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

2022-09-08

第一篇: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III期末复习

【唐代部分】

第一章初唐诗坛

隋(589-618)-唐(618-907)-五代(907-960)

唐代文学繁荣:

1.南北统一,文化交流;

2.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3.思想上儒释道兼容;

4.文学自身发展结果。

高棅《唐诗品汇》:初、盛、中、晚四阶段

诗歌(盛)、散文(中)、传奇小说(中)、词(晚)

隋 代 文 学

北周-隋文帝杨坚(581-605)-隋炀帝杨广(605-618)

北朝旧臣:北方刚健诗风

南朝文人:南方柔婉诗风

卢思道《从军行》,苍劲刚健

杨素《出塞》,慷慨悲凉

薛道衡《昔昔盐》,委婉细腻

虞世基,文采华丽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清丽明快

隋代七言,南北朝向唐代过渡阶段

宫廷诗人

贞观诗风:宫廷化、贵族化,南朝文化影响

上官仪

“上官体”:“绮错婉媚”,重视形式技巧,追求声辞之美,体物细腻精巧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杜审言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宋之问、沈佺期,五律定型,七律定型 。

宋之问五言《度大庾岭》《渡汉江》

沈佺期七言《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初唐七律样板《古意》

初唐四杰

王绩《野望》朴素美,山水田园诗派先驱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创作理念:有明确的审美追求,倡导刚健骨气,壮大的气势,慷慨悲凉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昂扬气概 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感情注入,抒情深化,壮大气势 骆宾王《帝京篇》《在狱咏蝉》人与物交融 诗歌贡献:扩大题材、刚健诗风

陈 子 昂

复古倾向

《修竹篇序》:“汉魏风骨”、“风雅兴寄”

明朗刚健的风格、充实的社会政治内容

《感遇》较强的思想性,干预现实的作用

《登幽州台歌》壮伟之情、豪侠之气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画意、诗情、人生哲理融合,情景交融,绵邈余味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贡献:人生体验,诗情画意,浓烈情思,空明纯美诗境

第二章盛唐诗歌

王 维

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充满政治热情,后期亦官亦隐

前期进取的生活态度,豪逸之气《老将行》

后期隐居终南山、辋川,闲静逸致的生活

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渭川田家》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优美浑融 2.擅长表现光和色,具有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3.雄伟壮观的景物描写与细致入微刻画结合 4.诗境宁静空灵,表现出浓郁的禅意 5.语言优美精练,生动传神

孟 浩 然

生平:

终身不仕,隐居漫游--长安求仕--吴越漫游

山水诗: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豪迈雄壮,境界阔大

《宿建德江》《耶溪泛舟》高处落笔,情景交融,平淡清远

田园诗:

《过故人庄》,“余”、“我”字眼,贴近生活,平淡,朴素自然

“韵高而才短”,内容不够丰富

王维与孟浩然比较

山水诗(《山居秋暝》《宿建德江》)

①空旷山林与羁旅山水

②宁静空灵多禅意与旅人思乡

田园诗(《渭川山家》《过故人庄》)

①局外人“无我”与“有我”之境

②理想化与写实性

语言风格:精炼优美,富有情韵;自然真淳,饶有余味

王 昌 龄

阳刚豪侠型才子,热衷功名,狂傲气概,清刚劲健诗风

王翰《凉州词》

王昌龄“七绝圣手”

边塞诗《从军行》愁绪与英雄气概结合,悲壮激昂,清刚有气骨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宫女思妇诗,《长信秋词》《闺怨》捕捉典型情景,语言圆润和谐

王之涣《凉州词》 崔颢《黄鹤楼》

李颀《古从军行》豪壮中略带苍凉

送别诗《别梁鍠》,第一位以诗成功地刻画人物性格

高 适

盛唐边塞诗兴盛的原因

求仕-隐居-出塞-隐居-封丘-入幕-入蜀后

诗歌概述及分期:前期、后期

诗歌特色:

①内容丰富,感情复杂,层次分明

②鲜明对照,充满慷慨悲壮之气,形成悲壮慷慨、沉雄昂扬的艺术风格

③四句一转,跳跃奔放的气势

④多用偶对,纵横顿宕

⑤语言质朴、沉雄浑厚

岑 参

生平:求仕-进仕-高幕府-长安-北庭-东归-辞官

出塞经历、好奇性格与边塞诗创作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塞诗贡献:题材开拓、风格创新

诗歌特色:

1.好奇,表现边塞奇异多彩的风光和人情

2.想象丰富,色彩瑰丽,充满浪漫气息

3.慷慨昂扬的气概和乐观精神

4.用韵自由,音节宏亮,意调高远

高岑异同比较

相同:内容丰富,风格豪迈雄壮,擅长七言歌行

差异:

① “悲壮”与“奇丽”

②夹叙夹议、直抒胸臆与长于描写、寓情于景

③浑朴质实,写实手法;岑诗瑰奇峭拔,浪漫主义色彩 ④直追汉魏风骨,融会了六朝以来诗歌

思想:高适胜于岑参;艺术:岑参胜于高适

第三章李白 李 白

李白(701-762)青莲居士

生平:蜀中时期--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长安时期(742-745)--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安史之乱时期

二入长安

思想:

①儒家--入世进取、自负、自信、豁达、昂扬

②神仙道教--神仙幻境、自我解脱、逍遥洒脱

③纵横术、游侠

人格: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

乐府与歌行

乐府创新:借古题写现事;用古题抒己怀 乐府作品:《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 ①融入个性浪漫气质,以第一人称抒怀议论 ②大胆夸张和巧妙比喻来突出主观感受

③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奔腾回旋的动感

歌行:《庐山谣》《梦游天姥吟久别》《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①抒怀更浓

②以主观意象展开篇章,大开大合,句式变化、章节错落 ③豪迈飘逸的风貌 ④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

①丰富奇物的想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夸张手法的运用 《蜀道难》

③强烈的主观色彩 《将进酒》

④抒情时任情奔涌而出,不加节制 《将进酒》

⑤气势雄壮,豪放飘逸

绝 句

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

五绝《独坐敬亭山》《劳劳亭》《秋浦歌》

七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

艺术特色:

①语言明白晓畅

②情思深长悠远

③清新飘逸风格

④神会所至,自然天成

多受民歌影响

开朗性格、率真情感、洒脱气质

艺术个性

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奔放的气势,以气夺人

②喷发式的抒情方式。毫无节制奔涌而出

③丰富奇特的想象。变幻莫测,发想无端

④多用壮美意象与明丽的色调。大鹏、巨鱼、大江、大河

壮美与优美

⑤语言清新明快,明丽爽朗

第四章 杜甫 杜 甫

杜甫(712-770)

①读书与壮游时期(35岁以前)《望岳》

②长安困守时期(35-44岁)《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

③安史之乱陷贼与为官时期(45-48岁)《春望》《羌村》《北征》“三吏” “三别” ④漂泊西南时期(48岁以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

“诗史”:记录历史事件,更生动的画面

叙事诗:《北征》《赴奉先》“三吏”、“三别”

