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2022-08-31

第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1.背景A国际:a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略中国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方向

B国内:a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阶级矛盾加深b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c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C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经过a分期:

第一阶段:北京

1919年5月4号,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反帝反封建),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后来遭到镇压。

第二阶段:上海

6月5号,上海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出不胜利的表现:

a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罢免曹,陆,章三人职务c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3.意义

a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c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d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e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条件a阶级条件: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b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c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d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经过

1921年7月23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通过党纲,档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A背景:a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可能性:国民党致力于民主革命,孙中山真诚欢迎中共,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B标志: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合作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需要,反帝反封建)

2.北伐战争

a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c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d结果:消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e意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3.大革命的失败

A失败标志:“四一二”(蒋,局部失败),“七一五”(汪,完全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民B失败原因:a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镇压中国革命b主观: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理论修养和实际经验不足,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

4.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第二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测试题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选择题:

1、在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加剧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3、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B、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C、领导阶级的先进性

D、革命成果的丰富性

4、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队伍扩大

D、五四运动的推动

5、1926年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 ) A、造成了北洋军阀统治崩溃 B、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权利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6、“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 这些对联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个阶层人民的支持?( )

A、学生

B、商人

C、工人

D、市民

7、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不包括( )

A、帝国主义干涉、破坏中国革命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中国共产党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8、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因为它( )

A、和中共的纲领一致 B、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 D、是在中共帮助下制定的

9、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国国民党的诞生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0、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1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

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受王明“左”倾错误影响

D、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12、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是下面哪项措施? (

) A、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根据地经济建设 D、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13、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重要的认识是 ( )

A、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C、建立并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14、从规模和数量上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工人运动不如大革命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B、中共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C、王明“左”倾错误导致 D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基本结束

15、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

)

A、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奠定了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基础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 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18、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且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

)

A、敌我力量比较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19、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 ) A、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C、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

D、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20、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从根本上讲是指 (

) A、从王明统治到毛泽东的领导 B、从共产国际的领导到中共独立领导

C、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到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使中国革命从失败转向胜利

二、材料题:

1、材料一

我党纲领如下:

(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二)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三)废除资本私有制……

——《中共一大纲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共和国。 回答: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

(1)材料1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有何不足?

(2)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据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2的内容是否表示中共放弃了“一大”制定的纲领?证据是什么?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材料一

2005年10月,将是红军长征出发整整70周年,全国各地已经开始了各种纪念活动,比如“重走长征路”等„„ 材料二

歌词:“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

回答:长征是我们党走向胜利的一个里程碑,长征已经成为历史,长征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献身祖国的建设事业。请问:你是怎么理解“长征精神”的?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问答题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内部对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如果你是当时其中的一员,你认识哪一条道路才是正确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D

5.A

6.B

7.D

8.C

9.C

10.A 11.B

12.A 13.D

14.B

15.C

16.D

17.A

18.C

19.D

20.C

二、材料题:

1、(1)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起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不足:没有提出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2)当时中共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民主革命的纲领。说明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相结合来制定自己的纲领和政策。

(3)没有放弃。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为工人和贫民目前利益”,充分表明民主革命纲领仅是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

2、长征精神主要包括:红军指战员对革命理想和事业的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等。 现实含义:发扬长征精神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广大人民的理想信念;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必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自觉地珍惜、维护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军政军民团结等。

三、问答题: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正确的。这是当时中国国情所决定。反革命势力在城市中力量强大,而在农村则相对薄弱。中国共产党应该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在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政权,使敌我力量发生变化,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第三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1[小编推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 (2)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以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2、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1927年和1935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以独立思考、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研究国情,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坚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倔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信念,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和经验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的内容

2、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遵义会议对长征胜利的作用以及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成为了反对民主革命的中心人物,国民党也由原来各个接近的联盟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反动政党。面对蒋、汪对革命的叛变和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当中总结经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从1927年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百多次的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好,我们下面来了解这两场起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二)讲述内容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由谁领导?有什么意义?)

