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外交范文

2022-06-18

第一篇:新时代中国外交范文

中国外交站在新的时代潮头 ——论中国当前外交环境

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肯定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与突破,并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进行了冷静判断。根据新环境中呈现出的新特征,参考人民合理诉求,提出了改革开放攻坚阶段的新目标与新举措,这都宣示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而中国外交面临的内外环境的新特征,也将对中国外交提出新的要求。 一.中国外交新环境

纵观中国当前外交局势,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两个,一是世界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欧日等传统市场出口受阻,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在努力扩大内需的同时,急需调整产业结构、寻找开拓新的市场;二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步伐日紧,军事力量投入加快,介入亚太地区事务渐深,积极抢抓区域合作主导权,而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存在借美战略重心东移应对中国快速崛起的心理,东海、南海岛礁主权争执趋紧。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出口国、 第二大贸易进口国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最大新兴市场,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国既希望于借助中国的发展获利,但又防范着中国发展过快而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从周边来看,中国周边安全比较严峻。

在东亚,美国利用日本军国主义与韩国渴求民族肯定的心理,联合美日、美韩打造军事基地,在中国东北的陆地疆域和东部海域形成一道实力强大的军事包围圈。

在我国的北部边陲,俄罗斯的大国复兴之梦重新燃起,加之有大国沙文主义、强于对外扩张的传统和蒙古国限于资源的贫乏以及地理上的缺陷和大民族主义倾向,给这一地区的稳定增添了无形但巨大的隐患。

在我国南部海域,各沿海国家如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借助美国的“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计划,毫无顾忌地侵吞、蚕食中国南部海域和部分岛屿,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领土主权,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从中东地区的石油运输,更掠夺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该部分海域是组成第一岛链的重要部分,对我国未来军事发展有着严重影响。

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外交环境不容乐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加深对我们当前外交环境的理解,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合理应对外交变化与挑战,才能开创外交新局面。

二.中国外交新要求

日益复杂、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局势,给中国外交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为如下几点:

中国外交为内政服务。就目前而言,中国外交首先要致力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着力点放在维护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上,放在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在另一方面,中国外交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服务于中国人民的新期待,把着力点放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加强改善公共服务上,为这些工作创造好的条件和可资镜鉴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外交应着重于长远目标,顾全大局。首先是坚持我国战略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向世界作出永不称霸、永不扩张的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其次是加强战略思维。我国外交工作应有历史的深远眼光和世界的全局眼光,要重视研究国际形势的发展规律,增进对世界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了解,使我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外交决策更加科学。

中国外交工作应统筹兼顾,更加重视统筹内外,即要着力统筹好内外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首先,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其次,必须统筹使用好我们的各种外交资源、外交力量、外交渠道、外交手段、外交形式。

中国外交对国际责任应有清醒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越来越重视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今天的中国外交要重担当,就是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当然,这个担当是有前提的,第一 必须量力而行,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可做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事,不可做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承诺。第二是不能损害我们自己的核心利益,必须是在坚决维护我们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基础上,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三.中国外交新理念

中国外交的要求改变了中国外交新理念,这些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契合中国利益又符合世界发展利益、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影响。

中国外交是中国梦的体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因此,中国梦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梦想是相同的。

与此同时,中国应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中,合作共赢是国与国之前的更好的、更和谐的共处方式,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激励;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是以理性的态度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大国姿态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在外交中,我们应做到不对抗、不冲突,客观理性地看待与各国间的战略意图,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尊重各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三是合作共赢,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对方利益,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四.中国外交新布局

中国外交新理念带来外交新的布局,新的布局必然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从领导人的外交活动中可以看出,中国外交呈现出全方位的特点,兼顾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兼顾了周边国家、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兼顾了双边合作与多边舞台,也兼顾了公共外交与热点问题。

并且领导人外交活动设计领域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各个领域。首脑外交既谈政治,也谈经济,既推动经贸合作,也推动人文交流,同样也会探讨人类共同挑战的应对之方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

