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安全论文

2022-05-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化学实验室安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校化学实验室在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时会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入库、储存、使用等管理环节,如果不了解危险化学的性质、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室安全事故。文中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分类,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措施,有望为实验室管理和实验人员减少安全事故提供帮助。

第一篇:化学实验室安全论文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分析

摘要:化学实验室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包括化学,物理和人为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保证实验安全。因此,本文分析了化学实验室中的安全风险,并提出了多种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危险因素

一、引言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物质探究分析以及材料组成分析的场所,通常化学实验室中有完备的化学仪器,以及各种化学试剂,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通常会有高温高压环境,反应物和生成物多数易燃易爆或者有毒,一旦操作不当,便会出现安全事故。良好的安全管理是防止人员伤亡的基本措施,在日常工作中,有必要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并进行分类管理,以大大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同时,实验室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危险废物处理系统和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风险分析

(一)化学因子

(1)化学试剂的存储

化学试剂通常具有危险特性,例如燃烧,爆炸,中毒和腐蚀。在外部环境作用下(例如,摩擦,振动,冲击,火,水或高温)会导致安全事故,例如爆炸,中毒和灼伤。

对于易燃试剂,应将其密封存放,放置在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柜中,远离氧化剂和火源。对于自然化境下易燃的化学物品,在储存时应该注意隔绝空气,并且存放在阴凉处,使用时也不能让其接触皮肤;对于易爆炸的化学物品,应该与其他化学药剂分离存放,在使用和储藏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震动和撞击,同时储藏柜以及储藏柜周围一定范围内严禁用火;对于挥发性强或有毒性的物质,也应该做到单独存放,并且在存放和使用时多人同时登记,严格把控这一类化学试剂的使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做好防护。

(2)化学试剂的使用

大部分化学试剂都具有危险性,如果管理不当,那么有可能给一些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将化学试剂用于危害他人。因此,要建立完整的化学试剂使用机制,首先必须分类保存各类化学试剂,在领用危险试剂时,必须登记个人信息。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药品运输过程中洒出,通常使用手推车来移动试剂,避免移动过程中造成化学伤害。

(3)正确使用化学试剂

在化学实验室中使用试剂时,不能直接用手去拿试剂,不能直接对准瓶口闻气味,也不能品尝味道。同时相关的化学试剂瓶上都要做好标签,标签上应该明确化学物质的名称,化学式,杂质含量,溶液应该标明物质的量浓度。在取用化学试剂过程中,最好能实现环境通风,并且必须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眼镜等。

(4)废液和废料存放

化学实验室每天都会产生废液,废液的管理应该与与试剂一样严格,因此不能将其倒入下水道,也不能直接进行处理。废液应存放在化学实验室中,并对废液进行分类和管理。通常,废液分为强酸废液,强碱废液,重金属废液和有机溶剂。不同的试剂存储在不同的废液桶中,废液类别应附着在废液桶外部的明显位置。必须设置用于废物处理的分类帐,每个废料桶必须记录试剂名称,废液量,日期和实验人员,并且应由专职人员检查并定期处理废物桶。同时,实验人员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使用许多一次性保护设备,一次性吸管和其他消耗品,并产生许多空试剂瓶,因此实验室还必须处理这些消耗品和其他被化学试剂污染的固体。垃圾应存放在指定的地点,并由特殊人员处理。为避免清洁工或其他人员受伤,不能把化学废弃物随意丢弃。

(二)物理因素

在化学实验室中,物理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气压,电器以及高温。为了提供化学反应中的高压环境,通常使用高压气瓶来增大气压,在高压气瓶的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使用高压气瓶的操作人员应该经过培训之后再进行作业。在储藏方面,气瓶应该有固定的放置地点,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在移动气瓶时,必须将气瓶的瓶帽固定好,移动过程中不能发生碰撞。如果在移动和检查过程中发现气瓶装置有损坏,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备处理。可燃性气体的气瓶应避免与易燃物接触,工作人员不穿戴带有可燃物的工作服,如果气瓶上沾上油脂,必须充分清洁干净后才能使用气瓶。此外,还要注意气瓶严禁倒放。

