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达公司成本核算研究

2023-03-11

第一篇:威达公司成本核算研究

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方法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同时全球经济的融合使得全球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包括成本会计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也会相互影响。

一、作业成本法及其发展

近年来,全球的成本会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尤其以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影响最大。该方法最早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对水力发电企业进行成本分摊时所作的分析。在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卡普兰教授的进一步阐释,逐渐为大众所熟知。然而,它虽然受到学术界的追捧,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却并不普遍。澳大利亚、爱尔兰和美国都曾经做过调查,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不足20%。

(一)传统的作业成本法

在推崇ABC法的文献中,对该方法的优点讨论很多,主要是认为该方法从“作业”的视角重新对成本会计信息体系进行了规范,使企业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对其成本进行分析与分摊,特别是对间接成本,通过将其直接与作业挂钩,根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每一作业的成本分配率,然后根据每一作业在确定的时期内消耗的产出单位量,将作业成本追踪或再分配给成本归集对象。这样一来,对间接成本的分配就更加直接,避免了传统方法下由于分配标准的不客观所导致的成本分配的不客观。

但是,经过实践检验,人们发现,作业成本法的重大缺陷是操作性差。

首先,构建成本模型时的工作量太大。在最初推出作业成本法时,它主要用于单个部门和区域的成本分析,这种简单环境下,ABC法的效果特别显著,但是如果要大范围地推行这种方法,工作量就会很大。以一家大型银行的经济业务为例,要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它的100多个业务分支机构的7万名员工每个月都需要提交工作时间的分配数据,光是这些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报告就需要14名员工来完成。显然,这样做成本高昂,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放弃使用才是最佳方案。

其次,利用该方法获取成本信息有一定的难度,它与传统会计体系的融合性不好。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下按照部门消耗资源的数额来归集和反映成本;而ABC法分解作业时则根据作业耗费资源的情况、跨越了传统的部门来确定成本,因此企业要采用此方法,势必要进行会计系统的再造,其成本较高。

另外,在传统ABC法下,作业的划分是依据经验进行的,对未来的和新出现的作业的划分缺乏前瞻性,在当前人们的消费和生产趋向于个性化的情况下就无法满足需要。而且,作业的划分是按成本驱动因素为标准的,成本驱动因素是以因果关系为主,对于一些未能明显表现出因果关系的因素,就很可能被忽略掉,导致作业的划分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卡普兰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一文提出将时间因素嵌入作业成本法中。其核心思想是引入一个“时间等式”,以最基本的业务流程耗时量为基数,列出各种复杂情况下所需要追加的工时,据以按照具体情况改变每一项具体作业所耗时间的估计数,从而降低划分作业的难度与工作量,增强其操作性。

在传统ABC法下,向员工调查处理每项作业占用其工作时间的百分比有难度,且不容易反映出其有效的工作时间究竟有多长。而且对一项作业仅反映一个费率,并不能反映出客观情况。如对某种化学制品进行包装,可能仅需普通的包装,也可能需要另外包装,因而它们尽管是同一类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却大不相同,费率显然也应有所区别。引入时间因素之后,该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由公司管理者直接估计每个事务处理、产品或客户的资源需求。对每一类资源,公司分别估计单位时间投入的资源能力的成本(即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以及产品、客户和服务在消耗资源时所占用的时间数(即作业单位时间数)。

估计单位时间产能成本时,采用估算的方法。一般来说,可以简单假设实际所用的产能为理想状况的80%到85%,如考虑员工的工作时间利用率时一般选择80%,其余20%则是员工休息等所花费的时间。对机器可以选择较高的比例,如85%,允许其有15%的时间可能因维护等原因停工。因此,假如一周每个员工的工作时数是40小时,则有效工时为32小时。这样根据已知的当期资源消耗总额就可算出每分钟提供这一产能的成本。假如该部门有15名员工,提供同样的几种服务且无法分出几个责任中心,则他们本周的有效工时为480小时(15×32),即28,800分钟。如果本周的资源消耗是144,000美元,则每分钟提供这些服务的成本为0.5美元。

估计作业单位时间数时,也可以通过向经理询问及观察来获取相关资料,获取每项工作的具体时间。这两项数据算出来之后,就可以求出成本发生因素的单位费用。如前述的例子中,假如该部门某一项业务处理需要花8分钟,那么用此数乘上每分钟的成本0.5美元,即可得出处理此项工作的单位成本是4美元。有了这个数据为基础,管理者可以得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本部门的有效工时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和客户讨价还价时更明确哪种业务、如何定价才能有利可图等等。

