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的完善和措施

2023-04-30

第一篇:医疗卫生的完善和措施

关于完善安全生产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天津市大港水利工程公司

关于完善安全生产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 关于完善安全生产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本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有效的预防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求,结合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现拟定2018年安全生产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1、工作目标

本着“化整为零、分类实施、逐步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动和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现安全组织管理标准化、制度管理标准化、基础性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安全作业标准化。全年杜绝社会性灾害事故,无死亡事故、多人急性中毒事故,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无重大工艺、设备、误操作事故。在岗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课时≥24小时、员工安全教育考试合格率100%、新员工安全培训考试合格率100%、转岗、复工安全培训合格率100%、生产作业员工培训上岗合格率100%、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建档率100%、排除隐患整改合格率100%,安全标准化内审和外审严重不符合项为零,争取在2018年达到公司安全标准化评审验收要求。

2、主要措施

2.1明确安全标准化工作,落实安全标准化管理责任,努力实现零事故目标。

2.1.1督促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标准化建设中,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项工作。 2.1.2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程序,把握工作重点,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监督,规范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队伍管理,认真搞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宣传、学习的工作,强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和落实,从思想上真正有所提高。

2.1.3健全和完善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明确全年安全生产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将安全生产责任逐级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形成纵向分级管理、横向分工负责、职责明晰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2.1.4进一步完善各岗位安全职责,分解落实标准化工作主体责任,将标准化工作目标逐级分解,一级抓一级,切实将工作任务、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车间、班组和各个岗位。与各车间签订“安全责任制”等承诺书,监督检查各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做到责任明确,考核过硬,层层落实安全职责。

2.1.5全员参加公司组织的个人防护、救护器材、应急演练技能培训,力争全员学习培训考试合格率100%。

2.1.6公司安排组织有关安全生产活动,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1.7各部门、车间、班组要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安全会议、安全文件要求,按时召开安全会议,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坚持每周、岗位员工班前、班中、班后开展安全检查,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安全形势、解决安全问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

2.1.8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复审再教育、取证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2.2.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2.1做好日常、周、月、季节性、专业性的安全检查工作,定专人、定措施、定期限按时完成隐患整改任务,并做好复查、跟踪、考核和记录。

2.2.2有针对性得对员工和变配电、供电设施、管道、仪表、安全设施、消防器材等进行检查整改治理。

2.3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完善风险评价组织,加强作业活动的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切实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作业活动的风险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2.3.1各部门、车间、班组要定期对所管辖的区域内的电气、仪表、设备、管道等进行检修维护作业活动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危险点,对照安全管理规程及有关规定制定防范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2.3.2利用学习、安全工作会议以及班前班后会议、班组安全活动等形式,开展危险源辨识和分析活动,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做好安全文明生产交底工作。

2.4.按照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定期开展各类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抓好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营造安全和谐的安全生产氛围。

2.4.1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认真组织各种安全法律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

2.4.2积极开展有关安全生产各种形式活动,充分利用班组安全活动、岗位练兵、撰写安全生产稿件等形式宣传安全知识,以达到安全生产工作能够深入人心的目的。

2.4.3做好各岗位员工经常岗位练兵、培训学习的工作。 2.4.4做好新进、转岗、复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2.4.5组织员工参加公司举办的消防、急救等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提高全员对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2.4.6加强反“三违”、“习惯性违章”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现场反违章的监督、检查、考核力度。

2.5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逐步推行安全生产规范化、岗位操作标准化、生产设备设施精细化管理。

2.5.1组织进行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技术规程、应急预案的符合性评审。

2.5.2加大对各类安全隐患整改项目的管理,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跟踪、有复查、有反馈、有奖惩考核。

2.5.3按照安全设施标准化要求,完善生产现场对安全设备、设施防护罩、联锁装置、防护栏、安全警示标志的专项检查、维护。

2.5.4做好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加强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岗位培训,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技术规程、应急预案的符合性评审管理工作。

2.6抓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6.1根据工作重点要求,明确重点防火部位和区域,进一步加强动火作业的管理。

2.6.2定期进行消防器材及安全防护用具、火灾报警系统装置检查,做好检查、维护、校验、和检定工作。

2.6.3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员工队伍防火应急自救的能力。

2.7加强安全合格班组建设的达标管理工作。安全合格班组达标管理考核验收后的评级、评星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对各岗位班组开展创建安全合格班组活动,进行持续的指导、监督、检查、按期完成创建目标。

