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4-05-19

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及对策(精选6篇)

篇1: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陈为玉 许传征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商品房开发的投入逐年加大,建筑市场的规模也随之快速扩张,而建筑市场对企业资质和工程质量的规范要求,使建筑企业异地施工现象越来越普遍。就**市目前情况看,本地建筑企业因受技术资质和施工力量的制约,无法大规模地参与重点建设项目、高层商品房开发与建设,具有较高资质的外来施工企业已成为建筑市场的主力军。据统计,我市规模较大的外来施工企业,2009年约有60多家,申报缴纳地方各税8000多万元;2010年85家,申报缴纳地方各税12000多万元。这些企业的进驻,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增长,也为地税部门组织收入提供了充足的税源。但外来施工企业同时也存在流动分散、建筑项目多、施工队伍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致使地税部门在对其进行监管时,普遍发现这些企业存在底数不清、难以征管、税收流失较严重等诸多问题。为彻底规范外来施工企业的税收管理,胶南局自2010年开始对外来施工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与清理。

一、外来施工企业征管措施

为提高整治效率,我们确立了“个案解剖—风险自查—评估检查”的整治思路与步骤,“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一)点上解剖,挖掘纳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抽调10名业务骨干,选取有代表性的5户外来施工企业进行解剖分析,补缴

营业税等地方各税及滞纳金865万元。一是通过查询外埠纳税人报验登记情况,到建设局等部门采集有关施工许可信息、工程招投标信息和工程备案,全面掌握外来施工单位在胶南市的建筑施工活动;二是设计调查表格,责成外来施工单位提供施工项目、开竣工时间、工程进度、工程款收取、决算情况、发票开具情况、税款缴纳等情况,分析比对报验登记的合同金额与纳税情况,查找纳税疑点;三是开展外围取证,到建筑管理部门调查取证拨付劳动保障金,到建设方取证甲方供料,然后与建筑单位核对落实。

(二)面上自查,帮助纳税人排除纳税风险。通过个案解剖,全面归纳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托纳税人培训学校,对部分外来施工企业进行集中纳税辅导,宣传相关税收政策。各管理单位根据剖析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辖区内外来施工企业下达《纳税风险提示与自查通知书》,提示存在的主要税收风险和相关税收政策,并由管理人员跟踪督导,限期自查,共有68户外来施工企业自查缴纳税款、滞纳金1365万元。

(三)重点检查,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对不认真开展自查的纳税人和自查不彻底的纳税人,由管理单位和稽查局进行评估检查和税务稽查,构成偷税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理顺和规范税收秩序。共检查15户纳税人,检查税款765万元,滞纳金85万元,罚款156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挂靠企业没有在当地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多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虽从多方面入手,建章立制,但挂靠现象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由于建筑工程承包资质的要求,一些资质低的外来

建筑企业不能承包建筑质量要求高的工程项目,挂靠高资质的外来建筑企业成为名义上的二级分支机构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大部分挂靠企业作为被挂靠企业分支机构,按照总分机构模式预缴企业所得税,未作为独立纳税人在劳务发生地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价外费用未并入营业额申报缴纳营业税。外来施工企业特别是下设的项目部,一般没有对项目进行独立核算,对其取得的建筑工程价外费用(包括返还利润、奖励费和养老保障金等),税务机关无法及时进行事中监控,使得价外费用特别是养老保障金大部分没有申报缴纳营业税。例如,外来施工企业从主管部门取得的养老保障金涉及金额近千万元,未并入营业额申报纳税问题,补缴税款27万余元。

(三)甲方供料不申报或不全额申报缴纳营业税。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周期较长,有的甚至要好几年。外来建筑施工单位为达到少缴税费的目的,不在自己的账中或备查账簿中真实反映“甲方供料”情况,往往在缴税或开票时不愿提供真实情况,没有将建设方提供材料及时、全部并入计税总额缴纳营业税费。例如,我局立案检查12户外来施工企业中,有5户企业存在未申报缴纳甲方供料营业税问题,补缴税款135万余元。

(四)不按照合同及时确认计税营业额,或未及时申报预收工程款营业税。对外来施工企业采取 “以票管税”手段,大部分停留在对建筑业专用发票实行代开监管上,重点在开票环节根据纳税人申报的开票额征收地方各税。税务部门仅从纳税申报表获取建筑业纳税人征管信息,对具体工程项目纳税状况实施管理的力度还不够,不能准确掌握外来建筑企业完整、真实的纳税和财务情况,税款流失或滞后现象仍很严重。例如,我局检查14户外来施工企业中,有9户企业存在未按合同规定确认营业额或收取预收工程款未申报缴纳营业税问题,补缴税款1060万元。

(五)签订假合同差额申报转包工程缴纳营业税。有些企业将在招投标中得的工程项目,签订虚假的建筑工程分包合同,将建筑工程全部转包给其他建筑企业。譬如查实外来施工企业甲公司将950万元的工程项目全部转包给乙公司,但签订分包合同金额却为800万元,在申报缴纳营业税时,乙公司在按照营业额800万元申报营业税的同时,还负担甲公司虚假营业额150万元的营业税,这样甲公司少申报营业税28.5万元。

(六)未按规定在工程作业所在地扣缴其从业人员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不能准确核算,或不提供从业人员收入情况的外省进鲁施工企业,未按规定在工程作业所在地扣缴其从业人员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省内跨地市从事经营企业未提供异地施工相关纳税证明资料,未在工程作业所在地扣缴其从业人员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从目前已查结的14户企业检查情况看,其中3户企业在这一方面存在问题,补扣补缴税款68万元。

