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消费观论文范文

2022-05-13

小编精心整理了《大学消费观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绿色消费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消费模式。通过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状况的调查,分析高校在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探索高校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有效方式。

第一篇:大学消费观论文范文

“00”后高校大学生消费观探析

“00后”消费现状调查

2020年1月,通过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500个“00”后大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含对他们的收入来源,消费选择的不同类型,消费倾向,消费心理等多个板块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为97.8%。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再对其他学校的大學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通过问卷可以发现以下特点:一是学生生活费的来源方式更多样化。虽然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肯定主要还是以家庭和父母的支持为主,但是,相对于“80”后“90后”来讲“00”后获得生活费的渠道更加丰富:比如通过兼职、实习、奖学金、贷款等获得生活费的比率有明显增加;二是消费领域的多元化趋势。“00后”大学生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饮食、服装等物质消费占比仍然很大,在休闲娱乐、恋爱交友等其他的比率亦达48%以上。可见“,00后”大学生消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同样重要;三是消费方式呈网络化趋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日趋成熟,通过对支付方式和购物渠道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上购物的行为覆盖率已达到了90%以上;四是消费价值观的超前性和盲目性趋势。在超前消费倾向调查中,有 36.5%的同学会为了想要的商品或服务而选择超前消费;亦有49%的同学表示会为买到的东西而后悔。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五是旅游中的旅游消费行为,38.5%的人旅游消费承受力在500-1000元,而其每月生活费则在1000-2000元。

“00”后消费现状                       可能造成的后果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00”后消费收入的来源呈多样化的同时,不容小觑的是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上的改变。消费方式的网络化间接地造成了消费的盲目性和冲动性消费,导致了更多大学生在消费之后会因为产品的不适用性或者未达到心理预期感到后悔。另外,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出现,对于大学生来讲这种支付方式相比于传统支付现金支付的感官程度较弱,也助长了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消费过后会直接导致一次性“月光”或者负债累累的比率增加。大学生消费产生的负债在逾期提醒或者被第三方催收后,又将从小额借贷公司第三方借钱来偿还这些负债,造成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一些小额贷款软件的利息常常超过银行贷款利率很多,这样的消费方式无疑是让学生在经济上的压力倍增。对于学生群体来讲,就会想方设法地通过兼职等方式去挣钱,传统的大学生兼职工作来讲,一般性价比或者回报率是非常低的,因为这一类的兼职常常是没有任何竞争壁垒或者技术门槛的,都是需要付出劳动力即可。为了获取高额的收入来偿还贷款,一些虚假的高额回报的兼职工作就会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因为大学生是刚从高中学生过渡到大学的社会群体,社会经验尚浅或者是没有,从而很多大学生被骗或者误入歧途,这样的新闻案例也是层出不穷。

“00”消费乱象产生的原因

盲目追求潮流,攀比心理作祟

我们身处的这个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送速度已经让人叹为观止,“00”后大学生作为当代网络新贵,基本上获取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网络。在综艺,电视剧中娱乐明星常常能很快地收获一大批粉丝。大学生相对来讲时间稍微充足,为了赶上时代的潮流,大部分大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娱乐圈偶像,然后根据自己偶像的动态来购买偶像相关的一些周边产品,少则会买一些海报专辑等,狂热一点的粉丝则是有啥买啥。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高三备考后的突然放松,让很多才步入大学的学生们生活或是精神没有集中点,然而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在同龄人之间是渴望相互认同的,通过一些追星的方式,或者是对潮流产品的追逐,来表达自己的这种心理诉求,也希望自己的行为举止和审美得到认可。许多“00”后家庭比起以往的“70”“80”从物质上相对富足,这得益于国家的大环境和政策,这几年的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和一系列的帮扶政策很多家庭都不再为温饱而困扰。当没有物质上温饱的刚需烦恼的时候,现在的大学生更愿意为精神上或者心理上的需求来买单。再则,当同龄人不断进行攀比的时候,一味地要在谁更潮谁更富有上面分个高低的话,那面对的是不仅仅是对自身财力精力的损耗,也是对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的一种颠覆,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危险的。

