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2023-02-08

汇报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时密不可分的,关乎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竞争力。想必很多朋友在汇报写作中,遇到很多难题,应该如何正确开启汇报写作的姿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大执法检查汇报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人大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省人大安全生产法 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省人大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来源: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06-06-28 阅读次数: 1723

(2006年6月23日)

尊敬的文升副主任及检查组的各位领导: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四周年之际,省人大常委会在遵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充分表明了省人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极大关心,对遵义安全生产发展的关注和关爱,必将推动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好转。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将我市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的情况汇报如下,请批评指正。

一、全市安全生产总体发展态势

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在各级人大的监督和政协的支持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安全生产。在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连续六年实现“双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2000年分别下降15.69%和37.5%,2001年分别下降12.3%和5.25%,2002年分别下降17.78%和2.96%,2003年分别下降19.82%和3.45%,2004年分别下降21.53%和1.78%,2005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906起、死亡346人,同比分别下降1.31%和8.47%。2001年荣获“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一等奖。“十五”期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387起,死亡1636人,与“九五”期间同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和8%。今年1-5月,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30起,死亡112人,同比分别下降10.44%和8.94%,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但煤炭、铁路等行业事故死亡人数有所回升,形势依然严峻。

二、全市重点行业基本情况

(一)煤炭行业基本情况

1、煤炭资源状况

遵义是全省重点产煤地区之一,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煤炭资源拥有量210.47亿吨,查明资源量62.1亿吨,占拥有量的29.5%;探明和控制储量9.84亿吨,分别占拥有量和查明量的4.7%和15.8%。

2、煤炭生产企业情况

2005年,全市共有地方合法煤矿313对,设计年生产能力2022万吨,平均单井生产能力6.46万吨,其中,生产及技改矿井208对,设计年生产能力921万吨,平均单井生产能力4.42万吨;新建矿井105对,设计年生产能力1101万吨,平均单井生产能力10.48万吨。全市煤矿主要分布在桐梓、习水、仁怀、遵义、汇川、绥阳六县、区(市),其煤矿数量占全市煤矿总数的97.5%,东部六县共有8家3万吨的合法煤矿。

此外,我市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煤矿管理的决定》(黔府发[2001]6号)以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家庭生活自用煤矿采挖管理的通知》(黔府办发[2000]172号)精神,经当地县、区(市)政府确认,市政府批准同意的农村生活自用煤矿101个,按照《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黔党发[2003]17号)精神,我市农村生活自用煤矿全部停产整顿。

3、煤炭生产需求概况

2005年,全市地方煤炭产量1103万吨,征收煤炭税费3亿多元。煤炭产品主要流向为:供应习水电厂、鸭溪电厂、遵义电厂电煤共443万吨,供应本市工业、农业、商业等生产用煤约260万吨,供应本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煤约270万吨,通过公路、铁路、水路外销渝川、两广等地煤炭约130万吨。 2006年1?5月产煤 吨,同比 %,预计全年产煤1300万吨,煤炭需求约1700万吨,产需缺口400万吨。预计到“十一五”期未,全市煤炭年需求量约为4300万吨,规划设计年生产量约为5000万吨(其中现有矿井整合后设计年生产能力2790万吨,重点项目配套建设设计年生产能力2256万吨)。

(二)道路交通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道路435条,主要道路通车里程达186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9.6公里(贵遵高速51.6公里,崇遵高速128公里),占道路总里程的0.96%;国省道1714.4公里,占道路总里程的9.2%;县乡道16921.6公里,占道路总里程的90.8%。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41388辆,驾驶员218731人。全市有交警支队1个、交警大队14个、中队46个、有交警458人;有3个省直属高交警大队,共有警力28人(贵遵高速四大队10人,崇遵一大队9人,崇遵二大队9人)。

三、加强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安全生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搞好安全生产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是政府职责的施政体现,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安全生产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近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安全发展的基础。市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2次以上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市委有2名领导联系安全生产工作。市政府每年都要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关于安全生产有关工作的市长办公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每年组织全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以上。市人大、市政协领导每年都参加市安委全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对安全生产提出建议和意见;今年市人大主任会议还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煤炭安全的汇报。市委傅传耀书记、市政府卢守祥市长多次对安全生产重要问题作出批示,并经常深入基层、企业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各级政府按省政府要求按程序选配专职领导,市政府已选配了煤矿安全专职副市长,年产煤在100万吨以上的遵义县、习水县、桐梓县、仁怀市都选配了专职分管领导,一些年产煤30万吨以上的乡(镇)已选配了专职乡(镇)长。全市所有煤矿均派驻了煤矿安全监督员,各乡(镇)都明确了交通安全协管员。

(二)结合安全实际,创新监管机制

结合遵义安全生产实际,我市先后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规定、制度和办法。1997年制定和实施了《遵义市安全生产事故责任金管理办法》,2001年制定和实施了《遵义市重特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煤矿管理工作的决定》,2003年制定和实施了《遵义市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保证金制度》,2004年制定并实施了《遵义市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遵义市安全生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实施细则》、《遵义市加强非公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遵义市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定期向社会公布制度》,2005年以来,又先后制定和实施了《遵义市安全生产问责制暂行办法》、《遵义市安全生产执法规则》、《遵义市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遵义市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方案》及情况通报制度、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细化或量化了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受到国家安监总局和省安委的好评。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我市即将出台《遵义市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基本规范》、《遵义市煤矿安全生产量化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督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等级、上台阶。

(三)狠抓指标控制,落实各级责任

一是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到基层。每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区(市)政府都要签定大安全目标责任书,分管煤矿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的副市长要与各县、区(市)政府签订煤矿、道路交通及消防安全包保责任书。各县、区(市)也及时把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了基层和生产经营单位,逐级签订包保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二是实行市政府领导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2003年拟制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包保”责任制的通知》(遵府办发〔2003〕34号),2004年又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包保”责任有关工作的通知》(遵府办发〔2004〕28号),各位副市长在安排、检查工作时都强调安全生产,而对“包保”地的安全生产更是倾注了很大精力,经常深入基层、企业、交通要道和重要岗位指导和督促安全生产工作;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市安委办每月都对各县、区(市)指标控制情况以简报的形式通报全市,每季度都通过《遵义日报》向社会公布各县、区(市)指标控制情况,对超控指标的单位实施行政问责,提出警示和整改意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有效地控制了各项安全生产指标。

(四)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安全意识

一是广泛开展宣教工作。各级各部门以《安全生产法》宣传为契机,以创建“平安遵义”为载体,以“四五”普法为抓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五进”活动,把《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煤炭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四五”普法、“四在农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以会代学、有奖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摄影、橱窗墙报、电视专题、远程教育、露天电影等多种宣传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重大举措、先进经验和反面典型,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百社千村、入百企千校、惠千家万民”宣传教育活动。目前,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128个、村寨2225个、企业481家、学校1450所、家庭11493户,创建“文明社区”28个、“文明村寨”33个、“文明学校”35所,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第五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 二是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市、县(区、市)两级煤炭安全监管和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按照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各地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执法业务培训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资格、安全技能、安全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培训等。2005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共举办各类安全教育培训班30多期,培训乡(镇)长、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8500余人。各类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认真搞好岗前和在岗安全教育培训,共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6万多人(次)。其中,培训煤矿特种作业人员8期1872人,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值班员2期450人,煤矿工人26000人(次)。“十五”期间,全市招聘煤矿专业技术人员43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9人,中级职称的233人。

(五)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行政执法

1、煤矿安全方面:一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每次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中,都要深入现场、深入井下,对煤矿进行监督检查,既督促煤矿建章立制,又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对发现的隐患和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对不按要求执行煤炭监督管理部门下达的指令和存在安全隐患又不及时整改的行为,严肃处理,绝不手软;二是煤炭、安监、煤监部门督促煤矿企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重点监督煤矿企业制定和落实防范安全事故的措施,事故应急预案,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停产煤矿整顿制度,重大隐患的防范和专家论证制度,煤矿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下井带班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对未建立或落实不力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不按规定要求整改的进行严肃处理;三是依法严格执行“六证”管理,在证照年检中,实行县级全面检查、市级抽检,对在检查和抽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责令限期整改。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不予年检,并暂扣有关证照。

