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数教学活动组织的有效性策略

2022-12-19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涵义应从两个层面上去理解。一是站在学科角度讲是指教师为实现学科教育目标, 以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所开展的一系列理性的、有效的学科研究工作行为;二是站在课堂教育教学实施阶段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预期的课堂教育教学目标, 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所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有效的原则性教学行为方式程序。研究表明:小数教学活动有效组织的主要策略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的策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 情境教学是加强知识建构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也是小数教学活动有效组织的主要策略。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 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 创设情境的主要途径有: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

1、以现实的情景为载体, 突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的过程, 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进行“实践与综合应用”, 解决简单的问题。

2、以研究性情景为载体, 体会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培养思维品质。

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 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因而, 在活动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让课堂充满思考、研讨的氛围, 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归纳、类比、反思等活动, 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主动建构和“再创造”, 经历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以调查的情景为载体, 强化数学教学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数学调查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 主动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活动过程, 根据调查统计得来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 用数学的方法分析、思考, 在数据面前思想得到净化、意识得到升华, 行为得到规范, 使实践活动发挥育人的功能。

二、体验过程的策略

小数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 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 (感受) 、体验 (体会) 、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教学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的经验。新课标不仅强调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素数和合数”的教学, 由于学生对素数和合数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理解, 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设计了:你能自己对“歌德巴赫猜想”的理解 (课前已有所了解) , 试着写出一个式子吗?学生纷纷写出了许多式子, 并且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辨析, 老师没有过多地干预, 而是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体验素数、合数等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2、让学生经历数学能力的应用过程。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能力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必要前提, 同时它又是在理解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如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 让学生测算粉刷房屋的费用。这需要学生首先测定房屋的粉刷面积, 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涂料、价格如何, 确定选用哪种涂料、需要多少涂料, 粉刷的工钱如何计付等。学生在测算费用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经历了操作、调查、分析、交流等数学活动, 并使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得到进一步地发展。

3、让学生经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需要学生亲自去体验的, 只有学生自己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经历这种体验的过程呢?第一,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时刻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经常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数学问题, 比如这堆东西有几个?你是怎样数的?生活中像这种图形的物体有哪些等等。第二, 要让学生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三, 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建立自信心。

三、分享成果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习, 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 是与他人合作、分享、共进的学习。在课堂里, 交流和共享是为了达到信息、情感的认同, 使学生能够同教师彼此信任、相互理解、体验成功, 分享成果。

1、热情鼓励, 悉心指导。

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交流和共享成功的前提。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特别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定性描述, 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绩, 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交流技能的培养, 如倾听能力的培养, 交流能力的培养, 交往能力的培养等。

2、注重过程, 适时调控。

分享成果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交流、学会分享, 其结果并不十分重要, 也并不一定要达成共识。在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适时加以调控, 以免学生出现准备不足, 活动开展太快;思考不足, 结论说出太快;讨论不足, 分歧消解太快。

3、有效提问的策略。

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 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习方式, 都呈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很多因素事先无法预料, “互动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 作为推进教学重要手段的“提问”, 也应是小数教学活动有效组织的主要策略之一。有小数教师总结生成式提问的方式有“找准起点, 分层施问;巧用插曲, 趁热发问;妙用错误, 因势导问:活用反馈, 及时调问;善用疑惑, 乘胜追问”等形式。

上一篇:与高职青年教师谈教学基本功下一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