外交活动较之前而言也呈现出多形式的特点,特使外交承担和重要责任。刘延东同志作为中国领导人的特别代表于今年2月赴韩国,出席了韩国新任总统朴槿惠就职仪式。今年5月,中国接待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特使,在朝核问题山重水复的时刻,给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带来了新的转机。“庄园外交”是近来国际媒体热炒的一个话题。

新一代领导人在外交工作中总是战略思维,立足当前,谋略长远。中国为非洲、拉美等国家提供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援助,着眼于该地区的长远发展,主要与双边友谊的务实举措。 五.中国外交新风格

新一代领导人也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新的风格,主要体现为主动性、全方位、底线原则和个人特色。 中国外交方针有延续性,坚持和平发展,因为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经济发展仍是硬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很重要。

但是,原来中国外交趋向于国际热点,现在中国外交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中美信任,一个是周边环境,体现出一种以我为主的主动性。

并且外交地域宽,内容全方位,比较注重全球治理。

同时,在领导人每一次强调合作时,都会强调中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核心利益,体现出外交的底线原则。

而且,领导人出访时,个人特色明显,习近平在莫斯科演讲时说了一个有趣的“鞋子理论”,在坦桑尼亚演讲时提到了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李克强在印度问记者自己的照片会不会上头版;他刚到德国,就在电视前观看了欧冠决赛。这种自如、从容而又能专注现场的活跃互动,已经开启中国外交的新时代。 六.中国外交未来

十八大带来的外交改革仅仅揭幕,我们从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的繁忙身影可以明白,随着中国外交新理念、新布局的不断出台,我国外交事业将更具国际视野,更注重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中谋划各项工作。

第二篇: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历史学习“三步法”(了解-理解-见解)。(2)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能力。(3)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4)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5)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难点: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和评价; “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

五、 教法学法

历史学习三步法“了解—理解—见解”;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自主搜集资料,与本

1 组成员共同探究问题,准备课堂上交流。

2、教师准备:

(1)布置学习任务。(2)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3)检查学生准备的发言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

七、教学过程

导入:刘晓;刘晓公园(图片)

历史学习第一步:“了解”——了解历史事实、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多媒体演示:历史三步学习法“了解—理解—见解”

“了解”是历史学习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了解”的要求是准确。

老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先从宏观上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指导学生阅读时先浏览子目纲要,再勾划出提示的要点,快速记住几件历史大事。 三个子目: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走向国际舞台

1.■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方针

◆ 采取模拟新闻发布会方式,让“新闻发言人”阐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边回答边投影仪演示)学生回答: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大方针: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与17国建交(共有25国承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万隆会议 参加日内瓦会议

播放影视片段:“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人民政府公告”

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关系、历史发展规律(投影仪演示)

“理解”是历史学习第二步。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刻。

精读细读,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老师给以适当的点拨,主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中老师备课时需查阅大量资料,尤其要弄清相关问题的学术背景。老师如导游。导游只是引导游客去看,去听,去体验,去享受,关键处才进行精当的讲解。新课标要求我们老师教学不可以一讲到底,大包大揽。要引领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去训练,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用扬鞭自奋蹄”。老师警言妙语的指导,拨云见日的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三个研讨的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投影仪演示:

1、概括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

2 必要性.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现在是否过时?

3、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问题研究:

1、第一个问题:

■ 概括新中国成立时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学生回答:

答案要点:两大阵营对峙;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既可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更可以壮大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而有利于保障人民革命果实、保卫和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如何把这个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弄清 ,是这节课成败的关键。首先,要把问题细化,通过精读第一目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第一段让学生明确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的外交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把重大的历史问题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通过精读 “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一边倒”方针的必要性,阅读77页第三段“一边倒”方针实施的成效来进一步说明其必要性。第二,可用发散思维的方式,进行假设:如果不采取“一边倒”而是走“中间路线”,能否行得通?课堂方式上,让学生自我思考和合作讨论结合起来,老师补充相关史料。

播放“毛泽东访问苏联”影视片段

多媒体演示: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2、第二个问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学生回答: 答案要点:

首次提出: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进一步阐释: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国际上越来越产生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其开放性和包容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

这个问题的处理应当不是太难。 让学生首先要搞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概念和内涵,注意阅读78页的叙述,弄清措辞上的变化。通过精读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明白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过程和作用。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可以自我解决,老师要适当补充一些史料。课后的“自我测评”题“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及其内容”,也主要是对概念的准确记忆和理解。 播放影视片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应用

3、第4个问题: ■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学生回答: 边研讨回答边演示答案要点

3 答案要点: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求同存异”方针使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理解,有利于亚非国家团结一致,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友好合作,有利于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

这个问题又是个难点。让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充分讨论解决问题。今年正好是亚非万隆会议五十周年,可补充相关时事,如胡锦涛主席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联系实际,可以增强历史的时代感。老师要补充材料,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中国本来参加会议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邀请中国与会的问题上,就有过激烈的争论;途中又发生“克什米尔公主号”恐怖活动。会议进行中,一些代表又对中国进行攻击。所以,中国是在会议上的作为直接决定会议的成败得失。“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中国以大局为重,撇开分歧,强调合作,最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一致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宣言》。 播放影视片段:

“万隆会议” 新课程要求体现出开放性的精神,课堂学习只是历史学习的一部分,历史课程资源是最丰富的。上述一些问题,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继续观看相关的影视材料,图书馆书店翻阅相关内容,甚至可以走访一些长者、学者等。

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投影仪演示)

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第三步。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价。“见解”的要求是新颖。 1.问题研究:(投影仪演示)

■新中国和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概括总结

学生回答:

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社会制度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可补充一些史料,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一千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个,租界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就多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外人评价说;“中国已经达到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通过新旧中国的外交比较,让学生增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现场模拟采访: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感想。鼓励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惑,并提出自己质疑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历史学习不是背背记记就可以了。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所以,历史教学应提倡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即使学生的观点或幼稚,或与书本传统的观点不尽一致,也应该给予宽容。学生说总比不说好,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

3、合作探究:

■ 如何看待评价新中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不是“闭关锁国”?

(2)、“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3)、你认为新中国初期我国外交应当是联合苏联还是应当依附美国?还是应当走中间道路?

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学生回答(略) 3. 研究性课题:

4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引导学生搜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资料、图片、邮票,或举行小型展览会、或撰写图文对照的历史小论文。

八[巩固练习 及时评价]

选择题:

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 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 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A.亚非国际会议

B.日内瓦会议

D.雅尔塔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A.另起炉灶

3.建国初期,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的是

B.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条线、一大片

4.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之一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它的含义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C.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主要是 A.发展与邻国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C.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7.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C.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中国的政策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非选择题: 1.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邮品等,举行小型展览会,制作手抄报。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间道路”是否可行?撰写历史小论文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C.一大片

D.求同存异 8.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资料链接

《新中国外交50年》 王泰平 北京出版社 1999.09.01 《新中国外交史》 黄安余 人民出版社 2005.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王泰平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9. 《大外交家周恩来》 (上、下册) 王俊彦

1998.03.

《深谋远虑—周恩来与中国外交》 米镇波 郝祥满 宋文峰著

1998.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chn/ 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

第三篇:中国外交

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

摘要: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和今年“两会”结束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和中国发展大势,着眼长远和战略全局,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审时度势,开拓进取,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实现良好开局,谋划全面布局,提出许多重大对外战略思想、外交政策和策略方针,开展一系列重大对外行动,不仅为党和国家工作全面推进创造了有利外部条件,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国外交 外交政策 多边外交 中国梦

一、外交开局和布局充分体现了战略性、全局性、创新性。

党的十八大后,针对国际社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政方针走向的高度关注,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明确信息。

(一)积极运筹与主要大国关系

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将俄罗斯作为首次出访第一站,加强了中俄经贸、能源和战略安全合作,夯实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习近平同志赴美国洛杉矶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中美还成功举行第五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在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我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访问多个欧洲国家,我们还接待了法国总统奥朗德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访华,不断开拓中欧互利务实合作的新领域。

