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刷技术论文

2022-05-14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数字印刷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如今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究竟人类是怎么样利用简单的数字,来造就这个全新的时代?本文就将会从数字电子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层面来介绍数字技术。

第一篇:数字印刷技术论文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该领域对版权保护手段的不足,由此证明在数字图书馆中应用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基于加密认证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和数字水印技术这两种目前主要采用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并以方正Apabi数字图书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为例,详细介绍各种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关 键 词】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

【作者单位】张青,成都大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资源的生产、存储、传播、交流逐渐专业化和便捷化,作为信息资源重要提供者的图书馆也随之由传统形式向数字化形式转型。但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文献资源格式转换、数字化作品复制、下载、盗版等行为的实施比在传统图书馆环境中变得更加容易,这使得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问题较纸质文献而言更为复杂和突出。

在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早,如今发展得也比较成熟。在世界各国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实施中,如American Memory、NDLP、eLib、G8全球信息社会电子图书馆、i2010等,都把版权保护列为数字图书馆重要的开发与建设原则。一些著名的软件公司(如微软和Adobe公司等)也在数字图书馆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开发出各种承载数据资源的文件格式和浏览器。传统出版商则乘势开展多方跨界合作积极转型,如德国SpringerLink出版社除作为内容提供商提供电子书资源以方便用户阅读和使用外,还格外注意采用PDF格式加密技术来保护电子书版权。一些计算机协会和组织则主要关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新技术研究,定期举办相关学术会议(如美国计算机协会一年一度的ACM DRM会议)探索交流数据版权保护技术。

在国内,1996年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上首次展示了《IBM数字图书馆方案》,自此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1997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的立项与实施,标志着中国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到了1998年,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代表中国在数字图书馆领域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随着硬件设施的基本完善以及数字资源的日益丰富,数字图书馆建设初具雏形。20世纪90年代末,数字化资源的版权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应用技术也随之得到发展,如超星、方正、书生之家等公司采用了一系列成熟的版权保护技术进行电子书版权保护,阻止侵权行为的发生。2014年,首都版权产业联盟、北京版权保护中心、深圳迅雷公司等共同发起的“CC2014中国互联网版权行动计划”,通过官方、版权方、企业方三方联动机制,以监控、过滤和监督等手段来打击盗版,保护版权。

通过研究国内外多年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及版权保护过程可知,解决数据版权保护问题的途径有二:一是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作者和出版商的版权、图书馆及其用户的合理使用权;二是通过相关技术,阻止对数字内容进行非授权复制等盗版行为。由于解决数字资源版权问题的关键是寻求作者、出版商、图书馆和用户多方权益平衡的方法及防盗版技术,而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恰好可以将法律与技术相结合,满足信息资源共享和数字版权保护的双重需求,因此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一、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概述

数字资源的易传播性决定人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加强保护这些数字化内容的版权,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缩写为DRM)便因此诞生。数字版权管理是指在数字化内容的生产、传播、销售、使用过程中,通过安全和加密技术来锁定和限制数字内容的传播,防止其被非法复制和使用,从而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技术工具[1]。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除了解决数字化内容的版权保护问题外,还扩展到对数字版权的描述、认证、交易、监控、跟踪以及版权持有者相互关系的管理上,一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保护作者和出版商的版权,从而保障了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另一方面通过保护消费者所接受的数字化内容免受篡改或盗版,从而确保数字化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安全性[2]。

现阶段常见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类型有两种:基于加密认证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和数字水印技术。二者的工作原理以及优缺点比较见表1。