3、实施计划

为按时、按质、按量、有序的开展2018年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现将2018年主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计划如下: 一月份

1、布置2018安全标准化工作,与各部门、车间签订“安全责任制”。

2、组织各部门、车间根据公司的工作目标、指标、工作计划,分解编制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标准化工作目标、指标、计划,并制定管理方案,严格执行。

3、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二月份

1、组织开展春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

2、组织相关职能人员指导合格班组的创建工作。

3、组织开展春季安全大检查。

4、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三月份

1、组织进行春季安全、消防、卫生综合检查。

2、组织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安全技术的培训学习考试。

3、对公司各部门、车间识别的环境因素清单和危害因素清单进行审核,汇总形成公司环境因素清单和危害因素清单,并审核重要环境因素监测措施的有效性,上报有关部门。

4、总结一季度安全标准化工作。 四月份

1、一季度安全标准化内审不符合项整改跟踪验证。

2、完成员工安全教育考试成绩上档。

3、组织开展“清明”、“五一”节前安全大检查,确保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

4、组织开展进入雨季前防雨防汛的专项安全检查,确保雨季期间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5、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五月份

1、根据公司的安全教育情况,组织在职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公司举办的安全法律法规培训。

2、组织开展完成对各车间生产设备的专项安全检查。

3、开展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

4、对各类安全设备、设施防护罩、联锁装置、防护栏等进行专项检查。

5、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六月份

1、组织开展夏季安全大检查活动。

2、总结二季度安全标准化工作,组织各部门、车间开展二季度安全标准化考核。

3、开展配电间系统失电应急预案演练。

4、组织全公司员工体检。

5、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七月份

1、二季度安全标准化内审不符合项整改跟踪验证。

2、对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3、组织安排

7、

8、9三个高温季节各车间工人卫生保健工作。加强设备检查维护,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健康。

4、开展安全专项治理检查活动,切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5、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八月份

1、抽查部分岗位员工对正确使用消防、防护器材的掌握情况。

2、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九月份

1、组织开展双节前安全大检查,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生产。

2、开展班组安全活动。

3、总结三季度安全标准化工作,组织各部门、车间开展三季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

4、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十月份

1、组织进行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技术规程、应急预案的符合性评审。

2、组织全员参加公司消防安全培训。

3、对各部门、车间自检自查合格后向公司申报的安全合格班组进行公司检查、审核、考评、验收。

4、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十一月份

1、组织岗位员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关条款摘录的岗位练兵活动,结合“11.9消防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组织相关活动。

2、组织开展冬季变配电、供电设施、管道设备、仪表控制设备安全大检查,对各车间消防器材和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的维护、保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3、对已经通过各车间检查、考评、复审、筛选、审查已经达到安全合格班组考评、验收标准要求的班组,推荐、申报公司进行考评验收。

4、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十二月份

1、总结四季度安全标准化工作,组织各部门、车间开展四季度安全标准化考核。

2、做好安全标准化工作总结,拟定2019安全标准化工作计划。

3、组织做好安全环保先进集体、班组、个人总结评比工作。

4、组织开展“元旦节”前安全大检查,确保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

5、组织有关职能人员检查班组应准备的台帐和相关材料文件,接受公司的考评验收。

6、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以上安全标准化工作计划如与公司计划有出入,届时另作调整。

第二篇:关于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研究

近年来,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速,稳步推进,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政府搭台、卫生唱戏、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格局。至2004年6月,我区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9个,覆盖率达98%。同时依靠辖区内三级医院为支持力量,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及时解决居民的健康问题,构建“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不仅方便了居民,而且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随着当前社区建设的全面深化,如何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仍是当前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必须着力解决的重点课题。

一、政府领导、多方配合,卫生部门实施和管理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服务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99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扶持和培育社区卫生服务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区政府认真办理区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步伐”的一号议案,成立了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卫生、财政、计划、物价等13个部门和12个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研究通过了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区各部门、街道全力协助卫生部门开展工作。社区卫生服务试点进入启动阶段后,区政府多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地视察,认真听取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区政府分管领导还定期深入基层医院调研,协调街道及有关部门解决社区卫生 1

