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发展

2022-12-04

第一篇: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发展

 纵观中国临空经济之发展现状

 2011-11-3来源:中国民航报作者:如今,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区域经济形态,已经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首都临空经济区、广州花都空港经济圈、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长沙空港新城、西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等分别在“十二五”期间确立了新的目标。纵观中国临空经济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中国临空经济正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引擎。目前,北京市顺义区处在中国临空经济的前沿,更多的城市还处在起步阶段,中国很多机场城市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选择了8个城市机场所在区域进行比较,顺义区的增长率始终在北京平均增长率之上。最近5年,顺义经济区年均增长25%左右。青岛所在的地区是城阳区,它的增长速度也比青岛市的GDP增长速度快。厦门湖里区、广州花都区等地的GDP增长速度也非常快。纵观8个城市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机场所在的小区域对空间经济要素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这8个区域比整个城市平均增长率高出8个百分点左右。可以说,机场周边地区确实是投资的热点,也是整个经济空间当中优质经济要素愿意投资的重要区域。

二是临空经济在中国正在产生五大效应。第一,空港枢纽功能的完善效应。机场与机场周边地区之间,临空经济区是一个互动载体,航空产业链条将会从机场内逐渐向机场外延伸。第二,区域产业的高级化演进效应。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处于高端产业,通过航空产业链条和区域产业链条这种相关的互动关系,能够带动区域内产业向高级化演进。第三,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效应。目前全世界各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是单中心封闭式空间发展模式,其机场通常距离市中心20公里~30公里。在这种模式下,临空经济功能区使得城市空间布局能够向多中心、均衡式发展,能够很好地进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第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效应。临空经济所依托的机场,尤其是枢纽机场,能够直接跟国际上的大城市相连,把国际机场物流点纳入网络,经济要素在这些网络中流动,自然而然形成了外向型经济的平台。第五,能够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就业效应。无论是机场还是临空经济区都能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所以,它可以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这样也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很好地融合起来。

三是临空经济正在吸引五大产业。中国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吸引的产业特点不尽相同。第一是航空产业,主要分为两方面,一个是航空制造业,另一个是航空运输服务业。第二是航空物流业,航空物流业在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模式就是利用机场口岸的功能,同时利用机场周边物流基地的保税功能,真正实现港区联动。第三是高科技产品制造业,在吸引这类产业方面,顺义区表现得非常明显,索爱手机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于此。第四是国际商务会展业,主要是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现在顺义区正在规划的国门商务区就是一个代表。第五是康体娱乐休闲业,康体娱乐休闲业无论对于转机旅客,还是机场旁边的工作人员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现在两种产业同时驱动,临空制造业和特色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固定的发展形态。

四是中国临空经济区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个是采用综合经济区模式,这个主要是以顺义区的临空经济区和天津临空产业区为代表,天津临空产业区作为天津滨海地区的八大功能区之一来发展。另外一个就是航空城的模式,这以重庆航空城作为代表。

五是中国临空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城市还仅仅是停留在规划阶段,但顺义区已经进入到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

第二篇:临空经济区国内外发展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航空业的进步,世界各地的大型机场都先后推出临空经济区的建设计划,并且,在整体规划上,呈现多元化、多层次、辐射广的态势。

(一)国外部分

1959年,爱尔兰成立了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它包括紧靠香农国际机场的香农自由工业区和香农镇,自由贸易区利用国外资金和原材料,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这是临空经济区的早期形式。

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先后提出了在东京、大阪建设三大国际空港的课题,新东京国际空港(成田)、东京国际空港(羽田)、关西国际空港成为日本最重要的航空港。日本采用了研究—建设—再研究—再建设的方针,使得航空运输在日本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典型的是日本长崎县,依托长崎空港,在滨海区域规划兴建了一个临空经济区,建设一条商务办公街,建立系列航空关联产业开发区、自由贸易区、高级文化娱乐区、高级住宅区和高精尖端技术产业区。

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持续保持在欧洲机场客运量第四,货运量第三的位置。机场不仅仅作为航空旅客的集散点,而是作为航空城来综合管理,即构建高效枢纽,由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形式互为补充。从航空港到航空港都市城的发展,丹史基浦机场将建立和发展机场城市来为利益相关者创建可持续发展价值,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二)国内部分

