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研究报告模板

2023-01-10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结题研究报告模板》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课题结题研究报告模板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结题报告

永城市第三初级中学

刘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手段也不断的涌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家的教学,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信息技术过于炫目,强调技术而轻视对教材的解读,没有很好的开发教材,没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引领学生学习未知的知识,传统的优秀教学理念得不得到传承,因此,我们几位同志在一起思考新时期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的与优秀的教学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特别是呈现的优势,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优势,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能有效的避免。让更多的同行少走弯路,这是我们初衷。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将我们在工作中困惑以案例的形式进行研究,通过对比来揭示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的失误和不足,以求获得发展。最后达到一个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具体的教学技能上都有很大的收获。

课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时,哪类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哪些内容会干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计算机软件是,如何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怎样避免学生将精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信息技术如何与优秀的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无缝的衔接。

(二)研究的意义

新时期我们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传授时,会遇到很多困惑,有的教师多少也进行了教学反思,但是反思的内容和深度比较不理想,要想解决大家的困惑,只有将这一困惑按课题的形式来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大家共同讨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解决大家的困惑。从而指导以后的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2、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研究不同方式的信息技术呈现方式带来的效果。

3、通过比较,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哪种方式更容易接受,那种形式更利用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了解现在教师上课利用多媒体的现状。

观察法: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分析这种现状存在的问题。

个案研究法:教师在授课时差异较大,所以要围绕典型个例开展研究,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指导策略,达到班级整体专业技能提高的目的。 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学探索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研究,边研究边实践,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经验总结:在运用课程教法、学法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时,采取和老师集体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新方法是否适用等,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与传统的教法进行比较,得出一个较客观的结论,进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7年1月—2017年3月)

1、调查、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际现状(包括思想认识和专业基础两个方面)。

2、设计课题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8年1月)

1、学习相关理论,参与课题培训,对课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深入课堂,积极探讨、研究,认真总结所得的结论,撰写教学案例及相关论文等。

3、进行研究与反思,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分析积累资料,归纳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措施,取得经验及其作用和意义。

(三)总结阶段(2018年3月—5月) 对研究材料进行总结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六、课题研究过程

(一)提高自身理论学习水平, 寻找更适用的教育教学方法、理念对课题进行研究

本课题立项以后,我们认真查阅并学习了相关的课程理论书籍,丰富自己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的认识,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有了重新思考与定位。通过调查本学校和周边学校在利用信息技术所遇到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通过同课异构来研究信息技术在不同呈现条件下的区别,信息 技术有其优点,如果不能发挥其优点,或不在恰当的时间发挥有可能效果大打折扣。

(二)充分掌握教师在课堂上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和技能水平,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出判断分析,拟定研究方案

我们通过与老师们座谈、调查,与有经验的老教师教师交流后,找到了许许多多老师的困惑,一些很有用但是不能很好的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有:

1、学校领导很关心教学,也很想对教师进行帮助,但是领导的管理是从上而下的管理。说白了就是想当然的管理,实际上真正的有效的管理应该是自下而上的管理,即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

2、 大部分教师上课时所用的课件都是下载得来的,因此,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用课件上课,只能围绕课件上,而不是课件为我所用,后来感觉还不如不用课件效果更好,因此用课件上课就成为一种形式,你检查我就用课件,不检查我就不用。原因很简单,自己做没时间,班班通里面的课件并不是符合自己的想法,另外,课件由于制作的原因,往往不能很好的与真实的课堂进行有效的衔接。

3、同样水平的学生,同样采用多媒体教学,老师的引导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这种形式之外的东西,即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已经掌握了的前提下,但是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已经真正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呢?实际上应该说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的没有掌握,你不想你讲完某个知识点后同学们都说已经学会了,从他们中找几位学生做一做练习题,你会发现失误的地方很多。因此,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就不能形式化,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掌握情况。

(三)调查分析学生课程学习难的具体成因,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教学方法,。

1、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因此光提高教学方法而不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就失去了根本,实际上有些学科学生学习的很好并不是教学效果好,而是采用了逼迫学习的办法,不完成作业就进行恶意惩罚,因此学生就有选择的去学,将宝贵的时间都集中在了一些科上,成绩当然会好了,甚至出现上数学课写生物作业的现象,因为下节就是生物课了,写不完要抄好多遍。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经过调查了解一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得不到认可,严重缺乏自信心。因常受老师批评,家长的指责和同学的歧视,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别人聪明,长期缺少别人的认可与肯定,因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不求上进。另一部分学生很多都来自问题家庭,有的父母离异,对孩子缺少管教和约束,甚至放任自流;有的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在单亲的环境中长大;有的在祖父母身边生活娇生惯养,只能听表扬话,不能批评,对生活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能力。

