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外交形势论文

2024-04-22

当前中国外交形势论文(共6篇)

篇1:当前中国外交形势论文

一、2011面临的重点问题(世界政治)

1、朝鲜半岛问题:大趋势是希望通过六方会谈(注:[词条查找于百度]六方会谈是指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到2007年9月30日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解决问题,但朝美希望双边会谈;一直以来,中国给朝鲜多方面支持,使其愿意反对美国(非中国驱使)研制核武器(核武器是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军事力量),但朝鲜很少有对外的大趋势明确表态,所以针对于中国的不可控因素较多。

2、北非中东问题:针对中国与北非中东的关系上,我们现在已经积极开展对外投资贸易交流,但应注意对外投资的风险性,尽量让政治保障经济,即合理大量开展外交是经济交流更方便,降低危险度,所以在此外交的重要性正在显露。

3、伊朗核问题:暂且省略,不必多解释

(伊朗核问题简单介绍: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朗核问题作出决议,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

4、南海争端:为捍卫南海利益,中国原先决定制造航空母舰,但国内看法不一——制造的成本极大,在一定情况下,起不到重要用处;不制造,在南海区域无法产生威慑力,甚至长久会带来利益损害。要注重成本和利益的权衡,这是至关重要的。(整体宏观看法如下)

先今面临的这些问题可以复苏乏力相分析,即探底可能性不大,但上升艰难。

从而,应注意到,中国在政、商、军界的核心人物的交流非常缺乏(我们可以与美国进行对比,显而易见,他们的核心人物的密切交流有助于了国家发展)

并且,联系紧密的一个表现就是,外交关系是对外投资风险性的保障,即政治保障经济。

二、2010中国外交

1、大事记: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大事”“难事”办得不好(这只是我国的外交者的大体看法,具体无需斟酌)

2、较客观评价:去年中国外交有得有失,困难重重。

随着外交量的增大,外界评论的多元化,如何搞好外交关系是中国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3、对比:西方评价:粗鲁和强硬

[官方]国内评价:软弱和失败(国内国际评价不成比例)

4、造成反差的原因:

~外交战略不明确(可以说是一种缺失)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中国常常只把原则——主权、安全、发展放在桌面上,外交战略对于外交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故只提原则是非常不利的,而更应加强注重核心利益的确定(也可以认为是外交战略的一方面)。

如何看待“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针对这个对于我们有点深奥的问题,我特意研究了研究,在我整理的笔记最后,会有一篇通俗易懂的短文讨论韬光养晦的意思以及我们国家通过这个方法带来的影响)——这也正是因为我们的外界官方表态不明确和对外经贸、军事等等方面的交往不充分造成的,我们的核心利益在官方领导者中本身就树立地不清晰,所以他国有些人带来了误解,有了像“中国威胁论”一类的看法,说白了就是你很低调、国内也在努力谋求发展,别人就会认为你要报复那些曾经侵略攻打过你的国家。显而易见,这真是个超级误会,可它却使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被有些孤立。~核心利益难以界定

我们的核心价值的对外表态非常不明确(上一条已明确讨论过了)

而近期可以较明确体现中国核心利益的是戴秉国的一段发言:

第一维护国体、政体和政治稳定

第二维护中国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第三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他的发言中我们又能看出些什么?发散大家的思维吧)~政治精英立场观念差异大

我们先列举多项各派精英的观点倾向: A本土主义

B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提高军事、软实力等)C大国学派(搞好大国间关系)D亚洲优先(东亚安全)

E全球南方学派(南南合作,金砖国家)F有选择多边主义

G全球主义

(F和G两种学派旨在构建国际秩序,世界安全)~外交实力和外交能力(技巧、艺术)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

A、要注意国际定位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实力是否一致:

许多人对于我们在国际上承担责任问题的评价是——自私、小气——也许在一些方面,我们的能力已经达到,而还有很多方面的我们还差很多。B、我们的真正地位与对中国的认知:

中国究竟是一个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还是只是一个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

这不光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还需要我们的践行。C、所有中国人都该在国际地位与心态上找一个平衡点:

一旦我们认为中国地位“高”,我们有骄傲的心理(这很正常),但是,常常这会带来对外反馈的敏感心态,也就是说,你的对外外交、军事、经贸等等达不到对外的预期效果,外界评论的多元性很强,导致我们会很“敏感”。

三、2011中国外交布局

1、中国的国际定位

2、中美关系(可笼统称为大国外交)我们必须提高官方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现在,因为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缺失战略互信(合作中有猜忌有防范),但有共同利益,这肯定是不够的。

我们曾经有人说过,把美国当成最大的敌人——傻不傻啊,中美之间的合作,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收益(美方也有收益),增强了合作机制。所以说在外交关系上,必须避免这种泾渭分明极端敌与友的看法。