(七)税源登记或报验登记管理不利于税收控管。由于工商原因,外来施工企业在建筑劳务发生地无法成立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因此不能办理税务登记。《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6】104号)也规定,对外来经营的纳税人(包括超过180天的),只办理报验登记,不再办理临时税务登记。目前税务机关普遍采取“以票管税”手段,办理报验登记时未设定定期申报日期;同时一个外来施工企业不同的施

工项目只能使用不同的纳税识别号,往往一个外来施工企业最多有八、九个纳税识别号,不便于对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这对税务机关税收监控造成困难,申报不实甚至不申报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强化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畅通综合治税信息传递渠道,强化纳税人户籍监控。加强与国税、工商、建设局、规划局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本区域外来施工企业基本资料和动态情况,逐户建立税源管理档案。工商部门在办理外来施工企业登记时,要及时通知其到地税机关办理相关登记,接受税务管理;建设部门要定期将外来施工企业办理有关建设项目信息资料(动态的项目立项情况以及建筑工程的投标、中标情况)传递给地税机关。通过综合治税网络,税务机关及时掌控外来施工项目,建立外来施工纳税人户籍管理电子档案,根据工程立项、投标、中标情况,对应办税务登记而未办、应报验登记而未报验的外来施工企业进行告知或催办,摸清税源底数,全面杜绝漏征漏管。

(二)严格审查外来施工企业的分支机构的资格。税务管理部门在办理税务登记或税源管理登记时,严格区分二级分支机构和挂靠企业,注重审核建筑企业跨地区经营设立的分支机构的真实性,要从财务、业务、人员是否全部与总机构有直接联系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对那些仅仅是某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得施工资质,借有资质建筑企业之名设立的分支机构,不予承认其二级分支机构资格,一律视为挂靠企业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加强外来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管理。省外来本地施工企业,建筑人员大部分在劳务发生地进行工资薪金所得分配。因此

必须在劳务发生地扣缴个人所得税,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施工单位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管理的通知》(鲁地税函[2006]37号和《建筑企业税收管理暂行办法》》(青地税发„2009‟184号)文件规定,一律在劳务发生地按工程结算收入的0.5%扣缴个人所得税。对省内所属跨市从事建筑业经营行为的施工企业,审核是否持有《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工程项目人工费定额总预算、个人收入分配计划、工资发放明细表、考勤表、工时表、工作量记录、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缴纳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等纳税证明资料,不同时具备以上资料的,一律在工程项目所在地按工程结算收入的0.5%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扩大调查取证范围,确保税收计税依据准确性。在税收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工作中,要扩展取证链条,注重延伸检查和管理。拨付的建筑结算款项、提供的甲方供料,建设方均有详细而明确的记载。税务机关可以到建设方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调查取证,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建设管理部门拨付的劳动保障金,建设管理部门有拨付台帐,具体记载拨付日期、金额和拨付依据。通过到第三方调查取证,既解决了纳税人不配合税务管理、检查的情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打击和震慑了税收违法行为。

(五)严格甄别转包和分包行为。依照《建筑法》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差额申报营业税的纳税人,严格审查《总、分承包合同》是否符合分包规定,特别是对分包额占总承包额50%以上的,必须到施工现场查验总承包人设立的项目管理机构和派驻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核算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是否是总承包单位的人员,是否对该工程的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凡是不符合规定的,可界定为转包行为。

(六)建立“定期申报,以票控税,双向控管”模式,在流程上解决申报监控问题。以往的“以票控税”演变成施工企业“按需开票”,就是什么时间建设方付款,什么时间到税务机关开票。“定期申报,以票控税,双向控管” 就是根据纳税人提供的合同等资料建立的纳税电子档案,解决纳税人不按时申报、不全额申报、申报税种不全的问题。“定期申报”,对外来施工企业,无论办理了税务登记还是报验登记,全部按照申报期限要求按期申报;“以票控税”,就是在开票时将电子档案核实的各个税种全部纳入征收范围,确保无漏项;“双向控管”就是纳税人在开票时要向税务机关提供有建设方和建筑方共同确认的施工进度比对表和甲方供料明细表、预决算书等涉税资料,同时税务机关要及时到施工现场对完工进度进行查验,结合税款入库情况实时监控,确保施工进度与税款入库进度控管及时、准确、到位。

(七)增强纳税风险评价的针对性,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税务管理部门一方面要通过纳税人档案和施工进度及时分析纳税人纳税情况,通过个案剖析、实地核查等方式,探索外来施工企业营业税及其他税种风险评价、纳税评估的要领;在推行风险评价、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互动机制中,以评价引导评估,以评估助力稽查,以稽查促进管理,从而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全面提高建筑营业税征管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入企业实地宣传外来施工企业的纳税地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计税方法和申报方式,发放外来施工企业纳税知识手册,组织外来施工企业税收政

