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实务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法律实务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特许经营作为以转让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型经营模式,其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相对零散、模糊。本文在介绍我国公布施行的财务管理、商业特许经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探讨了特许经营企业在实践过程中适用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的实务问题。

第一篇:法律实务论文范文

燃气项目股权并购重组法律实务问题解读

摘要:燃气项目并购重组目前已经成为燃气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热点,因其涉及到项目持续经营以保障民生与地方经济发展这一社会公益属性,除交易双方关注的价格公允、合同履行、风险防控等一般商事交易要素外,地方政府与燃气主管部门也将其纳入了关注视野与监管范畴。

关键词:燃气项目;股权;并购重组;燃气特许经营权

1燃气项目股权并购重组概述

燃气项目,指燃气经营者投资建设燃气设施,向用户供应燃气并收取费用的经营业态与经营行为。本文所称燃气,是指作为燃料使用并符合一定要求的气体燃料,主要利要形态包括管道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LGP(液化石油气)等。燃气项目一般以燃气公司为载体,以运输、储存、供应燃气为主要经营内容。燃气项目除一般的经济属性外,还具有保障民生和地方经济的社会公益属性。

燃气项目股权并购重组指新的投资者以取得燃气项目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的方式,获得对燃气项目的控制权,并借此实现资产重组、业务重组、人员重组、管理重组等全方位综合改组。重组之目的不仅在于投资人(股东)的变更,同时蕴含有资源整合、提升项目品质的意图。股权并购重组主要包括股权转让、股权置换、增资入股等方式。实务中,并购重组方式还包括资产并购,资产并购方式可以有效切断历史债务风险,但因涉及到资产与经营权的剥离,以及资产过户将产生较高额税负等制约因素,除并购主体为国有单位时较多采用外,其他情形下多以股权并购方式为普遍形态。

鉴于燃气项目本身的区域垄断、现金流稳定等优胜特征,再加之近来国家加强环保治理、倡导使用清洁能源的政策导向,以及中俄、中缅、中亚等燃气输送管线的陆续通气,有效缓解了气源紧张的瓶颈制约问题,我国燃气市场迎来了又一个“黄金十年”。在此背景下,燃气项目愈来愈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除新建燃气项目呈激烈争夺态势外,已建成燃气项目的并购重组也持续成为近年来燃气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热点。燃气并购重组项目的实施,除涉及到商事交易活动的一般要素外,因其牵涉并购重组后的持续经营以保障民生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公益属性,因此,燃气项目并购重组也逐渐纳入地方政府与燃气主管部门的关注视野与监管范畴。

2燃气项目股权并购流程概述

燃气项目股权并购一般包括意向协商、尽职调查、协议签署、协议履行(股权交割、公司移交、价款支付)等工作流程,就其基本内容,与其他股权并购并无实质差异,只是在对燃气经营资质手续识别、业务合法合规性判断、市场分析与财务测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判断依据和分析方法。

前述并购流程中,地方政府一般未介入或干预,体现了行政权力不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依法行政原则,如燃气特许经营权协议中涉及股东变动的限制或禁止性条款,或并购重组联动燃气市场的重组时,地方政府也个别参与了并购重组活动,甚至作为协议当事方。笔者认为,鉴于燃气经营活动涉及民生与经济发展保障,并涉及安全与环保等问题,地方政府以行业指导与业务监管的目的适度介入并购重组活动,以保障并购重组主体适格,程序、内容合法,是必要的,有依据的。

3燃气项目股权并购法律实务问题解读

3.1燃氣项目经营资质手续的判断依据与考察方法

燃气项目属于政府特许经营项目,经营资质手续系对合法经营权的记载与确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公司营业执照,系对公司商主体资格的确认;(2)燃气特许经营权,系对公司享有事燃气特许经营权的行政许可,具体内容包括特许经营权的范围、内容、期限等;(3)燃气经营许可证,系对公司商行为能力的授予。其中,燃气特许经营权居于核心地位。目标公司是否依法享有燃气特许经营权,以及燃气特许经营权的具体内容,系其合法经营的基础以及估值的核心依据。鉴于相关立法的逐步完善与复杂变迁过程,燃气特许经营权的取得方式、具体内容、记载方式等,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也成了并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注的重点与争议焦点。