北京顺义的临空经济现已形成了五大产业区,包括高科技产业区、现代制造业产业区、饮料产业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区,并且已具有相当规模,有一些著名的世界五百强的著名企业也入住此地。 2005年,顺义经济70%来自与临空有关的产业,它的税收达到了86%。凭借此条件,首都机场是中国最具实力的临空经济区。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依托虹桥国际机场而发展,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集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等于一体。机场对周围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已带动了周边的大片房地产业的兴起,充盈着巨大的商机。尤其是机场周边的可利用土地资源显得弥足珍贵。

成都作为西南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已是西南最大的航空港。其吞吐量在全国已经位居第五。预计到2010年,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可达17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48万吨。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可达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107万吨。成都“临空经济区”将以机场为龙头、以火车南站、公路货运站和府河成都港(在建)为基础,使其与高新区、教育科研商贸区、城南副中心紧密相连,通过整治机场路、新建临港路、扩建大件路、延伸川大路等,形成一个空、铁、水、陆四网合一的大联营、大通关格局。从而构成一个“四网合一”的网络,并培育成西部最大的临空经济区。

此外,天津航空城的规划面积有100万平方米,将建设集机场作业、航空保税物流、民航产品生产制造、金融商贸会展和生态居住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临空产业区。广州花都区充分利用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带动效应,建设航空物流园区、机场商务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庆航空城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投资300亿元,将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空港物流,培育国际商务、宾馆会展、宜居生态和高新制造等产业。

第三篇:文章标题:充分发挥航都优势,大力发展临空经济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航空运输以其高效、安全、快捷的特性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先锋。依托机场特别是国际性大型机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和辐射,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并着力培育由此衍生的高端产业,已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中国第

五、跻身

世界百强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整个四川乃至西部对外开放的窗口,其带动成都、辐射西部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充分依托空港优势,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构筑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战略平台,培育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新增长极,已成为双流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任务。

依托空港优势,抢抓发展战略机遇

(一)从外部条件来看,双流发展临空经济恰逢其时

首先,中国将加速进入“航空时代”。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为临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临空经济必将成为带动双流这种内陆型航空枢纽城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其次,成都将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纵深推进,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将成为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并与重庆一起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作为成都未来的南部新城,双流必将迎来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飞跃。第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将战略升级。随着机场扩建和第五航权争取,双流国际机场作为国家级枢纽机场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成都将因此成为中国航空“第四极”。

(二)从自身条件来看,双流发展临空经济得天独厚

一是拥有枢纽机场。双流国际机场是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功能最齐备的机场,现已开通国内航线110余条,国际航线9条,国际包机航线20余条。2005年,旅客吞吐量1400万人次,货邮行吞吐量32.4万吨。机场的枢纽地位和强大功能,形成了发展临空经济的基本要件。

二是经济基础较好。双流已连续11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榜首,连续6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第44位。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生产要素的聚集和组合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发展临空经济的外部基础。

三是产业发展成熟。近年来,双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高水平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加快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目前,以机场为中心、周边2公里为半径的临空经济发展区已初具雏形。同时,形成了以生物制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柱的县域工业体系,一批具有临空经济属性的产业已在机场周边聚集并形成一定规模。另外,物流、商贸、金融、会展、旅游、总部、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三次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是区位和交通等综合优势突出。随着成都中心城市向南发展,双流已被整体纳入成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成为成都未来的南部新城。新的城市发展规划,将更加有利于双流吸纳和承接成都中心城区产业辐射和转移,加快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步伐,加速融入成都中心城市。

突出临空指向,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一)强化临空经济的战略方向,推动县域经济临空化

一是明确临空产业在县域产业体系中的龙头和主体地位。将发展临空经济作为“十一五”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以临空产业发展带动非临空产业升级为着力点,以临空服务业、临空制造业两轮驱动为突破口,促进资源要素配置向临空经济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倾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互动发展。

二是高水平编制临空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分析双流临空经济的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和产业链关系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产业配套等进行系统策划和规划。构建以航空物流业、临空服务业、临空旅游业为先导,以临空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为主导,以都市农业、房地产、教育、文化等产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研究借鉴国内外国际机场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引进一批知名航空公司和临空经济龙头企业,带动临空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临空产业集群。在现有财税优惠政策基础上,设立“临空经济企业孵化基金”、“临空产品开发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推动现有企业向临空型企业配套和转型,促进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和能级提升。