二、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以及高密度存储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信息内容革命,数字图书馆随之在全球范围内应运而生。作为一个集版权保护、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全文搜索引擎为一体的系统,数字图书馆使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形式存储,并通过通信网络互连,提供数据资源的即时应用,从而实現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库检索和资源共享[3]。由于数字图书馆致力于成为网络空间的“信息超市”和全球优质数字信息资源内容提供商,因此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对其在数字资源的安全生产、存储、传播、交流等方面尤为重要。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具体应用过程是:首先,当数字图书馆采购被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保护的数字资源时,其图书入库系统是图书馆和出版社的交易接口,在进行电子图书的批量加密、授权后,图书馆接收图书授权文件和图书内容文件,并进行授权完整性和标识信息的校验;然后,通过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图书信息被添加到图书馆数据库中,版权信息被添加到版权数据库中,版权即从出版社迁移至图书馆系统;最后,通过数字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对数字对象的标识、权限管理和内容分发,并采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进行客户端的用户跟踪,从而支持借阅期内防止盗版、到期自动归还等[4]。

本文以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北大方正Apabi数字图书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为例,具体说明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Apabi完整系统的四种支柱型产品Apabi Maker、Apabi Maker、Apabi Retail Server和Apabi Retail Server分别对应不同类型的使用者,它们相互结合使用为数字图书馆解决了图书资源数字化、数字版权管理以及電子书安全分发和数量统计等现实问题。

具体而言,方正Apabi系统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图书馆借阅服务:一是采用复本的形式,即图书馆购买一本电子书的多个复本,但同一电子书在同一时间只能被一位读者借阅使用,在这个借出时间段内该电子书无法被其他读者使用;二是该系统还支持阅览室方案,即在图书馆内设置阅览室,阅览室内的计算机终端在下载电子书时可以不受复本数限制。当用户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实现图书馆借阅服务时,数字版权管理系统首先验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当用户身份被验证为合法且图书馆的记录显示待借电子书在馆,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就会将包含了用户硬件设备的使用证书下载到本地机上,用户下载经过加密的电子书后即可使用Apabi Reader来阅读。在此过程中,数字图书馆一方面向用户提供符合法律要求的服务,以保证授权用户得以访问数字图书馆资源;另一方面也起到监督用户使用权限执行情况的作用,如记录用户的消费行为(如支付版权税给作者等),跟踪用户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合法使用数字资源的行为(如阅读时限、打印限制等)等。

三、数字版权管理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

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被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数字版权管理之前,数字图书馆在数据版权保护中主要面临两个方面问题:第一,从数字资源建设层面来说,部分数字资源建设采用自建专用浏览器等方式保护版权,但这既需要很高的前期投入,又由于形式的不统一给资源共享带来难度[5];第二,从数字版权管理层面来说,未采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之前,读者对于借阅数字化文献资源可以任意制作、长期留存甚至无限制传播电子数据的副本,这种从“读者”到“经营者”和“内容生产商”的无成本转变,对数字资源提供商构成极大威胁的行为,从本质上已经与纯粹的阅读行为有了根本区别。因此,本文从应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后对数字资源共建与共享、数字资源服务两个方面的改变,讨论数字版权管理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

1.对数字资源共建与共享方面的影响

(1)数字资源版权保护问题的解决刺激了电子书出版业的发展,使可供图书馆采购的电子书刊大量增加,同时也使图书馆的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以及自建数据库的投入成本显著降低。

(2)在使用逐渐成熟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有效遏制非授权用户使用具有版权限制的数字资源的技术基础上,通过馆际联盟共同采购和分享数字资源,还可以降低数字资源收藏或获取成本。

2.对数字资源服务方面的影响

(1)对于需重点保护的电子书或其他数字资源,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可以限制其复制,并设置其只能同时为一位用户的阅读系统所使用,从而排除盗版或非授权用户使用的可能。

(2)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保证用户只要凭合法授权的阅读系统连接到数字图书馆服务器,即可完成电子书借、还操作,且系统还设置了借电子书到期自动归还程序,这使流通管理变得简单而高效。

四、结语

总体来看,现阶段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主要通过有效控制电子信息使用量、用户数量、传播量(包括范围)等来实现对数字化内容的保护,通过有效验证和管理用户身份等来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权限控制。但由于数字图书馆业务涉及不同的用户类型、法律约束、传播途径、技术重点等,在解决数字版权管理问题时仍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因此未来关于数字版权管理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向林芳. 论DRM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以方正Apabi为例[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1(06):85-87.