因此,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千篇一律,同样的授课有的学生认为很好掌握,但是还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你讲的是什么,因此,就不能同样的要求,甚至说学生能看懂例题就很不容易了。

教学中应注意调节好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尊重、关心、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课堂上不要针对某一个学生的问题进行批评和当场指责,要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力,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利用巧妙的讨论将出现的问题纠正。

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如果要想取得成功,就要难易结合,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困惑,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方式,采用大家都好接受的方式来教学就容易多了。

(四)从同课异构的角度分析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解决教学中的疑惑,通过对比不同的教学效果来比较教学的优劣。同样是讲授有序数对,两位老师对采用了象棋中的马走日的例子,一位老师直接研究马可以走到哪几个格上,这几个格的有序数对是如何表示的, 而另外一位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普及了一下象棋的知识讲授一下象棋中马走日的含义,给大家普及了象棋的知识,效果一定有所差别,实际上还有好多学生对象棋的走法是陌生的,因此,效果差别明显。

落实新课改精神,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教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技能进行逐步提高,让学生能够又好又快的掌握基础知识和所学技能。

1、对授课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以前先讲理论再技能练习的授课方法,让学生课前自学理论基础知识,课堂上我只作泛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找出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练后的分析总结中,精讲梳理,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听讲,主动分析、思考,学习的针对性强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2、充分了解教材,在备课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除了备好教材以外,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教学过程,要根据每一节课具体课程特点设计好教学方法。作为学生课堂实践练习的参考,希望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3、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语很重要,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死气沉沉,缺乏激情,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导入语的设计应该一开始就尽可能的引人入胜,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导入语。比如在上课的一开始,我首先出示了带有图片内容的课件,然后问学生,这些图片中哪些颜色感觉暖,哪些冷?这些颜色都让你联想到了什么?通过身边的事情,将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本课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不仅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接受、理解大量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效果,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五)我们课题小组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注意有关课题的知识,经常写教学反思,对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效果。如果有不理想的地方,找到问题所在。

(六)及时反思,阶段性的进行总结,对课题结题报告进行撰写。

在课题研究的每一个阶段,我都特别注意反思和总结,也撰写了研究性的论文、教育案例、撰写结题报告,上传结题材料。

七、课题研究成果

由于本课题准备与研究工作是在课题立项前已经开展,结题时已历时两年多,课题研究取得一些成果。

(一)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取得研究成果

1、刘高老师的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于2017年6月被永城市教研室评为二等奖。

2、李显老师的教学设计《用PPT讲故事》于2017年12月,获商丘市优质课二等奖。

3、黄湘老师的论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探究》于2017年6月永城市教研室二等奖。

4、课题案例《美术教学中基本技能训练方法的研究》于2016年6月在爱辉区第三期教师个人课题成果评审中,被评为二等奖。

5、论文《师爱无言 润物无声》于2016年6月被评为区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6、论文《浅谈提高色彩基础教学的方法》于2016年12月被评为区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7、论文《如何对职高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于2016年12月被评为区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二)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成绩进步显著

两年以来,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教得几个班学生的作业完成数量和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八、本课题研究评价

本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课题的研究,促使我转变了专业教学观念,探索出了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技能的有效方法。

1、在对学生所存在的学习情绪、学习状况充分了解研究后,主要采取了谈心式教育和个别教育等不同的教育方法,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利用表扬、鼓励和巧妙的批评、作业评比等多种类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2、落实新课改精神,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教法,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技能进行逐步提高,让学生能够又好又快的掌握基础知识和所学技能。

3、对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循序渐进的提高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用现代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面,进行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

九、后期反思

由于我的研究能力与水平存在一定局限性,在课题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由于我是一线教师又担任班主任,教育和教学任务比较重

1、作为个人课题,本课题研究还不够充分和透彻,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在所得到的结论也还是很肤浅和粗糙的。,研究时间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使课题研究仍处在前期阶段。

鉴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作了深刻反思,计划在课题结题以后,继续做好本课题后续的研究工作,重新立足课堂,脚踏实地,完善相关理论,为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第二篇: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背景:

1、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基础教育。把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日益显现出它的必要性,因此,应通盘考虑,全面把握。无论初中或高中化学教学都是化学教学的一部分。化学是为变革的社会服务的,是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公民应该具有的基础知识,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必须的教育。初中教学要为高中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视化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2、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高中化学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

