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论文范文

2022-05-14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食品工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食品工业是河南第一大支柱产业。存在规模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低等制约因素。应着重从加强品牌建设、壮大龙头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实现产业聚集等方面,增强河南食品工业市场竞争力,并加快向健康产业转型。

第一篇:食品工业论文范文

依托农业优势发展食品工业

监利县位于鄂中南,南濒长江,东拥洪湖,北依东荆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食品产业,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发展现状

2007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16.88万亩,年产粮食106.03万吨,油菜种植87.74万亩,年产油菜籽10.05万吨,蔬菜种植35万亩,年产蔬菜48万吨,肉类产量7.09万吨,生猪出栏80万头,家禽出笼900万只,禽蛋3.7万吨,水产品产量达14.58万吨。

目前,全县共有食品工业企业75家(不包含个体加工经营户787家),年产值31.26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74.8%。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

突出产业发展。通过培植骨干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等手段,全县食品工业逐步形成了五大支柱产业。一是以福娃集团、健良米业、康达食品、华田实业、恒泰米业为主的粮食加工产业;二是以监利粮酒、皇宝酒业、程集粮酒为主的粮酒加工产业;三是以粤星粮油、发旺油脂为主的食品油加工产业;四是以明生食品、荆江食品、温氏畜禽、四湖禽蛋、天湖禽蛋、离湖禽蛋为主的畜禽加工产业;五是以越盛水产、天和水产为主的水产品加工产业。当前,全县共有各类食品产品20个大类,56个品种,初具规模的食品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突出规模经营。全县现有22家食品加工企业被评为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市级10家。福娃集团具有年加工粮食2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中国大米加工十强企业,华田实业年加工转化稻谷10万吨。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与合作,产学研合作项目已发展到14个,通过合作扩大了企业规模。

突出品牌质量。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企业品牌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福娃牌优质大米被评为中国名牌,福娃集团“银欣牌”优质大米被评为省级名牌,还有“楚天牌”小磨麻油、“福娃”雪饼、膨化鲜贝、“迪达迪”饼干系列、“荆珍雪”免淘米等品牌享誉全国;华田实业“华田王”大米备受消费者青睐,粤星粮油的“粤星牌”饲料被评为广东省名牌。全县食品企业获得2个有机食品、47个绿色食品、19个无公害农产品,福娃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存在的问题

尽管食品工业的发展前景好,需求大,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能质量低。全县食品加工企业、个体加工经营户共862家,按单位职工人数划分,其中:20人以上只有39家,8人以上90家,5人以下733家,且分散在全县范围。从有一定规模的75家食品工业企业看,53家属小规模企业。从注册情况看,多数是小作坊企业和个体加工经营户。按质量安全保证水平划分,其中:A类23家,B类48家,C类526家,D类265家。

二是科技含量低。全县多数食品加工企业技改力度不大,投入不足,其产品表现为“两多两少”,即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

三是管理素质低。少数企业经营者缺乏系统的企业管理培训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时显得束手无策。

对策思考

近20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出现了品牌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监利作为农业大县,要依托资源,顺应潮流,开发新产品,争创名特优,努力抢占国际国内市场,闯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加工发展的新路子。

明确发展目标,实现规模经营。我县要以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契机,大力发展密集型食品加工业,着力培植食品产业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发展格局,实现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应,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要制定我县食品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着力建设高标准的食品工业园,同时,要制定各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配置产业资源;二是要确定发展方向,既要顺应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又要充分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突出以食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向多领域、多梯度、深层次、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安全、优质、营养、卫生、经济、即开即食的方便食品为主,抢占市场;三是要整合企业资源,提高加工能力,积极推进食品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努力实现单厂规模大型化和单台设备大型化。要重点发展10万吨以上大米加工企业、5万吨以上油脂加工企业、5万头以上生猪加工企业、500万只以上鸡鸭加工企业、1万吨以上粮酒加工企业、1万吨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发米制品以及以米果为主的各类膨化休闲米制食品。同时,实施名牌资源整合,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价格,放大名牌效应。

