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素质拓展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高职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千百万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文章主要围绕当今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分析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找寻解决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篇:素质拓展论文范文

论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拓展

[摘要]素质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必将加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拓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针对素质拓展训练,全面拓展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是素质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的前提,更是二者结合的关键。文章主要就全面拓展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方向及拓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素质拓展 高校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

[作者简介]朱松梅(1976- ),女,河南中牟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河南 新乡 453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发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然而,在素质教育大潮的冲击下,传统体育课的结构与类型明显“发挥”不出素质教育应具备的功能。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体育课程和素质拓展计划。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增强体育课程素质教育效果,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和大学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尝试。但教师自身素质是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高校体育教师如何全面拓展自身素质是本课题研究的宗旨。

一、素质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素质拓展训练也叫历奇训练,以其“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拓展训练内容丰富生动,寓意深刻,以体验启发作为教育手段,学生参与的训练将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的经历,从而让每一系列活动中寓意深刻的道理和观念,能牢牢地扎根在团队和每个学生的潜意识中,并且能在日后的工作合作中挥发应有的效用,包括室内情景训练、户外场地、野外和水上等项目。其主要目的是: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巅。拓展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以户外自然环境为主,体能活动为导引,心理挑战为重点,极限要求为条件,完善人格为目标。

2.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结合的必要性。拓展训练与以往的训练方式不一样,它利用自然环境为依托,采取专门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训练项目,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自己教育自己。因此,在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改革中,把素质拓展训练与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对加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必要性。首先,从课堂的组织形式上看,素质拓展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特定的户内场所或未知的大自然环境,使受训人员在活动中亲自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和感悟。而体育教学是以“做或练”为主,同时注重体能与技术的练习,如果引进素质拓展训练中的体验与感悟,将极大地活跃体育课的气氛。其次,从场地运用上看,体育课一直以来都是户外上技战术课,户内上理论课,如果天气不好还要增加理论课。而素质拓展训练可在户内或户外进行,一旦确定训练的内容,它的执行力是不容许改变的。这样,课堂内容的实施和目标的完成更有针对性和持续性,团队精神和磨炼意志品德不再是一句空话。

3.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结合的可行性。从素质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的性质和当前我国的实际看,两者的结合是可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具有相似性。在教学目的上,两者都是通过个体锻炼或活动的安排,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形式上都采取了集中讲解、分组练习,再总结归纳,最后展示或分享。

两者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相容性。第一,两者在教学过程中设定课程内容,都是通过参与者共同努力——敢于面对困难,不畏艰辛——不断挖掘参与者的潜能来完成教学内容的。第二,两者在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第三,教学过程中都是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得到身体发展与心理健康双丰收。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师素质拓展的关系

高校体育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模式等因素影响,其自身素质与素质教育的需求已不相适应。素质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必将加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拓展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诚然,针对素质拓展训练,全面拓展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是素质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的前提,更是二者结合的关键。因为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在体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拓展的方向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思想和业务素质方面,存在着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及手段、知识结构及业务素质、教学能力及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继续教育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等方面。这些不仅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也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提高和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拓展可以朝以下方向进行:

1.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思想教育能力。体育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才会得到学生的钦佩和爱戴,学生才会将其教育要求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主观要求,并将其人格特征当成自己人格形成的参照。因此,体育教师应自尊、自重、自爱、注重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思想品德、作风情操乃至举止风度等方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另外,体育教师要科学地分析和预判学生的思想发展,并在体育教育、训练和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既增进学生生理健康的发展,又增强其心理健康的教育;既做好调皮后进生的疏导和转化工作,又做好健全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和优良品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2.合理的知识架构,过硬的业务能力。高校体育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必须先建立起合理的知识架构。第一,具备本专业和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主要包括:人体学科知识、专项运动技能、应用学科理论、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等。第二,注重工具性学科知识的掌握、运用和创新。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基础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第三,丰富的人文知识,较强的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在这一知识架构基础之上努力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决策和设计能力,制定教学课件能力,正确示范、精炼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知识、技能、体质进行全面测评的能力和组织竞赛、裁判及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

3.前卫的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既有的体育观念,树立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包括“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教育目的这一根本性观念转变做起,培养适应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变面向少数为面向全体学生,变单纯重视运动技能为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变传统的师道尊严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现代教育理念指引下要不断探索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组织体育教学,研究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优化。