策辅导班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依法纳税意识。

篇2: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03/10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筑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外来企业异地施工现象越来越普遍。特别是正在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曹妃甸工业区,属于纯粹的从无到有,所有工程项目均需新建,而区内尚未有能力较强的大中型建筑企业,因此,外来施工企业成为其建筑市场的主体。据统计,目前在我曹妃甸工业区新建续建工程60余项,共有70家总承包企业驻岛施工,其下的分、转包及靠挂施工队伍数百家。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也为地税部门组织收入提供了充足的税源。但由于建筑项目多、多层分转包现象严重、工程项目与施工队伍相互交叉等原因,致使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中普遍存在意识较差、底数不清、难以征管等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对这部分企业税收征管、堵塞税收征管漏洞是摆在地税部门的一道难题。下面,笔者仅结合曹妃甸地税局工作实际,就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筑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部分企业纳税意识较低。随着曹妃甸工业区大规模开发建设日进高潮,来自全国各地建筑施工企业大批云集驻岛施工。其中,既有资质较高、能力较强、管理规范、力量雄厚的大中型企业,也有管理不规范、资质较低的小建筑公司,加之分、转包企业和“三包”队伍、清包工队伍达到数百个之多,工地施工人员总量将达到数万人。这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纳税意识也不尽相同,部分企业纳税意识淡薄,未及时到税务部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或在收取工程款项后不及时开具发票。

二是总承包企业未严格履行代扣代缴制度。由于基建工程较多,许多大建筑公司将工程进行转包、分包,分转包企业再将工程向下一级企业承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按税法规定,总承包企业有转包、分包工程行为的,应由总承包企业代扣代缴分、转包企业的各项税费。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总承包企业未严格实行代扣代缴制度,没有对分包工程的各项税费实行代扣代缴。

三是部分建筑单位索票意识较差,单纯“以票控税”管理形成征管漏洞。部分建筑单位在拨付工程款时,没有及时向施工企业索取发票,违反规定以对方开具的收据甚至白条做账,致使有些施工企业视建筑单位情况“按需开票”,有的甚至将收取的工程款直接进入分包工程施工队。税务机关“以票控税”制度失去了作用,造成税款流失。

四是外来企业管理不规范,经营情况较难掌握。部分外来企业在施工地很少有专门的财务部门和人员,对涉税事项的联系相对不便,各种账目不健全,税务机关很难掌握其经营情况。如一些建设单位因资金困难等原因,用材料物资、车辆、房产所有权抵顶部分工程价款,对这部分抵顶工程价款的实物,施工企业一般不计入收入和相应的账目,形成资金账外循环。

五是税务机关征管力量相对不足。与外来施工企业流动频繁、数量较多、税源难以掌握、管理秩序较乱相比,税收征管力量相对不足。以我局为例,我局现有注册企业120户,共有近百家总承包企业,数百家分、转包及靠挂施工队,而税务干部仅有19人,工作任务较重,难以在加强外来施工企业征管中投入更多精力。

六是边缘税源难以管理,容易形成税收流失漏洞。如按税法规定,外来施工企业有外出经营活动证明的,回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无此证明的,在施工地缴纳所得税。但在实际征管中,由于工程投资大、建筑项目多,分包、转包、靠挂、借照经营等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分转包、靠挂企业既不在机构所在地缴税,又不在施工地缴纳所得税。而由于征管力量的相对不足,机构地与施工地税务机关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等原因,使得对这部分边缘税源的管理相对薄弱,税款流失严重。

二、几点建议

(一)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纳税意识。税务部门应加大对外来施工企业的税法宣传力度,通过深入企业实地宣传、组织外来企业税法辅导、发放有关知识手册等,提高企业主动依法纳税意识和自我办税能力。特别是对有地域差异性的政策,尤其要进行认真解释和说明,打消外来企业的顾虑和疑惑,使其放心施工、依法纳税。

(二)建立严密的协税护税网络,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应积极利用社会综合治税的各种信息渠道,加强与国税、工商、当地政府、建设局、规划局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本区域工程作业动态情况和基本资料,逐户建立税源管理档案。建设部门在办理外来施工企业登记时,要及时通知其到地税机关办理相关登记,接受税务管理,并定期将外来施工企业办理登记报验情况及有关建设项目信息资料传递给地税机关。通过协税护税网络,摸清税源底数,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防止漏征漏管现象。

(三)适度实行建设单位代扣代缴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按税法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应在收到施工企业开具的建筑业发票后拨付工程款,施工单位先完税、后开票、再收款。以我局为例,工程投资金额多、项目工期长、外来施工企业业务往来相对不便,如果账上无足够资金完税开票,就无法收到工程款,施工进度必须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可否由税务机关筛选一些管理完善、纳税信誉度高、工程巨大、账目健全的建设单位,在其为施工企业拨付工程款时代扣代缴税款,由施工企业拿建设单位的代扣代缴证明来税务机关开具建筑业发票,以此解决外来施工企业业务往来不便的麻烦,提高双方工作效率。

(四)变“以票控税”单腿管理为“工程进度”和“以票控税”双向管理,增强税收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为防止部分施工企业“按需开票”,税务机关应改变以往在家坐等完税的做法,在严格以票控税、加强建筑业发票管理的同时,坚持深入企业了解施工进度和拨付款情况,建立完善的施工进度比对表,结合税款入库情况实时监控,确保施工进度与税款入库进度同步进行。

(五)严格执法,打击偷逃税行为。通过日常检查和定期巡查,看企业是否存在白条入账、取得异地发票等行为,特别是对分转包及多层转包队伍的发票取得情况进行检查。对建设单位未按规定索取建筑业发票、承包人未实行代扣代缴导致税款流失的,要严格按税法规定进行处罚。