3、周边外交——要与邻国处好关系

中国应该借助经济外交,与周边国家拓展政治互信。

4、多边外交——与国际组织、他国 重视“发展中国家外交”:

就现状来看,金砖国家的合作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圆满顺利,在经济合作方面能够做得很好,但在“用同一个声音对外说话”上很不理想(如果这些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十足的团结度,在大形势上比起发达国家要逊色得多)

完美的金砖国合作机制:

领导顶端的核心合作+在政治中扩展影响力

利比亚细致分析: A主权和人权的关系

B海外利益——我们的经济投入、人员是否能有保障——也可以说,中国在“走出去”时,要有“经济风险评估”

这就又牵引到另一个问题——处理政权“失败”国中的经济利益。

四、中学生分析国际形势和外交能力

分析:

1、热情有余:中学生现在对于国内国际的大势关注度很高

2、理性不足:感性过强

3、提高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系统)下面是柳老师介绍的非常好的三点方法: A通晓历史——找实事与历史事件中的相似点

(据说清华大学有一个系,专门现在在研究战国时代的社会秩序,他们发现与现在社会有很多非常近似的地方——历史的重演)B掌握方法——阶级分析、历史比较分析等等。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宏观,二是操作 多阅读文献资料——接触第一手资料

C了解前沿——学者、机构、大学的前沿思想

好好消化吧!这是俺一个小时的笔记奇迹,不管你以后要做政、商、军界的卓越人物,还是大小地区的领导人,外交大使,哪怕是一个爱国的平民,现在你所了解和理解的,会为未来发展提供很好的帮助。——路畅(35)

2011-6-14完成此文

补充:韬光养晦的意思

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臵。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韬光养晦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被他人关注度,保持低调,以便于更好地悄悄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的力量。可以说这是为了更好前进的后退,是为了猛烈进攻蓄力,是

为了一鸣惊人。但是韬光养晦在实际操作中,最容易走向另一面,那就是软弱无能,一味退让。这个策略也可以被用来掩饰自己的软弱无能,成为不思进取的遮掩之词。韬养的自己失去了激情和力量,韬养的成了一头猪,而不是一头饿狼。这就如同经过了多年的和平,当兵的不会打仗了一样。如同一个人想养壮了自己,没想到确把自己养成了虚虚的大胖子一样。为什么这样好的策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原因是

一、多年的韬养已经磨灭了自己的意志。

二、你实施韬光养晦的策略的时候。敌对的人识破了你,他不会允许你偷偷地发展壮大,他要利用你的韬养不断地挤占你的空间,干扰你的韬养策略的实施。把你逼到绝地,你就是韬养得很厉害,也难有多大作为。

三是韬光养晦没有与积极作为结合起来。实施好这个策略必须作到与积极作为或者说有限反击相结合。如同武术里讲的要养练结合。养一段气就要用一下,再养再用。又如果大海波浪一样,蓄力发力再蓄再发。这叫波浪式推进。通过这种这种结合,一个是验证自己的韬光养晦的效果。二是为继续韬光养晦赢得一定的空间,和更有力的外部环境。所以说使用韬光养晦策略要一定时期以退养为主,一定时期以适当反击为主。以哪个为主这需要对面临形势的清醒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立之处打抗美援朝和帮助越南抗法抗美的战争,这是适当的反击,这一做法为我们赢得了数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就此我不得不佩服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眼光和魄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当时经济比较落后,实力还不强,而且与原来的老大哥(苏联)翻了脸,我们的朋友也越来越少。我们没有能力同敌对国家彻底翻脸,公开对他们宣战,我们还需要继续发展。但是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形势变了。我们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触到了一些西方大国和周边国家的痛处,他们认识到了我们的策略的力量,卧榻之侧怎能叫他人酣睡。于是他们开始对我们进行进攻了,要彻底干扰我们的韬光养晦,他们已经不能容忍我们再悄悄的积蓄力量了。近几年美国等国家的进攻越来越猛,环视四周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原来有社会主义阵营存在,我们的西部还是比较稳定的。现如今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覆灭,随着美与欧盟东扩的快速进展,我们西部已面临缓冲区越来越小的境地。一个大半个由西到南到东的包围圈已经形成了。北面的原苏联国家也不是如50年代那苏联一样是我们坚强的同盟。局势很严重。而内部社会矛盾较多,阶层分化严重,人心日益离

散,加之藏独、台独等独立势力日益猖狂,确实有内外交困惑之感。这时候应该是以适当反击为主的时候了。

其目的一个是进一步凝集人心,再个就是打掉敌对势力的嚣张气焰,同时也是验证我们多年的韬光养晦的效果的时候了,验证我们的人心是否还可用?我们的力量是否有了很大的进步?判断试探出敌对势力的力量情况到底如何?那么如何反击,反击的突破口再那里?我看就在先拿分裂势力开刀,他们是美国等西方敌对国家的爪牙,先来个敲山镇虎。藏独、疆独、台独三者以哪个为受选?我看以藏和疆为首选为好。原因是台独因为马英久的上台而受到一定的遏止。再说台湾问题牵扯太多国家的利益,动起来效果不一定很好。藏独台独其势力还不是很强大,我们有能力打掉他。藏独台独是在我国战略重地西部搞事,其危害甚大。先敲掉他们既能巩固我西部边陲又能给台独一重大警告,同时也避免我们两面作战。反击吧,中国!