(二)优化临空经济的产业布局,推动临空经济圈层化

一是依托空港,建设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功能区。强化“区港一体”的发展理念,增强机场对县域经济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航空工业及临空商业、临空商务

等配套产业,打造双流临空经济的先导阵地和前沿堡垒。

二是功能互补,建设以三大产业发展平台为主体的临空经济核心区。加快完善以省级重点经济开发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成都国际性枢纽型园区成都航空物流园区和双流县现代商贸集中发展区为主体的“三大园区”的基础设施,提高配套服务功能,与机场形成深层次综合开发格局。以“三大园区

”为载体,突出招商引资的临空指向,促进五大主导产业集中集约发展,加快光机电、新材料、食品、医药等优势产业向新型临空工业改造和转型,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临空产业集群。

三是立足城市发展,建设以双流北部城市组团为主体的临空经济配套区。要借鉴上海虹桥等地区发展“都市型临空经济”的经验,立足“再造成都”,按照未来成都中心城区的标准,高起点、大手笔搞好城市发展规划,在空间架构、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建设档次等方面全面对接成都中心城市。要以统筹东升、华阳“两城”建设为龙头,带动西航港、九江、彭镇、公兴、黄甲、胜利、中和、正兴、万安等北部城镇加快发展,提高东升、华阳两大城市组团的整体承载能力,尽快承担中心城区部分城市功能,为临空产业及相关高端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立足区域互动,建设以双流南部片区为主体的临空经济辐射区。按照“以特取胜、错位发展”的思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大道国际社区走廊“三走廊”的打造,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文化旅游、运动休闲、高档住宅等临空产业。

有效利用资源,提供发展重要保障

(一)积极对上争取,充分利用政务资源

立足充分发挥双流国际机场作为四川省、成都市联系世界的桥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平台、培育新兴产业的载体和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窗口的作用,争取省市将临空经济纳入重大发展战略体系,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站在更高层面对临空经济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科学定位,统筹规划,整体打造。

(二)加强与机场合作,充分挖掘机场资源

超越体制机制约束,加强与国家民航总局、机场集团公司的沟通和协商,与机场建立面向未来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协调互动的发展模式。在规划衔接、土地利用、产业政策、基础设施、拆迁安置、社会福利等方面加强与机场的对接和配合,大力支持机场扩容提质。采取合作开发的模式对临空经济区进行分层开发,给予机场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合理的开发权益,充分调动机场的积极性,促进机场与地方的深度合作和互利共赢。

(三)强化市场运作,充分借力市场资源

大力发展临空经济,迫切需要资金等市场要素的快速聚集,必须充分借力市场资源,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资源要素整合利用,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加快市场化配置资源。灵活采取BT、BOT、T—BOD、特许经营权融资等方式,引进市场主体对临空经济发展区实行连片打造,配套开发,实现多渠道融资,专业化打造。

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快基础配套,提高承载能力

按照“对接成都、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承载能力。一是优化交通网络。强化成都中心城区、双流北部城市组团及“三大园区”相互间的交通联系,着力优化产业聚集区、商务配套区、生活配套区路网结构,尽快形成城乡一体、水陆空铁立体互动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实现与成都中心城区交通的全面接轨。二是完善能源体系。按照打造南部新城的要求,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岷江水厂二期、东山牧山供水工程及输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和保证能源储备与供给,增强临空经济发展的能源保障。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针对临空经济时效性、高效性的特点,加快通讯、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在临空经济功能区、核心区、配套区实现互联网、通讯、有线电视“三网”融合,打造“数字双流”,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四是改善人居环境。在东升、华阳、西航港及“三大园区”等人口和产业密集区域,合理布局商业、公交、餐饮、健身、娱乐等生活设施,提高区域综合配套功能,着力打造一流人居环境。

(二)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

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行政许可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开通临空产业发展“绿色通道”,实现“一条龙服务”,满足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公共服务需求。组织聘请有关专家组成智囊团队,深入研究国内外临空经济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动态,结合双流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为发展临空经济提供科学指导。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主动顺应发展潮流,充分发挥空港优势,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一座现代化的“中国西部航都、成都南部新城”将在双流大地崛起。

