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工作法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一线工作法范文

让一线工作法在基层一线生根发芽(小编推荐)

让一线工作法在基层一线生根发芽

重视群众工作、善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线工作法”就是这一优良传统在新时期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前不久,县委程文书记指出要在全县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确保“管理延伸到基层、服务落实到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这是新形势下对全县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最基层的乡镇和乡镇干部该如何落实好程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做一名“一线工作法”的实践楷模,让一线工作法在基层一线生根发芽?我想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增强群众意识,让干部“爱”在一线。作为乡镇干部的我们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所有的决策部署都需要我们把它落实在一线,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把它解决在一线,如果我们都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都不能做到这一点,“一线工作法”就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浮在空中。“思想决定行动”,所以要让干部自觉作“一线工作法”的实践楷模,就必须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真正按照市委董书记所说“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增强群众意识,让干部融入一线、“爱”上一线。如何增强群众意识?一方面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我们很多干部本身就来自基层、就来自农村,父母、亲戚朋友甚至自己还住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与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情感的纽带,或者说本身就是群众一份子,所以把群众放心上,其实就是把我们的父母、把我们的亲朋好友、把我们自己放在心上。另一方面,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越交越亲,只要我们沉

1下身子主动与群众接触,主动向群众敞开心扉,我们就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就能与群众建立鱼水关系,就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一旦在干部与群众之间形成了这种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一线工作法”自然就水到渠成。

第二,从提升素质能力入手,不断增强实践本领,让干部“站”在一线。“一线工作法”要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干部光有意识还不够,还必须要有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尤其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正如市委董书记所说“不仅要敢于面对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还要善于面对”,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才能在一线站得住、站得稳、站得牢,否则即使我们的干部“身入”基层、人在一线,发展中的难题也无法及时破解,群众反映的复杂问题也无法圆满解决,“一线工作法”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因此,就必须把加强学习作为巩固“一线工作法”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如我这般刚下基层不久、乡镇工作经验不丰富的年轻干部来说更是如此。如何学?一是向群众学。主动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多往群众家里跑,多与群众打交道,在掌握社情民意的同时,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二是向他人学。要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讨教,注意观察他们在做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时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借鉴为我所用。三是在干中学。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课堂,只有敢于实践、敢于深入一线、敢于直面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高,才能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提高实践本领、提升工作能力,才能在破解难题、改善民生的一线中立得起、挺得直、走得远。

第三,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不断强化激励引导,让干部“长”在一线。农村是个大舞台。作为“一线工作法”最重要的实践主体单位——乡镇,要做到在推动基层工作的同时,让干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快速、健康成长,还需要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激励引导,实现干部在一线工作、在一线成长、在一线成功。一是规定任务。要根据岗位要求和干部特点,规定下基层任务,如明确规定每年干部下基层不得少于多长时间;明确规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每年要围绕所做工作进行调研,找准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形成文字材料等,力求在深入基层中完成任务。二是落实责任。安排工作、部署任务一律实行责任制,达到什么目标,谁来做,怎样做,哪个阶段要做什么事,采取什么措施,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保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谁没有落实一目了然,做到全过程监控和管理,真正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在一线。三是运用结果。要建立以普通党员和基层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把下基层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要向一线倾斜,对那些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要优先推荐重用或提拔,真正让吃苦的吃香、有为的有位,不断激励干部实践“一线工作法”的积极性,同时激励、吸引广大干部下基层、到一线。

第二篇:一线工作法

2010年

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民爆行业面临新的挑战,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为适应民爆行业发展形势,更好地服务我县经济建设,杨总对我公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公司领导以推进作风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行“力量向一线倾斜、领导在一线指挥,业务骨干在一线培养,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体现,经验在一线总结,形象在一线树立、成绩在一线创造”的“一线工作法”.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促进工作落实、保障安全的一项保证措施来抓。着力深化“一线工作法”,努力做到“四个到位”,引导干部扑下身子,静下心,真抓实干,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干部作风不深入、管理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切实增强了干部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一是上级精神传达到位。组织理论学习和座谈会使职工了解上级精神,加强理论、安全、专业学习,明确工作任务和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每个站、队传达上级会议情况都要做好会议记录。二是基层信息反馈到位。领导干部同一线人员同吃同住、共同劳动、相互学习。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样便于了信息反馈和沟通。三是工作总结评比到位。常言说:“一线是实施的现场,也是出经验的地方。”领导都亲自参加一线艰难、险重的工作,了解一线实际情况。便于总结取得的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步工作要点。四是奖惩措施落实到位。依据爆破现场录像资料的档案管理,对爆破人员实行量化考核管理。优秀的,可直接作为评先树优的对象,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表现差、工作造成被动局面的给予通报批评、处罚,并采取“末位淘汰制”。公司正在建立完善一线检验员工、一线考核奖惩的长效机制。

