。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是身教胜于言教。

9、“我以我手写我心”:《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意思是有真实的感情才能感动人,让我们语文教师不解努力,鼓励学生放开手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吧!

10、解决“三大难”----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去改进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过程,必须有计划、有目标、系统的进行,深入到学生中去查漏补缺,有序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名家引领实践,作文教学改观。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让广大语文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我凭借语文教研员的特殊身份为一线语文教师开设了专门的语文研究平台,公布了电子邮箱,网内手机号码,设立了语文教学研究QQ群号,并通过调研和研讨会等形式,为大家介绍了很多先进的作文教学范例,在课题博客中我专门辑录了初中作文教学特色设计方案六辑,介绍了“想象作文构思训练”“促真情,写实感”“合理运用描写”“将创新思维融入作文教学”“从模仿到创新”“把作文融入人生的过程”等具有创新特色的作文案例模式。在这些案例的引领下,一线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涌现出了很多作文有效教学的典型。其中通过教师的引领而形成的学生有效作文成品不胜枚举,在课题博客中,我择优选录了我县新世纪中学的六篇学生作文案例。从中可以看出,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习作风格都发生了根本转变。

针对不少教师教学评语枯燥、乏味、单

一、模式化等弊病,我专门组织教师学习了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余映潮先生的作文讲评风格,并择优选择了余映潮老师的作文评语50例发在课题博客中,不仅让一线教师从余先生的细腻、丰富而深邃的作文讲评中受到教益,而且也能从具体而直观的作文评语中学到评语的基本技巧和评价方法。其中的第十则《良师》的“简评”是研讨时作为范例和教师一块解读的。

【例】《良师》的“简评”:

“此文的美点不少。

你看,标题多美。三个小标题,形成一个反复式排比句,带有抒情的意味,又清晰醒目地标示出文章的层次。

你看,文面多美。三个段落,用差不多的字数,组成篇幅大致相等的板块,给人一种匀称之感、清爽之感。你看,情感多美。三个段落,每段都是先咏物,再抒怀,“我把……视为良师”反复出现,既显现结构,又点题扣题。

更重要的是,你看,角度多美。在考场上,在大家都以“人”为良师的时候,作者却别出心裁地以“物”为良师。这样的新意,怎能不会迅速跃入评卷老师的眼帘?”

这则明白如话的点评让教师悟到了很多道理,原来评语也可以这样去写,我们平时费时而又费工的评语模式真是让老师们伤透脑筋,如果我们不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我们做的很多工作都是事倍功半啊。

此后,教师们的作文点评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评语风格更加接近学生的作文实际了,评语中的“套话、大话、空话”少了,关注的视角也起了变化,很多教师的评语更具有人文性。

问卷调查归因,纠偏补弊及时。

在研讨活动结束后,我在全县的调研中,有意识地选听了很多语文教师的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发现大部分教师能改掉以往的作文指导模式化的弊病,能主动地把一些新理念,新观点,新做法应用于作文教学实践中。这一点很值得欣慰。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也看到了课题研究引发的变化,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了,作文态度端正了,错字病句减少了,教师的评语也更加实用了。

课堂改革实践,实现有效作文

经验总结落实,考场作文见效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从一开始,我就注意到初三学生的作文现状,由于初三年级接近中考,很多同学更加关注考场作文,似乎有些“急功近利”倾向,基于此,我专门写了《初三作文有效教学着力点》一文,针对初三现状,提出了“把握评价标准,有的放矢指导”“搞点考试研究,了解本质要求”“明确美文要求,改写升格并举”几个初三作文的注意点,并特别强调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研究课标,了解作文的本质要求;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场作文的具体要求;研究考题,摸索考场作文的具体规律。”

在具体指导时,我又根据中考作文的具体情况写了一篇《考场作文训练综述》,根据徐州市近年的中考作文情况,总结出了几条适宜于学生提纲挈领把握的作文规律:

1、注意题目类型。

2、注意题目含义。

3、注意题目题眼。

4、注意文体形式。

1、立意要健康。

2、立意要新颖。

3、立意要深刻。

1、材料要紧扣主题。

2、材料要真是可信。

3、材料要力求新颖。

4、材料要艺术加工。

5、材料要使用得当。

考场作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首尾照应式。

2、先抑后扬式。

3、多向辐射式。

4、对比衬托式。

5、虚实结合式。

开头技巧:

1、直奔主题,开门见山。

2、设置悬念。

3、引用材料。

4、描写环境。

结尾技巧:

1、顺其自然。

2、呼应篇首。

3、揭示主旨。

1、变空泛为具体。

2、变冗繁为精美。

3、变平庸为神奇。

1、砸破选材的框子,寻觅选材的个性。

2、松开立意的绳索,张扬立意的个性。

3、拓宽构思的路子,探求构思的个性。

4、打开语言的匣子,发展语言的个性:求“新”;求“朴”;求“意”。

在去年的中考高考结束之后,考场作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重视作文指导,客观地评价考场作文的得失,我专门搜集整理了《09高考作文漫谈》系列文章,意在引导教师对考场作文的审题和辨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以期更好的指导学生备考。

针对学生生活范围狭窄,作文题材不够丰富的状况,我又专门搜集整理了一些作文题材,供一线教师教学时借鉴。在课题博客中,我转发了22篇美文,其中很多都是学生作文可以选用的题材,还专门发了两篇作文题材方面的文章,以期引领教师关注学生作文题材缺乏的问题。虽然都是一些故事,但是故事当中透露出的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注会给广大师生以有益的启示。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考场作文有很大的改观,在调研测试和几次大型的考试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考场作文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阅卷老师也一致认为,考场作文的临场指导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效工程,需要广大语文教学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尽管我们在这次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面对广大的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作文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尝试一刻都不能放松。以后我们再做此类的课题研究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

1.理论学习适当拓展,广泛发动教师读书交流。

2.调查研究范围应适量扩大,尽量多关注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状况。

3.问卷调查不局限于时间地点,可以根据调研情况随时进行。

4.作文课题研究还有必要深入下去,关注面更广一些。

【附】与课题关联紧密的八篇文章

案例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学反思》

《话题作文之拟题》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

《初中学生作文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读书笔记:

《初三作文有效教学着力点》

《初中作文低效现状剖析》

《中考前作文训练注意点》

《考场作文训练综述》

第三篇: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个的生词量大450个则不拘一格

700个左右450

400个 九年级全册约500个2500个。牛津教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

树立起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中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Wilkins1976

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量越大1997 词汇的习得

200

2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的内容 ①平时加强阅读

②勤于思考体操。 ③做日常生活的有心人

2、 研究预期目标 词汇是基础中的基础活中。 1读音规则记忆单词的拼法。“多数单

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语音规则及运用1996

93

199

4210地记住单词的拼写形式。 2后再来追忆或重新学习。 3

到另一个。 4

课程测掌握词的真正含义。

5六、 国内外关于 《全日制义务教育“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

300究的课题。

112008年12月-2009年3 完成

222009年9好准备。 3

432009年4月-2008年9

①实施

2009年10

2009年11月-1

2提交结题申请。

八、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

12

4九、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经验总结、课题论文、读书笔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

十、课题研究的收获

1、开展了课

2、课题研究的开展

关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初步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英语词汇教学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新的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目标教材的普遍使用,词汇教学更是困难重重。