2、道路交通方面:一是加强路面管控力度。以国道、省道、辖区主干道为重点,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严厉打击客车超员、无证驾车、超载超速、酒后驾车、违反交通信号等13类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重点违法行为,并严格执行客运车辆违法信息抄告制度,抄告率达100%,加大了交通违法信息的录入工作,有效的震摄了交通违法行为,在全市形成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二是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客运车辆、摩托车、低速载货汽车、危险剧毒物品运输车、打击假牌假证、无牌无证、挪用号牌及学校、幼儿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专项活动,继续深化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和平安畅通县区的创建工作,切实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三是合理及时调整勤务安排,在中心城区推广“点、线、面一体化”、交、巡警合一的执法模式,在国、省干道和县、乡公路全面实施“区段化”管理,实行量化考核,提高了民警的上路率、管事率。同时又及时掌握了公路上的治安状况,积极与道路沿线派出所等部门联系,加强治安联动,严厉打击了车匪路霸和利用交通工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以打促防,以打治乱,净化了交通治安环境。

煤矿和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严格执法和管理,推动了整个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

(六)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双基工作

煤矿安全方面:去年以来,各地共投入1亿多元用于煤矿通风系统、瓦斯监测监控联网、企业安全技术改造、设备维修等建设。所有煤矿基本实现了矿车运输、绞车提升、主扇负压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电缆下井、矿灯照明。到目前为止全市300处煤矿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60处安装了瓦斯抽放系统,160处煤矿使用了金属支护(其中49处煤矿使用液压单体支护),30处煤矿使用了机车运输。 交通安全方面:去年以来,市、县(区、市)交通、交警、公路、农机等部门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危险路段整治改造、交通警示标志、交通安全村、农机平安乡(镇)等建设。 安全基础方面:今年,我市各级将投入200多万元创建安全示范乡(镇),围绕抓基层、打基础、强监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全市全面开展。

(七)突出监管重点,深化专项整治

近年来,我市始终以煤矿、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为重点,立足标本兼治,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煤矿专项整治

(1)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21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市政府及时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由分管煤炭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组成的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严厉打击非法煤矿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矿严厉打击非法煤矿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实施意见》(遵府办发〔2005〕125号)。市、县(区、市)两级按照“五整顿四关闭”的要求,对辖区的煤矿进行逐矿检查排查,相关部门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而被停产整改的煤矿及时暂扣有关证照,下达停产整改指令通知书。为了使所有停产整改的煤矿真正做到停得下来、改得彻底,市、县(区、市)两级加大对停产整改煤矿的监管力度,采取登报接受社会监督(2005年11月11日,市整顿关闭领导小组在《遵义日报》上公告了93家停产整顿矿井名单)、明确驻矿监督员跟踪监督、成立检查组巡回检查等措施进行督促整改。为了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市政府于去年10月份组成了五个联合检查组到全市产煤县、区(市)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并对县、区(市)验收上报合格的93家停产整改煤矿进行了逐矿复查复验。90%的停产整改煤矿按要求整改达到了安全生产许可条件,其余经整改后仍未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被列入关闭对象。 (2)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黔委厅字〔2005〕56号),我市在整顿关闭煤矿工作中,第一批必须关闭的煤矿是48对,为了切实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市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分配关闭煤矿任务,接受任务的县、区(市)随即召开分析会、座谈会。市有关部门经过认真的筛选,按时上报了关闭煤矿,经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并公告,我市第一批关闭煤矿分别为桐梓县13对、遵义县10对、仁怀市5对、习水县15对、汇川区1对、绥阳县1对、湄潭县1对。为了及时彻底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监督,市整顿关闭领导小组于2006年4月12日在《遵义日报》上公布了46对关闭煤矿名单。4月20日,市政府批准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煤矿关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市府明电〔2006〕73号),《通知》明确要求对关闭煤矿供电部门立即停止供电、公安部门立即停止审批炸材,供电、公安部门令行禁止。4月底,全市46对关闭煤矿已全部关闭停产。目前,有10对矿井停产封闭,有36对矿井停产整合,整合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我市第二批煤矿关闭指标已分解到产煤县、区(市),现正在筛选、排名,落实之中。 (3)积极推进瓦斯治理。由于我市煤矿多为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市政府对此历来高度重视。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及“淮南”会议召开后,各地、各部门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瓦斯集中专项整治工作,市、县(区、市)两级政府及时成立了煤矿瓦斯整治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负责同志和行业部门联系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2005年9-10月,市政府2次组织市安监、煤炭、发改委、监察、公安、经贸、国土、工商、遵义煤监分局等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组成的10个督导组对全市煤矿进行了督查指导、许可验收和技术“会诊”,督促企业投入整改资金432万元,解决“一通三防”问题隐患107处。指导帮助企业通风能力核定、建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目前,全市各县、区(市)均实行了瓦斯检测日报、采掘计划月报、井下采掘图纸季报、巡回检查督导等制度。

2、道路交通专项整治:按照“五整顿”、“三加强”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04〕12号)及《省公安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黔公通〔2004〕75号),重点开展了打击国道、省道及乡村道路的“双超”、“二无”和公路客运安全及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去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类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21次,出动警力41826人(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46178人(次),交通违法信息录入30余万条,其中查处重点违法行为:无证驾车6950人(次)、酒后驾车182人(次)、超速行驶5013人(次)、违法超车4107人(次)、违法装载行驶70231人(次),更正“大吨小标”车辆5836辆,吊销驾驶证95本,暂扣车辆8488辆,暂扣证件3735本,治安拘留325人(次)。为加强道路交通的源头管理,全市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清理从业人员127人,强制培训安全管理员160多人,危化车辆驾驶员34人,督促21个企业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145处(个)。检查乡村便道716条,整治低速黑车入户716台,强制报废低速车178台;水上交通突出整治渡运安全秩序、短途客运和旅游客运安全秩序,狠抓“四客一危”的执法检查,打击“三无”船舶非法载客运输,开展库区专项整治,检查各类船舶1656艘(次),渡口396处(次),纠正违法行为192艘(次),拆解取缔“三无”船舶34艘。 去年以来,我市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校园安全、旅游等行业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消防火灾、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等事故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八)严把市场准入,严格行政许可

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为契机,依法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按照《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32号),认真做好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申请、颁证工作。全市254对生产矿井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安全生产许可申请,其中207对获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另有47对已通过省、市有关部门验收,证照正在办理中;1289家非煤矿山,1235家提出安全许可申请,已受理1235家,发证925家;294家危化品从业单位,289家提出了安全许可申请,按照许可权限有关规定,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289家,其中,生产企业38家,甲类经营许可证220家,乙类经营许可证31家;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25家,其中生产企业11家、经营企业13家已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并发证;建筑企业应申请安全许可证116家,108家通过审查发证。

(九)加大责任追究,严肃查处事故

为加大控制指标执行情况监控工作,2005年10月,市政府对超安全控制指标的汇川、凤冈、仁怀、桐梓等四县、区(市)政府实施了行政问责,有效推动了全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和“四不放过”原则,对仁怀“8.25”、桐梓“10.1”、习水“10.2”等一批煤矿和交通重大事故、典型事故进行了重点查处。2003年10月以来,共有86名国家工作人员因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被处理,其中县级干部2人,科以下干部84人。2005年发生应由市人民政府和市安监局批复结案的安全生产死亡事故39起,已批复结案39起,在规定时间内的批复结案率为100%。现正在按 清理 。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全市国家机关、国企人员投资入股煤矿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清理,全市有32名个人和3个单位投资入股,涉及18个煤矿,入资2039.61万元,现已全部撤资。

(十)加强救援建设,提高处置能力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下发的应急救援预案,市政府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市安全生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去年12月,市安监局、红花岗区政府在中心城区组织进行了危化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同时,市安监局、市煤炭局、遵义煤监分局还经常督促煤矿企业开展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高煤矿企业处置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在重特大事故抢险救援方面,我市成功处置了“2005.3.11”遵义市长征电器电镀厂危险化学品仓库垮塌,剧毒化学品散落事故;“2005.12.19”遵义县三渡镇鑫源煤矿冒项特大事故,井下18名矿工获救生还。

(十一)加强舆论监督,发挥社会效应

各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先进典型经验。2005年11月,市安监局、市煤炭局、市监察局、遵义煤监分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举报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奖励办法的公告》,并在市级主要媒体上进行了公布。市政府已安排财政资金10万元,作为奖励举报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的专项经费。今年以来,广大群众通过举报电话和举报信件,共举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354条(次),每一件举报的隐患都及时得到处理。其中涉及煤矿生产安全等方面的举报电话、信件25起,有关部门均进行了查处。同时,市安委办每季度都在《遵义日报》登载全市安全生产控制目标执行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四、存在问题

(一)煤矿行业安全现状较为严峻。一是煤矿伤亡事故多发、易发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形势非常严峻。1-5月,全市煤矿事故死亡51人,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45.54%;二是群众生活用煤紧缺,私挖盗采时有发生。