4.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科学创新能力。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教师面对的是主动性、鉴赏性、辨析力较强的大学生,所以对从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综合能力,不但 “纵”要有坚实深厚的知识功底,系统的知识体系;“横”要有广博的知识,文理兼通、一专多能,而且还应具有自我知识创新能力,善于博采学科信息,并能把最新科学成果引入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这就要不断强化其创新意识,明确创新意义,掌握科学创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内存量和技能更新程度,从而确保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具有前沿性、实效性和高科技性。

四、全面拓展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措施

1.加大培训力度。首先,各级主管部门应深刻认识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补充、更新知识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必须引起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其次,采取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培训工作应根据具体情况,本着少花费、见效快的原则,在尽量不影响教学工作的情况下,采取灵活且又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

2.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机制。要整合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就业等组成要素,促进社会、学校、学生良性互动,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和关系协调的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形成高校教育创新的新格局,造就和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3.培养终身自我学习的习惯。独立学习获得知识,掌握技术、技能是支撑和调整知识结构的支柱。如今,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防止知识老化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充实新的内容,搜集新的资料,将理论与实践课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生动活泼,从而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4.加快体育课教学改革。体育专业学生从一般情况上讲,存在文化水平(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和教学能力偏低的现象,而加快体育课教学改革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基础。一方面,体育课应尽快改变“重技术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另一方面,体育教育专业应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增设选修课,拓宽知识层面。

5.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衡量体育教师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为了适应体育科学的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日益深化的需要,为了有效地解决在实践中提出的有关教学、训练及科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体育教师要不断强化其科研意识,明确科研内容,掌握科学研究的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学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协同公关能力等方面。体育教师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往往会积累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注重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是体育教师搞好科研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创新思维能力要求体育教师应有超前的思维、大胆改革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吸收新的科技知识,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学校体育工作不断保持活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钟海明.浅谈高校体育教育的拓展[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1(2).

[2]马妍.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拓展学生体育的思维空间[J].体育科技,2001(2).

[3]徐武,罗建萍.强化管理,拓展功能,推动高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4]胡仲秋,沈纲.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模式的探讨[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4(3).

[5]谢恩杰,宗丹.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新内容野外拓展训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

[6]秦远见,张豪杰.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个性培养的关系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6).

[7]黄力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向[J].中国学校体育,1998(3).

[8]初永和.浅谈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4).

[9]徐虎泼.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探讨[J].体育科学,1999(4).

[10]张艳梅.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问题[J].辽宁体育科技,1997(3).

作者:朱松梅

第二篇:高职学生素质拓展有效途径探析

【摘 要】高职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千百万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文章主要围绕当今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分析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找寻解决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 素质教育 有效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同时,还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特别要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光荣使命。除专業素质外,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内容还包括对人的全面发展终身起作用的基本素质,与人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并对人职业发展终生起作用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但与本科院校相比,目前高职院校文化氛围普遍不够浓,文化底蕴不够深,思想道德教育不够成熟,部分教师文化素质欠缺,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

1.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高职教育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从事某个职业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的灌输和培养,而且更应注重能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发挥作用的基本素质——做人的素质,而这正是人文教育所必备的功能。

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许多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文学艺术修养方面没有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知识不等同于文化,有知识只能说明掌握了一些事物的基本原理。而文化塑造的是完整的、有健全人格的人,是注重自身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性的人,是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且知道如何合理使用自己的知识,使其发挥最大社会效益的人。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站住脚的,更不要说有大的发展了。由于缺乏人文精神,导致学生人格残缺。人格的培养,应该以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和基础;人文素质的提高,应该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人才。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就会造成学生人格上的“残疾”,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空前加大,这必然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盲目地跟随社会需求的发展进行自我改革,过分的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轻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本身具有专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使得高职院校本来就容易忽略人文素质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只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技术熟练的“工具人”。

2.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思想道德素质是个体素质的根本和灵魂,它对学生其他各项素质的形成具有导向、推动和保障作用。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着高职教育必须与社会保持十分密切的联系,加强与社会联系,导致社会因素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为德育的实施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方面为发挥社会力量实施德育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也会侵袭到学生身上,这又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高职学生和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其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性。高职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目标,做事缺乏韧性和毅力;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个人的主见和判断力;他们注重个性的发展却忽略团队协作精神;他们务实、独立但功利性强,缺乏自我认同;他们自立意识强烈但意志品质薄弱;他们自信心很强但眼高手低,不切实际……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利益主体的多层次性导致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由于市场经济尚未成熟,市场经济固有的特征以及它的求利原则、等价交换原则、自主性原则、竞争性原则等,可能对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诱发或助长一些负面的消极影响,加上西方哲学思潮和西方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通过各种渠道的渗透,使本来理论根基就很浅、辨别能力就很差的高职学生受到消极的影响,导致高职学生主观世界的矛盾状态。

