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的指导意见

2024-05-07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的指导意见(精选8篇)

篇1: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的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

邱馆小学 付明秀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前提。一节课要教什么知识,进行什么训练,培养什么能力,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十分清楚,学生也要心领神会。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准确、鲜明、具体,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目标、重点、难点。

1.基础性。要符合语文课程结构和教材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语文素养。目标的内容要求实,不说空话、套话、大话,要实实在在;目标的表述要求准,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要具体、明确,体现基础性。

2.全面性。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能力,又要重视学习过程,更要注重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谐发展。

3.发展性。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有梯度、有弹性。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和不同差异,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结构化、问题化、经验化。

1.结构化。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正确,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基本概念,结构合理,联系紧密。内容的选择要有可操作性,体现操作过程的生成性与示范性。

2.问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展示知识的“再产生”,要体现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问题的设计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要具有启发性、思辨性;内容呈现要层次分明,激活思维的问题序列。

3.经验化。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情感体验、自身实践、联系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

(三)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过程。教学程序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循序渐进、条理清晰、环环相扣,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活动过程的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新颖,富有情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设计的问题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求,教学场境宜人。

2.活动过程的运作。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态度适宜、活动方法得体,活动组织活泼生动;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合作交往渠道畅通,评点适宜、调控到位;教学过程快慢有节、动静有度、疏密有致、合开有方、训练有序、效果显著。

3.活动过程的效果。教学活动的过程要富有实效,体现知识形成过程,学生的认识过程、生成过程和达成率;活动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思维活跃、学习方法灵活得当;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学相长,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4.活动过程的体验。课堂气氛融洽、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和谐、尊重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情绪饱满,情感愉悦,精神愉快,学有所得,体验快乐与成功。

(四)情感态度

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教师的情感态度,师德修养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这是实现教学目标最基本的保证。

1.公平民主。教师要处以公心、教学民主、师生平等、一视同仁;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充分发挥尖子学生的优势,展示他们的特长,更要关注弱者,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照(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公平竞争,和谐发展。

2.爱心诚心。这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反映,是上好语文课的灵魂。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无一不是爱心的驱动。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吃力、不爱学习、甚至厌学、淘气的孩子不舍、不弃,多给一些关爱。施教中表现出慈心、诚心,使不会的学会,让不感兴趣的感兴趣。

3.习惯品格。学生学习行为正确,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心理健康,学习意志品格坚强。学生学习主动、真动、全动。

主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既是学生自动的结果,也是教师调动的结果。学生应主动求解,弄懂自己所不懂的新知识,学会自己所把握不准的新技能;主动求疑,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同教师、同学一起探究;主动求异,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甚至展开争论,正确理解;主动求法,自觉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或创新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更扎实、更有效;主动求博,在学习中能够旁征博引,扩大学习的外延,使学习更深入。

真动。是学生在正确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毫不虚浮,扎实、有效地进行思维操作。没有花架子,没有装腔作势,没有表演成分。学生为了自己的长进而实实在在地学,消除学习障碍。课堂上允许学生说不会,允许学生答不上来。语惊四座的回答固然好,所答非所问也是正常的。课的真实性是实效性的基础。没有真实性,也就没有实效性。

全动。是指学生的全体参与,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的教学,不是只向少数尖子学生的教学。要尽量摒弃那些少数人读、多数人听,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训练方法。读与听,做与看的结合要巧妙,防止那些非操作者谋他务乃至溜号。确保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教师基本功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学技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富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1.语言。语言规范精炼,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教态亲切,自然大方,仪表端庄。

2.板书。板书工整规范,美观大方,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3.手段。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方式选择适时、适当、适度,特色鲜明。

4.技能。教学的各种技能运用娴熟,课堂的应变和调控能力强,教学有个性,形成特色与风格。

5.底蕴。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教学中要导向、导思、导练、导趣、导博。

导向。引导学生瞄准本课的教学目标,集中精力去攻坚,使问题得解,技能有进;教学中渗透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如咬文嚼字、强化诵读、实践体验,拓展延伸,确保达标。

导思。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字的识记,新词的理解,难句的把握,课文内容的领悟,无一可以离开思考。而学生的思考不得法,不深入是常事,教师必须设法引导。导思也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思路,规范思维方法,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应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巧在点拨,妙在开窍。