3、初高中教材、教学内容应衔接现行的初、高中教材虽然有它的连续性,但更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编写上也有些不配套;初中是义务教育,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导致初、高中的教学不能有效的沟通,很多初中教师根本就没有看到过高中的教材,更没有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对高中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了解;而高中教师根本就没有看到初中的教材,没有去了解学生究竟在初中学习了哪些知识;初中化学教学时间仅为短短的一年,并要参加升学考试,客观上造成了初中化学教学赶进度,教学内容一般不超过课本教材内容,教师也无意去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导致许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初高中化学的教学当务之急是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包括教材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衔接、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等,鉴于各种因素,我们选取了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衔接作为研究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论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通过设计一项重大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总而言之,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衔接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的学习方式。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为本课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是人化的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和价值、尊严和自由、成就与潜能。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应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者了解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更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

人本主义学习论为衔接教学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础,它让人们看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以其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只有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特性,给予其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学生才能够获得发展。

3、 化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本课题的研究将以两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和研究对象。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本课题的提出,主要依据教育、教学的改革,依据化学课课程标准,依据学校的发展,也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2、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教师寻求实施新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帮助我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时机,同时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真正落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3、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高中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情景,设计题目,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

4、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能注意把握好教学难度,注意学生与初中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衔接,使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机整合、协同发展。

四、 课题研究团队:

研究课题: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席继磊

课题研究成员:李玉磊冯学铭

课题参与人:长葛二高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

五、 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3.9——2013.10)提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研究的构想,成立课题研究组。学习相关理论,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更新课题组成员的课程理念,统一思想,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3.9——2013.10)课题研究组成员走访初中兄弟学校化学教师,调查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了解初中化学所讲知识内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特点;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设计一套自测题,对学生初中化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第三阶段:(2013.9)课题研究组成员根据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初中化学复习学案,利用开学第一周时间对初中化学进行复习,同时让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第四阶段:(2013.10——2013.12)课题研究组成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把对每一节课涉及到初中化学知识都给予体现出来;研究组成员还定期进行交流总结心得体会,对实际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第五阶段:(2013.12——2014.1)课题研究成果展示阶段,课题组成员共同写出研究心得体会,在学校教研组会上进行交流。同时由席继磊参加学校及长葛市优质课比赛。

六、 研究内容:

(一) 通用对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是我们认识到:

1、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联系

a.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继续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基础性

b.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继续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化学课程的主旨

c.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继续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2、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区别

a.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

b.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

c.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更注重课程的多元化

【注】详细材料见过程性材料《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二) 通过对初中教师的走访及学生的测试,我们认为要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应该从学习能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四个方面入手。

◆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搞好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基础对现行九年级化学教材与高一教材认真进行比较、分析,有许多内容可在初中适当拓宽知识的边界,有效与高中知识内容进行衔接,略举数例说明。

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中阶段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时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开进行教学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没有列出,将这些概念割裂开来,显得很零散,而且教材仅从得失氧的角度来判断、分析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所以初中在讲还原反应时应与氧化反应联系起来讲,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实例的分析,除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外,还要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来分析,让学生对氧化一还原反应的概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中阶段在介绍碳的性质时,只简单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60,未对上述物质的结构进行剖析,而高中阶段更强调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为了能与高中化学教学更好地接轨,初中教学应通过对碳单质的结构 性质、用途进行分析,让学生初步确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概念,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学习。

3.化学计算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中化学计算中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都是关于质量的计算,而高中的化学计算通常以物质的量(摩尔)进行计算,从而架起宏观与微观之间相联的桥梁。为了引导学生形成量的意识,在介绍气体的收集方法时需了解各种气体的密度,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例分析。例如: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密度是1.429,若用32除以1.429得22.4;又如: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密度是0.089,若用2除以0.089也等于22.4。通过常数22.4建立了气体密度与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联系,比较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就可以比较出不同气体的密度。这样既减轻学生对气体密度大小的记忆负担,又形成了有关物质的量的概念。

4.复分解反应与离子反应的衔接。初中化学在介绍复分解反应时,简要地介绍了一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要求产物中须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而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实质的书写方法,因此在初中辅导学生时应作些复分解反应条件分析的延伸,让学生学会写电离方程式,使学生了解在溶液里所起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5.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6.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7.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

2、H

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

2、HCl、SO

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初中教学中能与高中知识衔接的知识点还有不少,例如:元素化合价、元素周期表、化合物的形成等等,只要我们细加揣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也许只要“点到为止”,往往能使学生“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为将来的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法的衔接是实现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关键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多“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教师要多让学生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自学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教师需要在化学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研究怎样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以实现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等方面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搞好衔接教学,教师还要精心备好课,力求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尽可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有趣,对教学内容中重点知识的讲授方式要反复推敲,精心安排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教学中灵活应用教法,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提高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是实现初中与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保证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习惯于记忆、重现、简单模仿,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主要是依赖教师。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学习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

