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筹划及对策

2022-08-22

第一篇:企业税收筹划及对策

浅谈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税收筹划对中小企业稳住脚跟并取得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影响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内外两个环境角度出发,探讨现阶段 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进行较少的原因,最后从内外环境两个方面提出改善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现状的建议。

【关键词】 税收筹划;筹划意义;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税收征管机制和税法的不断完善,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中小企业要实现税收成本最小,税收筹划问题必然要进入中小企业管理者所要考虑的日程表之中。

一 、中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重要意义

(一)税收筹划是使中小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税收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种依法征收同时也是对纳税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行为、所得等的法律确认,即依法纳税后的财产、行为、所得等是法律认可并受法律保护的;税收可视作经营费用,是企业纯利润的减项,企业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不纳税或少纳税,就意味着花少量的费用获得同样的法律认可和国家法律保护;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政府根据市场规律制定的产业政策、产品政策、消费政策、投资政策等无一不在税收法规上得到充分体现。企业在仔细研究税收法规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安排自己的经营项目、经营规模等,最大限度利用税收法规中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无疑可以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二)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促进力。

企业经营管理不外乎是管好“人流”和“物流”两个流程。而“物流”中的“资金流”对企业经营如同血液对人体一样重要。税收筹划是一种高智商的增值活动,为进行税收筹划而起用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必然为企业经营管理更上一层楼奠定良好基础;税收筹划主要就是谋划资金流程,它是以财务会计核算为条件的,为进行税收筹划就需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会管理,从而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员,规范的财会制度,真实可靠的财会信息资料是成功进行税收筹划的条件。创造这些条件的过程,也正是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过程。

二 、 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税收筹划和偷税、避税之间的概念模糊

众所周知,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实际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纳税负担的低位选择,即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事先安排和筹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政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税收筹划是合法的,是国家允许甚至鼓励的;偷税是指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法,通过对已发生的应税行为进行隐瞒、虚报等欺骗手段,以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欺诈性和违法性,是国家所禁止和严厉打击的;而避税则指纳税人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规避其纳税义务的行为。避税虽不违法但其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间接造成税收制度有失公平,是与税收立法本意相违背的。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观念中,税收筹划往往被视为偷税的近义词,税收筹划与避税策划被等同起来,存在着混用税收筹划和避税概念的现象,使许多避税策划披上税收筹划的外衣而大行其道。产生错误认识主要在于对税收筹划的宣传不够,税收筹划的法律概念不明确,对公民、法人的权利义务观念淡薄等原因所致。由于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税

收筹划的推广。

2.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我国由于以往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税收筹划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一个时期内,对税收筹划的研究甚至是一个禁区,政府和媒体也有意回避着这个话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对外交往的增多,我国对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在悄然兴起。税收筹划方面的书籍、专著开始出现,探讨企业税收筹划的文章越来越多,以企业税收筹划为内容的研讨会也召开了不少。税务网站和税务代理机构也积力介绍税收筹划的一些方法和成功案例。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推动我国企业税收筹划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我国税收筹划理论研究依然比较薄弱。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停留于对企业税收筹划的概念、特征等问题的探讨和争论上,对税收筹划的研究深度不够;企业税收筹划方面的比较系统的专著比较少。税收筹划方面理论研究的薄弱制约了企业税收筹划的发展。

(二)税收筹划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税收征管水平不高

由于征管意识、技术、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税收征管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存在少数税务机关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税务人员拥有过大的税收执法裁量权,使得征纳关系异化,导致部分税务执法人员与纳税人之间协调空间很大。

2.税法建设和宣传相对滞后。

我国目前税法建设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地方都有待修改和调整,而对于税法的宣传,除了部分专业的税务杂志会定期刊登外,纳税人难以从大众传媒中获知税法的全貌和其调整情况,不利于中小企业进行税务筹划。

3.税务代理制度还有待完善。

经济愈发展,社会分工越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涉税事务,企业往往会出于自身专业能力、纳税成本等考虑寻找中介。高效运作、立场公正的税务代理业不仅是维护征纳税双方利益的最有效手段,也是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活动的一项必要的外部条件。从1988年试点至今,我国税务代理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代理服务在对征纳双方的制约和维权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效。据调查:凡是委托代理的纳税人涉税争议发生率不高于1%。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业务开展普及率率低。目前委托代理纳税人仅占9%左右。二是代理业务局限性大。代理项目中,单项代理约占70%,全面代理约占30%;在单项代理上,纳税申报、审查、顾问、登记各约占30%、25%、18%、13%,其他事项占14%。税务代理主要是处理一些简单的涉税事务,基本没涉及到为中小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三是税务代理机构和人员在代理业务中立场有失公平、公正,代理质量得不到绝对保证。这些使税务代理成为中小企业税收筹划者的角色大打折扣,中小企业找不到高水平的全心全意为其利益服务的中介,自身能力又有限,自然会放弃税收筹划思想。