(二)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一是生产技术水平低。安全生产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安全保障能力较差,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特别是多数煤矿企业没有双回路电源,不适应安全生产发展需要;二是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低。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完整,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规范,一些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多数凭经验办事;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低。中小型企业的技术人员、特种人员、从业人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低,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差。被动安全多、主动安全少。

(三)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意识谈薄。不少企业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学习、掌握、理解、执行不够,在安全生产上存在“要我安全”的被动行为,对安全生产管理没有真正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作用,企业抗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很大程度上安全生产还是单一的依靠政府监管、行政推动,而企业为主的安全生产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目前,市、县(区、市)两级安全监管部门在编制、人员、经费、装备等要素上与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尤其是乡镇一级无监管机构、无专门监管人员、无监管执法权,监管难度较大。

(五)铁路安全属地管理难度较大。2005年,我市辖区内铁路路外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9起,死亡39人,超省下达控制指标129.4%。今年1-5月,发生事故41起,死亡18人,同比分别上升了115.7%和100%,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铁路部门不仅去年未按规定交纳11万元责任金,而且今年安全生产责任书至今未签订。

五、下步工作意见

(一)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为契机,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一是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努力营造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以“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在遵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媒体,进一步广泛深入宣传胡锦涛总书记3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学法、懂法、用法水平;二是制定和完善地方规范性文件,努力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二)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监察。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和执法程序。尤其要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执法队伍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建设,更好地适应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双基”工作,推动安全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进一步突出和加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主体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努力推动“两个”责任主体的落实,加强“双基”工作,督促企业在生产的各环节、全过程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企业安全意识、严格安全制度、规范操作规程、约束安全生产行为,逐步实现科学化指挥、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生产。

(四)加强“十一五”安全规划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安全规划纳入“十一五”规划。

(五)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通过不断加大企业自身的安全投入,逐步解决安全生产欠账问题。 安全生产,任重道远,我们将以省人大这次执法检查为契机,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认真履行政府工作职责,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加快遵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谢谢大家!

第二篇:人大林业执法检查工作情况汇报

县人大林业执法检查工作

情 况 汇 报

县 林 业 局

( 2005年4月18日 ) 各位领导:

根据县人大2005年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太人常办字(2005)7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县关于《森林法》宣传、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森林法》的宣传情况

自1998年7月1日新的《森林法》实施以来,在《森林法》学习宣传上,我们抓了以下几个方面折工作:

一是抓好林业系统职工的学习。按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我局每年都要组织本系统职工统一培训,并进行测试,把《森林法》做为林业干部职工的必修课和岗位培训的必考课。到目前为止,林业系统机关和基层共有150人通过学习,获省市统一进行的执法考核合格资格,成为持证上岗的执法人员占全体林业干部的98%以上。

二是做好向群众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新的《森林法》正式实施,分管林业的副县长在县电视台作了题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森林法〉,依法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电视讲话。随后,林业局录制了宣传磁带,出动宣传车,用一周时间

1 深入所有乡镇宣传,边广播、边写标语、边发材料。山区各乡镇充分利用当地宣传舆论工具,通过电视讲话宣传栏、印发材料、写标语、做广告、开学习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近几年来,市、县两级人大、政协多次对我县林业生产和林业行政执法进行视察,审议和检查,大大促进了我县宣传、贯彻、实施《森林法》工作和各项林业工作的开展。

二、营林生产情况

***县是8省十九个重点山区县之一,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030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占60%,为12.33万公顷;山场优势明显,可以说是希望在山,潜力在山,林业已逐步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及林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林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林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县有林地面积已达到10.7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41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上升到50.7%,林业总产值逐年增加,2004年已达到3.1亿元。特别是2000年以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引进与实施,共完成各类造林19.72万亩,封山育林70万亩次,中幼林抚育25万亩,其中项目造林16.72万亩,其它造林3万亩,为***林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1、林业项目的完成情况

(1)、世行三期“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县从1999年开始该项目的实施,总规划造林(垦复)面积3134.8公顷。项目总预 2 算投资15008.56万元,其中利用世行信贷资金829.7万元,项目区覆盖10个乡镇。通过四年多的实施该项目共完成造林(垦复)面积2880公顷,完成了项目计划。

(2)、退耕还林项目。自2002年开始,我县承担了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退耕还林项目的建设任务。通过三年的实施,截止2004年,全县共完成8.9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4.8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1万亩,除每亩补助50元苗木款外,国家对坡耕地给予了5-8 年的管护费和粮食补助,每年的补助金额达1104万元。

(3)、世行四期“林业持续发展项目”。该项目从2003 年在我县开始实施总规划面积4900公顷,总投资为2300余万元,目前,项目实施已进入第三年,任务完成约为计划的70%,进展顺利,效果良好。

(4)、退耕还林科技支撑项目。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2004 年我县作为全省唯一的一个县,实施了退耕还林科技支撑项目,共完成该项目的造林、培育4400亩。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县科技兴林水平。

(5)、个私林业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几年项目带动,个人投资荒山造林,发展经果林及用材林,在我县已由点到面逐步铺开。2004年全县个私造林达5000余亩,占全县2005年2万亩造林任务的四分之一,为我县林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2、2005年营林生产情况

3 2005年我县营林生产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为可喜的局面。全省南方片春季造林现场会在***召开,对我县营造林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县共完成新造林2万亩,并对前两实施的退耕还林项目,开展了“回头看”活动,针对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补缺补差和补植工作,全县共进行各类补植面积达9000余亩,进一步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3、林业项目的实施,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1)、促进了***林业的对外开放步伐。林业重点项目的引进与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林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达到了功夫下在绿化之内,意义达到林业之外的效果,同时也大大开拓了***林业的发展空间。

(2)、促进了林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林业重点项目始终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注重引进国外先进营造林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林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进程。在项目工作中,我们结合“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的建设,重点应用推广了ABT生根粉、菌根剂、稀土微肥、容器育苗、板栗嫁接等育苗、造林新技术,使***的科技营林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同时通过林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全县涌现出了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的科技兴林示范点(户)面积达1500公顷。项目先进的管理方法和 4 营林技术,已在全县的林业生产实践中广泛推广,并产生了较好的辐射推动作用。

(3)、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林业担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造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各种项目造林及其它造林本身就是一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据测算,近几年***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150平方公里。山绿了,水清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发展了很大变化。

(4)、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通过营造林项目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每年可解决4000多个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许多过去的荒山秃岭,现在是绿树成荫。同时,通过创办集体林场,壮大了集体经济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林政管理情况

我县是林业大县,森林资源比较丰富。几年来,由于木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木材价格上涨快,给林政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林业部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困难重重、阻力很大,但林政管理工作取得了有效成绩,主要表现在:

1、采伐限额指标得到很好的落实,林业行政执法战果辉煌。近几年来,我县的森林采伐量都控制在采伐限额之内,每年的采伐量 5 都没有超过5成立方米。2004年度,全县共核发林木采伐证3920份,采伐林木蓄积32143立方米。其中商品材1306立方米,农民自用材19082立方米,采伐毛竹26.625万根,均未突破省厅下达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全县共凭证外运木材及其制品5.53万立方米,木炭153吨,毛竹35 万根。今年元-3月份全县共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1025份,采伐林木蓄积7947立方米。其中商品材4600立方米,自用材3347立方米,毛竹5万根。

2004年全县林业系统共发生林业行政案件1535起,查处结案子535起,处罚1638人次,共计收缴木材及其制品3850立方米,折合变价78万元,查结各类森林案件687起,其中刑事案件14起,有 15 人次受到刑事制裁(其中森林火灾案10起,滥伐林木案4起);治安案件15起,治安拘留人,非法猎捕、贩运经营野生动物案件53起,没收野生动物1230头(条、只),共计罚款5.38万元。

2、加强资源林政管理,进一步规范基层林业单位行政执法行为。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森林资源的极大破坏。去年林业局的班子调整后切实加强资源林政管理工作。

(1)、加强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放与管理。过去《林木采伐许可证》由乡镇林业站发放,2004 年全部收回县林业局专人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便于掌握全县林木采伐的动态。去年从5月1 6 日至10月1日全县实行了禁伐期,在此期间停止采伐,继续禁止林木的活体移栽。

(2)、出台了《关于加强资源林政管理的规定。该规定分别就加强林木采伐管理、木材运输管理、规范林业基金征收行为,明确林业行政处罚委托范围,统一木竹返销标准等事项对各类基层林业单位作了明确分工和规定。下发了《关于农民自用材采伐的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

(3)、加强木材经营(加工)户的管理和规范。打击非法木材经营(加工)户,取缔了一批违法经营(加工)户。2004年在县林业局统一布臵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两次,取缔非法经营户15 户,处罚经营户56户,罚没款15万元。