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性,用主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重要任务,在“要学”的基础上做到”学会”,进而达到“会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阶段,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一环。

总之,初中与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法的衔接,我们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初中学生尽快提高知识和能力,为将来高中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日常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四)成果展示

七、 结题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基于中学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生将无法继续高中化学的学习。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将远大于其理论价值。由于本课题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加上受人力和物力投入的限制,虽然本课题组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但仍还有大量的工作有待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

1、实践研究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理论的价值在于付诸实践、指导实践。本课题虽然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各种观点的提出都有其一定的实践基础,但必竟还是一种点上的、局部的实践,有赖广大的中学和每一位中学化学教师的参与,做到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推广,在推广中提升,进一步强化课题实践研究的系统性。同时,本课题也可成为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实践平台,这也是本课题的重要价值所在。

2、课题研究的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宽

本课题的衔接教学研究几乎涵盖了中学化学的各个方面,所涉及的要素除本报告内容所及之外,还有一些相关人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的范围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拓宽。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衔接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关注,要注意学生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意识,通过衔接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3、化学教师的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大多数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隔离初高中教师交流的屏障。

就化学学科面言,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教学要求,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要求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适度建立初高中化学教师的交流体制,加强初高中的互动,促进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沟通交流,将十分有利于衔接教学的实施。这也是本课题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

4、化学课程一体化有待进一步深化

中学化学的课程体系本身是一个整体,加强对化学课程的一体化研究,对于落实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师应用一定的时间研读高中教材,高中化学教师也应研读初中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应提倡化学教师初高中教学“大循环”。

第三篇: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中期报告

[作者:邹波 来源:十堰市东风48小学 添加时间:2013-11-20 阅读:1287次]

经典诵读与儿童道德情感培育

----“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中期报告

十堰市东风48小学课题组

《经典诵读与儿童道德情感培育》是我校申报并承接的湖北省教研室的研究课题。东风48小学秉承“以生为本、素质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认真践行新课标,深入研究新课题。校领导重视以课题研究来引领教研工作,积极创建书香氛围,让阅读伴随师生的成长,让经典润泽孩子们的童年,为学生的素质提升打下丰厚的文化底蕴。

我校课题组制定了《经典诵读与儿童道德情感培育》课题研究方案,本课题的研究步骤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6月)

申报立项经典诵读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成立研究小组。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4年8月)

1、实践课题实施的操作思路,积累组织基本材料。

2、进行实践操作,包括研讨课、实验论坛、案例分析,定期交流,研究小结。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各自总结出理论收获,取得一定的研究成绩。

4、形成中期报告,组织课题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5月至10月)课题实验结题评估鉴定及课题实验特色创新学校、教师评选。

1、在中期鉴定的基础上,修订实施方案。

2、撰写相关论文,汇总实验材料,做好结题准备。 3.撰写结题报告,整理编印师生成果集。 4.接受专家评估验收。

我校课题实验现在正处于第二阶段,各项研究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为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以便在下一阶段的实验中做好、做实课题研究工作,现就我校两年多来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制

为保证课题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实施组织,由校长牵头,教学副校长为课题负责人,教研主任为组长,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每个学期课题组都要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同时我校还把课题研究纳入到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之中,意在使活动正常开展,全面落实。

二、精心组织、稳步推进

1.保障教学时间,落实研究工作

(1)每日一诵。参加课题班级每天语文课前5分钟作为诵读时间。 (2)每周一课。学校在一至三年级开设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落实在课程表中。

(3)每月一研。按照诵读的篇目、诵读要求和评价标准,由课题组牵头,分年级每月进行一次集中研讨。

(4)每学期一赛。参加课题班级每学期举行一次诵读大赛。 2.加强环境熏陶,营造书香氛围

(1)充实课题班级的“图书角”。各班充实的图书主要为课外经典书目、唐诗、宋词、名家名作等,给本班学生提供更多的国学经典的阅读资源。

(2)语文教师每天提前将古诗抄写在黑板的一侧,书写规范,排版美观。 (3)学校利用校园内走廊建立“传统文化长廊”,设固定栏目版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版面设计清新美观,既能使人受益,又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4)校园广播台设立“我读经典”专栏。每天下午午写之前,由红领巾广播台的学生主持、播音,每次15分钟。

3.提炼诵读内容,提供精神食粮 (1)学校订购《经典诵读》、《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增广贤文》等读本,作为校本教材,让学生阅读。