三、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现状的对策研究

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现状,需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同时下手,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内部环境方面的措施

1.中小企业必须树立对企业税收筹划的正确的认识。针对中小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存在的错误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宣传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其重要性,明确税务筹划与偷税的区别,增强中小企业纳税人税务筹划的意识。有关部门、组织应尽快以合适的形式明确税务筹划的概念、范畴,这样可以消除一些人对税务筹划概念的争论,将之引导到如何开展税务筹划的研究上来。

2.加强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理论研究,使税收筹划科学化。税务筹划在一些西方国家非

常流行,且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有借鉴意义的操作方法。有关机构应当组织专家学者加强对这些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引进,并把它与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理论体系,使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理论具有更强的实际操作性和指导性

(二)外部环境方面的措施

1.必须提高税务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加强税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遵循依法治税而不是依人治税的方针。大力加强监督制约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投诉箱、聘请特邀监察员等形式加大廉政建设监督力度。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税务人员的实际素质如何要放到纳税人心中的天平上去称一称,让社会各界的人士都来监督和观注税务人员的一举一动。税务部门对于社会的各种声音一定要认真对待,对事实确凿的,违反法律规章制度的税务人员决不能姑息迁就,要起到取信于民,“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

2.大力发展我国的税务代理事业,提高税务代理水平。税收筹划代理机制的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的投入,包括资金的投入、人力的投入等等,同时专门化的服务还能带来更好的税收筹划方案。使得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成本大大降低,税收筹划质量也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发展。

3.完善我国税收方面的相关法制建设。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税法,制定一些与税收筹划相关的法律条款,提高立法级次,修订税法语言表达不清或不明确之处,明确税收筹划定义,避免出现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税收筹划”认识上的分歧;明晰税收征管范围,明确税务机关职能,真正做到纳税、征税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升税收征收监管力度,保障税收征收的统

一、严肃、公正和公平;切实转变税务执法人员观念,提高税务人员业务能力;努力培养一批税务专门律师,完善税收筹划争议解决途径,更好地保障广大中小企业税收方面的权益。

总之,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极广,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门领域。税收筹划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繁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理应引起企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希望广大企业在正确引导、正确使用这项经济手段,实现中小企业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徐艳.加快我国税收筹划的若干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6年4月

[2]张涛.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09年12月12日

[3] 姚云 .论我国税收筹划发展的趋势性[J].时代金融2006年9月

[4]徐志虎.《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探析》[J].2009年2月24日

[5] 马慧.税收筹划浅谈[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年1月第10卷第1期

第二篇:煤炭运销企业税收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炭行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随着近年来煤炭行情的稳定和煤炭价格的逐年提高,煤炭税收高速增长,但同时煤炭运销企业税负明显偏低的问题也较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局开展了煤炭运销企业税收专项调查,发现全县煤炭运销企业税负大部分在1%以下,80%的煤炭运销企业税负低于0.6%;通过对煤炭运销企业税负率的测算及对典型纳税人的剖析,2014年煤炭运销企业共实现税收收入 万元,平均税负率约为 %,2015年煤炭运销企业实现税收收入 万元,平均税负也仅为 %,税负水平仍偏低,相当一部分纳税人存在税收违法行为。对此,需我们探索和完善科学有效的税收管理方法,加强对煤炭运销企业各环节的管理监督。

一、煤炭运销企业偷逃税款的主要方式

(一)虚开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由于目前运费发票管理政策尚不完善,虚开运费发票已成为煤炭运销企业偷税最常用的方法。一是虚开运费价格和吨数。煤炭运销企业普遍采用提高运费开票价格的办法虚抵进项税额。同时,个别企业存在运费发票开票吨数与增值税进项发票开票吨数不符的情况,以虚开吨数多抵进项税。二是采取“两票”结算方法。企业购进煤炭后,以进价或略高于进价的价格开具增值税发票进行销售,再通过另开具运输发票向购买方收取运费,运费收入不在账面上反映,以达到分解销售额,减少应纳税额的目的。三是扩大运费抵扣范围。按照政策规定允许抵扣进项税的运费项目为运费和建设基金,而销货企业开具运费发票时将装卸费、港务费和其他杂费全部并入运费开具,造成扩大抵扣范围,减少了应纳税款。

(二)销售货物不入账、隐匿销售收入。由于部分购货单位或个人购进货物时不需要发票或以开具收款收据替代发票,企业将此类货物长期挂库存账或计入货物正常损失,而不计销售收入,不申报纳税。煤炭洗选企业将洗选的下脚料煤泥等直接卖给私人或小规模企业而不入账的情况也相当普遍。还有一部分大户,将煤矿的返利(包括现金和实物)不入账,设“账外账”或挂往来账不计收入。