(4)、加强木材运输管理,提高无证运输,处罚标准,使木材凭证运输率大幅度提高。2004年我县凭证运输木材7355 车次,登记运输木材30500立方米,毛竹29万根,征收的林业基金在采伐量与2003年持平的情况下,由98万元增加至150万元。

3、县级重点工程的征占用林地审核工作取得成效。2003年,我县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征用晋熙镇124.3亩林地已于2004 年经省厅审核同意,省计委批准立项的新(仓)徐(桥)公路征占用林地和英语学校、劳动局技校的征占用林地审核正在进行之中。

4、搞好森林分类工作,巩固国家公益林成果。2001年我们对 7 全县的山场进行了分类规划,共划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96万亩,省林业厅批准我县23万亩国家公益林进行试点,经过三年的试点,效果显著。2004年批准正式划定为国家公益林,去年我县又完成了63万亩的国家公益林的区划工作,并上报省林业厅等待审批。

5、近几年我局在资源林政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业原料材的供需矛盾非常尖锐,少数经营户在利益驱动下,不惜冒险乱砍滥伐、少批多砍、无证运输、采取剃光头和拨大毛的方式采伐林木,采伐后的林相非常难看,给社会造成林木采伐过量的印象。

(2)、全县的林木采伐都是经过个人申请,林业站作业设计,乡(镇)、村签意见,林业局审批,但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真正做到伐前设计、伐中监督、伐后验收等工作,也是造成少批多砍的主要原因。

(3)、乡、村公路的拓宽改线、移民建镇工程、学校建设等征占用林地均未依法履行申报审核程序。

6、2005年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1)、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的行业管理和整顿,目前,我县木材加工企业320户,2005年我局准备结合全国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统一行动,取缔一批非法木材经营加工户,以缓解原材料供需矛盾。

8 (2)、继续加强森林采伐管理,严格执行采伐限额。2005年全县计划总采伐量控制在8万立方米以内。在采伐程序上,严格做到伐前设计、伐中监督、伐后验收工作,全县审批一支笔,全面推行集体林木采伐公示制度。

(3)、聘请全县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村村长为森林资源保护和采伐义务监督员,认真做好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林业、支持林业工作,确保***的山场青山常在,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4)、继续对国家公益林区、花亭湖水库周围、公路铁路沿线死封,不得设计采伐。

(5)、做好全县的林权证的发证工作,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认真调处本县内的山林纠纷,确保林农的利益。

(6)、加大林地管理执法力度,防止乱占、滥占林地的行为。 (7)、进一步加强林业系统内部管理,协调和统一林业系统内部各执法单位的执法行为,加强纪律制度的约束。

(8)、协调处理花亭湖风景区林农补偿问题,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四、森林防火情况:

近几年我县森林资源得到了恢复,在林业生态保护上,森林防火工作十分重要,每年公历10月1日到第二年的5 月1日为森林防 9 火期。本期防火工作即将结束,现就此项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工作开展情况

(1)、及时调整了护林防火组织。2004年10月1日召开了县防火指挥部成员会议,会上总结了上届森林防火期的情况,分析了本次防火期间的严峻形势,向各成员单位布臵了工作任务,划分了责任区,并要求各乡镇在区划调整后立即调整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健全护林防火组织,实行行政一把手任指挥长。

(2)、县政府印发了《通告》。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和《安徽省森林防火办法》,结合我县实际,于2004年10月30日颁布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林区火源管理的通告》,并在全县乡镇、村广泛张贴。

(3)、明确了工作责任。县政府于2004年12 月7日召开了全县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各乡镇政府与县政府签订了《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书》。会后,各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签订了责任书,实行层层落实、级级负责。

(4)、广泛宣传,定期检查。县防火办为全县各乡镇及中小学印发了防火灭火知识光盘,并从2004年10月开始,先后出动宣传车四次,到各乡镇村巡回宣传《安徽省森林防火办法》和县政府《关于加强林区火源管理的通告》等有关政策、法规。有部分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印发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通告》,发到各家各户。 10 全县新增设了防火标语警示牌130多块(条)。购买了20个喊话器,分发到山区各乡镇林业站,由护林员保管,用于各村庄巡回宣传县政府领导多次带领林业局、防火办负责人到各乡镇检查森林防火工作情况,督促各项防火措施的落实。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县政府在不同和重要时期先后向乡镇发出了《森林防火的紧急通知》,每次《通告》都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要求,增强了干群防火意识促进了防火工作的开展。

(5)、积极组织扑火力量。2004年9月,林业局组织了一支13人的火灾扑救应急分队,集中进行了扑火技能培训,参加了市组织的扑火演练。山区乡镇也组建了业余应急分队,并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县林业局、森林公安、林业站在县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到牛镇、刘畈、小池、晋熙火灾现场夜以继日,成功扑灭森林大火9起,扑灭的森林火灾及火警多起。

2、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及主要原因

由于去年11月,今年3月上旬和4月上旬,天气持续干旱无雨,山区群众烧田坝,特别是清明期间上坟烧纸的较多,火源尚未得到控制,导致森林火灾发生频繁。从2004年10月1日到2005年4月10日,全县共发生森林火警、火灾192起。给我县森林资源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3、森林火灾案件查处情况

11 到4月10日止,森林派出所全体干警不分日夜,为查处火灾肇事者跑遍山场,走村入户,已查处了案件46起,治安拘留1人,逮捕5人,取保候审3人,立案侦查6人,治安拘留2人,治安处罚2人,治安警告14 人,行政处罚 21人,已查明火因待处罚14 人。由于森林火灾点多面广、办案程序严格,派出所力量不足,其余案件还正在不停地进行调查取证过程之中。

4、森林防火形势分析

我县山区农田与山场连接,林区坟地分散,山林茅草柴丛生,落叶堆积较厚,山区部分农民烧田坝的现象屡禁不止,春节、清明上坟烧纸现象十分普遍。因此火源控制难度很大,这是造成森林着火的主要原因。

另外,由于各乡(镇)、村公共事业经费困难,护林防火员报酬得不到落实,大部分村都没护林员,森林管理力量不足,再加之近几年山区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已外出务工,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乡村组织扑救力量很低难。森林防火工作即没有项目安排,也没有相应的专项经费,难以引起干群高度重视,没有主动性和紧迫感,甚至层层发下公文就了事,责任没有落实到人,措施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尤其发生火灾后,有些乡镇主要领导能积极组织指挥,以致小火酿成大灾。由此可见,我县森林火灾控制还有一定的难度,防火形势还十分严峻。

5、今后的工作设想和建议

(1)、我县的自然生态保护,尤其是森林防火仅靠林业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机制。县委也要有分管领导亲自抓督查落实,防火工作要列入乡镇年度工作综合考核的内容之一,以严明奖惩措施。

(2)、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在防火期间,每月要到各自的责任区进行防火检查督促,并与乡镇一起研究解决森林防火的重要问题。

(3)、森林防火工作效果显好坏,关键是基层把关。乡村领导的责任心越强,火灾发生就越少。通过经济激励形式,增强村级干部的工作责任心是很有必要的。县政府要明确规定财政给各村的转移支付要与该项目工作效果挂钩。实行每烧一亩山就由乡政府从年终补助中扣除100元,并对没有生发烧山的情况的村年终实行奖励的办法。

(4)、要求县财政要加大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投入,确保每年不低于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森林防火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篇:食药监局2012年人大执法检查工作汇报(终稿)

=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

(2012年6月12日)

尊敬的=主任、市人大执法检查小组:

今年以来,我局突出把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保障餐饮食品安全作为“第一责任”,创新举措,细化任务,强化责任,全力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全覆盖式宣传,凝聚食品安全工作合力。根据《食品安全法》赋予我们的职责,去年7月份,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由卫生局划转至我局。我们统一思想,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依法履行职责,建立健全机制,克服无办公场所、无执法车辆和装备、无办公经费等重重困难,白手起家,迅速理清思路,全面开展工作。突出把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作为提高监管整治水平的突破口,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宣传、培训工作。一是开展执法队伍业务学习培训。职能划转之后针对人心不稳、水平参差不齐的短板,连续进行执法业务培训。对《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行逐条学习,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就餐饮服务许可程序工作,我们召开5次专题讨论会,将法律条文与定州实际相结合,研究贯彻实施的具体办法,大大提高了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二是组织餐饮服务单位宣传培训。餐饮服务单位表现形式多样,针对餐馆,学校、工 - 1 -

