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食品化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食品化学是食品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双语教学已成为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我校食品专业尚无双语教学的现状,本文对我校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中的教材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对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索,以为食品化学等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借鉴。

第一篇:食品化学论文范文

食品化学双语教学探讨

摘 要:为加强食品科学学科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相接轨,该文对食品化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两方面进行讨论,旨在加强食品化学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双语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为社会发展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材、适应国际需要和发展的人才、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前期基础。

关键词:食品化学 双语教学 存在的问题 措施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从分子的水平和化学的角度研究食品的组成、性质、结构、营养性、安全性及食品在加工、贮藏、运输等一系列环节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及这些化学变化对食品品质影响的一门学科。食品化学学科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抽象,既具备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基础化学的内容,又广泛联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各专业课的内容。因此,对于这门课程,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实施双语教学值得进一步去探讨。

1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锦州医科大学的食品化学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此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英语水平不高,掌握的词汇量有限,而专业外语课程在这学期也没有开设,因此,学生对于大量的英语单词尤其是专业英语单词感觉陌生,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会感觉比较难,无法掌握授课内容,无形中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该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相对而言,只有少部分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无法达到授课的质量。

1.2 适合学习的外文教材较少

一本好的教材是学生学好该门课程的关键,而目前适合食品化学双语教学的教材较少,较权威的英文教材是美国人Fennema编著的food chemistry,但是该教材内容覆盖面较广,价格较高,不太适合普通本科学生使用。因此,考虑选原版教材进行适当的整理和标注是比较适宜的。

1.3 教师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有待提高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除了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英文水平,能自然、流利地利用外语讲述,而从事食品科学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的教师多是该专业毕业的硕士或博士,没有经过特殊的英语能力训练,有些教师虽然有较高的英文读、写、听能力,但是口语表达能力欠缺,从双语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反应有些教师授课过程中单词发音不准,用词不准确,解释不全面、不生动。但是,目前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过程中同时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的教师比较缺乏。

2 提高食品化学双语教学水平的措施

2.1 帮助学生提高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性

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因此,接受双语教学较困难。在开课之前,就应该向学生介绍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讲解国际化人才在未来社会的重要作用,阐明专业性人才在外向型企业中需求,让学生们首先从思想上接受食品化学双语教学。针对双语教学接受较困难的学生,可以邀请高年级修过该门课程且学得较好的学生讲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分享给大家。在学生们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后,学习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学习起来也会有动力。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安排课后答疑的时间,开设答疑网站,解决学生害怕学、不明白的后顾之忧。

2.2 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师资力量

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经过一定有计划的训练,一是在实践中提高水平。多年来外语教学毕竟也培养了很多人才,虽然他们有的在口语、听力等实际运用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是大家可以通过互相切磋,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二是通过培训来解决。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短期培训、脱产培训或出国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到外语学院进修,或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国外语言专家进行师资口语训练,提高其英语水平和英语授课水平,并创造条件把教师送到国外培训。三是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在师资引进问题上不以学历高为标准,而是在基础学历和职称之上,优选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或者引进有能力的外籍教师。积极引进双语教学人才,学校要采取特殊政策吸引国外留学人员来校任教,或邀请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专家学者承担部分双语教学课程,通过双向交流,提高师资水平。

2.3 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

教材是知识传递的载体,合适的双语教材在其内容安排上必须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过程相适应。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一方面,可以采用国内较好专业教材的外文译本;另一方面,可以整合国外优秀专业教材,自编讲义或者采用活页教材。把国外原版教材与国内中文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出版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材。这些编制教材适合我国国情,易教易学,体现了学校和编写者的个性,但要避免各自为战选编教材而造成学科上的随意性与语言表达上的偏差。

传统专业课的教学主要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这样不但学生学得累,而且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双语教学更由于其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应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更倾向于综合化、教学手段媒体化、主体化。比如采用预习一授课一讨论一辅导等方法的组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开展活动教学,由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利用英语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便于学生在课上课下与教师进行广泛交流。教学中尽量安排小班教学,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在课前对于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教学环节上,课前对学生布置好充分的预习内容,这样在授课时,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较多,学生思维也较活跃,授课效果就会提高。

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逐渐深入的教学方式,教学初期可以采用中文和英文共结合的方式进行,随着学生对教学适应后,可以逐渐减少中文翻译,加强英文教学,这样学生经过这样的一个过渡时期,对双语教学会更为适应。

大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氛围很重要,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若不能与外语所表达的真实世界产生任何关联,就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消化。所以可以在整个校园中营造一个双语环境,学校的网站、标牌等,尽量使用双语。给学生更好的双语实践机会,组织各类外语口语及演讲竞赛,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展示外语的魅力,加大留学生培养力度,与国外高等学校联合办学,交换培养学生,增加学生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等。

参考文献

[1] 施万胜,舒友菊,万珊.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804-14805.

