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2023-04-30

第一篇:音乐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盲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在盲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调动视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成为盲校教师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就此阐述一些个人见解,望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盲校

低年级

语文 多媒体

在盲校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们“看见”美丽的世界?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以前人们总以为视障学生看不见,有什么必要用信息技术呢?即便是使用,也只能针对低视生,或者仅仅起一台录音机的作用,实践证明,计算机博大的容量,快捷的信息,不仅丰富了教师的备课内容,而且使用灵活,操作方便,有效利地使用低视生的残余视力,使用多媒体可以同时兼顾到全盲学生和低视生。

一、借助多媒体,帮学生转换角色,安心读书、渴望上课。 由于我国盲校分布不均匀,大部分盲生从上小学开始就要离开父母外出求学,新生入学年龄7到12岁不等。人的信息来源80%以上靠的事视觉,盲生没有了这一条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很多事情受到了限制。由于视觉缺陷,使得盲生的活动空间相当狭小(大部分家长采用圈养方式教育孩子)。刚入学的盲童们自理能力都比较差。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家长可怜双目失明的孩子,溺爱的心情养成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其二,由于视力障碍,使盲童自身也存在着显著的依赖性、自卑感,独立意识差。强烈的孤独感和浓厚的想家情结,使得盲生很难短时间内转换角色,积极主动快速地做进入小学生的角色。

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他们喜欢的动画片或歌曲,让他们安心在学校里生活。教师还可以借助QQ让学生与家长视频对话,及时缓解他们的想家情结,愿意并乐意听老师的话。教师借助多媒体,拓宽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对世界产生好奇与兴趣,对读书充满向往和追求,为今后的学习埋下求知的种子。

二、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易动、乐于参与的特点,计算机这一新科技的成果正适应了这个特点,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视障学生通过什么认识世界?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声音来认识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的不仅仅是图片和动画,还有对视障学生更为重要的声音。一篇课文的音频文件就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听的兴趣、学的乐趣。我国第一个盲人体育播音员古灏的成功正证明了这一点:有一天,妈妈又带我去散步,当我们走过一个开阔地时,我突然听到嘭嘭的响声,使我感到很惊奇,因为过去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声音。我便急忙问妈妈:“这么多人,怎么老发出嘭嘭的响声?!”妈妈告诉我:“这是一个足球场,许多学生正在踢足球,那响声就是脚踢球的声音。”„„

就是因为这件事,把古灏引进了神奇的体育世界,并使他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盲人体育播音员。 在学习《丑小鸭》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孩子们观看了一段有关丑小鸭悲惨遭遇的视频。当学生看完了那个短片之后,纷纷说:太惨了!我让他们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和所看到的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同学们积极地思考,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参与到教学中来了。

三、多媒体教学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和教材的难点,在教学中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千方百计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有些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很难用常规手段解决的,如在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课《泉水小溪》里,对于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海浪的声音,很多学生都没有听到过,特别是大海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单靠语言的模拟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从网上搜集了这些水流的声音,当讲到“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我要流到小溪里”时,就播放泉水和小溪的声音;讲到“溪水 溪水你要流到哪里去?我要流到江河里”时,就播放河流的声音;讲到“江水 河水你们要到哪里去?我要流进大海里”时,就播放海潮的声音,同时还找了相应的图片播放给他们听和看,使他们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解决了学生感性认识上的难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呢?

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这是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学,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千万不能把信息技术作为“电灌”的手段,用死记硬背的老办法去窒息学生们的创造精神。如,在学习《要下雨了》这一课时,先播放小白兔和燕子、小鱼的对话的视频,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听到和看到的内容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学完了课文以后,再给学生补充“蜻蜓低飞、蝉声突停、蛤蟆出洞”等方面的知识,(这里如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讲也很好,但是考虑到视障学生生活范围的局限,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主要还是要靠老师的补充讲解),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小白兔见到这些现象时会怎么想,它与蜻蜓、蝉、蛤蟆会有些什么样的对话等,这样不仅丰富了视障学生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由于给他们补充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更增加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学科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对学习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目前在很多地方进行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可以很好地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内容,开拓学生思路。但这也需要各个学校有较大的资金投入,为教师利用计算机备课和学生借助计算机上课提供良好的前提。从低年级开始开设计算机课程,也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前提,因为学生在学会了操作计算机技术以后,不仅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去查询所需要的知识,也可以凭借他们的兴趣去主动寻求知识。在寻求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迅速丰富知识,扩大视野。