新目标初中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新目标教材的生词量大,呈现则不拘一格,大多都隐藏在课文中,学生不易察觉。因此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小学英语学习没过关的学生来说,或者是英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词汇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自然这些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记得我在教刚刚毕业的一批学生时,在他们刚刚入学时,我和黄主任进行了英语学科的入学测试,我们出的题都是非常简单的,其中就包括了二十六个字母的书写,可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大部分的学生不及格,还有学生连二十六个字母都书写不上来,真是让我们头疼啊!一学期下来进行期末考试,结果有一半的学生不及格,有个别的甚至只有十几分,两极分化严重,学生觉得难学,老师也觉得难教。其中我想词汇这一关就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语法和词汇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部分,但一些新的理论提出了词的组合模式(句型结构)显示了词汇和语法两者可以进行有益的结合,所有的词都有它的句型结构,且有相同句型结构的词,有相似的词义。学习者在学习中应注意词汇与语法学习的不可分割性,并在学习中注意语言学习的四个重要方面:理解、准确、流畅及灵活性。只要我们掌握了学习词汇的方法,能够正确处理好词汇和语法的关系,那么攻克中考英语就不是很难的事情。基于这种现状,我们有必要进行关于学生如何识记英语单词这一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综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要求是,“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因此可见,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可见,要学好英语,就应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相当数量的词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说,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记单词,单词容易忘记。显然,词汇量的限制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如何突破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关便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寻求一个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单词以扩大词汇量的方法,一直是英语教师研究的课题。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中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02);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五、课题研究主要目的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忽视词汇教学即忽视了语言教学的本质。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识记目标,安排合理的识记时间,养成良好的识记习惯,并在实际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和高度重视。教师还要随时抓住并利用英语词汇内在的有机联系,有效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不断地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类,形成知识体系。通过总结规律,利用规律,学生在学习浩如烟海的英语词汇时就会变得轻松愉快,事半功倍。同时,词汇教学不能脱离实用意义,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语境中通过认知来接受词汇知识,给他们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把所学到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此反复实践,学生的词汇掌握、运用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外语交际能力也必然得以增强。具体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检查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通过让学生参与英语学习,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六、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本人在这次科研课题针对课题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研究词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2. 研究词汇教学中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

3. 研究词汇教学的规律与基本策略。 在此基础上,自己利用平时加强学生的阅读,特别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英语阅读量,在吸收各方面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英语词汇的感性认识;还要勤于思考,学会构思,善于做“头脑风暴”。

七、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通过研究词汇教学理论书籍从中获取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构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依据。要掌握英语必须学会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无论采用哪种英语教材、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英语词汇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抱怨最多的就是英语单词难读、难记、难写,记住了又容易忘记,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加强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探索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方法,总结英语词汇学习和记忆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大量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及记忆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必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具体如下:

(一)实验假设

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尽可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尽量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以期待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研究角度

1.激发兴趣,丰富学生对词汇的多感官接触,提高课堂效率。

2.激活旧知,感知新词,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3.结合句型,在语言情境中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

4.利用各种手段,增加单词的复现率,提高科学、合理地组织复习的意识。

(三)研究目的

1.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词汇银行”。

2.能全面掌握单词的音、形、义并能理解其丰富的西方文化内涵。

3.能灵活应用词汇进行独创性表达。

(四)研究对象

我校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取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网上查询、文献法、调查法、发现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总结等研究方法。比如:上网收集信息、图书馆查资料、找学生座谈、上观摩课、课题组成员进行教研讨论、经验总结、撰写论文等,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

八、实验步骤及任务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程开发能力培训。明确目标,准备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方案,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

2、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5月)

实施研究方案,根据活动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并及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总结。

(1)实验中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2)研究课堂教学词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并不断调整,改进。

(3)定期做好实验总结,效果评价,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调整。

(4)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操作体系。

3、实验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

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实验报告。请上级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推广课题成果。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由我承担课题的主要工作,包括人员的分工、落实,课题的具体操作、分析和总结;组内其他老师负责词汇研究的资料准备工作。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由本人负责,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同时确立制度,制定课题管理程序,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 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最终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论文、反思等形式出现。

(一)预期初步成果:《中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及原因的调查分析报告》

(二)预期中期成果:《中学生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三)预期总结成果:《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培养》课题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结题论文等。

《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本课题所设计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和教学实验过程体现了英语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英语词汇教学要走出为传统英语词汇教学论所禁锢的怪圈,就必须重视学生如何学习这一重要的方面。重视学生活动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渠道,深化英语词汇教学改革是基础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必须“充分发挥英语老师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要特别鼓励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把英语老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落实在组织、激励、指导、调控学生的词汇学习活动上来,使学生从“学会”达到“会学”,学会认知和发展,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者”。英语词汇教学要从“重教”向“重学”转化,就必须研究学生词汇学习方式的类别、结构、特性、应用条件和相互关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式,学会选择和优化词汇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们关注较多的是英语词汇教学的各种方法、技巧和策略。这些方面的研究与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息息相关,但不足的是词汇教学的方法技巧只是泛泛而淡,对于英语词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比较深入的