篇2:当前中国外交形势论文

摘要: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地区;发展形势;外交政策

一.引言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周边国家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少数属于发达国家。如今,我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边的国际形势。只有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的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才能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条件。本文就对我国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以及应该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进行简要分析。

二.周边的国际形势

(一)周边国家政局动荡

在我国的周边国家中,按其政治体制、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与“稳定程度”,可大致分为“成熟民主国家”、“转型国家”与“问题国家”三大类,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也可依此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类是所谓“成熟民主国家”的政局演变。如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主要是属于“政党政治”与“选举政治”的范畴,即政党就选举和执政权所展开的权利斗争。其政局波动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华政策与双边关系的调整变化。

第二类是从所谓“威权体制”转向“民主体制”的“转型国家”的“转型阵痛”。中国周边国家政局动荡多数属于此类,其政局动荡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双边关系变化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易受冲击。此类国家大多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期,由于民主体制不健全、旧体制“惯性”强大,导致政府腐败严重、当局缺乏权威性与政局动荡。例如,中亚的哈萨、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五个“斯坦”国家均系从“前苏联”解体而来,体制上不同程度带有“前苏联”的痕迹,哈、塔、乌三国政权“新老代际问题”突出,土国新总统尚在摸索之中。

三是“三股势力”(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与部族民族矛盾作祟。以“基地”组织为首的国际恐怖主义继续活跃于西亚、南亚,东南亚与中亚,伊拉克、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成为全球恐怖活动的“重灾区”。印度反恐频繁拉响“警报”,印度尼西亚破获多起恐怖阴谋;印度东北部与缅甸等存在严重的民族分离主义,民族分离主义武装组织不时制造暴力事件,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部族与民族矛盾突出。

(二)大国争夺

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

其他大国也在中国周边加紧角逐。俄罗斯外交进一步“向东看”,通过“欧亚经济共同体”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重拾对中亚的传统影响,力争加入“东亚首脑会议”。日本民主党政权更加强调亚洲.极力争夺东亚区域合作“主导权”,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中日关系虽然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印度崛起势头强劲,全方位拓展地缘利益,力图首先“坐大”南亚次大陆与印度洋。

(三)周边资源与能源争夺

目前,周边资源与能源争夺已呈现出加剧的态势。美国在优先掌控伊拉克能源的同时.加大力度攫取阿富汗的矿产资源,同时觊觎南海油气资源。俄、美、日、印度加紧角逐中亚、东南亚油气资源,各方围绕陆地能源输送管道建设与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展开复杂博弈。

(四)周边“海权”争夺 周边“海权”角逐升温,海洋形势日趋复杂。同时,中国“海洋崛起”导致了区域海洋格局重新“洗牌”,美国、日本等老牌海洋强国心有不甘.美国更是极力维护自己的“海洋霸权”。特别是在近几年,中国周边地区多个海域军事演习“扎堆”,周边海军竞赛浮出水面。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黄金海道”,国家间权力角逐与海盗等非国家行为体“活跃”并存交织,海洋安全前景堪忧。

黄海因韩国“天安号”事件与美韩军演而骤然“紧绷”:东海因中曰专属经济区划分分歧与争端而形势复杂.日本极力强化对中国“钓鱼岛”的“事实占领”,并对中国海军穿越琉球群岛公海海域的正常之举一再反应“过敏”,不时大肆炒作中国军舰“突破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不断炮制“中国海军威胁论”。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与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双边岛礁争议日趋复杂化,越南与菲律宾等国企图借助美国等域外大国对华施压,并力图将中越、中菲之间的双边争议“变质”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多边争议”,而美国则想方设法“插手”南海问题,企图以此增加对华制衡“筹码”。在印度洋,索马里海盗“作战半径”不断扩大,不时劫掠各国商船,致使远洋运输面临越来越大的安全压力。

(五)自然灾害

中国周边地区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周边各国。包括大地震(印度尼西亚、中国青海玉树等)、大早灾(中国西南五省及中南半岛),夏季的大洪水、台风、海啸,以及极端恶劣天气、重大疫情等,致使周边安全环境更趋严峻,周边乱局雪上加霜。