(2)同年级选定浅易古诗词、美文30首(片段),同学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比赛。

(3)每周至少有一首古诗词熟读成诵(语文老师自行选择,参考语文课标指定篇目)。

4.组织实践活动,丰富诵读形式

◆开展“经典诵读”实验以来,学生积极参与以下活动:

(1)升旗仪式上“诵读展示”。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有一个班级“诵读展示”环节,每周安排一个班级,轮流展示。在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上诵读经典,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2)“诗歌美文诵读”班级展示活动。利用大课间,全校师生欢聚操场,评委就位,各班级依序入场展示所选经典诗歌美文诵读。连续举办三场诵读活动,场场内容精彩,形式各异,各具特色,各班将经典诵读和音乐、演唱、表演等融合在一起,以不同的风格展示了中华经典诗歌美文的独特魅力。

(3)“让经典照耀童年”为主题的

一、二年级期末综合素质评价。在分局召开“减负提质”会议,取消

一、二年级期末考试后,课题实验教师精心策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选取丰富的诵读内容,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作为学生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内容之一。该活动既展示了学生一学期的诵读学习成果,又让学生感受了中华经典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讲“优秀经典故事”。“讲故事比赛”在班级初赛的基础上,选拔选手参加学校的决赛。举办该活动,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理想情操,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树立了学生自信、参与、成功的意识。

(5)诵读经典融入“六一文艺活动”。庆六一文艺演出,既让同学们感受到童年的幸福和节日的快乐,又激发了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氛围。诵读经典充分展示了48小学学生的文化素养。 (6)编写手抄报。在教师指导下,和语文学习相结合,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为学生提供版面设计、选材、绘画、书法、编写等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机会。

(7)假期诵读作业。指定篇目为《小学生古诗文诵读》学生自诵,以暑假为主,并作为暑假作业的一部分。倡导学生“读中华诗文,过快乐暑假”。

◆开展“经典诵读”实验以来,教师积极参与以下活动:

(1)语文教师组织学生每天诵读古诗文,同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经典,共同学习。

(2)教师“经典诵读指导”课堂展示活动。举办经典诵读指导课堂展示活动,每个年级组积极研讨,集体备课,准备一节展示课,校内评比、交流学习。

(3)运用经典调控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诵出“白日依山尽” 学生答“黄河入海流”,或者教师说“横看成岭”学生对“侧成峰”,“远近高低”对“各不同”,通过对答诗句教学过程转换到下一环节。

(4)组织教师观看经诵教学视频,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讲座,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此引领教师读书学习,提高阅读品味。

三、总结经验、再接再厉

开展《经典诵读与儿童道德情感培育》课题研究以来,老师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两年来,我们欣喜地感受着经典诵读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也切身体会着教师们的付出与收获,亲眼目睹了学校的变化和发展。

1、诵读传统经典,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 。

我校结合课题研究,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等经典篇目,品读文化经典,感悟中华美德,学会做人道理。孝长辈、睦近邻、守诚信、惜时间、勤学习、亲自然等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

2、诵读传统经典,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情感纽带。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爱国主义诗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炎黄子孙的楷模。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屈原、杜甫、岳飞、辛弃疾、文天祥、闻一多……他们的爱国情怀,受到了民族精神的熏陶与感染,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

3、诵读传统经典,习得行为规范。

学校政教处开展“读经典,习规范,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活动。在“行为规范示范班”的评选中,学生行为规范率达到99.5%。

4、诵读传统经典,提升学习能力。

教务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展现学生的诵读成果,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从而全方位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5、诵读传统经典,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以课题为导向,以语文课与第二课堂为阵地,引领全体课题组成员对《经典诵读与儿童道德情感培育》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回顾已走过的课题研究之路,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我们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虽然这些果实还不够“沉甸甸”,但在采摘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收获到了比果实更珍贵的——实验过程中所经历的思索、困惑,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恰恰是作为基层研究工作者——一线教师的独特的课题研究之路。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展示平台,让更多的教师崭露头角、焕发光彩。

6、诵读传统经典,助推“和谐教育”。

东风48小学在“打造东风教育品牌,创建和谐教育品牌”中,借力中华传统文化,助推“和谐教育”。中国文化崇尚的是和谐,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今,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对现代文明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意义。在诵读中,大力宣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争取早日实现“和谐教育”。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我校的课题实验已有两年时间,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更在反思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生存在差异,学生积累的量有明显差异。

2、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怎样通过培训,通过观摩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推进“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关键。

3、在读书过程中,检查评价方式方法过于单一,评价激励措施还需完善。

4、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影响面、感染力不够大,没有充分调动家庭的教育力量,家长的积极因素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前行。

