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党建工作改革策略探究

2022-09-12

一、中小学党建工作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将中小学党组织管理体制及作用发挥机制创新改革试点作为区域中小学党建工作改革的重点内容, 建立健全中小学党建工作制度, 制定《中小学党建工作评价标准 (试行) 》。立足区域中小学党建工作实际, 建成“试点先行——结对推进——全域展开”三级路径, 注重试点与全域推进同步, 掌控改革试点的五项具体内容及运作范式, 科学建构中小学党建工作体系。

(一) 完善管理体制

坚持教育工委统筹管理和指导的中小学党建管理体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 由区 (县) 委、政府任免的本地区窗口学校的党组织书记、校长, 由所辖教育工委、教委 (教育局) 提名并考察, 呈区 (县) 委组织部报区 (县) 委、政府分类审批任免, 其日常管理和考核由教育工委和教委 (教育局) 负责。其他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的考察、任免、管理, 由教育工委、教委 (教育局) 负责。

(二)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1. 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

根据《党章》规定, 按照学校党员人数和办学规模, 设党支部的学校, 委员设3-5名;设党总支的学校, 委员设5-7名;设党委的学校, 委员设7-9名。学校党委 (总支、支部) 推行把党支部 (小组) 建在年级组或学科组, 乡镇中心小学党支部把党小组建在党员3人以上的村小, 探索联建、挂靠临近学校党组织形式, 建立民办幼儿园党组织并归口教育工委管理。

2. 提高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水平。

确保经费到位。党建经费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1%安排到基层党组织, 并列入中小学年度经费预算, 专账管理使用。确保阵地到位。按照有一块牌子、有一面旗子、有一个班子、有一个活动室、有一个宣传栏、有一套制度、有一系列活动、有一套完备资料“八个一”标准建好基层规范化阵地。确保人员到位。中小学党委 (总支) 设办公室, 选用优秀党员任办公室主任进入同级党的委员会, 负责党内日常事务;中小学党支部配1名党务干事, 一并计相应工作量。确保工作到位。建成中小学党建党务管理网络, 有序开展日常工作, 完善党员信息库, 开通党员网上交流平台, 管好、用好“12371党建信息平台”, 推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三上网”。

(三) 优化党员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1. 充实党的领导力量。

推行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双向任职制度。分设中小学党政主要领导职务, 实行双向任职, 即书记兼任副校长, 党员校长兼任副书记;书记、校长分别全面负责学校党的工作、行政工作, 交叉分管对应的部分具体工作。中小学党委设纪委书记1人, 由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区 (县) 委教育工委每年举办中小学党建党务工作专题培训, 有计划地轮训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

2. 培育优质党员队伍。

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化。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及“三个坚持”发展党员, 推行党员发展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全程记实制和责任追究制, 适时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落实《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制定基层党组织委员、党员、新党员、积极分子年度分层培训计划, 实施“三个培养”工程, 即把教学和行政管理骨干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教学和行政管理骨干、把优秀的教学和行政管理党员骨干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和党政班子成员。

3.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师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中小学党的工作的首位,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 以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为突破口, 形成铸师魂、修师德、强师能、树师表的正能量,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健全师德师风评价机制。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 组织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 开展“教师宣誓”活动, 举办德育工作论坛, 评选优秀班主任和可亲可敬的教师及团队, 评树一批“师德师风”示范窗口, 依法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四) 建设三型党组织

1.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采取专家讲座、辅导报告、专题讨论、现场交流、轮流培训、读书会、学习论坛、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强化党员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健全党内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委员中心学习、党员集中学习日和教育活动月制度。改进“三会一课”和党的教育活动。健全党组织委员会、党员学习大会、党员组织生活、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社会实践制度, 推进作风建设。

2.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推行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开展党组织“民声面对面”活动, 每学期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家委会和社区人士等各类代表座谈会, 征集群众对办学的意见建议, 落实学校党组织服务责任区群众工作。探索党组织服务社区村社机制。拓展学校党员义工活动领域。组建党员教师心理咨询团、家庭教育指导队、夕阳红教师工作室, 创新开展家庭教育讲坛、心理疏导、入学指南、就业导向、低保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特长培养、市民教育大讲堂、陪护孤寡老人、助残助弱、旅游常识、礼仪宣传等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党员教师服务学生机制。党员全员“六必访”, 即必访贫困生、必访留守儿童、必访寄宿制学生、必访农民工子女、必访单亲家庭学生、必访学困生, 每名党员联系服务学生2名以上, 按照一周一电话加强联系、一月一走访了解情况、一学期一慰问解决困难、一年一团圆融入亲情“四个一”要求, 开展“结对助学、牵手成长”关爱活动,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 建设创新型党组织。

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教育, 设立“党员示范岗”, 深化“三亮三比三评”, 确保100%中小学基层党组织长期坚持、100%的在职党员有岗有责、100%的党员依责承诺, 引导党员教师带头投身教育改革, 鼓励党员以勇于承担急、难、新、险、重任务为荣, 充分发挥党员在学校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城乡学校党组织结对活动。建立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发展关系, 推进“手拉手共成长”工程, 城市学校党员带头送教、支教、献课, 农村学校党员带头进城交流、展示, 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积极争创一流业绩。

