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2022-09-12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篇演讲稿中分别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 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 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缩小全球经济差距。“一带一路”是对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它贯穿欧亚大陆, 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 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突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 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讲好中国故事, 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 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国家作出了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2018年11月份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大“创举”。

无论是经济的发展, 改革的深化, 还是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都离不开语言这个媒介与工具。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无疑是英语, 是目前国际上最通行的“普通话”。据统计, 全世界1/3的人讲英语, 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 75%的电视节目用英语播出, 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文表达, 全球互联网信息90%以上是英语文本信息。“一带一路”涉及亚、欧、非三大洲, 就目前沿线65个国家涉及的语言生态来看, 没有一种语言像英语一样被广泛使用,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的象征地位和声望是不可否认的”。概言之,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或者世界官方语言的国际地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撼动与更改, 其他任何一种语言也无法在短期内能够取而代之。由此, 探究新背景下大学英语的教学与改革意义重大。笔者以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 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与竞争力。

一、强化英语教学, 提升课程地位

基于当下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英语语言的国际地位与通用性, 贯彻好“一带一路”政策, 实现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建设目标;落实好“扩大对外开放”的举措;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应该得以强化, 而不是弱化。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指出:“外语作为对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最主要媒介, 是国家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软实力, 是人们适应21世纪生活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技能。”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指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外语教育不是要削弱, 而是应该加强。”

我们生活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整个地球是一个大村庄, 需要统一的语言进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互学互进。英语正好是这样的一种通用语言, 英语在国际交流交往中的重要性如同普通话在国内进行交流交往的重要性, 语言不通, 寸步难行。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与扩大对外开放战略以及提升汉语影响力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 需要我们重视大学英语教学, 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使得大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英语这门通用语言工具, 习得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利于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播和接受, 进而提升文化软实力。两者互为因果, 相互促进。

在普遍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前提下, 相关部门需要在教材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师发展上加大投入。教材内容上需要增加“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文化、地理、历史知识和风土人情知识, 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地理知识;增加有关经济贸易方面的文章, 拓宽学生知识面。对以英语为母语国家或者沿线国家的了解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本土文化、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知识的掌握, 而是应该同步加强, 大学课程里可以增设历史课程、地理课程、大学语文课程等。近代以来的名家大师, 如鲁迅、胡适、钱钟书等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既懂外语, 又深谙国学。大学课程需要增加人文类科目, 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化文学素养、增加世界历史地理知识、拓宽视野眼界、扩大人生格局。

在课堂教学方面, 努力缩小教学班级规模, 实现一个班级20人左右的英语学习班, 以方便师生交流,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 例如会话、提问、表演、讨论、辩论、演讲等, 提高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进而把英语语言文化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在大学英语任课教师方面, 提高准入门槛, 大学英语老师需要符合当下社会对英语的实际要求, 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技能达到规定要求。英语老师的语言能力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需求。针对在岗的大学英语老师, 主管部门开设培训和发展项目, 给予教师们充足的提升时间与空间, 减少授课工作量, 使得大学英语老师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设计与准备工作中, 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只有教师真正发展了, 学生的培养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大学英语教学学科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此外, 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英语教育委员会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 给广大学生、英语爱好者与英语学习者提供各个不同领域的学习课件、词汇与视频, 以满足不同专业、持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自主的网上学习。传统的课堂学习与现代多媒体学习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让当代大学生能够卓有成效地掌握乃至贯通英语语言知识、英语文化知识与世界风土人情知识, 努力使得大学生具备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双语能力。