三、在学科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

对于我们担负着教育教学任务的学科教师来说,要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才会不怕困难,敢于实践。目前,许多学校的计算机配备不能充分满足教师教育教学的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教师勇于克服困难,努力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其次要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努力在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来改革教学。没有金刚钻,揽不来瓷器活;没有过硬的技术,仅有良好的心愿是不行的。第三要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师的备课内容,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型、资源型学习,从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它对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尽管我们在从事这项工作的实践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我们坚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这项具有开创性的事业一定会给盲校的教学改革带来生机和活力。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巧用“游戏”

摘要: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有新的教学思路。哪种教学方式方法更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用电脑游戏和电脑知识进行比较,大多数的学生表现出对电脑游戏更感兴趣,根据这一现象,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利用学生“兴趣越高,动力越大,效果越好”这一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将学生的兴趣从“电脑游戏”转移到“电脑知识“上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游戏 教学

我们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常有这样一些现象:一下课学生飞快地跑入机房,迅速打开计算机,就开始玩游戏;当教师在上面讲基本操作、做演示时,学生却偷偷地在下面玩游戏;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学不好,玩电脑游戏却是高手;当老师上课前告诉学生,操作完成之后可以打游戏,这节课纪律格外好,学生学习格外认真„„这一切似乎说明:学生对游戏兴趣大于信息技术有关知识的兴趣。

很多的家庭,父母谈“游戏””色变。惟恐坏了孩子视力,误了孩子的前程。游戏真的那么可怕吗?真的会让我们的学生从此“堕落”吗?归其原因,是我们不了解游戏。游戏是一种由道具与规则构建而成的,由人主动参与,有明确目标,在进行过程中包含竞争且富有变化的以娱乐为目的的活动。我们利用游戏不当,当然就会把电脑当玩具,只要我们因势利导,“游戏”也就不会是“洪水猛兽”,它会为我们所用,能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电脑的最初兴趣,带小学生走进“电脑”世界。

那么,我们怎么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将学生的兴趣从“电脑游戏”转移到“电脑知识”上来。

一、 游戏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初始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动、好问、好奇,喜欢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东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波、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学习动力越大,学习效果越好。”如果用电脑游戏和电脑知识进行比较,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的学生对电脑游戏更感兴趣”,因此,学生爱玩游戏就不足为奇了,因为这是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如果开始就讲理论知识,单击、双击的操作技巧,让孩子们练习,非常枯燥乏味,他们也不可能很认真的听讲,甚至让孩子会对信息技术产生厌倦情绪。我们可以下载一些鼠标游戏,例如《救救小兔子》,这就是一个专门练习单击双击的小游戏。一上课,老师就把游戏发到每一个孩子的电脑里,让孩子们自己试着玩一玩。有的孩子根据提示,很快就学会了怎么玩,而有的孩子却不知如何下手。这个时候老师指出,第一关是单击,只要鼠标单击小兔子,小兔子就跳过去了,躲开了大灰狼的追击;第二关是双击。孩子们看着老师熟练的操作,羡慕得不得了,这个时候老师再教他们单击双击操作要领,他们就格外用心了。

在给三年级学生上指法课时,如果单纯的照书本练习,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我们一般利用的是金山打字通来了练习打字。而学生一开始接触电脑,就想打游戏,那么老师就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几个他们认为的电脑高手跟老师来一场打字游戏比赛,显而易见他们会输给老师,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什么会输给老师呢?让他们自己去找原因,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最后他们会得出:原来是他们不熟悉键盘,练习得少,指法不正确等,所以就输给老师了。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就会认识到练习指法的重要性。当然一味的让孩子们练习指法也是枯燥的,老师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专门练习指法的游戏。例如:《太空大战》,只见字母符号从“天”降,由慢到快,这时需要学生快速按下相应的键,才能击落它,如果正确率高就能得高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一下子高涨起来,同学之间也会相互竞争,从而激发上进心,也将枯燥乏味的指法课变得有趣起来。在游戏中不知不觉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了输入速度。