导练。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学生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形成是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的。而学生最基本的生字识记,词语把握,句子理解及语文学习方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练习。不要老是讨论交流、议论纷纷,课堂上要给学生读读背背、写写练练的时间。

导趣。是加强语文学习效果,培养语文兴趣的重要方面。一堂饶有兴趣的语文课,不但极大的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还像磁石吸铁一样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拉向语文。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意义,决不亚于知识教育。

导博。是把语文教学引向深入,加深语文功底,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是大语文观的表现。教师要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延伸,广泛涉猎,旁征博引。

(六)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课堂伊始揭示目标,教学过程解析目标,教学终结回归目标,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看四个方面:

一是短期目标(本节课目标)是否得到实现。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过程及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一般发展的目标是否到位。

二是长期目标是否落实,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教学中是否注意渗透规律,是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品格是否得到培养。

三是学情。即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是否真的“三动”,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信息交流是否多向。

四是学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主动会学,教师感情充沛,学生个个奋进,互相取长补短、合作攻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尝试成功。

2.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信息量适度,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有方,学生负担合理,省时高效。

3.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好、中、差学生都各有所得,和谐发展,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馈(抽问、抽测)好,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篇2: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的指导意见

一、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我们迎接的是一种新的评价方式,靠传统的理念是行不通的。传统的评价观只有教师评价学生,把学生视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盛放知识的容器,惟考分是人才的评价观点,从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忽视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所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为此,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是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

⒈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实物演示、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我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的方法后,我采用小组竞赛、对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⒉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如在教学生字时,我在指导完书写后让学生试写一个,然后我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来评一评他写得怎么样,在评议中不仅让学生正确掌握了字形还促使学生写出了一手好字。又如朗读课文时,我采用“读--评--读”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读,再让学生评一评他或他们读得怎么样,最后再让学生读,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像这样的契机很多,我们要善于抓住,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发展。

⒊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生想象丰富,有很大创意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如在教学中,当学生读完一个句子或一个语段后,我就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想一想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朗读,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正如有位哲学家说的那样:“人生的真谛确实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地认识自己。”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进行评价,这既是知识的再现,同时又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反思,为学生提供一个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机会。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你认为他做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学生在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二、实现平等对话,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实现平等对话

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思考。以“对话”为主要状态的阅读教学,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平等对话”。教学民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⒉坚持正面引导原则,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苟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说得很有道理”、“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见解独到”等;学生发言不对,说不到要害,说不清楚教师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常进行的鼓励性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如在朗读课文中,学生经常有添字、减字的现象。当他们出现了这种现象,我说:“不要紧,第一次读错了是正常的。”第二遍还错,我说:“这遍没读好,还有第三遍、第四遍。”其中还不断鼓励“别紧张,慢点儿。”“大家都在耐心地听呢!”一直到学生读对时,我说:“了不起,你成功了!”教师这样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教师在对学生给予鼓励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在教学中给他们的评价也是不同的。我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三、丰富评价语言,要融入真情

⒈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如果老师这样来评价学生:“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就这样形成了。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⒉适当运用体态语言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地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体现出教师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

⒊评价要动情

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学生写出工整又美观的一页作业,我除了给他一个“优”,再写上一句“教师真喜欢看你的字呀!”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上台发言,我除了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还摸摸他的头,说:“老师为你高兴!”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一日在课堂上,学生听完《海水为什么是咸的》这个故事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不相信海里的盐是手磨磨出来的。”我听后非常欣赏这位学生能这样质疑,我走到他身边说“这位同学在动脑筋思考,他肯定会去弄清海水为什么是咸的,让老师与这位爱思考的孩子握握手吧!”这孩子手与老师的手紧握在一起,他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这激动来源于教师充满情感的评价。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主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的发展。

篇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 优化科研管理环境, 落实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改革科研院所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运行机制, 消除科研院所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弊端, 实行有利于开放、协同、高效创新的扁平化管理结构, 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励创新、人尽其才、繁荣学术的现代科研管理制度。

优化宏观政策环境, 减少对科研创新和学术活动的直接干预。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 改变科技资源配置竞争性项目过多的局面, 对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基地以稳定支持为主, 鼓励其围绕重大科技前沿和国家目标开展持续稳定的研究。