地食堂、流动摊点等不同餐饮服务表现形式,制定不同的培训宣传方法。4月份召开全市餐饮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在总结部署工作的同时,对500多家餐饮服务单位责任人和执法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教育餐饮单位守法经营、自律服务。组织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社会监督员参加的食品安全培训会4次,培训人员2800余人次。组织学校食堂、工地食堂负责人员集中培训3次,接受培训人员达460余人。针对小餐馆、流动小摊点,印制5000份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页,组织执法人员到夜市和路边摊点进行现场发放,现场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在宝塔公园广场和张寒晖广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3次,悬挂宣传条幅90多条,展出宣传刊板24块。通过一系列宣传培训活动,形成执法人员依法行政、餐饮单位守法经营的工作局面。三是开展农村聚食品安全宣传。组织村街(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培训4次,共培训275人次。针对“空中快餐”、农村聚餐数量激增这一特点,组织全体执法人员深入农村、社区,充分利用庙会、集市人群聚集的有利时机,累计出动宣传车63台次、设立咨询台130多次、发放宣传彩页2万多张,实现了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在农村地区的基本覆盖。四是利用网络、借助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建立=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及时向社会发布餐饮监管信息,工作动态。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报导宣传活动及相关信息,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向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广大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全程规范化监管,保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职能划转后,

我们立即对全市餐饮服务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完善和弥补职能划转前所有漏项工作,在对全市餐饮服务单位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六大区片监管模式,对主管局长、所长、监督员逐级落实区片监管责任制,实现了餐饮监管全程衔接、无缝隙监管。一是严格餐饮服务许可。将餐饮服务许可程序纳入行政审批大厅,严格审查标准,规范受理、现场验收、审批发证等各个环节流程,简化手续办理程序,许可审批比法定办结时间缩短20%以上,保证了审批质量,提高了许可效率。二是强化主体责任。在开展餐饮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的同时,建立了餐饮单位负责人约谈机制,针对存在问题宣讲法律法规,讲解食品安全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明确餐饮单位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增加餐饮单位负责人的危机感和主体责任感。三是积极推行规范管理。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是餐饮行业走向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之举,积极推进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和餐饮服务示范街示范店工作。逐步对持证单位全部建立量化分级管理档案,督促3580余人进行健康体检并持证上岗。为开展“进放心店、吃放心餐”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四是突出重点监管。在上级领导视察、“两会”、==市项目观摩、“两委”干部培训、“高考”等重大活动和春节、五一等节日期间,累计出动执法车辆60多辆次,执法人员260余人次,对定点餐饮单位从原料采购、烹饪操作、环境卫生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保障了重大活动和节目期间餐饮食品安全。五是提升应急能力。组建食品安全应急队伍,制定出台餐饮

服务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明确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置流程,加强应急值守工作,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三、狠抓薄弱环节,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市政府统一

部署,突出小型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工地食堂、流动摊点等重点部位,狠抓无证经营、食品非法添加、滥用添加剂、地沟油等薄弱环节,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一是无证餐饮服务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车辆180余台次,执法人员780余人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820余户次,取缔无证经营的小餐饮单位15家,下达监督文书1150余份,帮助36家基础条件较好的小餐饮单位进行整改,审查合格后颁发了餐饮服务许可证,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专项整治。以添加“工业明胶”、“罗丹明B”等为重点,责成餐饮服务单位统一公示监管责任人和举报电话,做出不使用添加剂公开承诺。共出动执法人员520余人次,执法车辆210台次,检查餐饮单位936户次,下达监督意见书400余份。三是地沟油专项整治。制定出台地沟油整治《实施方案》,以小餐馆、餐饮摊点、火锅店和学校、企事业单位、工地食堂等为主要对象进行了全面排查,对食用油购货记录和索证索票进行检查,并要求餐饮单位与收购餐厨废弃物的人员签定书面协议,有效规范了餐厨废弃油脂管理。四是学校食堂专项检查。会同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项整治会议,联合下发3个规范性文件,开展了2次大规模联合监督检查,使学校食堂硬件设施、管理制度、卫生条件实现了整体改观。五是小型餐饮单位和流动摊点专项整治。印制食品安全宣传页5000份,

利用一周的时间,到夜市和路边摊点发放,督促小摊贩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

我局餐饮食品安全宣传、监管、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食品保化所自收自支人员较多,经费不足,只靠罚款收入维持,压力较大。二是全市餐饮单位点多面广,执法力量有限,仍有几百家无证经营的小餐饮单位,需逐一整治规范,达标验收,餐饮服务许可验收工作十分繁重。三是“小饭桌”、“空中快餐”等新兴餐饮模式配套监管制度不健全,流动小餐饮摊点没有从法律层面明确监管主体,采取强制措施存在一定难度,仍是监管难点。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局将进一步探索长效监管机制,确保餐饮食品安全长治久安。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宣传力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对餐饮经营人员培训,落实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责任制,在全社会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的合力。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内部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餐饮监管网络,发挥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的作用,确保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推进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和餐饮服务示范街示范店工作,规范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签发,加强关键环节的控制监管,监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全面提高餐饮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省人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工作汇报

20**年以来,市档案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充分发挥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开发利用职能,全力提升全市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档案事业发展,为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五个侯马”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档案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档案事业发展平台。

今年以来,为了缓解档案移交进馆数量不断增加与档案馆库不足之间的突出矛盾,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档案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相关情况,积极争取支持。市政府领导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档案局馆库不足问题,认为现有的馆库已不能满足我市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决定对市档案馆进行整体置换,在市政府办公用房紧张的条件下,专门拨付一处房产进行改扩建,建设档案馆新馆,以解决我市档案馆馆库不足问题,新馆建成后,我市档案馆馆库面积由原来的160余平方米增加到400余平方米,购置档案密集架120组,基本可以满足我市今后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市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已正式立项,前期踏勘已全部完成,所需建设资金已基本到位,新馆预计在年底前可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充分履行职能,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市各单位档案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我局成立了法制股牵头,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对全市各有关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就档案机构建设及档案案卷质量进行检查,坚决查处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为我市档案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力度。我们始终把作好档案法律法规宣传,为档案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今年的“四五”普法宣传周期间,我局全体干部走上街头,向市民广泛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发放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材料两千余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力度。今年下半年,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我市以两办名义向全市各单位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从工作机制上落实档案安全防范的措施,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档案安全保管工作的各项规定,把档案安全要求贯穿于档案接收、保管和利用工作的各项环节,加强档案库房的安全管理,配备安全保管档案所必需的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污染的设施,做好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工作。下一步,我们还将对全市档案安全工作进行大检查,彻底消除档案安全隐患,确保档案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四是进一步加强了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力度。今年是我省的“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我局在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上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把落实体现在服务上,认真做好馆藏档案的开放利用工作,从部门实际出发,多渠道、全方位的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多种形式的档案信息,为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真实有效的档案信息资源支持,为构建和谐侯马提供充分的档案信息资源保障。截止目前共接待查阅143人/次,提供档案资料813卷/册,为领导决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抓好三项建设,提高全市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我们重点抓了以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社区档案正规化管理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目标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工作。

在农村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结合档案部门工作实际,进一步推进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在去年全市十五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行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十二个村进行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建设工作,由局里指派专人负责对各村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进一步加强对村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目前,各村档案业务指导工作进展顺利,部分村已接近尾声。

在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我们积极与市民政局和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我市社区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从局里抽调骨干,分片包干负责社区建档工作。目前,全市26个社区中已有20个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正规化管理,其余社区档案正规化建设预计年底可全部完成。

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目标化管理工作方面,今年我市共有财政局、审计局、老干部局、市人民医院、市运输管理所等单位申请档案工作目标化管理,我局对此已经做了全面安排,预计年底这些单位可以达到各项要求。

四、开展机关纪律作风整顿,提升机关工作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按照市《党政机关作风纪律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我们紧密结合档案工作实际,本着“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主导思想,针对档案局在工作中存在的纪律作风方面的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各项制度,制定整改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局机关工作人员在思想、作风、工作、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整改,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此次纪律作风整顿,提高了档案局机关管理工作水平,促进了全市档案工作的开展。

另外,我们按照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整体工作安排,成立了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组,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局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目前,我局政务公开目录和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的编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以上是我局今年以来所做的一点工作。

结合省市有关部门关于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有关要求,我们认真做了自查自纠,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市档案局(馆)成立于1976年,下设办公室、业务指导股、法制股、管理股(挂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牌子),共有工作人员19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6人,本科以上3人,馆员6人,助理馆员2人,现有藏馆档案60000余卷。