二、 游戏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凝聚力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心理特点,幼稚不成熟,不会主动的相互帮助,但是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要想他们主动团结起来,老师要动一番心思。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分小班教学,每个小班可以选一名操作能力较强的孩子任小班长。很多新课可以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学,任务不必要太多,可以是三个或者四个,每个任务都要求小班全部完成,然后才可以打游戏。每个小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很快完成任务,但是他们不能马上就打游戏呀,因为老师要求小班全部都会操作之后才能玩游戏。这些完成任务的同学就会主动帮助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这样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毕竟一个老师要辅导全班同学,有时候也显得力不从心。但是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到监督鼓励的作用,完成任务的同学不能直接“操刀”代劳,要让他们帮助不会的同学。这个过程中一个小团队不知不觉就有了凝聚力。

三、 游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

既然孩子们那么喜欢游戏,我们也允许他们打游戏,他们如此热爱的游戏,我们老师何不加以利用,玩游戏的同时,让他们动脑筋设计游戏。我们学校现在开设一款Scratch游戏设计软件,Scratch是 MIT (麻省理工学院) 发展的一套新的程序语言,可以用来创造交互式故事、动画、游戏、音乐和艺术。很适合8岁以上儿童使用,完全支持中文界面,更方便使用,完全不用背指令,使用积木组合式的程序语言,让学习变得更轻松,并充满乐趣。 关键的关键,不在于学习了某种特殊的技能,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个创造过程,是最让人快乐的。

总之,应该充分认识到电脑游戏是一把“双刃剑”。 作为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有益之处,充分利用电脑游戏的教育功能,也要认识到电脑游戏存在的种种弊端。教师在游戏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务必选择益智游戏,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游戏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务必教育学生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遵守法律法规,决不要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 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电脑游戏与信息技术课的关系,要正确把握玩游戏的“度”,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健康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成长,真正达到课堂教学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钟芳青 浅谈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2006年6月 [2] 陈炎 电脑游戏对教学的启示 教学与管理 2002( 5)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被广大教师引用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给原本沉寂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一、在课前导入时段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想学”的心理上展开,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杨修之死》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片段,并同步播放其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冲击下,回到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再如《蒹葭》这首很有意境的诗,运用《在水一方》的动画歌曲导入,在优美的旋律中营造一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优美意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

二、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倘若借助信息技术,就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岳阳楼记》一课第

二、

三、四自然段“予观夫巴陵胜状”至“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教学,播放岳阳楼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目睹”岳阳楼之壮观,去聆听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去感悟作者的政治抱负。

三、在讲授新课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之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在布置作业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变化作业形式,突出学生自主选择,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践证明,通过应用自主性、操作性、创造性、生活性、欣赏性等形式作业的交替使用,不但可以减少作业的单调与枯燥,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让学生课前分组通过互联网查询关于罗布泊的图片、影像资料,在课堂分别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自我感知破坏环境的危害,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第四篇:体育教学中巧用矿泉水瓶

生活中废弃的矿泉水瓶到处都有,收集方便、简单。若能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合理、创造性地运用它,则可以变废为宝,使单调而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使复杂而较难的练习变得简单容易,并可以以游戏等形式来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从而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目的。下面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矿泉水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田径教学中的运用

1、在加速跑教学中,为增大学生的步幅,可在空矿泉水瓶装入少许水或沙子等,将其沿直线按适当距离摆放作跑格,学生按跑格的距离调整步幅大小,反复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动作、定型动作从而达到提高步幅的目的。

2、在投掷教学课上,把灌满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作为投掷的“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把矿泉水瓶按不同远度摆放好(比自己实际投掷水平的远度再远一点),学生持实心球等进行投准“打靶”练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也可把装满沙子旋紧盖的矿泉水瓶作为投掷练习的器材――手榴弹,模仿手榴弹掷远。