篇3: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法,税收征管,对策

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结束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实行的内外有别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度, 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 真正体现了WTO的国民待遇原则。2007年12月6日国务院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新《企业所得税》的很多原则性规定进行了细化, 增强了新税法的可操作性。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税收优惠、税前扣除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程度创新, 这些创新也给税收征管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 下面仅其中的一些重点问题作简单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应对策。

一、征管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1、新税法优惠政策有关事项和判定标准未明确

(1) 技术开发费用列支范围问题。一是对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认定, 应明确怎么认定、由谁认定的问题;二是研究开发费用项目内容, 即研究开发费用究竟应列支哪些具体费用;三是原来关于技术开发费的相关规定如何适用。

(2) 哪些固定资产可以加速折旧。新税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 确需加速折旧的, 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又明确, 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固定资产, 包括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哪些是“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 哪些是“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由于没有具体的条文可依, 纳税人和税务部门都不好把握。

2、新税法优惠政策享受条件和审批制度未明确。

一是对原优惠政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问题;二是税收优惠审批制度未重新明确, 对哪些税收优惠属于审批类、哪些属于备案类, 权限、程序如何履行等具体问题还未系统化地重新加以明确。

(二) 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管理问题。

在确定非法人分支机构是否为独立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问题上, 原内资企业所得税以是否为“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为标准, 来判定是否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而新税法则是以“法人”为标准来确定纳税人, 对非法人分支机构的应税所得要求应汇总到总机构进行纳税。总分支机构税务部门之间如何交换和共享已经拥有的征管信息, 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2、税务登记分支机构信息不健全。

以前, 税务登记信息中有分支机构信息栏目, 新税务登记却无此内容, 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不知道该企业在外设有多少分支机构, 收入确定不准确, 存在人为转移税源现象, 容易造成漏征漏管。

3、国地税协调配合的难度将加大。

工商注册2001年12月31日前的所得税归地税管理, 2002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的归国税管理, 2009年1月1日以后注册的, 主营业务是增值税的归国税管理, 主营业务是营业税的归地税管理。由于征管范围难以准确划分, 国、地税在企业所得税征管权上一直存在争议, 加之国、地税对企业所得税法的理解、执法力度、人员素质、特别是收入压力各有不同, 对企业所得税管理有紧有松、有细有粗, 致使同一地区、同一行业纳税人所得税负担轻重不一, 各不相同。新法实施下, 统一的税收政策却分属两个部门落实, 差异更大, 对征而不管, 管而不征的执法过错责任难于追究。

(三) “粗放式”管理与新法“严征管”要求相背离

目前, 纳税人税法遵从意识差, 做假账现象屡见不鲜, 在实际征管中, 一些企业业主根据税务机关征管松紧程度来人为调控盈亏金额以逃避打击。税务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局限于核定征收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 而且对这种方式根深蒂固, 在税源充足、收入任务轻松时, 则千方百计“压”, 对大面积亏损的中小企业不闻不问;在收入任务紧张时, 则千方百计“挖”, 不问企业帐制是否健全, 不加分析地一律对多年亏损的企业实行核定征收所得税。新法实施后, 要求“严征管”必须要从提高税法的遵从度着手, 尽量避免所得税的“粗放式”管理。

二、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管的对策建议

(一) 需要上级税务机关明确或新修订的实施细则

1、收入确认方面。

对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建议按照投资方收到权益性投资收益日期, 确认其收入的实现。因为不管双方企业是否在一个市区, 都应有银行方面的往来信息凭据可查;同时规定对企业不能提供收益日期凭据情形的, 可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2、税前扣除方面问题。

对企业非银行借款利息支出, 建议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基准利率计算扣除;同时建议对企业向个人的借款利息支出, 只要真实合理, 可凭个人向地税办税大厅申请代开的营业税发票予以扣除。对工资薪金、“三项经费”、业务招待费问题, 建议总局制定工资薪金、业务招待费等项目的具体管理办法;对新税法中表述的“合理的”、“有关的”、“任职或受雇员工”等术语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界定标准;明确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内容范围, 便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实际操作执行。

3、关于减免税优惠政策方面。

建议总局尽快明确优惠政策有关事项和享受优惠政策的判定标准:如技术开发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项目的具体管理办法;对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认定流程, 怎么认定、由谁认定问题;同时细化技术开发费的列支范围和可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品目, 使基层在操作时有章可循。尽快明确优惠政策享受条件和审批制度;加快与新税法优惠政策配套措施的出台, 提高新税法优惠政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强化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出台限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核定征收纳税人的范围, 即经税务机关批准不设置账簿而实行核定征收的纳税人方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明确界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纳税人的规模;其他应设置而不设置账簿的纳税人, 不得享受国家所有税收优惠政策。

4、建议企业所得税税种实行专业征管, 收入共享。

改现行企业所得税“一税两征”为一家统一征管。既有利于解决征管权限纠纷, 又有利于规范和简化税制, 降低征收成本, 促进征纳和谐。同时, 对收入按比例分享。不管国税征管, 还是地税征管, 只要中央与地方的所得收入按比例进行分享, 中央和地方就没利益上的根本冲突。

5、完善新税法框架下的企业所得税政策体系。

对原有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进行全面清理, 凡不符合新税法统一规定的, 2008年1月1日起一律停止执行, 明确废止;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继续执行的, 明确规定给予延续;对重要的具体操作性文件如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财产损失扣除管理办法等, 逐一清理明确废止、失效或部分有效, 逐步建立依据合法、标准明确、程序规范、易于操作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制度体系, 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