从宏观视角,可以从两个方面对燃气特许经营权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分析判断:

其一,基于相关法律规定认识燃气特许经营权的合法合规性。目前,规制燃气特许经营权的主要法律规范包括:《城镇燃气管理条例》(2016年2月6日国务院最新修订实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2015年5月4日住建部最新修订实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六部委于2015年6月1日颁布实施;其他规定散见省市地方性规范。总体而言,燃气特许经营权法律规范体系已经逐渐形成,但除《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之外,其他皆为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效力层级较低,各地规定内容也较为多样化;在规范内容上,对于燃气特许经营权纵向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缺乏考量,特别是对规范实施之前已经实施的燃气项目如何适用的问题并无涉及。前述立法缺漏既遗留理论疑惑,也增添实务纷争。

其二,基于燃气特许经营权的取得方式的客观历史阶段,结合当时的政策法律背景考察燃气特许经营权的合法合规性。燃气特许经营权的取得方式大致三个阶段:2004年2月《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施行之前,主要通过协议方式取得燃气特许经营权阶段;2004年2月《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施行至2015年6月1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颁发期间,招标方式与协议方式并存取得燃气特许经营权阶段;2015年6月1日,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实施为标志,逐渐过渡到竞争性方式取得燃气特许经营权的阶段。现股权并购的标的公司,几乎都设立于前述规范颁发之前,除签署有类似于投资协议外,一般皆未签署燃气特许经营权协议,政府也未授予燃气特许经营权,如简单适用现有规范,则大量已建成燃气项目的合法合规处于严重不确定状态。笔者认为,在新法未有明确适用规则情形下,宜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按照当时的政策法律背景解读特许经营权的合法合规性。

从微观方法上,可以基于下工作思路予以分析:首先关注燃气特许经营权取得程序的合法;其二是考察燃气特许经营权内容的合法与周全,重点关注区域、期限、有偿或无偿、期限届满后的资产处置与权利延续、权利独占性与排他性等;其三是核查是否存在燃气特许经营权争议,因燃气特许权立法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规制不完备、效力层次较低、立法不统一等弊病,再加之个别地方政府与燃气经营主体存在的自利动机,导致较为复杂的燃气特许经营权纠纷,既有燃气经营者与政府之间就特许经营权区域及特许经营权期限的纠纷,也有新进经营者与原经营者的区域之争,具体罗列为下述几大类型:(1)燃气特许经营权协议对经营区域、经营期限、经营范围以及经营权的排他性约定不明引发的争议;(2)不同层级政府或燃气主管部门,将同一区域授予给不同经营者而衍生的纠纷;(3)燃气特许经营权法定享有者与燃气项目事实经营者之间的争议。完成前述梳理分析后,可以对燃气特许经营权的总体状况及风险程度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价,并根据结论意见选择继续实施交易、暂停交易,或者附条件实施交易等不同方案。

3.2股权合法性和可转让性分析

并购重组标的虽未公司,但系以股权并购方式实现,故对标的公司股权的考察亦为工作重点之一。当从注册资本的缴纳、出资手续的完善、股权登记及股权变动手续办理等角度考察股权取得(原始取得或继受取得)及股权存续的合法性,并从是否存在股权质押权、查封权、股东优先购买权等第三方权利确定股权的可转让性和转让实现方式。实务中,主要涉及以下疑难问题:(1)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关系处理与手续完善;(2)小股东权利保护及小股东表决权对交易的影响,特别是在以增资入股方式实施并购时,小股东与大股东权利的冲突与协调;(3)股权负担有质押或查封等权利限制时的交易实现。

3.3资产合法性判断

目标公司主要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燃气站场、燃气管网、设施设备等方面,对其合法性判断可基于以下要点:(1)土地使用权取得程序是否合法,土地出让协议是否已经履行完毕;(2)房屋建设、竣工、验收手续与产权证的办理情况;(3)建设工程及安装工程的建设、竣工、验收手续是否完备,承建方或安装方是否具备相应资质;(4)设施设备的产品合格证明。