优化学术民主环境, 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不得以“出成果”名义干涉科学家研究工作, 不得动辄用行政化“参公管理”约束科学家, 不得以过多的社会事务干扰学术活动, 不得用“官本位”“等级制”等压制学术民主。允许科学家采用弹性工作方式从事科学研究, 确保用于科研和学术的时间不少于工作时间的六分之五。

优化学术诚信环境, 树立良好学风。完善科研机构学术道德和学风监督机制, 实行严格的科研信用制度, 建立学术诚信档案, 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 将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向社会公布, 在项目申报、职位晋升、奖励评定等方面采取限制措施。

篇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指导

在训练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朗读。教师应该适时适量地给学生布置朗读任务,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地培养自己的语感,并且受到文字和情感的熏陶。

1?郾童话和寓言。童话和寓言故事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当教师讲授这类型课文的时候,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深入理解该童话或者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纪昌学射》的时候,教师除了需要向学生讲解作品创作的时间、背景和出处之外,更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来反省自身,学习课文主人公纪昌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在学习上要刻苦用心,还要有恒心和毅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郾写景类文章。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比如,《趵突泉》《桂林山水》《拉萨古城》《索溪峪的“野”》等,都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画”。这类文章总是用细致且生动的文字进行描写。在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该景点的影像资料,同时,教师应该进行示范朗读,一定要读得生动并有感情。这样的教学前奏会给学生们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们不仅能在生动又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切实感受到该景点的美,同时也能培养阅读和朗读的好习惯。

3?郾诗歌。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韵律强,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和美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诗歌是训练学生朗读技巧的最佳方式。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朗读一首诗,朗读时应该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比如,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停顿和声调的抑扬顿挫。例如,在教学《春夜喜雨》《天净沙·秋思》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它们感情基调的不同,一首是欣喜之情,一首是愁苦之情,引导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区分这两种基调,读出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从细读深入,理解感悟

细读更能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细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注意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和赏析。尤其是要教给他们在自己不懂或者是有独到见解的地方进行一定的批注,这是一种训练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的好方式。

1?郾赏析句子。赏析句子不只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还应该对作者的用词用字、表达方式、思想感情进行一定的分析。例如,《索溪峪的“野”》这一课中有个句子:“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这句话描写的是具有野性美的索溪峪的山,尤其是“戏”和“弄”这两个字,用得相当之妙,作者把索溪峪的山拟人化了,描写就更见生动。同时“敢戏白云”也从侧面突出了山的高,“横拦绿水”也表现了山的大,且“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这一句给我们的感觉是对仗得很工整,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也很有韵味。赏析不仅可以这样细细地推敲,也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即对比两个内容描写上比较相似的句子。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哪个句子的描写更加生动传神?哪个句子的用词用字更加精准和考究?哪个句子的描写更加到位?哪个句子表达的感情又更浓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比较,感受不同的文字描写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2?郾分析关键词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文章的作者在一些语句中使用的词语非常有考究,大概是经过了很多次的反复推敲,所以才显得很精准。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细读训练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思考这些关键性的词语,仔细体味作者使用这些词语的用意。换句话说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究竟为何要使用这个词,好在哪里?如果用一个同义词替换它,可行吗?会影响表达吗?例如,在《月光曲》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在讲这个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用笔画出他们自己觉得关键和重要的词语,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批注,然后在小组里开展讨论。

3?郾品味修辞手法。在阅读时,品味修辞手法也是重要内容。作者的描写究竟是比喻还是拟人?是排比还是夸张?它们各自有什么表达作用?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是否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在赏析的过程中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领悟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三、强化自主阅读,提升能力

兴趣,是一切学习行动的动力。所以,想要提升阅读能力,兴趣培养也是关键。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例如,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且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知识水平的文章推荐给学生。同时利用周围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或者是适时开展一些奖励式的阅读问答。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引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另外,学生的阅读活动多带有应付性,因为是教师布置的任务,是课堂学习的要求,所以必须要进行阅读。尽管很多学生心里不喜欢甚至有抵触,但是为了完成任务,也不得不去完成。要彻底改变这个状况就得从根源问题抓起,实现学生阅读自主化。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多给学生一些关注和关爱,多引导他们如何去学习。只有在这个方面多花心思,才有可能和学生有深层次的接触,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喜欢上阅读,真正实现阅读自主化。

总之,要想更好地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就要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着重训练细读和精读,让学生学会赏析、借鉴、运用,从而达到阅读自主化和高效化的目的。

