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历史论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教师发展历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内容摘要:教师作为当前教育中的主体,其专业化水平决定着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深入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本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和途径。

第一篇:教师发展历史论文

建设高职教师发展中心促进高职教师科学发展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2016年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职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分析——以济南地区部分高校为例(编号J16WG43)”、山东省2017年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职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编号J17RA164)”、2016年度中国职协立项研究课题“新常态背景下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激励研究(编号20160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6年度中国职协立项研究课题“济南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0160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2012〕107号)为实施《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提供了有关的建设内容,包括引导高等学校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工作,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提升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推进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以职业教育发达的广东省为例,广东教育厅规定全省高校必须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且作为广东省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单位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广东省教育厅还出台政策并投入资金支持建设省级的示范教师发展中心。以山東省为例,山东省的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指标中明确要求要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或教学发展中心,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已经建设了成熟的教师发展中心。

二、建设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意义

1.有利于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当下,国家和山东省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出台了不少利好的政策。在示范校建设工作结束后,又启动了优质校建设,下一步还要启动高特校(高水平特色高职院校)的建设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由“示范”阶段走向了“优质”阶段。山东省对优质校提出了五个一流,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建设一支一流师资队伍,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工作尚不能满足这些能力提升的要求,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工作的主要矛盾,教师发展中心要围绕着这一主要矛盾开展工作。

从已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的高校实践情况来看,教师发展中心对优质校建设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比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对接优质校建设的六种能力,提出了“双路径立交桥式”教师发展模式,“班墨计划”和“精讲一门课程、指导一项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主持一个课题、对接一个企业、对接一个兼职教师”五个一工程。山东劳动职业学院依托教发中心开展了“师德师风优化、‘双师’素质提升、领军人才培养、一流大师融入、教师培养国际化”等师资队伍建设五项工程。从他们的实践结果看,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创新、社会服务等各种能力均显著提升,教师中心的统筹、协调、服务等功能日益显现,师资队伍的建设成效显著提高。

2.有利于抢占高职院校发展机遇的制高点

中国经济通过近4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进入经济新常态,新产品、新技能、新模式和新业态蓬勃发展,对于各项事业都提出新的挑战。教师发展中心一定程度上也是顺应新时代的产物。目前,全国各省各高校陆续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省级教育部门也开展了省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将投入资金支持成熟的教师发展中心优先建设。这些走在前列建成教师发展中心的院校多数也是综合实力较强的,他们通过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客观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使工作水平上了一个台阶,综合实力又迅速提升。只有工作走在前列才能赢得先机,高职院校要积极提前谋划、积极作为,抓住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这一机遇,这样才能抢占先机,带动整体师资队伍水平和整体实力提升。

3.有利于缓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教师发展又是教师的关键,做实做好教师发展工作又是关键的关键。教师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专门的人来干专门的事情。高职院校通过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经常性的工作,可以形成特色教学理念、强化教学质量建设、营造优良教学文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可以推进师资培训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召开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专题研讨会,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召开教学理念与方法创新研讨会,切实做好教师发展工作。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将带来教师发展的顺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职业倦怠。

三、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现状

1.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专业性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均深刻认识到做好教师发展、挖掘内部人员潜力的重要性,都在教师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但从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各个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到什么程度主要得看学校分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间参差不齐、极不平衡,与本科院校相比,差距更大。从机构建设情况来看,有的挂靠人事处,有的挂靠教务处,有的学校甚至还未建立教师发展中心;从从事人员来看,绝大部分是兼职,鲜有专职人员,缺乏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发展等专业知识的指导,难以开展专业性的活动,有的院校甚至没有人从事这项工作。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专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共享性不足

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各地高职院校陆续认识到建设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建设高职教师发展中心是提升教师发展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抓手。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教师发展的专业性。但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政,在培训师资和专家库等方面难以共享;本科院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在理论培训方面往往领先于高职院校,但由于缺乏交流共享的有效机制,信息壁垒在客观上还长期存在。这些情况必然造成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浪费。

3.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特色不明显

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已经接近3000所。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388所。全国高职院校,可谓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多與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相适应,如工科类、经济类、机械类、文科类、旅游类、畜牧类等等。山东省就有76所高职院校,南方的省份高职院校更是格局多样、特色繁多。但从目前的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的活动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还停留在培训、企业锻炼、在线学习、顶岗实习等,多是紧跟教育部、教育厅等部门的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文件,真正结合自身特色和发展实际探索的还比较少。