专题研究,

我校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较弱,还不能完全贯彻全英语课堂授课,这为课堂英语词汇教学增加了一定得难度。因此,我们研究创新性的词汇课堂教学模式将为我校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我校学生英语整体水

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们预期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不仅将会有利于高中学生,尤其是英语“学困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卓有成效地发展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丰富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指导英语词汇教学实践,而且能够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艺术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找出产生、造成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有困难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原因,在研究过程中努力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从而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可操作的、有创新意义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生源较差的问题,探索出高中学困生英语词汇学习规律和学习策略,变革和优化学生的词汇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获得主动、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目标:

(一)研究内容:

1、课堂词汇教学

(1)、强化语音教学,注重构词规律教学

(2)、注重词汇意义的教学

(3)、注重语境教学,用词造句巩固词汇教学,加强作文练习巩固词汇教

(4)、深入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辨别英汉词汇差异性

2、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1)、充分利用词典,了解和掌握词汇

(2)、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和掌握词汇

(3)、用上下文判断和掌握词义

(4)、不要孤立地记单词,要按词汇链记忆单词,更要在听、说、读、写

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词汇

(二)研究目标:

1.本项研究以词汇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词汇教学策略,试图研究学习者在词汇学习技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教师对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问题,将理论运用于词汇教学,改变传统词汇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研究词汇的特点,优化词汇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运用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开展各项英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有新的认识和提高,即进行与学习活动结合的学习策略的培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科学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词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探索出提高学生单词记忆效率的方法,解决词汇在教与学中的掌握问题,更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学习成绩。使学生掌握正确高效英语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能力。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词汇。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开发和拓展英语教学资源的能力,活跃我校活动教学的研究并形成特色。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收集词汇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同时进行比较,研究提高词汇教学效益的方法。

2、调查分析法:对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和学前考查,根据学

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3、采用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1--4) 搜集整理资料阶段。负责人范军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入理解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杨存柱、杨晓燕负责搜集相关资料,其他成员进行分类整理。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

第二阶段:(2011.5-2012.1) 研究探索阶段。负责人范军合制定学生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建立个案后深入调查研究,作好前测、后测工作,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确保实验效果.全体课题组成员研究调查结果,通过课堂实践研究制定课堂词汇教学方法及实施方案,祝海英、关玉香负责执笔完善三个年级课堂实施方案。每位成员进行课堂展示并撰写论文。

第三阶段:(2012.2-2013.5)实践阶段。负责人范军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各自班级实践创新词汇教学方法,并各自完成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测试结果、成果展示等材料的整理。每位成员进行课堂成果展示并撰写论文。

第四阶段:(2013.6—2013.12)总结阶段。范军合、祝海英、马均清负责汇集整理资料、成果汇总、论文汇编,撰写结题报告送审。

六、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有别于其它知识领域及单一教学方法的研究,它是把如何高效地、切合英语教学及学生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并指导教师正确地引领自己的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进而掌握享用一生的学习本领。它有其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研究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作为研究的对象。

二、它致力于如何协调英语听说读写各语言要素之间的协同发展提高,为消灭传统教学模式并造成哑巴、聋子英语现象寻找解决办法。

三、本研究致力于帮助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向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转化,寻求学生主导并由个体积极参与的方法。

四、如何在课堂上增加人性化氛围,实现人人平等,

个个进步,每堂英语课都有收获。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完成此项课题是可行的,因为

1、我们有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2、有一批专业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钻研敬业精神强的教师的参与。

3、被实验研究的对象是生源面相对比较狭小,初中毕业后近80%全盘进入高中段的学生。他们中家庭背景差别较大,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各异、具有一定的

代表性。

八、本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预期产生的效果:

本课题研究将达到如下的效果: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富有个性地学习方式;实现师生共同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成长,在主