3.4财务税收合法性分析

财务税收合法性分析除坚持财务数据的客观、公允、真实、合法、全面等一般原則外,还应当关注税收清缴及财务报表之外的或有负债的处理。基于燃气项目的特殊性,还应当关注资产的折旧摊销,收入的确认与核算,安全基金等费用的计提与支出等具体问题。

3.5交易税收问题

如涉及股权交易,可能产生交易税收,主要为出让方的所得税及交易双方印花税,如以增资方式实现并购重组,则当期不产生所得税纳税义务,而将在并购方期后实现股权退出收益时产生递延纳税义务。其间涉及的税费计算、代扣代缴、纳税申报义务人、申报期限、申报地点等具体事项,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办理,不宜拖延以免产生滞纳金或罚款,更不应偷税漏税而导致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风险。

3.6股权变更登记问题

股权变更登记包括章程修订、股东名册与出资证明书的变更与核发等内部变更,也包括工商变更这一外部变更。根据《公司法》规定,未办理工商变更登记虽不影响股权变动协议的效力,但股权未作变更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权利主张。 为确保交易稳定,避免发生争议,特别是规避与第三人之间的争议,应及时办理股权变更登记。

前文所述,为股权并购重组须关注的主要问题,具体到个案,当有更多细节须关注梳理,如涉及国有资产,还需严格遵循国有资产处置程序规定。燃气项目并购重组除关注交易双方的利益平衡外,还应当兼燃气项目的社会公益属性,地方政府与燃气主管部门基于行业监管职能,可在并购方重组方的资信判断、重组后的项目持续运营保障等方面,给予指导、服务、监管。

参考文献

[1]张菊霞.股权并购中权力滥用的法律调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2]刘勇,赵忠德,周淑慧,武松,郭杰,赵志斌.中国燃气行业天然气利用状况及发展趋势[J].国际石油经济,2016,(6).

[3]陈新松.中国天然气产业法律规范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完善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16,(12).

[4]陈珊.企业并购风险及其防范[J].国际商务财会,2018,(5).

作者:李公科

第二篇:特许经营财务管理法律实务问题探析

摘要:特许经营作为以转让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型经营模式,其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相对零散、模糊。本文在介绍我国公布施行的财务管理、商业特许经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探讨了特许经营企业在实践过程中适用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的实务问题。

关键词:特许经营 财务管理 法律制度

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作为新型的商业经营模式,财务管理在特许经营活动中就显得比较重要。为了促进特许经营健康、有序地发展,明晰特许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规范,本文拟根据国家公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特许经营的财务管理法律实务进行初步探讨。

1 特许经营财务管理的法律与政策依据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税法、合同法、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针对特许经营及其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85号)、《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商务部令第15号)、《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商务部令第16号)、《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商务部令第8号)及其(二)(三)(四)补充规定,以及财政部、商务部等相关部委出台的规章制度。为了简洁起见,本文仅针对特许经营法律法规中涉及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实务性探讨。

2 特许经营财务管理的法律实务问题探讨

2.1 《企业连锁经营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的实务探析

我国关于特许经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目前主要是财政部发布实施的《企业连锁经营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财商字[1997]411号)。该暂行规定适用于直营连锁(又称正规连锁)企业、特许连锁(又称加盟连锁)企业和自愿连锁(又称自由连锁)企业。其具体规范的方面有:

2.1.1 财务备案制度。企业应在实行特许连锁经营后的一个月内,将连锁经营的实施方案报同级财务部门备案,各级财务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区企业连锁经营财务管理的规范工作。

2.1.2 财务信息披露制度。连锁企业应当按照有关分行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全面系统地组织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财务报告,并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方面通报重要的财务信息。连锁企业应当根据内部经营管理的特点,按照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建立适合企业经营特点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2.1.3 要求特许经营企业建立完整的财务监控体系。通过建立制度监控、会议监控、实物监控和指标监控等方式,使总部及时掌握销售、价格、存货、纳税、资金等方面的信息,了解各门店的外部或内部情况,并及时调整调控措施。