一、市委、市政府对档案行政执法工作非常重视,如终把依法治档做为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明确市档案局为全市行政执法单位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组织领导,市编办于20**年批复市档案局成立法制股,具体负责全市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为市档案局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创造条件,同时,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的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们专门建立了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档案,明确了档案行政执法法律依据、执法主体、执法种类、执法人员资格、执法程序、执法流程,建立了档案行政执法十项制度,为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市人大和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我们多次对全市档案工作进行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坚决查处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确保档案安全、完整、统一,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近年来,随着档案移交数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档案库房已不能满足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市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就档案局馆库不足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决定对档案局原有的档案馆库进行整体置换,建设档案馆新馆,馆库面积由原来的160平方米增加到400余平方米,购置档案密集架120组,基本解决了档案馆库紧张的问题,为我市档案事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档案馆新馆改建工作已正式立项,前期踏勘已全部完成,所需建设资金已基本到位,档案馆新馆有望在年底前投入使用。

三、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方面,我馆目前馆藏有反映彭真、胡耀邦、宋平、杨成武、吴玉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侯马考察活动期间留下的录音、照片、题词、书信等珍贵档案35卷(200件);清代光绪年间至民国三十八年旧政权土地地籍管理制度的“鱼鳞册”165卷;这些国家重点档案有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侯马活动时留下的珍贵历史档案,有的是研究侯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局对这些国家重点档案高度重视,设立专柜保存,指定专人负责,但是由于历史欠账等原因,我局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投入,一直无力建设重点档案特藏库和购置必要的档案抢救保护设备,随着时间的延长,一些不利因素对这些国家重点档案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进一步建立健全对这些国家重点档案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成为我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省政府出台了9号文件,文件对档案事业经费投入、档案行政管理体制、档案工作人员待遇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我市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市政府领导多次就文件的落实做出批示,目前,档案工作人员的健康津贴已全部足额发放,档案局参照公务员管理重新申报正在进行,所有这些举措的落实,极大的改善了档案局的办公条件,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档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档案基础建设费和档案保护费还有待落实,这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五、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档案安全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安全工作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强化安全意识,夯实硬件基础,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安全监管,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在档案安全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绩,近年来我市档案工作从未发生过一起档案安全事故。20**年10月以来,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依法行政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按照行政法治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正原则和行政效率原则的依法行政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公正、公开、高效、廉洁、依法行政的原则,以旅游市场监管为中心、以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为工作重点、以队伍建设和提高执法水平为突破口、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着力点、以“治理景区周边环境”、“规范旅行社经营秩序”、“打击违规经营、无证从事导游活动”等综合整治活动为载体,狠抓旅游市场秩序的治理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旅游执法队伍自身的建设,为我市的旅游市场秩序良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全面推进我局依法行政工作。

一、领导重视,成立组织,加强建设,确保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实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工作中,市旅游局党委高度重视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工作,为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按照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要求,专门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XX市旅游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在制定实施全年工作中,就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作为全年的工作目标,要求严格按照市政府法制部门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治理检查工作,强化法制观念,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旅游监察队伍的法制建设,提高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依法协调处理各类利益关系和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促进依法行政。在开展的旅游市场秩序法理整治工作中,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合法行政,合理行政,严格执法程序,同时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优化我市经济环境为指导,服务旅游企业,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二)严格要求,认真备案。为确保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及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有效,局党组明确规定,严格按照《XX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的要求,凡以局名义对外发送的规范性文件、涉法文件及执法部门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都必须经政策法规科审核后,再送交主管局长签发。对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在规范性文件出台前必须进行法律论证,出台后必须到市法制部门进行备案审查和评估,必要时要召开相对人的征求意见会,对提出的审查意见及时纠正,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决策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没有出现与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相违背现象,保证了我局涉法文件及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可行性,促进了局各项决策的法制化。严格执行备案审查工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在发布之日起在规定期限内向市政府法制局备案。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出台符合法律程序和规定,实现法制、政令统一的原则。

(三)制定方案,强化监督。一年来,为了加强对旅游市场秩序及旅游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我局通过开展旅游行业大会及旅游市场秩序大检查的方式地旅游企业的经营秩序进行规范,以XX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2010中秋节及“十一”期间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20**年元旦、春节“两节”期间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关于印发《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安全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星级饭店服务质量》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安全》的通知、关于印发《XX市旅游行业安全环境创优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中国洛阳第29届牡丹文化节旅行社服务质量的通知、关于加强《“一节两创”期间景区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旅游质监服务体系》的通知、转发《关于开展争创“文明服务窗口“争当”文明服务标兵“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夯实第29届牡丹文化节期间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并及时召开行业大会进行部署,要求企业自查、县(市、区)旅游局检查、市相关部门组织督查等形式进一步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秩序和安全生产工作,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

二、完善制度,公开信息,提高效能,认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检查。

(一)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今年以来,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旅游法律、法规和规章,充分发挥旅游法规在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中的作用,确保旅游市场秩序良好,XX市旅游局在市法制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我市旅游行政执法工作要求和当前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中的实际,按照市法制部门的安排,进一步完善了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执法目标管理制度》、《行政执法职权岗位分解》、《旅游执法工作程序》、《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培训制度》、《执法人员奖惩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了执法职权、确定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岗位,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旅游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强化了对全体行政执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和具体行政行为及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

(二)信息公开,自我约束。为切实增强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强化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进一步明确了旅游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的方式、程序、指南和公开范围,一是通过市政府行政大厅设立的服务窗口,进行旅游相关知识的宣传,为来办理业务的群众提供服务;二是在办公场所设立了行政执法政务公开栏,将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人员照片、行政执法依据、行政处罚程序进行了公开,便于群众监督;三是充分利用洛阳旅游网政务公开栏目,重点公开了监察大队的职能、执法依据、办事程序及规章制度,使群众通过网络真正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四是利用与联通公司联合开通的12301旅游咨询服务热线,全天候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使旅游者随时能接受到优质的服务。同时利用工作简报、新闻媒体、领导信箱、行风热线、办事指南、便民资料等多种形式实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信息公开,做到依法公开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

(三)规范服务,提高效能。我局以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和高效率的行政机关为目标,以增强为旅游企业、旅游者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全面提升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建立完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行政执法政务公开,提高了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使行政行为相对人了解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便于社会各界及旅游企业了解查询和进行监督,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工作人员自身的执法行为,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进,部门形象明显改变,得到了旅游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三、认真学习,强化观念,提高素质,加强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一)明确目标,强化观念。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工作中,市旅游局党委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年初在制定实施全年工作中,就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制建设,作为全年的工作目标,要求旅游执法队伍严格按照市政府法制部门的工作要求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治理检查工作,强化法制观念,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领导班子和旅游监察队伍的法制建设,在开展的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整治工作中,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合法行政,合理行政,必须严格执法程序,同时要按照XX市委市政府的优化我市经济环境为指导,服务旅游企业,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反应迅速的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年初我局制订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工作人员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培训制度》。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一是组织每周二下午进行专业法律、法规、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二是每周四固定学习日,强化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党性党纪观念,增强奉献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三是结合我局的工作安排及年审行政执法证工作的开展,对执法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四是分别利用行业内部培训和外出参加国家、省、市法律培训班的机会,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全面提高了领导班干部及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护法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转变作风,服务基层。为彻底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务员素质,市旅游局组织全体行政执法人员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试行办法》、《XX市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办法》及《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旅行社条例》、《河南省旅游条例》、《XX市旅游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和条例,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全体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工作作风也明显有所转变。同时,制定了《会议和汇报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行政执法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各县(市)区旅游局的行政执法现状、执法环境、人员配置、经费保障、法律依据进行了调研和建议。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中,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杜绝野蛮执法和吃、拿、卡、要、报等现象。同时,按照《作风纪律整顿工作方案》开展了执法队伍整顿工作,并参加了省旅游质监所的执法卷宗评查工作,做到案卷内容完整、证据准确、处罚合法、量罚合理、程序正当、文书规范,进一步提高了办案质量、案卷制作水平和依法行政工作。

四、履行职责,规范行为,建立网络,切实履行市场治理监管职责。

(一)贯彻条例,落实责任。近年来XX市旅游局根据各级政府及旅游局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了对旅游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旅行社条例》及《实施细则》,特别是《XX市旅游条例》出台后,立即组织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开展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专家讲座的形式进行了贯彻落实,并邀请国家旅游专家来洛讲课。同时进一步落实了旅游企业的主体责任、县(市、区)旅游局对辖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确保千斤重担大家担,人人肩上目标。

(二)履行职责,规范行为。在明确责任在基础上,市旅游局认真履行旅游市场的监管职责,通过加大市场的治理整顿力度来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一年来,共组织、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专项整顿、旅游大检查4次,收到了较好效果。同时还开展了旅游行业专项大检查,对导游(讲解)员市场进行专项整治,打击“野导”、“黑导”坑害游客行为,提高导游员服务意识,规范导游员队伍管理。对景区服务质量进行专项整治,力避恶性事故发生。对旅行社及门市部业务进行全方位清理、规范、整顿。对旅游星级饭店节假日涨价进行了打击。通过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为总揽,规范了旅游企业的经营,为旅游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由于我局执法人员执法文明,公平公开,同时法律审核严格,截止目前,我局未出现行政复议、应诉和仲裁工作。