[2]侯丽波, 胡东涛. 电子书DRM的实现[J]. 情报杂志, 2005(07):96-97.

[3]刘芳, 金松根, 卢国强. 数字版权管理与数字图书馆建设[J]. 图书馆学刊, 2011(04): 105-108.

[4]张长安, 柏丽娜. DRM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3(03):83-85.

[5]赵继海. DRM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2(01): 14-16.

作者:张青

第二篇:数字电子技术与数字信号处理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如今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究竟人类是怎么样利用简单的数字,来造就这个全新的时代?本文就将会从数字电子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层面来介绍数字技术。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逻辑电路

计算能力可以说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为计算能力的需求增强,意味着贸易更加繁荣,人口更加密集,需求也愈发地多,人类最早的一次计算能力的提升是算盘的发明。这是人类利用工具来计算的开始,也是人类计算史上的一次飞跃。而后的很长时间,计算能力一直停留在算盘的层面,直至17世纪,德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蓓奇通过大量对于计算的研究,发现通常的计算设备错误百出,于是他开发了自己的一套计算系统,设计出了差分机,差分机虽然只能计算一部分专门的数据,但是其中含有的系统则为以后的计算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可以被认为是近代计算机的一个雏形,查尔斯·巴蓓奇也因为他对计算机的产生做出的贡献被认为是“计算机之父”。他设计的理论十分超前,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采用。而计算机技术的衍生,使得一个制表机公司悄悄崛起,学习了查尔斯·巴蓓奇的技术,发明了穿孔片计算机,成为了如今的IBM王国,在美国的一次人口普查,原本利用原始的人口普查需要10年的时间,此时IBM大显神威;仅仅利用六个月就完成,大发其财,迅速膨胀。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于催生了计算机的诞生。因为在战争中需要精确打击对手,发射导弹时就需要知道导弹的飞行时间和落点,其中的计算十分复杂,人工难以实现,亟待一个计算机器的产生帮助计算。于是1946年,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产生了,被命名为艾尼阿克,是电子管计算机,被认为是第一代计算机。而后计算机经过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四个过程,计算机技术逐渐成熟。后来计算机经过了两次的进一步改革,主要是体型大幅度缩小,逐渐进入了企业,家庭的视野,成本也不断降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计算机逐渐成了一个集业务,生活,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机器,建立了全球服务器系统,使用计算机可以获得许多生活中得不到的资源,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进入了Internet时代,整个世界就像一张网一样互通有无,其中数字电子技术就是起主体作用的技术之一。

数字电子技术从17世纪发展到今天,理论体系得到逐步的完善,走入了大学校园,成为了一门重要的课程。在电路中,有两种不同的信号进行着信息传递,一种是模拟信号,他是通过电路中的电学指标来传递信号的,是连续变化的,处理这种信号的电路称为模拟电路。而另一种则是通过不连续变化的脉冲信号来作用的,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

数字电路主要是研究脉冲信号的产生、变换、控制和对数字进行逻辑运算等,因此数字电路又称为逻辑电路。数字电子技术则是一门主要研究各种逻辑门电路,集成器件的功能及其应用,逻辑门电路组合和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集成芯片各脚功能,555定时器等。在最开始的时代,模拟电路更占据主要位置,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电路的优越性愈发地明显,它的信号处理能力更加强大,我们可以将模拟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而后利用数字电路进行信号处理,最后在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数字电子技术则为这种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可行性。

