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高职仪器分析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优越性

2022-09-12

仪器分析属于交叉学科, 指的是通过精密仪器对表征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参数进行测量, 通过这些参数确定表征物质的化学成分、含量及结构等。仪器分析课程中包含着非常繁杂而抽象的内容, 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技能性与精确性有较高的要求, 这些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仪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阐述了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一、高职院校仪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的内容存在滞后性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仪器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当前, 高职院校的仪器分析教材中所讲的内容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与现有的分析手段发展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正是由于教材的时效性较差导致仪器分析教学的效果不高。

2. 教学的时间较为缺乏

在仪器分析课程中包含了种类非常多的仪器, 统一类型的仪器中又包含了不同功能的仪器, 即使是同一功能的仪器, 在厂家、型号等方面也存在区别。这就导致仪器分析课程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非常多, 而学生在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2+1”学制下只有两年在校学习的时间, 仪器分析课程的课时较少, 不足以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

3. 教材的内容较为抽象

仪器分析属于交叉学科, 其中包含了化学、数学、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 主要的内容包括仪器的构造、原理等。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 高职院校学生的成绩与基础稍差, 在学习与掌握的过程中就更加困难了。

二、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指的是通过一个完整项目的实施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来源于设计教学法, 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够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地学习内容, 在自主设计、实行的活动中掌握相关知识, 提升自身能力。当前,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成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典范。

1. 项目教学法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优越性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中对于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在建构主义指导之下, 项目教学法将实际的工作项目作为对象, 通过教师对项目的分解与示范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了解, 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自己的工程项目进行自主学习, 最后依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项目教学法不再是简单地将教师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 而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之后对掌握的结论进行展示与评价。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 教师从主导者变为了引导者与监督者, 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项目教学法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教学的流程

项目教学法实现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相互结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教师依据教学的目的对项目进行设计, 依据学生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对项目进行划分, 可以分为一个或多个单元, 然后按照项目教学流程进行。项目教学的流程图表1所示。

三、仪器分析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本文以电位分析模块作为例子对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实训项目为对测定饮用水的p H值, 项目教学法中共包括六个环节:第一, 相关知识讲授, 教师通过相关问题的设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第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 制定小组学习计划;第三, 通过对项目相关信息的探讨确定实验方案;第四, 教师对仪器操作进行演示, 让学生对仪器操作进行学习;第五, 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在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查;第六, 小组成员按照实验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通过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对学生进行总结与评价。

总结

仪器分析属于跨学科课程,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在高职仪器分析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一方面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摘要:当前, 高职院校仪器分析教学效果较差, 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针对仪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仪器分析教学中进行应用的优越性, 为仪器分析教学及其他学科应用项目教学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仪器分析,项目教学法,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孟磊, 郑先福, 宁爱民.兴趣教学法在非化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2 (32) :201-203.

[2] 刘亭亭, 彭玉丹, 季鸣童.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05 (32) :82-84.

上一篇:教师的幸福观下一篇: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顶岗实习相关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