动参与中探索,在主动参与中发展。

九、最终研究成果

研究结束时编印《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论文集》

第四篇:“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阳城工业区第二小学语文课题组

2014年5月

一、 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进入21世纪,有关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中学语文教学逐渐从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从机械生硬的灌输教学向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从追求学生的应试能力向追求学生全面语文素质的提高转变。在这些方面,各地已经有不少的教改经验和教研成果,其中不乏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理论观点和具体做法。但就整个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中学语文教学不容乐观,还存在着浅层化、高能耗、低效率等倾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还没有真正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从打好自己精神底子的深度来把握;教师的教学理念趋向于追求短期效益,教学方法上或过于讲究程序,或随意散漫,没有从心灵上与学生的深入的交融与沟通。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说,只是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材的讲解和作业的训练任务,学生也只是在被动地应付课堂和课本,这样的语文教学与时代精神,与语文教学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语文能力,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首选课题。我们试图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主动探究”课题为教改重点,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推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构建主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破除以教师的见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以现成的答案代替必要的探究的教学陋习,“抓精华、讲精彩、练精要”,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质疑、交流,真正使课堂变成“学堂”;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每一节可必要提出若干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探究解疑;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教读课文侧重与阅读规律的传授,自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课外阅读互相推荐,交流读书体会,撰写阅读心得,及时总结评比。

(二)培养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阅读品质:学会思读,能聚精会神地快速默读文章,揣摩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重点及其基本表达方法,提出问题,认真记录,以备讨论解疑。学会议读,对阅读中思考的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商讨,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合理排序,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议读是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的大好时机,必须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起到挑灯拨火、因势利导的作用。学会赏读,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字句能与同学和老师共同鉴赏,做到“奇文共欣赏”,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最有价值最有意味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

乐;学会练读,练读是阅读的巩固阶段,让学生整理已经思考商讨的内容,作归纳性的训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精练的练习给学生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拓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教学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安排开放课,每两周安排一节课为“课外作品阅读课”,阅读材料以《美文》《语文报》为主,自然组成学生阅读小组,学生轮流当阅读组长,集体讨论选定优秀文章,读后交流体会,由阅读组长向全班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并进行当堂评比;作好课外阅读笔记,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记录课外阅读心得,优美文句,摘抄必要的作文材料,每一学期期中检查,期末评比一次;开展推荐优秀畅销书活动,由语文科代表不定期地向全班同学推荐最近出版的优秀书籍,写好推荐理由,上墙公布。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将知识适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敢于提问和善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我们确定了两大目标。

1、教师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学生主体。教学中知道什么地方该点拨,什么地方该放手让学生自学。

2、学生能自主学习。自己收集跟课文相关的资料。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条理;自己提出课文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师生共同释疑,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一)成立课题组,做好研究前的培训

确立了研究课题之后,我校于2003年3月份成立了阅读教学“双主体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组,由杨维诗、吴希举、杨文娟、杨少敏、刘明才、胡宁、肖述全等七位老师组成。由语文科组长杨文娟任课题组组长,聘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杨锡垒为顾问。

课题组成立后,我们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语文教学理论,组织课题组老师外出参观学习,先后到华师一附中、沙洋中学、孝感中学等学校听课学习。通过学习,课题组老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理论水平,具备了课题研究的能力。

(二)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主动探究模式’”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前期准备阶段。文献资料的检索搜集(已基本完成)

第一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研究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即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师生共同确定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启发指导——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研究阅读教学第

二、三课时的教学,即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师生共同确定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启发指导——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第三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课题组老师能熟练地运用前两年研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将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校语文老师中。进行课题结题工作,课题组老师向全校老师上汇报课,整理三年来的研究资料,课题组长撰写结题报告。

(三)语文阅读题常见术语

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常用术语”。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目前已检索到的有关论著及论文附后)

2、实验研究法:课题组老师按“主动探究模式”的要求备课,然后在一个教学班实验教学效果。并将实验的过程录下来,课题组老师共同评课,肯定优点,找出不足。顾问进行点评,指出哪方面应进行改进,怎样改进。

3、观察法,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观察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大多数学生能主动的收集跟课文有关的资料,能根据课文的重难点提出问题,能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达成学习目标。

4、经验推广法,课题组每个阶段研究之后,都将研究的成果在全校进行推广。让全校每位老师都能较好地应用“主动探究模式”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及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使实验班级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教学目标。

(一)树立主动探究学习意识: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学好语文的信心。事实上,每个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学习潜能,由于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偏向,致使一部分学生对学语文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的教学消除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面影响,比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探索。