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 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提问: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①明显的区别:南昌起义为了团结国民党部分愿意革命的人,继续使用国民革命的旗号;而军秋收起义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②结果:南昌起义在南下广东的时候失败;而秋收起义在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③教训:通过在城市发动暴动来夺取中心城市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不符合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解析帝国主义国家和反动派的势力都集中在城市)

(提问: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

必须汲取经验,把革命和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把起义的队伍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

④意义:这是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土地革命

①内容 (结合课本讲述)

②作用:调动了广大农民支援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3、根据地建设

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到1928年春,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到1930年夏,全国正式红军共十几个军,约10万人,开辟根据地大小十几块,遍及10多个省的300多个县。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引起国民党的恐慌,于是国民党集中兵力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围剿。此时“围剿”和反“围剿”战争,成为中国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战争的主要形式。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都是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取得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这样,中国领土上存在着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

4、红军的长征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由于毛泽东正确的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军事思想完全被临时党中央否定,博古(秦邦宪)、李德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抛弃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力量、集中红军优势兵力在运动中迅速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正确作战方针,机械地搬用苏联红军正规战争的经验,用阵地战代替运动战,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全面推行的必然结果。

(这对中国革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 (2)遵义会议:(1935年,贵州遵义)

①红军长征初期严重损失,表明中国革命已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引起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怀疑、不满;突破湘江封锁线,红军锐减到3万多人之后,不满情绪达到顶点。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意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战略方针的第一次改变,避免了红军覆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前提。

(提问: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意见为什么能够得到中央大多数领导的肯定?)

避免了红军覆灭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柏公馆的小楼上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军事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二是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特别是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问题。

②意义: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一转折,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进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3)红军会师: ①遵义会议后红军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安然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围追堵截)——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讲述红军的艰苦,提问在我们学习到的课本中有那些作品是有关红军长征的:如《金色的鱼钩》等)

②意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革命力量;播下革命种子。 (联系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时事,谈谈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三)讲课小结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对峙的开始;30年代初,国难日益深重,中日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其统治,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即对日军妥协退让,对红军加紧“围剿”;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四、教学小结

本课的内容不多,是比较充裕,在讲述起来的时候比较轻松,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相对融洽,对问题的分析也比较透彻。但在探究如何发扬长征精神的时候,时间的把握不太好。

五、板书参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创建军队开始 (2)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

二、土地革命——调动革命积极性。

三、根据地建设——“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四、红军长征

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

2、遵义会议:

①内容:

a、军事:肯定毛泽东的战略战术; b、组织: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

②意义:

a、结束左倾错误统治 b、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三大红军主力会师:(1936年,甘肃会宁)

4、长征意义:

a、革命转危为安; b、保存革命力量; c、播下革命种子。

第四篇: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省横中 沈红英

一、 设计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专题的一部分,线索多,知识点密集,内容多与课时紧的矛盾异常突出。因此,我决定从主题出发整合有关内容,也就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以新民主主义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为核心,包括:登上舞台——五四运动;诞生政党——中共一大;参与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领导革命——国共对峙,解放战争。本课的重点内容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国民大革命运动讲解时侧重于事件的背景及影响。

二、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这节课正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学习,分析清楚这两个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起承上启下作用。 2.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方法。高一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思维活跃,但是从学习方式上看,他们尚未彻底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主体意识和独立思想不足。同时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相关资料,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关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等重大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认识中共与国民党两个政党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历史地、辨证分析评价国民革命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4)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坚信中共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策略: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2、教学手段:多媒体

七、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完成学案预习

教师:了解学习预习情况,准备好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材料分析: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媒体设计:展示:观看两幅图片:洪秀全、孙中山。 学生活动:认真的看图片和老师一起分析图片内容,并结合材料积极的回答老师启示性的提问。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设计意图】利用有代表性的图片直观的展示,并结合材料,用恰到好处的提问,引导学生很快的贴近本课主题。通过文本资料给学生展示一些教材之外的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分析和探索兴趣,他们更准确的把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二)新课推进

1、五四运动——登上历史舞台 (1)五四运动爆发背景 教师活动: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爆发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材料。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原因。

媒体设计:展示材料:“二十一条”;北洋政府统治期间的相关资料,一副对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简介及代表人物;俄国十月革命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资料给学生展示一些教材之外的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分析和探索兴趣,他们更准确的把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2)五四运动经过