2.1.4 连锁企业应当逐步实行财务会计电算化。连锁企业总部可根据本办法和当地实施细则,研究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2.1.5 明确对特许经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是明确特许经营中总部与加盟店的财务关系。在特许连锁经营体系中,特许连锁总部同加盟店签订合同,授权加盟店在规定区域内使用自己的商标、服务标记、商号、经营技术和销售总店开发的产品,在同样形象下进行销售及劳务服务。总部对加盟店拥有经营权和管理权,加盟店拥有对门店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加盟店具备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

二是明确加盟费比例及其会计处理。加盟店根据合同,按不高于销售额(营业额)3%的比例支付给特许者的与其生产经营有关的特许权使用费,计入管理费用。特许者收到加盟店交来的特许权使用费,计入其它业务收入。

三是明确国有企业参与特许经营在财务管理上的特别规定。国有企业与集体、民营、“三资”等其它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连锁时,国有连锁企业应将连锁经营合同等有关资料报送同级财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备案,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2 《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条款探析

在《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15号)第五条规定,特许人需要披露12个方面的信息,涉及财务的条款主要在四个方面:

2.2.1 特许人拥有经营资源的基本情况披露要求。特许人应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说明能够提供的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经营模式及其它经营资源情况;如果上述所列经营资源的所有者是特许人的关联公司,披露该关联公司的基本信息,特许人同时应当说明一旦解除与该关联公司的授权合同,如何处理该特许经营系统;特许人(或其关联公司)的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涉及诉讼或仲裁的情况;

特许经营的核心就是无形资产的输出,即知识产权的转让。在“特许人拥有经营资源的基本情况”中,要求披露特许人所拥有的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经营模式及其他经营资源情况。特许人无形资产的数量、质量,需要进行评估,按标准予以确认和计量,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2.2.2 特许经营费用的基本情况及其披露要求。①特许人及代第三方收取费用的种类、金额、标准和支付方式,不能披露的,应当说明原因,收费标准不统一的,应当披露最高和最低标准,并说明原因。②保证金的收取、返还条件、返还时间和返还方式。③要求被特许人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前支付费用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说明该部分费用的用途以及退还的条件、方式。

特许经营人通过输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需要向被特许人收取费用,这是商业特许经营区别于其他连锁经营模式的地方,也是以前最容易出现纠纷与欺诈现象的问题。在“特许经营费用的基本情况”中,规定了需要披露的收费的标准、金额、用途等等。收取的到底是加盟费还是保证金,财务人员要在会计核算中做好账务处理,要清晰地反映出来。

2.2.3 特许经营网点投资预算情况及其披露要求。①投资预算可以包括下列费用:加盟费;培训费;房地产和装修费用;设备、办公用品、家具等购置费;初始库存;水、电、气费;为取得执照和其他政府批准所需的费用;启动周转资金。②上述费用的数据来源和估算依据。

该款以及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禁止市场上进行不实宣传的“零风险、高回报”、“加盟零风险,一年可回本,三年利翻番”、“投资加盟,稳赚不赔”等诱导式、欺骗式的虚假广告。在“特许经营网点投资预算情况”中,规定了需要披露投资预算情况,尤其强调了“数据来源和估算依据”。财务人员应该配合公司做好投资预算,要做到数据清楚、可靠、真实和专业。

2.2.4 对特许经营中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有些尚未规范的特许经营企业,没有专业的财会人员,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可能只有简单的流水台账,没有正式的财务报表,很明显已经不能达到国家的要求。信息披露制度规定要披露“最近2年的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审计的特许人财务会计报告摘要和审计报告摘要”。这是要求特许经营企业平时就要做好财务的规范工作,财务报表要经事务所审计。

2.3 针对餐饮连锁企业价格管理、财务管理的特别要求

在《关于规范餐饮连锁企业价格管理的通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价格[2000]2148号)中,相关规定是:

餐饮连锁经营企业要严格执行明码标价的规定,使用物价部门监制的标价签或价目表,做到价目齐全,标价详尽准确,摆放位置醒目。应努力改进生产经营管理,完善企业成本、价格台帐等内部管理制度,为消费者提供质价相符的餐饮服务。同时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餐饮连锁企业的指导,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依法查处不执行明码标价规定以及进行价格欺诈、牟取暴利和低价倾销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餐饮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持餐饮市场价格水平合理稳定。

2.4 其他与特许经营财务管理相关的法规、政策

2.4.1 商务部对特许经营费的范围、确定原则作了明确规定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4年第25号)第十四条规定:特许经营费是指被特许人为获得特许经营权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下列几种:(一)加盟费:是指被特许人为获得特许经营权而向特许人支付的一次性费用;(二)使用费:是指被特许人在使用特许经营权过程中按一定的标准或比例向特许人定期支付的费用;(三)其他约定的费用:是指被特许人根据合同约定,获得特许人提供的相关货物供应或服务而向特许人支付的其他费用。保证金是指为确保被特许者履行特许经营合同,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收取的一定费用。合同到期后,保证金应退还被特许人。

特许经营双方当事人应当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商定特许经营费和保证金。

2.4.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第11号)第八条规定,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商业网点规划调控,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卖店、专业店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并提出了一些鼓励措施。

2.4.3 国务院新闻出版署《关于连锁店经营图书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且经营管理比较规范的连锁店,可以开展图书的零售业务,但不能从事图书批发活动。鼓励开办图书专业连锁店,但连锁经营的总店资产规模应在1000万元以上。对一般连锁店经营图书,可由其总店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图书经营许可证,连锁店各分店办理许可证的手续可以简化。

2.4.4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485号)和《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15号)规定,申请备案的特许人应当提交特许人的市场计划书、特许经营合同样本等材料,并且对特许经营合同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强制性要求,从而有利于对特许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市场计划书是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推广加盟业务的一个载体,真实、科学的市场计划书有助于潜在投资人分析判断,以便做出投资决策。财务内容是市场计划书的灵魂,其中包含大量的财务数据和财务内容,财务人员要以严谨、科学和专业的态度参与制定。

2.4.5 国家财政、税务部门关于纳税、减税、免税的财务处理的规定。对于特许经营企业纳税、减税、免税的账务处理,有特殊规定的依照特殊规定处理(另文探讨),没有特殊要求的,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格式和科目进行处理。

3 结语

以上我们简要探讨了针对特许经营财务管理活动的法律实务问题。由于特许经营在我国发展的比较迅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加之国家出台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政策不断丰富和更新,在一篇短文中很难面面俱到地探讨。鉴于目前特许经营活动的现状,我们期待各相关主管部门,能够重新梳理、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财务管理的各种规范,使特许经营的财务管理活动更加规范、有序。

参考文献:

[1]文宏志.特许经营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64-266.

[2]冯云国.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重在财务[J],中国财经报,2007.6.1.

本文是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科研项目《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09B04,主持人王艳梅)》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黄体允

第三篇:基于工作过程的《经济法律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提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经济法律实务》作为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是培养能够运用经济法律法规知识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立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授课实际,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经济法律实务》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视角,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经济法律实务》课程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并对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教学反思。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经济法律实务;教学改革;反思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概念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将学习与工作整合起来,为有效的职业学习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过程。

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教学中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掌握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互动的情境性学习环境。