(二) 税务部门应强化征管措施

1、加大税法宣传教育力度, 强化法治观念, 提高税收的遵从度。

国、地税机关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内部宣传手段, 加强对纳税人、社会各界的宣传, 争取广大纳税人、社会各界的支持, 为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及氛围;优化纳税服务, 进行上门辅导, 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与原法的主要区别, 税收优惠政策享受的范围、期限的延续, 新旧税法征管办法的衔接等, 面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讲解。

2、强化新税法相关业务培训。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后续的相关政策文件, 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同时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办法密切相关, 国、地税机关应及时开展新企业所得税法培训, 首先培训税务干部, 在税务干部吃透政策和业务规定的基础上, 集中对纳税人的培训使纳税人尤其是企业办税人员尽快掌握政策规定及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操作办法, 同时与日常辅导结合起来, 保证新税法的全面贯彻落实。

3、强化企业所得税精细化分类管理。

根据企业行业特点, 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进一步实行精细化分类管理, 有针对性地扩大查账征收范围;有针对性地推行行业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范围。严格按照国家总局印发的《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 大量收集涉税核定定额信息, 通过科学核定定额, 进一步降低亏损面。

4、借助税务中介机构, 认真参予中介代理服务。

中介机构要充分利用过硬的税收知识, 在合理收费的前提下, 正确引导、辅导纳税人建账、代账、代理申报纳税、合理筹划本企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内容, 在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 确保国家税收不会流失。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J].主席令第63号, 2007, (03)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J].国务院令第512号, 2007, (12) .

篇4:我国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

摘要税收征管是税务机关的重要活动内容,本文概述了税务征管的全部流程和技术特点,通过分析税务征管过程中常见的典型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广大税务征管职能部门和税务工作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进一步完善税务征管工作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税务征管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税收是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税收征管是国家各级税务机关的主要职能。税收征管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根据国家相关的税务法律法规,对各项税收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以及征收管理,以便于达到税收工作的有效实施。从职能内容来看,我国的税务征管主要承担了以下几个任务:1)宣传国家相关的税务法律法规,提高国民依法纳税的法律意识,保障税收工作的执行力度。2)有效的掌握税收来源的实时动态,完善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3)对纳税单位和企业、个人进行相关的纳税登记,完善纳税的申报环节。4)对纳税过程进行实时的审计和监督,保障纳税额度,控制纳税款项。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的税收部分也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推行税收征管制度改革以来,税收总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税收征管的乱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依法纳税的意识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可以看到,税收征管改革的正在逐步迈入正轨。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的意识到我们的税务征管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也是制约我国税务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在,剖析税务征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深化税务征管的改革力度,才能为税务征管提供更好的进步空间。

一、税务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税收征管不力,税源管理混乱

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纳税企业单位数额庞大,对于纳税税源的管理主要采用的是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纳税检查和发票管理等等技术手段。虽然涵盖面十分的全面,但是实际实施时缺乏足够的力度,目前的税务登记还仅仅是停留在企业营业登记的层面上。对于企业营业内容和税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纳税申报主要是一个检查企业是否按照预定时间点进行纳税,对于纳税质量和税源控制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发票管理是一项十分有效的税务管理方式,但是这是建立在正常的发票开具环境之下的,因此,对于税源的管理是呈现出一定的混乱的,也是我们税务征管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税收审计和监督工作存在漏洞

审计和监督工作是财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税收征管中的审计监督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即对税收机关、纳税单位、纳税过程进行税务审计,可以看到,在税务机关内部,税务职能模糊,权利分工不明确,各级税务职能部门功能重叠的现象时有发生。纳税企业中偷税漏税也是对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对纳税项目、纳税金额、纳税经手人员以及纳税信息的登记改动等等都缺乏足够的审计监督,对乱象缺乏有力的打击力度。

3.税收信息化水平偏低,税收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财政电算化是财政工作中一个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税收工作中一个侧重点。在当前的收税征管中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是在信息化覆盖面、信息化数据处理能力以及信息化税务系统平台的利用效率上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税收手段的发展也使得税收征管变得更加的技巧化,这就需要税务工作人员具有更全面的税务操作技巧,然而这也是我国税务管理人员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二、完善税收征管的相关措施

通过对税收征管进行一个针对性的分析之后,我们得出了税收征管过程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税收征管进行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建立健全税收征管的管理体制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相关措施和对策:

1.强化税源管理力度,保障税收质量

税务征管的核心应该是对税源的管理,因此,合理的开展税源管理是保障税收征管质量的前提。对纳税对象,应该从财务会计上进行控制管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会计资料内容进行专业化审核,规范税务信息。实时了解纳税对象的支出情况,掌握纳税对象的纳税范围,打击偷税漏税现象,保障税收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对发票开具中的乱开、虚开和假发票现象予以打击,完善发票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重要作用。

2.加大税务监督约束,明确税务责任划分

税收征管活动中的审计监督工作尤为重要。对于税收机关内部,要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各个税收管理人员的职能范围,明确他们在税收征管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对于在税收征管中逃离责任、越权操作以及贪污受贿的现象要进行详细的税务审计,依法进行处理。要强化税务监管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税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完善税务信息数据的档案管理,建立信息化的税务监控、税务结算和税务审计的系统平台,大大的提高税务工作的效率,规范税务工作中的技术环节,提高税务工作的服务质量。

3.提升纳税意识,完善税收管理体系

依法纳税是没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在现有的税务法律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加大纳税缴税的宣传力度,是提高税务征收效率最有力的措施,只有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增强了,税务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下去。在税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上,要依法规范税务征管的整个流程,明确责任管理意识,净化税务管理环境,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总结:税收征管是税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税务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解決问题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为税收征管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宋昕.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财税纵横.2012(16).