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工业受益面大、涉及面广、感受度强。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健康、企业成败和产业兴衰。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多、小、散、低、差,产品质量监管尤为重要。一是要选好优质原料,建好原料基地;二是要掌握成熟的技术,严把生产质量关;三是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四是要完善质量控管体系,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尤其是小作坊式企业要全程监控;五是要增强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同时,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和安全宣传工作,督促企业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食品质量。此外,还应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广泛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系列体系和HACCP的认证工作,引导企业参与优质产品评比活动,大力推行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和产品召回制度。

争创名优品牌,拓展市场空间。要开拓市场,必须实施品牌战略。因此,我县食品企业要着重做好名牌创建工作,特别是做好“优质米”、“粮食酒”、“菜籽油”、“优质水产品”等名牌申报工作。一是品牌定位要准。在进行品牌定位时,不但以产品的定位为基础,以顾客的需求为核心,而且应该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定位。二是品牌名称要好。好的品牌需要一个好名称,如大米品牌有国宝、东南寿、福娃等,小麦粉品牌有五得利、古船、半球等,食用植物油品牌有鲁花、金龙鱼等,它们都是简单易记、响亮悦耳的好名字。三是品牌传播要广。广告信息对消费的导向作用越来越大。“滴滴鲁花,香飘万家”经央视播出后,鲁花便一举成名。同时,要加大对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为名牌食品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增加科技含量,满足市场需求。食品工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不断研发新产品,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同时,重点做好食品深加工。一是稻米深加工,除开发发芽糙米外,还开发营养强化米、大米淀粉、米糠食品等;二是油菜籽深加工,除菜籽油外,着力开发菜籽油副产品;三是畜禽蛋深加工,除开发火腿肠、鸡鸭系列产品外,针对禽蛋产品中的高附加值天然产物,开发溶菌酶、蛋黄卵磷脂等;四是水产品深加工,鱼虾等可制成罐制品、腌制品等;莲藕可加工为调味藕、保鲜藕、莲藕果脯等,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注重招商引资,做大食品产业。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一是要依托资源做好食品项目的包装和推介;二是要面向知名大企业招商,特别是向旺旺、康师傅、中粮等知名企业招商;三是要有针对性地出台优惠政策和相关措施,营造良好的引资环境,吸引知名食品大企业来监利投资,做大全县食品产业。

加强企业管理,促进健康发展。现代食品工业,必须有现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举措。一是加强行业管理,行业协会要约定、规范、协调和监督,使之有序竞争,共同开发市场、共同享受利益;二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下功夫,走科学管理,精细管理,集约化管理的路子;三是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从实际出发,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走向,合理确定扩建规模,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更新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四是鼓励和引导产业化经营,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五是开展节能减排,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综合利用和食品深度加工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治污工程,避免造成环境破坏;六是加强食品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作者:中共监利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作者:常尧阶

第二篇:河南食品工业发展对策

摘要:食品工业是河南第一大支柱产业。存在规模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低等制约因素。应着重从加强品牌建设、壮大龙头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实现产业聚集等方面,增强河南食品工业市场竞争力,并加快向健康产业转型。

关键词:食品工业;经济增长;河南

近十年来,以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和饮料制造为代表的河南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河南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2006年河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1970.1亿元,占中部地区总和的42.9%,实现利润159.2亿元,同比增长75.5%,比中部其他5省利润之和高出4亿元,销售收入和利润一举跃居全国第一位。

河南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肉类等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小麦产量更是连续8年稳居全国第一。从“八五”规划开始,河南一直把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产业重点培育。“十五”期间,河南省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8%,成为河南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量。正是遵循这一农业大省新型工业化路径,河南食品工业的高速增长,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一、河南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河南食品工业的规模和效益与农业资源的丰富程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缺乏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1.食品工业增值能力较低

