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2022-07-21

第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的统治,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要求消灭资产阶级,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是不能实现的。 在革命前途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认为民主革命的结果只能是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无产阶级只能在资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通过合法斗争聚结力量,到一定时候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种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3]

第二篇:《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龙玉梅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比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分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的原因,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国共两党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不同态度。

㈡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节内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宏观知识、微观知识的呈现规律。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中共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必然现象。 2.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任何真理必须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感悟“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

5.通过对土地革命改革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的分析,明白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要处理好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的人民群众与杰出领袖、政党之间关系,辩证法中的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之间关系。

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熟。

三、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旧民主主义

- 1封建军阀。

师:进一步问学生,中共“一大”规定的党的任务有推翻资产阶级,是否符合中国革命的国情。 生:回答不符合中国国情,当时中国革命的敌人还不是民族资产阶级,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

师:中国共产党纲领的不完善性,说明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政治上不成熟。 ⑵成立的过程:一大、二大 ⑶成立的意义: 国民革命:

⑴国民革命又称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⑵讲述本框题必须向同学们说清楚,推进国民革命的旗帜是革命统一战线。

师:问学生,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政党,为什么还要与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政党合作呢。

生:思考、讨论,得出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的强大和凶残,单靠无产阶级是无法战胜敌人的,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师:充分赞扬学生得出的结论,并充分说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接着教师必须简要叙述国民革命发展线索,从国民革命的兴起、发展到失败,并认真解析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国民革命 1.原因

2.兴起:国民党一大 3.发展

4.失败:标志、原因、意义、教训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⑴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这个框题,讲的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个符合中国国情革命的探索过程,这个革命道路开辟是用血的代价换来,也充满了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⑵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农民阶级,所以中共走农村革命路线推翻封建军阀存在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赢得广大农民对革命战争的支持。

⑶必须向同学们重点说明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发展、转移这样一条“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总的发展轨迹。

⑷在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段史实时,重点引导学生思索两个问题,一是红军长征原因(主

- 3⑸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师可让一名普通话讲得好的同学有感情朗读,教师逐条讲解,宏观上从国际意义、国内意义加以解析,从而得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必然。

⑹关于本课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的处理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学案体现出来。学案包括本课框架结构,重点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习时能够初步认识本课主要内容。具体的练习题书本上题目应首先要求学生练习,作出做到位,适当编一些填空题、选择题,一题多问式的问答题。课后小组讨论题,撰写学习本课的心得体会。还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与教师就这一课教学进行教学对话,就某一问题进行小范围的教与学的争鸣,以起到教学相长之功效。

1.人民解放战争

⑴防御阶段 ⑵ 反攻阶段 ⑶决战阶段 ⑷ 渡江战役 ⑸土地革命 2.新中国的成立 ⑴准备 ⑵成立 ⑶意义

⑷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⑸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

六、教学后记

本课内容涵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内容多,教学层次复杂,阶段特征模糊,如果用一课时把教学任务完成,教师真要好好构思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师预先要设计好学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抓重点,攻难点,找切入点,激兴奋点,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感觉到新教材编写体例既有中国革命史编写痕迹,又有中国通史编写特点,怎样把两种编写体例通过我们认真备课,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这是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难点的教学内容还较多,例如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什么采取“党内合作”方式;工农武装割据与中国旧的军阀割据的区别;共产国际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国的施行;红军长征精神内涵,“农村、农民、农业”这样的三农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体现等等。教者怎样认真备课,既不要过高地拔高教材,又要深入浅出,节约教学时间,资源,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三维目标这就是新课程、新教材对我们高中历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第三篇: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导入新课:

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9年,著名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用生命实践了他的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无独有偶,1919年,在巴黎和会中国的主权遭到践踏的时候,中国的青年学生起来了,中国的知识分子起来了,中国的商人起来了,中国的工人阶级起来了,他们同样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不怕流血,不怕坐牢,与北洋政府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教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即巴黎和会。压抑了80年可算是一战让我们当了一回战胜国。但作为一个战胜国,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特权的合理要求,竟然被断然否决。去的时候满怀希望,结果到了没了,你这不吭让吗?首先学生先怒了。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上街游行示威,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军阀政府开始逮捕学生,学生还不好办吗?学校开除你,你没办法吧。所以学生的游行很快被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罢工可比学生罢课厉害,而且是长江流域,英美帝国主义的大本营上海。英美跟日本在争夺中国的问题上有矛盾,所以美国的公使告诉美国外交官对五四运动的学生反抗要报同情的态度。英美对北洋政府施压,要求给学生一个说法,不然工人都罢工了。北洋政府亲近英美,一看老大说话了,马上下令释放被捕学生,不在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影响