在企业有相关基础资料的情况下,发生新业务或增添新环节时,就能够很快得出新业务或新环节的单位成本究竟是多少。例如前段所述包装部门可以根据最后采用的不同方法耗费的时间来确定成本。如常规包装每份包装耗时1分钟;空运需额外包装,要多花5分钟,然后利用基础资料可以求出不同包装时的成本。这样就能够避免传统ABC法下对同类业务采用同一费率的弊端,也使新业务的定价能有更合理的依据。

由于该方法能够帮助管理者明确哪种业务、怎样定价才更合理,也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利润回报。

二、成本位置核算法

这种方法是德国企业最常用、影响最大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通常被分为三类,分别解答三个问题:(1)发生了哪些成本——成本种类核算;(2)这些成本发生在什么地方——成本位置核算;(3)这些成本是为谁发生的——成本承担者核算。这三种核算方法涵盖了成本核算环节的几乎全部内容,其中(1)反映了进入成本核算环节的生产要素内容;(3)反映了各种最终产品承担成本的情况。(1)的成本分为两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前者直接进入第三个环节,归集到成本承担者,后者则需进入第二个环节,经过一系列的分配之后由成本承担者承担。(2)则是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各种间接成本被分摊到应当归属的位置,并由最终产品承担。

成本位置的构造主要可以根据功能原则和责任原则等原则来进行。企业构造成本位置的多寡,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部门数,应当注意既要使分类尽可能广泛,又要注意避免过度细分带来的核算成本的提高。

关于成本位置的种类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其产生的效益种类分为主要成本位置(指所有与主要和直接为了销售的某些主要效益有关的核算区)和辅助成本位置(只产生间接效益)。后者又包括两类,分别是普通(一般)成本位置(为了所有其他成本位置服务)和具体(附属)成本位置(只为某个最终成本位置服务)。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其继续核算的类型分为预备(非独立)成本位置和最终(独立)成本位置。前者的成本数在分摊期结束后将被全部分摊完毕,后者的成本则直接加到成本承担者上。

在成本位置核算法下,有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是企业核算矩阵。该矩阵不仅反映了两种分类方法所分的成本位置间的关系,而且反映了成本分配的过程和结果。利用该矩阵进行成本核算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把各项成本进行分配,记入它所发生的成本位置;第二步是对其进行分摊,从发生的位置分摊到接受这项成本的位置;第三步是对其进行核算,在这一步通常还可以计算出实际发生的间接成本与核算间接成本之间的差额。

上述方法是德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成本会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名为“弹性边际成本法”(简写为GPK)的成本会计方法,近年来也受到美国人的推崇。

在GPK下,成本中心的设置与ABC下不同。它要求一个成本中心只能有一个经理,一个经理可以负责若干个成本中心,并且特别强调一个成本中心内业务的同质性,因此,其成本中心的划分是按照组织/责任/分组归类的原则来确定的,比ABC下的成本中心划分来得更细致。在ABC下,是一个经理人员只负责一个成本中心,但一个成本中心内可以包括几种作业,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费用需要在几种作业间分摊的情形。在GPK下,不仅这个问题可以避免,而且可按照成本中心建立预算和制订报表,这套程序与企业的整体组织活动结成一体,反映了一种整体的成本管理思想。

在GPK下,确定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标准与传统成本分配制度下也有所不同,传统上认为随着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是变动成本;GPK下则认为随着该成本中心的产出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是变动成本。在GPK下,辅助部门把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向基本生产部门分配后,基本生产部门继续将其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处理。

假如有一个辅助生产部门甲(成本中心),为A、B、C三个基本生产部门提供服务,则A、B、C三部门需在期间开始前向甲提供预算,预计本期内需要甲向其提供的服务次数分别是X、Y、Z。如果当期甲的预算成本由固定成本E和变动成本F构成,则甲向这三个部门分配的预算成本将由各单位接受的服务次数和平均的分摊成本决定。并且,在本内,A、B、C三部门将甲部门转入的固定成本E视为固定成本(因为它与本部门的机器工时数无关),由内的12个月平均分摊。转入的变动成本F在编制预算时作为变动成本中的一项来记录。在各月计算实际发生数时,还要分别以已经分配来的变动成本数为基础,除以该部门预算的机器工时总数,以此为分配率(主要是为了保证各期的单位成本一致)乘以当期该部门的机器工时数,从而得出一个目标变动成本,最终与实际发生的成本数进行比较,得出差异数之后,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是GPK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能促使人们提高责任心,尽力提高效率。