河南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转化程度偏低。加工食品占消费食品的比重仅为3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经过商品化处理的蔬菜仅占30%,而美日等发达国家占90%以上。200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仅为0.5:1,而发达国家为2.0~3.7:1。食品工业仍以初加工产品居多,精深加工产品较少,高新技术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例如,玉米加工产品主要以普通淀粉、酒精、白酒和饲料为主,新开发的综合利用产品不多,多元醇、变性淀粉等深加工产品少,市场需求看好的乳酸、聚乳酸产品还处于开发阶段。随着食品消费逐渐向个性化、时尚化、安全化、健康化转变,河南食品工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进行粮食精深提炼。如南阳天冠集团,开始利用玉米提炼乙醇汽油。

2.企业规模优势不明显

2005年河南入选的7户“双五亿”食品制造业大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123.7亿元,占全国的16.0%,户均营业收入只占全国大企业平均数的70.8%。和素有“日韩厨房”之称的山东相比,虽然都有两家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但山东10亿元以上和1亿元以上的企业远多于河南。河南食品工业遍布城乡,但90%以上为小型企业。规模以上软饮料企业的年均产量只有3万吨,罐头加工企业的平均规模仅为1000吨左右。企业规模小,严重制约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导致河南食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明显不足,出口创汇能力不强。我国猪肉加工4强企业的加工能力不足10%,而美国猪肉加工4强企业占全国加工能力的50%以上,丹麦最大猪肉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高达全国的80%。

3.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河南食品工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食品装备制造业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较低,整体研发能力不高,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率低,一些关键领域对外技术依赖度高,重大产业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进口,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与大型成套装备亟待突破。食品工业部分行业的能耗和水资源消耗比较大,不利于资源节约利用。未来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着加强环保治污和减少资源消耗的双重压力和约束,发展成本增加。

4.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社会公众对食品卫生仍缺乏安全感,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2007年2月3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民权6家葡萄酒生产企业违法使用添加剂。由于怀疑在牙膏和奶糖中含有违禁成份,7月份美国参众两院以食品安全为由制订一系列法案限制中国食品进口。欧盟和日本近年启动了更加严格的食品检测标准,绿色壁垒日新月异,食品出口面临的阻力增大。我国食品标准制定方法和体系不能适应食品安全控制的要求,标准技术水平偏低且实施力度不够。从农田到餐桌食物链污染情况时有发生,违法使用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建立从原料生产、采购、贮运、加工到成品包装、销售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体系,是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5.农业生产结构不适应食品工业发展

食品工业布局与农业生产结构衔接不够紧密。如,虽种植了几十个小麦品种,但适合加工优质面包和饼干的专用品种缺乏,每年不得不从国外进口1000多万吨加工专用小麦,另外加工啤酒的大麦大量依靠进口。柑橘的95%为鲜食品种,适合加工的仅占5%,其中80%仅适合加工成橘瓣罐头,适合加工橙汁的品种很少。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没有健全的科工贸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以及法律公证、农技推广、防疫检疫、技术标准、技术咨询、环境保护在内多层次社会化服务体系。一些地方盲目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导致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脱节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二、河南食品工业发展对策

1.加强品牌建设

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生产商耗费巨资树立的品牌形象,其作为一种质量抵押物向消费者传递了有用的信息。不同商标的同质产品,价格却相差甚大,其差异就是品牌价值。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的今天,品牌越来越多地主导着食品消费。河南食品工业发展中必须增强品牌意识,逐步实现品牌化生产和经营。对拥有知名商标的企业要给予重点支持和保护。目前,河南已有信阳毛尖、驻马店小磨香油、息县香稻丸、滑县道口烧鸡、焦作怀山药、原阳大米、平舆白芝麻、唐河桐河鸭蛋、灵宝大枣、大别山天香菜、商城茶油、南阳黄牛、淮南猪、大别山银杏、赊店老酒等38种产品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总数位居全国前列。WTO原产地标记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护照和无形财富,今后,应着重推动区域特色传统食品的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