实验室安全人员应定期检查电路,老化和破损的电线应及时更换,并禁止在实验室内随意拉动电线,以防止因短路或断路而引起火灾或触电。

(三)行为因素

除了化学试剂本身的性质造成的危险,化学实验操作人员的行为因素也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操作中的不规范现象,相关化学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不强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产生。因此,在加强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时,还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观察,总结其日常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提醒改正。对于化学知识与化学安全意识不强的操作人员,应该采取定期培训,并且只有培训合格后才允许继续进行实验操作。对于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或者多次出错的操作人员,应该停止其工作,重新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因实验人员行为因素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

(一)相关系统的构建

在化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相关规章制度基于化学实验危险因素分析而建立,是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化学实验室必须制定各种法规,例如《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危废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危废品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现场处置》,以限制员工的行为,调查各种风险来源并从其来源控制危险事故的发生[1]。

(二)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是化学实验室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实验人员安全生产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并为员工的日常工作提供正确的培训。有必要每年进行一次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识别应急预案中的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运行性能和实用性。为了应对紧急情况,需要定期检查实验室中的材料、技术、设备和其他方面,如果发现缺陷,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和补给,并为紧急情况做准备。同时,应该增强操作人员对于应急预案 的了解程度,提高应急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普及应急知识,使操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增强,危险情况应对能力增加[2]。

(三)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每个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以确保各项实验的正常、安全和有序进行。需要定期更换和维修实验室中破损的水管,电线和电源插座,以及化学实验室设备中的防火,防盗,防腐蚀和抗老化工作。此外,应检查实验室玻璃设备,如果发现损坏,则必须及时更换,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割破皮肤或防护服并引起事故。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建立新实验室和翻新旧实验室时,应参考高端实验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如果实验室使用了易燃,易爆,有毒和有害化学物质,必须安装灭火系统,防爆系统,通风系统等,并建立防火通道以指导疏散工作[3]。必须加强实验室加热设备和其他硬件设施的建设,以防止发生爆炸等事故。此外,化学实验室应配备防护装置,清洗设备,通风设备和其他设施。

结论:安全管理是化学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管理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和促进。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因此有必要在内部建立真实的规章制度并将其付诸实践。全面加强所有员工安全培训,制定安全技术规范和应急救援计划,履行人员安全责任,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安全,为开展实验操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晓云.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分析[J].化工管理,2020(13):124-125.

[2]舒燕,王晓丹,史春越,盛永刚,孔祥文.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浅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2):82-83.

[3]張兴振,徐继明,常广荣.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5,43(24):219-220.

作者简介:

张伟梅,广东省四会市华侨中学。

作者:张伟梅

第二篇: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摘 要:高校化学实验室在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时会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入库、储存、使用等管理环节,如果不了解危险化学的性质、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室安全事故。文中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分类,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措施,有望为实验室管理和实验人员减少安全事故提供帮助。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通常分为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两大类,分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在实验室开展各种实验的过程中,会储存和使用大量的化学品,其中不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若管理或使用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火灾、中毒、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为保证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已成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难题。

1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及分类

1.1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化學品是指各种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依据国务院令[2013] 第645号修订)第三条规定,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燃烧、爆炸、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1]。

1.2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05),按危险和化学品的性质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九类[2]:

第1类爆炸品(如2,4,6-三硝基苯酚、硝酸铵等)。

第2类气体,标准根据气体在运输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性分为易燃气体(如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非易燃无毒气体(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和毒性气体(如光气、液氯、二氧化硫等)。

第3类易燃液体,本类包括易燃液体和液态退敏爆炸品两种。其中易燃液体分为3个等级:低闪点液体,闪点小于-18℃(如丁烷、汽油、乙醚等,闪点分别为-60、-50、-45℃);中闪点液体,闪点在-18℃到23℃之间的液体(如苯、甲苯、甲醇、乙醇,闪点分别为-11、4.4、11.0、12℃);高闪点液体,闪点在23℃和61℃之间的液体(如对二甲苯、丁醇、煤油,闪点分别为25、29、43~72℃)。

