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指导

2022-09-11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指导”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采用恰当的形式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帮助学生围绕适当的学习目标, 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积极地观察, 积极地倾听, 随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 尤其要注意学生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出现偏差、能力法杖不到位,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走进误区等现象, 及时给予指点和教导, 保障学生的学习进度及目标达成。那么, 教师如何把握合作学习中有效指导的时机和程度呢?

一、对不清楚任务及操作程序的小组进行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虽然合作学习前教师已经明确指出了合作学习的任务及操作程序, 在具体实施时可能有的小组仍然不够清楚, 这是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并提供必要的知道和帮助, 以保障各小组的合作学习都能正常进行。以往遇到这种情况, 我往往非常生气, 责怪学生上课没有认真听清合作要求。这样就大大挫伤了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把合作探究变得枯燥乏味, 难怪学生合作的差异性那么大, 更何况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本来就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呀!

二、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的帮助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非常开放、宽松的氛围下展开的, 小组成员的思维都非常活跃, 难免有的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争执不休。此时教师就要介入, 进行点拨, 围绕主题进行研讨。比如:我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 就有一个小组探讨图形的排列规律时, 首先给图形编号, 他们一致决定以图形角的个数编号, 其中有五角星, 一个同学认为它有5个角应该编号为5;另一个学生认为五角星有10个角, 应该编号为10, 组内就这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这时教师就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问题, 给予指导, 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探讨的是图形的排列规律, 而不是五角星角的个数, 让学生及时回到探究的主题上来, 切实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三、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表扬与点拨

由于个别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较顺利, 教师决不能对他们不闻不问。如果对他们置之不理, 一方面会导致学生探究活动表层化, 不求甚解;另一方面, 在丧失组间竞争意识的同时会对合作学习的秩序产生影响。因为已经完成任务、无所事事的小学生难免会产生其他组的行为。所以, 教师应对这样的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如果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可以及时表扬, 并引导他们整理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准备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提出深一层次的探究要求,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在小组合作探究时, 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我很少参与在学生当中, 就出现了合作顺利的小组完成任务后, 无所事事, 有的甚至做起了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或是跑到其他组去“关心”别人去, 其他学生也就无心继续探究了, 课堂陷入一种失控的状态,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通过这一点的学习, 我再一次告诉自己,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教师不仅要导, 而且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效调控学生的学习。

四、对小组成员落实自身职责情况进行监督。

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就是成员都有共同任务下的各自的职责。尽管说我们的小组已经雏形初具, 分工也明确, 在具体的合作中由于学生的基础、情感、家庭环境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能力参差不齐, 完成起合作任务往往因为一个成员没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或是完成不好, 都要影响小组整体的合作绩效。比如:监督“小组长”是不是起到组织管理的责任, 对组员的分工是否合理, 是不是故意为难个别组员或是自己一个人大包大揽不给组员机会等。

五、对组内活动不协调的小组进行调控

由于我们的分组采用的同组异质的方式, 一个组内分别有好、中、差三个层次, 在小组活动时难免有些不协调现象。此时, 教师应及时介入并根据具体情况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 就可以保障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如果个别组经常出现不协调现象, 教师就要考虑调换小组成员。

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门艺术。它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核心, 要求教师能进行适时、适度、适当、适合且适应的指导。所谓适时指导, 教师要把握指导的时机, 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指导, 在学生最需要知道是, 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 介入过早就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 介入过晚, 会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适度指导就是突出主体, 不包办代替, 指导不是完全的告诉和给予。要防止不必要不应该的指导, 以免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还要防止不够充分的指导, 以免学生感到手足无措。适当指导是指指导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对于学生想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才给予指导。教师的指导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提供支持性材料, 并结合学生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给予指导。适合的指导是要根据活动主题的特点和血色和那个的年龄特点, 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指导。也就是常说的“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适应的指导就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 尤其是心理需要。“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 教师在教学指导中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激励的信息, 营造平等、宽容的学习氛围。

上一篇: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评维度的建立研究下一篇:浅谈软基加固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