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现状及策略探究

2022-09-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这一重大政治论断。那么高校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优秀人才, 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完成这个使命, 全国高校应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因生源多样性、个体差异加大, 高职辅导员与普通高校辅导员相比承担的工作更为繁重。高职辅导员是在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引导者, [2]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需要进一步把握住新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和新使命。多年来, 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备受关注的老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也是不断丰富的新课题。在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背景下, 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不仅面临着一些新老交汇的议题, 也面临着职业化发展的一些新要求, 以及新时代下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新路径的问题。围绕这些重点难点问题, 笔者进行了如下分析和探讨。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面临的新老议题

职业化是指一项工作或任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具备了规范化、专业化和独立性等特征指标。辅导员职业化并不是指一个人要一辈子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而是指其在从事与学生相关工作中, 辅导员要以相关的职业精神为原则, 以相关的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要求自己, 应用娴熟的职业技能, 全心全意地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这需要从业人员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3]

辅导员的职业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因为受时代特点、学生特点、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等等因素的影响, 辅导员职业化也在不断地弃旧立新。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层次和品质提升有一种通俗的称呼, 即辅导员1.0版和2.0版。所谓的辅导员1.0版, 是指20世纪50代初清华大学建立的政治辅导员“双肩挑”制度, 后推广到全国各地高校, 并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从事专业教学的同时, 也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性管理, 其主要工作在于思想政治学习教育和党团组织的建设。对于学生日常事务的处理, 主要是由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进行自我管理, 所以当时对于辅导员在专业素养和职业化方面的要求并不突出, 他们常常自嘲是“万金油”。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 伴随着大学生扩招和越老越多的独生子女走进大学生校园, 学生事务日趋繁杂及其管理的任务日趋繁重,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事宜被提上了日程。这种形态就被称之为2.0版。《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文件, 第一次提出鼓励和支持辅导员, 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这标注着辅导员开始步入3.0版。

就当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看, 大多数辅导员还处于从2.0版向3.0版转化的过程中。可以说从辅导员2.0版到3.0版是一种质变, 这种质变的重要前提在于职业分工日益明细化,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前行之路还很漫长, 因为辅导员职业化还面临着很多新老交叠的议题:首先, 目前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还比较粗放。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要学生在校不出问题就可以说万事大吉了, 至于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可以说是既清楚又模糊。比如谁也说不清楚“人生导师”、“知心朋友”的工作体现和职责边界是什么, 它们与良师益友又有什么区别。其次, 辅导员的专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高校虽然将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学校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了相对明确的划分。针对学生工作范围内工作事宜也进行了一定的分类, 如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社团管理等, 在实际工作中也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分工, 然而这些分工多数并不依据人员专长而是根据工作需要, 这要求辅导员成为一个“通才”。但是在有限时间与精力的前提下, 辅导员只能对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停留在“万金油”状态。再次, 辅导员工作内容千变万化, 受到社会发展阶段、学生心理机制、创新创业新形势等影响, 学生现代社会病和心理健康等问题时有发生, 教育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 对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辅导员职业化水平也必须随之提升。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新要求

(一) 契合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指出,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这无疑标示着我们今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遵循规律。仅以学生成长规律来看, 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学生, 其成长规律既有普遍性, 又有特殊性。以“95后”大学生为例, 其成长环境都比以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所用的生活学习手段和设备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先进, 这使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生的行为方式也随之而改变。而在这些不同学生群体的成长规律中, 肯定存在着共性的规律。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不断探寻、思考和总结。

除此以外,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在2015年1月19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强调指出,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 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可见, 党和国家已将意识形态工作上升到国家层面, 也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当前新形势下,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 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情感上最贴近、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群体, 必须深刻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4]在工作实践中, 坚守立德树人使命, 铭记价值引领责任, 坚守住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二) 适应高职内涵建设的新趋势

近年来, 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越来越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尤其是2014年,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2015年, 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年) 》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2015—2018年) 》, 这标志着高职教育驶入内涵式发展的轨道。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 涉及到理念的变革、思路的转向、方式的转型和层次的升级等多个方面, 是个系统工程和历史过程。高职内涵式发展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 目的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 解决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不够协调的问题, 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高职内涵式发展中,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一流的师资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 其中师资也包括辅导员队伍。当前遵循推进高职内涵建设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趋势, 应该是辅导员发展的新意境, 因为高职内涵发展很难全面考虑到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而需要辅导员的发展路径能够适应高职内涵发展的新环境和新要求。高职内涵建设一般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管理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其中任何一项改革都关系都与辅导员群体有关, 尤其是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内容, 更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紧密相联。在这样的形势下, 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必须适应改革的复杂要求, 所以辅导员的职业准入要不断提高, 职业培训要不断强化, 绩效考核的标准要不断细化, 激励保障机制要继续完善。