(六)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三.外交政策 一是大力强化“周边是首要”与“维稳”、“维权”并举的意识,集中精力加大投入、专注周边。要树立“和平发展、重在周边”与“和谐世界、始自周边”的战略意识。

二是适时制定“大周边战略”,拓展中国周边的内涵与外延,“做深、做实”周边工作。打破不同区块之间的分割.形成联动机制。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与安全合作,整合与创新周边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建构和谐、有序、安全、繁荣的周边新秩序。

三是周边地缘战略坚持“东西兼顾”、“陆海并举”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统筹”方针。

四是针对周边国家政局动荡的“三种情形”,对症下药,强化危机管理,维护正当权益。针对所谓“问题国家”的政局“混沌”,妥善维护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有效防范海外利益重大风险。

五是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与主要大国增加沟通、协调与战略互信,积极应对其对华渗透、挤压与围堵,致力于共同促进有关国家与周边稳定。

参考文献:

[1]2013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3:当前中国外交形势论文

一、1949年至1954年:华侨应该在政治上认同、经济上协助建设新中国

保护国外华侨是新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1954年, 新中国政府在理论上基本继承了国民政府对华侨的权利与义务, 即以血统主义为原则, 所有海外中国人都是中国的国民, 都应首先对中国政府尽义务。期间, 于1952年1月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海外侨民工作的指示》, 分析了新中国建立之初各侨居国的情况及华侨的反应, 进而指明当前我国侨民政策的中心点是保护华侨正当权益, 鼓励华侨回国投资, 全体海外侨胞要严格遵守《政协纲领》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等, 以充分发挥其外交资源优势。

新中国政府之所以在1949年至1954年这一阶段制定“华侨应该在政治上认同、经济上协助建设新中国”的海外侨务政策, 与其所制定的外交政策和所处的严峻外交局势是分不开的。一方面, 新中国成立前夕, 中国共产党便做出了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重大决策。这是美苏冷战的国际格局下, 美国孤立封锁新中国政权, 中共从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出发所做出的关于新中国国际战略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 虽然新中国建立之初, 同苏联建交并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但是中国仍是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员, 并没有, 也不可能因此而有所改变。新中国既是社会主义阵营中一个坚持要保障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完整的国家, 又是民族解放运动中一个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造成的双重身份, 无疑使新中国的外交形势变的严峻。

此时期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直至1954年不超过二十个, 其他国家对新中国的了解很不够, 而中国的华侨资源却遍布世界各地, 尤其在东南亚地区更为普遍, 加强对这一天然资源的运用, 可以动员华侨和政治、经济力量支援祖国革命、建设和反击美国对新中国的军事、外交的敌对行为。因此, 新中国政府在这一阶段对国外华侨的政策是号召和教育海外侨胞团结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周围, 组成海外统一战线, 反对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军事封锁, 打击国民党势力。如新中国在1952年1月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海外侨民工作的指示》取消中共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在海外的支部, 停止海外的组织发展工作, 从而使帝国主义国家污蔑中国政府操纵海外华侨颠覆别国政府的谣言不攻自破, 为新中国广泛开展和平友好的外交工作打下基础。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政府不仅在口头上, 同时在行动上明确表示要建立国与国之间的正常的外交关系, 推进和平、稳定的外交局面。

新中国此时期的海外侨务政策, 在与所处的外交局势的互动中, 为服务于外交形势下所制定的外交政策而制定的。“华侨应该在政治上认同、经济上协助建设新中国”的海外侨务政策, 激发起广大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 在政治上认同、支持新中国, 同时在经济上给予了大力援助。而这种海外华侨政策的实施在与外交形势的互动中, 又是以保护海外侨胞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的, 正如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政府应尽力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和利益, 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以临时宪法的形式把对海外华侨的侨务政策纳入法律体系。因此, 1949年至1954年的新中国, 确立侨务为国家服务, 国家为侨务服务的方针, 加强了对海外华侨的保护与支持力度;同时要求华侨对祖国的义务与奉献, 让海外华侨、华人和华族成为和平的使者、交流的载体, 为国家建设和国际交往营造良好的外交局势, 促成海外侨务政策与外交形势的第一次互动。

二、1954年至1959年:华侨应规划于当地

新中国的外交局势, 与东南亚的外交发展, 又是其在世界外交局势中的一个影射。此时期的华侨主要侨居地政权, 对新中国外交态度是不友好的。虽然侨居国北越、缅甸、印尼等少数国家与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尚称友好, 但是敌视新中国的菲律宾、泰国、南越法国殖民当局等对华侨并不客气。然而, 新中国政府不愿因华侨问题引发太多的纠纷而损害外交关系。因此, 1954年之后, 新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侨的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号召华侨在政治上认同、经济上协助新中国转变为鼓励华侨加入当地国籍, 文化上认同于当地, 政治上效忠于当地政府 (指加入当地国籍者) , 或者不介入当地的政治活动。这一政策的变化可能发端于1954年中国与印度总理的互访, 其实质是鼓励华侨归化于当地, 从根本上解决华侨问题, 这是外交形势的需要。