在对基本生产成本中心进行核算时,GPK把设备费用分配到产品上的做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GPK下设备费用以正常的生产能力(即设备制造者确定的生产能力的85%或者预期的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水平,以二者中较低者为准)为基础进行分配,计算费率时各年分母数相同。

从GPK下对两种成本中心成本的分摊可以看出,GPK是“成本拉动”分摊的一个典型,辅助生产部门按照基本生产部门提供的计划服务需求量来确定向基本生产部门分摊的变动成本“单价”和固定成本总额;而ABC则是一种“成本推动”分摊的典型,辅助部门知道基本生产部门需要多少服务,发生的成本直接由下游承担。两者比较而言,显然GPK法更有利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GPK下的损益计算书分层次反映了不同级别的成本和效益信息,可以让决策者很容易地发现经营的有效成本,十分有利于成本管理。不过,由于这种损益计算书完全是为了成本管理服务的,因此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其做适当的调整。

三、小结

前文对目前世界上成本会计的几种普遍受到关注并广泛应用的几种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可以发现这些方法各有优势。GPK重点关注的是通过成本核算把责任制贯彻到企业的最基层,它和成本位置核算法一样,十分强调成本具体发生地点的核算;而ABC更关注纠正产品成本被扭曲的问题,即使是引入时间因素的ABC方法关注的也只是改善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并不强调责任确定问题,责任中心的地位在ABC中被淡化,这可能也是其不能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成本会计作为向管理层提供相关信息的重要工具,势必要置身于一个更为广泛的战略性框架中,对基本的信息来源加以充分分析,为企业提供经营、战术和战略所需要的信息,这才是成本会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指导思想,过分地拘泥于细节,可能反而偏离了重心。

在我国企业具体引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时候,应当注意避免完全照搬导致食洋不化的倾向。各种方法都有其优势,要找到适应企业自身的方法,一方面要注意因地制宜,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方法与方法之间的整合。事实上,成本会计方法创新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从不同的成功经验中吸取对自身最有价值的方面,并与本国和本单位的传统方法相融合,从而形成最适合本企业的方法。

第二篇:公司成本核算员的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财务科成本核算员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7年年底我来到瑞辰公司,12月15日从北京来到青县分公司,负责生产车间成本核算工作。公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通过对各条生产线、各生产环节的了解与学习,了解掌握各项目工程合同的执行情况、生产情况,从原材料入手,拟定出合理的成本核算流程。①对生产投料单的核对监督,提出规范投料单填写建议,确定当班直接原材料聚乙烯、环氧粉末、胶黏剂和钢砂的实际消耗数量。核算出当班生产的单位面积原材料消耗量。②协助库房进行整理盘点,建议规范出库单填写,各种生产用配件和劳保统计数据来自出库单。③监督、统计和核算柴油汽油等燃料消耗,及时充值油卡,确保燃料生产供应。④月底考勤表出来后,严格按照公司工资制度准确及时核算工资,确认各生产线的直接人工工资和办公室后勤人员工资。⑤按照合同核算租赁费和石油一机厂管理费,按月摊销。按照合同核算冬季取暖费用,按月分摊。⑥每月1号、15号记录我公司水表电表示数,结合石油水电队水表电表示数,核算水电费情况。⑦统计各生产线及车辆资产,及时统计新增加资产,不定期对各个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合理分摊折旧费用。⑧统计生产线产生废料情况,核算各生产线废料收入。结合上述步骤按照各生产线项目、规格、级别的不同情况,分别核算分摊成本费用,及时汇报各生产线成本费用情况。根据各生产线成本费用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

对于食堂采购工作,由食堂管理员和厨师班长同去购买,我付账,回来后由食堂管理员出具采购清单,双方核对数量单价金额后签字报销。每月月底及时向食堂管理员通报当月伙食费盈亏情况,提醒大家注意节俭。

二,工作职责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成本核算员我工作要积极努力,认真负责,细心核算,确保各项数据准确无