[2]刘正君,我国税收征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税务筹划.2011(15).

[3]王云.关于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问题的思考.财税金融.2013(7).

篇5:谈加强对外来施工企业的税收征管

渤海新区地税局直属分局

谢广玉

依海而建,因港而兴,随着环渤海战略发展提上国务院规划议程,坐拥临港优势的渤海新区再次勇担“龙头”的重任,并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占有一席之地。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渤海新区提出了“打造冀中南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隆起带”的要求,沧州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等发展战略。这些战略和举措的提出,把渤海新区推向了一个成为带动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的地位。值此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仅2010年一年,就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300余户施工企业入驻渤海新区,在新区地税局办理了税务登记(登录)手续,贡献税收收入4.5亿元,占新区收入总量的42%,为新区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外来施工企业带来税收收入的同时,我们也明显的发现,由于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其税收征管中的盲点和薄弱环节也不断出现,给税务人员的征管工作增添了困难,也带来了一定的执法风险。如何进一步规范对外来外来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征管,提升管理水平,保障税收收入,降低执法风险,成为当前新区地税人的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笔者在此就此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外来建筑施工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明确了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通过对部分外来施工企业的调研,结合实际征管工作中碰到的情况,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一)税务登记(登录)不规范: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然后在《外管证》注明地进行生产经营前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并结清税款、缴销发票。可是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先施工后开证几乎成了行规。通过查验施工合同,大部分工程往往都已完工几个月,甚至有的完工已经几年,只有发包方决定进行工程结算了,为了在当地少缴税款,施工方才开具《外管证》,进行登记并且申请开具发票。由于税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实地核查难度大,造成外地工程项目漏征漏管情形时有发生,如果外来施工单位不需要开具发票,很容易造成税款的流失。

(二)纳税申报不规范:按照《新营业税实施细则》和《河北省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信息管理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同时由管理人员实地采集完工进度确定付款进度,由纳税人按月进行纳税申报。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往往存在纳税人只就施工费缴纳税款,漏缴原材料、物资、动力等项目应纳税款,从而申报不实的情况;二是由于多数存在工程分包、转包,税务机关难以掌握相关情况,难以确定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只能被动地接受纳税人自行申报,而纳税人自行申报往往以支付工程款为凭据,平时多为无税申报,从而申报不实,造成税款的晚缴或者少缴。

(三)部分税种管理不规范:主要是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面,税务总局先后下达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56号)、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制定了《河北省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修订稿)的通知》(冀地税发[2010]29号)等文件,对外来施工企业的纳税地点、机构认定、税款预缴等内容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但相对而言这些政策一是内容比较复杂,造成纳税人、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理解困难,执行难度较大;二是核定权限下放,由各县(区)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应税所得率,所得率从5-20%不等,造成税负不均,纳税人有了寻找税收漏洞的客观需求;三是国税部门和地税部门在企业所得税的征管范围上存在交叉、职责不清的情况,极容易产生国税和地税争夺税源或出现漏管户等不正常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所得税正常的征管秩序,增加了税务机关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矛盾。

(四)《外管证》开具、监管不规范:在开具方面,一是开具时间滞后,造成来项目税收管理的滞后性;二是开具样式不统一,有电脑版、手工版,造成税务机关难以核实真伪;三是开具内容不齐全,有的没有编号、没有填写文书的开出日期及有效期限、没有具体的工程项目和施工地址或者没有填写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等;四是开具部门不统一,有县区局征收部门,也有管理分局。这些情况的存在,说明《外管证》在领、用、存各环节可能存在漏洞,容易造成《外管证》管理和使用失控,从而造成国家税款流失。在监管方面,由于外来施工企业具有经营形式灵活多样和工程项目流动分散的特性,加之部分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对外出施工企业《外管证》往往一开了之,不及时督促纳税人办理缴销手续,同时全国税务系统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致使项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无法判断工程收入是否并入了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造成了纳税人选择缴纳所得税纳税地点的空间和管理上漏洞。

二.加强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从目前征管的现状来看,全国对外来施工企业的征管还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营业税条例及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和税收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管理办法和手段,启动综合治税机制,多措并举来控管外来施工企业,提高征管水平。

(一)事前控制:加强税收宣传,实现综合治税。一是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意识。我们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除去少数大型施工企业外,施工单位多为挂靠情况,纳税观念十分薄弱。因此,税务机关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如利用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建安税收宣传,使广大纳税人了解有关税收法规和政策规定,提高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促使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提高纳税遵从,形成依法纳税的氛围。

二是部门联动,实现综合治税,源头控管。税务机关应积极争取辖区党政部门的支持,加强与财政、国土、建设、规划、房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制定税收协作管理制度。比如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从政府、发改局获取信息了解项目的、立项、投资规模等内容,总体掌握税源情况;通过从建设局、规划局、土地局获取的开具国有土地使用证、施工规划许可证、工程施工许可证、整体规划图等信息,掌握项目发包方、施工方、分包方等相关信息。