是一次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诞生的条件:经济基础是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是各地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2、中共一大的召开:关于中共一大的召开,学生掌握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之后,应该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的由来。

概况:时间: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地点:上海,后来又转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共有13个代表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煮、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

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辰纪念日是7月1日。两者时间不一,为何“七·一”成了党的诞辰纪念日呢?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斗争的残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条件组织统一的活动来纪念党的生日。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

3、中共二大的召开

时间:中共二大(1922年7月);最高纲领:就是中共一大上提出的党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诞生的意义: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民革命(1924-1927)

1、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出国共合作的条件、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合作实现的意义(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即可

1)、国共合作的条件和实现: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a、概况:1924年初,广州

b、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

c、影响: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归纳出目的、对象、胜利进军等主要内容即可。可以适当补充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史实和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在革命阵营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等史实。 概况:1926年7出师北伐,进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功。

3、国民革命的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需要提醒学生掌握失败的标志和失败的原因。

1)、概况: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2)、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国民革命给中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

4)、失败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中共缺乏经验,共产国际错误指示,陈独秀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

4、历史功绩

(1)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南昌起义

1)、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人士被屠杀,革命转入低潮,共产党人处于不利地位。

2)、时间、地点:1927年8月1,南昌

3)、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汉口

2)、内容: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秋收起义时间、人物:1927年秋,毛泽东

2)、秋收起义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4、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土地革命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2)、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有了改善。为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大力发展生产。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1)、性质:是代表工人、农民的民主政权,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

政权,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中央政府、主席、宪法。(毛职位下降,主席,走下坡路。正确路线――错误路线)

2)、意义:在实践上为尝试建设全国政权积累了经验,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

6、“围剿”与反“围剿”

1)、概况:从1930-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前四次被粉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中共犯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错误

7、红军长征

1)、时间:1934.10―1935.10(中央红军);1936.10(三大主力会师)

2)、遵义会议:内容-结束了„、肯定了„,确立了„。意义-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 抗日战争

1)、胜利原因: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2)、历史地位:中华民族取得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人民解放战争

这里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并没有获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局面?让学生了解蒋介石的独裁和内战的方针。这里面要强调一下毛泽东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著名论断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于整个战争的进程,可以将它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1)、战争三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战略反攻(1947年6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战略决战(1948年底至1949初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2)、夺取最后胜利: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向全国进军。

3)、新中国的成立:筹备(1949年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历史意义: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来概括:其中国内意义强调实现了中国的独立、统一;国际意义强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思想

意义强调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标志:新中国的建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五、总结

本课着重讲述了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的主要史实,以及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经历的四个历史阶段即国民革命时期或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小结

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今天让我们铭记这一段历史,继承先烈们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复兴而努力。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期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区别就是

领导者不同:前者是主要是资产阶级领导。后者是无产阶级领导。不同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目标不同:前者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后者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前途不同:前者是资本主义,后者是社会主义

指导思想不同:前者是三民主义,后者是马克思主义

相同点:A、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D、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E、主力:人民群众。

第四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及国民革命运动教学设计

单元特征

总体特征: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政治特征: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和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经济特征: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萎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思想特征: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本;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中国思想界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并存的状况,但新三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主导地位。 【考点清单】

1.五四运动(提法变得更细致):(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2)五四运动的经过

(未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五四运动虽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但在历年高考中却出题不多。复习时只要对主要知识点作熟悉性了解即可。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应从国际方面日美侵略与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国内方面根本原因、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解;对"五四运动的经过"应着重了解导火线、初步胜利等主要知识点。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4)工人运动的高潮。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运动的高潮,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应理清李大钊引入马克思主义、一些先进分子到工人中宣传和先进分子认识到成产共产党的必要这样一条线索;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应重点分析其历史条件、中共一大的主要决议和意义;对"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应注意分析中共二大的中心任务、纲领依据和两种纲领等。