①既叙事件经过,又细部描写

②融入强烈的感情

③抒怀、叙事、议论一体

④语言质朴,生动传神

律 诗

①扩大律诗表现范围,几乎无不可以入律

②扩大律诗的表现能力,创造性地使用律诗组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

③出神入化的技巧,浑融流转的境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江村》《春夜喜雨》

④重视炼字炼句的成功,巧用副词、色彩词、双声叠韵等

⑤风格沉郁顿挫,感情阔大,表达反复低回

艺术风格

主导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萧散自然: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水槛遣心》其

一、《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承前启后:

①广泛向六朝及初盛唐诗人学习,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

②盛唐重抒写理想,中唐重写实,杜诗是转折点

③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等思想多受杜甫影响

④韩孟诗派重创新,追求雄壮等思想多受杜甫影响

⑤杜甫沉雄浑厚的诗风对后世影响很大,如李商隐诗风

第五章大历诗人

大历诗人

大历诗风

心态变化:避世、隐逸,叹息、感伤

创作变化:孤独寂寞的心境,清雅高远的情调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刘长卿:“五言长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大历十才子”

顾况:江南民歌,通俗明快

李益:边塞诗,七绝,壮烈而悲凉

诗歌意象

象征性意象:

特点:富于暗示性,意蕴丰富,运用方便

缺点:易形成形式化表达,缺乏新鲜感

描述性意象:

特点:精确、具体、刻画精致细巧

缺点:诗境狭小

第六章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诗歌主张

诗歌主张及审美追求

① “不平则鸣”:抒写内心不平情感

②“笔补造化”:创造性构思、物象主观裁夺 ③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评价:抒情回归,内心展露,创造力的发挥

韩愈诗歌

韩愈(768-824),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体格变化

《八月十五赠张功曹》《南山》《山石》

韩诗特色:

①雄大气势与险怪意象

②以俗为美,以丑为美

③散文化,议论化

“郊寒岛瘦”

孟郊 苦吟,字句锤炼,构思奇特

李贺(790-816) 沉重的失落,极度的抑郁、苦闷,对生命与病态的关切

浓重的感伤意绪与幽僻怪诞的个性,主体心灵的开掘,虚幻意象的营造 ①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充满浪漫气息 ②浓重的感伤色调

③古怪生新的意象,如鬼怪、死亡、梦幻等 ④字句锤炼,遣词造句奇特,如通感等 ⑤全力摹状绘色,色彩艳丽

刘禹锡

柳宗元

王叔文革新集团

刘禹锡“诗豪” 性格刚毅,有豪猛之气

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昂扬豪放 《秋词》

咏史怀古诗:《西塞山怀古》《乌衣巷》

民歌风,《竹枝词》

柳宗元

诗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江雪》

吕温 李德裕

第七章元白诗派 乐府诗及其理论主张

汉乐府 ――→ 拟乐府 ――→ 新乐府 ∣

∣ (合乐)

(旧题)

(新题)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杜甫)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

¡°三吏¡±¡°三别¡±:①古乐府形式,自拟新题,写时事

②语言质朴,力求通俗浅显

杜甫(写实性、通俗化)――元结、顾况――元稹、白居易 新乐府运动:①通俗晓畅,民间俗语

②指事明切

有意识向民歌学习,通俗化审美追求

张籍《野老歌》俗人俗事,以小见大 平易淳厚 《节妇吟》 王建《田家行》恬淡,含蓄 《宫词》 李绅《悯农二首》

元 稹

元稹(779-831)生性刚烈,功名欲强,批评时政,为相数月 “新题乐府”少情致,概念化

《乐府古题》“寓意古题,刺美见事” 《织妇词》《田家词》 贡献:主题集中明确,句式错综 《连昌宫词》叙事长诗 盛――衰――时局看法

叙事杂以议论,史实与传闻结合 《莺莺传》传奇 《谴悲怀》三首

白居易诗歌主张

白居易(772-846) 44岁(815)贬江州为界,分为前后期,¡°香山居士¡± 儒、释、道杂糅思想

元和元年(806)《策林》: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 《新乐府序》:真实、浅显、入乐、补察时政 元和十年(815)武元衡,贬江洲

《与元九书》,诗歌主张系统表达,现实主义宣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歌目的:补察时政

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为君为民而作,反映现实,干预政治

白居易新乐府

元和三年至五年(808-810),左拾遗、翰林学士,热情参政 《秦中吟》十首 《新乐府》五十首 艺术特征:

①主题专一明确,一事一咏,有小序点明主旨

②外貌与心理描写,如《卖炭翁》《上阳白发人》

③鲜明的对比,如《轻肥》《买花》

④叙事、议论结合

⑤语言通俗化,老妪解诗

议论的尾巴,说教、议论过多,语言过于直露

《长恨歌》

传奇小说的兴起 陈鸿《长恨传》

元和元年(806) 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 主题说: ① 爱情说,赞颂李杨爱情真诚与专一

② 政治说,谴责李杨,垂戒后世

③双重主题说

艺术特色: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

②完整叙事与浓烈抒情结合

③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④心理刻画

⑤景物烘托心理

《琵琶行》

《琵琶行》元和十一年(816) 贬江洲

艺术特征:①人物形象塑造:环境烘托、动作、神态、心理

②对音乐的生动刻画 长篇叙事诗特征:

①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②浓郁的抒情性,简化情节,氛围烘托

③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气息

④语言明白晓畅、精纯确当

⑤意境深远,韵味深长

元 白 唱 和

中唐诗人交往唱和之风

元稹与白居易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 唱和结果:①锻炼了技巧,丰富了各类

②重视形式技巧,缺乏真情实感

白居易讽谕诗(¡°兼济¡±)与闲适诗(¡°独善¡±) 佛老思想影响

闲适诗:淡泊悠然的情调,浅切平易的语言

¡°元轻白俗¡±(苏轼) 从内容到形式,浅之又浅,俗之又俗 《大林寺桃花》《赋得古原草送别》 《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

第八章古文运动 散文文体文风改革

西魏苏绰、隋李谔、初唐陈子昂

中唐社会政局――忧患意识,中兴国家(目的)――复兴儒学(理论)政治改革(实践)――文章经世致用,文体文风改革(手段) 韩、柳复兴儒学

韩愈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复归孔孟―→¡°适于时,救时弊¡±,解救现实危机(藩镇割据,佛老蕃滋)―→明君臣之义,抨击佛老 柳宗元经世儒学,通经致用

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革新集团,中兴的内在精神 宪宗平定藩镇

¡°文以明道¡±,建立儒家道统,以¡°道¡±充实文的内容,成为干预现实政治的舆论工具

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

骈文创作的革新

王勃《滕王阁序》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燕许大手笔¡±张说、苏珽,以散入骈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以诗的情调入文 陆贽散体文气,平易化、应用化 复古理论倡导

萧颖士、李华:宗经、复古、由文返质 独孤及:宗经、先道德后文学 梁肃:重教化,文气说

柳冕:①文以明道,突出文章教化功用

②否定与教化无关的文学性作品 重教化轻文艺,缺乏实践性

韩愈、柳宗元理论主张

韩、柳古文理论:

①¡°文以明道¡±(核心)

②重¡°文¡±,主张博采前人遗产

③为文贵在创新:文辞、体式

务去陈言--取于心而注于手--随心所欲

④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与文章的感情力量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不平之鸣¡±

¡°明道¡±是为文的目的,¡°为文¡±是明道的手段 怎么写,怎样才写得好

杂文学观念复归,文章取代文笔 文与笔之分

用纯文学方式来写杂文

散体文创作革新

魏徵等人多杂散语

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散中杂骈 李白《与韩荆州书》以诗情入文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