(二)事中控制:加强税收征管,实现依法纳税。一是多措并举,提高管理水平。首先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水平。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税收业务素质,还要有比较精通的专业素质。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建筑类型操作流程,才能具备专业敏感性,及时发现纳税人提供的建筑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堵塞税源漏洞。仅2010年一年,我们通过审核纳税人提供的建筑合同,开展甲供材清理就增加税收收入1200多万元。同时,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才能是做好税收征管工作。新区地税通过“业余讲堂”,系统的对税收政策、税收法律、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学习,做到税收业务、理论知识试卷考,征管软件实行上机操作,限时办结岗位考。确保税务人员做到四懂一会:懂税收政策、懂税收法律、懂财会知识、懂操作规程,会上岗操作。这样,税务人员能够做到按照政策规定,及时进行首次辅导和项目辅导,填写纳税辅导记录,告知外来施工企业税务登记管理、申报管理、发票管理和办税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及需要报送的各种报表,辅导其正确办理相关涉税事宜,降低税收违法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其次是实施管理人员能级管理制度。新区地税局按照《税收管理员制度》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分类管理的要求,将全区税源划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采取“考试加考核”的管理模式,按照业务能力确定管理人员,能者上,庸者下。同时采取轮岗制度,对税收管理岗位定期轮换,杜绝因长期管理同一纳税人产生麻痹思想的弊端。第三是落实“ABB”岗运行机制,落实三人管户制度。一方面以管理小组的模式,确立一名“A”岗和两名“B”岗,确保管理和服务的连续性,防止出现断点,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明确划分税政、管理、征收三方认定职责,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做到纳税资料共用,涉税信息共享,减免、处罚共知,使管理权运行纳入三者监督之内,对“征、管、查、减、免、罚”执法权运行实现三人监控,三人制约,强化责任意识,落实责任风险。我局的做法先后在渤海新区《要情》、沧州市干部作风建设第11期《简报》、河北省地税局《决策参考》上转发。渤海新区纪工委于2010年10月份在我局召开现场会,号召全区各单位学习推广。二是严格执法,维护税法尊严。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通过源头获取的信息,根据工程项目立项、中标情况,对应办税务登记而未办、应报验登记而未报验的外来施工企业进行提前告知或催办通知,责令限期办理,对经催办通知后仍不接受管理进行登记或报验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按照独立纳税人进行税务管理,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三是税务机关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介入。税务机关从工程项目中标、开工之日起即可以开始介入,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关合同、所得税征收方式核定表等内容存档,按月提供在建工程项目工程进度,预收款收取情况;明确专人对工程项目跟踪管理,加强实地稽核力度,掌握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督促纳税人如实申报;加强对外地工程临时用工的劳务费支出的监控,督促施工企业开具劳务发票,规范劳务费用列支;加强对合同执行中甲方供材的管理,确保全额计税;对完工项目,及时督促办理竣工结算,办理营业税、所得税结算。

(三)事后控制:加强税务检查,维护税法尊严。一是管理部门应积极利用数据管理平台和建安房地产管理软件,及时查询纳税人工程项目、纳税申报、发票开具等基础信息,对系统提示的涉税预警信息进行跟踪核查或实地调查,发现异常的原因,及时进行处理。对不能立即排除的异常情况及时转入纳税评估,通过评估确定拟进一步采取的征管措施。二是加大处罚力度,体现税法刚性:对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项目变更、注销登记的行为,按照》征管法》和《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限改和处罚;对未按照规定办理项目纳税申报、报送有关资料的行为,税务机关可以按照《税收征管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相关处罚;对违反发票管理,收取、开具假发票,大头小尾票等不法行为,依照《税收征管法》和《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对上述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移交稽查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理。

篇6:外来施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刘 炜

目前,郴州各类专业市场的繁荣活跃,对推动城乡交流、解决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现以郴州市开发区专业市场的现状为例,就如何加强专业市场的税收征管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专业市场建设及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需求与市场建设的供应不匹配。由于建设专业市场是利润率高、风险较小的行业,因此,有一定实力的单位或个人,纷纷把资金投向专业市场,使得专业市场的建设一哄而起,就郴州市区来说,建筑材料装饰市场兴办了四个,市场和水果市场各有两个,大型家具市场、服装市场、家电和家禽等专业市场若干个,社会需求与市场建设的供应严重不匹配,出现了兴办单位有力注重前期的房地产开发,无力投入市场的招商、经营和管理的局面。如万华机电市场210余个门面中进场经营者只有50余户左右,门面空臵率高达75%,五岭水果市场200余个门面中进场经营者只有108户,门面空臵率达46%;市场长期处于冷落状态。其它较为成熟的市场如五岭综合大市场、五岭机电大市场也是经营者更换频繁,空、关的经营门面到处可见。由于市场的不成熟,既导致了“兴办的市场不兴旺”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导致市场

之间接二连三地发生过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影响了市场经济的稳定,也影响了正常的纳税秩序。