四、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路径

1.增强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专业性

高职院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应配备至少3名专业人员来负责教师发展工作,应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开展教师发展工作。教师发展中心应通过开展专业性的工作,做好教师教学理念、学术道德和师德、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成长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应通过指导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发展计划,带动教师发展专业性成长。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应通过高职教育领域教师发展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推广研究成果,向专业性和科学性发展。

2.增强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共享性

现在是共享经济的时代,高职教师发展中心也应借鉴这种理念,毕竟单个高校的资源是有限的,要坚持共享的原则,共建优质的培训资源及专家库。这种共享一是指高职院校之间的共享,如共享实践企业、共享双师型专家、共享企业兼职专家等;二是指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共享,本科院校在前沿理论方面领先一些,高职院校的技能操作方面可能擅长一些,你来讲理论,我来展示技能,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教师成长。如山东省高校教师培训中心与各高校之间、区域性的高职教师发展联盟等都可以建立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

3.增强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特色性

高职院校应结合各自院校的特色,有重点地建设符合自身特点如商业、医学、电力、水利、建筑、传媒、司法、铁路、经贸、畜牧等师资培养的教师发展中心。同时应围绕着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中对教师发展提出的专业发展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等六种能力的要求,围绕优质校建设进行定位。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可以在走特色发展之路上做好文章,通过特色发展之路,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模式和发展模式,为教师发展中心贡献自己的特色模版。

高职院校经历了3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已经进入到内涵发展、提升质量阶段,对教师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建设好教师发展中心有利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构建优秀教学文化,培养造就一流大师,打造中国高职的优质品牌,全方位提升高职办学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建设一流院校,整合教师培训资源,促进广大教师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作者:王洪彩?张峰?王毅

第二篇: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内容摘要:教师作为当前教育中的主体,其专业化水平决定着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深入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本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和途径。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阶段

一、 前言

综观我国现时代的教育,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职业不仅具有“育人”的职能,同时也具有高度的“育己”精神。只有教师具备高度的“育己”能力,才有可能更好地达到“育人”目的。随着科学、经济、技术、环境等日益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要求促使教师本人及相关教育机构开始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近年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

二、 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一词也有不同的理解。总体而言,专业发展指的是人們在自己岗位上所取得的发展。就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不同论述:

霍伊尔(Hoyle,E.)将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富兰和哈格里夫斯( Fullan,M. & Hargreaves,A.)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指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师技能和与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的进步;

格拉特霍恩(Glatthorm,A. )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由于经验增加和对其教学系统审视而获得的专业成长;

佩里(Perry,P)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综上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指教师教学技能的不断进步和提高,而且是教师在知识、理念、能力、情意、信仰等多个层面的发展,大致涵盖专业知识、专业知能和专业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教师文化等外部条件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知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使其专业知能、专业情意、专业自我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教学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养的过程。

三、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由上可知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甚至是终身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处于不断变化和革新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愿,具备自主思考及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成为必然。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费朗斯.福勒(Fuller, 1969)对职前教师的培训做了调查,提出了著名的教师关注阶段论揭开了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序幕。他把职前培育的教师发展阶段分为:教学前关注(教师们仍然扮演学生角色,对教师角色仅处于想象,没有教学经验,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早期生存关注(教师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包括关注班级管理、对教学内容的精通熟练,领导的评价、学生与同事的接纳等。),教学情境的关注(此阶段教师较多关注教学所需知识、能力与技巧,以及尽其所能地运用于教学情境中。),关注学生(这个阶段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一批学者,伯顿(Burden)、纽曼(Newman)、皮特森(Peterson)等以资料的搜集、整理为基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他们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求生存阶段(教师从教第一年,关心的是班级经营、学科教学、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内容的了解,作好课程与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学教材,作好教学工作。),调整阶段(教师从教2-4年,进一步了解教学并寻找新的教学技术,以满足学生更广泛的需要。),成熟阶段(从教5年或以上,有了安全感,能处理教学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更关心学生,教学经验更丰富。)。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授费斯勒和克里斯坦森( Fessler &Christensen,1985)历时八年,提出了动态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在该模型中他们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了八个阶段:职前期(教师角色的准备期,即教师的培养期。),职初期(教师努力学习教学日常工作,寻求学生、同事及领导的认可。),能力建构期(教师努力积极寻找新的资料、方法和策略,学习欲望强。),热心与成长期(教师已经具备较高教学水平,仍不断寻求进步,热心成长。),职业挫折期(教师工作上遭遇挫折,工作满足度下降,有时出现倦怠现象。),职业稳定期(教师只做份内工作,不主动追求教学专业上的成长,缺乏进取心。),职业消退期(教师准备离开教育岗位的低潮时期,带着美好回忆或者是苦涩离开教育岗位。),职业离岗期(教师离开教职岗位时期。)。