《充分发挥航都优势,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来源于,欢迎阅读充分发挥航都优势,大力发展临空经济。

第四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

一、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完成116.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5%,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完成53.84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完成501.16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完成产值221.10亿元,同比增长22.0%。

(一)、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现代中药产业稳步发展。一是医药工业总体规模持续增长。2011 年,全市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9.28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30.47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销售收入116.4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实交税金10.31亿元,同比增长16.8%。二是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发展不均衡有待改善。2011年以中药饮片及中成药业为主的企业共有5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1.28亿元,占全市医药制造业总量的79.90%,同比上年增长23%;完成工业增加值24.3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9.95%,同比上年增长17.5%;实现销售收入111.1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0.61%;实交税金13.8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3%。化学药产品制造增长强劲,是全市医药制造业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1

之一。2011年,全市化学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7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91.87%;实现工业增加值3.6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83.2%;实现销售收入10.41亿元,同比增长58.28%;实交税金8202万元,同比增长-2%。三是大中型企业发展较快,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2011 年全市医药制造共有企业73家,工业总产值过亿元大中型企业从2010年的24家增加至2011年 的26家。大中型企业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生产工艺,掌握大多数品牌药和创新药,生产增长快,经济效益好,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9.31亿元,占全市医药制造总量的85.66%。

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市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积极组织电子信息和软件企业开展省、市信息化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截止6月30日,全市向省经信委申报了省级电子信息和软件业项目共21项,其中重点推荐了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艾玛特信息超市、贵州卓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重点电子信息和软件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组织申报市级电子信息和软件业项目共29项,并已下达12个项目共计255万的扶持资金通知。

(二)、认真抓好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011年,贵阳市科技局安排工业振兴科技计划资金1742元,支持项目98项。其中,“小型工件移动式数控轧辊磨床系统创新设计”、“平推流分解新技术生产氧化铝节能装备的研发”、“高性 2

能农用子午胎研发”、“环保节能型电动抓钢机研发”等项目瞄准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有力带动企业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多晶钴镍锰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化”、“20kW纯电动汽车用驱动控制系统”、“快门式3D电视图象改善技术攻关”、“美国GE公司航空发动机用关键件机匣异形环件超临界轧制技术”等项目将有力促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安排低碳科技计划资金202万元,支持项目20项,其中,“利用黄磷尾气建设1000t/a草酸酯、草酸中试”引进了天津大学作为产学研合作单位,各项研发工作进展顺利,将为下一步建设千吨级乙二醇中试项目、推进磷化工产业循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M100车用甲醇燃料应用示范”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一步将改造贵阳公交出租车、公务车、部分公交车共计1336辆使用甲醇燃料,可为煤炭深加工等副产甲醇的企业带来巨大机遇及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带动甲醇汽车相关配件产业的发展。

(三)、狠抓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石油开采装备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车门附件系统技术攻关与产业化、云计算技术应用等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已完成策划与论证,进入评审程序,即将启动实施,依托石油开采装备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实施,整合了贵阳所有石油开采装备企业,建设了贵阳市石油开采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初步实现了贵阳市石油开采装备企业之间的技术及市场资源共享,预计项目执行 3

期内将新增产值4.28亿元。此外,主动策划并筛选了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关键材料及元件开发、国际先进水平的轴类产品一体化生产技术示范、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机承力结构的高效设计与制造技术、高强韧弹簧钢及制品热处理新技术开发及示范等25个重大科技项目进入“十二五”期间国家863和支撑计划备选项目库。

(四)、加大支持力度,高技术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围绕国家、省高技术产业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市发改委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重大高技术产业发展示范项目,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对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全年贵阳市市获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为18个,获专项资金1040万元;获国家发改委扶持项目为7个,获专项资金8500万元;共计获得扶持资金9540万元。此外,根据《贵阳市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贵阳市发改委制定了相关申报、评审、监管、验收等工作程序和规范。全年共受理申报高技术产业发展示范项目103个,其中,支持项目31个,专项资金投入200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31.5亿元。

(五)、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动信息化进程

全年完成“市房地产模拟评税系统项目”等10个项目的立项;“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一期)工程项目”等12个项目实施方案 4