教师活动:设计表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完成。通过分解分析,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强调历史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媒体设计:展示两个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结合教材内容填第一个表格;回答相关问题:以什么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通过材料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的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填写表格,一方面学生熟悉教材,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利用分析总结地方法学生自己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学会从不同方面看问题。

(3)五四运动的意义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简单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影响后,重点引导学生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最终前途等方面分析“新”字的含义,“开端”字应强调。

媒体设计:呈现关键词,出现“新旧民主义革命异同点”表格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设计问题,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答案,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一个总结性问题的提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2、中共诞生——建立政党 (1)中共诞生背景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爆发背景和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分析,并回忆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来回答出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组织基础。关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简单带过即可。 媒体设计:材料“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示意图”“1920年4月在上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地点”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阅读教材,概括中共成立条件 【设计意图】

(2)中共诞生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教师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后自主梳理 媒体设计:呈现知识点 学生活动:自主梳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3)中共诞生意义

教师活动:结合中共成立至今90周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来讲清中共的性质、特点和影响

媒体设计:图片,要点提示

学生活动:设计问题,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答案,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一个总结性问题的提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设计意图】深化认识,延伸现实,让学生从自身感情的深处认识到中共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参与革命 (1)国共合作

教师活动:教材【学思之窗】材料,材料1“二七惨案”,材料2“中国共产党第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提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材料中所阐述的路线方针是否有缺陷?为什么? 媒体设计:材料呈现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再现历史面貌,深入史料,培养学生探究分析材料能力 (2)北伐战争

教师活动:展现地图,学生讲解战争大致过程 媒体设计:“北伐战争”图展示 学生活动:学生讲解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历史思维能力 (3)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失败及教训

教师活动:大革命失败过程简单叙述,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失败原因,为下节内容作铺垫。

媒体设计:展示知识结构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得出认识

【设计意图】历史地、辩证地分析评价国民革命运动,认识到中共和国民党两个政党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培养学生结论认识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激发学生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总结本课。 媒体设计:展示本课知识结构

学生活动:迅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观看本课知识结构;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自己组织,积极总结本课。 【设计意图】学生的总结使他们更加深对本节课的掌握,既复习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加深了理解。

九、板书设计

一、五四运动——登上历史舞台

1、背景

2、经过

3、意义

二、中共诞生——成立政党

1、诞生条件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3、诞生意义

三、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运动——参与革命

1、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原因

(2)标志

(3)意义

2、国民大革命运动

(1)高潮:北伐战争

(2)失败

(3)失败原因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十、作业设计 编写一份1919—1927年大事年表

十一、教学设计说明

新的历史课程与过去历史课程相比,重大变化教材编排体系的变化和规定时限的模块式教学,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重模块的整体设计和教材内容的整合,凸显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性。过去翻开教材就讲,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历史课程改革。

针对本课内容的实际情况,决定对于历史事件的阐述重在分析历史背景,历史影响,而对于事件发生的过程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本课的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材料,结合教材叙述,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提出问题,针对各小组问题,老师删选后,再让学生合作思考,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即把问题探究式教学与合作探究教学相结合,突破难点。难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主要在于教师深情并茂讲述九十年来的中国巨变,尤其是带领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到中共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难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再加上教材描述比较简单,教师需补充讲解一些史实,引领学生认识到失败原因,从而得出教训,顺畅过度到下一课的南昌起义等内容。

第五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史实: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认识到它们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利用图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的社会现状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国共双方对比的史实分析和现场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国共两个政党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同时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国民大革命运动。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从而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通过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3)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

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在1919年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爱国运动?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从这场运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新课学习

一、五四风雷

师:五四运动的爆发,导火索是什么? 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根据以前我们学的,巴黎和会是为什么召开的呢? 生:是一战后,商议对战败国的安排的会议。

师:很好。而且从引言得知中国为一战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生: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并派出了大约50万劳工奔赴欧洲战场,担负军工等繁重的战勤任务,为一战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

师:是的。大家可以看看这幅照片(多媒体展示劳工图),这是中国的劳工在欧洲战场上艰苦工作着。而他们当中有20万左右最后没有能够回国。一战结束后,中国发现自己成了战胜国一方,这也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于是在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派出使团,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巨大希望来到巴黎。在和会上,中国使团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要求,有谁知道是哪些要求吗? 生: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21条,收回山东主权。 师:是的(展示多媒体巴黎和会),但是结果呢? 生:遭到了列强的拒绝!