(三)健全网络,维护权益。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监督管理体系,是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基本要求,今年来,我们着力开展了旅游质量监督网络建设。首先,是明确旅游企业的主体责任。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企业的主体责任,要求企业对自身日常经营服务活动实时进行检查监督,不断提升服务,一旦发生案件,要求主动、及时、妥善处理。其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各县(市、区)旅游局是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受理处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和工作机制。一旦发生质量问题,立即启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确保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旅游者排忧解难。第三,市旅游投诉中心(110)公开旅游投诉电话,24小时值班,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为依法保护旅游投诉者和被投诉者的合法权益,公开64310882为XX市旅游投诉电话,为旅游者服务。同时利用旅游局110城市应急联动服务办公室24小时值班,接受投诉和举报,为旅游者排忧解难,最大限度的减少游客投诉案件的发生。

五、完善机制,监督流程,及时回访,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一)完善机制,审查程序。完善旅游行政案件查处机制。今年来我局进一步完善“办案、审案、定案”三分离的案件查处机制。旅游监察大队负责进行旅游市场经营过程中违法行为的查处,由局政策法规科负责对行政处罚案件查处的程序、法律适用情况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理,并报主管局长审核,案件处罚的决定由局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二)监督流程,准确把关。完善审批办证流程和旅游行政案件监督流程。对旅游行政案件处理的初审和处理都要进行,进一步细化行政许可审批服务项目,对申报材料的初审和证书的发放由政府行政办证大厅窗口进出并对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行政审批窗口负责材料的真实性审核,政策法规科对申报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审核,主管领导审核后,由领导班子集体对许可案件进行总体把关。

(三)及时回访,纠正不足。完善旅游行政案件的回访机制,在实践中完善政策法规科、监察室对受处罚和许可对象进行回访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业务部门进行纠正。接受旅游企业对旅游行政案件处理工作中的投诉及举报,同时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查处旅游经营管理领域中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

20**年是我市“环境创优年”,也是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的第一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市法制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为目标,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打好旅游市场环境整治攻坚战,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福民强市”的总体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人大对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情况的工作汇报(一稿)

九原区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

条例》情况的工作汇报

首先,热烈欢迎市人大常委会人口与计划生育执法检查组各位领导和同志莅临我区检查指导工作。接到市人大执法检查通知,我区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认真组织了对贯彻落实计划生育“一法一条例”工作的自查自纠,现将贯彻实施计划生育“一法一条例”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宣传学习“一法一条例”基本情况

自“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九原区委、区政府按照自治区、市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和市人口计生委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促进了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和谐发展。2011年,我区总人口为189912人,全年出生2175人,出生率11.9‰,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0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58,属正常值。在宣传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工作中,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努力营造重视和支持人口计生工作的浓厚氛围,掀起了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新《条例》的高潮,为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育文化环境。

一是加大宣传投入。自2008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以来,区、苏木镇(办事处)、村(社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财力,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其中区本级用于制作宣传专栏、在九原区广场开辟人口计生专栏、制作DVD专题宣传片、印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新《条例》宣传手册、宣传折页、开展“阳光计生”的宣传经费达到20余万元,09年筹资10万元请九原区 努力构建突出“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主题的“立体化、多方位、全覆盖”的宣传教育格局。

二是实施环境宣传。倾力打造全新的宣传模式,把富有特色的剪纸艺术、风景画、计划生育法规政策、科普知识融为一体,在交通要道两旁制作成生育文化长廊。以学习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新修订的《条例》为契机,对全区的计生标语进行了拉网式筛查,共更新1000余条规范化、永久性宣传标语,做到了“四清”,即数量清、位臵清、内容清、责任清。通过“四清”达到了“四化”,即宣传标语字体规范化、内容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形式靓丽化。

三是利用媒体宣传。在九原政府网、九原人口网、九原广场大型电子屏等媒体媒介开辟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专栏。不仅丰富了宣传形式和内容,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计划生育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四是依托文艺活动宣传。在“7.11”世界人口日、“5.29”协会宣传日等有利时机和进村入户宣讲中央文件、深入开展群众贴心人活动中,采取文艺汇演、知识竞赛、问卷调查和优秀摄影作品展等多种宣传载体,全方位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此外,自08年10月以来,针对“一法一条例”

的宣传活动就达到25次,出动宣传车28次,在全区8个苏木镇办事处广泛开展巡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折页、小册子20万余份。

五是注重对外宣传。通过各级报刊杂志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工作,让外界了解九原区人口计生工作开展现状。截至目前,我区已有100余篇人口计生方面的信息被国家、自治区、市有关报刊、网站刊用和发布,其中《中国人口报》刊用4篇、《包头日报》刊用5篇,自治区人口网、包头市人口计生政务网刊用40篇,编发《九原人口计生动态》45期。

六是加强生育文明创建。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把“新家庭文化书屋”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全面开展以“三好三无”为主要内容的生育文明创建活动,培养了一批生育文明示范乡村和生育文明示范户。累计投入26万元,建成4个人口文化大院(生育文化广场、生育文明一条街),20个新家庭文化书屋,该项工作还在2010年的全市亮点观摩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同时,以“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积极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育关怀、男女平等社会新风尚。

七是加强党政领导和计生干部培训。08年以来,区委组织部、区委中心学习组先后多次举办全区人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区人口计生局共组织苏木镇办事处党政分管领导和计生办主任到自治区人口计生委培训中心、南京人口学院参加“一法一条例”培训班3期,受训人员达50余人次。同时,

积极选派区、镇两级技术服务人员到市人民医院等培训机构,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与自治区、市相关技术培训机构,举办涉及B超、检验、乳腺诊断仪操作、不孕不育症诊治、优生遗传技术等各类培训班,培训技术服务人员达200余人次。各苏木镇办事处也结合实际,采取区、镇逐级培训等方式,加大对苏木镇办事处、村(社区)两级人口计生干部的培训力度,培训镇、村干部达300余人次。

二、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基本情况

为使“一法一条例”的贯彻执行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贯彻落实计划生育“一法一条例”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紧紧围绕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法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自治区、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区委、区政府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明确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苏木镇办事处和区直部门政绩考核范围,不断增强主要负责人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人口计生工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路书记、雪区长经常过问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基层督查和现场办公,指导解决人口计生工作难题。将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足额拨付,坚持把人均投入情况纳入各苏木镇办事处目标任务考核内容,确保落实到位。

2011年区镇两级财政预算的人口计生事业经费为647万元,其中区456万,镇级191万,人均达32.8元,超出市级要求人均18元标准。严格执行计生考核评估制度,推行人口计生工作述职制度,全面落实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坚持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评先评优和晋职、晋级、提干、录干等的审核依据。加强了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08年以来,全区投入300余万元,新建和改建区、苏木镇办事处服务站(所)3个,村服务室15个,并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区本级成立了计划生育执法办公室,配齐配强了计划生育工作队伍。

(二)加强管理,加大服务,不断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近来年,我区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以人口计生部门为主,法院、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协作配合的计生执法网络体系。在全区人口计生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计生干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工作水平。一是依法规范计划生育证件审批。严格各种计划生育证件的审批发放程序,实行个人申请、村(社区)委审核、苏木镇办事处审批。全面公开生育指标,实行审批权限下放,授权苏木镇办事处发放《一胎生育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二是狠抓节育措施的落实。去年以来,我区先后开展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情况、人口出生清理情况、违法生育情况、社会抚养费征收“四项清理”专项活动10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重点对象环孕情检查、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补救措施、

社会抚养费征收、违法生育查处、人口出生统计“六个落实到位”。下大气力抓好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加强孕前管理,及早发现政策外怀孕对象,千方百计在大月份之前落实补救措施,积极动员和引导群众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三是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了计生、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信息通报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全区人口出生、死亡、计划手术通报制度,落实了人口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四是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区服务站开展了以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防治三大工程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积极做好了咨询服务,区镇两级服务站(所)均设立了咨询门诊,开设计生服务热线,对育龄人群开展经常性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服务,在区内各家宾馆、超市、各村级医疗网点服务大厅设立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为育龄群众提供“多渠道、全方位、开放式”的药具发放服务。2011年,共免费为育龄群众施行707例计划生育手术;免费发送41万份避孕药具;免费为17822万余名育龄妇女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查,免费优生检测160例,营养素发放3500余盒,开展环孕情检测67169人次,提供咨询服务3万余人次。投资20万元,与包头市乐育母婴服务公司合作租用600平方米场地,建设集孕妇学校、亲子教育、婴幼儿用品为一体的九原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基地,现正在装修,近期可投入使用。