3.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解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应全面而详细地分析其条件、方针、实现的标志、合作的政治基础、合作的初步成果等;

4.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北伐战争; 【解析】北伐军胜利进军,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对"北伐军胜利进军"应了解其目的、对象、主要战场战况、成果和分析胜利进军的原因

- 1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李达、张国焘;李达管宣传-传达)。 3.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一大"宣告中共诞生;

(2)与以往政党都不相同;(指导思想;奋斗目标) (3)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利益的广泛性) (4)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理解:怎样理解"焕然一新"? (1)政党性质新:无产阶级政党; (2)指导思想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3)中心任务新: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奋斗目标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5)代表利益新: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 (6)革命道路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制定背景:

(1)国内:"一大"目标不合实际;军阀混战人民困苦。

(2)国际:《九国公约》共同宰割中国;远东党团会议做出重要指示。 2.完成制定--中共"二大" (1)时间、地点:1922年7月,上海 (2)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3)制定依据: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等) (4)中共"二大"的内容:

①提出两种纲领:最低--反封反帝民主共和;最高--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②指出革命动力:工、农、小、民。

③明确隶属关系:决定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其支部。 3.制定纲领的意义:

在中共"二大"上,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1.历史条件:

(版本一:中共认识到应该合作;中共选择国民党进行合作;共产国际指示进行合作;孙中山寻求合作)(版本二: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对革命动力的认识是合作的理论基础;"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最好的合作对象;共产国际指示共产党要同国民党(2)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4.新三民主义: (1)内容: 合作) (1)中共的认识与选择: ①认识:二七罢工后,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选择(国民党):革命民主派;有一定威信;有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欢迎合作。 (2)孙中山的认识转变:认为应当改组国民党,同意国共合作 内因:孙中山坚持不懈的爱国心;外因:多次革命受挫的残酷现实。 (3)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中共进行合作;会晤孙中山建议合作。 (4)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国共合作,才有利于"打倒列强,除军阀"。 2.合作方针--党内合作(中共"三大"确定) (1)时间、地点:1923年,广州 (2)内容: ①正式决定合作; ②确定合作方针(党内合作):个人身份加入;保持党的独立;帮助国民党改组。 (3)评价: ①功绩:正式确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局限:没有提出党内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核心: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理解:"党内合作"的含义、原因和意义 (1)含义: 是指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这个组织内进行合作。(2)原因: ①这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的建议,并得到共产国际的赞同; ②这也是当进国民党能接受的唯一合作形式。 (3)意义: 这对国共两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前进,都是有利的。 (二)国民党"一大" 1.时间、地点:1924年1月,广州 2.中心议题:国民党改组问题 3.内容: (1)通过《国民党宣言》,接受中共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新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平等;

新民权主义--真正反帝的个人及团体享有一切自由、权利; 新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限制资本家剥削)。 (2)实质:

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更进步的国民革命纲领。 (3)与中共革命纲领的比较:

①相同: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不同:革命纲领不同(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等)不同;革命阶段不同(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按毛泽东的说法:还有宇宙观和革命彻底性不同) 5.意义:两个"标志"一个"开展"

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两次反革命政变

(四)大革命败因和经验教训 1.功绩:

(1)由内往外: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由近及远:在新民主主义航程上有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宣传党的纲领,扩大党的影响,掌握部分武装,群众受到洗礼) 2.败因:

(1)客观:反动势力联合;右派叛变革命。

(2)主观:中共缺乏修养经验;领导人犯"右倾"错误。 3.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简称:掌权掌军打仗) 【要点透析】

1、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加速推动中共的诞生,可以说是中共诞生的催化剂。

- 3

第五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形成——近代国情的需要,历史的使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借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不断干涉我国的行政和司法权,而当时的清政府昏庸无能,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性。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根本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当家做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从1914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产生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纲领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压是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三座大山,但,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才能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政党充当领导者。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曾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国度里进行革命,

应该如何选择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必须

回答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

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

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有力的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

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

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

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

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

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

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

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可以说,没有

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

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

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

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

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

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

经验。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上一篇:新木桶理论的启示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