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022-09-11

关于有效教学, 普遍公认的一种看法是:有效的教学, 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因此, 有效的教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内部的心理活动意识, 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的行为表现。所以,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 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或者研究有效的教学最终是从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来获得的。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人们习惯于将有效教学研究的视点只放在教师教的行为上而忽视学生学的行为表现, 这对于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来说, 无疑是不科学的做法。

教学是由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分析, 就是直接从他们各自相对应的行为角色入手, 研究教师和学生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时, 在遵循多种角色功能行为规范基础上而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从而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相应的教学参与行为,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开展切实的有效教学。

在对教师和学生的特定教学和学习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之前, 我们有必要先分析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意义。首先, 作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 是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 与其他的教学形式相比, 它具有自己独有特征:它是教师向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这种传授的活动是在固定的教学班级里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的。因此, 当教师进入课堂这一特定的社会学习情境时, 至少必须扮演好这样两个角色:首先必须做一个知识信息的传播者, 一个教师必须以一定的教材、课程大纲为依据, 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其次, 做好课堂“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一个教师必须设计、组织、管理好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与此相应, 我们把教师对应的行为称为传播沟通行为和组织管理行为。对于人的发展来说,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地方, 是“人化”的过程。我们应该看到, 课堂不只是学习课本内容, 也涉及到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 以及怎样与他人协作做事。课堂有助于我们对自我进行深刻认识,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对文化内涵, 有助于对公平、公正的道德意识进行认真探索和内化。所以, 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时, 还要考虑主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行为特征, 即主体的自我发展性行为。

由此可见,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采取如下措施:

1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运用水平

有效教学的研究表明, 教师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关键取决于教师使用教学策略的水平。教师通常比较注意操作能力, 如语言能力、板书能力以及备课等操作性环节, 对于教学策略的运用还远未达到系统全面应用的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是基于教师对教材及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认知、对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运用、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与自我监控上的。教学是一种技术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活动, 因此, 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提高, 途径有:首先通过教育基本理论的培训, 深化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认知, 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使教学理论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其次通过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提高教师教学的操作水平。

2 开展多种教学, 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批判反思能力

教师的多种教学主要表现为学习策略教学、思维教学、反思教学。

首先是开展学习策略教学。高效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善于开展自我调节学习方式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策略方面有几个特征:一是具有丰富的、一般的、具体领域的学习策略;二是知道怎样恰当地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三是能够处理好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努力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教授给学习一般性的和具体的学习策略, 如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制定、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适宜的复习等。

2.1 教师特别要教会学生掌握计划和管理时间的技能

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对学生学业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毫无效率的时间利用将导致仓促行事, 这恰恰是自我调节学习的对立面。为了促进学生很好地管理学习时间, 教师可以从细微处着手, 策划一些具体的活动方式, 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是极其重要的学习资源。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促进主体的学习, 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而无效的时间利用则削弱主体的学习信心, 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较大的方面来说, 教师可以将目标放在帮助学生从学习经历中找出做得最有效率的事情, 来说服学生去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

2.2 教师要教会学生做笔记的技能

培养记笔记的自我调节学习技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 它包括倾听、分析、选择和书写等一系列活动。具体来说, 记笔记包括两项技能:记录和修改。同时, 它们又包含许多细小因素, 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正确、有效地记笔记而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笔记。记录策略可以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水平, 便于日后复习使用。修改策略主要在于促进学生的记忆, 修改对于有效回忆非常关键, 因为它是学习者以某种逻辑顺序来重组笔记内容的过程, 对学习者来说, 在以后的考试复习中, 持续的修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自己所学的内容。

2.3 教师要培养学生考试预测与准备的技能

我们知道一个不争的事实, 那就是:一个准备得很充分的学生有可能比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正确的考试准备是建立在有效的时间管理、高质量的笔记记录和复习等基础上的。培养学生考试预测与准备的技能, 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 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其次, 是实施思维教学;再次, 教师要开展反思教学。

3 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

有效的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行为表现, 还取决于有效教学实施的环境因素。因此, 我们还要注重学习环境的建设。