早在1951年5月, 中央针对印度尼西亚华侨国籍问题作过三点批示;同年6月, 中共制定了处理印尼华侨国籍问题的三原则, 即: (l) 凡父母双方或一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者, 生时亦具有中国国籍; (2) 华侨变更国籍根据本人自愿; (3) 出籍华侨有要求复籍的权利。1953年4月, 中共中央又作出《关于处理华侨国籍问题的指示》, 除重申前述三原则外, 还对回国华侨国籍问题作了四项暂时规定。1955年4月, 我国和印尼政府正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印度尼西亚政府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凡属同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尼国籍的人, 都应根据本人自愿的原则在两种国籍中选择一种, 选择一种国籍后即丧失另一种国籍。周恩来总理一再向华侨表示:中国政府对华侨选择印尼国籍者表示赞助, 对选择中国国籍者表示欢迎。这之后, 按中印尼条约的原则, 我国政府又相继同东南亚其它国家妥善地解决了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从而彻底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此外, 1954年以后,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的对抗相对缓和, 国际和平主义有所发展, 此时新中国经济计划的实施也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因此, 新中国力图从外交上反击美国及其盟国在前一时期的外交孤立与封锁, 建立反美国际统一战线, 改善外交局面。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尼赫鲁总发表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被29个国家的发展与采纳展, 为中国的外交局势打开了初步局面。这反应出中央政府对外交形势变化后, 对华侨政策的变迁制定, 是一种政策性互动。

由于中国采取血统主义的国籍法而西方及华侨众多的东南亚各国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统治下均采取出生地主义的国籍法, 于是众多的华侨便同时具有中国和侨居国的双重国籍。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却成为此时期新中国政府打破美国为首的西国家外交封锁的一个缺口。鼓励海外华侨融入当地社会, 加入侨居国国籍, 有利于侨胞自身的发展以及中国与华侨居住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新中国鼓励侨居国的海外华侨归化于当地, 从政治与文化上融入侨居国并在经济上为其作出贡献, 有助于侨居国对海外华侨的法律认同, 从而使华侨的权益得到保护。同时, 以解决华侨问题带来的新中国与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在外交上的和平局面是新中国在此阶段的外交形势趋于缓和, 从而有助于新中国的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是为此时期新中国海外侨务政策与外交形式的第二次互动。

三、1959年至1965年:以撤侨为中心的“三好”

此时间段的外交形势并没有因为世界和平局势的发展而给新中国的外交带来便利, 海外侨务政策在印度、东南亚地区的落实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但还是缺乏生存的土壤, 如1954年以后, 中国政府鼓励海外华侨归化于当地, 尽可能根据自愿原则选择当地国籍。然而, 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90%以上的东南亚华侨华人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是当地原住民族排斥、迫害华人的问题。特别是当地民族独立以后, 民族主义情绪膨胀, 对华侨华人的排斥比之殖民政权有增无减。如印尼尽管是唯一与中国签订国籍条约的国家, 但其本意并非为华侨打开入籍大门。印尼外长苏纳约说, “政府不能同意重新探讨中、印关于双重国籍间题的条约, 因为政府无意使这个条约提供机会给外侨成为印尼籍民。这一因国籍问题再次引发的外交危机使新中国的侨务政策在与各国的外交互动中出现阻挠。

同时, 自1956年以来, 中苏关系开始出现分歧。中国反对苏联与美国和平共处的政策, 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在1958年之后, 中印 (尼) 关系中的华侨问题也迅速浮出水面, 并造成双边外交关系的破坏。因此, 为了全面解决华侨的国籍问题, 中国政府在1958年底提出了“三好”政策, 即华侨自愿加入侨居国国籍, 很好;华侨自愿保留中国国籍, 同样好;华侨愿意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 也好。此外, 廖承志在1960年元旦向华侨的广播词中表示, “我国政府正积极准备接待回国的同胞, 回来几十万、几百万、我们都欢迎”。然而当1959年印尼商业部发布命令, 禁止外国商人 (包括华侨) 在农村地区经营零售业, 军方坚决支持这一政策, 由此造成了大批华侨流离失所, 并且伴随着军方的武力驱逐, 发生了一系列暴力行为。而真正刺激中国的是西爪哇的居住禁令, 而不是之前的民族主义经济政策。中国与印尼因为后者对华侨的歧视而引发争执, 但中国最终接受了雅加达对华侨的歧视性政策, 以维持反对殖民主义的统一战线。中国的侨务政策最终还是服从外交政策的需要。