在以上各国教育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后续的学者继续了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如休伯曼(Huberman,1993)提出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将教师职业生涯归纳为五时期:入职期,稳定期,实验和重估期,平静和保守期,退休期;司德菲(Stetty)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将教师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加拿大学者提出的“教师职业成熟阶段”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侧面描述和研究了教师的发展轨迹和表现特征。

四、 启示与思考

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创造性,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必须清楚地了解、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提升自己的专业规划意识和能力。科学划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有助于帮助教师明确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目标,确定努力方向,使其积极地面对各阶段出现的问题,实现发展目标。同时有助于教育界的相关部门和领导根据各阶段教师的发展特点,实施相应的措施,使教师更好地过渡每个阶段,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学校发展的需要。

通过以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平衡的,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有高潮也有低谷,并且还在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问题、需求、心态和发展的策略。从个体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貫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甚至生命全程,每个人都有终身发展的任务与意向;从整体上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分化、分流、分置并构成教师层级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动机,有不同的发展条件,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当然也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发展结果。教师在从教中应该认识自己的角色,进行自我评价,定位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规划。

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教育的社会功能,教师的社会形象和和角色规范,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甚至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只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深入了解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了解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和发展需求,制定并形成个性化的发展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整个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1】王健.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

【2】杜雯.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研究,2011 .

【3】卢真金.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模式、策略再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7.

【4】潘超炜.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激励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09.

【5】张静. 高中英语新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D].山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曾祥艳

第三篇:加强历史教师培训 提升历史教师专业素养

【摘要】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保障以及先决条件就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所以,我们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如何优化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素养进行论述,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教师 培训 目标 专业 素养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培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加快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教师培训体系的不适应性也日益突出,教师培训亟待改造与创新。那么,究竟如何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进行培训,优化其专业素养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培训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对教师培训的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模式。比如反思教学、园本教研、经验参与式培训、体验式培训等,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育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需要让初中历史与社会师资培训更加贴近教育实践,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教师培训模式将进一步创新,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教学效果更加理想,教育手段更加完善,教育内容更加细化,教育实践更加丰富,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良性互动,更能充分调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健全培训体系

要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就必须健全教师培训体系。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教师培训观念,特别是职后教育,认识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全过程。其次,加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理论的研究,以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体系有系统考虑和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践基地,整合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机会,以保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有计划地稳步实施。最后,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制度,根据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发展的各个阶段特点,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初级教师学历培训、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理论培训、高级教师研讨培训制度,加速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保障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得到不断进步和显著提高。

三、改革培训内容

一次教师培训难以解决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培训应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在培训内容上要拓宽教师的思路,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思维方式更加广泛和深刻。设置综合素养类内容,涵盖科技文化精神价值与教育功能、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心理研究、教师教学理念等主题。教学采用专题报告的授课方式,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地方教育部门领导等开展专题讲座,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其次,在培训中应当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调整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让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思维更具前瞻性。同时,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培训中要积极创造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实践的机会,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努力满足教师使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需要,帮助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行为。再次,设置菜单式培训,由受训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提出需求,根据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可扩大选课范围,县级市教师一起选课,根据选课,统一设置课表。这样可以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和资金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四、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的确立能够为培训工作指引明确的方向,也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培训目标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满足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时,培训的目标才会变成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内在的需求。笔者认为,可以将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划分为新任教师、转岗教师和骨干教师三个层次,设计分类递进的培训目标。如对于新任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爱岗敬业,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掌握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转岗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拓展专业知识,加强语言基本功的锻炼,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对于骨干教师,可以将培训目标确定为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形成素质高、教学强、有专长、善研究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五、优化培训队伍

只有学校才能够直接面对课堂及教学过程,只有一线教师才清楚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所以,让实际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充实到培训师资队伍中来,能够使培训更具针对性。由于一线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对于参训教师在教学中哪些知识欠缺、需要培训哪些方面的知识有清楚的认识,因此,他们能够针对参训教师的具体教学实际展开工作,将自身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总结出来与他们共同分析、探讨,帮助参训教师将其在培训中所学到的最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引导他们培养创新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并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来促进参训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自身新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作者:李刚

上一篇:机械工程概论论文下一篇:临床护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