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学习方法指导

2022-11-14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新的教学思想, 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目前, 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 教师只顾埋头教书, 大搞题海战术, 应付考试, 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 致使学习效率低下, 进而加重学习负担, 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古人云: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身受益无穷。所以,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

首先,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似乎一提到“教学”, 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授课”, 出现重教轻学的思想, 这是对教学的误解。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把学习方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学法指导去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 而学法指导的结果, 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在学习新知识时, 采用五段学习法

即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目前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和作业而忽视了其它环节, 形成不预习就上课、不复习就作业、练习的不良习惯, 结果是上课听课效果差、练习难以顺利完成, 使得学习被动, 成绩难以提高。只有按上述程序进行学习, 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并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过程中, 我们可以用比较法、分类法、联系法、归纳法等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1 比较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 求同法和求异法是进行比较的两种重要手段。求同法即找出事物之间共同点。如通过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比较可以得出两种细胞器三方面的相同点:均具有双层膜结构、遗传的独立性、均与能量代谢有关。求异法即找出不同点, 例如通过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可总结出: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大液泡、质体。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心体等。

比较法是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的基础, 在教学中应多强化这样的训练从而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

1.2 分类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有关材料进行科学分类, 分类随标准而异, 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如新陈代谢从“方向上”可分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从“性质上”可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从同化作用上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从异化作用上可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等。

1.3 联系法

每门学科都有其严密的知识体系, 学科内部以及不同学科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去挖掘相关知识的联系。如渗透作用与物理学上的扩散作用的联系, 遗传问题与数学上排列组合和概率的联系, 染色体、基因、DNA、碱基排列顺序四者的联系, 遗传规律与细胞分裂的联系等。

生物体是一个互为联系的统一体, 生物体各结构之间、结构与功能之间、结构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水平寻找结构间的联系, 体会结构与功能、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如人体的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之间以新陈代谢为纽带而相互联系。

此外, 还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现象, 做到学以致用。

1.4 归纳法

归纳法是学生在现有学习材料的基础上, 对材料进行提纲挈领总结概括, 形成知识点或知识体系。归纳时思维方式可采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归纳方法可采用符号纲要法和主题词法等。如:利用聚合思维可将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实质、意义浓缩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中。将细胞分裂中前、中、后、末期的特征归纳为:“仁、膜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均分牵拉向两极;仁、膜重视重开始。”

以上几种知识精加工方法具有交叉性, 使用时不要把它们截然分开。

2 记忆方法的指导

生物的概念和用语等记不住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方法之一是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 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方法之二是编制记忆口诀。如脊髓前角、后角的神经纤维类型经常搞乱, 编成一句话“前运动、后感觉”一次记住, 长时不忘。方法之三是联想记忆法, 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例如: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以结构想功能, 以功能推结构, 这样对提高记忆能力十分有益。方法之四是形象记忆法: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像大雁塔内盘旋而上的楼梯——台阶相当于碱基对, 扶手相当于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长链, 生动形象, 便于记忆。方法之五是根据大脑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发生信息间干扰的心理学知识, 让学生在接受信息后及时休息, 就会使信息在大脑中“凝固下来”。因此, 要让学生把记忆难度大的知识, 在临睡前去记忆, 会提高记忆效果。

3 观察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开始, 以感知为基础, 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生物学科的直观性很强。教者除了提供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录像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外, 还应指导学生多接触动植物和大自然, 留心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如指导学生多观察花草树木、虫鱼鸟兽, 参观动物园, 观看《动物世界》和《人和自然》等电视节目, 拓宽观察的广度。

在观察具体事物时, 应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内容、步骤和方法。明确观察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在此基础上, 学生才能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或验证结论。观察的步骤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 从上到下, 从前到后, 由表及里。观察的方法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全面观察的要求是认真、细致、全方位, 全面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有利于形成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重点观察就是结合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对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地观察。如“观察花的结构”时应重点观察雄蕊和雌蕊等。对比观察即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的观察比较寻找异同。

在观察的基础上, 还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4 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是自学的基础,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它还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阅读中对于概念、规律等结论性内容用笔勾勾划划;对于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修饰语或限制词, 可加上着重号;对于文中晦涩的文字可反复吟读, 理解其意;对于不能理解的内容要加上问号。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教者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 形成知识结构。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 明确其意, 领会其质。

总之, 在大力提倡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今天, 完全掌握生物学知识是其前提与基础, 我们只有通过对其学习方法的指导, 才能使学生更快更扎实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有用之才。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 应注重方法的指导, 以充分提高学习效率。首先, 在学习新知识时, 可采用五段学习法, 同时融入比较法, 分类法, 联系法, 归纳法。其次, 还应进行记忆、观察、阅读等方面的指导。这样才能掌握生物学知识, 提高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方法指导,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皓兮.中学生物学教学法[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 王咏.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追求[J].中学生物教学, 2007, 6.

上一篇: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浅析下一篇:浅谈中学数学新教材与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