1、目前我们的课题研究已经进入中期阶段,教师们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初步积累了一些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面的经验。下一步,我们课题组将探索“如何更好地实施和延续诵读经典诗文活动,让师生们更广泛地使用经典诗文”。

2、加大宣传的力度,发动家庭教育力量,赢得家长对我校经典诵读工作的支持、配合。

3、以活动为平台,向社会、家庭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经典诵读与儿童道德情感培育》实验研究是一项长远的工程,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实验证明,一个人一下子全面提高道德境界很难,短期内养成崇高健康的道德习惯也做不到,但从一点一滴做起并不难,每天提高一点道德认识,每天形成一点道德思想,每天锻炼一点道德意志,每天获得一点道德体验,人人都能够而且应该做得到。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便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第四篇:课题结题报告

“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一二年级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从2000年10月份,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至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名词取代了沿用了近20年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揭开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全国中小学掀起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新高潮。

如今在教育部、社会各届等的大力提倡、积极推动下,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全国各地开展得有声有色。

因是新兴学科,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始至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一直沿用,本着纲要的要求,各地教材本着“一纲多本”的原则去编写等,尽管依据《指导纲要》的规定,小学信息技术课应从三年级开课,而实际上我市各区很多学校都从一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目前全市统一使用的龙教版教材起点也是三年级,一二年级没有教材。尽管从全市08年统一使用省编教材起,我借助教研活动,借助常规视导,借助各级赛课,借助网络平台等进行教材辅导、同课异构、典型及优秀课例展示与交流、进行集体与个别交流、答疑等等。尽管我多方面做了努力,但因为教师流动性大、精力有限、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部分教师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甚至有部分学校在学科教学上校内都未形成体系,各自为政。更有甚者,将三年级的教材用在一年级,造成学生重复学习,失去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兴趣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基于以上,本课题的研究,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科特点出发,合理设置

一、二年级教学内容,注重一二年级与三年教学内容的衔接,使我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有序、更实效,于学生于教师都将具有深远意义。

1、于学生:避免学习内容重复、使课堂教学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2、于教师:减轻无效劳动,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没有依据、无序的局面。

3、实现快乐的教、快乐的学,彼此成全,共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而言,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依据整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安排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

以生命化教育理念为主要理论支撑,以课堂为研究主场,解决如下问题:

一、二年级开设什么内容的问题(教什么?); 一二年级与三年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怎么教?)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

1、问卷调查法。结合课题研究,设计调查问题,了解区内一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使用的教学软件、教学中存在的疑惑等。

2、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成员,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在课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3、个案研究法。实验教师以所在学校所任班级(一年或二年)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恰当的实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编写“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途径 本课题根据计划安排,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启动准备:(2012年8月—2012年9月)

选题、确定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阶段性研究目标、责任分工和预期成果。

第二阶段研究积累:(2012年9月—2013年5月)

(一)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1、对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2、在几所一二年级开设课程的学校中进一步选拔实践教师

3、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哈尔滨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生命化教育相关理念等指导课题成员的研究工作。

4、交流近些年的开课经验、梳理不足等。

5、课题方案的修改与完善。

(二)第二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5月)

1、从课堂教学入手,以课堂为课题实验的主场,课题参与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水平,不断设计与改进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2、积累有关研究资料和数据,初步明确一二年级开课基本模块,撰写指导意见;根据情况调整研究策略。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先进性。

3、进行阶段小结,及时总结反思,促进阶段性成果的形成。 第三阶段总结梳理:(2013年6月—2013年7月) 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完善教学指导意见,汇集一二年级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课例、教学课件等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1、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XX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生命化教育相关理念等,结合学生及学科特点,编写出了《XX区小学一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试行)》。在指导意见中将课程的基本理念定位为:基础为本;素养为先;实践为重。课程的性质如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建立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以贯彻课程内容的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宗旨。该指导意见的制定符合一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将会对一二年级教学内容进行规范,使教师教学有据可依,将会改变我区一二年级教学没有依据、无序的局面;同时指导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依据自编的《香坊区小学一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试行)》,课题组成员设计出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设计,自制与搜集了许多适合教学的课件等,给其他教师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参考。

3、课题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体悟到理论学习是实践的指南,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设计教学内容才会使学生有真正的快乐,学生快乐了,教师的课堂才有生机、有活力,通过实验真正感受到生命在场,彼此成全的内涵。

4、课堂研究锻炼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使他们养成了静下心来思考课堂的习惯,通过研究使他们跳出了“本位”,真正意识到教方法胜过教知识,课件的合理使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素养。