师:是的!其实我们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想收回主权,而且当时中国还是战胜国一方。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会失败呢?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列强分赃的大会,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瓜分。而且不同战胜国之前,得到的利益也不同,是由各国的实力所决定的。而巴黎和会被英、法、美、日、意操纵,而中国力量弱小,所以虽然我们的要求是正义的,但却遭到拒绝。

师:很好!而且当时日本又接手了原本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中国被侵略的性质没有丝毫改变。只能感叹,弱国无外交啊!这条消息传到中国后,人民的心情又会是怎样呢? 生:群情激奋,爆发了五四运动!

师:是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长久积压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开始了(多媒体展示五四爆发)。

咱们先不忙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多媒体问题展示),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就没有五四运动,是这样吗?

生:(有的说是,有的说否,意见不一)

师:既然没有一致的结论,咱们就通过几组史实来回答问题吧。

材料一: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师:从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生: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剥削严重。

材料二: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人民困苦不堪,阶级矛盾尖锐。 师:好,再来看下一段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前,中国工人有50~60万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达200万人,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则增至1200万人。

材料二: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4亿元;新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这些数字都大大超过了民国前的水平。

师:中国近代工业主要指的是什么? 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师: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4亿元;新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这些数字都大大超过了民国前的水平。这说明了什么?

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师:为什么在这段时期迅速发展?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①一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②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的热潮。

师: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阶级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师:那么,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在不断壮大。 师:很好,再看:

材料一: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照片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导路”——《中国通史》

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生:民主、科学。

师:它对五四运动起了怎样的作用?

生:它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奠定了思想基础。 师:很好,再来看最后一段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和列宁的纪念邮票

材料二: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13年0.35亿海关两白银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两白银。

师: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向西方学习的道路走不通,中国到底路在何方?有识之士迷茫了,在十字路口徘徊,而恰在这个时候,俄国出现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俄国十月革命对五四运动有什么影响? 生:俄国十月革命为五四运动指明道路。 师:根据上面的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有哪些? (与学生共同总结,展示多媒体列表)

①一战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阶级基础) ③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思想基础) 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明道路 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火线)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接下来我们学习五四运动的过程。 师:从书上我们得知,巴黎和会直接导致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学生们最先开始行动。他们都有哪些措施?(多媒体展示五四运动经过)

生:集会、游行、烧楼、罢课。

师:烧楼是北大学生游行时路过当时著名的亲日派曹汝霖的住宅时,由于诸多原因,放火烧了曹的住宅。而军阀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生:武力镇压学生。

师:是的,试想,如果你是军阀,面对学生罢课,你会害怕吗? 生:不会!因为没有威胁。

师:是的,学生的举动威胁不了军阀。学生不上课损害的是自己的学业,对军阀有什么影响呢?而且军阀还大肆抓捕学生,进行武力镇压。而五四运动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影响,也是由于学生号召后,人们被学生所感染,再加上学生被捕后出于同情和愤怒,到了6月,在上海,广大人民举行三罢斗争。有谁知道是哪“三罢”吗?

生: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师:是的,并且从这以后,五四运动开始在各地响应。发展到100多个城市,20多个省。这时军阀又是什么态度呢?

生:他们害怕了!

师:是的!因为工商业都不运转了,经济会受到很大威胁。于是,在人民群众压力下,军阀放了学生,罢免了曹、陆、章的职位,消息传到巴黎,中国的使团也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多媒体展示五四运动结果)

师:那么如何评价这场运动呢?从前面我们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可以总结出评价一场革命的基本方法,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性质、特点、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师:彻底性表现在哪儿?

生:义和团运动目标是反帝,辛亥革命是反封建,而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 师:五四运动的先锋?主力军?领导者?