实战大练兵,让典型在一线推广。队伍在一线磨练。领导带队静下心、沉下身,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密切了与基层的联系,切实做深做细检查、指导和服务工作。通过不断地“学中干,干中学”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及标准规范。适时召开有关爆破安全、技术培训现场会、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放大典型效应,切实做到在一线发现典型,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典型。

十分注重安全管理,推行化精细管理。从现场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了以“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顿纪律、整顿秩序、整顿现场”为内容的五整顿活动。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发现问题,并努力做到“见于未萌,禁于未发”,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或使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得到预防。 以查隐患、查质量、查劳动纪律、查工作作风为主要职责。把精细管理理念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跟踪处理,按照发现问题、处理意见、整改落实的程序,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现场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严密的安全管理防线。最终以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为目的,推动爆破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公司领导以“下”为上,脚往“施工现场跑”,眼睛往“施工现场”看,心往“施工现场”想,劲往“施工现场”使,工作要往“施工重点”地方干,以实际行动促进了工作,确保了安全生产。有效实现了安全管理“零距离”。打破了单一的逐级安全管理体制,实现了整个管理过程的闭路循环,形成了安全管理人人有份、人人有责、人人能管事的管理格局,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实际操作过程中,把重点放在管理环节中,以《爆破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为标准,狠抓现场管理,每月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疑难问题必须立即解决、对违纪违章进行严厉处罚,确保维护正常生产。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的管理。做到重点部位不放过,重点人员不放松。配送、爆破作业是安全事故易发和有前例的重要环节。从所涉及人员的工作、责任、思想进行全面考核,加强管理,保持“风路畅、风量足”,对违规者实行了重处重罚,造成事故者,都按四不放过原则追到人头。严肃处理,从不姑息迁就。

在安全工作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培养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教育,继续通过宣传、专业培训、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考试、事故分析等措施来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变压力为动力,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增强公司安全工作严管严教严罚的认同感和抓安全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促进人的本质安全。

克服困难、开拓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生产任务。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从自身教训中提炼出员工灵魂的警句,逐渐形成员工认同的安全文化理念。牢固树立“安全务必优先,安全务必从严”,花大力气、下硬功夫,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地抓好安全。 按照“宁要亏损、不要伤死;宁停产整顿、不盲目生产的指导思想”,突出“天天安全、警钟长鸣”的观念,努力实现全年“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

管好人、用好人,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让人人都为企业献计献策、发挥好群策群力作用;继续推行层级管理制度,一级管好一级、一级抓好一级,抓落实、抓出成效;抓住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强化专业知识,思想意识、工作能力方面的考核。加强过程管理,严格劳动纪律,充分发挥督查作用,要求工作尽可能“严、细、实、真”,做到针对性强,让重点部位的安全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挖掘工作中管理空白和真空带,及时消除隐患在萌芽状态。

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为此,公司制定了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努力建立健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依照《河北省民爆器材管理条例》及总公司制定的《百分量化考核细则》及时制定修改出台了 等 项职责、制度,并把制度全部上墙,定期组织学习,使规章制度深入人心。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严格规章制度管理。一方面,建立健全安全领导小组责任制,每月至少二次对各站、队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落实专人负责、限期整改,不达安全标准绝不生产。制定了安全隐患排查规定,把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带班作业作为硬性规定来抓,对现场不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对发现隐患进行主动整改和排除,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全面推进爆破、仓储、配送工作。

全年爆破炸药吨,管类万发;全年运输炸药吨,管类 万发,全年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

