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农村小数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2022-12-28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当前, 农村小数课堂教学存在随意性比较大, 指向不明确, 不自觉的自行抬高教学目标, 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之后, 教师、学生感到一片茫然, 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等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依据新课程关注学生能力培养, 将学习数学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重视解决情景创设的学习问题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认知活动为基础的, 同时必然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掌握知识就快;反之, 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抑郁寡欢、焦虑不安、紧张疲劳、自卑孤独、厌恶学习的状态下, 这不仅严重影响学习潜能的发挥, 更严重的将造成身心疾病。因此,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需要解决好情景创设的学习问题。农村小数教学在课改中, 存在导课盲目追求趣味性与新颖性, 情境创设与数学内容无关, 创设的情境太“新异”, 预期的结果难出现, 创设的情境太荒诞, 没有实际意义等具体的问题, 作为数学教师, 要立足于情境创设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 引导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的原则, 在情境的创设上不仅要激趣, 还要蕴藏学生将要学习探究的数学信息和数学内容, 同时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相适应, 这样的情境创设才能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小数课堂教学中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然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安安静静的无堂言的学习、热热闹闹的“众言堂、规规矩矩的操作场、个别学生的休闲场、少数优生的表演场、随随便便地乱收场”等诸多的合作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更新理念不到位, 指导合作不得力, 把握小组合作契机不恰当, 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程度不充分, 面不广泛, 留给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充分等。因此重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是提高小数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有教师从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上提出如下对策: (1) 营造氛围, 鼓励学生“敢合作”, 改变过去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 敢于独立探究, 敢于发表个人意见, 愿意和同学合作、交流。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 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猜数, 数数游戏。学生先轮流尽可能多寺抓一把糖果, 让组内其他同学猜一猜有多少粒, 再共同数出准确的数量, 比一比谁抓得多, 谁猜得准。然后把糖果换成花生米继续活动。 (2) 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爱合作”。 (3) 把握契机, 培养学生“善合作”, 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合作信心的时机, 在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 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 (4) 精心设计, 促进学生“会合作”, 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精心设计情境、问题和练习, 把教材及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多方互动, 主动构建知识。

三、加强学生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指导

算法多样化的本质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处理计算问题时, 可用不同的计算方去法计算, 让学生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目前在小数课堂教学中, 比较明显地存在老师强调方法多样化而忽略算法的优化, 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对立起来, 学生对每种方法计算都会而都没有掌握的具体问题。加强学生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指导:一是要全面的去看待、去研究学生口算、估算, 使用计算器等多样化的算法;二是要抓住算法多样化的实质, 不是算法越多越好, 不要求学生把每种方法都写出来;三是注重计算方法优化, 教师不要过早的去要求学生的准确算法, 应尽量让学生去感受、体验, 从而实现学习方法的优化。

四、注重让学生说出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应当是一个想和说结合的过程, 长期来农村小数课堂教学让学生说出学习过程的机会太少, 学生学习缺少说出来的可能性, 因此教学效率不高。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善于说是新课改教学效率提高的一条仍效的途径。实践上建议采取: (1) 创设情境“诱说”, 教师利用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 可用课件或教具创设一个学说的情境, 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起来, 不断地说出一个又一个的学习问题与学习思考。 (2) 利用学习矛盾冲突引导学生“激说”,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 以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教学起点, 以旧引新, 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 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 有意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 让学生随时处于“悱”“愤”的心理状态, 学生在小组讨论、争论、辨认过程中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巩固、应用了所学知识。 (3)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促说”, 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分一分”、“量一量”、“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摸一摸”、“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等小而精的动手操作活动, 学生或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 边动手边实践,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五、组织适量的小数探究性学习活动

探索性学习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新的小学数学教学特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 要让探索学习成为提供给学生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创造机会, 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识, 获得知识。如在“年、月、日”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过程:观察手中的年历卡 (学生每人手中各有一张年历卡, 分别是2001年~2012年及1800年、1900年、2000年、2400年) , 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并说说判断方法;设疑, 老师出生在1972年, 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让学生产生寻找新的判断方法的欲望;讨论, 用什么办法来研究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观察统计出的学习材料, 小组讨论发现的规律;反馈得出“4年一闰”的规律, 并通过猜想树立假设“用年份数除以4, 没有余数是闰年, 有余数是平年”;验证假设;引导学生质疑:1800年、1900年的年份数除以4, 也没有余数, 为什么是平年;阅读书本, 知道“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时, 须除以400”。这样设计就留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发现, 在过程中领悟探究的真谛。

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

语言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最有力手段。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学生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数学新课标的精神去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 教师的语言在具有原有作用的同时, 又赋于了新的意义及价值,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这都需要语言作用的充分发挥才能实现。教师发挥语言的作用, 可以从: (1) 联系生活、启迪思维,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 从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一位老师在教学“圆柱认识”这一内容时就利用自己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他在导入新课时先问学生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圆柱体?这一句通俗的提问就触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说了好多的圆柱体, 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圆柱, 激发了学习圆柱的欲望。 (2) 尊重学生, 享受快乐,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为实现这一转变, 首先教师在语言上应体现合理性、民主性, 不要以力服人, 以“势”压人, 更不能用讽刺、奚落、挖苦的语言去评价学生,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正是说明了语言的“双刃剑”功能。 (3) 借助幽默, 活跃气氛, 调查表明:学生特别喜欢富有幽默感的老师, 幽默是教学的佐料佳品。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容易忽略“0除外”的条件, 对此, 有老师把“0”比作“奸细”, 提醒学生别上它的当, 这样学生的印象就特别深。

总之, 农村小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必须以新生课程理念“学生为本”的要求为指导, 以有效教学对策为重点, 以教师的教学研究为动力。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分析下一篇: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