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外交思想

2022-09-11

中国古代外交是一种以中国为绝对中心的对外交往模式,这样的交往模式被称为“宗藩体系”。早在先秦时期,分封制作为“宗藩体系”的萌芽已经出现在历史中。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发展,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完善,周朝时周天子与各诸侯国之间的宗藩关系,逐渐演变成整个华夏文明圈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藩属关系,即中国为宗主国,其他国家为藩属国。在这样的外交体系之下,先秦时期的“和合理念”、“家国思想”得以保留与传承,而且中国作为区域霸主的地位也形成了诸如“天朝上国”、“华夏中心论”等外交思想。

一、和合理念

“和合理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核,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无处不在。所谓“和”,指的是和谐、和平、和睦、平和、亲和等意思,其中以“和谐”一词最为妥帖。可以说“和”是矛盾的相对运动,是不同事物的对立统一,是一种平衡协调,是推动事物更新发展的动力。而“合”与“和”是相通的,《管子》一书中曾写道:“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得,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谐习以悉,莫之能伤也。”他把民众的和合作为民众道德的直接体现,认为学习和合,就能产生“莫之能伤”的强大力量。

在对“和合理念”进行具体阐释时,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给出了“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为贵”等具体解释。董仲舒所提的“天人合一”主要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而“和为贵”则强调和谐相处对国家间关系的重要性,“和而不同”则是对同一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对个体存在的特殊性有了充分认识之后的调和。笔者认为,“和为贵”应该是各个国家相处的基本准则,而“和而不同”思想则是各国之间展开合作的准绳之一,这也恰好切合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在中国古代,孔子曾将“和而不同”思想应用到处理社会关系上去,并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在国内社会,由于绝对权威的存在,许多“不和”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等手段解决。但是在国际社会,在“丛林法则”的指导下,各国纷纷以本国国家利益出发,出现各种分歧在所难免,因此只有各种不同思想得到充分的交流沟通,才能使国际社会正常运转,才能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当今的国际社会是一个和平合作的社会,是一个求发展的社会,霸权暂时只能退居二线舞台,以“共营”实现“共赢”才是主流倡导所在,因此“和而不同”思想对现阶段国际关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外交领域上的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家国思想

国家是西方的概念,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当中,实际上是没有民族国家这个概念的,直到近代,才由孙中山先生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提出。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国家”实际上就是一种“家国思想”,“家”与“国”各有所指,前者是公卿士大夫的封地,后者则是各诸侯的封邦,先有“家”才有“国”,“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保障。

在“家国思想”中,儒家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天下一家”,他们憎恶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以强凌弱,以众报寡,争城夺地、民不聊生的动乱局面,向往民族和睦,国家统一,四海升平的“大同”世界。很显然,人们为了自家、本族、本国的利益而以他家、他族,他国为仇敌,相互攻伐掠夺,搞得国无宁日,“大同”社会便无法实现。因此,要实现天下“大同”,必须首先树立“天下一家”的观念。

不可否认,“天下一家”是一种大胆的设想,是先贤们对于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但是这种思想的过于理想化,即使是在礼乐尚存的西周都无法实现,在现代利益至上的外交环境更是无所适从。总的来看,“家国思想”虽然仅仅是一种美好设想,但是对于当今国际社会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三、天朝上国

宗藩体制由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分封制演变而来,其格外强调宗主国(当时为周天子)的中心地位,强调藩属国(诸侯国)对于其宗主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补充,首先儒家强调“华夷有别”,其认为应该将中国与外邦做一个区分,只有华夏中原是正统,而其他民族、部落则是未开化的蛮夷,并提出“夏用夷礼则夷之,夷狄用诸夏礼则诸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等思想,而这一思想逐渐演化则成为华夏中心的主张。

同时,在古代中国,历代皇帝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在意识形态上宣称“皇权神授,天子独尊”,皇帝是奉天之意、承天之运来统治天下的,天之下,都必须接受天子的统治,就像《诗·北上》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地理上,中国的古人都将华夏作为世界的中心,而开展外交活动也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天朝上国”的思想。

总的来说,从西周时期宗法制、分封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和合理念”、“华夏中心主义”、“家国思想”构成了我国传统外交思想。这些思想为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王朝外交思想奠定了基础,对今天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外交思想是在“宗藩体系”中,受到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其既包括儒家“和合”、“仁政”、“内圣外王”等思想,也包括管子所提的“称霸”思想。中国传统外交思想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由己及人,由人而国家,然后在推衍到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过程。

关键词:中国,传统外交思想

参考文献

[1] 王伯祥,春秋左传读本[M]北京:中华书局,1957.

[2] 唐莫尧,诗经新著全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8.

[3] 来可鸿,大学·中庸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上一篇:生活总动员——幼儿园环保教育实施之我见下一篇:论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