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然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遇水燃烧物品)。其中易燃固体按燃点的高低、易燃性的大小和燃烧时的剧烈程度分为:一级易燃固体(如赤磷、硝化棉等)和二级易燃固体(如镁粉、铝粉、硝基芳烃、硫磺等);易于自燃的物质根据自燃的难易程度以及危险性大小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如黄磷等)和二级自燃物品,此类物品都是含有油脂的物品;根据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危险性大小,遇湿易燃物品分为:一级遇湿易燃物品(如活泼的碱金属、金属硫化物等)和二级遇湿易燃物品(如湿金属镁粉、锌粉等)。

第5类氧化性物质(如氯酸钾、硝酸钾、过氧化物、过硫酸盐、重铬酸盐、亚硝酸盐等)和有机过氧化物(过氧乙酸、过氧化甲乙酮等)。

第6类毒性物质(一般可按半数致死剂量LD50将毒性分为极毒、剧毒、中低度、低毒、微毒等五级)和感染性物质(如病毒蛋白等)。

第7类放射性物质(如硝酸钍和夜光粉等)。

第8类腐蚀性物质。腐蚀品可以根据其腐蚀性的强弱、酸碱性及有机物、无机物的特性分为八类,即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质(如硝酸、硫酸)、一级有机酸性腐蚀物质(如甲酸、三氯化醛)、二级无机酸性腐蚀物质(如盐酸、磷酸)、二级有机酸性腐蚀物质(如冰乙酸、氯化酸)、无机碱性腐蚀物质(如氢氧化钠、硫化钠)、有机碱性腐蚀物质(如甲醇钠、二乙醇钠)、其他无机腐蚀物质(如次氯酸钠溶液)、其他有机腐蚀物质(如石炭、甲苯酚)。

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如危害环境物质、高温物质、经过基因修改的微生物或组织)

2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因其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等特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规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2.1 规范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和入库

为确保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正常开展,以及避免因危险化学品库存太大带来的繁重的管理负担,各实验技术人员应在清点危险化学品现有库存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验指导教师开具的实验教学计划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购买剧毒化学品,应向公安部门申请购买凭证,凭购买凭证到有相应危险化学品经营资质的单位购买。危险化学品入库前,应根据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后的采购计划认真核查登记,严格核对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和数量、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是否配有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当物品性质弄不清楚时不得入库[3]。

2.2 遵守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要求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仓库,且在储存场所设置相应的检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安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

危险化学品储存安排取决于危险化学品分类、分项、容器类型、储存方式和消防要求。(1)根据《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4-1999)规定,储存易燃易爆品的建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要求,库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同时要求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库房,应冬暖夏凉、干燥、易于通风、密闭和避光,根据易燃易爆化学品不同性质、库房条件、灭火方法等进行严格的分区、分类、分库存放。(2)根据《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6-1999)的规定,要求储存毒害性化学品的库房结构完整、干燥、通风良好,机械通风排毒要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库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储存毒害性化学品的仓库应远离居民区和水源,毒害性化学品要避免阳光直射、暴晒,远离热源、电源、火源,库内在固定方便的地方配备与毒害品性质相适应的消防器材、报警装置和急救药箱。不同种类毒害品要分开存放,危险程度和灭火方法不同的要分开存放,性质相抵触的禁止同库混存。剧毒化学品应专库贮存或存放在彼此间隔的单间内,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安装防盗报警装置。要求库区温度不超过35℃为宜,易挥发的毒品控制在32℃以下;相对湿度应在85%以下,对于易潮解的毒品应控制在80%以下。(3)根据《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5-1999)的规定,储存腐蚀性化学品的库房应是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防火建筑,建筑材料最好经过防腐蚀处理,同时腐蚀性化学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暴晒,远离热源、电源、火源,库房建筑及各种设备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规定,按不同类别、性质、危险程度、灭火方法等分区分类储藏,性质相抵的禁止同库储藏。

2.3 规范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危险化学品库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并如实记录好危险化学的名称、数量、使用人、使用日期、实验名称、归还日期、归还数量、使用人签名等信息。对剧毒化学品的流向、存储量和用途如实记录,并采取必要的安保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盜、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员必须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严格遵守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程;按照安全技术说明的要求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不能直接接触会引起过敏和会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危险化学品;实验时精神要集中,严禁打闹嬉戏,严禁在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进食、饮水或喝饮料。

2.4 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

大部分实验室发生的火灾、爆炸等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实验人员的疏忽大意造成的[4]。因此各实验人员要切实提高认识,深刻汲取安全事故教训,充分认清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坚决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松懈思想,把实验室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增强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确保实验室安全。