生活环境对“00”后的影响

上述段落我们提到了部分生活环境对大学生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比如同龄人存在的这种攀比性生活环境,觉得同龄人该有的自己也要有。明星推荐的都是最好的,自己也不去甄别自己是否适合等等。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也是生活环境中重要的考量之一,父母的教育与子女的消费观密不可分。“00”后大学生基本一出身就享受到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父母担心孩子吃苦,所有事都冲在孩子前面,对于孩子的诉求也是有求必应。这样就让孩子觉得生活中的一切太容易得到,不知道珍惜,认为一切所有的得到都是轻而易举和理所应当的。这种错觉导致的结果就是当他们读大学只身处在社会中时,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囊中羞涩的情况下也会举债消费,从而造成自己债务缠身。

消费环境对“00”后的影响

在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环境中,消费方式可谓是越来越便利,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出现让我们的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化,基本上逐步取代了我们传统的现金支付的方式,但是这样的便捷消费环境背后对于不能自控的人来讲无疑是潜在的隐患。一系列支付方式不断优化,从密码到指纹,再从指纹到人脸越来越简便,从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到各大银行的首付款支付以及第三方公司的收钱吧等等。更重要的在一系列支付平台绑定了银行卡之外,他可以给你提供银行卡额度以外的金额让你消费,根据你的消费数据和信用记录来评估你的额度,这一切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担保即可使用。银行是可以使用信用卡来透支消费的,但是由于“00“后大学生所具备通过信用卡资质的条件较少,持有信用卡消费的都在少数。他们常常会选择更方便的“蚂蚁花呗”“蚂蚁借呗”“微粒贷”以及其他门槛较低的透支额度的方式购买自己心仪的产品。冲动消费诚然是一时快乐的选择,因为当所有借款软件还款时期到了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在不经意间花了那么多没有必要的钱,接下来等待的就是漫漫还款之路。

“00”后大学生如何培养一个好的消费观

从高校层面上来讲,“00”后大学生才从高中过渡到了大学,社会经验尚浅。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外地求学,对自己的生活费零花钱使用上是没有规划的。观念指导行动,正确的选择离不开积极正确的观念,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剖析身边的大学生消费的案例,并将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对比,产生一些能感同身受的点,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在进行相关价值观讲解的时候,应客观地去面对西方价值观的存在,将通过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对照将案例提高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上,结合大学生的情绪,心理等给出良好的建议,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越性,从而从根本上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

从家庭层面上来讲,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安心地去读书,对孩子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在物质上对自己却很节俭,这样常常让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让他们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当自己身边的同学有什么的时候就跟着向父母索取,這种盲目地攀比是对培养一个良好的价值观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助长了他们的过度性和冲动消费。对父母而言,其实更多地应该与孩子进行沟通,适当地告知孩子自己家中的真实的经济情况,才会有适合自己条件的消费行为,能更好地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树立一个良好的消费意识,从而更加努力地把心思花在学习上。

从自身而言,应掌握三大财富能力: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了解匮乏与金钱极限的能力。这三种能力背后所折射出的,正是对自己负责、独立解决财富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还要不断学习了解金融知识,形成科学消费观,谨慎贷款合理消费,认清各类网贷可能带来的风险,谨防受骗。另外应树立正确的“三观”:第一是投资学习观。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为未来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应多投资于自身的发展上,比如购置学习资料,参加技能培训,及其它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式。这才是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健康消费观。第二个是崇尚节俭观,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当社会经济无论怎么发展,保持节俭不过度浪费,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不浪费父母的辛勤劳动和创造的财富。第三个则是树立全面发展观,有意识地全方面进行自我塑造和自我提高,把自己变成综合素质优秀的全能型人才,只有这样才不会把心思花在盲目攀比或者盲目的追求潮流过度消费之中,把前路走长一点,未来才会选择更多一点。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作者:赵宇

第二篇: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研究

摘要:绿色消费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消费模式。通过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状况的调查,分析高校在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探索高校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消费观;大学生;研究

一、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1]。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包括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调查活动实际发放问卷620份,收回问卷615份,有效问卷582份。有效应答率为94.63%。