注重安全生产培训。利用停工民爆物品期间全公司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每月定时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并建档管理。安全生产,必须依靠较强的安全意识。为此,全矿职工经过全员培训上岗,特种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复训持证上岗。让全矿职工成为采矿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兼备的劳动者。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加强对一线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每天利用班前会议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工作,使企业职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积极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公司普遍推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行动军事化、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语言规范化。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通过“一线工作法”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深入实施,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我们要进一步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使“一线工作法”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能真正起源于一线,落实在一线,提高在一线,完成了阶段性发展任务,理清了思路,积累了经验,坚定了信心。这必将推动我公司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条件,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对各站仓库进行整改,使仓库达到安全生产标准。不仅如此,企业将继续加大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有了主管部门的政策以及安全指导,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有了重要保障。一个企业的安全,完全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理念。有的企业业主为了追求所谓的经济利益,却忽视安全生产,最终导致了悲剧以及更大的经济损失。 但是,我公司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臵。为此,企业专门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零事故”的目标和口号。为了这个目标的顺利实现,办企业是要有经济效益,但是必须确保安全条件才具有真正的经济效益”。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任何会议,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由于对安全意识的重视,企业走向稳步正常规范程序。

人性化管理,以情为连接。以“同事相处,友爱尊重”的形式,在工作、生活中同甘共苦缔结友情。使得工作配合默契、优势互补,和谐完美地促进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三篇: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

体民心,感情在一线融洽;听民意,意见在一线征求;察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难,问题在一线解决;帮民富,措施在一线制订;与民乐,喜悦在一线分享。同时乡、村干部要以“四多四少”规范言行: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到农户田头,少呆家里机关;多办好事实事,少讲假话套话;多学习思考,少吃喝玩乐。

第四篇:一线工作法(

关于上海杨浦区推行“一线工作法”情况的调查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当前,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期,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上海杨浦区高度重视做好群众工作,针对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2005年创造性地提出“一线工作法”,做到“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聚民智,工作在一线推动;听民意,干部在一线考评”。经过七年多的实践,形成了主动了解群众诉求、上下联动解决问题、评价评估考核反馈的完整工作体系,并与全市开展的机关干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紧密结合,不断从工作内涵、工作主体、服务对象上拓展深化,创出了过得硬、立得住的群众工作品牌。

为建立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2011年底,我们会同上海市委组织部对杨浦区推行“一线工作法”情况作了专题调研,先后分类召开了市区组织部门和区“一线工作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街镇领导、委办局领导、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等专题座谈会;查阅了有关制度文件和台帐资料;实地参加了有关社区居委会“一线工作法”联系群众工作日集中活动,走访慰问了困难党员家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这个报告。

一、主要背景

杨浦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面积6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0万,是中国近代工业和高等教育发祥地,区域内有高校14所,在校大学生、博士硕士生占全市的近一半。杨浦区实行“一线工作法”的背景:一是区域转型发展。从2003年上海市作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决定,到2010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区,杨浦区经历了从“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的历史嬗变,改革转型加剧了利益关系调整,加剧了高智力群体、普通劳动者“二元”结构态势,使得新老矛盾同时集聚,各阶层群众诉求相互交织,迫切需要上级党组织服务凝聚群众,增添发展“动力”。二是民生有待保障。杨浦作为老城区,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国有企业从1200家锐减到200家,产业工人从60万下降到6万,各类社会救助对象列全市中心城区第一,二级以下旧里和棚户区占全市1/4,旧改、就业、救助压力增大,基层积聚着大量民生问题,迫切需要上级党组织回应群众诉求,解难题保民生。三是干部需要“补课”。据统计,全区58.1%的处级干部和新进机关年轻干部没有基层经历,普遍感到“本领恐慌”,深入基层不够,对群众感情不深,不会做群众工作,迫切需要上级党组织引导干部到基层接受锻炼、提升能力,担当起发展重任,不负群众期望。

针对上述情况,杨浦区于2005年初推出“一线工作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上世纪90年代,每年冬夏两季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带领部门干部,集中深入到各街镇、居委会听取群众意见。二是创设阶段。2005年结合先进性教育探索推出“一线工作法”,组织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定时定点走访街镇和居委会,解难题、办实事,并建立长效化联系服务制度。三是发展阶段。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将组团式服务纳入“一线工作法”,实行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普遍走访、联系服务,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格局。