2.5 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实验室内的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具有较大的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为了减小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给实验人员的人身伤害以及给国家财产带来的损害,保障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高校化学实验室应结合实验室特点制定一套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如化学试剂灼伤、热烫伤事故处理预案,化学品中毒事故预案,火灾事故处理预案,爆炸事故处理预案等。通过实际演练提高师生应急事故能力,防止事故危害的进一步蔓延和扩大。

3 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的做好这项工作,探索出一条比较合理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需要广大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者不断探索和努力[5]。本文首先详述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分类,然后从规范危险化学品的采购与入库、储存、使用,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和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的角度,阐述如何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对规划化管理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纪萍.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2):87-89.

[2]梁坤,汤一文,陈明红,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39-74.

[3]秦坤,付红,孟宪峰,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33):24-26.

[4]臧红霞.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J].邢台学院学报,2012,27(2):191-192.

[5]何柳,赵西雄,陈艳,等.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规范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5):269-271.

作者:张甜甜

第三篇: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浅析

【摘要】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是打造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高校化学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诸方面着手,提出了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常见又必需的安全教育策略以及安全管理路径,以推动平安校园建设。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师生及相关专业师生开展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活动的重要场所。近年来,由于高校化学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参与师生人员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加之化学实验室经常使用较为危险的化学品以及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发生灼伤、中毒乃至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如何将安全教育与管理落到实处,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出现,已成为高校化学实验室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化学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举例

(一)灼伤、腐蚀、有毒有害物质事故

由于高校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时违规使用腐蚀性药品,例如使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等物质时操作不当,会导致眼睛或皮肤被腐蚀、灼伤,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同时,高校化学实验室里还有一些有毒或剧毒的药品,若在操作实验时不慎吸入,则会导致人的机体组织出现某些障碍,严重时会致人残疾甚至死亡。另外,做化学实验有时会形成有毒有害的气体,一旦排放不当或不能及时排放,实验人员也会中毒,危害巨大。

(二)危化品泄漏污染环境

如果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有毒害的废弃物直接从下水道随意排放,会引发周边环境污染事故。同时,仪器设备如果常年没有维护或老化等也会出现危险化学品通过管道泄漏的事故,引发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不仅危及实验者生命安全,也会严重污染周边环境[1]。

(三)火灾以及爆炸事故

高校化学实验室中有很多易燃易爆的原料、仪器设备等,如果操作不规范,极易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如乙炔、氢气等易燃气体一旦受到严重撞击,受热,或泄露到特定比例,那么遇到火花就会燃烧,爆炸;石油醚、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液体则极易引起流动扩散,燃烧甚至爆炸等事故;白磷、硫黃、黄磷、硝基苯以及金属钠等易燃固体的燃点较低,或极易自燃,或遇水分解,遇空气潮湿产生可燃气体,造成火灾、爆炸等;化学实验室的其他仪器若因粗心忘记断电,就会导致加热时间过长,或因线路短路,过载及老化等,也极易引起火灾事故。

二、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策略

(一)专门设置安全教育课程

目前,为了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意识,应专门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学生一入校就分发学校根据需要编著的《安全手册》,让学生系统接受安全教育,并且在公共场合如教室、会议室、宿舍、食堂等地方循环播放学校自制的实验室安全视频及实验室安全规则,让每个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了解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化学实验安全。并且,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通过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网络测试,这样能够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只有对安全意识进行长期性、连续性、多样性的培养,才能保证师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前就能充分意识到安全隐患,并掌握常见的安全事故处理方式方法,才能真正保证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

(二)加强化学实验规范培训

为保证高校(学校)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化培训。任何复杂的化学实验均由多个基本的、简单的操作组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培训学生化学实验规范时重视过程培养,使其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行为[2]。所以,在学生开始进入化学实验室时,首先由实验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培训,保证每个学生规范做化学实验,同时也保证实验者及其周围人员、环境等的安全。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安全操作知识,在任何实验中都不能忽视学生任何不规范的操作细节。实际上化学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多数都是由于忽略某个细节而造成的,包括使用易爆易燃的化学药品时不规范,打翻装着易燃有机试剂而距离热源过近的器皿,为节省时间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加高温度而造成反应剧烈使容器爆裂等。所以,规范学生和实验人员的实验操作要从细节做起。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操作习惯,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实验室安全隐患。

