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教学现代中学语文论文

2022-04-23

【摘要】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语法教学有着一定的教学难度,它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重要语文知识内容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有了新的工作要求,所以进行语法教学时,需要找到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教学对策,提升中学生对语文语法的应用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法教学现代中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法教学现代中学语文论文 篇1:

中学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功用的再认识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对目前高中生普遍缺乏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而带来的弊端深表遗憾,其明显表现为文言文阅读语感不强,文言文知识学习吃力,不能正确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高考众多涉及现代汉语语法的试题得分偏低,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不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当前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有直接关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级中学语文六册教材系统编写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教师认真进行了教学,其效益功不可没;课改后语文新教材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而淡化了许多语文的基础知识点。因此,我个人认为当前加强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现代汉语语法系统教学十分必要,且十分重要。下面就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功用,谈谈我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重视和加强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有助于现代汉语语感的培养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学习主体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形成的,带有一种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个有语法思维习惯、语法功底较好的人,在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视语言的简明、准确、连贯和得体,能够对自己与别人谈话的用语的结构特点及是否规范等问题很快作出判断,而一般人未必能这样。比如,对一个有隐性语病的话语,有语法思维习惯的人能很快觉察其语病,反之则不然;对一个结构复杂的句子,有语法思维习惯的人能自觉地从结构关系入手,能抓住重点,对其进行正确认知,而没有语法思维习惯的人可能对其无从下手,自然,理解起来就相当困难。上述体验在教学论述类文章,特别是鲁迅的杂文时,体会最深;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句式变换,下定义等高考常考考点的训练上,倍感语法知识尤为重要。

二、重视和加强现代汉语语法教学,能更有效地学习掌握文言文知识,传承泱泱中华之文明

学习和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是掌握文言语法和句法的基础和前提,为文言文的学习建立了比照系统。但现实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处境却颇为尴尬。许多学生似乎对文言文学习有着一种莫名的畏惧感,文言文教学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学生总觉得文言文学习时要记、要背的东西太多,经常是记不住记不牢,尤其对文言字词和课文内容领悟较差,老师也苦于文言文教学费时、费力,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实际上,现代汉语语法对于文言文语法和句法学习具有参照作用,如果没有现代汉语语法中常式句知识,就无法认知文言倒装句。如苏轼《石钟山记》中“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汉语语法分析,就能知道主语是“古之人”,谓语为“欺”,那么,“余”是什么成分?“余”通常为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按现代汉语语法,它只能作主语或宾语,经过分析,原句语序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们啊”)借此老师强调这就是古汉语“宾语前置”的一种情况。诸如此类,教师借助现代汉语语法分析,就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句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此雁荡具体而微者”“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均为“定语后置句”。如果没有关于词语的性质及其造句功能的规定作为参照,就无从谈及文言词语的活用现象。再如《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目”本意是眼睛,是名词,现代汉语语法中规定名词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如果我们划分句子成分“范增(主)+数(状)+目(谓)+项王(宾)”,我们会发现“目”充当谓语,这个“目”的词性已发生变化,已活用为动词,译为“用眼睛看”。

由此可见,要让一个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读懂文言课文,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的意义和用法,还有词类活用和倒装句式的类型等知识。学生只有学懂了文言文的字词句,才能慢慢地读懂浅易文言文,才能发掘蕴藏在文本之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领略到中华文化之精髓神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们都有同感,运用现代汉语语法这一利器法宝来解释文言现象,学习起来就觉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

三、加强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有助于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能够帮助理解文章思想和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起码要知道词、短语、句子的意思及其使用规则。词,就要知道它的词性以及它与前后词语搭配起来形成短语后所表达的意义;短语,就要知道与其前后词语的关系,是主谓、是偏正、是动宾还是动补关系……每一个短语其作用是什么,它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短语;句子,就要知道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就要知道其句子成分有哪些,它的主干(主、谓、宾)表达的是什么,它的附加成分(定、状、补)是如何修饰、限制和补充主干的,修饰、限制和补充后的意思准确细腻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能准确明白单句表达的意思,这对正确造句尤其是造复杂单句,非常有指导性;是复句,就要知道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是因果、是递进、是条件还是转折……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才能弄清复句所表达的意思。明白了句子表达的意思之后,才能对段落意思有所了解,进而才能读懂全文,把握作品主旨。上述体会,老师们在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等课文时,感悟最深。