(二)寻找主动探究学习方法:彻底语文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教学方式,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主动探究,转换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引导”,“教”为“学”铺路、架桥、引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培养主动探究学习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于无疑处质疑,于有疑处探究解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使学生能迅速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从而对疑难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合理地判断,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和建设性的建议,不唯书,不唯上,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衡量、鉴别、比较,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让学生能突破思维的模式,形成新颖独到的见解,想象丰富,求异创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四)养成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习惯:能主动查阅资料,利用好手头的材料进行探究性学习;针对不同类型与要求的文章能自觉进行粗读、泛读、精度,提高阅读效率;勤作笔记,自觉积累资料,能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为学习写作积累比较充实的材料;课堂发言逻辑严密,表达顺畅,声音响亮,表意清楚。

三年来,课题组杨少敏老师上的《再别康桥》和《项脊轩志》均获潜江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一名,孙延敏老师上的《读<伊索寓言>》获潜江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二名,陈瑜老师上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获潜江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杨文娟执教的《沁园春·长沙》和杨少敏执教的《守财奴》在潜江市中语会年会示范课活动中获得表彰。肖述全老师上的《美腿与丑腿》、陈瑜老师上的《胡同文化》在潜江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获文科组一等奖,胡宁老师上的《<名人传>序》在潜江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获文科组二等奖。杨文娟老师上的《归去来兮辞》《拿来主义》《祝福》, 老师上的《 》《 》, 老师上的《 》《 》等观摩课,都受到学校领导、市教研室胡修金主任和全校老师的好评。

课题组组长杨文娟撰写的《巧用分组讨论法,构建动态教学时空》的论文获《文学教育》杂志主办2005年全国文学教育高峰论坛二等奖,《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获全国教师四项全能竞赛论文项一等奖。 吴希举老师的《 》, 老师的论文《 》,

三年来,每一个学期我们都认真制定研究计划,认真地按计划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做到人员分工明确。保证(每周星期五下午

二、三节课)单周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双周由课题组老师轮流上课,然后评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每一学期末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每一学年每位老师能够写一篇论文。

七、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面

1、三年来,虽然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老师有时讲课的语言不够精练,点拨不到位,激励性的语言还不够丰富。

2、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标准的精神,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学习先进的语文教学理论,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

进一步加大对语文教学研究的力度,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附:参考文献

1、 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 马笑霞著:《阅读教学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蒋成 禹著:《语文课解读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曾祥芹著:《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5、 曾祥芹、韩雪屏主编:《阅读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 曹明海主编:《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青岛海洋出版社1998年版

7、 韦志成著:《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 李德成著:《阅读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9、 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0、董菊初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11、卫灿金著:《语文思维培养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

12、朱作仁著:《朱作仁学科教学研究文存》,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3、施良方、崔允淳 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14、查有梁、李以渝编著:《数学智慧的横向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5、单秀法、刘化绵著:《现代科学思维引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6、赵树智、宋汉阁主编:《科学的突破》,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刘永振编著:《数学方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刘再复著:《性格组合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9、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钱谷融、鲁枢元主编:《文学心理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1、王朝闻著:《新艺术创作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第五篇:“阅读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语文教学阅读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李家河乡苏家塬中心小学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心中已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的压力还没有得到真正的缓解,二者成为教学改革与创新道路上的拦路虎。我校在经历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传统的小学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和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很少有自己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谈不上自主学习,语文教学更不例外。《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为渗透在合作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根据六年级教材编排特点,为充分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提出了“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的构想。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

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在新课改的理论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合作探究、交流为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在参与中活泼地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遵循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思想,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在参与中发展智能,在参与中完善人格。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解决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根据县局教学改革自主探究活动的安排,针对目前课堂教学工作模式陈旧,方法死板的现状,我校在教学模式的创建上突出的特色工作是: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理论上寻求提升。学习坚持每周业务会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之外,还开展了“苏家塬小学教师创学习型学校,做研究型教师”读书学习活动。倡导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求教师定时撰写教学心得和工作反思,促进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提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开展“学帮比”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求突破。“学”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学校统一组织、统一时间要求教师相互听课、交流计划、心得体会、学习专业知识等活动,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帮”指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帮一活动,发挥老教师经验丰富、工作扎实,青年教师观念新,接受能力快,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优势,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指开展形式多样教学竞赛活动,包括一人一课、同职称赛教等活动,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在比中求发展、谋突破,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3、强化过程管理,在过程中练本领,在“两个常规”的总要求下,学校从教师每一天的教学业务、教学过程、教学研究等各方面细化考核,保证教学活动的扎实开展,特别是制定了《苏家塬小学课题研究阶段性考核办法》和《苏家塬小学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热情,推进课改实验的快速进行。