(二)全力稳定和拓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

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总体上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习近平同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并举行系列国事活动,集中阐释我国内外政策新理念,增进与有关国家的战略互信,提升与周边国家关系。我们接待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韩国总统朴槿惠、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等周边国家领导人来访,加强与东南亚、中亚等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巩固睦邻友好合作。在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上,坚定维护我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推动周边国家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和解决争端。在朝核问题上,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积极做有关国家工作,推动半岛局势趋向缓和。

(三)大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

习近平同志先后成功访问非洲和拉美,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开创了我国国家元首首次出访就访非的先例。习近平同志还以早餐会形式同十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见面,在传承友谊、增进互信、推进合作、共谋发展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习近平同志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并与加勒比地区8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谈,增进了政治互信,加强了务实合作,提升了我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整体合作水平。

(四)深入参与和引导多边外交进程 习近平同志在会见国际组织领导人时强调,中国积极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高度重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中国将履行自己应尽的国际义务,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发展和进步以及解决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等领域与相关国际组织深度合作。我国与重要国际组织的关系取得新的发展。习近平同志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就全球经济和政治领域重大问题与其他发展中大国加强沟通协调,推进金砖国家机制建设。会晤后发表《德班宣言》和行动计划,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等,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注入强劲动力。

二、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发扬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勇于探索,坚持内政和外交有机统

一、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融为一体,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一系列外交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突破,体现了开拓创新的决心,展现出宽广的世界眼光、前瞻的战略思维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为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保障。

(一)提出中国梦重要思想并赋予其深刻的内涵,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出访和接待外国来宾的过程中,向各国领导人和公众深入介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要思想,阐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梦,也是每个中国百姓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中国将坚持通过和平发展方式实现中国梦。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将努力带动和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将与各国更多分享发展机遇,使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希望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人民希望通过实现中国梦,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世界梦。

中国梦重要思想不仅大大激励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有力提升了我国对外影响力和亲和力,增强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充分体现了内政和外交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二)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同时努力推动与各大国关系的发展。

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实现中国与各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运筹大国关系的重要理念。这既是充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将中国自身利益与世界各国利益紧密结合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和坚持和平发展这一总体对外战略的必然要求。

中美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在中美元首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中,习近平同志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致同意,中美将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造福两国和世界人民。习近平同志用三句话对新型大国关系内涵进行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习近平同志还指出,为落实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双方要提升对话互信新水平,在开展务实合作方面采取新步骤,建立大国互动新模式,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是一项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历史创举,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看清形势、认准目标、坚定信心、不断推进,就一定能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三)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

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道德准则,不仅是指导个人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也是指导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习近平同志秉承中华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针对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关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在同这些国家发展关系时要树立正确义利观,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对我国长期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地考虑到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

我们以正确义利观为引导,加强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工作。习近平同志访非期间与非洲领导人坦诚交心,全面阐述中国对非政策,提出对非合作的真、实、亲、诚四字箴言,特别强调中非合作的互利共赢性质,表示中国将不折不扣落实承诺,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重在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引起非洲领导人和民众强烈共鸣,他们纷纷表示中国对非洲的帮助是真诚的,目的是促进非洲发展,非洲国家完全信任中国。

结 语

当前,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已经由实现良好开局、谋篇布局进入到全面展开、深入推进阶段。综观全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复杂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外交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要创新成果,不仅为下一阶段外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其实质内涵,不断总结提炼有关经验启示,用于指导外交实践。在良好开局基础上,再接再厉,开拓进取,不断优化外交布局,更好发挥首脑外交引领作用,大力推动与各大国关系的发展,加大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互利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深入宣传外交新思想新理念,贯彻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和外交为民思想,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华益文 .2014,中国外交看点十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12.30 [2]赵可金.新理念引领中国新外交[J].求是,2014.8 [3]杨洁篪.新形式下中国外交理论实践创新[J].求是,2013.8 [4] 王逸舟. 中国外交十特色——兼论对外交研究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5期 [5] 陈须隆. 2013年中国外交总结与未来展望[J].领导科学,2014.3期