就高考写作而言,虽说涉及审题立意,拟题选材,结构谋篇等重要问题,但语言的准确、流畅、生动,也是影响等分高低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好文章一半改”,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考试作文时,大多数学生写作文都是临场一挥而就,找不出自己语言运用上的毛病,很少有人花时间去修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应试,需要训练快速作文的能力;另一方面的原因恐怕还是学生缺乏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基本功吧。因此,学习了现代汉语语法,能够理性地指导学生修改病句。初、高中的语文考试,都有病句辨析与修改的题型,病句修改自然离不开语法知识。常见的结构性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类型,都涉及到句子结构的知识,如果有相关的语法知识,学生自然就会去思考缺了什么成分,句子的哪个成分和哪个成分搭配不当,然后根据句子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

既然现代汉语是分析性语言,调整语序和使用虚词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那么,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们要很好借助“分析”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和老师要提高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在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地位以及重要性的认识。

作者:杨凌全

语法教学现代中学语文论文 篇2: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思考

【摘要】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语法教学有着一定的教学难度,它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重要语文知识内容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有了新的工作要求,所以进行语法教学时,需要找到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教学对策,提升中学生对语文语法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思考

语文语法是语文系统中的重要知识内容,很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体会到语法教学的教学难度,语法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语文知识内容,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高中语文课程中的语法教学被逐步淡化。本文以新课标的教学视角对中学语法教学理论做出分析,谈论语法教学方式,研究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改变教学策略,提升语法教学的教学效果。

一、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现状和教学问题

(一)对语法定义不够清晰

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课程中,存在对中学语法定位不清晰的问题。语文知识内容教学范围广泛,但是语文语法并没有占据主要的教学地位,这严重影响了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实质效果。进行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目的就是提升语法课的实践性,但是我国的语文课程大多将语法教学作为理论课程,并没有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法的应用水平。

中学语文语法有着很好的应用功能,但是语法知识生涩难懂,学生难以掌握这一知识内容。即便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学生的语法应用能力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没有对语文教程进行定义。

(二)教学要求不清晰

在现代中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很多教学问题存在争议。学生在运用语法过程中,对教材、教学考试以及实践应用方式不够清晰。这就导致学生对中学语文中的语法概念模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不知道如何布置教学课堂,只能对教材中的初级语法知识进行简要介绍,却不能分析语法知识中的实质内容。教学要求不明确就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建立,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另外很多语法的界限定义不够清晰,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教学矛盾。这就增加了教师的组织工作难度,让教师难以甄别实质的教学内容。

(三)语法教学的限制性

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课程中,语法存在“偏颇”现象。中学语文语法在中学教学课程中一直不受重视,重英轻汉的教学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语法掌握状况也会受到限制。

语法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行教学实践时,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弥补教学工作中的教学漏洞。语法教学的限制性导致中学语文语法课程体系不健全的现象出现,这导致学生不能全方位地领悟语法知识。

二、中学语文语法案例设计

教学意义:提升中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内容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扩大知识面,熟练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语文语法中的具体知识内容,掌握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等语法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细致划分。掌握短语语法类型和结构,分析短语的应用特点。

案例内容:句子一“感冒了,我去看医生。”中“我去看医生”就能治好感冒吗?句子二,“天气太冷了,大家走出教室晒太阳。”中“大家走出教室晒太阳,”到底是大家晒太阳,还是“太阳晒大家”?

小结:进行语法知识介绍时,就需要从实际角度对语法的意义进行分析,了解句子中的语法应用模式。

短语类型介绍:常见的短语类型通常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

我在教学课堂上进行举例说明“老师和同学”、“讨论并通过”这两个短语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说有“和”“并”两个连词。

小结:我提问的是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的特点就是在词与词之间插入连词,在进行语文语法教育时,也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语文语法的词性。

三、中学语文语法的教学策略

(一)语文语法的生活化教学

语法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语法教学时,需要避免将中学语文语法课上成理论知识课。为了更好地提升语法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采用更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知教学材料。为学生建立语法语境时,模拟生活语境,细致讲解生活知识,这更加方便学生理解语法知识,让语法教学变得生活化,在实际交流中注意语法的应用。