工作中存在问题。近年来,区卫生局下属7家单位先后拆迁,区政府都及时给予过渡安排,并与建设主管部门反复协商,争取回迁安臵的优惠政策。区政府在经济上舍得投入,99年以来先后专项拨款221万元用于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鼓励并支持吸收社会资金、闲散高技术人才,充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力量。99年以来,各社区站先后引资近490万元,聘用了60名有特殊专长的高、中级技术人才。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区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方配合、卫生部门实施和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资源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作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城区,我区始终注重“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先后出台了系列重大举措:

1、在全省率先对区级医院进行改制重组,有效盘活卫生存量资源,全面拓宽社区卫生服务的融资发展空间;

2、多方筹措资金,继改造卫生院建成全市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筹建了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一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和长期技术协作关系,两家中心近期又被纳入市级医保定点单位;

3、根据社区居委会的整合要求,重新修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臵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使社区卫生服务融入社区自治体系;

4、打破行业垄断和所有制界限,实施“开门办”战略,按照“阳光工程”建设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去年以来,先后推出三批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向社会公开招投议。区卫生局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预先召开推介会,并面向社会公示公告,对报名对象进行社

区卫生服务基础知识培训并根据考试成绩初步筛选出竞标者,评标过程邀请社区居委会参与,在区监察局、社区办全程监督指导下,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臵标准进行认真细致的评议,顺利完成4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招议标工作,从而使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得到量的发展和质的提升。通过“放水养鱼”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组织。

三、加强培训,重视社区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福建医科大学、福州卫校分别设立全科医师、防保人员培训基地,同时分批选派医护人员参加省卫生厅全科医学和社区护士培训,共选派215名业务骨干参加了系统培训;2004年又选派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参加了福建省中医药康复培训班以及在省卫生厅中医处、省人民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区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医康复培训班”,为提高我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促进社区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内涵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内涵

1、扎实开展弱势群体医疗扶助工作。为解决好困难群众因病致贫问题, 4月份以来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始启动“低保人员爱心医疗扶助”试点工作。具体做法是:由区民政局提供低保人员名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护人员进居入户调查核实,建立基本档案;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医疗扶助办公室,为2125户困难群众发放了“爱心医疗扶助证”;通过减免诊疗费、挂号费,按成本收取药费、检查费,免费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上门提供体检服务和健康指导、与特困户“结对子”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医疗扶助工作。试点工作运行近9个月来,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累计共为低保人员提供医疗扶助2563人次;减免医疗费用3.27万

元,去年9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三个代表在基层”栏目播报了我区实施低保人员医疗扶助活动,把这项活动列入“三个代表”内涵给予充分肯定;

2、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处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基础性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着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等公益性服务的基本职能,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的“网底”,它同时也是在社区最前沿直接处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哨点和触角。在去年以来的“抗非”斗争中,区社区卫生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在实战中检验了防控能力和应对水平,更在保障市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突发其来的“非典”疫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自觉履行职责,主动当好街、居的参谋和助手,从业务角度积极提出防控措施和建议,同时全力协助街居做好外来返乡人员追踪访视和动态监测、社区宣传动员等项工作,扎实扎牢“社区防线”,共入户分发“防非”宣传资料8000余份,为居民特别是享受低保待遇的困难群众免费提供消毒液9000公斤、口罩600余只,在王晓维病例的应急处臵中,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灵敏启动,入户流调、就地隔离、预防性消毒等处臵措施迅速到位,按照预案要求圆满完成了防控任务,为维护安定稳定,保一方平安做出了应有贡献,受到了市“防非”指挥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3、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和优势。我区中医药人才资源丰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发挥传统中医药走街串巷、送医送药到居民家中。同时积极发掘中医药“天人合

一、形神统一”的科学内涵,运用中西医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瞄准中老年人、儿童、妇女特殊人群开展中医药特色的养生保健、自然疗法和天然疗法,深受社区

欢迎。省卫生厅还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入全省中医药进社区示范机构。

五、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各项制度

在日常医疗机构管理过程中,突出对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有关制度。并以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为契机,对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项工作制度、工作任务、工作内涵建设做进一步规范化管理。2004年,卫生局成立了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领导小组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督查组,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督管理网络;2004年5月,在政协、政协卫生工作组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我区辖区内大型医疗机构专家组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制定了相关职责和检查标准。同时着手建立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公示制度、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预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不断完善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制度。

