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12-03

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密切关注农民工子女及留守儿童问题,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 目的就是要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从农村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 农村教育赶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但是由于诸多因素, 相对城市学校而言, 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相对滞后。广大农村是国家立国之本, 教学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命运。农村教育是一片值得开垦的沃土, 农村学校是一棵有望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树。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就在于农村学校的管理能不能充分结合农村社会发展实际情况, 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就当前来看, 在部分学校的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 较为突出的就是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违反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不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要缩短农村与城镇教育的差距, 在学校管理层面上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学校管理中的盲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一、重知识传授, 轻习惯培养

在学生的培养上, 相当多的学校重视传授课本知识, 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由于受市场经济竞争规则的影响, 人们越来越关注事情的结果。这一现象在我们教育界, 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明显。很多教育管理者对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 从而使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其一, 我们应该明白, 单纯的抓教学是抓不上去的, 正如专家所言, 离开教育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其二, 我们即使谈到教育, 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展开的, 好像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 为了一个好的分数。现在大学中时常出现学生伤害他人的事件, 一些人都把眼光盯在了大学的管理上。其实这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管理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是基础教育阶段存在问题造成的恶果。中小学阶段过分重视知识教育, 忽视对学生品德习惯的养成, 对学生只要考试分数, 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全由学校和家长大包大揽。学生进入了大学, 中小学阶段紧张的学习结束, 但同时也失去了学校和家长全方位的“护理”, 造成学生独自面对生活无所适从, 很多学生无法度过心理上的“断乳期”,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合常理甚至是自伤自残以及伤害他人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教育教学问题, 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努力, 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是教育的成功。因为我们培养的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所以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心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目的;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成绩, 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今天教学管理中的诸多失败, 究其原因,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单纯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淡化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二、重教师使用, 轻教师培养

从教育发展层面上看, 教师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农村学校而言, 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然而, 当前存在的困境是相当多的学校在教师的教育、培养、使用和管理中重视了教师的使用却忽视了教师的培养, 强化了教师业绩的考核却淡化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我想, 这不仅是因为教师培养成本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是对教师培养的观念问题。提高本校老师整体素质, 才是学校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学校陷入了一个怪圈:总是一味地要求教师和班主任要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 却不能提供有力的指导去帮助教师实现这个目标。由于资金和地理位置的限制, 相当多教师无法“走出去”学习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优秀的教学资源“进不来”, 无法深入农村课堂, 真实贴近教学实际。教师的使用和培养问题, 不仅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也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兴衰, 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退一万步讲, 如果所有的学校都这么想, 只重视教师的使用而轻视教师的培养, 那我们的薄弱校怎么办, 我们的贫困地区怎么办?教师的使用, 不仅有如何“使”的问题, 还有“用”在何方的问题;教师的培养, 不仅有如何“培”的问题, 还有为何“养”的问题。历史上, 名人大家精心雕琢、细心哺育下一代的感人故事, 我们耳熟能详;才俊英华潜心求学、不耻下问的优秀品质, 我们至今称颂。而今天我们呼唤更多的英华才俊们能够秉承前人的优良品德, 继承我们这一伟大的事业, 虽然我们的事业不是轰轰烈烈, 但是我们的事业却是“厚德载物”。古人云,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这就是我们的事业, 给人以希望, 给人以光明, 也成就了我们自己。

三、重管理形式, 轻制度落实

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当前, 农村学校管理者重管理的形式, 学校的各类活动突击性质明显, 缺乏制度上的连续性, “人治”过多, “法治”不足。这种口头上的管理形式容易流于管理者主观好恶, 朝令夕改, 不利于树立学校管理者的威信, 不利于凝聚广大教师的“民心”。在学校行政工作中的计划总结管理, 教学工作中的教研活动管理, 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管理等方面, 普遍存在着重计划、轻落实、重总结的“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 到头来只能是搞文字游戏、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在学校管理中, 我们有很多的问题不是不可为之, 而是我们不去为之罢了, 说到底是主观上的轻视。实际中应付了事, 得过且过, 工作作风不扎实。