篇5:教学效果评价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就加强小学教学效果评价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小学教学效果评价的意义

小学教学效果评价是依据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及小学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要求,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整体的评价和管理的过程。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小学教学效果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学效果评价不是为了甄别和评优,而是关注教学的全过程,凸显诊断功能与激励功能。效果评价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方向。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要具有导向性作用,使教学质量监控成为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提高、激励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过程性原则

教学效果评价不能简化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又要关注学生一般的能力发展;既要有终结性评估,又要有过程性动态发展的评估。

(三)科学性原则

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手段和方式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评价内容与方法正确、全面、客观,有利于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发展。

(四)多样性原则

教学效果评价要将集中与分散、定期与不定期、单项与综合评价有机结合,将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多元评价有机结合,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

三、小学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

1、教学常规

(1)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听课、评课、说课等。教研活动要常态化,做到有制度、有计划、有实效。

(2)教学计划

从学科结构、特点、价值与功能、单元的学习任务、核心知识的地位、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3)教学预案

精心备课,设计好教学预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要在正确教学理念指导下,从教材把握、重难点考量、学情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教学效果等进行全方位思考、预设,并写好教案。(4)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达到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同步和谐发展。必须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内容落实、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方式构建等方面给予考虑与实施。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效益,切忌重形式、轻内容。

2、教学效果

(1)教师的教学评价。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等态度;组织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科研教研成果;学生学业质量;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

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行为。(2)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课堂上自主、合作学习的表现;课外学习活动的情况;学科考试、考查的成绩。

四、教学效果评价的措施与方式 建立教师、教研组与教导处的监控网络。

(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监控是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教师及时对课堂教学状况自我反思,通过对学生观察、与学生谈话、对学生作业与考卷批改及对学生个别辅导中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调整教学策略。

(二)学校教研组(备课组)通过开展互相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进行教师教学常规的监控和教学效果的非测试型监控,发挥导向作用。

篇6: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的指导意见

一、源于生活,指导收集资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日常写作中,如果要收集较多的写作素材,掌握好写作的要领,最重要的问题是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只要能夠仔细观察生活,那么就不愁没有好的话题。

在学习“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通过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收集资料,来帮助他们消除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让他们产生一种想法,只要收集好各种素材,写作就不难,人人都可以写好文章。笔者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一些描写雪景的片段进行思索,琢磨一下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过的下雪的场景,是否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比如说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将生活经验引入写作之中能让学生感到习作原来不困难,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收集很多素材。比如有学生就说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内容是“在雪地里捡到一只冻僵了的小麻雀,自己饲养麻雀的过程”。笔者鼓励这位学生将自己和麻雀之间的故事写下来,结果学生写了一篇质量很高的作文,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总是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将自己生活实践中发生的趣闻记录下来,同时多关心国内外新闻、多看书看报,将各方面的素材都积攒起来,以便更好地创作。

二、谋篇布局,指导提纲撰写

要写好文章,就要讲究条理清楚,要让读者清楚地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内容,就必须做好谋篇布局。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提纲撰写,把握住全文的结构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学习“条理清楚”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先从其他文章入手,为其他文章进行分段,并且归纳段落大意,搞清楚这篇范文的结构。笔者帮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如果是记录一件事情,就要分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是说明文,就要想清楚自己要说明一个事物的几个部分,如何安排详略;如果是议论文,要将论点和论据都安排好。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尝试写作,笔者让他们从自己平常熟悉的电脑写起,撰写一篇文章的提纲,文体不限。学生们都仿照之前所练习的例子来做,有的用说明文,在提纲中将电脑的不同部分进行分列,主要说明电脑的使用方法;有的写议论文,论述学生是不是可以玩电脑,并且撰写了论点和论据;还有的写记叙文,撰写了自己因为电脑和父母吵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大家各抒己见,都在提纲中写出了创意,同时也展现学生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

清晰的条理和严谨的提纲,显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是很有好处的,要适当地对学生撰写提纲的能力进行训练,训练他们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三、炼字炼句,指导美化文章

贺拉斯曾经说过:“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的确如此,如果能够准确合理地使用字词的话,原本很普通的词句就会焕发出新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炼字炼句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正确地掌握词句的运用。