(二)动静结合的语法教学方式

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用语文语法,在交际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语法细节,使教学环节变得更加生动。在新课改背景下,不能让语文语法的教学方式仅仅局限于静态教学的程度,新的语法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

四、结语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学习语文知识时,需要将知识内容含义弄懂,了解文章中的精要。而语法教学就能给予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帮助,为了让语法教学工作变得更好,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有关的教学方式,提出新的教学构想,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中学语文的语法教学效果。

(编辑:龍贤东)

作者:赵思成

语法教学现代中学语文论文 篇3:

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探究

【摘 要】本文立足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的课堂模式,阐述中学语文现代文的界定及阅读教学框架,论述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提出明确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对话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丰富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完善现代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以供高中语文教学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代文 阅读教学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语文标准》),阅读教学的分类主要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媒介阅读、文学性阅读、思辨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五种。现代文是承载这五种阅读教学类型的主要媒介,是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文所占篇幅较多,对语文知识技能教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语文语言思维训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教学发展,现代文的概念、内涵及外延均有所延伸,加上该文体的表述具有明显的通俗化特征,容易造成阅读教学目标伪圣化、内容泛滥化、教法单一化、评价程式化等弊端。与此同时,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还受到教师、学生个性特征干预,在兴趣、爱好、习惯等支配力量下,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明显的“泛语文”特点。此外,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作文从题材到体裁、从素材组织到书面表述、从记叙文到散文等众多维度,都属于现代文创作的范畴,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思维训练及核心素养培养。本文认为高中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一方面必须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价值统一,在整体上顺应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要将教学实践策略框定于语文课堂之内,以保障教学效率及质量。

一、中学语文现代文的界定及阅读教学框架

顾名思义,现代文阅读教学就是以现代文为阅读对象的教学,那么何谓现代文?广义的现代文可以看作是时空维度下文体流变的结果,1915 年新文化运动之前,语文处于白话和文言相互割裂的状态,白话属于社会交际语言(口语化),具有明显的工具性价值;而文言属于官方表述形式(书面化),具有明显的人文性价值。文言表述规范严谨、简洁美化,且具有较高的文学意境,但在传播能力上遠不及白话—— 正是因为白话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优势,在近代科学精神、实用主义等力量促进下,逐渐取代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从这一角度说,现代文就是白话文,它的特点是口语、书面语高度统一。当然现代汉语语境下的现代文融合了一定比例的西方语法和创生词汇,其本质上仍然是在现代汉语口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书面语。现代文在表述方式上主要包括描写、议论、抒情、叙述、说明等,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多种文体,此处不再赘述,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现代文自确立自身独立表达地位之后,就不再受文言创作束缚,且不断地挤压文言文的生存空间。

高中语文教材里的现代文属于狭义范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界定现代文和文言文,并不需要严谨区分文体、时间等标准,只要处在非古文之外的语篇,均可以纳入现代文序列,如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现代散文等。面向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属于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构建必须遵守课堂模式的局限性,而在课堂形式下,阅读教学相关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以此为框架探索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二、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框架,以明确性来消除教学目标的伪圣化、以对话形式避免教学内容的泛滥化、以教学方法的丰富性消除教法的单一化,并进一步完善现代文阅读教学评价机制。具体实践策略如下。

(一)明确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所谓伪圣化,泛指教学目标制订得高大上,这一现象在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十分普遍,如给意义贴标签、不认可多元解读、禁止个性语言表达、热爱与批判呈现极端化等。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属于现代诗词范畴)强调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而《雷雨》则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愚昧与资本家的残忍。这种脱离实际、过度拔高的教学目标设定,反而容易脱离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的根本价值。

《语文标准》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可以作为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下,进一步增强教学目标的可实现性。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词的过程中,依据“语言建构与应用”核心素养要求,将其转化成语言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词牌的内涵,纵向上通过多首“沁园春”了解语言规律,横向上对比多种词牌(如“卜算子”“满江红”)的语言结构,从而积累自身的语言经验。整体上,目标越明确,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就越具体。

