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体育教学论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浅谈大学体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因此对体育活动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健身层次,更重要的是体育运动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通过训练、比赛使人获得坚强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第一篇:浅谈大学体育教学论文

浅谈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的社会需求。本文就目前大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项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教学模式;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过:“师道,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基础性、思想性的问题,它会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养。大学是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独立思考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高等学府。因此,我们应始终把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2]。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要求,目前的大学课堂教育也存在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因此,笔者将自己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一孔之见进行理论总结,以求教广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3]。

一、大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纵观大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虽然教学改革的理念倡导了很多年,但是许多高校的大学课堂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目前大多的中国大学课堂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教师仍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味地照本宣科,机械的将教学内容和理论灌输给学生,学生被视为纯粹的客体存在,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这样一方面造成了课堂氛围乏味,学生的听课兴趣大打折扣,一些学生选择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看闲书等;另一方面使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从而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4]。此外,目前高校一些教师致力于自身职称的升级,而将工作重心更多的放在自己的行政能力、科研成果、职称评选和项目经费上,教学课件多年不变,将上课当作一种任务,有时甚至找自己的研究生代课,或在课堂上迟到、接电话等,严重忽视了大学教育中教书育人的重要性[5]。

2.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现行的教学模式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权力意识[5],具体体现在多数学生未发现知识的魅力和自主学习的乐趣,而是乐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将上课看作一种任务或者害怕教师点名扣分,而不是自发的将其视为积累知识和自我充电的机会。再加上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所有的学生围绕着教师转,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和随意性增强,严重阻碍了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6]。在课堂上,就算学生对于本节课非常感兴趣,但教学方式就那么两种,即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学习状态和方式是很难有学习成果的[7]。

二、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1.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和社会环境相对自由的当下,建立平等和谐、轻松活泼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传统的“师道尊严”架子和“老夫子”形象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多鼓励、多引导,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8]。因此,良好的教学态度和平等的交流沟通是创造和谐师生关系和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2.激活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课堂氛围的营造经常为我们所忽略,原因主要来自许多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9],及时丢弃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大胆加入学生讲授的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辨能力。现在很多大学课堂都加入了学生自主讨论讲解的环节,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与控制,效果可能并不理想[10]。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在教学内容不太复杂且相对容易理解的部分,交由学生来自主学习和理解,并通过课程讲解的方式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分享和交流,教师在其中扮演聆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轻松活泼,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而这些能力是在就业求职中不可或缺的,让学生掌握主动吸收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11]。

3.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我国一些大学仍遵循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通常会不由自主地遵循教师讲解的方向进行思考,创新思维难以产生,我们可以称之为语言暗示或言语诱导[12]。然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目的,也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我们可以适时精简课堂讲解,开展学习小组讨论,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以此培养创新意识。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训环节,学以致用,提高學生动脑、动手及实践能力。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辨析事物的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13,14]。同时,加强所学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把学生现在所学和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所需结合起来,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15]。

三、结语

课堂教学的风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大学的文化精神和特质。传统的单边、单向性特征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环境,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育成为今天大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3]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完善和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为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是大学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问题[6]。通过对国外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借鉴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方法和发展实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育的大学课堂环境;严格教师职责,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并注重教学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教然后知困[11]。

参考文献:

[1]张俊文,李玉琳,宋志伟,陈海波,董长吉.基于培养能力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J].煤炭高等教育,2015,33(01):98-101.

[2]李永安.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05):33-35.

[3]李松林.实行深度教学 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36-38.

[4]戚振东.基于创新思想培育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J].铜陵学院学报,2010,9(01):103-105.

[5]乔秀民.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之管见[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5,(06):71-73.

[6]王鉴,王明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生活世界理论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1):77-83.

[7]王世航.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1):158-159.

[8]郭娟,薛宏丽,蒋美云.信息化时代大学课堂的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0):23-24,54.

[9]李松林.实行深度教学 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36-38.