元结《右溪记》《菊圃记》山水游记先声 韩、柳散文革新:

①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应用文艺术化,语言独创新颖,构思多变,手法多样

②浓郁的感情注入,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将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愈(上)

论说文: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原道》《原性》《原人》

反映现实,作不平之鸣,《师说》《原毁》 《论佛骨表》 特色:①强烈的论辩色彩

②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③排宕顿挫,感情激烈

④自我形象鲜明

杂文: 《进学解》《送穷文》《马说》

①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体

②嬉笑怒骂,新颖奇妙

③短小精悍

愈(下)

序文:言简意赅,形式多样

《送董少南游河北序》意味深长,送而欲留 《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三种人的不同生活 《送孟东野序》阐述理论观点

祭文《祭十二郎文》:生活琐事,感情深挚,缠绵悱恻 传记文《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

碑志,生动的人物传记,《柳子厚墓志铭》

元(上)

哲学论文《封建论》《天说》

杂文特征:①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愚溪对》

②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骂尸虫文》 寓言《三戒》(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黔之驴)《蝜蝂传》 特色:①结构短小

②极富哲理意味

③细节刻画生动

④强烈的讽刺性,风趣幽默

元(下)

传记文《捕蛇者说》¡°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段太尉逸事状》一生中三件事:平乱、爱民、拒礼 《童区寄传》《种树郭橐驼传》(任自然) 祭文《祭吕衡州温文》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等 艺术特色:①象征手法,表现与再现结合

②抒情与写景融为一体

③浓郁的寂寥意绪,形成¡°凄神寒骨¡±之美

④文笔简练生动,清新秀美

晚唐小品文及骈文

韩门弟子李翱、皇甫湜、孙樵 晚唐小品文:①短小精悍

②多为刺时之作,批判性强

③情感炽热,生气贯注 皮日休《皮子文薮》:《原谤》 陆龟蒙《笠泽丛书》:《野庙碑》 罗隐《谗书》:《英雄之言》 骈文: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

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采繁缛,偶对切当,华丽浓艳

第九章唐 传 奇 唐 传 奇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 阶段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家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异事。 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

唐传奇发展三个阶段:

初盛唐发轫期

王度《古镜记》最早

无名氏《补江总白猿记》欧阳询

张鷟《游仙窟》最长 投宿仙窟,与仙女宴饮欢乐

诗文交错,韵散相间,雅中杂俗

中唐传奇

中唐传奇兴盛期

原因:小说本身发展,各种文体的昌盛,通俗的审美趣味

歌行与传奇结合,诗人兼传奇作家

近四十种,以爱情小说成就最为突出

大历末年,陈玄祐《离魂记》,传奇步入成熟的标志性作品 沈既济《任氏传》郑

六、狐女任氏爱情,异类人性化、人情化

《枕中记》卢生 ¡°黄粱美梦¡±

李朝威《柳毅传》:柳毅与龙女 灵怪、侠义与爱情三者结合 传奇三大家:白行简、元稹、蒋防

白行简《李娃传》:荥阳生与妓女李娃爱情,大团圆结局

李娃形象,理智、坚强、温柔、美丽

晚唐传奇

元稹《莺莺传》:张生、莺莺、红娘

蒋防《 霍小玉传》: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爱情故事

人物性格与心态刻画,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

李公佐《南柯太守记》梦游¡°槐安国¡± ¡°南柯一梦¡± 历史题材:陈鸿《长恨歌传》 晚唐衰落期

杜光庭《虬髯客传》:¡°风尘三侠¡±红拂、李靖与虬髯客 薛调《无双传》王仙客与无双爱情,借兴亡写爱情 宋代《太平广记》

艺 术 特 色

唐传奇标志文言小说成熟

创作目的:注重审美价值,愉悦性情,“始有意为小说” 产生模式:依据见闻整理成篇,录而传之 叙事模式:史传的结构,虚构想象 艺术特色:构思新颖,情节曲折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浓郁的抒情性

诗化语言,简洁明快,生动传神

俗讲与变文

敦煌藏经洞 敦煌卷子 敦煌学 俗讲、变文

敦煌变文四种:宗教、讲史、民间传说、当时重大事件与人物 变文特色:

喜闻乐见的形式

丰富的想象,曲折的情节

生动的形象,活泼的语言

第十章晚唐诗歌 杜

晚唐诗歌新变

①题材:怀古咏史,爱情闺阁,日常生活

②风格多丽

③情调忧伤悲凉

杜牧(805-852) “小李杜”

诗歌主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兵卫”

诗歌内容:

①反映现实,关心民生,《河蝗》《早雁》

②咏史怀古,《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 ③纪行、抒情,《山行》《江南春》《泊秦淮》

艺术特色:豪放清丽,含蓄缠绵

许浑 “整密”《咸阳城东楼》

其他晚唐诗人

苦吟诗人:贾岛、姚合

题材日常生活化,重锤炼推敲,工整中见新奇,平淡有诗味

爱情题材:温庭筠、韩偓

现实失意,转向爱情,世俗气息,艳丽情婉

江湖隐逸: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

避世心态,题材生活化,闲散情怀

乱世民生:郑谷、韦庄、罗隐

诗境浅狭,没世情怀,伤感绝望

第十一章李商隐 李 商 隐

李商隐(812-858)

经历:家世不幸、党派之争、幕府生涯

个性:内向孤傲、情感细腻、多情善感

诗歌内容

①济世情怀,《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有感》《安定城楼》

②咏史诗,《隋宫》《马嵬》《贾生》《瑶池》

③咏物诗,托物寓慨,《蝉》《流莺》

④“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无题》多首

以平等、纯情写女性,情挚意真,深厚缠绵

与对心灵的开拓

李贺开启重心灵、重自我的趋向

晚唐诗歌走向

①向声色回归,艳丽化

②追求细美幽约

③重主观、重心灵的展示

李商隐对心灵的开拓

①精美之物抒写情思意绪

②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春雨》

③将心灵化为迷离的意象,《锦瑟》

④象征意味,朦胧难解

营造多层次的朦胧境界

诗歌多义性

《锦瑟》《无题》多义性

①意象被心灵化,是体验的复合,并无写实性 ②大量用典,典故不是达意,而是传递情绪感受 ③意象组合错综跳跃

④表现心境,并无具体性

凄艳浑融的风格

浑融意境的形成

①常用的意象群

②技法纯熟,各种手法灵活运用

③情感统一,惘然、寥落、感伤的情绪弥漫于众多作品

李商隐诗歌传承

齐梁诗歌(艳)、阮籍(晦)、李贺(心灵)、杜甫(沉雄)

李商隐诗歌创新

①对心灵的开拓与表现

②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性、朦胧性与诗境虚化

③题材,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

④体裁,七律、七绝

第十二章晚唐五代词 晚唐五代词

词的起源:燕乐、酒令

词的写作:依曲制词--依词谱填词

敦煌曲子词集

《云谣集杂曲子》

敦煌词特色

题材多样,风格素朴,生活气息浓郁

唐人词

张志和、白居易、刘禹锡

西蜀词

后蜀赵祚编《花间集》,18人,500首,最早文人词集,奠定词体发展基础

花间词特色:

以描写女性艳情为主,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满香脂气息

温庭筠

花间派的鼻祖,秾艳细腻,绵密隐约,《菩萨蛮》

韦庄

疏朗自然

对题材开拓:欧阳炯、李珣

南唐词人

冯延巳

着力表现心境意绪,给人启示与联想,《谒金门》

中主李璟 《浣溪沙》

后主李煜:前期宫廷生活,后期亡国之恨

最大的特点“真”,纯真的性格

①感情真挚深厚,用血泪写亡国之恨

②表达任情感倾泻,不加理性节制

③善用白描手法和比喻,形象生动

④语言明净、优美,多近口语

⑤境界与气象的开拓

将情感泛化,易产生共鸣

【宋代部分】

宋代文学概论 时代文化背景

国情:国力弱软,军事劣势―→内敛心态,爱国题材,忧患意识

政治:重文轻武:大开科举、文人掌政―→反映现实、干预政治;好议论

学术:三教合流,理学兴起,学派众多

印刷业、书院

文人性格:仕、隐结合,理智人生―→豁达性格、平谈风格

审美情趣:禅(内心超越) ―→随缘任运,与俗无隔―→ “以俗为雅”都市―→说唱文学(词)的兴起

文、诗、词概说

宋文与唐文

①作家阵容更壮大

②文体多样化:四

六、文赋、笔记文

③议论、叙事、抒情更加和谐交融

④风格丰富多彩,平易畅达,简易明快

唐诗与宋诗

①题材趋向世俗化

②以平淡为美

③以意取胜,生新瘦劲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严羽)

宋词兴盛

①名家辈出 ②完成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

③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的开拓

第一章宋初文学 王 禹 偁

骈文盛行与复古思潮

王禹偁:人生态度(关心现实) 文学思想(反时复古)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丽疏朗、音调铿锵

《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

柳开、穆修、姚铉

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王禹偁诗歌(白体)

内容:反映现实,《畲田词》《感流亡》

风格:平易流畅、简雅古淡,《村行》

散文化、议论化

宋初三体

晚唐体

师法:贾岛、姚合

代表:“九僧”、潘阆、魏野、林逋

内容:山林景色与孤寂生活

形式:重五律,尤重中间二联

林逋《山园小梅》

寇准

西昆体

师法:李商隐

人物:馆阁大臣杨亿、刘筠、钱惟演 《西昆酬唱集》

内容:怀古咏史、咏物、闲适生活

艺术风格:整饰、典丽、深密

缺点:少真情与气韵

衰歇:缺乏时代气息,少独创精神

第二章北宋前期诸家词人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人

晏殊《珠玉集》

内容:男女恋情,将情纯化、雅化

艺术:①富贵闲雅,贵族色彩

②意蕴深厚,情中有¡°思¡±

③韵律圆韵和谐

欧阳修

对词革新: ①扩大抒情功能

②审美趣味通俗化

内容创新:以词抒写自我人生体验与心态

婉约词《踏莎行》《蝶恋花》

套词《采桑子》 风景词

开拓词境的尝试

范仲淹

边塞词《渔家傲》 沉郁苍凉

婉约词《苏幕遮》

张先 一生流连风月,听歌赏舞

特色:

①擅长表现歌舞

②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动态美、朦胧美

对词发展贡献:

① 以词赠别酬唱,扩大词的实用功能

② 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王安石

咏史、怀古词《桂枝香》《浪淘沙令》

由娱人到自娱,词风向诗风靠拢

柳 永

柳永(987-1053)《乐章集》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A慢词: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齐头并进 B词调:创用词调最多的人,形式体制完备

C审美趣味:“变雅为俗”(俗化语言、俗化生活)

D体段模式:“前半泛写,后半专叙”(前段写景,后段抒情) 柳词内容:

歌妓:爱情、被弃痛苦、从良愿望

男女情思:《雨霖铃》

都市:《望海潮》

羁旅:《八声甘州》

自我情怀:《鹤冲天》

柳词特色及影响

特色:

①擅长铺陈,描绘精细,《雨霖铃》

②时空结构多变,《八声甘州》

③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忆帝京》

④以景烘情,情景交融,《雨霖铃》

⑤多用口语和俚语

影响:

苏轼得其题材及豪放风格,秦观得其铺陈点染,周邦彦得其结构多变

第三章欧阳修等诗文 欧阳修散文

欧阳修(1007-1072)号醉翁,六一居士

文坛领袖 倡导诗文革新,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

文学观 ①道与生活相关 ②文道并重 ③文具有独立性

散文特色

①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②强烈的感情色彩,《释秘演诗集序》 ③叙事、议论、抒情高度有机融合

④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风格平易自然

文体贡献

①创造文赋

②革新四六体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诗歌

诗学理论

“诗穷而后工”(欧阳修)

“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梅尧臣)

欧阳修诗歌

①内容充实,《戏答元珍》 ②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

③语言清新流畅,风格流丽宛转

梅尧臣诗歌

①题材由抒写现实走向日常生活琐事 ②风格平淡老成

苏舜钦诗歌

豪放雄肆,意境开阔

王安石散文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1021-1086) 神宗(1069-1076)变法

散文特色

①直接为政治服务,有为而发

②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说服力强,《答司马谏议书》 ③短小精悍,简洁峻切,不枝不蔓,《读孟尝君传》

曾巩

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平正,结构严谨而舒缓,《墨池记》

王安石诗歌

前期反映社会现实,《河北民》

咏史《明妃曲》

后期 罢相隐居,心境平淡 “王荆公体” ①篇幅短小,多为七言绝句 ②刻画细致生动,修辞巧妙 ③语言朴质平淡,韵味深长

王令

雄伟奔放,奇崛有力,浪漫色彩浓郁

第四章苏轼

苏轼生平、思想及文学观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45岁“乌台诗案”贬黄州 59岁惠州 62岁儋州

思想:思想通达,三教合一,儒家、老庄、禅宗

文学观:文道并重

①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 ②¡°道¡±泛指事物的规律

苏轼散文

文章传承:孟子、纵横家、庄子

散文特色

①形式多样,风格多元

②气势雄放,恣肆自然

③构思新颖,翻新出奇 史论《留侯论》

④叙事、抒情、议论有机交融,《石钟山记》

⑤语言平易自然,生动流畅,活泼隽永,《记承天寺夜游》

文赋 (前后)《赤壁赋》

骈散并用,情景兼备

苏轼诗歌

“一肚子不合时宜”

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吴中田妇叹》《荔枝叹》

诗歌特色:

①题材广泛,无不能入诗

②充满哲理性、理趣,《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 ③技巧纯熟,运用自如,比喻、用典、对仗 ④构思新颖,翻新出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⑤风格雄放,流畅自然

苏轼词

词学观:

①词¡°为诗之苗裔¡±,提高词的地位;

②词须“自是一家”,壮美的风格,阔大的意境,抒写性情

扩大功能,开拓词境

①由女性柔情词扩展为男性豪情词 ②壮士形象、人生哲理、山水田园

苏词特色:

①题材广泛,手法多样

②以诗为词,扩大词的题材范围与表现手法

③运用题序交代写作时地及缘起 ④大量用典

⑤风格多样,表现出奔放豪迈的新风格

第五章江西诗派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

诗歌内容: ① 涉及现实《流民叹》 ②表现自我 文人气与书卷气:①文人生活用品

②发掘人文意蕴

艺术个性:

①富有思致理趣,耐人寻味

②内涵丰富,含多层意思,章法回旋曲折 ③修辞运用,善出奇制胜,重炼字用事 ④声律奇峭:打破音节常规,多用拗句 ⑤诗风瘦硬峭拔,老朴沉雄

黄庭坚体(山谷体)

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语言生新硬瘦 晚年归于平淡流畅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

创作方式:¡°闭门觅句¡±的苦吟

诗歌内容: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境真、情真 审美追求:¡°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诗歌风格:朴拙诗风 简洁精练,质朴无华,意味深长

黄庭坚诗论

诗歌内容:批判现实,抒写性情 艺术追求:创新,脱俗,学养

学诗途径:

①学习并熟练掌握技巧 ②超越技巧,达到无技巧

诗学主张:

①尊杜(晚期),以杜甫为诗家宗祖 ②¡°点铁成金¡±,语言推陈出新

③¡°夺胎换骨¡±,诗境诗意因旧生新

江西诗派的形成及演变

以黄、陈为核心的诗歌流派

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陈为核心的诗派称为¡°江西诗派¡±(成员多为江西人) 江西诗派:¡°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北宋江西诗派创作倾向: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 北宋灭亡与南渡

吕本中¡°活法¡±,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 陈与义雄浑深沉的风格,《伤春》 曾几清新活泼的风格,《寓居吴兴》

第六章周邦彦与北宋后期词坛

黄庭坚和晁补之

苏门词人群 豪放 可读性 题材 风格

大晟词人群 婉约 音乐性 词艺 词境

黄庭坚

词论:①词是¡°艳歌小词¡±②言志之体 内容:①艳词

②言志词:抒情的自我化,题材日常生活化

晁补之

词话:《骫骳说》,重论词艺,开创词话的新体式

隐逸词

豪健风格

影响:壮大苏词的声势,促进词体革新与发展

晏几道

恋情词:明确而具体的思恋对象,感情真挚深沉

艺术特色:

①短小精炼,以小令为主

②今昔对照,以梦表情,如梦如幻境界 ③语淡情深,透句法

④语言清新自然,精当雅致

秦 观

“古之伤心人” “词心” “女郎诗”

手法:以小令手法作慢词,情韵兼胜

艺术特色:

①感情真挚深婉

②优美的意象构成凄迷的意境

③表达含蓄委婉

④语言清新淡雅

⑤韵律和谐优美

贺 铸

风格特色: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艺术特色:

①善用韵,以密韵、回环音韵突出词作节奏感与音乐感

②善化用前人成句

③利用骈偶形成对称美和整饬美

④善炼意,语意精新

周邦彦

内容:羁旅行役、咏物、怀古

艺术特色:

①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时空结构

②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来展开情思

③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

④韵律方面调美、律严、字工

⑤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韵律的和谐统一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

李清照

词论:词“别是一家”说,词不同于诗,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独特的要求,词应保持独立的文体特性。

意义:从本体论确立的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词作内容:展现了其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前期与后期变化:内容(恋情与人生感伤)

风格(清新明快与感伤凝重)

艺术特色:

①善用日常生活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②清疏淡雅的意境

③善用平常简练的语言表现心理和情感

④语言精妙清亮,风韵天然

朱淑真

朱敦儒

人生经历与词作的变迁(内容与风格)

早年放荡声色,《鹧鸪天》(西都作),婉丽明快

中年漂泊忧愤,《卜算子》《相见欢》,悲壮慷慨

晚年隐逸逍遥,《好事近》(渔父词),清疏晓畅

用词来抒发人生感受,表现社会现实,诗词功能合一

张元干等

南渡词的变迁:(内容)时代感与现实感

(风格)悲壮慷慨

张元干 抗敌与归隐

批判性与悲壮风格《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叶梦得

《水调歌头》

陈与义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李纲 《苏武令》《喜迁莺》(真宗幸澶渊)“以文为词” 岳飞 《满江红》

第八章陆游等四大诗人 陆游生平及诗歌内容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陆游(1125-1210)

生平:第一时期(31-45)地方为官时期

第二时期(46-65)入蜀时期

第三时期(66-86)隐居时期

入蜀对其诗风影响: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

诗作题材:

①抗敌复国:《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②闲适生活:《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 ③爱情:《沈园》

陆游诗歌和特色与成就

①雄浑奔放、境界壮阔的风格,《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②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手法,充满浪漫气息,《长歌行

③常借助幻境和梦境来抒写情感,《五月十一日夜且梦从大驾亲征┅》 ④语言晓畅平易,章法整饬谨严,《关山月》

⑤擅长七言诗,七律和七绝成很高,《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的词

爱国词:《秋波媚》 《诉衷情》,雄壮慷慨 咏物言志词:《卜算子》(咏梅),含蓄蕴藉 爱情词:《钗头凤》,感情深挚,浓郁感伤色彩

杨万里

生平

题材: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

“诚斋体”的特色:

①将情感投入景物,使物人化 ②想象丰富奇特

③风格幽默恢谐,饶有风趣

④语言自然活泼,平易浅近,多用俚语、谣谚 爱国诗作:《初入淮河》

范成大

生平

使金纪行诗:《州桥》

田园诗:

新乐府:《催租行》《后催租行》 《四时田园杂兴》60首

将新乐府与田园诗合一,表现农民劳作疾苦与田园风光刻画合一

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 尤袤

第九章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辛弃疾生平及其对词境的开拓

辛弃疾(1140-1207)

生平:第一时期(23-42)地方任职

第二时期(43-52)带湖隐居

第三时期(52-55)出仕

第四时期(56-64)隐居铅山

第五时期(64-67)出仕

第六时期(67-78)辞归,卒

词境开拓:

①英雄形象,《鹧鸪天》 ②自我人生,《永遇乐》 ③心灵世界,《水龙吟》 ④社会根源,《摸鱼儿》

⑤田园生活,《西江月》《清平乐》

辛词的艺术成就

①题材多样,反映现实面广

②开创新意象:战争意象和军事活动意象,《破阵子》 ③想象丰富,多记梦幻,充满浪漫气息

④ ¡°以文为词¡±,为文手法运用、用经史词汇 ⑤风格多元,以悲凉慷慨,沉郁雄浑为主

辛派词人

张孝祥

词作《六州歌头》《念奴娇》 风格:慷慨沉雄 潇脱情怀

陈亮(功利派,浙东学派) 词作《水调歌头》

手法:“以词为文” 功用性和议论性

刘过

词作《沁园春》

《龙洲集》江湖游士

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姜 夔

姜夔(1155-1209)白石道人

词作内容:

①恋情《踏莎行》(燕燕轻盈)《鹧鸪天》(肥水东流) ②咏物《齐天乐》(蟋蟀)《暗香》《疏影》 ③现实感伤《扬州慢》

艺术特色:

①词的语言风格刚化与雅化,表现出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②多用冷色调意象群,构成清幽空灵、冷清寂寥的意境 ③表现手法独特,善用联想思维,多用暗喻、通感等手法 ④词前多有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且较长的小序 ⑤其精通韵律,其词韵律优美,音节谐婉