3、在发展上肢力量的练习课堂上,将装满沙子或水的矿泉水瓶作为“哑铃”使用。让学生前后脚站立,上体稍前倾,双手持“哑铃”前后摆臂练习;或者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快速上举、上提、绕臂转等来提高上肢力量。

4、在跳高、跳远练习课中,将装有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摆在助跑道上,根据不同学生助跑的距离和起跳角度的不同,放在不同的起点处作为标志进行练习,这样既能准确地认出起跳点又不会破坏助跑道,简单易行。

二、球类教学中的运用

1、篮球课上, 练习学生运球过人时,可把装有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摆成 “S”形,让学生根据矿泉水瓶的路线运球上篮,这样即能提高变向运球的能力和灵活性,又能避免刚练习时不熟练而发生的碰撞损伤。也可把矿泉水瓶作为运球即停投篮的标志物,随时可以改变投篮点的位置。

2、排球课中,将装有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放在规定区域摆成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将球传、垫到摆好的图形内,这样可以练习学生传、垫球的准确性。也可根据练习的熟练程度将图形由大变小,提高练习难度。

3、足球课上的带球过杆练习中,可将剪去瓶口的矿泉水瓶装满沙子,摆放成直线,然后把竹杆直接插在装满沙子的矿泉水瓶上,这样既不会破坏操场又方便摆放。也可直接用装满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代替竹杆,让学生带球绕着矿泉水瓶做“S”形练习来提高带球过人的技术,这样即方便又安全。在训练脚法时的准确性练习中,还可将矿泉水瓶摆成简易球门,让学生练习。

三、游戏活动中的运用

1、在接力赛游戏中,将装有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放在跑道的往返处作为标志,让学生绕过矿泉水瓶进行接力游戏练习;在没有接力棒时,还可以把压扁的空矿泉水瓶当接力游戏的接力棒使用。

2、在命名“螃蟹行”的游戏中,把学生两人两人分为一组侧向立于起跑线,背靠背中间夹一个装有少量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模仿螃蟹侧向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矿泉水瓶掉下的被淘汰,比哪一组最快行走到达终点。

3、在“矮人赛跑”游戏中,让学生把装满沙子的两个矿泉水瓶分别夹在大腿和小腿之间,模仿“矮人”走,在行走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矿泉水瓶掉下就被淘汰,比谁先到达终点。

4“炸碉堡”游戏中,将若干个空矿泉水瓶立于地面为“碉堡”,以“碉堡”为圆心画圆,让各组学生站于圆外手持装有少量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为“手榴弹”,炸倒一次“碉堡”得一分,规定时间内得分多的队为胜。

5、套圈比准游戏中,将若干个装有少量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成三角形、梯形等立于地面,让学生站在规定的线外,用圈进行套圈比准,规定时间内套着矿泉水瓶多的获胜。

6、打“保龄球”游戏中,将若干装有少量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立于地面当保龄球瓶,学生站于一定距离外,用滚动的实心球或篮球去打“保龄球”,规定时间内撞倒瓶子多的获胜。

四、其他活动中的运用

1、在体操鱼跃前滚翻教学时,将装有少许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横放、叠放或竖放成不同高度,让练习者从瓶上跃过,反复进行练习,提高越起高度,既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2、在武术教学中,把装有少量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悬挂在操场的两个足球门上,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悬挂不同高度,让学生做各种踢腿动作,尽量将腿踢到矿泉水瓶,提高动作质量,安全又不失针对性。

3、在创编活动中,学生根据课堂练习的需要,将空矿泉水瓶摆设成各种图形、图案、模型,以小组为单位比拼图创新,可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合作的能力。也可以用矿泉水瓶进行编操练习,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丰富课堂学习内容。

4、在灵活性练习课上,将装满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定点定距摆成不同形状,让学生绕瓶蛇形跑、曲线跑、折返跑、三角障碍跑及五米三向折返跑等各种练习,既避免了画线的麻烦又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情地改变图形,提高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矿泉水瓶时,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选装不同份量(水或沙子)的矿泉水瓶或空瓶,选择横放、竖放、叠放,以及课前的布置准备和课后矿泉水瓶的回收处理等,要做到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环保。以达到我们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 “班班通”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班班通”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生动、有趣,并采用了图形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它正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迅速适应于教学过程中。“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能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班班通 巧用