(二)方法采用问卷法。问卷设定的内容包括对绿色消费基本概念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绿色消费行为、对绿色消费的认同程度、获得绿色消费相关信息的渠道和满意的高校绿色消费观教育方式这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若干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对绿色消费基本概念的认识(见表1)

表1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绿色消费这一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对其具体内容不够熟悉,缺乏准确深入的理解,总体而言,大学生群体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处于较低层次。调查中有45%的大学生将“合理利用时间”误纳入绿色消费的内容,35%的大学生将无碘食盐,47%的大学生将含磷洗涤剂误纳入了绿色商品的范畴,42%的大学生误认为“纯天然”是绿色商品的特点之一,有63%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识别绿色食品标志。

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绿色消费行为(见表2-表3)

表2及表3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有过购买绿色产品的经历,但经常性购买绿色产品的大学生比例极少,从整体看来绿色消费还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模式。调查中有39%的大学生从未特意检查商品包装物的可回收标志,38%的大学生不选购绿色产品的原因是不会识别,36%的大学生不选购绿色产品的原因是认为绿色产品与一般产品区别不大,这说明对绿色产品不了解、不信任是导致大学生没有经常选择绿色产品的主要因素。此外有41%的大学生会分类回收包装物,43%的大学生会循环使用塑料袋,62%的大学生会出门随手关灯,79%的大学生会把积压下来的服饰捐给贫困地区或送给朋友亲戚,这表明大学生对消费过程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对绿色消费的认同程度(见表4)

由表4可见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概念接受度是较高的,在很大程度上也认同绿色消费的必要性,相对来说也很容易出现进行绿色消费的意愿。此外,调查中有90%以上的大学生重视绿色消费问题,认为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78%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86%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关于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活动。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绿色消费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显示当今大学生获得绿色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之相比,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学生的绿色消费观教育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却并不突出。此外,调查中有62%的大学生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学习过绿色消费的知识,51%的大学生所在的高校没有开展过专门的绿色消费讲座或课程,38%的大学生所在的高校没有成立有关环保的学生社团。

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在相关课程中穿插绿色消费的教学内容是最为合理的方式。此外,调查中关于开展绿色教育的时间段方面,39%的大学生选择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41%的大学生选择任意一段时间集中开展,12%的大学生选择“世界地球日”等特殊纪念日开展。另外有51%的大学生希望课堂上教师通过具体消费行为的指导来进行绿色消费观的教育,53%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绿色消费的征文活动,78%的大学生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72%的大学生愿意参加绿色商品促销活动,48%的大学生愿意参加科研创新活动,这说明高校进行绿色消费观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会有很高的参与度。

四、讨论与建议

面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绿色消费的现状与问题,在高校中进行绿色消费观的教育,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念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全方位的努力,积极推动高校绿色消费观教育,营建绿色消费观的氛围,为构建社会和谐的绿色消费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将绿色消费观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的整体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大学生绿色消费知识和绿色消费能力仍然相对缺乏,因此有必要将绿色消费观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高校应提供有关绿色消费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这是因为正确理解绿色消费的内涵及意义是大学生认同绿色消费并付诸行动的基础,高校应通过相关课程向学生普及有关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的知识,只有让大学生充分认识绿色消费的涵义和绿色消费所能带来的好处,才能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模式才能得以实现。其次,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将绿色消费作为道德品质的提升教育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道德必修课中。

(二)加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校园环境的群体,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创造,它是学校精神的体现和外化,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它体现了无意教育和形象性教育的特点,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作用[2]。高校应充分重视并积极营造绿色校园文化,强调互动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如可以成立大学生绿色消费社团,在学校鼓励和引导下,丰富社团文化,可以通过辩论赛、知识讲座、校园消费调查、填写节约倡议书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社团在学校绿色消费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积极开展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

国外把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视为高校教学的“三鼎足”,可见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课程,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结合,有目的地开展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2]。如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环保知识宣讲、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野外观察、家乡生态资源现状调查、环保卫士志愿者社区服务,通过这些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大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亲身体验、观察社会生态问题,培养他们的资源危机意识,对自身的消费行为进行反思,而且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展示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主动性。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环保意识也可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柯庆明.绿色消费——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J].科技创新导论,2008,(20):115-116.