生: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师:卷入的人有哪些? 生:社会各个阶层。 师:那五四运动有什么特点?

2、特点:①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②彻底的不妥协性;③广泛的群众基础;④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师:那五四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①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②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师: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在领导阶级、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思想基础: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奋斗目标:实现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

师:所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他们任务一样,都是反封建,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但他们不同在领导阶级,和革命方向,前途的不同。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我们说过,工人阶级至此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示出其巨大力量。而五四运动虽然胜利了,还要接着往下走。此时,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了方向。我们好像可以通过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道路来挽救中国。正如那句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于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1920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是陈独秀,李就是李大钊。这也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内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也来到中国,帮助中国建党。在各地,也陆续出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展示多媒体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

在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展示多媒体图片)大会最后一天,由于发现有行踪可疑的人,决定转移地点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请大家阅读课本总结中共一大的基本概况。

生: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奋斗目标:(最高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

师:奋斗目标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为什么? 生:不符合,当时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师:对,所以这一目标被称为最高纲领,得以解决是在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被称为最低纲领。

师:中共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生:是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师:为什么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与同盟会比较分析)

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三民主义)

新的目标: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革命态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不能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阶级利益: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资产阶级)

性质:是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师: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艰难前行。带领中国工农阶级开展了很多工人运动。而就工人运动而言,其最初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工人运动都遭到了军阀的镇压而失败。比如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使年轻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自身力量十分弱小,想要继续往前走,完成革命任务,就必须与其他力量合作。而当时的国民党,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是比较革命的政党,而孙中山在二次护法失败后,也对未来的革命道路有些迷茫。此时,革命的共产党和革命的国民党,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大家想想是谁?

生:北洋军阀。

师:是的,但两党又无法通过自己单独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有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这样一来,请你出出主意,该怎么办呢?

生:国共合作!

师:是的!国共双方一拍即合,于是,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决定。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这也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而共产党员则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向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是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

国共合作之后,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也迅速到来。大家看看69页第一自然段,总结一下国民革命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生:(根据书本总结归纳)1.广东国民政府成立;2.国民革命军整编,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3.北伐消灭吴、孙;4.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师:这几项成果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国共合作,想推翻军阀统治,就必须以革命的武装推翻反革命的武装,而当时被列强承认的北洋政府在北京,要实现革命,就要从南往北推翻军阀统治。于是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军很快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然后,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师:于是在1927年4月,革命军到达上海,接收了由周恩来领导的第三次工人武装革命后解放的上海。而此时,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右派与共产党矛盾重重。而当时,帝国主义也选中了他们在中国的新的代理人蒋介石。而今的国民党已今非昔比。试想,在双方代表阶级不同,所争取的利益也不同的情况下,国共合作能够成功吗?

生:不能,而且当时共产党是新生的政党,国民当必然要实施反革命政变镇压共产党。

师:是的,在国民党接收上海后,就发动了针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4.12反革命政变。他们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这样的危急时刻,陈独秀却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希望通过妥协来挽救合作。但此后,在武汉的武汉国民政府领导人汪精卫也发动了针对共产党的7.15反革命政变。在反共的共同基础上,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最后合并为一个南京国民政府。而这个政府,在东北异质后,实际上统一了中国。

大家能否从之前的学习中,概括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呢?首先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我们为什么失败了?

引导学生总结:1.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2.陈独秀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师:那从外部原因来看,又有哪些导致失败呢?

生:1.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师:是的。而此时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共产党,在遭受屠杀和失败后,心情无疑是低落的(展示多媒体毛泽东诗词)。正如毛泽东的这首词所说,烟雨苍茫,看见龟山和蛇山锁住大江后的迷茫。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员毕竟是不屈的。他们在把酒酹滔滔,祭祀完因革命死去的英烈后,又心潮逐浪高,开始了1927年到1937年的国共十年对峙。这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本节课就上到这里。

课堂小结:

本课的内容比较多,课程较紧,在讲述的过程应该找到重点来讲,其他的内容点即止即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漫长经过没有细致的讲解,国共合作导致失败的原因分析也不到位。

上一篇:项目推广的实施方案下一篇:小米手机推广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