四、课题研究内容

“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分为五步。 第一部分:以趣引领,导入新课。

在一堂课中,导语非常关键,要能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讲故事,或背景音乐等,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努力创设一种情境,将学生一下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创设出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存的认知心态,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这一部分主要任务是激趣,用时不宜过长)。

第二部分: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细看小学语文课本,每一册课本中的每一组课文,乃至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整体,也有自己重难点,那么如何在课堂40分钟内要教学效果?首先,要从整篇课文出发,由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的中心所在和主要内容,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部分等等。这一过程我们教师要相信学生,完全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也给学生给予一定的阅读时间,不要存有任何的顾虑,学生定会交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答卷。其主要教学流程是:

1、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

2、再对初读情况进行检查,对重点字词进行指导,检查课文理解情况,课文写了什么或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并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

第三部分:导读结合,品读细析。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之笔。教师要从全文入手精心设疑或启发学生从全文入手质疑,认真做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阅读与品析结合起来,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最后汇报交流,在这样的合作、交流中强化重难点。应从以下方面去着手:

1、抓重点问题教学。问题要少而精,要以参考阅读题或课后习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主。

2、抓重点句教学。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达文章思想或作者感情或映射全篇的句子,以句为突破口展开学习。

3、抓重点词教学,从文章的重点词入手开展教学。

4、抓朗读指导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句或段或篇进行朗读指导,可以根据内容情况多种形式去朗读,让学生在“思、读、议”中学习。

5、抓写作方法教学。在教学时,可按照“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步步教学。

6、适当挖掘课文创新点,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7、找课文的空白点,进行拓展思维及语言训练。 第四部分:同伴互助,整理积累。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运用,而运用的前提是积累,因此整理积累在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积累语言,积累句子,积累方法,积累课文内容等等,这可根据课文内容来确定,时间可放在课内,也可放到课外,以同伴互助的方式进行,把所学知识在学习、交流中整理积累下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第五部分:挖掘内涵,拓展应用。

这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之笔,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内容等继续挖掘课文的内涵,升华学习内容,不断拓展运用,可以进行一篇带多篇的课外拓展阅读或课堂小练笔,谈感受等等。总之,可以依据课文进行多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顺向迁移。

五、成绩与不足

经过一年的精心实施,现已在全乡推广了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即:以趣引领,导入新课——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导读结合,品读细析——同伴互助,整理积累——挖掘内涵,拓展应用。经过的我们推广和应用这一模式,大大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上述只是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总结,还存在很多问题:

1、缺少理论指导和支撑,教师读书学习时间有限,获取资料途径少;

2、教师参加学习、研讨、交流机会少;

3、学校开展阶段性反思工作还不十分扎实,教学反思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我们将处于完善、继续探索、研究、总结之中,无论怎样,语文阅读教学力求课堂教学设计,追求高效、扎实完成教学任务。

六、今后设想

“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如一棵大树正变得郁郁葱葱,“生活与数学如何实践”、“快乐课堂、快乐英语”等教学模式正如一棵棵幼苗迎风成长,这一切凝聚了全体教师一年来的心血和汗水。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教学模式有一定创新,但仍有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教学改革自主探究实验虽有新的突破但教学示范推广应用还不是很广泛等许多问题和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改革自主探究实验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研究水平,真正发挥成果引领、专业指导发展的示范作用,不断推广应用研究取得的新成果,特别是要加强根据山区教师队伍现状、教育水平的现状,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研究课题,找准突破口,以本次自主探究活动形成的经验为指导,强化和细化过程管理,在山区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语文教学阅读模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李家河乡苏家塬中心小学

2010年1月18日

上一篇:记叙文写作创新三方法下一篇:机械制造项目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