吴文英

南宋后期词坛:①辛派词人 ②姜夔追随者

吴文英(1207-1269)梦窗

词作内容:

①忧怀国事《八声甘州》 ②恋情《风入松》《莺啼序》

艺术特色

①将实景虚幻化,通过奇特的想象,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境 ②其词结构多变,时空场景多变化,多以情思为线索 ③语言生新奇异,随意搭配,色彩感、装饰性、象征性 ④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雕饰过度,有晦涩之失

宋末其他词人

宋元词坛特点:①创作的群体性 ②题材、风格的趋同性 周密(草窗)《一萼红》,亡国之恨,文笔清丽 王沂孙《花外集》咏物词《眉妩》《齐天天》

特色:用典,象征、拟人手法 张炎 《解连环》(孤雁) 《词源》

蒋捷 兼融豪放和婉约《虞美人》(听雨)

刘克庄 辛派后劲中成就最大的词人,风格雄肆疏放

陈人杰 《沁园春》

刘辰翁 亡国之恨《永遇乐》

第十一章南宋散文和四六

南宋散文

政论文 胡铨、辛弃疾、陈亮

笔记小品 陆游《入蜀记》洪适《容斋随笔》形式自由

宋代理学派系:①朱熹学派 ②陆九渊学派 ③陈亮、叶适学派

朱熹 南宋最重要的理学家

朱熹文学观:重道轻文 文道一体

编选文集 吕祖谦 真德秀

南宋四六:汪藻、周必大、李刘

第十二章永嘉四灵和辽金诗歌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以贾岛、姚合为宗,生活面狭,内容单薄,向晚唐体回归

江湖诗派:《江湖集》,江湖谒客为主的松散作家群

生活而广,题材丰富,擅长写景抒情

刘克庄 江湖诗人领袖,关注现实

戴复古 时事感伤

宋末诗歌

宋末诗人群体:民族英雄与遗民

文天祥 《金陵驿》《过零丁洋》《正气歌》

谢翱 宋末遗民诗人成就最高的一家

汪元量 《醉歌》 《湖州歌》《越州歌》

元好问

辽(907-1125) 金(1115-1234)

元好问(1115-1161)

金亡前后的“纪乱诗”

①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雄阔的意境之中

②深刻的洞察力

词作:雄浑壮阔与幽婉深挚

《论诗绝句三十首》

《中州集》金代诗歌总集

第二篇:中国当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史

名词解释: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12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后来在会议中不断完善中形成了今天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原则‛。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0年发行的一种以实物为计算标准的公债。发行目的是为了支援解放战争,迅速统一全国,以利于安定民生,恢复和发展经济。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募集与还本付息,均以实物为计算标准,其单位定名为‚分‛。每分公债应折合的金额由中国人民银行每旬公布一次。

这次公债发行数量虽然不大,但对弥补财政赤字,回笼货币,调节现金,稳定金融物价等,都起了很好的作用。1950年3月以后,随着公债款的上缴和其他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国家财政收支已接近平衡。此后,全国的物价也逐步稳定下来。

2、初级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初级社。中国农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建立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中国农村经济由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初级社一般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将私有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分社统一经营和使用,按照土地的质量和数量给予适当的土地分红,其他入社的生产资料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初级社在社员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统一组织集体劳动,社员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取得劳动报酬,产品由社统一支配。初级社有一定的公共积累。初级社与互助组相比,实行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统一经营,积累了一定的公共财产,在社的统一计划下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部分地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初级社部分地改变了私有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由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

4、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5、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运动,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并称的三大运动之一。历时一年多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范围涉及到全国几乎所有地区,从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残留的反革命势力,并清除了一批帝国主义间谍。曾经猖獗一时的匪祸,也已基本扑灭,使我国的社会秩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改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

6、《论十大关系》: 是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出的一个政治报告,分为政治、经济、中外关系三个方面。要求大家处理好各种关系,调动一切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内容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我国的民族关系;党和非党关系;革命与反革命关系;是非关系;中外关系。它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提出了党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思路,从指导思想上为召开党的八大做了准备,成为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最初重大成果。

7、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是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以"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其实质,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解决所有制。

8、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又分为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新中国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完成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初步纳入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轨道后,进入了高级形式,分两步完成了公私合营,从而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七千人会议: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中央局、省、地、县(包括重要厂矿)五级领导干部,共7118人。人们习惯地称这次会议为‚七千人大会‛。这是我们党在执政后召开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总结经验大会。会上,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作风。初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对公有经济的恢复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大会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左‛的思想,毛泽东等党内领导人对形势的判断依然存在错误。

10、第一次郑州会议:指1958年11月2日至10日毛泽东在郑州召集的有部分中央领导和部分地方领导参加的会议.开始纠正了人民公社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以及废除商品生产等错误主张。

1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这条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的建设道路的一次尝试,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它是在反右倾扩大化和错误批判反冒进过程中形成和制定的,根本缺点是忽略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

12、《二月提纲》:是1966年2月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向中共中央的汇报文件,全称为《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由于其成文时间而得名。是1966年以彭真为首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拟定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这一提纲试图保护因撰写《海瑞罢官》受到批评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努力将对吴晗的批判圈定在纯学术讨论内。但因这一提纲受到毛泽东的批判而在当时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影响和严重的政治后果。昭示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的‚五一六通知‛首先就推翻了二月提纲。

13、《五一六通知》:

1966年5月4至26日,为了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通知》从根本上混淆了敌我关系,实际上是把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作为斗争对象,并规定了错误的方针和方法。《通知》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为文革确定了理论、路线和方针,而且从组织上也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做好了准备。它的通过,标志着‚左‛倾错误理论开始在中共中央占据了主导地位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14、‚两个凡是‛:‚两个凡是‛方针是华国锋在1977年公开提出的,方针的具体内容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方针实际上是延续了‚文革‛以来‚左‛的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的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而‚两个凡是‛明显严重阻碍了拔乱反正工作的正常进行。邓小平率先批评了‚两个凡是‛,认为它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歪曲,而强调应恢复实事求是的作风,以实现思想方面的拨乱反正。

15、四马分肥: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对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的企业利润采取了‚四马分肥‛的办法,即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税、股金红利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方的股息红利被定息,即年息五厘所代替。

问答题

一、分析建国初期的形式和任务 形式:

1. 国民党残余势力尚未肃清,人民政权并不巩固。 2. 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

3.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生产关系还没有彻底消除。

4. 在国际上,二战后帝国主义阵营大为削弱,社会主义阵营有所增强。 任务:

1. 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出转移党和国家工作重点 2. 制定平稳前进经济方针,改革集中统一经济体制

3 3. 创立政治制度框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 制定文化建设方针,繁荣科学文化事业

5. 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二、简述建国初期新区土改的意义

1.彻底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打到了地主阶级,摧毁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倒派赖以实现反革命复辟的社会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使约3亿农民分得7亿亩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农业生产总值比历史上最高产值增加18.5%,三年递增14.1%。

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的半封建社会,最终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为国家财政经济的基本好转、为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经济建设、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重要条件。