在校高职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她)们生在改革时代,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挫过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学校、家庭、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这一链条,各个环节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家庭文化背景,家庭成员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习惯、教育程度等,都会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数以万计的家庭有着“一切向钱看”、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由此产生出自私自利,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其行为习惯也变得粗俗,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发展。

二、原因分析

1. 观念上的偏差仍然是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滞缓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是很重视技艺的,素有身怀绝技而走天下之说。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人们追求管理型、高新技能型人才的意识逐步强化,认为只有达到这样的高度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因而不屑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再者,社会的分配机制不健全、不合理,使得技能型人才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致使他们失去了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信心。当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兴趣的时候,高等职业教育必遭冷落。

2. 传统的职业教育观依然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瓶颈

在传统职业教育制约之下,我们还是从简单的从业需要之角度来确立职业教育原则,让接受职业教育者掌握一门技能。这种教育思想没有看到当今世界发展之迅速,技能人才不断提高自己之重要意义,从而忽视了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迫切性。国外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倾向不仅使受教育者从中学到了技能,而且突出地发展了自我,提高了开发创新能力,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我国产业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对人才培养的结构和素质必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 优秀生源的竞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只是培养目标的不同而非学术层次的不同,因此高职教育同样期待和呼唤优秀生源。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客观上使高职院校成为接受一部分不具备高等教育条件的学生的场所,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属于“学习困难者”。由于高职院校招生批次放在最后,且收费标准不低,也使得一些成绩较好的本科“落榜生”不愿报考,不利于高职院校选择生源。加上招生政策客观失调,导致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稳定,注重短期效益,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的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4. 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就客观要求而言,高职高专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要求较高,教学经费投入相对较多,办学成本不低于甚至高于普通本科教育。目前,高职教育多由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举办,多未将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投入纳入财政计划,高职院校绝大多数为新建,底子薄,有的甚至债台高筑。由于经费投入渠道不畅,经费短缺,硬件建设跟不上提升层次和扩大规模的需要,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达不到教学要求,办学质量难以保证。但主要依靠学费收入作为经费来源,若不扩大招生,生存尚且困难,还谈何发展?所以许多学校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办学者面临着尴尬的两难境地。

5.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各高职院校倍感困扰的不仅是教师人数的严重不足,师生比严重超标,而且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与高职教育要求差距明显,在学历和职称方面偏低。更为突出的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80%的教师很少有企业和工程单位的工作经历,更多的老师是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的年轻教师,社会参与度低,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从客观来看,教师教学工作负担沉重、沿用本科院校的职称评聘标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都不利于教師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6. 国外人力资源开发机构将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生冲击

中国入世后,随着国外更多人力资源开发公司和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项目进入中国市场,前瞻而实用的教育培训观念和措施将赢得用户欢迎;而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仍然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办学规模、管理方式、招生渠道、收费标准等基本没有脱离传统约束。由此带给高等职业教育的挑战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及时借鉴,开拓求新,跨越式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缩短差距;二是忙于应付,无法与之竞争,以至于被挤出人力资源开发市场。

三、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析

要使素质教育行之有效,切实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上去,就必须对应试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在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宏观上,素质教育应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结构、转变应试教育观念上做出努力。微观上,素质教育应当将重心转向人的教育,而不是将重心放在书本的教育上。如何对高职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呢?根据本人在教育行业对学生工作及教育政策的认知,认为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

1.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养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品格,树立起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思想观念。广大教师应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观念,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说服教育学生。特别要加强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使其善于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挖掘其中的素质教育因素,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对基层政工人员的培训,并落到实处,使他们的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特别应该对专职于学生工作的人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行为科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2. 素质教育应融入高职院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中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情绪的因素日益增多。高职院校各级领导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采取多种方式帮助特困生,确保他们完成学业。针对高职学生思想不成熟、易冲动的特点,要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高职院校各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学生中,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热心为青年学生排忧解难,诚心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办实事。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了解并加以妥善解决,使一些不良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让学生感受到高职院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集体、努力学习的热情。