(三)掺杂煤矸石销售,购买进项税发票抵扣税款。企业掺杂煤矸石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企业购进的煤炭煤质较好,含热量较高,而购货方对含热量的要求相对较低,为了降低煤炭热量,企业就参入一定数量的煤矸石;二是部分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在煤炭中参入大量煤矸石对外销售。掺杂煤矸石势必造成煤炭销售数量和销项税款的增加。为达到少缴税的目的,部分企业向购进煤炭而不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单位或个人低价购买进项税发票,从而达到平衡进销数量的目的,也有个别企业,将掺杂煤矸石溢出的部分直接销售给个人或非一般纳税人,不做销售处理,偷逃国家税款。

(四)非煤炭运销企业或个人借户开票。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一些没有煤炭经营资格的单位或个人,购进煤炭,再通过向有煤炭经营资格的企业交手续费,借户开具销项税发票,进项税额则交由该企业进行抵扣和核算。

(五)接受虚开的专用发票抵扣税款。纳税人取得与自身经营项目无关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别人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抵扣增值税税款。

(六)通过走逃和注销一般纳税人资格偷税。煤炭运销企业大多数无固定经营场所,且经营期限的不确定,一旦经营不善,纳税人有可能撤消或走逃,其走逃带来的欠税,税务机关难以进行追缴。

二、煤炭运销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煤炭运销企业为了偷逃税款,采取的手段不断翻新,形式越来越隐蔽。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由于税收征管机制不够完善,对煤炭运销企业的税源控管、发票管理等措施不够有力,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一是税源管理不到位。目前基层税收管理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管户不到位、管事不及时。管理员的工作多停留在表面,不能够及时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及税负变化情况,特别是对一些经营场所隐蔽或不固定的煤炭运销企业,更是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二是纳税申报审核把关不严。在调查中发现,纳税申报岗人员在受理纳税申报时,一般只对申报表的勾稽关系进行审核,而对企业存在的长期进项大于销项、运输费用过高、库存产品过多等疑点问题,很少主动询问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更不能及时将有关疑点提交税源管理岗位进行核实。

三是税收征管查衔接不够紧密。由于受人员数量、业务素质水平等条件的影响,管理人员对纳税人的申报和涉税事务进行经常性、实质性的调查分析不够,难以按照规定定期深入企业开展日常巡查,不能及时发现需要重点调查分析的疑点问题,从而导致后续的评估、管理、检查等工作跟上及时。在征管查各环节中,征收环节只对纳税人的申报情况进行逻辑审核,管理环节只对纳税人的涉税事务进行管理,稽查环节只对有违法嫌疑的纳税人进行查处,没有形成统

一、完整的工作链条,工作合力发挥不充分。

四是运输发票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大量虚开、代开运输发票抵扣税款是造成税负偏低的最主要原因。目前,运费发票的印制、领购、开具及缴销的管理和监督由地税机关负责,而运输发票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管理则由国税部门负责,很容易造成管理脱节。特别是在增值税抵扣环节,国税部门如果认为抵扣增值税的运输发票有问题,必须经过地税机关的协查才能最终认定,不利于高效率地打击偷逃税行为。同时,由于国税部门不对运输发票实施日常管理,也难以及时发现运输发票开具使用中的问题,无法从源头上加强监控管理。

五是对运费价格信息采集的难度较大。由于国家对运输市场实行放开经营,运输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国家统一制定的运输价格标准很难得到认真执行,同样的路程,不同的运输业者之间的运费价格有很大的相差。另外,由于运输旺季与淡季差别,致使同一路程不同时间段运费价格差别也很大,当国税机关怀疑企业取得的运输发票存在价格问题时,因不能掌握准确的市场运费价格,而给调查核实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三、加强煤炭运销企业税收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税源管理力度。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巡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加大对煤炭运销企业的日常巡查力度,在巡查过程中主要了解企业当期的货物购进、商品销售情况、发票用量及具体开具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有关疑点问题。加大税收政策监管和企业财务监管力度。税收管理员定期对企业纳税申报、发票使用、税收政策执行以及财务核算等方面加强监督检查,防止纳税人套购发票虚开、代开现象发生。二是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在抓好日常税收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煤炭企业税收监控管理,把工作重点放在税源变化分析、税收预测、责任区巡查、经营情况调查等方面,及时了解煤炭运销企业资金流、物流等综合情况,加强企业经营的全程控制。并且注重市场分析调研工作,定期对市场行情进行价格比对和销售预测,把握企业经营趋势。三是强化纳税评估。把煤炭运销企业作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加大税负率的监控力度,对行业税负率、利润率进行全面测算,制定参考性行业利润率和最低税负率,作为纳税评估的参考指标,对偏离参考指标的纳税人进行重点监管,并建立普通发票核查机制,确保纳税申报的准确性。

(二) 加大对运输发票监管和治理的力度。一是加强国地税配合。加强与地税部门的联系和信息的交流、共享,共同做好对运输发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专项检查工作,并将运输发票的检查列为稽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严格执行运输发票抵扣规定。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问题的一系列规定,严格审核,对填写不规范的、项目不全的一律不予抵扣进项税额。同时,进一步强化运输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步抵扣制度,以堵塞不法分子利用运输发票在管理和开具上的缺陷进行偷、逃、骗税的漏洞,减少税收流失。三是加大对运输发票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提高纳税人的违法成本,促使纳税人远离发票犯罪。

