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段课标

2022-09-02

第一篇:小学语文高年段课标

小学语文高年段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一直困惑着许多学生和教师,一些学生上作文课就头痛,提起笔来无处下手“苦思冥想”,没有头绪。有些老师为上作文课翻资料找例文忙得不亦乐乎,讲得口干舌燥,累得腰酸背痛,其结果收效甚微。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指导学生,提高其写作能力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仔细观察,描摹逼真

亲自观察,身临其境,可以真实地获取素材,更能牵动学生的真情实感,促使他们广泛的联想,激发他们把看到的境、听到的事和想到的情急于写出来,既活跃了思维启迪了智慧,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境引情,以情入境,但有很多学生不会观察,在观察时只是走马观花,大体了解,提起笔来,脑子里空空如也,茫无头绪。那么如何观察呢?首先,要全面细致地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可以先整体地看事物,后看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看仔细,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观察,观察时,也同样要注重观察事物的顺序,可以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地观察,边观察边思考,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所观察事物的特征。其次,在观察的基础上,要理清作文思路,描写时必须注意方位、顺序,可以先写整体,后写部分,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写,还可从最富有特征的地方写起,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主要部分写具体,但不论先写什么都要求思路清晰,有条理。再次,要写出自己和物品之间的联系,好文章常常把自己放进去,找出“我”和“物品”之间的某种关系,把物或人倾注到自己的感情中去,写出自己对事物的喜怒哀乐,表达出自己的爱憎。

总之,学写人或物一类的文章,可分两步走,开始可以通过观察,重点摹写物体的外形特点,要求摹写层次清楚,尽可能把描写对象写具体、细致;第二步要求高一些,可以借物抒情,托物寓意,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多想多写,人和物一类的文章就不难写好了。

二、勤于动笔,善于积累

不断丰富语言词汇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涓涓溪流可汇成江河,平时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只要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如学校、班级展开的朗读比赛、歌咏比赛,家庭成员间的为人处事,孝敬老人等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教师引导得法,可把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素材的教材。这就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古今名著脍炙人口,向学生介绍一些儿童读物、诗歌、成语故事、寓言从中摘录好词佳句,记录名言谚语,熟背成诵,长期坚持把学到的经过的写下来,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自我修改,着眼提高

观察、体验生活是写作文的基础,而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家长满意,老师满意了,才算一篇真正的作文。小学生作文,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写完交给老师批改了事,那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难提高的。因此,在学生写完作文后,要采取让学生自己修改,自我完善的方法。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提高学生自我修改的素质。然而至今,学生自改作文,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仍然对作文教学的规律认识不足。一是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天经地义的事,老师改作文容易找出作文存在的问题,利于改正;二是认为小学生太小,自己改不了文章;三是认为让小学生改作文是懒汉做法,是放任行为。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孰不知,学生作文老师改,进度太慢。由于教师每周要上好多课,每天有每天的事,若要抽出时间和精力去修改每个学生的作文,要花费多少精力和心血,教师若抽不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学生作文,是很难想象会把所有学生的作文改好,使学生有所提高的,且跳不出诸多学生都要跟着教师的感觉走教师一言堂的怪圈。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十分不利。

第二篇:小学高年段备课组工作总结

备课组情况分析

本备课组包括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年级。我们全组教师用一颗爱心对待每个学生,以一种强烈的责任的责任感对待工作,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显著。 备课组主要工作

1. 开学初在学校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制定了较详细的备课组工作计划,用以指导整个备课组的教学、教研活动。

2. 第二周开始组织全校教师听取了新教师的公开亮相课。随后进行了集体评课,各听课教师对老师们的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3. 本学期在前几个学期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始了一种新的教学课改形式——录相反思课。这是对集体备课的一种升华。这是本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学校最重视的一项教研活动。首先我们教师确定了自己的教学主题,在时间上做出了合理安排。然后按照集体备课的程序与要求进行备课。在教学时用摄像机把整个教学过程拍摄下,然后刻成光碟交由上课老师自己观看总结,写出个人教学反思,最后集体评议。这个活动有效的促进了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也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4. 在教导处的统一组织下,进行了每月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对教师的备课、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进行检查评分。这种及时的教学常规检查,有效督促教师做好本职工作,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帮助及时改进。本学期还增加了每周的不定时抽查,使得检查更全面到位。通过本学期的4次常规检查,使我从中也到了许多。如:潘老师的教案设计非常新颖有独创性,教学反思深刻有针对性;王老师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批改作业的认真细心等。