3. 构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不是要编写一套全新的教材,主要是结合当今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已有教育内容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体系。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素质教育辅导,还要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辅导,如以讲座或做演讲补充,渗透于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之中,渗透到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之中。其次,修订教学计划,增加人文社科课程在教学课程中的比重,将素质教育全面的、广泛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4. 强化政治思想的内涵和系统性教育,提高政治思想教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努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职业态度。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的矛盾性,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的迷茫和消极颓废的生活态度。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思想理论和素质教育,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价值观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会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甄别力,并牢牢把握住自己思想道德选择的方向。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识别各种错位的思潮,自觉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5.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指导家长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谆谆教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基础、本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其他两种教育无法替代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而学生家长的介入,是解决一系列难题的一个积极因素和最佳执行者。因此,我认为,高职院校应积极指导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指导,让学生家长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6. 高职学生自身定位准确,强化素质教育

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对自身定位不准这一现象,高职学生应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认清现实,展望前程,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现代社会企业的贡献越来越大,可以讲,任何一个企业,离不开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精英。学生在校期间,应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自己的择业竞争能力,应该相信,高职学生只要树立信心、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努力学习,都能学到一技之长,都会各尽其才,最終会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7.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是学生长期居住和活动的场所,校园文化的优劣,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应根据青年人的特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教育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具有潜在的渗透性。学校通过开展学术、科研、文化、艺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社团等文化组织,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使大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提升。

8. 拓宽素质教育渠道,充分发挥各项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在校大学生一般都是出中学校门进大学校门,社会知识缺乏,阅历少,经验不足,思想认识片面、单纯,对社会了解肤浅,思想极易走极端,因此,应该重视和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利用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定期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工厂、机关体验生活。社会实践应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城市的革命史迹、场馆、人物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还可以通过“三下乡”活动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育人文精神。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发展成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涌现矛盾和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尽管中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李东阳.高校思想政治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 教育与职业,2008.

[2]李亚民,陈向平. 以素质教育为特色构建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06(5).

[3]俞克新,李飞鸿.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04(17).

[4]郝克明. 跨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 中国教育报,1999-06-05.

[5]陈至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深化改革. 中国教育报,1999-06-22.

[6]蒿鹏,梅丽.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I].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8(3).

[7]吴萍鲜. 浅析大学生社团建设在素质拓展活动中的作用.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6(5).

[8]李勤,王宗军.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2005(9).

作者:石望东

第三篇:高职院校素质拓展课程的实践探索

摘 要 高校通过常态化开展户外素质拓展课程,提升大学生社交能力,促进大学生团队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使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拓展课程可以使高职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接受教育,通过活动挑战自我,提高个人适应能力、创新思维和理解能力,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进素质拓展课程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素质拓展 大学生 团队意识 课程建设

0 前言

素質拓展也称外展训练、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是指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技术性的需要集体协作完成的挑战项目,素质拓展前身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目的在提高年轻船员海上生存能力,后来发展为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户外体验式课程,帮助成员们迅速对自己准确定位,让队员的潜能得到激发,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1]户外素质拓展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二十多年来在不少单位和团队中取得的效果都非常好。作为大学生的学习阵地,高校同样需要承担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现阶段不少高校引入素质拓展课程是为了激发大学生创造性、凝聚团队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的基于心理学基础上户外体验式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说意义巨大。

1 高职院校开设素质拓展课程的意义

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出思想道德水平高、知识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因此,针对高职大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技能讲解,而且需要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同时又要培养企业适应性,社会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应急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将素质拓展课程引入高职院校,还能创新学校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手段,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为社会培养“德技”双全的人才。[2]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理论部分是讲述野外生存技能,团队熔炼技能,协同作业需要的心理素质等;实践则是一种体验式学习,主要是户外开展团队挑战项目。现今大学生大部分是95后、00后的独生子女,遇到困难挫折选择退缩逃避是他们的特点之一,这样的性格特点让他们无法面对现今社会的残酷竞争和挑战。户外素质拓展课程通过不同项目,使学生在参训过程中不断试错,反复尝试直至最终完成挑战,这是一个反复调整自己心态的过程。通过各种方式(挫折训练、激励),来锻炼执着不弃的精神,从而建立自信心。通过学习素质拓展课程,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能够得以提升,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等,对于自我能力和角色定位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更好的控制情绪,人际交往克服恐惧,更加顺畅,面对困难任务更有勇气去接受挑战。

高职院校的素质拓展课程是一门课程,只是开展方式不同于传统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门重要课程。有效的素质拓展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强化思维、创造能力等,锻炼团队凝聚力、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调节压力,是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

2 高职院校素质拓展课程开展的原则

2.1 教育性原则

素质拓展课程教育大学生要具备团队协作意识,锻炼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教育性是必不可少的,素质拓展课程需要与心理健康课程相结合,结合高职大学生心理特点,起到从内到外的教育作用。