2.加快向健康产业转型

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跟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先进标准的发展动态,建立系统规范的食品认证、检测和监控体系。强化市场准入管理,确保食品在原料、加工、包装、运输和食用等全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实现食品产业向健康产业的转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饮食讲营养、吃饭保健康”的观念被广为接受,居民饮食消费结构正发生巨大变化。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居民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问题,由此引起相关疾病呈高发状态。河南食品工业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今后应加快从单纯的规模扩张向高效益健康产业转型的步伐,开展公众食物与营养发展战略研究,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营养需求。据了解,首个在饼干中实现钙铁锌平衡配比的营养强化课题已经在河南省部分企业开展。

3.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河南食品工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龙头企业不够强大。应重点培育成长性好、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食品企业,促使中小型企业成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强势企业。政府要为龙头企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基地建设、原料收购、批发和流通网络建设、科技研发、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等方面,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大力扶持。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进行横向重组和上下游整合,实行低成本扩张,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河南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产品生产、养殖基地。食品工业应重点发展玉米、小麦、薯类等粮食制品,以及肉制品和奶制品的精深加工,拉长产品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此,需加大食品工业科技进步投入,加强食品工业领域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支持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工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力度,使企业逐步成为食品科技研发的主体。同时,瞄准世界食品加工技术与产业发展前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增强食品工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2006年3月,长葛众品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融资2760万美元,成为我国第一家在美上市的食品加工企业。

5.优化粮食品种结构

粮食是食品工业发展必不可缺的原料,应和食品工业需求结构相适应。河南可根据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完善农业标准实施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产品检测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安全的无公害农产品原料基地,逐步实现加工原料的专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鼓励企业以“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民投资入股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食品工业优质原料的有效供给。

6.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聚集

理论研究和我国沿海省市的发展实践都表明,产业集群产生分工和创新优势,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地区经济起飞核心力量,成为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业化新模式。河南已经形成京广和陇海沿线食品产业密集带。漯河肉类加工和郑州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年产值都在百亿以上。要引导食品工业向大中城市和农产品的主产区聚集,建成优势产业突出、配套体系完善、规模效益显著的食品工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产业服务支撑体系,提升食品工业集群竞争力。

作者单位:中共洛阳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

参考文献:

[1]王吉春.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偏好的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06,52:4-5.

[2]安丰东.信息不对称与食品安全规制[J].中国市场,2006,45:82-83.

[3]刘荣利.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53-55.

[4]刘荣利,王浩.谈河南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特点[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4:47-49.

作者:刘荣利

第三篇: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的发展、选择与展望

摘 要:当前正处于工业经济转型阶段,在这个时期,强调多行业的平稳协调发展意义显著。食品工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肩负着改善民生,提升国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担。在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由此带给食品工业的发展和选择,跟紧未来的发展动向,紧抓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食品工业;工业经济;转型;展望

一、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的发展

(一)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准也得到了提高,人们在食品方面的消费额大幅度增加,刺激了我国食品行业的迅猛发展。从《2019年中国食品工业运行报告》得知:全国食品工业经济效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3688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全国工业5.7%的增速低1.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务收入92279.2亿元,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为6697.1亿元,同比增长6.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3%;食品工业资产占全国工业6.2%,创造营业收入占全国8.7%,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国10.8%。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地区之间也存在差距。东部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19年东部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8亿元,比2015年的4.97万亿元增长60.3%;中部地区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将其积极转化为产业优势,食品工业发展也相对理想,以濮阳为例:濮阳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建市以来,当地政府就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培育发展,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木伦河集团、郑州金苑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入驻。特别是“十二五”时期以来,食品工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以粮食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果蔬深加工及食品酿造等生产为主导的20多个门类组成的比较完整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品牌不断叫响,产业效益不断提高。而西部地区则凭借政策优势,也获得了一定发展。

(二)食品工业安全问题探讨

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一旦发生影响重大,要严把食品质量生产源头关,坚持食品安全“零容忍”。企业要加强管理与安全检测,政府部门要对食品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环节加强督查,建立合格食品产地准出制度,对发现的问题风险及时采取市场控制和信用管理措施,推动食品工业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分析造成食品安全事件原因有:食品安全链式供应和食品安全监管缺乏交流,各自为政情况突出;食品检测设备技术相对落后,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标准不规范,与安全需求相矛盾;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的执法情况相对薄弱;食品安全社会期望值较高,结果确不尽如人意。