首先,模拟电路是使用电信号的变化传递信息的,而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属性如电阻,电流,电压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因素,而且模拟电路的参数修改较为困难,而相比于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采用的是二进制,通过逻辑门电路来处理信号,这样的处理方式首先外界环境变化对电路影响很小,不会因为某些因素轻微变化导致电路逻辑反转,并且逻辑电路参数修改简单了很多,便于控制,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备。逻辑门电路有很多种,但就如同每个理论体系一样,逻辑门电路也是有最基本的几个逻辑组成的,其中就包括与门,或门,非门。与门表示如果事件Y发生,则需要其发生的多个条件同时满足;或门表示如果事件Y发生,则需要其发生的多个条件只要一个或多个条件发生即可;非门表示如果决定事件Y发生的条件A满足时,Y不能发生,当A满足时,Y反而能发生。这三种基本的门电路通过组合还能形成与或门,与非门,或非门等,进而形成复杂的逻辑函数,这一切的逻辑处理就需要计算机或者专用机器进行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就是利用这些逻辑电路,采集信号,对其以数据的形式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得到易于使用,读取,转换的信号形式。数字信号处理主要应用多元化的数学手法,以网络,信号,通信等理论为依归进行处理信号。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先经过信息的获取或者数据的采集,转换成原始信号,原始信号如果是连续信号,则需经过抽样过程成为不连续信号,进而进行转换,如果是不连续信号则可以直接转换,最终得到二进制数码,输入逻辑电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高科技的时代,所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很多领域都要得到应用。在通信领域,信号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所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核心的手法之一,现在的电子设备,通讯设施逐渐向无线化发展,整个世界形成一个无线系统,数字信号显得极为重要,数据加密,可视电话等进步科技的实现都需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支持。在图形图像领域,数字处理技术可以很好地把图像,音频,视频等具体形式转换,而现如今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科学研究以及其他各行各业中,比如粒子的运动轨迹,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岩石的勘测,生物细胞细微结构的扩放,这些技术也在迅猛发展,不断完善。尤其在生物学方面,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居功至伟,因为人与动物的身体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系统,通过各种器官,组织,细胞,传递信息,进行生命系统的微调,而神经系统作为调节的中枢,信息传递更加尤为重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脑信息处理模型,为生物学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现今的时代是数字时代,是信息时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应用广泛的科学,必定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孙金林.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5).

[2]李方慧.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新进展[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8.

[3]杨春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短波收信设备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2008,6.

作者:苏连治

第三篇:数字通信技术和数字同步技术在电子式互感器中的应用

摘 要:近年来,数字化变电站中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电子式互感器也积极应用了相关技术。其中电子式互感器的技术难点在于数字通信技术和数字同步技术。电子式互感器简易便携、频带卷、又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较之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优势十分突出。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数字通信技术和数字同步技术在电子式互感器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讨论分析,并提出一些研究与设计的全新技术。

关键词:数字通信技术;数字同步技术;电子式互感器;应用;数字化变电站

在数字同步技术中,将数字信号波形向前移,并保持线性群延,这种前移是通过数字移相和相位均衡技术实现的。进行小范围的相位调整时,要依靠二次插值技术。在数字通信方面,提出了“分布式采样值控制块”的思想,来弥补电子式互感器标准互操作性比较弱的不足之处,并定制了分布式采样值控制块之间的通信协议。

1 电子式互感器

1.1 电子式互感器的概念。在电子式互感器的结构设计中,要通过采集器来实现模拟电信号的高精度采集任务,并将电信号下传。电子式互感器的两大核心是传感原理新型化和外部接口数字化。光学无源电子式互感器以光学器件作为传输介质来实现信号的采集和传输;它具有优良的信号传变性能。另一种非光学有源电子式互感器,也称罗氏有源电子式互感器,在它的整体结构中,高压侧的电子回路负责采集高精度的电信号,运用罗氏线圈等其他数据采集电路和传感器,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到低压地电位。这种传感技术相对来讲比较成熟,但是供电环境比较复杂。

电子式互感器的基本结构,见图1。

图1 电子式互感器的基本结构

1.2 电子式互感器的输出信号。电子式互感器的输出信号包括数字信号输出和模拟信号输出。其中数字信号输出中的电流测量值为2D41H,电流保护数值确定在01CFH,电压保持在2D41H;模拟信号输出电流互感器为150mV、225mV、4V。