2.2 安全性原则

素质拓展课程开展的必要原则为安全性。在校园内部开展素质拓展课程,保障学生的安全,是最为基本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从硬件管理(包括场地、器材、实施方式)、专业师资(教师需要熟悉并遵守器材操作标准,消除安全隐患)、学生安全行为规范及防护(教育学生树立强烈的自我安全与防范意识)等作出,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心中长鸣警钟,才能够使得素质拓展课程安全、顺利展开,素质拓展课程的作用才能够得以发挥

2.3 趣味性原则

素质拓展课程设计要体现趣味性,课程项目设计尽量多样化,选择趣味性高的挑战项目对校园场地以及实施器材都有要求,因此建议加大专项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实情和学生状况,对多种不同的教學方式进行灵活选择,其目的在于:增强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实效性,发挥出素质拓展课程的作用。

3 素质拓展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开展方式

素质拓展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方面主要是课程概述、基本理论、安全注意事项、器材使用的讲解,可以选择在室内或者户外进行理论讲解。实践环节是课程的主要内容,通常在户外开展,包括破冰起航、热身训练、团队组建、团队意识激励、训练指导、项目挑战、心得分享和总结。

破冰游戏在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中,可以作为开场热身项目。借助这种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加强对彼此的了解,为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奠定基础。同时,破冰游戏的趣味性很强,借助这类活动进行开场热身,还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户外素质拓展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如破冰“串名字”游戏活动:让学生全部站好,围成一个圈,由一名学生开始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爱好、性格特征等,第二名同学随后需要将上一名同学的自我介绍内容进行重复,并介绍自己的情况,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复述和自我介绍。在结束了一轮游戏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顺序打乱,然后基于上一轮游戏同样的规则,开启新一轮的游戏,让学生继续自我介绍和复述他人的自我介绍。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名同学记住更多其他同学的信息。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促进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与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学习他人之长的习惯。[3]热身项目,通常需要以游戏形式进行,如此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要保证游戏过程的安全性,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轻松、活跃、和谐的氛围下,学生能够以良好的状态参与素质拓展训练活动。通过学习热身项目,学生的兴趣高涨,参与积极性不断提升,如此就为打造高效率的拓展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4]

户外素质拓展项目还有蛟龙出海、同心鼓、挑战150,有轨电车等。这些课程项目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包括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任务分工能力等等。[5]此外,还有一些户外项目对于参与者提出了较高的专业性要求,同时需要使用到专业的设备,配备专业的素质拓展教练,难度大、风险高。如攀岩、毕业墙、高空断桥等,既要求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还要求成员之间通过协作的方式完成。素质拓展户外挑战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身心协调能力、协调作战能力、交流能力等等。

部分学生对素质拓展训练可能不感兴趣,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素质拓展项目的丰富,同时增强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的兴趣,让全体学生都乐于参与素质拓展活动,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够通过素质拓展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4 素质拓展课程的实践建议

4.1 学校层面,注重素质拓展的顶层设计

各部门需要配合完成课程建设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纳入素质拓展教育课程。学校的团委、学生工作部、公共课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务处等部门需要联动管理,将素质拓展课程视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素质拓展课程的方案。

4.2 建立素质拓展教育队伍,完善专任教师团队和兼职教师团队

注重提升辅导员的素质,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让辅导人成为开展素质拓展课程的骨干力量。具体而言,学校需要为辅导员提供参与素质拓展课程教学能力培训的机会,同时还需要引导辅导员在内部展开交流和学习,促进辅导员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专门的拓展课培训师来完成高空素质拓展课程。[6]

4.3 建立素质拓展课程学分制度

根据课程目标,将素质拓展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作为必修。该门课程的成绩包含理论(课后作业)和实践(学生项目参与表现)两个部分组成,由任课教师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程度来评定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晓蝶.大学开展素质拓展课程的价值分析[J].高教论坛,2018(18):10-11.

[2] 陈燕妮.心理素质拓展融入高职院校新生军训的实践研究[J].南方农机,2019(04):242.

[3] 陈秋菊,王丽娟.户外素质拓展常态化在现代学徒制高职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智库时代,2019(01):201-202.

[4] 姚家春.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建设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17-19.

[5] 沈建国,严小虎.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开设的理论性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12):77-78.

[6] 秦科.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实践探索[J].鄂州大学学报,2014(08):82-83.

作者:杨易

上一篇:护士就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普外护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