3.1 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

当个体处在一个充满了尊重和关爱的学习环境中时, 与他进行交往的其他学习者就会了解他的潜能, 真正地欣赏他的才能, 并将他视为一个可以值得尊重的知识个体来对待, 这时, 学习个体及其他成员就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并提高其自尊。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 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教师或者其他重要成年人的心智状态、稳定性、信任感和对孩子的关心, 都是让孩子建立归属感、自尊、能够自我接受, 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的先决条件。当个体思维处于比较健康的水平时, 他就较少表现出以自我中心、缺乏安全感、缺乏理性和自我贬损的表现。总之, 学习和自尊是相辅相成的。

3.2 建构真实的问题学习情境

任何好的教学都离不开好的学习环境, 同样, 有效的主体参与也离不开好的学习环境的建设。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 我们的学校和老师都易于把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与真实的生活隔绝开来, 使我们的课堂失去生活的色彩, 而学生学到的也多是脱离生活实际情境的纯粹的书本知识, 这种知识不利于对问题的解决, 反过来却不仅抑制了学生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且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感到束手无策。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地根据教学的目的, 创建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真实的问题情境, 并尽可能地结合学生主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来激发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探询问题解决的办法, 发展思维力, 培养独立探索的精神。

3.3 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参与气氛

好的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 它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 它取决于作为班主任的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 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 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 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 他们都是带着自己的一切 (如家庭背景、知识经验、学习风格等) 来到课堂中来的, 他们相互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既包括教师又包括学生, 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 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 进行民主商讨, 同时还让学生主体学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理解、接纳、欣赏别人, 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营造民主、平等、自由而宽容的参与环境。总之, 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 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 , 而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 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

3.4 创设自我调节型学习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 而且关注学习的方法, 而教师也会尽其所能地提供各种资源,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 发展自我调控能力。教师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价值观, 形成学业上的自我调节能力, 并全身心投入以达到这一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自我调控学习的课堂中, 各种标准、个人目标和自我效能感会受到彼此的尊重, 并且学生可以在观察专家示范以及同伴的自我指向的行为中, 产生自己的标准、目标和效能感。

教师和学生主体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够学会自我调节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 在这样一种积极、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中, 学习者虽然由于文化、家庭教养、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课堂仍然能够给他们一种轻松、愉悦和温暖的感觉。

3.5 创设敏感性学习环境

所谓敏感性学习环境具有如下特征:

教室是按小组教育的思路安排的, 这样的环境可使教师更加接近学生。教室可租借给小组使用, 这样就有可能使整个班级或几个小组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学习和劳动。教室是个性化的, 它们反映了学生的种族和社会背景及兴趣爱好, 他们的课堂作业和其他作品张贴在墙壁上或其他地方。

3.6 创设独立性学习环境

独立性学习环境有着不同的表现和组织:教室是为了独立行动而安排的, 在那儿设置了许多学习中心, 中心的资料均可直接为学生所用, 教师的参与是非常有限的。教室里摆放着各种课程资料和图表, 在展出学生的作品时, 非常强调个人的成就和创造性, 而不是一般性的课堂作业。要创建这样的环境对任何学校计划而言都是难以达到的, 最好的学校希望能为孩子们提供一片绿洲, 在那里, 稚嫩的心灵能得到健康成长的养料和空间。

在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 继续实施新课程, 势在必行。素质教育, 是新课程的一个核心观念, 就是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 我们既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 又要面对目前高考的实际, 任何偏废, 都是不适当的, 甚至是有害的。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 提高学科素养, 培养综合素质,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清醒的。但是, 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毕竟是陌生的, 学什么, 怎么学, 往往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计划和安排。教师应该经常就教学的有关问题, 及时向学生宣传, 鼓励学生, 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去学习。学生只有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任务、要求、方法等方面与教师形成共识, 产生合力, 才能既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又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现代化社会, 人是主体;现代化的课堂, 人也是主体;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 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所以, 研究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还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化,课堂,教学,有效性

上一篇:水工环地质勘察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下一篇:数字化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