的批复;“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一期工程项目”等8个项目的验收。随着一批又一批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全市政府部门、企业、农村、社区等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

(六)、正确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开发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一是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沙文园区南部四横三纵路网基本建成。沙文园区已累计开工道路总长为34公里,通车里程接近19公里,为高新区技术产业发展和贵阳城市空间拓展构建了更为坚实的支撑平台;金阳园区“五中心”建设初具雏形,已开工面积累计达43万平方米,金阳园区的杠杆作用随着“退工进商”的深入实施,将对推进沙文园区建设速度、产业发展及产业链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合力攻坚征地拆迁,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成立“贵阳国家高新区和谐园区促进会”,目前会员共计58家,筹集315.2万元资金。2011年,沙文园区已拆除598户,为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动园区建设。2011年累计投入财政性资金近10亿元用于园区建设;同时,通过政银合作、利用土储贷款、采取BT模式等方式强化建设资金保障,共筹集建设资金39亿元,创造高新融资新纪录。

狠抓技改提升,盘活存量调结构。坚持打“高新”牌,走“跨越”路,切实盘活存量,先后投入技改资金2亿元,重点扶持了振华新材料、皓天光电、景峰药业、航宇科技、振华欧比等20余个技改提升项目,其中,航宇科技、鸽牌长通等项目已建成投产, 5

振华新材料等项目建设进入试产阶段,全部技改项目投产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80—100亿元。

打造产业基地,做大增量优结构。奋力做大增量,加速项目集聚,以重大项目带动重点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质量。在沙文园区加快建设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产业基地,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形成竞争优势。目前,四大产业基地已聚集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150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创造利税40余亿元。

坚持在“招”与“选”上下功夫,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100强及省内大企业,开展“招大引强”,并逐步实现从招商到选商的转变。2011年,四个专业招商组分赴上海、北京、福建、香港、浙江、广东等地招商65余次,接洽项目80余个,引进4亿元以上项目4个、3000万以上投资项目10个,相继引进了顺络电子、北科生物、万联生物医药等重点招商项目。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引进了贵州皓天光电LED蓝宝石衬底材料项目及浙江群升等相关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

2011年,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规模及效益实现了一些新的突破,具有了一定竞争力实力。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小,拥有核心技术的产业少。二是对具有优势资源的铝、磷、煤等下游产品研发不够。三是围绕高新技术核心企业进行本地化技术创新不够。四是企业高新技术研发 6

资金严重不足。

二、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展望

2012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工作要创新发展思路,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的任务,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培育壮大高新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整合相关资源,按以下重点方向推进技术攻关、新产品攻关、示范工程建设以及创新平台搭建。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加快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打造一批新材料领域的品牌产品,建设以高性能合金材料、新型改性聚合物、纳米材料等为重点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在高端装备产业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液压件、精密模具、精密铸锻件、高端连接与传动功能件等高端装备基础件;做大工程机械、数控装备、特色装备、矿产及石油勘探开采装备、智能电网配套设备等为主机的智能制造装备;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促进航空维修和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高速铁路铸钢轮对、重载高速列车车轴用钢、粉末冶金闸瓦、高速重载货车及其配套的转向架、高速列车用螺旋弹簧钢系列及弹簧系列产品等轨道交通装备。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针对原材料产业能耗高、“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大,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的特点,着力攻克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及产业发展模 7

式,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等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应用,推进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形成循环经济产业群(产业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软件与集成电路、三网融合、物联网等产业。加快推进以片式电子元器件、高性能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型电子元器件的产业化;促进软件业与制造业、信息及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推动三网融合智能终端的产业化,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支持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发。在新能源产业领域,重点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积极发展煤层气和煤矸石发电及核电等。优先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供气,成型材料、生物质燃料等生物质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优先开展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重点发研发生产锂离子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及中大型储能电池等关联产品,培育以汽车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基地。

(二)、加大力度,加快高新区产业发展。一是构建区域整体交通体系。完成正在施工的金苏大道六标段和七标段、麦沙大道三标段和四标段及麦苏、金干南及延伸段、干田等5条道路,完成投资6.4亿元;新建金干北路、四苏路、青山路等3条道路,完成投资5.6亿元。二是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启动麦架河防洪及景观整治 8