误,及时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摊。成本核算工作相对复杂,涉及到多个方面,关联多个部门,需要细心耐心,及时沟通,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2008年的工作当中出现了精力不集中,时间感不够紧迫,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集中精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各项数据及时上报。2008年1月—3月份成本核算由三人分成三条生产线来做,4月---6月由二人来做,7月---12月由一人来做,青县分公司成本核算是在工作中前进,一点一点进步,一步一步完善,对各项数据的准确率一步一步提升,尽可能百分之百准确。公司员工流动较大,对工资核算的时间安排要更加合理,便于当月成本费用核算。各项成本费用核算中,由于原材料品类较多价格不一,目前对于各种原材料价格是综合估价,要做到更加精细的核算,需要及时了解各种原材料的价格变化情况,同时对各种原材料分别计价分别核算。对于如钢砂钢丸实用相对复杂的情况,还是按照综合估价计算,根据使用情况尽可能的接近实际费用。由于石油水电队每月记录水表电表示数时间段与我们生产统计时间段不一致,而且要根据所耗电费加外损耗,功率因数,所以电费核算相对难度大一些,所以对电费核算情况我还要进一步思考总结。

三,展望2009年

2008年即将过去,对于2009年的工作我会更加努力认真,针对不同项目费用的核算要做到更加精细准确,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加班加点,按时上报各费用报表。2008年年底新增办公生活区,租赁费用会相对增加,水费电费取暖费会相对增加。新加油罐加油机,柴油汽油等燃料实用会更加合理,燃料费用会相对减少。工资标准提高,人工工资会相对提高。根据市场情况,不同原材料价格不一分别核算,原材料核算会更加精细准确。2009年是新的一年,在这新的里我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我的工作。

财务科成本核算员:***2008年12月25日星期四

第三篇:威达公司关于考勤管理

威达公司关于

考勤管理打卡的补充规定

近期我公司在考勤打卡上发现代人打卡等违纪现象,为严肃劳动纪律,对考勤打卡进行了更具体的要求,补充规定如下:

1、严禁代人打卡,违者一经发现扣除当事人和被打卡者当日工资。

2、如因公迟到、早退或忘打,应持卡由上一级领导签字,并由主管经理确认。否则按迟到、早退处理。

3、按时打卡,禁止连打、乱打卡。

4、月底交统计室卡片,如有请假、加班等情况时,必须附主管经理签字的请假条或加班条。

威达化工

2006年12月25日

第四篇:上海海威达机械包装有限公司

案例分析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完善,国有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外资经济均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市场地位日益,在其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不足,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逐渐突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良好发展。现在就以上海海威达机械包装有限公司的案例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对中国现代企业的发展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案例简介:

上海海威达机械包装有限公司隶属于华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的佳兴股份有限公司,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上海,中间曾经迁址于安徽黄山的山区。经过几次的改革与重组,与上世纪九十年代正式挂牌成立,经过几次分流、转岗,公司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态势良好。周起君,1991年进如公司,现就任于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质量保证部经理,专业技术出色,管理能力突出,为公司重点培养对象。但周起君在经历员工下岗事件、考研事件、何雪燕辞职事件后,递交辞职报告,准备应英国加工与包装机械协会( PPMA)邀请加入一家英国的包装机械。

此案例存在的问题:

1、人际关系复杂

作为一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存在的企业,加之计划经济从在的一些原因,人际关系复杂程度已经十分严重,随之而来的人情世故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谨慎面对的问题。不然一定会造成公平与效率的偏失,影响其完工的积极性。上海海威达机械包装有限公司由于其历史根源,造成兄弟、姐妹、父子、夫妻同处一厂的现象比比皆是,人情观念、派别观念相当严重,造成上海海威达机械包装有限公司管理薄弱,员工违反公司规定处理不当,例如在质量保证部压缩员工事件,由于人情关系出现“劣胜优汰”现象,最后事件不了了之。这种管理制度对于优秀人才的去留产生了巨大恶劣影响,势必造成员工尤其是核心人才的大量流失。

2、年龄断层

一个企业的良好正常发展,离不开一个合理高效的整体团队,老中青三层的合理搭配,不仅有利促进企业的上下沟通维护企业的稳定与发展,更能促进知识技能的传承与进步,以及新的管理理念与方式的创新与应用,而由于上海海威达机械包装有限公司的员工的年龄有着明显特征:30—40岁的员工有一个年龄断层老青两代各占一半,老一代虽经过市场的洗礼,提高了市场经济意识但由于观念、认识上的差距使公司的管理水平未能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老一代与年轻一代员工

