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2023-01-17

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首先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阐述的“2 1世纪的教育哲学”中提出学生的“第三本护照”, 即创业能力问题, 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1 9 9 9年我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2 0 0 2年初, 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 努力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但总体看来,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还远远不够,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都尚处于进一步发展阶段,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

1 创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创业教育是这样定义的:“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 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 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 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 创业和独立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而在美国, 创业教育也称为“企业家教育”, 据全美C E L C E E所下的定义:创业教育是指提供人们以概念和技能, 辨别他人忽略的机会, 具备洞察力、自我评估能力和知识技能, 在他人犹豫不决时果断地行动的过程。它包括机会辨识、面对冒险时的资源调度以及进行商业冒险诸方面的教育。[1]它既强调学生的商业教育, 也强调受教育者个性品质的培养。我国学者对“创业教育”有诸多不同诠释, 但在本质上却无多大差异。可以这样说, 创业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与开创型个性得到培养和强化, 创造精神与现代创业意识与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的教育。

1.1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入与具体化

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首先, 它是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具体化。培养未来人才的创业能力, 是顺应时代要求和世界竞争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 创业能力的强弱, 反映了一个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强弱。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其次, 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一方面, 创业是素质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素质教育的成效可以通过学生未来的创业实践来检验;而创业的成败又依托素质教育根基的扎实程度。另一方面, 素质教育注重对人的发展总体的把握, 创业教育则着重人的价值的实现, 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1.2 创业教育是相对就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现行的就业教育是一种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竞争的需求, 以强调学生知识复合、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价值取向的“选择性”教育, 它突出自主择业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改善, 目的是满足竞争的需要。而创业教育也同样重视培养学生的择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但它更强调高校要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 培养学生自觉预测社会就业形势变化并能积极应对这一变化的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是一种“创业性”教育。[2]

1.3 创业教育是基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教育

知识分化与社会生产的需要使大学进行专业教育成为时代的要求, 专业教育给予人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识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的职业性和专业性以外的那部分教育, 它的内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的教育。而创业教育就是基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教育, 它强调三者的和谐与融合。那些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脱节的认识和实践就是忽略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深层基础, 把创新与创造平庸化为单纯的技巧与操作。人的创造性是不能象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讲授的, 它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 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所以, 创业教育是不能脱离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而孤立地进行的。

2 创业教育的目标及其主要内容

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人才。这种人才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性格魅力, 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很强的自立意识和高度自主性。创业教育反对传统的压抑个性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创业教育的内容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依据, 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其主要包括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的培养和教育。[3]创业精神, 就是具有创业意识, 不满足现状, 不墨守成规, 善于思考, 勇于探索, 不怕困难, 不畏艰险。创业能力, 就是具有创业的基本本领, 包括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如经济学、企业管理、法学等知识) , 较强的实践能力 (如组织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创新能力等) 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等。创业人格, 属非智力因素, 但是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 主要包括个性潜能、合作意识、冒险精神以及责任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等。

3 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3.1 转变传统的就业教育观, 树立创业教育观

创业教育是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全面推向深入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高校要树立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观念, 包括通识教育观和个性化教育观, 要转变那些妨碍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现代社会突飞猛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迎面而来, 高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就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创业型人才, 要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大学教育的各方面中去, 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去。

3.2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3.2.1构建与创业教育价值取向相一致的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

一方面, 应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合理地分配必修课、必选课和任选课的比重, 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在课程内容上, 既要突出专业教育, 又要兼顾文理渗透, 加强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 把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学校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堂之中。另一方面, 要直接开设创业管理类课程、创业法律类课程, 创业营销类课程, 创业心理和技能类课程等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

3.2.2要改革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 实现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培养方案的个性化, 把培养目标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 制订教学计划将刚性与弹性结合起来, 因材施教

3.2.3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改革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 使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新意识真正得以解放

注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 使方法、知识、活动、体验融为一体, 力求在各类课程的教学中都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和内容, 使不同类型的知识得到有机整合。

3.2.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 高校应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 合理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时间;组织学生接触社会, 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指导等。

3.3 活跃第二课堂, 组织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

创业教育思想要渗透到学校的第二课堂中去。如通过党团组织活动和班级活动,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各种才能;通过各类学术讲座, 陶冶情操, 开阔视野等。

另一方面, 学校还要组织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1998年, 清华大学首次把创业计划竞赛这一有效的创业教育形式引入高校校园, 并使之成为全国性的大学生竞赛活动。这对推动高校的创业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创业计划竞赛要走出功利化误区, 引入企业参与机制, 建立大学生创业现实可行性的评话体系, 由学生、校方、投资者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介入, 对创业者在构思、能力、条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衡量, 再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另外, 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诸如考察企业创业经历和经营状况的社会实践, 指导学生按程序体验创业过程的模拟演练, 举办成功创业者现身说法的报告会等各种能使学生获得创业体验和感性认识的创业教育活动等。

3.4 提供各种政策支持, 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一个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的形成对师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大学应积极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崇尚创新精神, 倡导创业理想, 树立创业信念等。高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积极引进人才, 争取社会各界的参与,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增加投入, 改善创业教学与实践的软硬件设施条件, 充分利用和开发社会资源, 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创业实习基地;建立以科技创业园、创业企业孵化器等高新技术为龙头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以及与勤工俭学相结合的服务性创业园、各种创业能力模拟实验、模拟创业活动等, 积极推动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和创业活动, 为学生锻炼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舞台。

摘要: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入与具体化, 也是相对就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它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人才。创业教育的主要实现途径为:转变传统的就业教育观, 树立创业教育观;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活跃第二课堂, 组织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提供各种政策支持, 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关键词:创业教育,素质教育,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邵文革等.创业教育与创业型人才[J].教育与职业, 2003 (1) :29-30.

[2] 张平.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12) :43-44.

[3] 高博文.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J].教育研究, 2002 (3) :64-65.

上一篇:我国电商行业税收制度的现状及改革对策下一篇:语篇《OfStudies》的及物性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