(三) 顺应高职提升队伍品质的新标准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制度, 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017年10月1日起, 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开始施行。《规定》指出, 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如现存辅导员队伍进入门槛低, 来源多样, 专业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差异较大, 并缺乏系统的思想教育、心理咨询、学生管理、职业规划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5]由于辅导员缺乏专业或职业领域归属, 导致在日常工作职责不明, 权责不清, 除了承担院系的日常教学秩序和行政事务也是辅导员工作之外, 学校的任一职能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摊送工作, 常被事务性工作缠身。这导致辅导员平时根本无法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指导教育实践。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职业定位不清、职业前景模糊并随之产生的职业倦怠和转岗需求强烈, 严重影响着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通过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把辅导员培养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咨询、职业就业指导、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家。通过调整辅导员自身知识能力结构来提升其工作能力, 出台激励政策不断提高辅导员社会地位, 增强其职业归属感、认同感, 使辅导员工作成为其个人长期坚持的事业, 从而满足辅导员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可行性

(一) 理论支持

根据社会分工理论观点,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越来越细, 迫切需要工作职业化, 来提高工作实效。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认为, 要根据员工特点和工作要求, 为员工提供合适的职业发展通道, 以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能力和实现组织目标。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可以有效调到员工的积极性, 和实现组织发展目标。

(二) 社会需要

建国初期, 我国高校人员成分复杂, 各种旧思想和不同文化思潮相互交错, 导致高校的思想状况十分复杂。先后在大专院校建立了政治辅导员, 以加强政治领导, 改进政治思想教育。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素质教育实施, 辅导员开始由政治引路人转为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教师。进入新世纪后, 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 都强调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可见, 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符合高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 也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6]

(三) 借鉴经验

国外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被称之为学生事务工作者。西方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历史悠久,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也经历了从边缘性、辅助性和补充性阶段到逐渐发展成了一种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职业。如今其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然学生事务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者也享有很高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声望。在其发展过程中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专业化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和经验。如果将这些模式和经验加以借鉴, 与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相结合, 有利于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策略探析

(一) 落实国家相关政策, 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应依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制定辅导员从业上岗标准, 加强岗前培训, 培训结果作为职业资格认定的依据, 明确选聘制度和退出机制, 保证辅导员队伍质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高等学校应当制定专门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 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 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结合上述要求制定各自的辅导员管理办法, 明确其工作职责, 并完善考核评价及激励制度, 除工作考核外还要进行职业能力的考核鉴定, 并在职务提拔或职级晋升中给予认可, 拓展辅导员成长的渠道, 使其获得真正的职业归属感。

(二) 提高辅导员进入门槛, 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

在辅导员选聘时要明确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等要求, 并且从不同高校、不同单位选用辅导员, 优化学源结构。在年龄结构上, 同一工作领域实施以老带新帮扶制, 充分发挥“老人”的参谋和决策作用, “中年人”的骨干作用, 青年人的突击作用。

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 完善岗位设置结构:思想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员、生活服务辅导员和学业指导辅导员等, 并根据辅导员的专业特征和综合能力进行选配。[7]当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后, 分工更加细化, 不同职业领域的辅导员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便可各司其责, 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总结经验中不断进步探求新的发展空间, 逐渐成长为某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

(三) 加强辅导员专业培训, 提升辅导员职业化水平

任何专业化的培训都要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 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为目的。根据高职教育现状, 辅导员培训内容和计划要具有针对性。依托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 在校际和校内多开展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培训, 开展新型高职辅导员培训模式。高职院校要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培训效果和落实工作效果的考核, 促进其主动思考付诸实践。

此外, 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文化培训, 塑造辅导员的良好形象。辅导员专业化素质的培养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前提。因为高职院校辅导员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具有相对的专业性。辅导员在针对性的培训基础上, 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提高, 成长为某一项工作的专业型人才, 再通过相关教育理论学习及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实践, 可向专家学者型方向发展, 从而努力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

五、小结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的实现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 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 从党和国家的政策出发, 落实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 党和国家更为关注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其职业发展态势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等有着重要影响。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具有高等和职业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建设, 明晰了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认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应契合新时代形势, 适应内涵建设的新趋势, 顺应不断提升队伍品质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该从完善高职辅导员制度、优化辅导员队伍和加强辅导员培训等方面来推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从而提供高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新思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J].2017 (10) :18.

[2] 教育部令第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7 (4)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J].2014 (3) :25.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2017 (2) :7.

[5] 段仁启.专业化与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 2011 (15) :74-75.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2004 (8) 26.

[7] 刘海春.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原发型肺结核的CT及HRCT影像表现下一篇:采油厂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