(三)对销售价格明显偏低的企业,试行核定税负征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第六款规定:“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等相关规定,税务机关可针对销售价格明显偏低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税收管理办法,根据平销、微增值、增值额较大等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税负标准,核定企业最低税负。

(四)提高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一是加强税收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深入持久地税收宣传,让纳税人及时准确了解税收知识,了解偷逃国家税款将带来的严重后果,使纳税人能够自觉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二是加强纳税知识辅导。针对煤炭运销企业的经营特点,定期深入煤炭运销企业为财务人员作纳税辅导,指导企业财务人员规范帐务处理,依法申报纳税。三是加大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对查处的商贸企业特别税煤炭运销企业偷逃税大要案,及时公开曝光,对新的偷逃税手法要及时向社会公布,通过曝光违法行为,促使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

第三篇: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陈为玉 许传征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商品房开发的投入逐年加大,建筑市场的规模也随之快速扩张,而建筑市场对企业资质和工程质量的规范要求,使建筑企业异地施工现象越来越普遍。就**市目前情况看,本地建筑企业因受技术资质和施工力量的制约,无法大规模地参与重点建设项目、高层商品房开发与建设,具有较高资质的外来施工企业已成为建筑市场的主力军。据统计,我市规模较大的外来施工企业,2009年约有60多家,申报缴纳地方各税8000多万元;2010年85家,申报缴纳地方各税12000多万元。这些企业的进驻,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增长,也为地税部门组织收入提供了充足的税源。但外来施工企业同时也存在流动分散、建筑项目多、施工队伍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致使地税部门在对其进行监管时,普遍发现这些企业存在底数不清、难以征管、税收流失较严重等诸多问题。为彻底规范外来施工企业的税收管理,胶南局自2010年开始对外来施工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与清理。

一、外来施工企业征管措施

为提高整治效率,我们确立了“个案解剖—风险自查—评估检查”的整治思路与步骤,“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一)点上解剖,挖掘纳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抽调10名业务骨干,选取有代表性的5户外来施工企业进行解剖分析,补缴

营业税等地方各税及滞纳金865万元。一是通过查询外埠纳税人报验登记情况,到建设局等部门采集有关施工许可信息、工程招投标信息和工程备案,全面掌握外来施工单位在胶南市的建筑施工活动;二是设计调查表格,责成外来施工单位提供施工项目、开竣工时间、工程进度、工程款收取、决算情况、发票开具情况、税款缴纳等情况,分析比对报验登记的合同金额与纳税情况,查找纳税疑点;三是开展外围取证,到建筑管理部门调查取证拨付劳动保障金,到建设方取证甲方供料,然后与建筑单位核对落实。

(二)面上自查,帮助纳税人排除纳税风险。通过个案解剖,全面归纳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托纳税人培训学校,对部分外来施工企业进行集中纳税辅导,宣传相关税收政策。各管理单位根据剖析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辖区内外来施工企业下达《纳税风险提示与自查通知书》,提示存在的主要税收风险和相关税收政策,并由管理人员跟踪督导,限期自查,共有68户外来施工企业自查缴纳税款、滞纳金1365万元。

(三)重点检查,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对不认真开展自查的纳税人和自查不彻底的纳税人,由管理单位和稽查局进行评估检查和税务稽查,构成偷税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理顺和规范税收秩序。共检查15户纳税人,检查税款765万元,滞纳金85万元,罚款156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挂靠企业没有在当地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多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虽从多方面入手,建章立制,但挂靠现象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由于建筑工程承包资质的要求,一些资质低的外来

建筑企业不能承包建筑质量要求高的工程项目,挂靠高资质的外来建筑企业成为名义上的二级分支机构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大部分挂靠企业作为被挂靠企业分支机构,按照总分机构模式预缴企业所得税,未作为独立纳税人在劳务发生地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价外费用未并入营业额申报缴纳营业税。外来施工企业特别是下设的项目部,一般没有对项目进行独立核算,对其取得的建筑工程价外费用(包括返还利润、奖励费和养老保障金等),税务机关无法及时进行事中监控,使得价外费用特别是养老保障金大部分没有申报缴纳营业税。例如,外来施工企业从主管部门取得的养老保障金涉及金额近千万元,未并入营业额申报纳税问题,补缴税款27万余元。

(三)甲方供料不申报或不全额申报缴纳营业税。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周期较长,有的甚至要好几年。外来建筑施工单位为达到少缴税费的目的,不在自己的账中或备查账簿中真实反映“甲方供料”情况,往往在缴税或开票时不愿提供真实情况,没有将建设方提供材料及时、全部并入计税总额缴纳营业税费。例如,我局立案检查12户外来施工企业中,有5户企业存在未申报缴纳甲方供料营业税问题,补缴税款135万余元。