在学习“文从字顺”这个部分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先讨论一下“文从字顺”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方面,学生们经过小组讨论后提出,一是要保证用词的准确,二是要妥帖地展现心中的情感。在学生们理解了之后,笔者让学生尝试阅读范文,从一篇名为《大舅》的文章中找哪些词句是用得比较好的,既用词准确,也能够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大家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用‘一个个骄傲地戳在秸秆上来描写玉米,用了拟人的手法,效果很好”,“二舅和‘我的对话具有乡土气息,语言很有特色,如‘咋样、‘莫输等词都有明显的口语特色,让人感到很亲切”。在学生领悟了炼字炼句的奥秘后,笔者让他们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学生都认真的修改,让作文得到了升华。

文从字顺、适当修饰,这能够让一篇文章增色不少,只有把握好语感,掌握好语用,才能够让文章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从各种方面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生活,掌握谋篇布局和炼字炼句的能力,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篇7: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

要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在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积极状态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新颖的导入,以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而课堂教学的新颖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说:“每节课的导入都要让学生的心灵震撼,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通过新颖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充满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时,我们针对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感知范围差距较大的现状,启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媒体素材,以关于南沙群岛的精彩视频导入新课。当学生在屏幕上看到绵延无尽的海滩,清澈明亮的海水,五彩缤纷的龙虾、燕鱼和海龟以及汹涌的海潮托起的一团团、一簇簇洁白的浪花时,无不为之所感,为之所叹。这样导入新课就使原本略显枯燥的语言文字呈现出新奇和动感,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

二、艺术的授新,以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授新。艺术的授新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关键。教师要明确小学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快乐地学习语文。首先,教师要把微笑、信任和关怀带进课堂,追求教学语言的亲切、幽默,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处理,密切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实现知识的互联互通。如在教学《虎门销烟》时,可联系思品与社会中的相关内容,降低教学的梯度和难度。第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尽量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语文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将课文与PPT课件的同步展示结合起来,避免了语文学习的单调与枯燥。第四,积极启发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就具体教学问题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用探究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增强课堂活跃度。如在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我们就组织学生就“妈妈、托利亚在传递雨衣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为什么萨沙自豪地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表现出怎样的美好童心?”等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自主掌握知识、发现真谛。第五,挖掘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自主演绎课文,延伸课文内容。如在学习了《负荆请罪》后,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补充阅读,设计编写独幕剧,并以小组合作表演独幕剧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课文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三、精巧的练习,以训练优化课堂教学

必要的语文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经常性实践活动。练习在精而不在多,精巧的构思和布置语文练习,既能够满足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也能够避免单一的、机械性重复,使学生摆脱课业过重的负担。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比如将练习题设计成“欢乐大比拼”“夺冠abc”“智力123”等竞赛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实现学习目标。练习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相应的梯度和层次,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其中找到成功的乐趣。语文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随机的问答,特别要注重练习的实践性,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练习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完善的评价,以激励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认定,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都有喜欢被肯定、被鼓励的天性,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发展兴趣、巩固知识、强化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遵循欣赏、发现和激励的原则,从情感的维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个性的评价语言,多给学生几把标尺,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从多个角度做出艺术性的、有针对性的、贴近学生心灵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找到超越的自我,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出坚实的自信。使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得到更完美的发挥。

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是摆在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程理论,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鲜活、精彩、灵动,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语文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秀梅.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J].中小学教育,2012(34).

[2]李观龙.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J].文学教育,2013(10).

篇8: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的指导意见

一、以思想含量高的问题为引领,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先生曾指出,课本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和唯一。语文课程内容涵盖很多,涉及到自然、社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跟其他学科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预设核心问题,以思想含量高的问题为引领,拓展学习空间,引发思考。

譬如,教学《淮阴侯列传》一文,执教者针对韩信“谋反”被诛一段,设计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究。其中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韩信的死有以下几种说法:①韩信是被吕后等陷害死的;②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③他被逼上梁山。请用心阅读课文,并根据你所了解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推荐学生面向全班汇报。有的学生根据课外书籍或网络上的相关资料,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有的学生引用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中的讲述,阐述自己的看法。第四个问题是:请针对“胯下之辱”一段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执教者提供的拓展阅读材料是苏轼的《留侯论》和现代作家朱鸿的《胯下奇辱》,以供学生参考。执教者在教学中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进行辩证的思考,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与观点交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审视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的第二、四两个探究问题都需要学生翻阅书籍,阅读有关文章,查阅网络资料或联系相关视频来思考。这些问题的设计既立足教材,又适当地向课外进行延伸,拓展了学生视野。