5. 为了有效促进本组教师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开展了本组间教师的相互听课、集体评课活动,一般要求教师每周至少有一节听课评课。

6. 积极组织老师参加优质课比赛,并集中研讨了参加镇区级的优质课比赛的两堂数学计算课。

7. 在学校的组织,两个年级都选出了部分优秀学生组成“奥数兴趣小组”利用周末进行培训。在学期末分年级进行了奥数知识竞赛活动,并对优秀学生进行了表彰奖励。这种兴趣培训为以后的竞赛升学做好了准备。 备课组努力方向

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用自己的勤奋工作取得了许多的成绩,得到家长学生的认同。当然在整个教学教研活动中也有一些需要努力的地方。

1. 继续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技艺与技巧。 2. 积极组织同年级的数学活动,如:各种数学竞赛、数学思维训练等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训练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

3. 有目的的开展与本备课组相关的小课题研究,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水平。

4、六年级即将毕业,应重点考虑现在的

四、五年级。解决好这样两个问题:如何全面提高整个年级的学习成绩;切实落实优生的培训,积极准备明年的各项比赛,以争再创佳绩。

下个学期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第三篇:关于小学高年段文言文教学的一点尝试

让中年段学生较多地接触经典诗文,高年段较多地学习一些文言文,再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感性细腻的心。这就像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边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一边在现实世界里触景生情,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怜。崔峦老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也讲道:“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可见,高年段适度的文言文教学真的意义非凡。

那么,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应如何把握?又有哪些具体可操作的做法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际,简单谈谈。

1.与经典诗文联系,对比阅读,提升思辨能力

学生们接触的经典诗文有些就是文言文的一种表现形式。

教学《古今贤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们在记忆时融会贯通。如读到“读书篇”中的“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时,引导学生想到“劝学篇”中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读到“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补充韩愈《师说》中的名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背诵“闻过则喜,知过必改”时,补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时让学生们联系生活事例,说说有没有做到“闻过则喜,知过必改”。这种做法仿佛有奇效,很多学生能坦诚地说起自己没做作业还编谎言掩饰,做错事不敢承认的事实,而且在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缺点时,原先会条件反射说“我没有”的现象明显少了,因为他们明白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道理。

2.与已学课文链接,温故知新,学而不厌

苏教版第七册的课文《但愿人长久》主要写了苏轼创作《水调歌头》的经过。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将整篇《水调歌头》熟读成诵,并且带着他们唱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学到《春联》时,我进行了趣联的教学,如析字联“妙人儿倪家少女,大言者诸葛一人”,颠倒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东落叶松叶落东山”等。也补充阅读了《笠翁对韵》,师生用不同形式朗读。学生们惊异于还有这样的文学样式,闪亮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很感兴趣。

学完《开天辟地》后,学生们很乐意读读文言文《盘古开天辟地》。于是我又推荐了《幼学琼林》卷一“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一段,学生们觉得原来很多文章里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对比阅读,就像“找不同”,感觉特别好。之后我又出示《千字文》开头一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露结为霜”这段,学生们惊叹,决定买这两本书来读读。在对比感知了现代文和文言文这两种表达形式后,学生们表示原来古文不难理解,而且越读越觉得美!

其实只要有古文教学意识,许多内容都可以相机渗透有关的古文片段,如《三顾茅庐》《公仪休拒收礼物》《鸟语》《金蝉脱壳》《林冲棒打洪教头》《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螳螂捕蝉》等。

3.与生情、时令结合,趣味盎然,好学乐学

有人做事急躁可读《性急》,有人做事迟缓读《性缓》,有人脾气太过刚烈读读《性刚》,有人做事不经观察思考读读《北人不识菱》……经常读着读着,学生们就“偷笑”了,目光不由集中到某些人身上,教育目的就不露痕迹地达到了。

春天东风吹来读《放风筝》《杨柳》,夏天阵雨来临读《大雨》《荷》,秋天万木凋零读《芦荻》《菊花》,冬日白雪飘飞读《雪》《冬》……窗外的景和窗内的文交相辉映,学生们就“微笑”了。

这些篇目大都出自《小古文100篇》,百度上也能搜到,分类整理的100篇小古文有四季景物、神话寓言、读书意志等,可供教师随时根据学情和时令进行选择,是一本不错的教材。