二、做法特点

杨浦区“一线工作法”可概括为“四个一线”,即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聚民智,工作在一线推动;听民意,干部在一线考评。

1.畅通“六条渠道”,在一线了解民情

一是局处干部联系街居。全区24名局级干部定点联系12个街镇,每月开展一次下访,听取一次街镇工作汇报,进行一次民情分析。300多名处级干部,每人带领1—2名机关干部作为联络员,每月第二周周四到定点联系的居委会,面对面服务群众。二是机关事业党支部联系基层党支部。组织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858个社区、“两新”组织党支部结对共建。三是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5000多名党员干部与8842户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助困助学。四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将300多个居民区划分为2088个责任网格,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 1

区域单位和民警、医生、机关党团员等共计2.3万人参加,组建2105个服务团队,上门走访服务居民,目前已走访40多万户,占83%。五是党代表定时接待群众。每月15日组织330多名市区党代表,轮流到街镇党员服务中心接待群众,每年两次集中到社区接待群众。六是网络即时互动。开通“书记·百姓网上通”、“区长在线”,区委领导每季度一次、区政府领导每月一次,在网上与干部群众互动交流,同时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微博,听取意见。

2.加强“四方联动”,在一线解决问题

一是领导干部现场解决。依托职能部门,通过现场办公等形式,解决问题6000多个。二是服务团队上门解决。结合网格走访、组团服务,解决群众诉求问题10411个。三是条块单位协同解决。对需跨部门解决的环境保护、综合治理、联合执法等问题,由有关区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街镇召开联席会“会诊”解决。四是区“一线办”统筹解决。重要复杂疑难问题,由区“一线办”网络平台登记受理,统筹协调解决,或提交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

3.建立“三项制度”,在一线推动工作

一是民情分析制度。各街镇每季度梳理一次社情民意,各职能部门每半年汇总分析一次问题受理情况,作为完善决策、改进工作的参考和依据。二是综合研判制度。区“一线办”综合研判涉及面上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如针对动迁群众反映的早拆少得益、晚拆多得益的不正常现象,推动有关部门率先在全市实行拆迁补偿、评估、房源和使用等情况“六公开”的“阳光动迁”机制,改变不合理做法,加快了动迁进程。三是责任追究制度。对正常情况下应予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严格追究部门责任。如对群众反映的下水道阴井盖损坏但久拖不决问题,召开全区大会通报警示,督促转变作风、提高效能。

4.坚持“双管齐下”,在一线考核干部

一是抓目标考核。年初组织制定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目标书,承诺要办的实事;每季度制定下发工作指导性意见;每月部署联系服务“规定动作”,要求结合自身及群众实际安排特色活动和“自选动作”,落实情况记入干部“民情日记”,定期督查考核。二是抓群众测评。年底委托社会第三方以明查暗访、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领导干部和街镇、部门工作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建立与日常考核、年终述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体系。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们感到,杨浦区“一线工作法”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联系群众的直接性。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直接与群众面对面,直接了解情况,直接服务群众。居民群众说,“干部就在身边,随时都能找到”。二是解决问题的快捷性。现场解答,当场拍板,就地解决,避免推来绕去。以前有的群众抱怨,“我们跑来跑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结果是问题哪里来哪里去”,现在这种现象已杜绝。三是为民服务的全员性。以党组织为核心、机关干部为主体,发动街道社区范围内条块单位、各类组织和在职党团员等,全员联系、全员服务、全员推动。四是工作内容的拓展性。做到了“五个拓展”,即由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拓展;由联系服务居委会向联系服务驻社区机关、企业、部队、院所等单位拓展;由调动区属资源向整合区域资源、社会资源拓展;由单纯注重快速解决问题向全方位、高效能服务拓展;由推动干部知民情、解民忧向育干部、促工作拓展。

三、社会反响

杨浦区“一线工作法”荣获第一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奖和上海市有关奖项,我部和中宣部等均通过不同形式宣传推介。从各方反映看,“一线工作法”促进了改革发展稳定,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的效果。