5、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本课题正视学生生命的存在,从他们的认知角度出发,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乐此不疲;学生在学习中发自内心的体悟到学以致用的道理与感悟到快乐学习的真谛;信息素养得到充分培养。

总之,本课题研究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出发,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自编出《香坊区小学一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试行)》,并以此为实施教学的依托,本着整合的理念,以一些涉及其它学科的小软件为教学载体,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信息素养为宗旨,设置一二年级教学内容,同时理顺好与三年级教学的衔接工作。

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了课题研究的最初目标,解决了

一、二年级开设什么内容的问题;一二年级与三年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实现了快乐的教、快乐的学,彼此成全,共同发展的目的。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值得在全区推广。

七、思考与展望

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成果推广时,一定要做实,要切实更新教师教学观念;要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充实教学资源;及时汇集基层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实现区内共享。

第五篇:课题结题报告

目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2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3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 4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 4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5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 5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 6

1、 原材料筛选 .................................................................................. 6

2、保温板结构研究 ............................................................................ 6

3、物理性能研究 ................................................................................ 6

4、中试生产线设计 ............................................................................ 7

八、课题研究的果 ......................................................................... 7

九、研究中的反思成及今后的设想 ................................................ 7

《一种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研发与应用》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能源危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节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低碳经济的观念的提出,各国政府亦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节能减排政策。在我国,节能减排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民用建筑数量不断增加,民用建筑运行能耗增长迅速,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工业行业能效水平提升较快,工业领域节能潜力下降,未来建筑领域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节能减排任务。然而我国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中,很多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仍有一定数量的新增建筑节能不达标。大多数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5倍,这将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能源负担。在一般性建筑中,通过围护结构的散热量最高可达建筑砽能耗的72%,空气渗透热量损失最大时可达建筑使用能耗的28%。2013年,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9%,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20%。由此可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是建筑节能的关键之一。

对于房屋建筑而言,从能源流失的角度来看,围护结构的热量流失比达57~77%左右。在围护结构中,窗体和外墙流失能量的比重都比较大,大约为30%左右,因此窗体节能和外墙保温节能是重点。当前,住建部提倡重点推广的主要保温形式为外墙外保温,因此外墙外保温体系产品也受到了大范围推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建筑外墙以及屋面的保温板材料大多使用有机材料,如挤塑聚苯板(XPS板)、膨胀聚苯板(EPS)、硬泡聚氨酯板(PUSP)等。由于有机材料易燃,着火后不易扑救,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机保温材料的着火危险性存在于外墙保温施工前的材料存放、施工中的交叉作业以及使用后的整个建筑寿命中,安全隐患是长期的。目前,市场上的无机保温板多数是将无机材料(如矿渣棉、岩棉、玻璃棉等)作为板材的填充料,生产出来的板材虽然防火性能较好,但是由于整体较软,且松散。在作为屋面材料时,施工过程中极易被踩压损坏,降低保温效果和屋面安全性;而作为墙体保温材料使用时,安装过程中抗风较差,且吸水量高,遇恶劣(大风大雨)天气,极易脱落,造成安全事故。

故此,研发一种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结构性能好、耐热性及耐火性好、使用寿命长、有利于环保、可直接用于结构上的一种矿物棉胶泥粘结保温成品板,以取代目前建筑市场中常用的有机材料保温板及一些单一无机保温材料板,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题的研究以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广西科技大学为主要研究力量,通过申请课题,与保温隔热板生产厂家等单位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产、学、研的研究团队,团结协作,研究出了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结构性能好、耐热性及耐火性好、使用寿命长、有利于环保、可直接用于结构上的一种矿物棉胶泥粘结保温成品板,可通过在基板面层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粘贴各种饰面材料,做为隔热板、吊顶、轻质墙板、门芯板和墙面保温板使用。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矿物棉是指:由矿物原料制成的蓬松状短细纤维。具有不燃、不霉、不蛀等性能。可做成毡、毯、垫、绳、板等。用作吸声、减震、隔热材料。将天然岩石或冶金矿渣在冲天炉或池窑等设备内熔化后,用喷吹法或离心制取。