[10]邰付菊,袁祖丽,李家美.浅谈大学课堂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2):26-27.

[11]田海龙.当前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探究[J].才智,2016,(17):75.

[12]党亭军.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做些什么——对现行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8,(15):23-24.

[13]刘友红.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内江科技,2009,30(09):46,186.

[14]谭春兰.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市场,2014,(49):202,222.

[15]钟凤.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简析[J].文学教育(下),2016,(02):60.

作者:丁松爽 李松伟 杨惠娟 刘鹏飞

第二篇:浅谈大学体育人文教育

【摘 要】《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因此对体育活动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健身层次,更重要的是体育运动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通过训练、比赛使人获得坚强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特别是在比赛过程中,品尝了失败的痛楚与成功的喜悦后,会使人懂得团队的力量以及别人的支持,将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情操,而体育竞技规则的制定和比赛裁判的执法,又促使人们养成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所有这些共同塑造了人们爱国守法的健康人格。

文章从简单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向全面的体育保健方法传授以及体育科学文化与人文修养的培育转变,等做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大学体育 教学 人文化

一、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高校片面追求所谓的学术一流,对学科建设、学术环境的改善重于对学生成长环境和教育的投入,这实际上是偏离了大学的职能。大学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学校的体育教育非常重要。"高校学生们的体育成绩往往都是靠传统的"跑、跳、投"评定的,但是事实上评定成绩的标准与最终的结果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喜欢运动的人得到快乐,壮大健身的队伍。因此国内一些大学从人文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体育教学的形式等做出了积极调整和改革。高校的竞技体育应该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一流大学的学生不该是一副弱不禁风的孱弱形象,应该通过体育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大学体育应该实现三个目标:引导学生热爱体育,教会学生们科学锻炼,全面提高学生体质。

二、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教育人文化的措施以及积极作用

1.构建人文化大学体育,树立人文体育观

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推进大学体育人文化改革的根本之策是树立人文體育观,进而在人文体育的思想意识之下,以人为本,推进改革。在逐步淡化生物体育观、树立人文体育观的基础上,推进大学体育人文化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新体系。

目前国内高校比较成功的改革措施当属将活泼、活跃的方式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具体表现为由学生任意挑选各自喜爱的项目,并组成各种运动队或是俱乐部;如果想换项目或是俱乐部,随时都可以"自由转会"。如此一来,一些在球类项目上技术好,但体能差的学生,也可以在运动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让体育的魅力发挥至极致。切实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获得愉悦的身心。

2. 课程内容层级分布,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新的体育课程体系要求紧紧结合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缺乏体育热情的状态,有步骤地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文化涵养,所以将有限的课程内容进行层级分步设置是新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通过大学体育社团建设与体育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把体育部改制为体育中心,并投入经费建设设备齐全的学生体育活动中心。改变单一的体育课形式,在学生中组建不同的体育社团,使大多数同学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参加一到两个体育社团。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也是这一新体育课程体系的科学之所在。由于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同和体育课程内容的层级分布,要取得良好的体育教育效果与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分不开,所以,这里谈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与课程内容的层级分布分不开。另外,采用学分制、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体育课程新体系要求摒弃教师绝对主导的旧模式,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

3. 大学体育教育加强社会性

大学体育不仅要注意完善内部机制,而且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研究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问题。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让学生锻炼起来,身体强健,还能培养学生按照规范、规则来做事的意识。另外从心理学角度,热爱体育的人,一般性格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创造力比较强。因此,要培养一个有创造力的青年群体,就一定要下功夫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

三、小结

大学是人一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为关键的承上启下的阶段。大学体育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考虑其毕业以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因此强化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志前;新课程?新技术?新变革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初中物理新课改的实践及思考 [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曹彧 董新光;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分析[N];中国体育报;2002年

[3] 黄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作者:梁家维

第三篇: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体育社会化改革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许多不菲的成绩。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这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必须进行及时地改革。为此,我们在新教学形势下要适当的对大学体育教学体育社会化教学进行改革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社会化;身体健康;影响