(四)不按照合同及时确认计税营业额,或未及时申报预收工程款营业税。对外来施工企业采取 “以票管税”手段,大部分停留在对建筑业专用发票实行代开监管上,重点在开票环节根据纳税人申报的开票额征收地方各税。税务部门仅从纳税申报表获取建筑业纳税人征管信息,对具体工程项目纳税状况实施管理的力度还不够,不能准确掌握外来建筑企业完整、真实的纳税和财务情况,

税款流失或滞后现象仍很严重。例如,我局检查14户外来施工企业中,有9户企业存在未按合同规定确认营业额或收取预收工程款未申报缴纳营业税问题,补缴税款1060万元。

(五)签订假合同差额申报转包工程缴纳营业税。有些企业将在招投标中得的工程项目,签订虚假的建筑工程分包合同,将建筑工程全部转包给其他建筑企业。譬如查实外来施工企业甲公司将950万元的工程项目全部转包给乙公司,但签订分包合同金额却为800万元,在申报缴纳营业税时,乙公司在按照营业额800万元申报营业税的同时,还负担甲公司虚假营业额150万元的营业税,这样甲公司少申报营业税28.5万元。

(六)未按规定在工程作业所在地扣缴其从业人员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不能准确核算,或不提供从业人员收入情况的外省进鲁施工企业,未按规定在工程作业所在地扣缴其从业人员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省内跨地市从事经营企业未提供异地施工相关纳税证明资料,未在工程作业所在地扣缴其从业人员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从目前已查结的14户企业检查情况看,其中3户企业在这一方面存在问题,补扣补缴税款68万元。

(七)税源登记或报验登记管理不利于税收控管。由于工商原因,外来施工企业在建筑劳务发生地无法成立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因此不能办理税务登记。《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6】104号)也规定,对外来经营的纳税人(包括超过180天的),只办理报验登记,不再办理临时税务登记。目前税务机关普遍采取“以票管税”手段,办理报验登记时未设定定期申报日期;同时一个外来施工企业不同的施

工项目只能使用不同的纳税识别号,往往一个外来施工企业最多有

八、九个纳税识别号,不便于对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这对税务机关税收监控造成困难,申报不实甚至不申报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强化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畅通综合治税信息传递渠道,强化纳税人户籍监控。加强与国税、工商、建设局、规划局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本区域外来施工企业基本资料和动态情况,逐户建立税源管理档案。工商部门在办理外来施工企业登记时,要及时通知其到地税机关办理相关登记,接受税务管理;建设部门要定期将外来施工企业办理有关建设项目信息资料(动态的项目立项情况以及建筑工程的投标、中标情况)传递给地税机关。通过综合治税网络,税务机关及时掌控外来施工项目,建立外来施工纳税人户籍管理电子档案,根据工程立项、投标、中标情况,对应办税务登记而未办、应报验登记而未报验的外来施工企业进行告知或催办,摸清税源底数,全面杜绝漏征漏管。

(二)严格审查外来施工企业的分支机构的资格。税务管理部门在办理税务登记或税源管理登记时,严格区分二级分支机构和挂靠企业,注重审核建筑企业跨地区经营设立的分支机构的真实性,要从财务、业务、人员是否全部与总机构有直接联系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对那些仅仅是某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得施工资质,借有资质建筑企业之名设立的分支机构,不予承认其二级分支机构资格,一律视为挂靠企业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加强外来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管理。省外来本地施工企业,建筑人员大部分在劳务发生地进行工资薪金所得分配。因此

必须在劳务发生地扣缴个人所得税,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施工单位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管理的通知》(鲁地税函[2006]37号和《建筑企业税收管理暂行办法》》(青地税发„2009‟184号)文件规定,一律在劳务发生地按工程结算收入的0.5%扣缴个人所得税。对省内所属跨市从事建筑业经营行为的施工企业,审核是否持有《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工程项目人工费定额总预算、个人收入分配计划、工资发放明细表、考勤表、工时表、工作量记录、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缴纳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等纳税证明资料,不同时具备以上资料的,一律在工程项目所在地按工程结算收入的0.5%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扩大调查取证范围,确保税收计税依据准确性。在税收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工作中,要扩展取证链条,注重延伸检查和管理。拨付的建筑结算款项、提供的甲方供料,建设方均有详细而明确的记载。税务机关可以到建设方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调查取证,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建设管理部门拨付的劳动保障金,建设管理部门有拨付台帐,具体记载拨付日期、金额和拨付依据。通过到第三方调查取证,既解决了纳税人不配合税务管理、检查的情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打击和震慑了税收违法行为。

(五)严格甄别转包和分包行为。依照《建筑法》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差额申报营业税的纳税人,严格审查《总、分承包合同》是否符合分包规定,特别是对分包额占总承包额50%以上的,必须到施工现场查验总承包人设立的项目管理机构和派驻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核算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是否是总承包单位的