二、高职学院目前《经济法律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每个公民都应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了《经济法律实务》课程。《经济法律实务》课程的教学探索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也在不断推进。各高职院校的《经济法律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教学内容上摈弃了法学意义上关于经济法、商法、民法调整范围及内容的争论,突破了传统的理论体系,在教学体系上涵盖了经济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部门以及商事仲裁、民事诉讼等纠纷解决程序法的内容,并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教学内容以“必要、够用”为度,力图避免枯燥繁琐的理论演绎,并通过加入相应的个案分析使内容更通俗易懂。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线,根据课本的章节决定教学内容,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即使是引入了案例教学,但案例的作用仅是辅助性的为了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课程教学中即便引入工作任务,但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低,工作任务分析笼统、粗糙。更重要的是,《经济法律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专门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经济法的薄弱环节。受思路限制,大部分教师仅以案例分析作为实践课,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限制,而且会有纸上谈兵的倾向。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经济法律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经济法律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按专业面对的实际工作的岗位群或工作领域来确定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第二步,按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设定学习情境,明确教学项目。第三步,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下文将针对授课实际,围绕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简单探讨。

(一)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这一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也叫职业行动领域。它的特点是,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本文所分析的开设《经济法律实务》课程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商务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等,该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商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基于这种岗位需求,兼顾个别学生创业及个人发展的需要,瞄准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基于职业岗位(群)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需要整合典型的工作任务。如进行商务谈判,签订买卖合同等合同是上述专业学生就职企业岗位后会经常要做的工作。在教授《合同法》时,我们首先调研分析学生就职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岗位的相关工作任务,围绕从合同谈判到合同履行整个工作过程设计相关工作任务:如签订经济合同,为企业制定合同风险防范方案,企业发生履行合同纠纷后,如何高效解决合同纠纷。然后根据完成这些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法律知识的组织。

(二)设定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指的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的、包含任务的工作活动事件。它是在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紧密围绕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是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职业能力的培养。学习情景设计是“搬”企业到学校,模仿企业的实际生产操作情境,按照真实性、综合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原则进行。

如在《合同法》讲授时,根据合同事务处理特点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教师有目的的以案例为载体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一些学习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如基于上文提到的签订经济合同,围绕为企业制定合同风险防范方案,企业发生履行合同纠纷后,如何高效解决合同纠纷的工作任务,设定学习情境:如分小组模拟怎样订立合同;创设案例分析合同是否有效;合同如何履行以及如何终止;合同责任追究和损失救济几个学习情境。在这个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习情境再具体分成若干个小情景,每个情境之间是递增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实现了“合而为整,分别进行”的工作过程设计。以上学习情境的设计基本涵盖了一般合同实务处理通用的学习内容,根据创设的学习情境,一一对应《合同法》总则的相关内容。

(三)变革教学模式

在上述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之后,我们必须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助协助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小组工作为单位,如讲授《公司法》时,学生为完成模拟申请设立公司,以小组为单位,主动进行市场调查,选择确定公司的类型,讨论确定公司的名称,了解公司设立需要具备的条件,需要准备的申请文书,查阅资料,明确需要经过的程序等等。教师对各小组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引导辅导,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项目任务的活动中。各小组进行任务分工,伙伴交流、资料查阅、教师咨询、文件制作、作品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每个学生亲力亲为,对工作印象极为深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四川城市职业学院2012级连锁经营管理1班近40名学生进行访问,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以后,学生们普遍认为在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后,课堂注意力时间变长,大大促进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增强。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

(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手段的实施,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这就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知识及精湛的职业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企业背景,熟悉工作过程,能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于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整体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到工作过程中去。目前高职院校的法律教师,大多数是经过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长期接受的是传统的学科体系教育,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技术水平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及时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种措施、资源的保障。如教师在创设《经济法律实务》课程的学习情境过程中,案例是较为常用的载体,学习情境设计的成功与否与其载体选择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应该要通过科学的载体选择,使工作过程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如何科学的选择载体,科学的选择案例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于此同时,应该建立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相对应的教材体系。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课程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教师应与企业合作开发,共同编写教材和综合实训指南,引进企业项目资源,利用企业真实项目,以项目为主线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编写特色校本教材。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特点就是能够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经济法律事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所作出的探索,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更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及课程开发》,《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6月;

2、桂步祥:《基于工作过程的经济法课程教学设计》,《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4月;

3、乔娇娇、鲁迎旭:《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济法课程教学设计》,《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年1月;

4、刘艾莉:《论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1月。

作者:鲁敏

上一篇:教师安全论文范文下一篇:幼师实习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