(三)工业经济转型下食品工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食品行业正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在工业经济快速转型的今天,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就目前大环境而言,当今世界正在面临着环境污染加重以及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食品工业必然需要转型,但是如何加快食品行业发展,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与信息化、工业化更加融合,使食品行业更有深度,这些都是工业经济转型下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其次,缺乏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可以更好的保证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再者,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环境问题,缺乏发展和保护并举意识;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某些工厂生产设备落后、市场的发展机制缺乏健全性等等。

二、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的发展路径和未来展望

(一)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发展面临许多的机遇:首先,我国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对食品消费的支持越来越多;其次,我国是农业大国,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加快,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第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也为食品加工行业带来了更多新技术、新工艺,通过新产品开发和质量安全保障取得市场优势;另外,国家对食品工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为了支持食品行业发展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这对食品加工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大帮助。

我国食品工业虽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地位,在机遇面前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在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促进食品工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其次,能源短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加工产业;第三,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必须得到重视。要健全相关的监督体系,完善相应管理措施,切实保障食品安全;第四,随着外国企业不断进入我国市场,对本土食品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为此本土食品产业必须借助技术创新努力提升核心竞争,稳占行业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步。

(二)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基本构思

在工業经济转型背景下,为了保障其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实际,明确基本发展路径。首先坚持创新理念,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优势,强化食品工业的内在驱动力、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其次,要完善食品企业为主体的多渠道,政府要做好支撑工作,培养高科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为食品行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还可以通过建设官方的平台,为食品科技创新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形成政府牵头、多方共同参与的局面。同时还要积极推动食品产业的结构优化,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尽快转变生产经营模式,注重技术研发,促进食品生产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

(三)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1、互联网时代为食品工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背景下,食品工业实现优化转型。首先“互联网+”为食品工业的转型树立了新的发展形象,不断引导着食品行业与国际接轨,使食品行业更加网络化,智能化。互联网之所以在食品领域有广泛应用,归因于用户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给用户提供想要的商品;互联网为食品工业的安全提供更新的手段,将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到监控中,增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例如:伊利集团就是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的带头企业。食品安全的核心就是预判、沟通和开放,想要实现整个产业的数字化生产,就需要发挥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强化对风险的预判,将消费者在线上的体验模式强化构建起来,真正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

2、食品4.0和食品工业转型发展

我国的工业转型发展强调五大转型以及五大升级目标的实现,在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发展应该遵循对应的要求和发展路径。五大转型是指内在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制造转型、服务化转型、内需主导以及消费驱动转型;五大升级指的是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等等的优化。工业4.0是一项高科技战略计划,坚持智能制造的主导作用,智能化物流。工业4.0发展模式和“互联网+”在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发展理念的更新,进一步优化了发展模式,强化了发展路径,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支出,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我国食品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工业4.0的到来,加快了我国食品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我国相关食品企业必须顺应高科技发展趋势,注重生产技术升级,发展智能生产、绿色制造。发展定位从大规模生产制造逐渐转向柔性生产、个性化服务、高端定制化,用质量竞争代替价格竞争,我国的食品工业将朝着更具战略性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食品行业必须把握先机,正视不足,积极优化,将现代化技术有效应用到其中,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为食品工业的升级转型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林海,李壮,牛亮云.新中国70年食品工业发展的阶段历程、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J].江苏社会科学,2019(05).

[2]马长路,句荣辉,汪长钢,柳青,林少华,贾红亮,焦扬.基于就业导向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课程建设的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8(24).

[3]张莎,陈志宇.互联网视角下食品企业的创新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32).

[4]陈慈航.当代食品发展经济对食品产业的影响[J].饮食科学,2017(18).

[5]刘慧平.基于视觉导引的AGV系统研制[D].中国计量大学,2016.

作者:马彦英

上一篇:医疗保健论文范文下一篇:工艺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