三、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 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在建国后头三年中共的主要人物和工作; 制定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即不要四面出击 。 历史意义:是建国初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制定了党在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的纲领 路线和方针,对巩固新生政权,恢复经济,稳步的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试论三反运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P44 ①三反运动的实质是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和国家干部的廉洁,是反腐败长期斗争的初战。通过三反运动,清除了一批贪污腐化分子,在革命队伍中进行了一次反腐教育,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教育了大多数干部,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②三反运动不但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也进行了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在党和社会内部树立起了艰苦朴素、踏实劳动的新风尚,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纯洁了党和国家肌体,极大地提高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威信; ③在‚三反‛运动中,不断发现许多贪污分子的违法活动同社会上不法资本家的违法活动有相当密切的联系,由此掀起了‚五反‛运动,从而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严重违法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为后来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繁重时期的同时,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为创造国内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国家要总结‚三反运动‛的经验,合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同犯罪现象作斗争的同时要做好控制; 要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执政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坚持长期斗争,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对贪污腐败损害国家利益的人员无论职位高低,一概依法严惩,保证领导队伍的纯洁性。

五、建国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

这是1950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章在指出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以来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

4 等各个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同时,指出我党仍面临着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我们的敌人还很强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计划地为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必须调节同各方面的关系,团结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不要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为了集中力量反对主要敌人,解决当时的主要问题,毛泽东在这个讲话中分析了国内的阶级关系,阐明了党的战略策略思想,提出掌握斗争的主要方面,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方针。毛泽东最后重申,我们不要四面出击,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这是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也是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行动纲领。

六、1975年整顿的重要意义

全面整顿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伟大历史转折的序曲。

1、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的全面整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我党新时期伟大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为了改变‚文革‛中思想理论是非颠倒的状况,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邓小平通过整顿实践来启蒙人民。一是针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的做法,邓小平提出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命题。二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1975年3月5日,邓小平在中央、省、市、区主管工业书记会议上,提出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实现‚四化‛大局的思想。三是强调整顿党的作风,发扬毛泽东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以及延安整风精神。

上述思想的提出,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始用现实的眼光重新审视‚文革‛中的一切,开始突破对‚文革‛认识的思维定式,为后来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2、整顿实践中,党和邓小平提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是全党中心任务的思想,把经济建设提升到党的政治路线高度,为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奠定了政治基础。

把经济搞上去,是邓小平主持工作以来最关心、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1974年,因‚批林批孔‛运动的干扰,国民经济计划的大部分指标未能完成,其中部分主要产品的产量甚至比上一年还低。这种经济状况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故毛泽东指示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邓小平借此把毛泽东的指示提到‚纲‛的高度,批评了‚四人帮‛只讲理论学习、不提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问题,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略,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

1975的全面整顿,提高了党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增强了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信念。

3、整顿实践中,邓小平主持整顿党的组织,落实党的政策,为新时期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奠定了组织基础。

‚文革‛中,党的组织受到严重冲击,造反派踢开党委闹革命,四处夺权。一大批党的干部,特别是老干部被以各种罪名撤职、批斗,不少地方的党组织不复存在,致使党的领导受到极大削弱,党的威信大大降低。为扭转这种情况,党和邓小平通过五个会议和三个文件,对工业、军队、科技等部门,从中央到地方的党组织进行了纠‚左‛工作。其内容是:首先,建立‚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

5 通过整顿,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机关到工厂车间、科研机构都初步建立和恢复了被破坏的领导班子。邓小平还强调解决领导班子的重点问题,‚主要是配备好

一、二把手,

一、二把手敢字当头,就可以把队伍带起来。‛重建领导班子,把‚文革‛中被造反派夺去的权力部分地夺了回来。其次,坚决同派性作斗争。邓小平明确要求领导干部态度鲜明地反对派性,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对坚持闹派性的人,该调的就调,该批的就批,该斗的就斗‛。邓小平亲自带头坚决反对派性。5月21日国务院会议上,当邓小平讲到对工交系统中闹派性的头头实行‚批、斗、调‛的时候,张春桥当场挑衅说:站出来新的派性怎么办?邓小平当场顶住说:就再调,一年调它360次,总不会吧?再次,落实党的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文革‛中被迫害打倒的老干部解放出来。当时在周恩来、邓小平的努力下,经毛泽东同意,中央决定把被关押的300多名高级干部解放出来,部分人重新安排了工作,他们成为同极‚左‛势力作斗争的中坚力量。二是把运动中错戴各种‚帽子‛的干部群众解放出来。落实政策为整顿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干部群众基础。

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是党和人民反对‚左‛倾错误同‚四人帮‛进行的一场生死搏斗。全面整顿在经济建设上获得了较大成功,同时也使全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空前的解放,‚人们切身体验到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各项建设事业所取得的成绩,也切身体验到‘四人帮’的那套祸国殃民活动的危害性,重新思考和认识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许多大是大非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1975年的全面整顿,就没有1976年的‚四五运动‛;没有1975年的全面整顿,就没有‚四人帮‛的迅速灭亡和‚文革‛的快速结束。全面整顿是我党进行拨乱反正的先导,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改革思想发展的重要环节;全面整顿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组织上为新时期的伟大转折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全面整顿中,邓小平表现出的艰辛开拓精神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对于指导我们在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七、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P59

八、试评农业合作化P78 农业合作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九、我国为什么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讲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指以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十、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有哪些经验?

1. 进行和平改造,实行赎买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代价的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逐步收为国有。

2. 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经销代销等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再发展到公司合营、全行业公司合营等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完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向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转变。

3. 把对企业的改造合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实现在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同时,团结资本家,给资本家本人以教育和必要的工作安排,发挥其有用之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十一、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哪些特征?

(1)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味着我国所有制结构和调节方式都实现了向完全计划经济的转变. (2)国家对经济活动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国家或中央政府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主体,而企业由于只执行既定的生产计划成为政府的附属物.国家主要通过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计划实施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和管理. (3)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国家不仅要负责宏观方面的资源配置,甚至对微观的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和支出都做出计划,以实现资源在微观主体间的配置. (4)社会资源的计划配置.计划配置资源的一个核心机制在于行政命令手段替代价格机制.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被压低到最小的范围. (5)交易活动的非价格特征.按照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的观点,交易是人类经济行为中最一般的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在于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交易,而计划体制下的交易活动则被行政指令所替代,交易对象被消除了商品本性. (6)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应当以按劳分配为主.这种分配方式的核心在于,根据单个劳动者的贡献大小决定其分配数额,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者不得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民之间进行分配. (7)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城乡分化和二元结构.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出于战略考虑采取赶超型发展战略,对城市工业和重工业发展投入较大,但由于多数前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积累不足,经济总量较小,并且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国家,因此都采取‚抽农补工‛的做法,试图优先发展重工业. (8)对外封闭型经济. 十

二、试论党的八大的伟大历史功绩P112

十三、分析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有两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对一些具体关系作了论述。

意义: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独创性贡献,提出并解决了三个问题: 社会主义条件下有没有矛盾

社会主义条件下矛盾的性质,处理的方针 产生的根源与特征

7 创造性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纲领性文献。 对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对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全国人民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十四、简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和实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1. 总路线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高瞻远瞩的第一次规划,激励着我国人民尤其是几代年轻人为之奋斗和献身。

2. 总路线中贯穿着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充满着生动活泼的辩证法。 3.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它是我国以苏联为鉴戒,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胆试验,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探索。 但是,由于我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和包围、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的愿望十分迫切,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条件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实施上存在着许多缺陷,有些甚至是严重的错误。 1. 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

