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休干部的文化特点与社会工作介入——以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军休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

2022-09-11

一、军休社工服务的缘起

军休干部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们是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的功臣, 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军休系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障军休干部的生活与政治待遇, 但随着社会转型期经济与社会不断地发展, 以往传统的单位制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军休干部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逐渐阻碍了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 军休系统开始探索将社会工作引入军休服务管理系统中, 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巧及价值观, 帮助军休干部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社会功能, 使军休干部拥有更美好的晚年生活。本文将以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军休所和重庆市民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开展的军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 将针对军休干部文化特征服务的社会工作路径展现出来, 为军休社会工作的服务提供可参考的素材。

二、军休干部的文化特点与社会工作介入

(一) 高龄与高空巢化

根据【1982】1号[1]文件对离退休年龄的条件显示, 符合条件的军休干部都是退休年龄以上中老年群体。在对袁家岗军休所80名军休干部的需求问卷调查中发现, 70-80岁的占71.87%, 80岁以上占4.88%。同时, 随着军休干部住房待遇政策的改革, 分散居住情况的不断增加, 军休干部的空巢率也再不断扩大。在对袁家岗军休所的调查中发现, 军休干部属于空巢家庭的比列高达73.1%。对于空巢的高龄群体来说, 在物质生活上, 需要更完善的生活支持、健康维护和医疗保障;在精神生活上, 需要更贴心和专业的心理慰藉和沟通交流。因此, 在本项目中, 社工定期对军休干部进行入户探访, 关注其日常生活状态, 做好健康和安全维护, 同时也通过开展太极养生小组、养生经验分享小组等丰富的康乐性小组, 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同时, 建立军休干部之间的邻里支持网络, 提升其自助与互助能力。

(二) 长时期的军队生活与党员身份

军休干部曾在军队里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 且大多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受党的教育多年, 政治觉悟高。他们将“热爱祖国、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 “守纪如铁、军纪如山”的纪律观念, “坚忍不拔、处变不惊”的意志作风, “不畏艰险、敢打硬拼”的精神状态, “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革命军魂铸牢在心, 这让军休干部拥有比普通大众更多的荣誉感、优越感和自豪感。在本项目中, 社工十分关注军休干部的军队情结, 持续开展了针对“回顾生命历程感受浓情温暖”的主题回忆录制作活动, 让老人们在叙事治疗中, 重温战斗激情, 唤起自信与自尊。

(三) 高军阶 (级别) 、高职称、高学历、高收入

军休干部绝大多数在部队担任过领导职务或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对袁家岗军休所的调查中显示, 师职以上领导干部占66%;学历方面, 中专的占8.54%, 大专的占17.07%, 大学的占74.39%;技术水平方面, 高级职称的占67%, 中级职称的占25%;工资待遇上, 军休干部平均工资为10000元左右。物质条件与文化素质的优良也意味着他们需要的不是普通老人所追求的低层次养老保障, 而是精神层面上的自我实现。在本项目中, 社工通过开展音乐治疗小组、电脑学习小组、器乐学习小组等小组活动和“耄耋佳年, 福寿绵长”80大寿庆祝联欢会、春节庆祝联欢会、军休影院等社区活动, 让军休干部在活动参与中提升自信, 增强自我存在感, 充实军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也在宏观角度促进社区、军休所、军休干部之间的和谐关系。

(四) 回归地方后地方管理的养老方式

移交地方政府安置是军休干部人生的转折, 由一名军人转变为普通老百姓, 由领导职位转变为普通退休者, 自身能力、身份地位的退化所引发的“无用感”和“被忽视感”等负面情绪使军休干部常常无法适应退休生活。在本项目中, 社工利用专业个案工作方法, 在一对一的个性化交流中, 让军休干部表达自己的内心的看法, 疏导负面的情绪, 帮助军休干部认识生命规律与现有价值, 引导军休干部们更重视自身的优势和发展。

三、小结

军休工作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模式, 在袁家岗军休所的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得到了军休干部的高度评价。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的大型保障工程, 其中, 军休干部的文化特点不仅仅可以反映军休干部的需求和存在的困境, 同时也也是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切入点。经过两年多的探索, 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军休社工服务路径基本建成, “积极生活, 成功老化”的服务目标也基本实现。

摘要:军休干部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功臣, 把军休干部照顾安置好是国家和社会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军休系统一直致力于努力提高服务管理质量, 为了更全面的为军休干部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些地方将军休工作与社会工作相结合。本文结合社会工作实务经验, 梳理了基于军休干部文化特点的军休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路径与内容。

关键词:军休干部,文化特点,社会工作

参考文献

[1] 1982年1月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颁发<关于军队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1982]1号) .

[2]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编.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11.

[3] 张明, 王伟林.重庆市军休社会工作的路径选择[J].中国社会工作, 2012.4.

上一篇: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理论综述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