合作

交流 随着“班班通”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广大教师已亲身感受到新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在教师中兴起了应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热潮。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演示,概念形成的原理,物体的空间结构特征等,很难恰如其分地向学生展示和表述清楚。“班班通”的应用,把生动逼真的动画,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等有机地结合并显示在大屏幕上,这样则较好地攻克了以往教学中的许多难题。“班班通”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后,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手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发挥“班班通”网络教学的优势,优化数学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巧用“班班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班班通”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班班通”教学是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可以创设信息量大,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愿望,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课件,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易使学生形成轻松的心理状态,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我运用“班班通”显示一个聪明的机器人,这样既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中。同时配合课件中显示的机器人形状,让学生说出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从鲜明的图画中很快说出了各种图形。然后从机器人身上分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由此导入新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小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还积极调动了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班班通”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班班通”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巧用“班班通”,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交流。学生以口头的、或书面的、运用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传递自己的思想和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以某种方式理解和接受来自别人的见解和观点。而“班班通”教学正好为这种协作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交流环境。它的交互性强,交互方式灵活。人机交互、学生间交互、师生间交互,应地制宜,因人而异,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班班通”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

1、人机交流。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操作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要求通过“班班通”出题,安排几个层次的练习,如把练习称为“今天谁最棒!(A级、B级、C级)”,“小小擂台赛”等,每个层次练习力求形式多样、新颖有趣,让学生有选择地在计算机里完成,当学生答对时,计算机就会发出“你答对了!加把劲!”的鼓励话语,激励学生。还可设计层层推进的自测题,自测题设计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三个模块,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实现自我评价。

2、师生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在练习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班班通”又快又准地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了解了每个学生学习状况,从而有利于教师的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和指导性学习。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遇到问题后,教师及时利用“班班通”的功能给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使之记忆更为深刻。在这种辅导下学生不仅保持了自尊和自信,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辅导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在总结教学中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学习,因为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学生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根源。

3、生生交流。在“班班通”教学中,允许学生之间互助互学,有开放性的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小组内部进行小规模交流,然后再在小组之间展开大规模交流。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班班通”,学生不仅能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与否,掌握好坏,熟练程度,而且还可了解全班其他同学达到的练习层次,相互激励、促进。同时又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其他同学达到的练习层次,相互激励、评价。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进行协作学习的空间;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如在学习统计图表时,学生通过上网查看“各国水资源情况统计表”和“芜湖市年均降水量情况统计表”,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讨论,从这些统计表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了解了我国水资源贫乏的情况后,建议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一张节约用水的宣传海报。整个活动注重开放,突破课内外的时空界限,学生兴奋不已地上网,通过看电子地图、查询相关的网站,各小组成员出谋划策,再制作出一张张精美有意义的海报。在小组内部进行小规模交流,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小组交流合作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将人民币、统计等知识和技能有机融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体验了数学魅力的同时,运用“班班通”的能力更加娴熟,综合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利用“班班通”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但是有些知识运用常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教学效果的。应用“班班通”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形象逼真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为了突破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出示3捆零4根小棒表示34,再出示1捆零6根小棒表示16。整捆与整捆对齐,单根与单根对。接下来演示把单根的4根和单根的6根合起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的下面,使学生明白满十进一的道理。通过电脑操作演示把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进位的道理和算理,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又如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动手拼,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进行拼摆。接着用电脑演示“旋转与平移”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把上面这个三角形,逆时针方向旋转180°,直到两个三角形底边成一条直线为止,再把右边的三角形向上沿着左边三角形的右边那条边平移,直至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图形变化的过程,从直观中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四、利用“班班通”让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常规教学手段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应用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多媒体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巧设应用情境。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们可以就利用“班班通”创设在商店购物的情境。老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消费者。师生进行仿真练习。这样利用“班班通”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效果,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给学生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有效地改善了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又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我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课的图,在图的右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睡觉的图、起床的图,吃饭的图、出去玩的图、回家的图、看电视的图等,这些图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班班通”,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上一篇:养老机构服务标准规范下一篇:医疗收费价格公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