五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了以“奖励、优惠、保障、扶助”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2011年全

区有131人享受了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兑现国家奖扶、特别扶助、双女绝育奖励、贫困慰问等各项奖励优惠80万元,惠及3370户计生家庭。使计划生育家庭得到了 更多实惠,形成了良好的生育导向。

(三)全面监督,综合治理,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随着“一法一条例”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管理的工作轨道。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将计生政策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计划生育重大事项上墙公布,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的透明度。一是严肃查处“两非”违法行为。在建立健全凭证引产、定点引产、终止妊娠通报、B超管理举报奖励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扎实开展打击“两非”行动,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从公安、纪检、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开展打击“两非”行动,“两非”案件查处工作取得新突破,有效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的势头,近年来我区未发生“两非”案件。同时,区计生领导小组还组织人口计生、公安、卫生、工商、质检、药监等6部门开展了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全年组织开展了3次集中整治活动,共查民营诊所、性用品个体户180家,取缔黑诊所35 家,没收违规器械12件,没收非法计生用品药品56盒,责令整改13家,有效地促进了医疗和药品商店经营规范化,抑制了“两非”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二是狠抓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2011年,全区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违法生育清理和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项活动,重点查处党员干部违法生育

情况,按照新修订的《条例》,重新规范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统一全区征收标准和首征标准,实行续征机制,进一步规范违法生育处罚规定,对违法生育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依法申请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011年全区共处理违法生育案件34件,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31万元。三是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工作。我区建立了信访接待制度,设立信访接待办,由专人负责,做好每一件群众信访工作,认真登记、落实好上级和相关部门交办、转办、督办的信访举报件,按时查清、处理,及时上报办理结果,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2011年,信访办结率达100%,按期结案率达97%。四是全面推进群众自治。近年来,我区狠抓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将计生工作重心下移至村一级,通过公开招聘、统一考试、竞争上岗、择优录用,选拔了一批女性村干部充实到村计生专干岗位,09年公开招聘了9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苏木镇办事处服务站,不断充实计生队伍。将党建工作与计划生育工作良好结合,对村级干部实行“政治上给予待遇、经济上给予保障、职能上给予完善、管理上给予强化”的“四个给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两委班子建设,激发村干部抓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村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中明确规定了群众享有的计划生育权利和义务,增强了村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民主管理意识。五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管理 “均等化”服务。在区、镇两级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各苏木镇、办事处还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 8

厅方便流动人口办证,村(居)聘任了流动人口协管员;建立了每季度召开一次的流动人口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公安、工商、卫生、计生等部门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健全了流动人口信息异地协作双向管理机制,完善了流动人口PADIS信息平台,2011年共录入流动人口70734人,与39个地区签订了区域协作协议书,平台接收异地查询信息7706条,反馈提交信息7706条,反馈率为100%;为提高流动人口持证率,全年认真开展了2次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清查活动,共查验婚育证17368份。基本实现了辖区内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一盘棋”目标。同时,我区除在落实“生育关怀”、“关爱女孩”等政策与本地人一视同仁外,还为流动人口提供了温馨化的服务。采取定点定人定时上门服务的方式为流动人口送去技术服务、科技信息、就业信息等各类信息,并开通服务热线以便随时咨询;在村(居)开设爱心阅览室、活动室,丰富流动人口业余生活;成立留守人员家政服务中心和留守儿童爱心驿站,解决了外来打工人员门店承租、经营办证、子女托管等实际困难。

三、人口计生机构队伍情况

我区始终把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作为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于2007出台了《九原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区聘、镇管、村用”的用人机制。目前全区有村级计生助理员180人,苏木镇、办事处工作人员51名(包括分管领导)。区人口计生局工作人员35名(包括临时工)。有区级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苏 9

木镇级计划生育服务站3个,中心村(社区)计生服务室10个。

一是加强了技术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09年面向社会招聘了9名合同制技术服务人员,充实到了各苏木镇级计生服务站,工资由区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实行了绩效工资;同时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广泛开展了科技大练兵活动,对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基本功等要素加强指导,提高了技术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了村级计生职业化队伍建设,每年至少对村级计生助理员进行2次培训,年底进行业务考试和综合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进一步提高了待遇:2007年初全区村级专干月工资人均仅200元,2008年达到400元,2009年提高到人均700元,全部实现了由区财政统一拨付,并且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度,每月扣除部分工资到年底考核合格后发放,截止2011年,人均工资已达到了800元,部分苏木镇、办事处达到1000元。2011年区财政预算达到每人每月800元,苏木镇、办事处再给予一定补贴,部分地区工资已超过1000元,2012年区财政预算达又增加100元,达到每人每月900元;去年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了离职计生助理员待遇问题,确定从2012年起对我区连续工作10年离职的计生助理员每年给予1000元生活补贴。

三是积极探索保障计生队伍健康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2008年底拟订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施办法》、09年初拟订

《关于提高九原区嘎查村居级计生助理员工资待遇的实施办法》,对计生专干“三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奖励补助、评估考核、增强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四、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对“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法律和条例情况的自查自纠发现,我区在新形势下贯彻执行一法一条例工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目前计生奖励政策尚处于低层次水平,这既与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为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不相称,也与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高增长的财政收入和日益丰富的国家财富不匹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的权利意识、诉求意识不断觉醒,他们迫切希望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是依法管理与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依法行政的大力推进,各种前臵条件的取消致使相应的工作措施相对滞后,人口计生工作手段与目标的矛盾日益突出,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加,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一法一条例”的出台,对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违法者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对群众不自觉履行义务又缺少必要的惩戒措施,使群众普遍产生“现在计生政策放宽了” 11

的错觉,由此也造成计生工作“有法反倒没办法”的被动局面,许多工作者积极性受挫,对做好计生工作缺乏信心,节育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三是社会抚养费征收难以到位。一是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不予配合的对象(尤其是外出人员)缺乏有效惩戒手段,征收决定书难以下达。二是当事人的年收入取证难。特别对于一些中高收入的非法生育对象的年经济收入情况,调查起来存在不少困难。此外,有些对象钻法律空子,故意避重就轻到外地低额处罚,不接受本地处理。三是法院上门执行难。由于法院的审理时间过长,办理非诉案件人手不够,执行精力、力度不到位等因素,致使案件处结率不理想,难以起到震慑效果。

四是计生队伍力量亟待充实和加强。由于计生工作相对比较辛苦,干部普遍不想或不愿从事计划生育工作,造成计生队伍的新鲜血液得不到经常性补充。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人员严重不足,分管计生工作的苏木镇办事处领导变动频繁,不想或不愿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为数不少,一些重要的工作由临时工负责,对计生工作的连续性开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村级计生专干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计生专干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水平不高等问题。

五、工作建议

我们将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深入调查研究,按照既管得住又管得好的原则,努 12

力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进一步加大贯彻实施计生法律法规工作力度,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更加注重依法行政,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打造具有九原特色的工作亮点。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以提高群众知法守法、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目的,继续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婚育文明宣传;在社区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新风宣传;在学校侧重国情国策讲解和青春期性教育,逐步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使各级计划生育干部和广大育龄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着力提高干部群众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的知晓率。

二是强化依法行政。严格落实“一法一条例”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增强执法能力。全面加强计生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落实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杜绝违法行政行为。进一步加强对信访案件的查办和督办,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违法生育案件查处力度,重点加大对富人名人、党员干部等特殊群体违法生育的处罚力度,维护生育秩序的公正。进一步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提高征收到位率,督促基层把社会抚养费全部用于计划生育,杜绝违纪违法现象。

三是强化保障机制。坚持“一票否决”制,进一步明确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责

任。坚持利益导向,进一步健全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机制。进一步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确保财政经费、扶持经费足额及时到位。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全面规划建设好区站、镇所,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生殖健康监测、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落实好长效节育和补救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两非”案件查处力度,重点监测和整治医疗保健机构、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出版市场和广告市场,健全查处“两非”案件长效机制。

四是切实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情况通报制。进一步完善卫生、公安、民政婴儿出生、死亡、新生儿户籍登记、新婚登记资料定期通报制,对无生育证住院分娩的,切实做到接诊后1小时内向当地计生办通报。

五是加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按照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干部培训与考核工作体系,重点加大对镇、村两级的培训力度,逐步完善队伍结构,力争达到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

上一篇:人才发展战略文献综述下一篇: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