二、顺应时代发展, 增设特色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征求意见稿) 提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 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 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 培养国际意识, 提高人文素养, 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 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在当下“一带一路”与“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指引下, 大学英语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普遍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基础之上, 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服务。早在1978年, 许国璋先生提出, “根据需要与可能, 培养既通外语又学各种专业——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科学的、技术的、文学的、艺术的, 等等——的人才, 取人之长, 为我所用, 是当务之急。”各个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 开设与各专业相匹配的专业英语, 例如外贸英语、旅游英语、酒店英语、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科技英语、体育英语、化工英语、医学英语、学术英语等与各个专业相关的英语学习课程。这类课程可以选择英语专业的老师来授课, 也可以挑选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老师来授课。

三、提高文化素养, 提升综合素质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 讲好中国故事,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这不仅仅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 更加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广泛的沟通与交流涉及到各个领域的从业人员, 年轻的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是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与共建者, 他们对英语语言知识与英语文化知识的融会贯通显得尤其重要。对外国语言与文化的学习与了解, 能够让他们拥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他们的交际能力与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植根于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与把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外衣, 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教育。借由英语语言来习得英语文化内涵, 了解异域文化、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培养更加健全的心智。开设中西文化、中外文化等文化比较课程, 借由语言学习与中西文化对比, 可以促成学生批判眼光的养成,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 开设英语文本细读课程与英语写作课程。当代语境下, 每个人既是阅读者也是写作者, 英语文本的细读能力与英语写作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品质。

对学有余力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开列英语经典著作的必读书目, 培养学生的两种思维能力, 汉语的思辨能力与英语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英文文学经典的过程也是文化素养逐步提升的过程。没有语言的“海洋”, 不亲身“下海”体验, 就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游泳本领”。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包容豁达、勇于担当、家国情怀、国际理解等优秀品质。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品格品行只能在文学文化素养中逐步缓慢地养成。再者, 通过对英语文化的掌握, 英语语言的学习也会更加扎实, 更加地道。大学英语教学如果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很容易造成学生认知动力不足, 文化养分缺失;反之, 则能够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增强兼容并包的能力与气度,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背景下, 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高科技时代,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努力培养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 同时凸显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交际性和人文性。在全社会, 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到教师和学生普遍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前提下, 开设特色大学英语课程, 强化人文素养教育, 必然能够提升大学英语教育水平, 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效果, 增强他们在国际事务上的应变能力与竞争能力, 发挥语言优势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心态参与国际竞争。

【相关链接】

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颁布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研究制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下简称《教学指南》) ,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导向、评价主体、评价内容, 引导高校提供分类的高质量大学英语教学。”

2013年8月4日, 教指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英语) 、秘书长在浙江大学召开《教学指南》研制工作启动会, 讨论项目组的组建方式和项目工作方案。项目组由王守仁教授总负责, 下设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和教师发展5个任务小组。英语组委员通过自愿报名、提名推荐、民主集中的方式, 参加各任务小组工作。项目工作方案包括研制《教学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框架内容、任务分工、进度安排等。

4月18日项目组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 就《教学指南》的部分初稿进行研讨。7月29—30日教指委英语组全体委员在张家口召开会议, 讨论《教学指南》全文初稿。

2015年3月28日教指委英语组在武汉召开“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项目组向900多名与会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 会后根据反馈意见继续修改完善《教学指南》。5月, 项目组根据教育部关于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指示, 进一步补充修订《教学指南》。《教学指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遵循语言教育教学规律, 科学客观地对教学标准制定进行总体设计。研制工作要以调查为基础, 以研究为支撑。大学英语课程必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明确内涵,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体现高等教育特点, 加强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摘要:在“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与作用日显突出,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与时俱进, 通过强化英语教学、增设特色课程、提高文化素养以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舫.语言的壁垒[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5-16 (1) .

[2] Ricento, T. (ed.) .LanguagePolicy and Political Economy:English in a Global Context[M]. Oxford:Oxford.

[3] 林蕙青.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加强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J].中国考试, 2015 (1) .

[4] 许国璋.许国璋文集·外语教育卷[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5] 邹为诚.语言输入的机会和条件[J].外语界, 2000 (1) :5-10.

上一篇:生活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论师幼互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