(二)对话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泛滥化的现象主要是对文本加工处理不当造成的。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备课、授课等环节占据绝对话语权,教学内容的收敛与扩张完全由教师一个人决定。而从教师角度出发,为了最大限度、最全面地呈现文本的内涵与特征,会尽可能地多收集一些资源、多讲解一些题外话,基于这一思维出现阅读教学内容泛滥化就不足为奇了。但是,现代文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而言,基本不存在阅读障碍,他们在接触文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也会产生个性化想法,由此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形成了相互独立的关系,就很难保障教学内容的稳定性,更无法形成实践策略的有效性。

本质上,阅读教学是发生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行为,以对话为沟通途径,可以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文本”之间、“学生—文本”之间的四种对话关系。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文本”的对话应以“学生—文本”的对话为参照,以此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但另一方面,生生对话要以师生对话为前提,以此突出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引导功能,避免学生之间对话失序、混乱。例如人教版语文《老人与海》的阅读教学,师生对话指导生生对话的功能实现在于教师提前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请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桑地亚哥老人,文中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勇敢精神?学生先与文本对话,从教材内容中圈出一系列的词汇,如“扎”“踩”“闹腾”等,然后基于生生对话的方式探讨,进一步在学生阅读能力范围内达成统一意见,最后根据“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将教师认为偏离、不足、遗漏的内容增加进去,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意义建构。

(三)丰富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传统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单一的弊病,主要是被动式教学思维导致的。教师习惯于从自身出发,面向学生展开文本分析、解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较弱。丰富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原则,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信息深度加工、读与思深度结合、情感深度体验。

第一,信息深度加工方法。所谓信息的深度加工,也可以理解为对学生信息梳理、分析、总结等综合能力的训练。现代文表达能力丰富、形象具体,因此容易出现长篇大论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现代小说、散文等入选高中语文教材,虽然已经进行一定的删减,但为了保障情节完整,仍然会造成较大阅读量。如《老人与海》这篇课文,在一节阅读课的“课前部分”,应要求学生迅速浏览、抓住关键,阅读完毕之后以简略描述的方式形成文本的整体性认识。例如,桑地亚哥老人一共打退了几次鲨鱼进攻?他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等等。通过对具象的信息表述进行深度加工,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稳定支架。

第二,读思深度结合方法。读思结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存在特定范围,如散文、诗歌等文学性较强的比较适用,而实用型文体、说明型文体的适用性较小。其中“读”属于信息输入机制,“思”属于信息加工机制,读思结合的目标是感知文本意境,避免将思维停滞于文字表述的表象层面。例如《沁園春·长沙》作为阅读教学对象,整首词除了韵律、节奏、词汇等显而易见的可读内容外,还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内心情感、远大志向、豪迈精神,这些是需要“思”才能领会到的,要引导学生化身为“作者”。

第三,情感深度体验方法。《语文标准》中明确提出“情感目标”的教育要求,在学习要求上强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但人的情感不会无缘无故产生,它源自感官获取及生活体验,现代文阅读文本可作为触发感官、形成体验的媒介。这一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戏剧、小说、散文等具有鲜明人物形象、情节或情感抒发的作品,如《雷雨》这篇课文作为阅读教学对象,教师可以借助影视剧片段感染学生,进而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增强情感体验深度;又如朱自清《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教师可以利用抒情的音乐、多媒体播放“荷塘月色”的情境,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个方面进行情感烘托。

(四)完善现代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评价程式化的诟病,主要源自教师对自身定位的错误,即以自身“教”的标准决定“评”的标准。《语文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这一角度说,完善现代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学”的需要重构“评”的体系,一方面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另一方面评价对象不应该是文本,而应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现代文阅读对话当中、是否能够有所感触。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文具有容纳百川的特点,致使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无法形成统一、标准的模式,不同侧重之下产生的实践策略也大相径庭。本文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组织模式入手,将实施策略的重点放在目标、内容、教法、评价四个方面。以上研究抛砖引玉,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应根据学生实际阅读能力差异实施。

【参考文献】

[1]孙玲芳.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方法[J].学周刊,2020(04).

[2]詹 婕.浅析高中现代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9(11).

[3]黄结财.关于高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考察及其训练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9(32).

[4]高 旭.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低效的原因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

[5]魏武元.提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方法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06).

(责编 罗汝君)

作者:罗文华

上一篇:民俗文化下的中学语文论文下一篇:国学教育下的德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