1.3 电子式互感器的特点。电子式互感器满足了电力系统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要求,测量精度非常高,且它的精度不受载荷变化的影响;有很好的绝缘性,因此,安全性比较高;不存在电流互感器开路或是电压互感器短路的风险,电子式互感器动态范围比较大;它不含铁芯,避免了铁磁谐振现象的发生;轻便、易携,有良好的暂态特性。

1.4 电子式互感器的配置原则。110KV及以上电压条件下,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一般选用电子式互感器时,要全面把握其技术性和成本投入,可以选用电子式互感器或常规互感器;若电压在66KV及以下,用户外敞开配电装置保护测控集中布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电子式传感器或者常规传感器,若果保护测控下放布置,选用常规传感器不较好。

2 数字通信技术和同步技术在电子式互感器中的应用

2.1 IED服务器模型。在电子式互感器的数字通信技术中,通过IEC61850-9-2LE标准配置思想搭建了IED服务器,在该服务器模型中,采集到的信号被绑定在两个采样值控制块上,即MSVCB01和MSVCB02,前者负责8路电流和电压的打包发送任务,后者将4路保护电流数据打包,并发送。两个采样值控制块还需要分析相关的信息状态。

2.2 分布式采样值控制块的可行性。IEC61850-9-2LE标准配置的采样值控制块包括采样值报文传输和采样值控制块读写,前者传输的报文直接到达以太网,要求具有很强的实时性;采样值控制块读写通过特定的通信服务映射,主要负责远程控制和在线监测,对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具有很大的难度和复杂性。采样值报文传输和采样值控制块读写这两项服务的性质完全不同,就现阶段的单核心系统而言,要想实现两者同时进行是比较困难的。在实际通信中,MU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联系通过MMS来实现连接。

2.3 分布式采样值控制块之间的通信协议的定制。分布式采样值控制块之间的通信协议包括FPGA和ARM通信协议,客户端要实现对SMV包发送的控制,就需要通过改变ARM中的对象的属性,通过建立通信联系,可以达到控制SMV包发送的目的。

ARM系统通过S-requests向FPGA系统发出请求,FPGA系统接受请求信息,然后经过调整和修改,把S-requests原语反馈给ARM系统。其中,ARM系统同时扮演着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双重角色是分布式采样值控制块的核心部分。伴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数字同步技术的发展,电子式互感器中的各项信息数据的传输过程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沟通和反馈质量也会不断得以提升。

3 结语

数字通信技术和数字同步技术在电子式互感器中的应用,使电子互感器的优势凸现出来,改良了常规互感器在绝缘、精度、谐振、饱和等方面的问题,也满足了电力系统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要求。电子式互感器测量精度非常高,有很好的绝缘性,安全性比较高;不存在电流互感器开路或是电压互感器短路的风险,电子式互感器动态范围比较大;它不含铁芯,避免了铁磁谐振现象的发生;轻便、易携,有良好的暂态特性。在配置电子式互感器时,要综合考虑其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经济性。对电子式互感器的研究要进一步深入,不断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将罗氏线圈型电子互感器的高压侧改装到低压侧,这是需要重点完善的技术,这样可以有效减短停电的检修时间。要进一步推广电子式互感器与断路器、变电器的集成组合应用,更好地实现客户端与服务端的连接。伴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数字同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电子式互感器厂家的产品质量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彦,段雄英,邹积岩等.电子式互感器中数字同步和数字通信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9):77-81,91.

[2]王化冰,翟子楠.组合式电子互感器的研究与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7,(5):47-49.

[3]赵应兵,周水斌,马朝阳等.基于IEC61850-9-2的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的研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6).

[4]吴崇昊,陆于平,侯喆.基于时域连续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的电子互感器采样数据站间同步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12):50-54.

[5]罗彦,段雄英,邹积岩等.高性能电子式互感器的数字同步技术和数字通信研究[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三届一次会议暨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1-7.

[6]刘玮.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及电子互感器技术应用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5).

作者简介:宋峰(1980.10.23-),河北省霸州市人,项目开发工程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

作者:宋峰

上一篇:计算机病毒防护论文下一篇:民间音乐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