在我国众多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社会化教学深受学生与教师的喜爱,并且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是因为选项教学需要的设施条件较低,并且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基础性。由于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学生的体育基础条件过差,但是其对体育有着积极的热情,在通过体育社会化教学后能够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积累一定基本素质和基本的技能。本文主要从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两个方面对大学体育社会化改革进行探析。

1.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大学体育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堂,其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传统大学体育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技能和体力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以及个性的发扬,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产生脱节现象,导致大学体育教学逐渐脱离体育教学目标。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无疑为一种有效措施。体育社会化就是将大学体育教学融入到社会当中,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转变为学生参与式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将终身体育的思想注入到每个大学生的思想中。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社会的特色和文化特色,由传统的理论学习逐渐向体育文化方向发展。有关学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个性爱好,要将学生与社会体育紧密的联系起来,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在学生选取体育课程时,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来选择合适的体育课程,同时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体育俱乐部,可进一步的与社会进行接触,将学校中学习到的体育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对体育社会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发展。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体育教学改革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受到我国传统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为完善对大学体育改革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以素质教育为改革依据,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在体育教学目标方面,改变传统的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体力锻炼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在进行体育社会化教学中,要确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体育社会化教学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体育教学要从课堂内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这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具有积极意义。第三,针对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体育专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大学体育教学对培养体育人才方面有积极贡献。

2.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在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之后,各个院校都针对自身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其中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较为合适。

2.1充分体现出学校的个性特点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制度思想的影响下,部分高校采取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方面发挥着特殊影响,重视学生课内外体育的延伸,同时参加一些体育俱乐部。对于教学方法方面,要从传统的讲说式教学逐渐转变为讨论参与式教学模式,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的“健康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探索意识与交流能力的提高,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

我国高校有各自的特色教学,其体育教学形式各不相同,体育俱乐部应当将各个高校的特色教学充分的展现出来。例如在美国由几所著名大学组成的常春藤体育联合协会成为了高校的重要标志。在一个著名大学中举办的一些体育活动成为了各个大学的体育象征,我国高校也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特色的体育活动。

2.2大学体育社会化教学的改革

(1)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育都是以学生为核心,大学体育教学也要以学生为主体。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已经从传统的讲述式教学逐渐向参与式教学转变。学校中兴起的各种俱乐部为学生培养兴趣和专长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对体育充满热情和喜爱,就会从被动的接受体育教学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2)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与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是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简单的评价,这是对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学生进行体育社会化教学中,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体育项目,是过程性的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

2.3新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因素

(1)名称不统一,对体育教学改革认识不够明确。部分高校对体育课堂内外,体育校内外的体育活动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明确,认为体育只是在课堂和学校内进行的,对课堂外和学校外的教学缺乏必要的认识。(2)各个院校之间缺少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沟通交流。当各个院校之间失去联系,不利于大学体育改革的发展,不利于大学体育教学经验的交流。(3)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不能得到实际的应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其中有许多的原因,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联系不紧密是重要原因之一。

2.4提高体育社会化教学措施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每人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此外还要对学生的专项技能方面的提升进行必要的组织活动。在高校的体育选项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与指点,指导学生在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健康得到不断的发展。随着学生体育专项技能积累的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不断的提高以及身体健康得到不断的发展。

教学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学生身体健康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大学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在体育教学的评估时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进行评估,而是更多的从学生参与活动中的表现与情况多方位的进行评价。随着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不断的完善,为学生身体健康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结语

在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加上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联系不紧密,进而导致学生总体水平的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与爱好。由此,开展体育社会化教学在对学生培养体育爱好与兴趣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加大体育社会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事业中的应用力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吉灿忠,姚贞光.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社会化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2]王世哲.从反向社会化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04).

[3]包红曙.从体育教学要素角度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作者:邹小世

上一篇:如何弘扬长征精神论文下一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