六、制约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建议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造血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是非营利性质,日常工作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疾病调查、健康咨询占有很大比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目前各地对社区卫生服务投放尚无具体的政策标准(如启动资金、人均最低标准等),同时在服务收费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体系没有完全理顺,针对老人、妇女、儿童、弱势群体等重点人群特殊需要的有偿服务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建议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卫生的投入。

2、医保进社区进程相对滞后,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相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已成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得人心。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职工基

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政策的具体措施之一,同时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长久稳定运行起重要支撑作用,有利于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臵和充分利用,有利于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的长久稳定运行,有利于参保职工提供便捷的综合性卫生服务。但是。目前就区而言,仅有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市医保定点机构,远远满足不了社区群众的需求。今年正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但全国示范区标准要求9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要纳入医保定点机构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的自行比例比

二、三级医院至少低5%和10%,建议市医保中心尽快解决“医保进社区”问题。

第三篇:“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措施的意见”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各县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人口计生委、监察局、文化局、人事局、公安局、民政局、工商局、广电局、体育局、文联、青联、工商联,市监察局各派驻监察室,市直各单位人事干部部门:

一、维护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严肃性

1、《宪法》明确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进一步规定,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自觉遵纪守法是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人物重要的社会责任。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人物应带头模范地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

2、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出现干部职工违法生育的,当年不得评为精神文明单位;原来是精神文明单位的,取消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4、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应积极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调查。对有举报并有一定证据证明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调查;当事人拒不承认的,可以要求当事人进行技术鉴定,当事人应当配合。拒不配合者视为违法生育,按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党纪和政纪处理。

二、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

5、积极宣传中发〔2006〕22号文件,广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宣传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7、新闻媒体要客观、真实地宣传和报道人口和计划生育新闻事件,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涉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变动的宣传,一定要全面准确、禁止炒作,需与人口计生部门联系之后再酌情决定;对涉及社会公众人物生育情况的宣传报道要事先向人口计生部门核实其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对涉及计划生育内容的批评性报道,要特别慎重,须事先征得分管人口计生工作领导的同意,发稿前须与人口计生部门联系,从大局出发,审定核实,妥善处理。

三、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违法生育行为

8、认真组织开展城镇居民、流动人口和落后乡村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各地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城镇居民、流动人口和落后乡村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对二孩审批、二孩及以上生育的情况,以及违法生育者的党纪政纪处分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情况进行检查或审查。对违法生育人员和尚未处理到位的违法生育人员,依法依纪予以处理。对典型案例,要集体研究,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坚决杜绝恶性案件的发生。

9、凡违法生育的,按照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征收男女双方的社会抚养费。违法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按男方和女方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各三倍征收社会抚养费。个人实际收入高于所在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一倍以上的,按其实际收入的三倍计征社会抚养费;违法生育第三个子女及以上子女的,每多生育一个子女,分别按男方和女方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六倍征收社会抚养费。个人实际收入高于所在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一倍以上的,按其实际收入的六倍计征社会抚养费。

10、依法调查取证、核实违法生育情况,核实当事人的实际收入。对难以确定收入的,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评估其实际收入。征收户口不在本地的违法生育人员的社会抚养费时,必须通过正式途径协商其户口所在地县级人口计生部门,调查、核实其实际收入,然后作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对社会公众人物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决定要向上一级人口计生部门备案。

四、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1

1、建立相关部门计划生育工作联系制度。组织、宣传、文明办、监察、公安、文化、人事、民政、工商、广电、体育、文联、青联、工商联等有关部门与人口计生部门之间,原则上每季度通报一次情况,特殊、重要情况随时通报。公安机关办理二胎及以上婴儿入户,应向同级人口计生部门通报。认真落实《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与省执纪执法部门工作联系制度》,市人口计生委每季度向市委组织部通报领导干部个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子女的情况和单位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依据;组织、人事部门提拔、任用干部有举报违法生育问题以及生育情况不清的,应向同级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征询该干部执行生育政策情况。

1

2、建立计划生育情况审查制度。党委有关部门推荐各级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青联推荐青联委员候选人,工商联推荐工商联执委,工会、人事等部门评选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要就有关人选执行计划生育情况征求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意见,由具有管理权限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情况进行审核把关。上述人员中有生育或收养第二个及以上子女情况的,须有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属于违法违纪生育或收养的,应有纪检监察机关的处理结论。审核、处理结论向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并归入本人档案。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申报精神文明单位的,须有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做到凡未进行审核的不上会、不上报、不考察、不审批。凡报送上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有关部门的干部任免、选举和各类评先的材料,须包括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本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情况和所负责区域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