4.与课外阅读相联系,拓展延伸,升华提高

加大文言文阅读量对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很有帮助,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背诵一些文言文名篇。我们按照各朝代名人名篇的顺序选择了一些经典篇目集体学习,并要求背诵,很多学生已背诵了《关雎》《硕鼠》《桃夭》、“四书”名段、《短歌行》《桃花源记》《将进酒》《陋室铭》《西厢记》片段、“四大名著”片段等。学生们通过实践证明了《古今贤文》读书篇中的名句――“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好书不厌百回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多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历史小说,如《列国志》《史记故事》《三国演义》《明朝那些事儿》等,了解丰富的历史背景,因为文言文大多记录的是历史事件,知道故事内容再读原文就容易多了。

第四篇:小学语文各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认为要想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首先教师要十分明确新课程标准对自己所教学段的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只有教师心中有了这个目标的准绳,才能依此备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同时,也才会创造出生动活泼的精彩课堂。而现实中,目标把握不准,越位和不到位的现象较普遍。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这都不行。低年级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注重朗读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中年级重视读懂一段话的训练,要教会学生把握一段话的主要内容;高年级要从精读中悟写,学会通过略读获取信息。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1.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认的字必须能正确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必须写对写好会用。教师可以通过把能认识的字(或会写的字)组成词语来认(写),所以,小学阶段要求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会写,这就能组成7500个词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强调整体识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在写字教学中,主笔画和字的结构要指导到位。每节课都要花几分钟写字。教师要通过学新温故,要通过比较辨析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等。要建立学生自主识字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中识字,每周用一节课交流识字成果。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2.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低年级应该要求所有学生正确的读,而不是有感情的读。读正确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初步语感。怎样读正确?要做到以下三点:每个字都能读准,特别是多音字、轻声、变调、儿化;不多字少字,不颠倒重复,读准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和句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1.继续重视识字和写字的教学。

2.加强词和句的教学。词句的教学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A.能找出重点词句。(用的准确的词,如《荷花》里的“冒”;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词句;能统领全文的词句;能总结全文的词句;过渡句;不理解的词句等)B.教会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换词;读词句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等)C.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D.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3.阅读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如:理解重点词句;概括段意;了解段和段之间的联系;揣摩构段方式等。

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

1.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先自学后师生共学。可以通过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初读后写一点初读的感受;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或者感兴趣的或者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提语言方面、写法方面的问题。

2.从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中得其法。比如: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地写,边写景边抒情(《记金华的双龙洞》);写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顺序,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感情;写人的文章,要引导学生重点感受人物的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来写;说明性的文章,要让学生读懂说明什么,了解说明的方法。

总之,要如崔峦老师一首诗所云:

依标种好自家田,

扣本找准训练点。

识书读写动天君,

惜教丰学谱新篇。

标:课标。训练点:指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识书:识字。天君:孩子。惜教:教师尽量少教。丰学:让学生多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相关链接:各年级段阅读教学目标:

一、二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四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年级不同,训练重点不同:低年级主要是识字、语感培养,喜欢阅读,尽量多读;中年级主要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段落模仿;高年级主要是篇的训练,学习写作方法,学会运用

第五篇:小学语文高年级精读课文基本流程

“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

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体现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把语言文字能清楚,以便(初步)掌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4个环节:

(1)梳理初读及整体感知情况。 (2)围绕疑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3)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4)小结理解课文的情况。

说明:第一,(1)环节要紧扣第三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总结读书及感知课文的情况,以表扬激励为主。第二,(2)环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第三,本阶段第(3)环节,是落实语文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教学程序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课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4)环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三是为第四环节做好铺垫。第五,(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说明:第一,该阶段要和第三阶段中的第(4)环节相吻合,要体现出顺接关系,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三,该阶段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属于辅助环节,可有可无。在教学设计中该阶段是否要体现出来,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课文篇幅的长短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巩固梳理,迁移应用——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是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三是提问上节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导入时要选取一至两个方面作为导入的内容,不可面面俱到。第二,要根据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本阶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解读文本”阶段的继续和补充,是继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价值观念。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第二,(2)环节中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第三,(3)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第四,在该阶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主;高年级主要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说明:该阶段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一是就学生对正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

上一篇:学校新课程教学理念下一篇: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