的意见难以沟通和理解,时常会有摩擦发生,造成一部分员工非正常流失。

3、不合理薪酬制度

良好的薪酬制度有利于稳定员工,降低企业员工的离职率,增加企业凝聚力,然而严重不足甚至是存在巨大漏洞的薪酬制度不可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任何益处,更不可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只会造成人心思变,引起关键人才的流失。从上海海威达机械包装有限公司的薪酬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总工资水平较低,并且组成部分过于单一,调节系数没有具体的操作制度,几瓶总经理一人决定,员工的基本工资不合理、、、、、、、总之由于薪酬体系不合理,制度不科学,造成员工离职后的普遍工资及待遇大部分高于在上海海威达机械包装有限公司的工资福利水平

4、员工流失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员工的流动属于正常的经济行为。但作为企业领导层也应对员工的流失区别对待,关键技术人才与核心管理人员应当成为其重点关注对象,因为他们的流失,尤其是流向自己竞争对手,在导致企业内部员工浮躁,企业本身资源的浪费与经营成本的上升,也会恶化自己企业的外部经正如此案例中的上海海威达机械包装有限公司1988年本公司3名青年技术人员进入同一家外企后,收入增加一倍。而周起君的老搭档何雪燕辞职后的工资是原来的三倍,这些现象应当引起公司高层的注意的事件没有任何领导关注,直到周起君的辞职报告递交后才得到高层的重视,这也是管理上的一大失误。周

启君的辞职其是也可以认为上海海威达机械包装有限公司也是为其以前的行为买单

5、员工培训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与深造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水平,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培训的缺失以及执行力度的不彻底造成员工的不满从而加大员工的流失率。周启君自感自身更不上社会发展要求,提出进行职业培训,就读在职研究生的要求,但其由于其外在原因导致其多次考研要求没有被批准,引起周启君的担忧与不满,辞职似乎已经摆在其考虑范围之内了。

6、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容易引起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清晰,自己定位不当,造成不必要的员工浮躁。正如周起君,在于其他离职员工离职前后情况差异比较,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自己上海海威达包装机械公司的工作使其自感前途堪忧,在其为前程担忧时接到了英国加工与包装机械协会(PPMA)上海代表处的邀请后辞职,也无可厚非。毕竟人都要为自己前程考虑。

7、绩效考核问题

无规矩不成方圆,考核权利集中在几个人手中时必然造成考核真实性的缺失,以及考核的透明度也必然遭人诟病。上海海威达包装机械公司在采用新的工资分配方案的同时,公司把绩效考核的权利集中到部门经理手中,没有让其基本员工参与进来,更没有具体和统一的标准,全凭经理的个人判断,使其考核的真实性和透明度降低,加之不合理

薪酬制度,必然会造成企业员工人心离散,周启君等员工的离职也就不足为其奇了。

解决途径:

1、

第五篇:如何区别财务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

做好项目成本核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区别财务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一直以来,公司实行的是财务一级核算,财务核算是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规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项目成本是为项目管理需要进行核算的成本,二者存在很大区别。

一是核算主体不同。财务成本核算的主体是企业,核算的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全部支出。而项目管理成本的核算主体是项目,核算的是项目发生的全部成本;

二是核算目的不同。财务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进行建筑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和应摊销费用,正确核算企业利润和应缴税金;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三是核算范围和内容上的差异。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范围是整个建筑企业,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建项目成本及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期间费用。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工程项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

四是核算的方法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同意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时因地因项目而异。在核算中,除了会计方法,还常采用统计学、技术经济、运筹学和其他管理科学的一般性方法。

五是在处理核算信息程序上存在着差异。一般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有严格的处理程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成本核算人员按照凭证、帐簿、报表等会计程序进行,要求凭证、帐帐、帐表和帐实相符,数据计算精确有据。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则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不要求十分精确,只要符合重要性的要求,满足管理的需要即可。

综上可知,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组织管理人员核算的是管理成本,而不是财务成本。如果在实践中将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混为一谈,则会产生成本核算周期长、手续烦琐、数据复杂、核算结果对项目管理没有指导意义等现象。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管理成本,一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改变过去项目成本管理中引用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模式,将解决上述的矛盾,使成本核算更具可操作性。

上一篇:我的世界手机版做神器下一篇:我的世界异世界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