(三)努力建设实验室安全文化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精神文化是最高层次的内容,它指的是由全体人员一起遵守的、用于指导并支配人员安全行为的观念与意识的总称。具体包括师生对于安全的认识、态度、信念、道德规范、心理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等,这也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较难实现的。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所以安全教育就成为建设安全精神文化的核心[3]。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促使高校师生熟悉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重视营造安全的实验环境,让师生主动参与建设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体系。同时,还要通过定期讲座、网络课堂、视频课程以及安全技能竞赛等活动和形式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另一方面,要不断营造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在相关水电开关、急救箱以及消防设施等硬件上贴好警示标志,针对涉及危化品的实验或危险性较大的化学实验操作,应张贴标准操作图示,方便师生随时学习,逐步形成安全意识与习惯。另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与安全行为文化也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它们是促使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物质文化朝着安全精神文化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也应得到重视和加强建设,如此才能形成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氛围。

三、加强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路径

(一)加强防护设施建设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重在预防。为确保师生生命安全,避免学校遭受财产损失,必须在化学实验室内配备传统的灭火毯、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并在每一个通道设置灭火栓,由专业人员经常检查维护并及时更新。针对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还要准备其他必备的灭火物质,例如,金属钠着火时就不能用水灭,避免助燃;乙醚与汽油等有机溶剂燃烧时可选择用沙土将火扑灭,所以在化学实验室应配备消防沙桶。除了配齐常用消防设备以外,化学实验室还应配备专业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洗眼器、安全防护眼镜和冲淋装置等;同时,要配备满足一定风速要求的实验室通风系统,以确保学生的任何化学实验操作工作均在通风橱里进行,避免学生被腐蚀性的、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侵伤,以提高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系数。

(二)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

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不仅要形成安全制度保障,还要逐步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将化学实验室作为基本工作单位,一定要将安全责任一一落实到人头。高校应尽快建立化学实验室安全保障的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学院和系分别成立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院长和系主任担任,全面指导、落实学院和系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各个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小组,由各个化学实验室的主任具体负责安全管理、安全建设等工作。当然,化学院不仅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还要购买和配齐安全设施、设备,明确安全具体责任人,形成操作方便的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多级体制是保证实验室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等的组织保障。高校应本着重点防范、层层负责、全面覆盖的基本原则,将安全管理制度、检查制度等一一落到实处,明确各个层级安全责任人承担的责任与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与相关人员签订化学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切实保证落实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完善必要的安全应急机制

为做到有备无患,高校化学实验室务必要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化学实验室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必备应急设施、相应的处理方式、各层次人员的责任以及沟通信息的方法等。化学实验室有关人员必须熟知应急预案的内容,做好应急处理。当发现危险品、剧毒品和被检测物品等丢失或损坏,以及实验室设施与仪器设备等损坏时,当事人必须在第一时间把情况报告给部门负责人,并现场进行必要的补救,预防其他类似情况的出现;当发生人员伤亡时,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要按照伤亡程度及时进行救助,同时拨打120救助电话;当发生火灾、水灾、泄露燃油、化学品或污染环境等蔓延性的事故时,实验室人员必须及时现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的蔓延,立即拨打119救助电话,并及时向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报告,处理好善后工作,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即刻向分管领导报告;当在检测时发生停水、停电、停气等故障时,检验人员则要优先保护被检测的物品以及检测所用仪器、设备,以防损坏物品和仪器设备,并做好现场记录。只有有了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相关部门及人员才能临危不乱,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四、小结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改进的重要工作,是确保学习、教学以及科研等正常运行和安全的关键,不但要投入大量硬件,还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式。在实践中,高校务必要认识到化学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事项,落实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与行为规范培训工作,同时不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为确保高校建设平安校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鸯.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 保障实验室安全[J].广东化工,2015(03):152-153.

[2]罗群.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03):118-120.

[3]王富华,焦桂珍,许自成.高校化学实驗室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05):59.

作者:张小嫚

上一篇:会计学毕业本科论文下一篇:数据库系统原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