[6] 陈东晓. 理解新一届中国政府外交的四个关键词[J].世界知识,2014.1期

第四篇:中国外交

中国外交

中国主张

(1)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积极推进核裁军进程。(2)放弃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为基础的核威慑政策,切实减少核武器威胁。(3)巩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防止核武器扩散。所有国家应该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切实维护和加强条约权威性和有效性。(4)充分尊重各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积极开展国际合作。(5)大力加强核安全,切实减少核风险。

中国建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继续在以下领域加强合作:

(1)增强政治互信; (2)深化经济合作; (3)强化安全合作; (4)扩大人文交流; (5)坚持对外开放。

努力方向:

(1)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 (2)致力于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从体制机制上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各方根本利益。我们要共同推动制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方案,切实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以客观反映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推动完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金融监管机构;推动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健全储备货币发行调控机制,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相对稳定; (3)致力于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4)致力于确保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

2009.9月23日胡锦涛在美国纽约出席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

(1)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2)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促进共同繁荣;(3)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推动互利共赢;(4)用更宽广的胸襟相互包容,实现和谐共处。

为进一步帮助发展中国家,中国还将采取以下举措:

(1)继续加强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认真落实有关增资融资计划,加强贸易和投资合作,增强有关国家抵御金融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继续落实中国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提出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举措,促进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3)继续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的各项援非举措,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债务,扩大对非贸易和投资,在农业、卫生、教育、防灾减灾等领域向非洲国家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加大面向非洲的人力资源培训; (4)继续参与和推动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维护地区金融和经济形势稳定,促进地区金融合作和贸易发展。

2009.9月24日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讲话。

(1)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大环境,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增加各国安全感,促进发展,消除贫困,消除冲突和动荡根源; (2)充分尊重和照顾各国正当合理的安全关切,不把本国安全凌驾于别国安全之上,通过互利共赢实现普遍安全; (3)致力于建立相互理解和信赖的国家关系,化解分歧和猜疑,在平等基础上开展对话和合作; (4)坚持多边主义,巩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增强其公正性和合理性,使之在国际安全合作中发挥强大作用。 中国外交的发展

1 中国外交

1955年,于万隆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

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

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

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外交有声有色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营造周边地缘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 、10 +

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于遏独、制独的方向发展。同菲律宾、越南在落实南海 “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同南亚各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

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演,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 2 中国外交

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合作全面发展。同欧盟就加强战略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欧领导人成功举行第八次会晤,启动中欧战略对话,中国与欧盟 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前进。今年中美领导人频繁会晤,战略对话形成机制,两国关系中的消极面受到制约,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对小泉和日本右倾势力在历史等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的顽固立场进行了坚决斗争。 中国外交的地位

突出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地位。中国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合作,不断丰富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构筑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新型伙伴关系。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增加,经贸合作发展较快。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推进“中阿合作论坛”建设和“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提升同拉美区域组织的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多边外交活跃。中国支持支持联合国发挥其应有作用和影响,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坚持原则,起了重要作用。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积极参与联合国在维和、军控、反恐、发展、人权司法、环境等问题上的合作以及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活动。重视其他国际多边体制,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支持包括防扩散机制的建设的多边军控进程。在反恐、防扩散、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与气候、禽流感、跨国犯罪等方面支持多边务实合作。

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台湾问题上,围绕《反分裂国家法》全方位做国际社会工作,阐明我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与格林纳达、塞内加尔实现复交,连续第十三次打打掉台当局“参与”联合国提案,再次挫败台“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图谋。大力推进经济外交,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的能源、资源合作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各种双边、区域和多边经济合作,为扩大开放和企业“走出去”服务。积极维护我公民和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 中国外交软实力