(五) 统领育人文化发展

党组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对教育和文化具有把握方向的核心作用。学校党组织依托党建文化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提升自身感召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不断为学校文化所涵盖的主体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四大板块注入新的文化力。

1. 党建文化促进区域教育特色文化试点。

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党组织的正确决策、组织保障、过程监管和成果认定。通过实施《中小学党建工作评价标准 (试行) 》, 助推中小学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一站式”评价考核。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策略。重视理念引领、政策导向, 借力中国特色学校品牌共同体, 探索精致教育, 形成区域均衡教育、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特色。把握学校特色发展方向。聚焦办学理念、学校管理、课程整合、课堂模式、育人机制和文化建设。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试点。学习借鉴区内外特色学校发展个案, 尤其区内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 总结提炼特色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督促完善特色学校评估指标体系。推进“一校一品”向“一校多品”或“多校一品”拓展, 促进特色学校评估体系、类型、策略和个案的提升。

2. 党建文化促进学校文化试点。

学校党组织须掌控“两大引领”。引领学校制度建设。推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 推广应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市级课题研究成果, 健全党的委员列席校务会和教代会、重大决策提交党的委员会讨论、重大事宜向党员大会通报、党务校务公开、人才培养、群团工作、党内表彰与行政表彰认可一致相关制度, 形成学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协调的运行机制。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设计上, 党政齐心谋划, 凸显人本思想, 找准特色定位, 彰显先进的教育理念、青少年发展观, 融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文化元素, 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文化生态环境, 发挥熏陶作用, 滋养师生心灵。

3. 党建文化促进“三育人”文化试点。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通过党建文化丰富“三育人”文化的导向性、全面性和整体性, 实现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共享。组建“三委会”。即建立由校长、副书记为组长、关注学校的社会人士代表为副组长的学校发展委员会, 参与学校规划、校长治校、教师工作听证会制度, 使之定期了解学校发展近况、提出意见建议;建立由书记、副校长为组长、社区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参与家校共育工作, 发挥学校党员义工群体和离退休老党员的团队优势, 帮助每个社区建成1-2个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或校外活动室;建立由书记或副书记、德育主任为组长、优秀家长代表为副组长的学校家长委员会, 参与学校班级、社团和社会活动管理, 引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实施“三育人”系统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育人”教育制度, 定期组织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家长、社会四类“三委会”代表, 全程跟踪学校管理、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教育活动、质量监测、教育评估等工作, 逐步形成全科、全程、全域整体育人区域特色。

二、中小学党建工作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 加强领导

成立区域中小学党建工作改革领导小组, 由区 (县) 委教育工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 其他工委委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并兼任联系片区学校组长。领导小组实行教育工委委员联系学校负责制, 主要职责是确保联系片区学校党建工作改革的顺利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挂靠教育工委办公室, 由教育工委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改革试点的日常工作。各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为主要成员, 负责落实校级改革试点工作。办公室分设秘书、宣传、综合三个组, 分别由教育工委办公室相关同志分工做好全程实施、管理、考核、调研、推广、宣传、联络、会务、资料收集和后勤服务等相关工作。

(二) 注重引导

中小学党建改革工作, 或多或少会增加学校工作压力。要通过组织学习培训, 统一思想认识, 坚定工作信心, 变压力为动力, 夯实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基础, 促进作风建设, 加快学校发展。从组织、人员、措施、经费等方面, 明确对改革试点予以保障, 公示试点学校、结对学校名单, 再全域推行。

(三) 落实督导

实施中小学党建示范点工程, 采用自主申报、分期验收、统一命名的方式, 确定一批区 (县) 级中小学党建示范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定期抽查中小学党建工作改革进展情况, 每学期召开1-2次现场推进会、进行1次过程督导, 每学年开展一次全面评估, 及时通报工作结果, 一并列入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应用。

(四) 成果导向

科学建构区域中小学党建工作改革框架, 制定新时期《中小学党建工作评价标准》, 逐渐形成新时期中小学党建工作体系, 展示中小学党组织管理体制及作用发挥机制创新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成果, 培育一支适应新时期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党务干部队伍。

以万盛经开区为例, 所申报的《中小学党组织管理体制及作用发挥机制创新改革试点》, 被批准列入全市2014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区县类10个重点项目之一, 是全市唯一的党建改革试点项目。该区将通过实施以上改革, 用2014年至2016年两年时间, 全面推进中小学党组织管理体制及作用发挥机制创新改革试点, 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新成果。万盛经开区教育工委作为改革试点工作的责任主体, 负责改革试点工作的顶层设计, 全区中小学均为改革试点单位, 共同担负完成党组织管理体制及作用发挥机制创新改革试点工作的任务。并以中小学党建工作改革带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督导评价改革两个试点项目, 形成区域“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将万盛打造成为重庆教育改革的“样板”。

摘要:探索中小学党建工作改革策略与实践研究, 重中之重是实施党组织管理体制及作用发挥机制创新改革试点, 彰显党建文化对学校文化的统领作用, 更好地为助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保驾护航。

关键词:中小学,党建工作,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3.11.12.

[2] 《关于开展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渝教改[2014]3号) ,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 2014.05.13.

上一篇:模块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下一篇:论压块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