[2] 武雪琴.双语教学工作解剖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110-111.

[3] 万程.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8):181-182.

[4] 王洪荣,王梦芝,喻礼怀.农业院校本科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改革措施[J].家畜生态学报,2016(1):91-93.

作者:付莉

第二篇:我校食品专业食品化学双语教学探索

【摘 要】食品化学是食品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双语教学已成为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我校食品专业尚无双语教学的现状,本文对我校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中的教材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对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索,以为食品化学等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品化学 双语教学 食品专业 本科教育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使用汉语和英语教授学科知识的教学手段,近年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教育部[2001]4号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的要求。教育部[2007]2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此外,国家教育部将双语教学也纳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双语教学正逐渐成为我国高校课程教学的主要趋势,在此形势下,食品学领域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食品化学是食品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开设有食品化学课程的高校开始了双语教学方面的尝试。部分院校对教学方法、授课技巧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都做了相关研究。总的来看,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但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及英语水平相对不高、学生英语基础不同以及缺乏适用于我国食品化学教学要求的英文教材等一些突出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开展本项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教材的选择

对比国内外食品化学方面的教材,内容上各有侧重,以阚建全教授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食品化学》教材为蓝本,结合参考Owen R. Fennema等人编著的《Food Chemistry》(Forth Edition)和John M. DeMan等人编著的《Principles of food chemistry》(Third Edition)这两本国外比较流行的教材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和完善食品化学双语教学内容的教案及课件,可相互补充。同时课件中的部分内容参照美国University of Oklahoma、Cornell University等著名院校的食品化学课件及国外一些食品化学相关网站和英文文献中的较前沿的食品化学内容制作成了英文内容。

2 教学模式

目前, 工科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类:术语引导型、交叉渗透型和完全渗透型。术语引导型一般指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汉语讲解为主, 部分关键词汇用英语表达,这是最简单的双语教学模式; 交叉渗透型是在教学中对于易于理解的内容用英语讲述,不容易掌握的内容用中文表述;完全渗透型是采用英语教材、英语授课和英文讲解,难理解的内容借助汉语加以讲解;对于英语教学,最初时很多学生都有畏难情绪。因此,除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更重要的是在课外激励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时调整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听懂;实施过程中注意由浅入深、由慢变快、由短至长,让学生在最初较简单的几次授课中找到自信,找到乐趣,为双语教学的后续实施营造轻松的氛围。

3 教学手段

我们在食品化学实际的双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师生互动、反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综合使用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1 多媒体辅助

多媒体作为大学课堂一个重要的辅助式教学中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而在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单一、模糊的知识通过图、文、音像表述出来,既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课件中加入标准的原版英文解说,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3.2 师生互动

目前的教学过程,普遍存在教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的学;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分主次。所谓的师生互动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一个动态的互动,达到教与学的协调统一。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调节师生之间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教学互动,以产生知识点的交流和落实,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

3.3 反馈式教学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实际教学条件限制, 学生不能系统、深入的学习和掌握过多的专业英语,对双语教学的学习过程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通过汇总学生所反馈的教学信息的反思,总结、回顾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不断的改进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 问题与思考

良好的教学模式离不开精湛的教师队伍,虽然课程负责人在课程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基础以及组织策划能力,课题负责人在《食品化学》的授课中已尝试采用了双语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队伍中受过英语母语教学的教师较少,对英语教学的把握还有待提高,急需引进具有食品科学背景的外语人才充实教学队伍,弥补双语教学队伍的不足,提高食品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清丽. 高校英汉双语教学特点与模式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 2010.

[2]韩兆柱, 高凌风. 双语教学的价值、历史、现状与对策[J]. 教学研究, 2004, 27(5):417-419.