1

3、严格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在民主推荐、干部考察和任前公示过程中,考察对象被举报有违法生育问题且事实清楚的,取消其任用资格。各有关部门要将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为提拔任用干部、任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录聘用及调入公务员或工作人员,推荐各级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工商联执委、村居党支部成员候选人,评选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的一项基本要求,凡违反计划生育法规政策超生的,实行“一票否决”。

1

4、建立完善再生育审批工作制度。人口计生部门要建立公民再生育审批结果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有奖举报制度;各级组织、人事和人口计生部门要建立干部生育二孩的审查备案制度,人口计生部门批准党员、干部再生育以及发现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的,应及时向同级组织、人事部门通报,组织、人事部门应做好登记、备案工作。

1

5、将城镇居民违法生育情况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和完善措施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对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管理深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企业的成功首先是管理的成功。现代化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必须要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目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认真分析,最后提出了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路和措施。

第五篇:规范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作者:毛正中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快速推进,今年将实现基本覆盖的目标,令人欣喜,但又不免让人担心:太快可能会隐藏某些风险因素(包括这个制度自身的以及外部条件),从而使其稳固性不够。清醒地认识和分析这些因素,采取适当防范措施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至少在以下3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要恰当地把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的自治组织,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府筹资额度占80%,是政府直接管理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障农村的稳定及和谐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在城乡二元化的基本格局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在筹资水平、医疗消费习惯与水平、面对的服务系统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因而,不能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成一种由政府资助的团体商业医疗保险(据我调查,有少数地方的做法实质上就是如此);也不宜匆忙地把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在一起而挤占支付能力较低的农村居民的利益。

第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身的规范与完善。这个方面涉及4个议题。

1、管理体制的确立和管理能力的建设。管理体制上目前各地大致有3种形式:一是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二是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主管,或新组建的一个独立机构(直接隶属于地方政府)来管理;三是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管理。后两者目前的比例很小。这里主要涉及是由第三方(如社保部门)来管理,还是卫生部门“一手托两家”(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的争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是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种制度,许多事情看得不那么清楚。我认为,短期内不要匆忙改变各自的管理体制现状,可以通过观察、对比和总结,在适当的时候再出台政策,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和管理体制等问题,从而免去许多不必要的摩擦。

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素质也有待提高。从长远看,需要建立专门的培养项目,源源不断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输送管理人才。管理能力的建设也包括管理手段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完善,是保证其高效日常运行的重要工具。

2、建立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5年之中翻

两番,这种增长势头令人兴奋。但是,这种增加还带有明显的人治痕迹,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了这一点,作为一种保障制度的保障功能就无法稳定地得以发挥。因此,根据医疗费用、政府财政收入、农民收入的增长等因素,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增长的模式是一项亟待完成的工作。3、科学有效地使用不断增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农民尽可能多地受益。目前农民总体上的受益水平还不算高(2007年才近31%),这一方面是受筹资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与科学地制定补偿方案有关。由于未能准确地测量农民疾病的风险,或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制定补偿方案,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结余过多或超支的现象在不少地方存在。在筹资水平很低的时候,主要分担农民较大的疾病风险,特别强调以“补大(住院)为主”是适当的。但随着筹资水平不断提高,就需要适当强调“补小(门诊)”的问题,即要不断增加对门诊补偿的基金数量,以扩大参合农民的受益面。

4、继续加强督导与评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几年来能够快速地顺利推进,也得益于有组织地、严密地督导和评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尚未进入稳定的常态运行阶段,这类督导和评估活动不应减弱。

第三,不断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外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卫生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益群体。可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医疗服务供给者行为的规范状况及医疗费用合理控制的状况,基本决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状况和农民的受益状况。对医院行为的规范和控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将直接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和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需要同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若两种制度不能实现紧密衔接,贫困农民肯定会较少地利用卫生服务。事实上,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存在这一问题。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衔接方式,保证贫困农民公平地享受基本医疗服务,也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任务。

(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原题:巩固•规范•完善)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音乐教学研究结题报告下一篇:医疗卫生党建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