四、重眼前利益, 轻学校发展

学校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人的, 学校教育特有的公益性是与功利性相左的。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中只顾眼前而不顾将来的行为是危险的, 特别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极其有害的。小平同志曾经说过, “宁可牺牲一点儿速度, 也要把我们的教育问题解决好”。现在学校管理中, 特别是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问题时, 存在着众多以牺牲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代价, 而换取眼前的成绩和效益的现象。这恰恰是与兴办学校的初衷相违背的。这其中当然有管理者的理念问题, 也有管理者的思想问题, 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一部分管理者的头脑中是存在的。此种问题具体表现在各种量化考核中。很多的地方都在采用着“以考代评”、“以考促管”的管理方式。就“考核”的本意来讲是无可厚非的, 而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讲, “以考代评”有利于保证评比结果的公正性, “以考促管”有利于强化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凡事怕走极端, 如果不能量化的也量化, 不该考核也考核;为了量化而量化, 为了考核而考核, 就会大大降低量化和考核的功效, 甚至会出现“只顾考核弃过程”的现象。特别是学校的教育管理行为, 考核应充分体现导向、激励和促进的作用。如因过于强化考核的评价和甄别作用, 而弱化考核应有的监控和教育功能, 是对考核的曲解和异化。这不是考核本身的过错, 而是我们人为所致。运动会前一通练, 运动会后就解散;卫生评比忙一通、评比之后乱哄哄;检查来时一通忙, 检查过后回原样……更可怕的是, 我们这样的管理、这样的教育, 会给学生留下什么?这种功利性的管理过程, 使得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功能降低, 甚至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性。功利性、短视性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势必会影响学校未来的长远发展。

五、重过分褒奖, 轻适量惩戒

在学校的奖惩管理中, 随处可见各种详实的奖励项目和奖励条款, 但对不履行义务、不尽职尽责的惩戒条款则泛泛而谈或有形无实。也许主观上是想要体现惩戒条款追求教育的人文性, 但客观上却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利。惩戒条款的含糊、惩戒方法的不当、惩戒力度的不足, 均会造成惩戒效果的丧失。究其原因, 一是有些教育管理者惧怕承担责任, 不敢运用必要的惩戒手段;二是有些教育管理者对惩戒教育重视不够。其实, 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惩戒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在一些问题上, 惩戒的教育性往往大于褒奖的教育性, 而且是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我们这里所说的“重褒奖, 轻惩戒”, 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对褒奖的滥用。常见的“快乐教育”、“成功教育”等各种纷起的教育名词中, 褒奖的无序无度, 也使得褒奖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是指轻视对惩戒条款的界定, 而导致对惩戒的乱用。具体表现为:不考虑惩戒的初衷和目的;不考虑惩戒的尺度;不考虑惩戒的时机。

一位管理学家说过, 管理就是平衡各方利益, 协调好各方关系。从这个角度看, 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失衡必然导致各种问题出现。一个优秀的学校管理者必然能够有效地照顾各方面利益, 处理好各层次的关系。具体来讲, 在学校管理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现在与将来、规模与效益、和谐与发展的关系。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 要加强理性的思考, 处理好这三个关系。要端正办学思想。把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家庭的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负责作为学校办学的宗旨。关键是做好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作为一名校长, 必须认真统计学校所在地的总人口、学龄人口, 从而制定学校短期、中期建设的目标, 计划好师资配备, 根据当地教育发展实际制定质量目标, 找到恰当的参比坐标, 区别质量的类型, 把握质量的内涵。

二是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关系。在学校文化建设上, 要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关系。要树立先进教育理念, 在学校管理中贯彻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做好学校的精神重塑: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就是精神。精神是信仰和信念的依托、理想的支点、动力的源泉。我所在的学校由于多种原因, 教师缺乏精神支撑。我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校教师首先要有团结协作精神, 其次是敬业精神, 再次是奉献精神, 第四是拼搏精神。

三是处理好形式与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 要转变单纯重视教学内容、轻视教育过程的现象, 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对于教学管理:校长工作的核心是务必狠抓教育质量, 因为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是学校的立足之本, 是师生的荣誉。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应严格执行课程方案, 努力做到有所突破, 做到教学的每一过程不是流于形式, 而是注重实效。

四是处理好过程的管理和人文的关怀、考核与奖惩、评价与激励的关系。某学校存在着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鉴于这种情况, 该学校领导班子探讨并制定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年终履职考核方案等,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发展策略, 最大限度满足教职工自身发展的需求, 培养管理的能手、教育的骨干, 该学校实行分级管理、双轨并行的管理模式,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精心组织“六个一”活动。学校为全体教师搭台子、铺路子, 提供自我成长的平台, 以此达到事业整体发展的需要。

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人, 校长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校发展的快慢。人们常说, 一个好校长, 就是一所好学校。要解决这些学校管理中的问题, 关键是要解决校长的管理思想问题。那么, 我们作为一校之长, 怎样才能建设好、管理好一所学校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作为学校的领导者, 校长就是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引导教师、教育学生,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和谐发展。这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 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点。只要我们尊重教育规律, 遵循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做到求真务实, 素质教育一定能实现。

摘要: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在制度制定、教师发展、学校规划、学生培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 要处理好学校管理中突出的几大关系, 理顺管理层次, 才能走出管理误区, 实现农村学校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济正, 《学校管理学导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2] 萧宗六, 《学校管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3版.

[3] 阎德明, 《现代学校管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4] 杨颖秀, 《教育管理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 萧宗六/贺乐凡, 《中国教育行政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6] 范国睿, 《学校管理学的理论与实务导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

上一篇: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下一篇:河道工程测量中“3S”技术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