[3]张建平, 韩丽. 区域性理工科院校双语教学调查分析[J]. 教育与职业, 2007 (6):170-171.

[4]单长卷,汤菊香,卫秀英.我枚农字类弓业生物但字双语教字的探索.科技信息,2013(10):187.

基金项目:肇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 jy201119).

作者:张帅 董基 黄志明

第三篇:高职高专食品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食品生物化学是高职高专食品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文根据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提升专业认同感并形成专业素质等角度出发,就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拓宽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式研究。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究

Key words:Food Bio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利用化学、生物学的知识,对食品的各种组分进入生物体后,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代谢反应进行研究,掌握代谢规律。本门课程研究内容涵盖食品的化学组成、构成比例、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营养和安全性,还包括食品在加工、储运及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和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1]。

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的课程构成中,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核心课。是食品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具有理论性强和学科交叉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习过程中要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并且许多基础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形成自我的潜在认知记忆后才能继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学等知识基础,而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高中阶段的知识掌握并不牢固,有部分学生还是文科生,学生的基础知识明显不够用。与此同时,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有陌生感,在尚未形成专业认知前理解专业知识有一定困难,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继而失去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设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辅以简单易懂的方式生动体现,通过兴趣引导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主动者,懂得利用网络和学校图书馆资源探寻生活中的食品生物化学知识,才能真正提高《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这就促使《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

1 结合高职特色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专业2009年才开始正式招生,而现有的出版教材大都沿用了传统的课程内容,由食品基本组成成分的性质、化学结构、生物学功能和这些组分在体内的分解合成(即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以及色素和添加剂等构成全部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结构不能体现高职高专特色,对后续培养专业核心技能的理论指导作用不强。所以,作为食品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亟待调整。

为此,根据高职高专食品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和以此为中心构建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结合我校食品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学生和教师双向反馈调查。调查发现,学生仍然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知识点,未能将知识活学活用,存在应付考试的现象,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大量查阅课程改革相关资料和广泛了解其他高职高专同类型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3-5],进行总结整理和认真分析,结合我校食品专业的特色和《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现状,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针对性极强的如下调整:

1.1 食品的基本组成方面 对食物中普遍含有的几种成分,如水分、糖类、蛋白质、脂类等要在保证原有课时数,对于其中涉及化学结构的内容要减少课时数的同时讲授这部分知识时注意紧密贴近生活和后继专业课程,突出食品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如水分知识点里很抽象的吸着等温线,学生不好理解,但是借助食品加工中的食品干燥环节,吸着等温线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立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都能得到提高。

1.2 食品中各种营养素的功能 食品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素的功能这部分内容,涉及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生物学功能。其中生物学功能部分内容知识较分散,但是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举例生动体现。如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可以用双氧水分解为例,借助多媒体或者挂图将生物催化剂和化学催化剂的作用条件及效率进行直观对比,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幅度提高。而对于代谢部分内容,因为涉及大量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可以缩减课时,联系食品加工工艺中涉及的代谢过程,只要学生能掌握如何从食品加工的产品出发,分析糖、脂肪、蛋白质在不同代谢条件下会产生不同产物的原因即可。

1.3 食品安全 这部分主要包含食品在加工、贮藏中的品质变化等内容。增设这部分内容,不仅与生产生活结合紧密,还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以后的专业课。

调整之后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施,收效很好。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度大大提高,对学生将来从事食品检验、食品质量监管等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储备。

2 革新教学模式

《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还是各类化学反应,要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并能将这些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关联,恰是授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并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被应用到《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2.1 实物演示法 实物演示法借助实物,直观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这个方法学生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具体化地掌握抽象知识,缩短认识过程。特别是当前的90后学生缺乏日常生活经验,对身边经常发生的食品生物化学现象不留意,而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又开设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是学生首次接触的专业课程,专业知识缺乏,没有积淀。这时若在教学过程中单独采用案例教学,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有限,即便加上教师的说明,仍然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创新性地采用实物演示法后发现,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克服单独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弊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如:在讲授“糖的甜度”这部分内容时,在学生了解甜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后,现场让学生亲口品尝预先配好的标准甜度蔗糖溶液和果糖溶液,品尝时教师要告知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在品尝后,评价2种糖溶液。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给出的评价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讲授不同糖类甜度的性质。通过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学生反馈信息显示对甜度部分内容中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过程变得轻松且记忆深刻,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物演示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得到激发,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要任课老师能巧妙地利用实物演示法的优势,课堂教学就能充满趣味性。