社区居民反映:“一线工作法”是“民情直通车”,帮助解决了急难愁问题,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一线工作法”发挥了民情“窗口”、互动平台作用,是设在居民家门口的社情民意站、投诉咨询处和困难帮扶点。不少社区居民反映,实施“一线工作法”后,意见好提了,急事愁事有人管了。有的居民说,通过“一线工作法”,反映问题的渠道直接、畅通,解决得好,完成率高,百姓受益。有的居民谈到,干部把大家的事当自己的事,最想办的给办了,

最需要解决的给解决了,“一线工作法”确实为群众办事,与百姓贴心,是一个好办法。据统计,“一线工作法”实施七年,直接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2万多件;区千人问卷调查显示,96.7%的居民认为有效解决了老百姓急难愁问题,群众满意率90%以上。

居委会反映:“一线工作法”是“工作助推器”,增强了基层干部底气,提升了基层组织威信。“一线工作法”引导干部不仅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还指导居委会开展工作,以“公转”带“自转”,起到了“输血”加“造血”作用。一些居委会的同志讲,这些干部来自不同单位,工作经验丰富,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好方法。上海财大居民区的同志讲,以前做工作常常感到心有余力不足,现在领导下来当居委会的“编外干部”,一起定计划、搞活动,“帮手”多了,工作活了。大家谈到,许多领导干部积极牵线搭桥,组织居委会与周边单位结对共建,调动外部力量为居民群众服务,搭建了很大的工作平台,颇有点“呼风唤雨”的感觉,在群众中发声更响了。

领导干部反映:“一线工作法”是“服务责任区”,强化了执政为民意识,使服务群众成为一种责任和习惯。五角场街道党工委负责同志说,“一线工作法”的联系范围,实际上就是干部的服务“地盘”,大家一年365天,天天开着手机,群众需要随时出现,社区有事及时处置。江浦路街道办事处负责同志认为,“一线工作法”引导干部到基层服务,为群众尽责,多年下来,这种意识和理念已经入心入脑,变成了干部的日常行为习惯。有的干部讲,不只是集中活动日,就是平常甚至节假日,也经常去“点”上转一转、看一看,力所能及帮助群众办事。一些区直部门领导干部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不一定能百分之百解决,但一定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区建设交通党工委负责同志讲,服务不是空话,必须要既“见物”又“见人”,多替群众考虑,这些年在规划选址、道路施工等工作中没发生一起事故,无一人上访,靠的就是这一条。一些干部群众说,带着责任,多接触实际,想当然的事就少;多接触群众,官气就少;多接触民情,浮夸就少。

年轻干部反映:“一线工作法”是“培训主阵地”,加强了实践锻炼,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在“一线工作法”中,年轻干部是领导干部的联络员,协同配合开展工作,这种“导师带徒”、言传身教的方式,使那些缺乏基层经历的同志学有目标、干有方向,很快掌握了工作技巧和“实战”方法。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的同志谈到,“一线工作法”是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原来有的干部连居民家的门都敲不开,现在好了,能与群众走在一起、聊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许多年轻干部反映,到基层实践锻炼后,沟通、辨别、协调和执行能力大大提高,会说群众听得懂、能接受的话了。有的同志讲,最大的收获是与群众建立了像亲戚朋友一样的感情。区千人问卷调查显示,97.8%的受访者认为,“一线工作法”增强了年轻干部联系群众和为民办事能力。

政府部门反映:“一线工作法”是“工作试验田”,完善了政策措施,提高了工作质量。许多政府部门负责同志讲,所联系的街居实际上是了解部门工作在基层落实情况的检验点,也是制定新政策、推开新工作的试验田。区委政法委负责同志说,在完成上级任务的同时,依托“一线工作法”发动群防群治、开展禁毒宣传效果很好,被评为公安系统先进。大家认为,通过“一线工作法”完善政策的过程,既是改进工作的过程,也是教育引导群众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回事。区信访办的同志说,通过基层反馈情况“查漏补缺”,把工作做在前面,群众对上反映问题自然就少,现在全区信访问题和信访量每年下降6至10个百分点,2010年下降21%,2011年信访件次下降27.4%、人次下降13%。有关部门结合“一线工作法”,推出“满意物业”、“达标市容”、“名师课堂”、“健康快车进社区”等几十项惠民政策,受到了群众欢迎。