二、立足文本,加强学法指导,培养探究能力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来说,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增强学习效果的保障。阅读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实施学法指导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预设时,教师要以探究性问题为凭借,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方法供学生尝试运用。

比如,教学《祝福》这篇小说,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祥林嫂要摆筷子和酒杯的两个语段,并出示如下两个问题,供学生探究——问题一:两次祭祀四婶的回答和语气分别有什么不同?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探究问题二:祥林嫂在两次受到四婶的阻止后,分别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反应?作者在情节上进行这样的处理,其意图是什么?探究问题三:如果当时在场的是四叔,想象一下他会如何回答,并思考一下这样回答的理由。这三个探究式的问题都是在两段文字的对比阅读中进行的,特别是第三个问题的设计,通过探究不仅能让学生从前文的叙述中去了解鲁四老爷的性格特征及所受的思想教育,更能让学生区分四婶与鲁四老爷在性格上的细微差别,从人性的角度认识四婶,同时看到封建思想对旧生活方式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向学生渗透、传授一定的探究方法,如上述案例中,就运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三、瞄准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以问题为驱动,增强合作效度

徐州市“学讲计划”的出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它的推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而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必须依赖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来驱动。教师设计的问题务必瞄准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指向要明确,难易程度要适当。过难,会让学生望而生畏;过易,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得到答案,起不到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

譬如,教学《茶馆》的过程中,执教者通过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台词:①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的哪几句台词?为什么?与同桌合作交流;②本幕中一共出现了14个有名有姓的人物,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结合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朗读他的相关台词,其他同学给予评价;③请为每个人物找一句最能表现其性格的台词,并说明理由;④请再次朗读自己喜欢角色的相关台词,请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这一环节设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众多的台词中选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一句,看似没有全面地研读、揣摩每一句经典台词,没能涉及人物的各个性格侧面,但学生的比较和选择就是建立在全面理解人物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设计的问题都是围绕人物台词进行的,在问题设计时不仅注意了问题的难易程度及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还关注到了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分享。所设计的前后两次朗读是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的外化,而对两次朗读的评价,特别是后一次,它与第一次朗读处理的区别实质上体现了学生的感性认知经过理性分析后所获得的对任务更为深入的认识。

四、发挥评价激励功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

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形式要追求多样化,如师生之间的合作、生生之间的合作及与社会其他人的合作。教师不仅要参与其中,而且要依据学情,适时予以点拨、引导、鼓励。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做学生学习上的知心朋友。

高中生的心灵深处也渴望拥有在众人面前一展风采的机会,渴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与赞美。所以,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要善于运用充满情感的评价来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促进他们的成长。譬如,教学《我与地坛》,在学生自读课文第三部分后,笔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一学生提出“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到这世上的小昆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一个问题,笔者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然后小组推荐学生面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最后形成了共识。笔者当即表扬该生思考得很深入,说得很有道理。在此教学片断中,笔者先后作了四次评价,但没有哪一次是直接串讲文本内容的。譬如,第一名学生质疑时,其他学生保持缄默,笔者没有急于讲解,而是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思考。听了该生富有个性的发言,笔者不由自主地说出了“你的见解很精彩”这样一句充满情感的评价。这不仅是对该生的鼓舞,更会激励其他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思考,在此教学情境中,笔者很好地发挥了一个“激励者”的作用。而当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之后,笔者也适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后续的学习内容上,而不是任由学生自由驰骋自己的思想。在这里笔者又通过自己机智的评价很好地发挥了“组织者”与“调控者”的作用。总之,一位富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一个发问者、倾听者,更应有机地融入到学生当中,做一个相机而动的评价者、点拨者,因为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瞄准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核心问题,并以此为驱动,引导学生阅读、赏析课文;要注重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同时,要发挥评价激励功能,引领学生满腔热情、充满自信地徜徉于语文学习之旅。

参考文献:

[1]刘守林.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信息教研周刊,2014,(02).

[2]薛聚瑾.不可忽略的学生主体地位——《史记选读》教学中讲授式教学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9,(29).

上一篇:关于幸福的故事下一篇:初升的太阳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