[2]赵志耘.大学生绿色消费模式研究——观念与行动[J].科技和产业,2010,(6):105-108.

作者:刘东梅,雷虹艳

第三篇:大学生的消费观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得出大学生消费上存在从众消费、奢侈性消费或者炫耀性消费等现象,由于环境、地域和性别不同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家庭应注重学生的理财观念,社会应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学校应加强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大学生应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消费文化

引言

随着产品的多样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也随之丰富化,使得大学生攀比消费、炫耀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行为越来越严重。本课题首先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进行消费现状的调查;其次,根据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结果,对其消费行为、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观念等做进一步的分析;最后,综合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消费观建议与对策。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了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开展了对“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观”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3份,回收率92.6%。本次调查涉及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消费领域、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在调查中男生比例占42.76%,女生占57.24%。大学一年级学生占24.63%,二年级学生占49.89%,三年级学生占20.73%,四年级学生占4.75%。

二、调查的内容及结果

(一)大学生收入来源及生活费用的调查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供给,比例达73.87%,16.41%的同学是靠打工兼职获得经济收入,而7.13%的同学是靠奖助学金获得生活费用,其他占2.59%。随着社会物价水平的上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随之上升,调查中发现,平均一个月生活费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只有6.48%,而500元—1 000元之间的达37.58%,1 000元—1 500元的占31.75%,1 500元—2 000元的占15.33%,2 000元以上的占8.86%。

(二)对大学期间消费文化和开支的调查

调查显示,12.1%的学生一定会计划每月的生活费用,而29.59%的学生一般会计划,58.31%的学生不会计划。大学生大部分消费主要是用于伙食,一小部分是用于服装、交友以及娱乐方面。这不仅反映了当代学生理财观念意识淡薄,缺乏储蓄意识,而且对生活费用的充分利用程度也不高。调查中,有25.27%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这部分大学生中,由于物质资源获取渠道广泛,获取方式便捷,所以更容易造成的是享乐主义消费。

(三)对大学生消费品的调查

调查显示目前电子产品的时尚消费比例在大学生群体中达100%。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逐渐增强,有82.29%的学生认为消费品的质量最重要,有41.76%的大学生同意生活节俭会让其他人觉得自己很寒酸,有66.74%的学生认为获得心灵的平静比买奢侈品更能够让自己感到快乐,有44.92%的学生会通过购买东西来发泄不愉快的心情。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大学生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诱惑而影响自身的消费行为。

(四)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内容我们可得知,当前大部分学生由于消费费用主要来源于父母,缺乏自主获得经济收入的能力且来源单一,在消费过程中容易产生盲目消费,其表现为无主见消费,消费过程中对产品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消费上还存在从众消费、奢侈性消费或者炫耀性消费等现象。消费的计划性不强,而且理财意识薄弱。这种消费现状不仅不利于学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学习,而且也不利于大学生发展健康理性的消费观。

三、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原因分析

(一)不同地域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域,所以大学生在消费水平上也容易产生差异。由于受到农村消费环境的影响,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攀比消费、从众消费甚至盲目消费以此来弥补自身内心的自卑心理;而城镇的大学生其消费水平、消费渠道、消费内容往往要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高很多,所以城镇的大学生喜欢追求更好的物质来满足自身的优越感。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不同也受南北方地域的影响。由于南方的大学生在性格上细腻委婉、敏感多虑,所以在消费心理上容易与他人进行攀比或者从众化,在心理作用的影响下,大学生便容易进行攀比消费、从众消费等缺乏理性的消费行为;来自于北方的大学生由于性格豁达豪爽、热情外向,所以这类学生无论是在与人交往上,还是在娱乐购物中,出于面子,则会进行人情消费、“面子”消费,或者在他人的怂恿下,容易造成盲目消费等消费行为。