此时间段新中国侨务政策与外交行事的互动主要以中印 (尼) 之间在国籍问题的处理为典型代表的。处理中国与华侨、居住国的关系, 有利于中国、华侨与居住国三方共同利益的健康发展。中国政府有对华侨引导、支持和帮助的义务, 同时帮助他们处理与居住国、当地社会的关系。因此, 中国政府在研究侨务外交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华侨所在国的背景, 从当地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不能把主观的东西强加到他们身上。在前期的国籍问题处理中, 侨务政策缓和的外交形势下, 鼓励华侨归化于当地。然而当新中国与华侨居住国, 特别是印尼等国因华侨国籍问题而引发的严峻外交形势, 由于没有客观考虑侨务政策的实施后果, 致使海外华侨由前期的受保护转化为遭遇侨居国的驱逐。1959年至1965年间实施的以撤侨为中心的“三好”政策, 是国家侨务政策在中苏关系恶化, 中美关系仍然冷淡, 与印度、东南亚等国外交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的一种被动互动, 它体现的是侨务政策对外交形势的服从, 但是这种海外侨务政策与外交形势的互动, 其根源仍是撤回不愿归化于侨居国的华侨, 以解决华侨问题, 为新中国的外交形势营造良好的外交境遇。

四、结语

对于一个新生的共和国来说, 侨务工作同其它工作一样, 都有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 特别是随着国内、国际形势发展也会呈现出阶段性的, 乃至带有时代特征的调整。1949年至1965年, 中国政府对海外侨胞的政策呈现出阶段性调整, 这种变迁是受新中国所处外交形势影响的。国家侨务政策的制定源于外交形势的需要, 而外交形势的变化又影响着侨务政策的变迁, 从而促成在新中国侨务外交发展中的互动。

摘要:侨务政策是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指导侨务及有关部门开展工作而制定的涉侨方面的政策。建国初期的新中国侨务政策主要分为国内与国外侨务政策。就新中国成立后所处的国际局势而言, 国家侨务政策的制定与变迁, 是服从于国家的外交发展需要的, 而外交形势的良好建设又服务于海外华侨。因此, 1949年至1965年新中国侨务政策的演变, 既是新中国力图改变外交孤立的努力, 又是与外交形势的一种互动。

关键词:新中国,侨务政策,变迁,外交形势,互动

参考文献

[1]凌锐燕, 王丽霞.浅析我国的侨务外交政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6) :13.

[2]庄国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244.

[3]胡之信.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8:417.

[4]刘华.评建国初期的侨务工作[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4 (04) :72.

[5]凌锐燕, 王丽霞.浅析我国的侨务外交政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6) :14.

[6]庄国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261.

[7]蔡仁龙.印度尼西亚国籍问题的产生与演变试析[J].南洋问题研究, 1982 (02) :92.

[8]福建省华侨事务委员会.侨务政策汇编[M].福建:华侨事务委员会, 1955:19.

[9]Donald Hindley.Foreign Aid to Indonesia and its Political Implications[M].Pacific Affairs, 1963 (02) :107.

篇4:浅析当今国际政治形势与中国外交

[关键词]国际;政治形势;中国外交

国际政治是世界发展过程中各国关注的重要内容,其主导因素就是大国的实力和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其本质仍然是为了追求权力和实力,虽然近几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的改变,但国际政治仍是遵循着弱肉强食的法则,只是国家之间追求权力和实力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即由一战时期的军事力量比拼转变了现如今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形式处于相对均衡的局势,但由于人类群体之间的关系而言,国际政治形势仍旧暗流汹涌,不可揣测。

在当今社会中,影响国际政治稳定与和平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美俄三国之间的权力转移和战略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中国的崛起和欧洲等大国的战略影响力下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的实力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渐渐地缩小了中美之间的差距,但同样的也扩大了我国与其他国建之间的实力差距,这种现象就造成了权力的转移,国际政治的形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正逐渐向着两极化的方向发展。现如今我国的综合实力与美国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这种变化并不明显,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但也因此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中美、中俄关系稳定,中俄关系趋于紧密。总的来讲,未来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的重要因素仍是中国实力的增长以及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变化,但就目前来讲,欧洲各国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地区的国家对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增长报以积极的态度。下面,笔者具体谈一下现如今的国际形式与中国的外交。

一、当今国家政治形势简述

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大国割据局面,即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中国、日本、俄国作为强国没有一个能与美国的实力比肩。这种力量的失衡状态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也导致了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凭借自己超前的实力奉行单边主义,想要称霸全球。像04年美国宣布的全球部署大调整战略,就是美国妄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秩序。然而随着世界各强国的力量消长,国家政治形势逐渐向着均衡的方向发展:“多强”之中欧盟的第五次扩张、中国的发展、俄罗斯的复兴势头、日本经济走出低迷状态等都影响了大国关系的格局,还有印度、巴西等非强国的快速发展也都昭示了世界向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对国际政治形势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崛起导致的权利转移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点内容:

1.中国的经济持续的增长

从经济实力上来看,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到现如今已经与其他经济大国拉开了差距,与美国的距离也在逐渐的缩小,在亚太地区,中国也逐渐的成为贸易中心。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全年增长率在7.5%左右,而美国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由于改革的困难,其衰落的趋势仍十分明显,俄罗斯的全年经济增长率也不会超过3%。

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中国在外交方面也趋向于多元化,双边外交与多变外交中,中国充分的展现出了自身的魅力,吸引了几乎所有主要国家访华。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华态度友好起来,尤其中法之间关系最为密切,中英之间的关系也逐步的打破僵局,并逐步的加强往来。其次是东盟及其成员国的战略东移,渲染中国威胁论,让中国的正面影响力收到了影响了,其中突出的事件是黄岩岛事件和仁爱礁事件。

二、我国的外交政策简述

中国的外交政策遵循了几个基本的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发展理论和实践、和谐世界理论与实践、大安全观、大周边观、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我国的外交政策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我们友好国家的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以及对外而已中伤我国的强硬的外交策略。

1.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

我国对外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具体可以再对东南亚外交场合中看到,坚持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加强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并展现出大国承担的勇气和气魄。中国在与东南亚地区的外交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和做法至于构建以政治友好、经济合作的势力范围,利用自身的技术、资金人力等优势,积极的开展金融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这种外交策略让很多国家将中国的崛起看成是自己发展的基于,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的健康发展。

2.强硬的外交策略

面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消极反应,中国均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来保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在中国爆发领土危机之时,中国采取了冷战时期最为强硬的措施,向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设立三沙市、12年彻底控制黄岩岛、13年要求菲律宾撤出侵占中国的8个岛、礁,12年宣布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等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让这些于中国敌对国家放弃了对抗,现如今,日本是唯一可能与中国长期对抗的国家,也可以预见,中国将长期面对一个敌对的日本。

总的来讲,中国实力的不断增长让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中国已经成为塑造国际政治形势的重要力量。对中国而言,中国影响力的提高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让中国的对外交往中面临着沉重的压力。但笔者相信,未来的中国外交将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俞邃. 論中美俄三角关系[J]. 当代世界,2015,07:2-5.

[2]曹兴. 中国周边安全中的跨界民族问题[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12-16.

[3]庞卫东. 冷战时期的印支形势与胡志明小道的兴起[J]. 史学月刊,2015,08:133-136.

篇5:当前中国外交形势论文

党的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今年“两会”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领域的大手笔一处接着一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这一处处大手笔,凝聚着我们党对中国外交新环境的科学判断,展示了我们党关于中国外交的一系列新理念、新布局,也昭示着中国外交更加恢宏的新未来。

环境是随着时间的转移而变迁的。环境具有继承性,同时也有变幻性。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进军,也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外交面临的内外环境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也必然对中国外交提出新的要求,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也在持续改善,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各项事业必然得到新的发展,有如此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能够爱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我们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进入了解决“发展的问题”和解决“发展过程的问题”同步推进的阶段。

从国际看,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世界依然很不安宁,国际环境依旧动荡不安。

基于这样的国内国际环境,我们的外交也应该在站在历史的新的起点上。

一、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应环境变化和历史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既契合中国利益又符合世界发展利益、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影响的外交新理念。撮其要者包括:

第一,关于“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想,但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系列外事活动,“中国梦”的世界含义、“中国梦”作为中国外交新理念的特色越来越凸显。正如习近平同志在非洲所讲的那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非洲,世界和非洲的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中非虽然远隔重洋,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联结我们的不仅是深厚的传统友谊、密切的利益纽带,还有我们各自的梦想。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也正如习近平主席明确告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那样:“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第二,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还提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这面旗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合作共赢是国与国之间更好的、更和谐的共处方式,追求的是一种1+1 >2的和谐发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激励;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是以理性的态度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关于新型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是国际局势的导向性因素,也是国际格局的重要塑造性,因素。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大国政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最近两年来,中国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短短的时间,新型大国关系从理念变成了推动现实的巨大力量,凝聚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世界局势的科学判断、对国际关系发展历程和中国外交实践的科学总结。这一理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第一,针对的是国强必霸、崛起必战的传统逻辑与思维;第二,针对的是意识形态偏见和零和游戏为代表的冷战思维;第三,针对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包括大国之间利益交融的现实;第四,针对的是中美之间共生共存、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第五,针对的是世界各国对中美关系未来的期许与担忧。针对这五个方面,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中国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无意称霸,更无意争霸;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双方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关系,而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