人员,是否对该工程的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凡是不符合规定的,可界定为转包行为。

(六)建立“定期申报,以票控税,双向控管”模式,在流程上解决申报监控问题。以往的“以票控税”演变成施工企业“按需开票”,就是什么时间建设方付款,什么时间到税务机关开票。“定期申报,以票控税,双向控管” 就是根据纳税人提供的合同等资料建立的纳税电子档案,解决纳税人不按时申报、不全额申报、申报税种不全的问题。“定期申报”,对外来施工企业,无论办理了税务登记还是报验登记,全部按照申报期限要求按期申报;“以票控税”,就是在开票时将电子档案核实的各个税种全部纳入征收范围,确保无漏项;“双向控管”就是纳税人在开票时要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建设方和建筑方共同确认的施工进度比对表和甲方供料明细表、预决算书等涉税资料,同时税务机关要及时到施工现场对完工进度进行查验,结合税款入库情况实时监控,确保施工进度与税款入库进度控管及时、准确、到位。

(七)增强纳税风险评价的针对性,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税务管理部门一方面要通过纳税人档案和施工进度及时分析纳税人纳税情况,通过个案剖析、实地核查等方式,探索外来施工企业营业税及其他税种风险评价、纳税评估的要领;在推行风险评价、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互动机制中,以评价引导评估,以评估助力稽查,以稽查促进管理,从而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全面提高建筑营业税征管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入企业实地宣传外来施工企业的纳税地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计税方法和申报方式,发放外来施工企业纳税知识手册,组织外来施工企业税收政

策辅导班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依法纳税意识。

第四篇: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03/10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外来企业异地施工现象越来越普遍。特别是正在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曹妃甸工业区,属于纯粹的从无到有,所有工程项目均需新建,而区内尚未有能力较强的大中型建筑企业,因此,外来施工企业成为其建筑市场的主体。据统计,目前在我曹妃甸工业区新建续建工程60余项,共有70家总承包企业驻岛施工,其下的分、转包及靠挂施工队伍数百家。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也为地税部门组织收入提供了充足的税源。但由于建筑项目多、多层分转包现象严重、工程项目与施工队伍相互交叉等原因,致使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中普遍存在意识较差、底数不清、难以征管等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对这部分企业税收征管、堵塞税收征管漏洞是摆在地税部门的一道难题。下面,笔者仅结合曹妃甸地税局工作实际,就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筑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部分企业纳税意识较低。随着曹妃甸工业区大规模开发建设日进高潮,来自全国各地建筑施工企业大批云集驻岛施工。其中,既有资质较高、能力较强、管理规范、力量雄厚的大中型企业,也有管理不规范、资质较低的小建筑公司,加之分、转包企业和“三包”队伍、清包工队伍达到数百个之多,工地施工人员总量将达到数万人。这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纳税意识也不尽相同,部分企业纳税意识淡薄,未及时到税务部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或在收取工程款项后不及时开具发票。

二是总承包企业未严格履行代扣代缴制度。由于基建工程较多,许多大建筑公司将工程进行转包、分包,分转包企业再将工程向下一级企业承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按税法规定,总承包企业有转包、分包工程行为的,应由总承包企业代扣代缴分、转包企业的各项税费。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总承包企业未严格实行代扣代缴制度,没有对分包工程的各项税费实行代扣代缴。

三是部分建筑单位索票意识较差,单纯“以票控税”管理形成征管漏洞。部分建筑单位在拨付工程款时,没有及时向施工企业索取发票,违反规定以对方开具的收据甚至白条做账,致使有些施工企业视建筑单位情况“按需开票”,有的甚至将收取的工程款直接进入分包工程施工队。税务机关“以票控税”制度失去了作用,造成税款流失。

四是外来企业管理不规范,经营情况较难掌握。部分外来企业在施工地很少有专门的财务部门和人员,对涉税事项的联系相对不便,各种账目不健全,税务机关很难掌握其经营情况。如一些建设单位因资金困难等原因,用材料物资、车辆、房产所有权抵顶部分工程价款,对这部分抵顶工程价款的实物,施工企业一般不计入收入和相应的账目,形成资金账外循环。

五是税务机关征管力量相对不足。与外来施工企业流动频繁、数量较多、税源难以掌握、管理秩序较乱相比,税收征管力量相对不足。以我局为例,我局现有注册企业120户,共有近百家总承包企业,数百家分、转包及靠挂施工队,而税务干部仅有19人,工作任务较重,难以在加强外来施工企业征管中投入更多精力。

六是边缘税源难以管理,容易形成税收流失漏洞。如按税法规定,外来施工企业有外出经营活动证明的,回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无此证明的,在施工地缴纳所得税。但在实际征管中,由于工程投资大、建筑项目多,分包、转包、靠挂、借照经营等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分转包、靠挂企业既不在机构所在地缴税,又不在施工地缴纳所得税。而由于征管力量的相对不足,机构地与施工地税务机关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等原因,使得对这部分边缘税源的管理相对薄弱,税款流失严重。

