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022-08-31

第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他特别强调: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另外两个客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确,是保证红色政权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怎样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基本特点是:基本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共产党人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在战争全局上,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适时进行战略转变。

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形式。

第二篇:我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论文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此进行了艰难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这一探索和实践大致发端于党成立的初期,于土地革命前中期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以194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表述为重要标志,完成于抗日战争中期。然而,这一探索和实践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正确与错误两种趋向。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面对的是一个“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的旧中国”。实践证明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其他种种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因此,历史在党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责任,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使命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提出了寻找一条能够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大众悲惨命运的革命道路的任务。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此进行了艰难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这一探索和实践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正确与错误两种趋向。错误的趋向以当时居于领导地位的一些中央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为代表,导致在中国革命中发生一次右倾和三次“左倾”错误。几乎陷中国革命于绝境。中国革命所遭受的这些严重挫折无情地证明了,在苏

俄成功的“城市中心”革命道路,并不符合中国国情。这一探索和实践的正确趋向,则是以身处革命斗争前沿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他们活跃于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残酷险恶的斗争环境,促使他们能够更直接和深刻地了解中国的国情,也因此而能够比较自觉地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力求以马列的革命学说,对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察分析,并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予以结合。毛 泽 东作为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以此为重要标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 泽 东思想初步形成。然而,在遵义会议以前,毛 泽东 屡次受到非难和排挤,毛 泽 东等人创立的“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和理论,也还没有转化为全党的共识而被普遍接受,“左”倾错误仍然在全党占据着统治的地位。遵义会议,坚决结束了王 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 泽 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次由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成为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

重要标志。这一具有决定意义的转变,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此后,全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引下,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将工作重点转向农村,逐步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以此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短短14年,党领导渴望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无数仁人志士苦苦追求了百余年的梦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无可争辩地证明了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中国革命的真理性,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 。

所以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党的领导,才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在近代社会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雄起,人民生活才能富裕,所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三篇: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P126-132有何历史启示?

2、遵义会议的转折作用与历史意义与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P136/P137

2、中共早期连续发生的几次“左”倾错误及其原因分析。

基本史实:

四、八一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2、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3、结果: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4、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共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五、革命摇篮井冈山

1、创立的直接原因: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转军井冈山。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毛泽东

3、地位: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创立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5、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六、红军的长征( 1934—1936 年)

1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实行战略转移

2 、经过(1)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和主要事件: 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意义: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给后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有何历史启示?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实践上)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和土地革命。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

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准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集中央会议。同年8月7日,召开了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八七会议使中共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2)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9月9秋收起义受挫,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践上)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理论上)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六)启示:这些事实说明: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开展

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积存。

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简单版)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三)中共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四)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经验不足。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理论素质不高。理解不深。)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4.遵义会议的转折作用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转折作用:(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1)遵义会议的转折作用:

①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②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结束了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这些保存下来的力量,是党和红军的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共正是依靠这支队伍作基干,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

长征胜利的政治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4、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5、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第四篇:第二章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 2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

组织教学: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学生听课准备情况,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复习提问: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导入新课: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逐渐认识到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这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基本特点和历史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讲授新课: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第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关于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毛泽东在1936年底至1939年底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系统地论证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有一个本身强大的无产阶级作为革命的主力,从而依靠无产阶级本身的力量就可以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再联合农民的革命力量,把革命推向全国。而在中国,如果单纯依靠无产阶级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占领中心城市的,即便一度占领了也无法长期巩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战争。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确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3)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革命历程,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三个主要法宝的著名论断。他说:“十八年 1

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

(一)革命统一战线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策略。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下面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一、特殊国情和阶级构成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第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可能的。第三,能否正确地处理统一战线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

第四,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法宝

3、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

(1)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在坚持革命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

(2)巩固工农联盟。中国共产党认为,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其次,要不断用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

(3)对资产阶级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4)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集中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在中国革命的全部过程中,由于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这就导致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努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以便在长期斗争中逐步壮大自己,削弱敌人,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使革命力量最终战胜反革命力量,从而争取革命的彻底胜利。

(1)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在内部,既有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又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外部,既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帝国主义之间瓜分中国的矛盾。同时,各个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争夺和矛盾,又造成中国统治阶级的四分五裂,呈现出各种政治派别的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问题上,又不断发生推移、转化和变迁。这种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革命阶段里,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①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②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2、武装斗争

(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中武装斗争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完全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的:

第一, 中国民主革命没有和平道路可走。

第二,中国民主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三,中国民主革命的其他斗争形式都是为着战争的。

原理,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和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形成的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坚决依靠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建立和发展农村根据地的全新的战争思想。

(三)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1、党的建设的特殊环境:

首先,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其次,中国共产党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是又联合又斗争。

再次,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武装斗争的环境中。这种情况给党的建设带来很大影响。一方面,武装斗争的成败直接影响党的发展与倒退;另一方面,党员大多数在军队中活动,军队的党组织成为党的最主要的组织。

2、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是毛泽东建党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和最核心的内容。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党员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建设问题。

3、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4、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党员思想入党问题,也是党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

5、党的建设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决定着党的命运。

6、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搞好党的组织建设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7、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8、从党性原则的高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9、创造了通过整风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1942年到1945年,全党开展整顿党的作风的运动。内容主要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方法是:精读若干马列主义著作和中央文件,在此基础上对照自己的思想,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检查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工作。通过整风运动比较显著地清除了教条主义的影响,提高了党员的马列主义水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得到更好的坚持,全党的团结空前加强,有力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巩固新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

作业布置:【复习思考题】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五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成果: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意义: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启示: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坚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

思想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全面深化改革:

原因:①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②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深化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中国30多年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

①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市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②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③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课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部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

等于资本主义。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要把两者结合起来。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虽只有两字之差,但实质上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持续健康发展:

方式: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改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④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核心价值体系:

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史社会主义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次的价值准则。

上一篇:项目青年文明号总结下一篇:新农保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