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学改革和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探究

2022-09-11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普通话》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 以现代汉语语音学和方言学为理论基础, 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为依据, 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指导原则, 教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本语音知识, 并重在进行普通话的语音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 使学生最终能熟练而准确地运用普通话以适应将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1]。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普通话》旨在培养大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大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它是一门在理论指导下, 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 积极主动地宣传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使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基本知识和普通话声、韵、调、音变的发音要领;具备较强的方音辨正能力和自我训练能力;能用规范标准或比较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说话、演讲及其它口语交际。同时, 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把握应试要领, 使学生能顺利地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相应的等级标准[2]。

三、我校普通话课程的基本情况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作为师范院校, 普通话不仅仅是高校教师的职业语言, 更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安身立命的职业技能。根据《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 (试行) 》规定“高等师范学校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点之一,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 因此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必须讲普通话, 并按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要求通过测试。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都要求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进行专门的口语训练并且提出较高的要求, 是十分必要的。”我校《普通话》教学改革旨在建立一整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评体系, 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培养与提高;进行普通话教学的改革, 编写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普通话训练教程, 进一步促进我校学生的师范技能[3]。

四、我校目前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几大层面, 下面一一陈述

(一) 学校层面

(1) 学校领导、部门不够重视。具体体现在:一方面, 虽然虽有语委办, 但形同虚设, 仅开展测试工作, 未开展普通话教学研讨、普通话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 学校的教学和日常工作缺乏普通话的使用氛围[4]。

(2) 学校推普工作未落在实处。经国务院批准, 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从问卷调查显示来看, 学生不知推普周的时间和具体开设的活动, 身为普通话的一线教师, 这一点也与学生感同身受。学校里看不到一则关于推普方面的标语与警示语, 普通话学习氛围淡薄。作为一所处于民族地区的师范高校, 培养出来的学生承担着地方的教育工作, 很多来自于民族地区的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 建设家乡, 因此普通话的普及和能力的提高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

(3) 校园活动注重凸显民族特色文化, 忽视了以“说好普通话”为载体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4) 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普通话相关课程较少, 普通话的基础课程都没有学好, 其他的语言课程成效不大。

(二) 教师层面

(1) 担任普通话教学的教师缺乏语言学和现代汉语的语言基础, 不能很好的运用语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读音、词汇和语法进行校正。

(2) 任课老师各自为阵、没有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任课教师缺乏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了解, 导致没有实现这门课程对学生应对普通话等级测试的指导。

(4) 个别任课教师的普通话语音面貌有待提高, 无法为学生做正确的语音师范。

(三) 学生层面

(1) 学生大多数普通话基础薄弱, 加之课时有限, 学生们课堂之外的时间多用方言或民族语交流, 导致普通话学习氛围单薄, 热情不高, 运用语言的能力没有显著提高。

(2) 学生语言基础不均衡, 教学难度大。

(3) 学生缺乏对普通话这门课程的正确认知, 师范生把过级作为终极目的, 非师范生觉得普通话课程易学易懂, 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4) 大多数应试者在获得一定等级后, 缺乏“升级”的愿望, 平时也并不坚持使用普通话, “滑坡”现象比较普遍。

(四) 测试层面

自2014年学校实施计算机辅助测试以来, 测试员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规避学生作弊等方面都大有改进, 但目前由于普通话测试经费紧张, 导致后测、备测和考场的监考老师一部分由学生充当, 有的环节容易出纰漏, 学生把手机和纸条带进考场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应对策略探究

针对以上存在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三大层面的问题, 建议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一) 学校层面

(1) 营造学校使用普通话的氛围, 领导做好表率作用。学校中干以上领导必须做到:讲话、发言、讨论使用普通话;中干与校领导交谈和请示工作必需使用普通话;中干与教师交谈、布置工作时, 也必需使用普通话, 否则对方可以不予理会和回答。在领导的表率作用影响下, 广大教师也自觉坚持使用普通话。各学院教研室可以制定适宜各学院坚持说普通话的规章制度:有积分制的、有扣分制的, 有奖励式的、有惩处式的, 目的都是为了督促大家把普通话说得更好、讲得更标准。

(2)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 强化“推普周”的宣传, 争取在校园内形成“推普”的品牌活动, 从而加强使用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3) 普通话教学不仅仅是普通话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尝试开设一些普通话系列教学选修课程, 如“普通话”课, “普通话艺术发声学”课, “普通话交际口语”, “教师职业口语”, “公关语言艺术”课, 以及“朗读技巧”, “演讲技巧”等讲座等, 为学生增创语言习得环境。