中国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始于中美关系,但远不止于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将成为引领中国发展未来与世界备大国关系的指针,也将成为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外交新理念远远不止上述三点,“命运共同体”等新的理念同样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必将催生中国外交的新面貌,推展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中国外交的新布局

新的历史起点呼唤新的外交布局,新的外交布局必然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全方位。领导人的外交活动最能体现一国外交的宏观布局。最近一段时间,习近平主席的两次出访、李克强总理的一次出访和中国举办的国际活动、接待的外国领导人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全方位布局特色。中国领导人的出访国有大国强国、也有小国穷国,有近在咫尺的邻国,也有远隔万里的非洲、拉美国家。中国主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主席也出席了在南非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中国领导人出访的地区有国际热点地区,接待的外国领导人也有热点国家的领导人。中国领导人外交活动的每一个“点”都是有考究、有思量的,这些点串起来,就是中国外交的恢宏布局。兼顾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兼顾了周边国家、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兼顾了双边合作与多边舞台,也兼顾了公共外交与热点问题。

第二,宽领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各个领域。首脑外交既谈政治,也谈经济,既推动经贸合作,也推动人文交流,同样也会探讨人类共同挑战的应对之方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出访是到俄罗斯和非洲。在俄罗斯,双方共签订32项合作文件,数额大,期限长,被称为“世纪合同”。仅能源领域的合作就涵盖油气、核能、电力、煤炭、新能源等多个行业,贯通上下游各领域产业。双方还就两国地方合作形成重要共识,开辟了中俄互利合作的新领域。习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双方商定明后年互办青年友好交流年,大幅增加互派留学生名额。习近平主席访非期间共签署了40多个合作文件,包含一批有利于非洲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习主席还宣布了一系列支持非洲的措施,包括加强对非援助、投融资合作、职业人才培训等。在非洲,习主席还出席了我国援非医疗、文教等项目的启用仪式,鼓励中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2013年6月8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第二场会晤。两国元首介绍了各自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并就中美经济关系深入交换意见。这既是中美两国的相互交底,也是两国元首之间的一种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这在中国与其他大国元首之间的交流中并不多见。

第三,多形式。多形式、甚至不拘泥于形式的外交活动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外交事务成竹在胸、驾轻就熟,仅仅几个月时间,就通过多种外交形式,谱写了外交的开篇之作。首脑外交是重中之重。今年“两会”以后,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李克强总理作为政府首脑,他们的出访带动了世界的“中国风”。短短80多天的时间,中国高层领导人已同世界上50多个国家领导人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会面。特使外交承担重要使命。刘延东同志作为中国领导人的特别代表于今年2月赴韩国,出席了韩国新任总统朴槿惠就职仪式。今年5月,中国接待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特使,在朝核问题山重水复的时刻,给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带来了新的转机。“庄园外交”是近来国际媒体热炒的一个话题。6月7日至8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了重要积极成果。

篇6:当前中国外交形势论文

当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西方大国还未从中脱身,中国已然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不断上升,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军事实力不断提高,多边外交日趋活跃,软实力不断加强,中国成为具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纵观目前国

际局势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我国切不可放松警惕,麻痹大意,仍需坚持我国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 主权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虽说整体太平,局部**可谓险恶。中东问题永远是个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发端于突尼斯的中东乱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2月11日卡扎菲被枪杀事件才告一段落,可难民潮,宗教势力发展又接踵而至,随后引起的多米诺效应让局势变得更乱了,而一些大国对中东问题的表态和干预

让大国关系更加紧张。在这件事情上我国始终坚持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保 持不干涉态度,避免搅入这场乱局,无疑是非常明智的。而面对着中东这场汹 涌的动荡大波,美国又更新了战略调整的发展方向,更加加重了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的投入力度,其独霸的意愿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其内部对

于各大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博弈手段肯定也是一贯的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对我 们中国,在关键时刻往往连表面都不做。自从911之后,美国的眼里再也揉不进沙子,恨不能将全世界都掌控起来,飞速发展的中国让其可谓忧心忡忡,它 的太平洋海舰队从地图上一看,简直就是对中国的包围,怕留了空隙,还美曰 其名维护第三世界和平地专门在非洲建立了军事基地。被一直以主动防御而著

称的美国如此在乎可不是件好事。再看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可谓东核西恐, 北患南忧,海急陆缓,而内部东邪西独,其中意味大家自能领会。

现在我国表面相较世界局势而言已是太平,可是还有很多问题都是处在一个未解决,还缓着的阶段,各个国家都在加紧发展实力以加重自身砝码,以达到

上一篇:xx公司防震救灾应急预案下一篇:咳,我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