二、几点建议

(一)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纳税意识。税务部门应加大对外来施工企业的税法宣传力度,通过深入企业实地宣传、组织外来企业税法辅导、发放有关知识手册等,提高企业主动依法纳税意识和自我办税能力。特别是对有地域差异性的政策,尤其要进行认真解释和说明,打消外来企业的顾虑和疑惑,使其放心施工、依法纳税。

(二)建立严密的协税护税网络,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应积极利用社会综合治税的各种信息渠道,加强与国税、工商、当地政府、建设局、规划局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本区域工程作业动态情况和基本资料,逐户建立税源管理档案。建设部门在办理外来施工企业登记时,要及时通知其到地税机关办理相关登记,接受税务管理,并定期将外来施工企业办理登记报验情况及有关建设项目信息资料传递给地税机关。通过协税护税网络,摸清税源底数,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防止漏征漏管现象。

(三)适度实行建设单位代扣代缴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按税法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应在收到施工企业开具的建筑业发票后拨付工程款,施工单位先完税、后开票、再收款。以我局为例,工程投资金额多、项目工期长、外来施工企业业务往来相对不便,如果账上无足够资金完税开票,就无法收到工程款,施工进度必须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可否由税务机关筛选一些管理完善、纳税信誉度高、工程巨大、账目健全的建设单位,在其为施工企业拨付工程款时代扣代缴税款,由施工企业拿建设单位的代扣代缴证明来税务机关开具建筑业发票,以此解决外来施工企业业务往来不便的麻烦,提高双方工作效率。

(四)变“以票控税”单腿管理为“工程进度”和“以票控税”双向管理,增强税收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为防止部分施工企业“按需开票”,税务机关应改变以往在家坐等完税的做法,在严格以票控税、加强建筑业发票管理的同时,坚持深入企业了解施工进度和拨付款情况,建立完善的施工进度比对表,结合税款入库情况实时监控,确保施工进度与税款入库进度同步进行。

(五)严格执法,打击偷逃税行为。通过日常检查和定期巡查,看企业是否存在白条入账、取得异地发票等行为,特别是对分转包及多层转包队伍的发票取得情况进行检查。对建设单位未按规定索取建筑业发票、承包人未实行代扣代缴导致税款流失的,要严格按税法规定进行处罚。

(六)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方式,实现边缘税源应收尽收。各地税务机关应加强相互间联系沟通,及时通报外出施工企业、外来施工企业底册和税款征收入库情况。特别是施工地所在税务机关,要加强对转包、靠挂企业、借照经营等企业的管理,与企业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进行积极协调,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无外出经营活动证明的施工企业按一定比例的

利润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确保边缘税源的应收尽收。

第五篇:论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

税收征管模式是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主体形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传统税收征管制度和征管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税收征管模式结构由传统的“一人进厂,各税统管”的“保姆式”征管模式,逐步向税收专业化管理转变。

一、 传统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征收问题

1、尽管我局在推行网上申报、房地产一体化、网络开票、三方协议扣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纳税人是“上门申报”,申报往往流于形式。在申报手续仍然繁琐的背景下,大量的业务量集中到办税服务厅中,集中在被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必然导致审核极为粗糙、流于形式。

2、“集中征收”覆盖面有限。在交通不便的农村乡镇不切实际,即使得税务部门要在中心乡镇建设相应的办公和住宿用房,增加不少投入,仍不方便周围乡镇纳税人缴税,而且一些流动性比较强的个体户往往不主动上门纳税,税务人员集中在中心乡镇,就会导致征管力量薄弱,税收流失严重。

(二)税收征管问题

1、档案问题。征管档案是税收工作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档案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资料不齐全、文书填写不规范、执法程序 1

错误等问题比较严重。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由各分局保管,造成档案遗失、档案利用不高、查阅困难。

2、税管员工作负担问题。目前税源管理方法是管理员划片管户,“一人进场,各税统管”,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了“管理员什么事情都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被动局面;同时管理员大部分的精力被消耗在催报催缴、办理涉税事项、填报各类报表等事务性工作中,无暇顾及重点业户的核心税源管理工作。

3、税管员执法风险问题。管理员对其所管辖的纳税人从成立到注销,统包统揽,权力过大,隐性风险巨大,无法监控,不符合税收风险管理的科学理念,从强化管理、保护队伍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税源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4、征管流程问题。税费征管信息系统上线后,业务流程只针对系统流程,但相应的业务规程没有出台,以致在征管当中,同一件涉税事项既要走系统流程,又要走纸质文书流程,并且各市县的业务流程不一致,加重纳税人负担,税务工作繁琐,效率低下。