(二) 课程改革方面

1. 完善普通话课程教学团队, 成立普通话教研室。

根据三部委《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 (试行)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国家语言文学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 (试行) 》、《师范院校普及普通话工作评估标准》等文件精神开展普通话教学和PSC操作具体环节的研讨。

2.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实现小班分层次教学, 每个教学班不超过30人, 将普通话教学班根据学生普通话水平分成一级班、二级班、三级班。学生根据本人现有普通话水平选择教学班。任课教师根据任教班级制定教学大纲,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3. 改革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效率。

(1) 充分利用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房, 达到“以教促测, 以测促教”的效果。让学生能充分认识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在学习中有所侧重。

(2) 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如:启发式、讨论式、答疑式等;采用理论精讲、示例示范、问题分析、方法指导、相互讨论、个别答疑等多种方式, 交还课堂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4. 调整教学内容

(1) 重新分割教学模块。绪论部分2课时、声母6课时、韵母6课时、声调2学时、音变4学时、综合训练4学时、短文朗读4学时、说话训练6学时、考核 (模拟测试) 2学时。将短文朗读融入日常教学中。共36学时。

(2) 重新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做到:A.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做到愿说、想说、敢说、爱说普通话。B.加强理论讲解。C.加强训练。难点做到:A.克服学生畏难情绪。B.难读易错字音、缺陷音辨正。C.口语表达流畅度。

(5) 制作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PPT。

(6) 建设《普通话》学习网站。

(7) 编撰适合我校学生的《普通话》训练教辅资料。

(8) 掌握和普通话测试有关的内容, 了解我校学生在实际测试中的常见问题, 有意识进行普通话水平“回炉”, 有机会多参与类似的培训, 与其他高校同行教师多交流。

(三) 学生层面

(1) 为自己创设学习普通话、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多多参与“推普周”的相关活动。

(2) 课下可以成立学习普通话小分队, 由普通话语音面貌好的同学做队长, 以寝室为单位, 每天早晚各练习10-20分钟, 多听、多说、多练, 实现把普通话作为日常生活语言, 坚持学习的话效果显著。

(四) 测试方面

(1) 学校加大对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整个测试环节的监考人员由测试员和普通话任课教师担任, 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严肃纪律, 另一方面方面任课教师了解测试流程和具体问题。

(2) 在新测试员的培训和国家测试员的推送方面, 严格参照推选条件, 加大遴选透明度, 尽快完善测试员队伍。

六、《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意义

以上谈了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因此《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线上和线下辅导相结合;强化训练与自主训练相结合;常规训练与创新提高相结合。

通过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教师口语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教学改革, 促进普通话教学团队的建设, 提高普通话教学师资和科研能力;通过教学改革, 物化普通话教学多年以来的经验;通过教学改革, 提升学校“软实力”。

摘要:《普通话》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 旨在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指导原则, 通过普通话的语音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 使学生最终能熟练而准确地运用普通话以适应将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作为《普通话》的授课教师和测试员, 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察觉到目前普通话教学和测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就应对策略作了一些思考, 希望能对教学改革有一些启示, 并把科研成果和教学改革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和测试中, 真正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习得普通话的水平。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改革,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 康健, 唐韵, 朱成勇.四川师院普通话测试、科研及教学的回顾与思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1) :10.[1]康健, 唐韵, 朱成勇.四川师院普通话测试、科研及教学的回顾与思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1) :10.

[2] 刘凯.四川省民族杂居区普通话培训测试现状调查与研究[J], .2013, (10) :44.[2]刘凯.四川省民族杂居区普通话培训测试现状调查与研究[J], .2013, (10) :44.

[3] 段宁芬.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概述[J], 现代语文.2015, (06) :12.[3]段宁芬.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概述[J], 现代语文.2015, (06) :12.

[4] 梁春莲.民族地区高师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学习障碍心理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2009, (41) :77.[4]梁春莲.民族地区高师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学习障碍心理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2009, (41) :77.

[5] 孙惠欣.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普通话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2009, (10) :12[5]孙惠欣.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普通话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2009, (10) :12

上一篇:议图书馆数字资源聚合研究下一篇:无印良品中的禅意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