加强外交软实力。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如: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求发展的观点;关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点;关于包容互补、尊重文明多样性的观点、关于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重要手段来保证国际安全的观点,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广泛国际经济互利合作的观点。最近中国在总结上述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口号。中国把这些理念体现在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和对外宣传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加强了对外影响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写入1954年4月29日中印谈判公报中。同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在双方发表的总理联合声明中,确认将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准则,并倡议将之作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是对几个世纪以来旧的国际关系准则、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否定和批判,是一项崭新的、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中国和任何国家发展关系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众多国家所接受和遵循,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

3 中国外交

独立自主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世界上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符合人类共同发展需求的国际新秩序是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主张国际新秩序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

4、中国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中国认为,世界的多样性不应成为各国发展关系的障碍,而应该成为相互交流、补充、丰富的推动力。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自己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解决。

5、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6、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7、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建交原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当天,即1949年10月1日,中国政府就庄严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维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之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凡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要表明与台湾当局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决不容忍任何国家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阴谋活动,也决不容忍同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再同台湾当局建立任何形式的官方关系。

第五篇:2008中国外交

2008中国外交:困难与挑战共生 信心与责任同在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冉):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置身于全世界的聚光灯下,中国外交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的严峻考验,在世界外交舞台上越发显示出理性与自信,取得了令国人骄傲、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将与您一同回顾2008年的精彩中国外交。

“2008年对中国来讲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对外交工作来讲是一个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克服了重重困难、闯关的一年,我们通过艰苦的努力,赢得了外交的又一个丰收年,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对2008年中国外交的高度概括。他说,2008年对世界来讲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一年,人类社会面临着重要的机遇,但挑战也是空前的,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对全人类的发展都构成了威胁。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外交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08年5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东京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胡锦涛和福田康夫在签署文件后握手。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摄

全方位外交彰显和谐理念:

★ 暖春之旅开启中日友好新篇章

★ 周边互访提升中国外交新高度

★ 亚欧合作携手共创和谐新世界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梦想与激情交汇的一年,是泪水与感动交织的一年。中国外交排除干扰,顶住压力,确保了大国关系的平稳发展和周边环境的基本稳定。一年来,中国领导人的足迹遍布五大洲近40个国家,既有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也有美、日等发达国家;既有双边访问,也不乏国际与地区间的多边对话。

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说,和谐世界的理念在2008年的中国外交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使中国在多边外交舞台上越发彰显大国风采。郑启荣说:“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一个有影响的大国,中国的发展跟世界的发展是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跟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日益紧密结合,这就决定了中国外交必须在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全方位地展开。”

首先,大国关系态势良好。中日关系的发展可谓2008年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改善。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的首次访日,短短5天,胡锦涛出席了55场活动,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新局面。人们有理由期待,中日关系将春暖常在。胡锦涛说:“我这次访问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可以说是一次暖春之旅,我衷心希望两国人民的友谊春暖常在。”

2008年,中美关系的全方位发展也为今后的中国外交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中美两国元首通过首脑热线保持密切沟通;部长级互访频繁;刚刚在北京落幕的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战略对话,在美国政府权力交接之际,无疑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具有重大影响。正如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所坚信的,中美关系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王岐山说:“我们期待着与美国新一届政府继续开展坦诚务实的对话,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合作迈上新的台阶。我坚信,中美建设性伙伴关系不可逆转,中美关系的明天会更美好!”

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一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今年3月,在老挝首都万象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强化了相关各国“加强联系性、提升竞争力,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识。

年中,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这是他今年2月就任韩国总统后的首次访华,两国决定将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年末,中日韩领导人聚首日本福冈,三国领导人就中日韩合作、国际经济金融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三国决心密切合作,促进亚洲各国为克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实现亚洲自身可持续增长做出努力。

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指出,如此高密度、高级别的互访,反映出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整体布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中国外交重要的战略依托。他说:“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中国本身发展离不开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的环境,所以在中国的外交布局当中强调周边外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该说近年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是处在一个历史最好时期。”