四、经验启示

杨浦区七年如一日实施“一线工作法”不容易,更为可贵的是,他们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在内容形式、方法机制上创新完善,使群众工作焕发出旺盛生机和活力。这对于建立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1.必须立足于直接联系

“一线工作法”有效解决了机关干部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问题。实践证明,联系群众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不能以服务代替直接联系。目前,有的干部连群众的门都敲不开,不会与群众平等交流,说的话群众听不懂,干的事群众不理解,这是不正常的。同时,我们真切感到,联系群众贵在直接、重在经常,必须像“一线工作法”那样,“一竿子插到底”,定时、定点、定人、定目标,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座谈时有的同志讲,要人到、心到、感情到,像“鱼儿”生活在“水”中,从“水”中汲取营养,学会翻腾的本领,很有道理。

2.必须聚焦于解决问题

“一线工作法”要旨是为民服务,核心是解决问题。通过十万余次走访,万余场宣讲报告,万余件难事实事,让百万群众受益受鼓舞。实践证明,与群众打交道,解决问题是立身之本,最有说服力;解决不了问题,方法不是好方法,干部不是好干部,“包装”得再好也没用。我们推动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基层基础,不是讲空话而是办实事,一定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把基层组织难题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各级干部的“头等大事”,明确责任、时限和考评标准,竭尽全力办好,这样才能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关键时候“镇得住台”。

3.必须依托于组织整合

当前,社会阶层分化,利益格局复杂,群众诉求多样,单靠某一方面力量,不能“包打天下”。杨浦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区域化党建为平台,引导所有单位党员干部、经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直接服务群众,广泛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比如,在动迁工作中,除街道社区正常工作力量外,组织律师、调解能手、法律顾问等“明白人”进社区,使民意上达、满意拆迁成为常态。借鉴这些做法,要实施系统动员、条块联手、全员整合,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为群众谋利益的战斗堡垒,让党员干部在直接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构建组织引领、干部带头、各方参与、社会协同的格局。

4.必须着眼于历练干部

杨浦区通过“导师带徒”的办法,引导干部到基层实践中砥砺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实践证明,大楼里培养不出与群众的真感情,学不到实打实的群众法子,自觉自发地走进基层,真心实意地服务群众,才能入耳入脑、入心入行,转化为思想行为、价值追求和实际能力。我们要牢固树立在基层积累实际经验的导向,引导机关干部到基层实践中开眼界、学见识、长本事,争做深入基层的带头实践者、服务群众的坚定执行者和群众利益的自觉维护者,为我们党长期执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五篇:党建“一线工作法”

今年,贞丰县政府办在“创先争优”、“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切实做到“领导指挥在一线、决策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水平检验在一线、工作评价在一线”,突出重点、强力突破,采用“一线工作法”,密切干群关系,提升干部素质,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

“一线工作法”细化到每一个点。坚持县政府办领导包干抓点、建立联系帮扶制度,形成了“上下协调、左右配合、通力抓落实”的工作局面。针对帮扶各村的不同情况,进一步明晰了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把党建工作相对薄弱、工作难度大的村列为领导干部联系点,县政府办领导班子领导分成三个工作组联系3个帮扶村,每月蹲点工作不少于15次,走访贫困户记民情日记,建立工作台帐,切实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规划、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把问题解决在一线。

“一线工作法”涉及县政府办、镇、村三级干部。进一步强化县政府办领导班子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做到认识、责任、措施、落实四到位,形成了“一把手”负责,带头在一线落实责任的体系。党组织负责人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牢固树立“不抓党建

1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观念,不断强化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把基层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听取党员群众意见,查找突出问题,深化工作整改措施,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的发展,使县政府办、镇、村三级党组织真正的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真正的好帮手。

“一线工作法”实现横向交流。全面组织村两委座谈会,加强横向交流,让他们比实绩、增压力、长动力。结合贞丰县的工作实际,县政府办3个驻村干部的专业特长和针对龙场镇上水桥村、龙场村、定塘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农业技能指导,政策法规宣讲,创业增收帮扶等工作。并和邻村、兄弟乡镇村的发展情况进行一个对比,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发展的优势,从而更好地积极协调帮助老百姓转变发展方式中存在的困难,让村干部提高了在攻坚克难,不断探索的能力。

二○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上一篇:元宵节诗歌范文下一篇:医生九不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