(二)环境因素的不同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

从调查得知,不同的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观有一定的影响。在富裕的家庭环境下,父母一旦未加强对子女的理财教育观念,未对学生的消费做出相应的理财计划,只会用金钱来宠爱孩子,则只会使得大学生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导致大学生的理财观念愈加薄弱,这种炫富心理、享乐心理、攀比心理等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只会进一步恶化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念,也会阻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小康型的家庭环境下,大学生在消费心理上要么容易满足于现状,不懂得通过劳动来改善自身的消费支出,要么攀比心理增强,容易与富裕型的学生进行攀比、炫耀。处于温饱型家庭环境下的大学生,由于自主独立能力强,懂得在消费方面做到勤俭节约,所以在消费方面会制定相应的消费计划,会规划好生活费用,但是在消费心理上却容易产生自卑感或者带有仇富的心理,在消费行为上容易变得不自信,或者容易盲从,造成盲目消费或者从众消费来弥补自身的自卑感,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的消费环境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不同的原因。

(三)情绪因素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

不同的情绪状态在消费上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心境的好与坏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上起着积极与消极的作用。在热情的情绪状态下,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都是带有一定的理性消费意识的。过度的激情只会让大学生失去理智,容易盲目冲动。应激的心理容易使得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上要么毫无主见,容易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进行盲目消费、过度消费,要么容易自暴自弃,萎靡低沉,进行情绪性消费、宣泄性消费。所以,情绪状态的好坏都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念,也不利于大学生发展健康的消费心理。

(四)性别差异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

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容易在不同的消费环境下产生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炫耀心理,或者容易自卑,甚至引起宣泄性情绪,这一系列的消费心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而且越来越多的父母对独生女“富养”的观念越来越强烈,这种观念使得女生勤俭节约、追求朴素的意识不断地下降,这也导致女大学生之间的消费观念的不同。而男生的消费支出,除了生活费用支出,就是游戏费用支出和恋爱费用支出,男生在消费上容易造成超额消费、盲目消费等不理智的消费行为。

四、树立科学消费观的对策

(一)从社会角度,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无论是社会媒体还是政府机构,一方面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大力倡导理性消费,构建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银行一方面在大学生信用卡政策方面应制定具体的制度,防止大学生过度支出,过度消费,另一方面要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为大学生定制可靠的、稳定的理财产品,帮助大学生合理利用消费金额,增强理财观念,促进大学生树立绿色的消费观。社会媒体不仅要揭露当代社会大学生种种不良的消费现象,防止大学生奢侈性消费、炫耀式消费等新式消费现象,也要提倡大学生勤俭节约,崇尚质朴、朴素的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从学校角度,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通道,学校不仅要在社团、组织、学生会、教师等方面教导大学生理性消费,而且也可以从实际出发,进行与绿色消费相关的社会实践或科研项目,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图书馆,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闲暇时间里过得轻松、愉快,通过积极的消费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学生认清自己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对于自己的学习任务有清醒的认识,以此来走出消费误区,避免学生随意挥霍。教师不仅担任教书育人的重要社会角色,而且在大学校园中,与大学生接触较多的也是教师。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也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可以尝试开展相关的消费观课程,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也要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注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三)从家庭角度,应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意识

家庭环境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乐园,父母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在良好的消费环境下,父母才可以有计划性地帮助子女调节好消费心理。父母不仅要端正自己对子女的态度,应该也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程度,多了解子女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性地与子女做好消费计划,培养子女独立自主的能力,而且也要协助他们做好理财规划。所以父母不仅要树立好自身的消费榜样,树立绿色的消费形象影响孩子,加强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而且也要提高对子女理财教育的重视程度,帮助子女做好理财计划。

(四)从学生角度,应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无论是在宿舍还是班级群体中,在追求独特个性风格的同时,应该也要做到不盲目跟风,不奢侈消费,不追求名牌,不为了面子、为了炫耀而攀比消费,不受明星、大众传媒的诱导影响自身的消费等等,这些攀比心理、盲目跟风、炫耀心理等不理性的因素都容易造成大学生过度的消费,这种消费情况一方面不利于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更容易扭曲自身的消费价值观。所以,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仅要做好消费计划,充分利用好父母辛苦赚来的生活费,而且也要提高自己的理财意识,增强理财观念,并且在空余的时间里应该对未来的自身职业做好合理规划。

参考文献:

[1]张立康,邵洁菲.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及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

[2]张淑杰.“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4.

(责任编辑:李 慧)

作者:林丽惠 吕建军

上一篇:近代史人物论文范文下一篇:管理学基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