工程及麦架河截污工程,完成投资4.6亿元;启动两条一回10KV电力线路架设,完成投资约0.24亿元。

(三)实施产业聚集升级计划,推动高新区经济发展。按照“新兴产业+核心团队+金融资本+资源优势”的产业发展思路和“产业项目—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带”的发展路径,加快打造“产业特区”,形成特色优势和领先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抓大投小”的基本原则,持续不断的狠抓中航黎阳、中电振华、南车集团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力促贵州科学院、中航物资、福斯特等项目快速、高效投产、达产,大力推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迅速壮大,并在全省范围内形成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以LED蓝宝石衬底材料为核心,带动上下游资源及产业的开发应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以皓天光电、群升集团、汉能集团为代表的光电光伏产业集群;以友诚集团为载体,打造中德医疗合作科技园,进而建成富有产业特色、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园区。借助国家逐步开放低空空域的机遇,以中航工业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并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四)大力扶持骨干医药企业壮大,培育成长型企业发展,不断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增强产业发展活力。积极推进益佰 9

工业园区项目的建设。关注和跟踪血液制品、无菌制剂和基本药物品种生产企业的新版GMP改造。对被并购的中小企业业主,鼓励、引导进入目前尚不发达的医药物流、药品包装材料、中药材种植等医药延伸链领域寻求发展。继续支持上市筹备企业发展,适时选取我市市场前景好、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上市资源企业,积极引导争取上市融资。。

第五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达到多家,高新技术产品达余种,民营科技企业和各类研究所发展到家,分布于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等多种

领域,群体规模优势初步形成。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制订优惠政策,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顺利实施

高新技术产业是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只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踏上高新、高效、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路子。市里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管理的意见》、《鼓励大中型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并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市级领导和部门包靠责任制,随时对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进行调度协调,及时解决企业创新中的困难和问题,把企业取得的创新成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以此来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顺利实施。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的鼓舞了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发展高新技术的积极性,仅今年我市就有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二、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经过努力,我市已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机制,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财政预算中逐年增加科技经费的预算额,—某年我市的三项经费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年均分别增长和。二是企业的科技投入也逐年增加,—某年企业的科技投入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年均分别增长和。这些资金全部用于企业的科研开发,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完善人才机制,进一步壮大企业的科研力量

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上,主要坚持“四放”:()放远眼界。推广外贸、福田、新郎、得利斯、信得药业等公司的做法,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招人才。先后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多人,其中博士生人,从国外引进科技人才多人。()放宽政策。坚持特事特办、一路绿灯,不拘一格,只要是人才,就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招进来。()放宽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和环境,靠事业召唤人才,靠感情凝聚人才,靠待遇留住人才,努力为科技人才营造一个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创业环境,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各类人才进得来、容得下、留得住。()放活办法。对科技人才本着但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的原则,管好用好各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承包和有偿服务,以技术参股的形式合办或领办企业,鼓励外地科技人员直接或间接来×××搞科研开发。

四、推动“产学研”联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市通过促进企业与全国高校、院所加强联系来弥补企业科研创新后劲的不足,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员和实验室不断寻求各种更紧密的合作,先后与全国家大学、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有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或研究所,全市限额以上企业,以上涉足高新技术领域,以上建立了科技研发机构。如信得药业与青岛海洋大学实验室合作,投资万元解决了新兽药“重组β—防御素”的研制瓶颈问题。兰凤集团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霍玉晶教授合作生产的蓝绿激光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兴贸玉米淀粉厂与江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合作开发的玉米变性淀粉项目被列入十五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外贸公司建立了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年开发新产品几十种。所有的这些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科研水平,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五、抓好项目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步伐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立足×××实际,坚持走“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引进转化、联合攻关”四结合的路子,通过抓好高科技项目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步伐。一是企业自主研发一批高科技项目。全市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依托,年开发高新技术项目近百项,大部分项目填补了国内或省内空白,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来源。以专利造纸机械厂为龙头的造纸机械行业,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联合研发为辅,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近年来共申请专利余项,有多项填补了国内空白,行业群体优势初步形成。新郎公司在消化吸收意大利先进服装制造技术的基础上,

上一篇:高校团学宣传思想工作下一篇:工学交替教学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