中国先哲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在睦邻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远在亚欧大陆尽头的欧洲朋友和大洋彼岸的拉美兄弟。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是2008年中国外交的重头戏之一。来自亚欧两大洲45个成员的领导人和代表齐聚北京,围绕“对话合作,互利共赢”的主题,就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以及深化亚欧区域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会议通过了3项成果文件,提出了17项合作倡议,取得了丰硕成果。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所说,亚欧携手才能实现合作共赢:“加强和发展同亚欧国家友好合作,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坚持同亚洲国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继续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的互利合作,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参与亚欧会议进程,为推进亚欧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不仅有请进来,还有走出去。岁末年终之际,胡锦涛主席踏上了远赴拉美的友谊合作万里行。秘鲁、古巴、哥斯达黎加……往访国政府和人民给予胡锦涛主席最高礼遇和热情接待,引起国际媒体高度关注。外交部长杨洁篪指出,胡锦涛主席此访对推动中拉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年12月13日,备受关注的北川新县城选址近日确定,预计2009年

2月底前开工。图为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参观者点香献花悼念。

危机外交凸显自信 奥运外交履行承诺:

★ 沉着应对 力挽狂澜 西藏事件凸显中国外交成熟魅力

★ 以人为本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彰显中国外交开放务实

★ 气势恢弘 精彩难忘 奥运盛会打造中国外交难忘盛典

2008年的中国经受了接踵而至的考验:冰雪灾害;境外“藏独”分子和反华势力破坏奥运火炬境外传递;“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面对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国外交沉着冷静,化挑战为机遇,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强大自信的中国形象。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说,08年的中国外交在应对危机方面更加注重国际参与,实现了重大突破。他说:“我们现在解决危机不仅是关起门来去独自处理,同时也是采取国际协调的路线。加强国际协调可以说是我们应对危机外交一个重要的内容,让很多国家觉得中国应对危机的外交(手段)更灵活了,中国外交更加富有弹性了。”

特别具有开创意义的是,“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迅速将救灾信息公开化,并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争取、接受了最大规模的国际援助。在抗震救灾中,迎来了新中国历史上接受的第一批外国救援队,甚至接受了外国军用飞机入境运输救灾物资。中国政府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决策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普遍赞誉,也把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8年8月8日,奥运圣火在鸟巢点燃,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共有204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了本届奥运会,来自五大洲100多个国家的80多位外国政要来到北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如此众多的外国政要云集北京,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奥运赛事紧张有序展开的同时,各国政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见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奥运期间,中国领导人与来华的各国政要总共进行了100多场会晤,达成了许多新的重要共识。

奥运盛会举世瞩目,外交盛典令人难忘。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搭起一座大舞台,显示出中国开放、自信、友善的形象。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表示,这是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体现,也是世界对中国的赞赏和尊重。郑启荣说:“中国充分利用东道主这个身份开展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的外交活动,而且在礼宾礼仪上也做到了热情、友好、周到、细致,充分展示了中国友好合作的形象,也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的赞誉。奥运外交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为中国今后外交工作发展打下一个很好的新的基础。”

2008年10月9日,一名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工作时擦拭额头。由于信贷市场依然紧缩和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打压金融和能源板块,以及通用汽车股价跌至58年来新低,9日纽约股市再次暴跌,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

650点,收于8600点以下,标普跌幅也超过7%。 新华社/路透

多元外交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 坚定信心 共同应对金融风暴

★ 劝和促谈 积极斡旋朝核问题

★ 勇挑重担 努力推动世界和平

从今年9月中旬开始,发端于2007年底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升级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海啸,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严重挑战,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做出了积极努力,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确保国内金融体系稳定、增加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密切同其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等等。11月15日,胡锦涛主席出席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并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 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为使朝鲜半岛核问题和平解决,2008年,在中国政府继续积极斡旋之下,六方分别于6月和12月两度回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六角形谈判桌前,为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正如中方代表团团长武大伟所称,会谈“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使命”。

回头望,2008年的中国外交,是在危机与挑战、考验与机遇中走过来的。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站在国际外交的大舞台上。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重视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愿意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说:“2008年可以说它是带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年份,是中国外交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也是在30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成人礼,中国外交经历了一场大考,走向了一个更加成熟的时代,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地。”

上一篇:新生入学通知书范文下一篇:学生党支部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