(二)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淡薄。部分业户对经济政策、行政法律和税法常识知之甚少、一知半解或片面理解,甚至是误解,导致专业市场经营户纳税意识不强。其根源主要来自以下四种错误认识:一是“费就是税”。业户对税收的概念理解不深,把工商管理费、卫生费和各种税收混为一谈。二是“有下岗优惠证就不纳税”。专业市场的个体工商户中持有下岗优惠证的人员占有一定比例,由于业户们对其中的政策理解上的偏差或者是存心辩解,片面地认为有了下岗证就可以不纳税,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诸多阻力。三是“赚了钱才纳税”。有部分业户对税收政策一无所知,认为只有赚到钱了才要缴税。四是“水果是农副产品”。如五岭水果批发市场大部分经营者错误地认为水果是农副产品,应该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

(三)征管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

1、税务登记不规范。一是无证登记户数量多。以五岭大市场为例,该市场现登记户数642户,无证登记户193户,占总登记数的30.06%;二是登记证“换人不换证”现象大量存在。

2、征税面过窄。2010年一季度我局的征税面为35%。虽然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3、发票管理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开假票、不开票、代开票、发票“张冠李戴”等现象普遍存在。2010年市稽查局对武广高速铁路郴州段的施工单位进行稽查时,发现我局辖区内部

分个体供货纳税人提供的发票不是自行开具的,而是他人代开或假票,由此,稽查查补税款达50余万元。

(四)税源控管乏力。2010年,涌泉税务分局共有干部七人,其中仅有三人管辖五大市场,无法详实掌握大部分个体户的销售经营情况。而专业市场纳税人具有门面小、经营额大和缴税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市场的商户一般只有

一、两间门面房为经营场地,经营人员也只有两、三人,表面上看经营规模小,生意冷淡,税务机关对其核定的税负也就偏低。二是专业市场的商户大都是批零兼营,大批的商品都在仓库里,在门面谈好,到仓库发货。商户门店虽小,经营额却很大。因此,对其门面零售的部分核定征税,只是其经营的一小部分,税负明显偏低,结果大部分税款流失。

二、加强专业市场个体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整合市场资源。一是建议政府继续实行“迁移整合”,将位于老城区街道沿线如国庆北路、一0七国道两旁从事机电、建筑材料等行业的传统专业街以及周边内街巷中分散经营的零散商户进行整合疏导,引入专业市场。二是对市区“有场无市”空壳市场、名不符实的市场和经营门类重复、发展无潜力的市场进行清理、撤销或整合归并;三是对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已经成熟的市场进行改造和升级,使其无论从消防安全、经营和购物环境、还是市场外门面等方面都达到现代专业市场要求。

(二)创新税收宣传。一是创新宣传内容。由宣传纳税义务向宣传纳税权利转变,我们在宣传纳税义务的同时,突出宣传纳税人纳税权利,使纳税人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参与,进而增强自觉纳税的意识。二是创新宣传形式。从以前标语式、撒网式宣传向个性化、专业化、人性化转变。如在水果市场宣传时,我们向纳税人宣传了农副产品的税收政策、计税依据、征收方式、发票管理规定;在五岭综合大市场宣传时,我局积极宣传电子申报、税控机管理、纳税评估等税收政策。三是创新宣传手段。如召开纳税人与税务人员座谈会、在市场醒目位臵开设税收宣传专栏,邀请艾博克公司人员、税控机厂商现场解决各种问题等。

(三)试行团队管税。今年以来,为了有效解决征管力量薄弱、税源控管乏力和执法廉政等三大问题,我局试行建立团队管税制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征税面为35%,较去年提高了5%;清理漏征漏管户达147户,其中:已落实办证户52户,入库税款

4.73万元。一是建立团队评定税制度。今年初,我局成立了评定税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局领导、涌泉税务分局、征管科和监察室。税管员每月20日提出书面评定税意见,由分局长实地核查后,予以评定税额,报清册于征管科和监察室,征管科与监察室根据清册进行巡查,于次月初将巡查意见反馈给分局;分局在年末将评定税额以及各纳税人纳税额在专业市场内进行公开。二是建立团队巡查制度。

1、税收管理员每月对纳税人的巡查督导。每月查看纳税人的经营资料和实缴税款,了解纳税人经营变动情

况,洞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该辖区开业登记、评定税、停业、注销、非正常户、发票使用情况、经营状况等;

2、分局对管理员的巡查。组织税管员对各管理区域的户管情况进行交叉检查,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征管部门联合监察室每季度对纳税人情况巡查,发现问题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同时,将巡查结果纳入执法监察和征管质量考核内容。三是建立团队纳税评估制度。评估对象来源于分局自行选案和纳税评估预警分析系统自动选案,评估实施主体包括分局和征管部门,同时通过互动机制将发现问题的个体大户移送稽查局。今年一季度,我局的个体互动成果显著,个体稽查入库税款达30余万元。

(四)健全协税护税网络体系。首先。要树立“纳税人、政府、国税机关互动三赢”的管理理念。纳税人希望合理、公平、公正地负担,希望自身权益受到保护;地方政府既得利益与税收直接挂钩,也希望能全面准确掌握税源情况,维护有限财力的可持续发展;国税机关在依法治税中规避执法风险,迫切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协税护税有效地解决了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其次,需建立“政府领导、国税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予”的协税护税网络组织,包括建立协税护税领导小组,按照分工、协调、联系的原则,小组下设各分组,一个市场一个分组。第三,建立协税护税工作机制。主要包括工作例会等制度,定期召开由各成员单位参加的协税护税工作例会,落实协税护税工作制度,广泛

听取意见,互通情报,交换意见,统一思想,提出建议,协调工作。

(作者单位:开发

上一篇:失眠的经典语录下一篇:分一分一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