2.2 案例教学 《食品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与食品加工、贮藏与保鲜和食品安全等专业内容前后联系,理论性的基础知识点很多。讲授这门课程的高职高专教师都面临如何借助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挑战。针对教授的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的问题,在讲授过程中适时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很好地改善了学生的厌倦情绪,而且还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很好地关联起来,促进教学与职业能力的“零距离”。

案例教学是借助对真实案例的引用、分析,针对生产实际中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展开讨论,指导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和过程[6]。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食品生物化学》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深入浅出”,从与学生最熟悉的食品入手,选择与要讲授的内容相关的典型食品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实质,提出疑问后由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和知识点的讲解,通过解答问题完成理论和实践的对接,最终使学生掌握目标内容。如:代谢部分的“TCA循环”授课。因“TCA循环”是非常复杂,反应过程包括很多的酶促化学反应,学生理解起来即抽象又困难,而这一循环又是代谢部分的核心内容。结合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弱化对酶促化学反应过程的要求,以近些年流行的食醋保健和食醋减肥等案例的分析,使同学们了解食醋减肥的原因是饮醋可以促进体内“TCA循环”的顺利进行,促进了代谢,才打到了减肥的目的。这样学生就对“TCA循环”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印象,下一步具体学习“TCA循环”就轻松许多。

案例教学能够灵活地将生活案例与课程理论知识相关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2.3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以某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预先设计和组织好,启发学生就某一中心议题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分小组探讨,形成小组共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终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法[7]。在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寻求解答问题的路径,听取小组内不同意见以完善自己的见解,努力通过语音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形成文字总结。这一系列的课下准备和课堂过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导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高职教育理念。需要注意的是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需要授课教师了解高职高专学生特点,注意提出议题的难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根据学生学习程度有选择地实施。

议题尽量选《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一些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关键知识点,如“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酸奶是怎样凝固的”等,指导学生课余时间利用图书馆等资源查阅资料,并给出明确的资料整理要求。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整理的资料阐述观点,并分小组展开讨论。教师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及时引导并能始终驾驭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而且思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的点评和小组总结都非常重要。教师一定要对讨论中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充分肯定,鼓励学生今后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创新性地学习。通过撰写小组总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加深学习印象,而且文字形式的总结可以服务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对学生将来书写学术论文打下基础。

3 拓宽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课地位,一直以来无法改变试卷笔试的考核方式。这一考核方式虽然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认知,但却无法获知学生是否具有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高职高专是要培养具有可操作职业技能的毕业生。显然,试卷笔试的考核方式,无法达到高职课程的考核目的,也不能体现高职特色。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考核评价对教学的促进和检查作用,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结合教学实际,在保障考核评价能科学合理地反映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拓宽,考核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经过探索研究,拓宽之后的课程考核评价包含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堂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20%。构成要素是上课出勤、学习态度、平时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各种总结报告的质量等。

第二部分是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20%。《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实训教学时数有限,但是地位不容忽视,实训环节是基础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一个缩影。考核的构成要素有实训的理论准备和物质准备、操作过程的严谨科学、实训结果的准确性、实训报告中是否有缜密的分析过程并能查阅资料注明与之相关的生产实践等。

第三部分是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试卷题目分2大类:一类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类考核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高职高专食品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会对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本门课程教学内容之外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才能逐渐成熟,这个过程需要收集企业、同行、学生的的反馈信息,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更新教育理念,才能走出一条适合高职高专食品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之路,为培养高职高专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达平.食品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李佩艳.提高《食品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20) :271-272 .

[3]陈海华.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4):266-267.

[4]孙芝杨,翟玮玮,魏福华. 高职院校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10):116-117.

[5]李佩艳,尹飞,刘建学,等.《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01):169-170.

[6]张小霞,梁振普.食品生物化学高效教学方法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27-28.

[7]杨春梅.关于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应用问题探究[J].教育探索,2014,(01):62-63.

(责编:徐焕斗)

作者:吉仙枝 王华芳

上一篇:新闻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晋升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