5、人员素质问题。(1)系统操作不精通,许多税务工作者不熟悉新系统,不能有效的利用系统进行管理,数据利用率不高。(2)业务不精通,税务人员的政策水平及业务素质普遍不高,每个管理员的管户情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实现对片区内各行业、各类型的纳税人均能实施有效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

6、奖励机制问题。现阶段我们很难通过具体的指标、方法去评价考核其管理质量,容易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的情

况,很难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部分税务人员对工作敷衍拖延,个别人员出现“混日子”的工作态度;同时在制度建设上也存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管理员的考核乏力等问题。

7、纳税服务问题。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型、被动型的管理,存在着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服务措施针对性不强,缺乏对纳税人的个性化服务,管理与服务脱节等问题,使其无法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深层次高效率的纳税服务。

(三)机构职能问题

目前我省实行机构改革后,税源征收管理主要有三个机构执行:一是纳税服务管理局,负责全市的税款征收工作,二是局属各分局,负责管辖区内的纳税人管理,实施日常管理事项工作。三是纳税评估管理局,纳税人纳税情况进行审核、分析和评定工作。目前分局内部是按管片制划分管户,税管员对管辖区内的纳税人所有涉税事项进行管理,即“包户到人、各事统管”。

在管辖范围划分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按行业、重点税源和属地划分管辖范围,二是按属地划分关系片区。第一种方式有利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但容易造成管户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第二种方式不利于行业、重点税源的集中管理,不能实现专业化管理。

(四)系统问题

1、数据质量问题。数据是信息管税的基础,但目前基层信息采集随意性大、涉税信息数量少、质量差、数据利用率低。税收征管人员普遍只重视纳税人的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和发票数据等信

息的收集,忽视对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生产经营情况、财产情况、银行存款以及会计核算等信息的采集,很多纳税申报表以外的指标,只能通过手工采集,不利于通过计算机进行涉税信息评估分析。

2、系统功能问题。新税费征管信息系统上线后,纳税评估、风险管理、定期定额核定等模块还没有设置或利用。系统实现申报征收功能,但在数据的查询、利用、分析方面的功能仍有待提高。

二、新税收征管模式

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实现新时期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税收管理目标。只有创新税收管理员方式,实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才能破解当前税源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一)调整机构职能,深化税源分类管理

调整属地管理模式,实行按行业、规模、属地相结合的划分方法。原则上对纳税户分散、税源规模较小的农村片区,一般采取按属地管理划分方式,对面向纳税人的管理序列业务按业务类属实行分组分岗管理;对纳税户较多且大企业集中、税源规模较大的分局,可采取不同规模税源或行业的分类管理,对面向纳税人的管理序列业务同样按业务类属实行分组分岗管理。

(二)合理设定岗位职责,实行按业务分岗管理

打破基层一线征管机构按区域“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方式,对基层征收、管理序列的业务按照前后台相互衔接、上下业务相互对应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类,调整岗责体系,实行按业务分岗管理。将基

层现行征管序列业务划分为征收服务、日常管理、税源管理、综合管理四大类,按照四类业务所涉及的事项设置岗位,实行分岗管事。

(三)完善工作流程,实行流程化管理

工作职责重新分解,业务流程重新调整,管理模式转型后,工作职责按照“管户”变“管事”进行了重新划分。通过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按照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估等设计税收风险管理流程。以纳税人自主申报为基础,在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之前,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政策的宣传、辅导、咨询,通过便捷的申报、办税渠道等为纳税人提供各类服务。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后,税务部门主要负责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控,全面审核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选择有疑点的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

(四)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促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信息共享是建立和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支撑。必须加快征管信息化建设。一是提高系统的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二是完善系统功能,为专业化管理方式提供技术支持。三是保证各个管理环节衔接顺畅,实现信息共享,防止工作脱节,避免出现漏洞,提高管理效能。四是提高信息利用率,落实信息管税各项工作任务。五是疏通社会涉税信息传递渠道,拓宽第三方信息来源。

(五)以核查申报数据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强化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工作作用大,能更多地发现问题,为税收征管服务。一是建立各行业不同的纳税评估模型,分行业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

析,提出疑点信息,找出评估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二是开展多种联动评估工作,建立相关预警指标,参照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对指标差异较大的纳税户进行评估;三是建立评估长效管理机制,针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加强行业管理。征管部门定期总结分析评估发现的税收管理隐患,推动相关部门从制度层面完善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评估一个行业促进一个行业的管理,评估一个地区提升一个地区的管理,不断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建立防范税收风险的长效机制。

(六)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

根据各类纳税人的不同管理要求和税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立能力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明确各类管理岗位的业务技能、要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等。根据岗位能力标准,对管理人才进行分类,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强化分类培训。按照“岗位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开展岗位分类培训。注重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突出能力操作与训练。优化人员配置,将各类管理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其专长的税源管理岗位上。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在提拔任用、奖惩评价等方面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提供空间。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上一篇:企业精神的基本特征下一篇:企业文化员工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