矿物棉喷涂系统是指:将纤维专用喷涂棉与配套胶黏剂经过专用纤维喷涂设备喷涂于建筑及机车、船舶等基体表面,无需吊挂件、支撑等,经自然干燥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无接缝、整体稳定密闭的喷涂层。该喷涂层呈现弹性的自然纹理和纤维质地,具有保温隔热、减振隔音、吸声降噪、A级防火的杰出功能,施工高效快捷,尤其适合异性复杂结构,颜色可根据设计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以矿物棉为主要材料,加以胶泥粘接,通过科学的结构设计,研制出一种具有重量轻、成本低、抗压强度高、耐水性及耐火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隔热性能佳、有利环保等明显优势,推广前景广阔的矿物棉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采用矿物棉为主要材料,以特制的环保胶泥为粘接剂,把矿物棉纤维粘制成为喷胶棉。喷胶经齿轮摆锤摆动折叠成布绵,棉层厚薄均匀,并形成多层垂直交叠结构,后经差速压辊打褶使纤维折叠交叉乱向交错压在一起,从而使矿物绵不出现棉质分层的现象。打褶压制后的矿物棉板养护脱模后,经切断或裁边,进入自动包装线,包装入库,最后制成以矿物为主要材料研制一种新型保温隔热板材。

通过本课题研究实施所获得的主要创新内容如下:

(1)利用水玻璃与氟硅酸钠、滑石粉等制作出环保胶泥,对矿物棉进行喷洒,提高矿物棉纤维本身的硬度,并根据所需板块空隙率,通过双向压力机压制成板块,使矿物棉形成一种蜂窝状,有一定强度、刚度的结构板。矿物棉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区别于现有板材中,矿物棉作为填充材料等使用。

(2)制成的矿物棉板面层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粘贴各种失眠材料,作为隔热板、吊顶板、轻质墙板、门芯板和墙面保温板等,用途十分广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法来进行研。通过对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试验并其各种物理性能,最终选出最佳的组合材料。然后,根据最佳组合材料的各种物理性能来研究制作工艺,通过对各种制作工艺进行试验,确定最佳施工工艺。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 原材料筛选

对预先选择的材料、备选材料进行理化成分分析,选定合适的原材料;按选定的原材料的理化成分,先在理论上计算研究粘结胶泥配合比。

2、保温板结构研究

根据板的用途、喷胶方法、压制方式来研究板的结构以及喷胶程度。

3、物理性能研究

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包括:抗拉强度、压缩强度、导热系数、断裂弯曲负荷等4项,并判定力学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对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试验研究,要了解其以下特点:

①板材抗压强度及破坏时的脆性; ②板材断裂弯曲负荷; ③板材的导热系数测定。

4、中试生产线设计

选取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最佳制备过程参数、最优配合比,对保温板进行中试试验。需要结合粘接胶泥的喷胶方式、喷胶程度、压制程度、板块结构的参数优化等问题完成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稳定生产工艺。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实施完成后,课题组对其综合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照合同约定的相关考核要求已全部满足,具体如下:

(1)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矿物棉环保胶泥保温隔热板,并达到了预定指标的要求;

(2)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专利名称《一种岩棉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专利号:ZL201210405850.0。

(3)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欧阳力業,杨和源。一种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的矿物棉板研制及应用[J].工程技术,2016,03:261。

(4)制定了企业标准1项:高强保温隔热矿物棉板的制作。 (5)与广西增钱门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1条年生产规模500万元的矿物棉环保胶泥保温隔热板生产线,并将40mm厚保温隔热板每平米控制在12元,20mm厚防水保护层板每平米控制在9元。

九、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目前,国内对矿物棉保温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是使用岩棉板、岩棉毡、玻璃棉板、玻璃棉毡等作为建筑的保温隔热层或吸音墙。随着越发多的高层外墙保温火灾的发生,对于矿物棉外保温技术的研究也愈来愈多,主要研究矿物棉作为保温墙体、吸音墙体填充材料的使用。矿物棉材料与常规的保温材料相比,具有不燃性,并具有良好的吸声性,但其单独使用时容易分层剥落。目前对将矿物棉板单独制作成结构板使用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如何加强矿物棉材料的整体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是建筑材料行业应考虑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表明,可以采用特制的胶泥对矿物棉进行喷胶处理,能够增强矿物棉制品的强度、刚度,起到增强其整体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尚不够全面,后续可针对此问题开展专题深入研究。

此外在保温隔热板中掺入珍珠岩或陶粒会给环保胶泥粘结保温隔热板生产线带来一些问题,如缺少珍珠岩或陶粒的送料和计量装置;缺少喷胶程度控制和计量装置;生产保温板时底部压制力度与掺入珍珠岩或陶粒时保温板中部压制力度不同;喷胶力度对珍珠岩或陶粒的均匀分布性的影响等。这些问题已经通过另增加陶粒送料装置和计量装置,喷胶控制装置得到解决。由于课题经费有限,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需要在充足经费的前提下,考虑大规模生产工艺的改进。

上一篇:考试报名常见问题解答下一篇:科室在职教育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