2. 提出了超越国情国力的奋斗目标。

3. 不切实际的超越国情国力的奋斗目标和高指标,压出了‚浮夸风‛。 4. 高指标导致高积累。

5. 片面强调产值产量,忽视产品质量,粗制滥造,有些产品一生产出来便是无用的废品。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大搞‚人民战争‛,不搞成本核算,铺张浪费成风,经济效益低下。 6. 提出‚以钢为纲‛,要‚钢铁元帅升帐‛,用钢铁工业的发展带动工业全面发展,结果破坏了工业内部和工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7. 片面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地球开战,滥开、滥采、滥伐,结果造成自然资源严重浪费,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8. 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变革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所有制上急于过渡,生产资源上‚一平二调‛,收入分配上实行‚供给制‛,搞平均主义,结果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9. 缺乏一套系统、具体、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办法。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造成我国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粮食供应异常紧张;轻工业产品严重短缺,市场供应量急剧下降;财政赤字连年攀升,物价成倍上涨,通货膨胀严重;加上苏共领导背信弃义,撒毁合同,索还债务,结果使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遇到严重困难。

十五、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十六、总结60年代国民经济大调整的基本经验 十

七、分析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国际环境方面:自中国成立以来,就面临着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面对的国际环境十分的复杂和艰难。另外,一直交好的苏联单方面撕毁合约,对于

8 中国的处境无疑是雪上加霜。波匈事件的发生使领导人原本就紧张的神经绷得更紧,对于阶级斗争更加的敏感和关注。

中共组织制度: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十分普遍。决策机构和决策方式上的少数人决断,国内的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中共高层领导者的意见,一言堂现象十分严重。民主制度的不完善和政治参与的缺失,自下而上的信息渠道受阻,导致领导人做出决定时往往听不到其他的声音,造成信息失真;各种权力机构间缺乏监督和制衡; 缺乏法制观念和依法治国的措施;干部体制上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

历史原因: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共和毛泽东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完全搞清楚。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处在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被严重削弱以致被破坏。没有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

毛刘分歧:毛刘二人对‚三面红旗‛认识的分歧,裂隙就此出现;关于工作指导方针的分歧,加深了矛盾。在社教运动问题上的分歧,毛泽东对刘少奇彻底失去信任,政治上分手,着手进行文化大革命斗争的准备。 毛的个人因素:自六十年代以后,毛泽东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骄傲心理,过于自信,专断作风日益严重,对党内不同意见、主张,动辄提到路线高度,并以自己的是非为是非,最终导致党的领袖凌驾于全党之上,使他很自然地把他与刘少奇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视为马列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于是,他采取了极端的手段——用阶级斗争的办法解决他与刘少奇的矛盾分歧,最终酿成一场惨痛的悲剧。

十八、为什么说‚两个凡是‛的方针是错误的?

‚两个凡是‛指的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第一,‚两个凡是‛的方针是根本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的。革命导师的思想言论(包括他们的一系列列著作)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般地说,有几种情况:一是论述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即科学地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二是在当时特定情况下对某些具体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论断,从当时情况看这些言论是正确的,但由于条件和情况的变化,不能照搬照抄;三是任何伟大历史人物都是人,而不是神,他们对客观真理的认识和掌握同样要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同样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多次反复而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也会发生某些偏差甚至出现某些严重的失误。而实践则是不断发展的,如果我们对于革命导师的某些过了时的具体结论,甚至某些错误的论断一概照办,完全照搬,就会对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同志曾严肃地指出:‚如果何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

第二,‚两个凡是‛的方针也是背离我们党所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和优良传统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正确地指出,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作僵死的教条,而应当看作为行动的指南。这就是说,由一r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面对新的情况,决不能机械地照搬本本上的现成结论,而必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实

9 际斗争中的问题,从而得出切合实际的科学结论。陈云同志提出的‚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的原则,正是对我党优良传统与革命学风的一个精辟的概括。

第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我们党一贯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恨本立场。‚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上是借口‚高举‛,把毛泽东同志的片言只语当作不可移易的金科玉律,凡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定的,只能照办,不能更改;没有说的就不能办,没有定的就不能做。于是,过去的一切不能动,今后的一切照样搬。实践已证明是止确的也不能恢复,明明是错误的也不能改正。这样,我们党的指导思想_L的左的错误就无法纠正,一大批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老干部就不能出来工作,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不能得到乎反昭雪,被混淆的功过是非就得不到澄清,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间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显然,这本身就是违背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是违背我们党所采取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正确立场的。

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认识毛洋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这对于我们端正思想路线,完成拨乱反正,保证我们党的工作继续胜利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九、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伟大意义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种执政指导思想的讨论,实质上是文化大革命路线和实施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路线的较量.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党的路线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大讨论带来思想大解放.

十、试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1. 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邓小平提出的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科学论断,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全会重决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错误口号。

2. 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 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认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和历史遗留下来的某些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为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历史的伟大转折载入党的史册。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期末复习要点

1. 四大发明的世界意义:

(1)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火药:火药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引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1500前/后科技领先/落后的原因:

(1)政治:中央集权促进/君主专制阻碍;

(2)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科技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封闭性、落后性阻碍科技的发展;

(3)文化:科举制度培养了人才/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

(4)外交:对外开放吸收先进文化/闭关锁国限制科技交流。

3.文人画与印象画比较:

相同:都写意;

不同:表现手法上,文人画是水墨画,印象画是油画。

4.戏曲:

(1)古代(1840年以前)戏曲成熟的标志:元杂剧/元曲;

(2)百戏之祖——昆曲;

(3)京剧的形成:乾隆年间开始形成,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同光年间正式形成。

5.中外文学:

(1)现实主义:

中国:《诗经》,主要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是现实主义的基础。

西方:揭露社会的黑暗,具有强烈的批判性,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

(2)浪漫主义:

中国:《楚辞》,热情奔放;

西方:卢梭,浪漫主义之父。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方式及表现:

1) 军事侵略:包括六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 政治侵略:《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等等。

3) 经济侵略:英国向中国进行鸦片走私,《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等等

4) 镇压革命: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2. 鸦片战争的危害:

1)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 2) 银贵钱贱,家中劳动人民负担; 3) 毒害的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精神。

3. 由太平天国运动引出的两部重要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4.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 最后,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5.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 内容: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 意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片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的帷幕随之拉开。 6.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内容:

1)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2) 民权主义:民族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多说的社会革命。

7.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焦点: 1)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8.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外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4)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的新的积极变化。

5)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9. 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

1)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2)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3)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0. 11.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1)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 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的组织工作; 3)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意义: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其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中国创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 12.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加入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13.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就:

1)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

2)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

3) 共产党的影响力扩大。 14. 15.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左倾错误的主要内容:

1)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2)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3) 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4) 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5)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崇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16. 长征精神:

1)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7. 18.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实行“三三制”原则。

台儿庄战役领导人:李宗仁;死守四行仓库的领导人:谢晋元;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19.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20. 21.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1) 中国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2)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2.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23.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24. 中共八大提出的国内的矛盾和主要任务:

1)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 根本任务: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5.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1) 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 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 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6. 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1) 在中共中央的支持的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 2) 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名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27.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不能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0. 邓小平南方谈话:

1) 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 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 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邓小平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意义: 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1. 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重要意义:

1) 彰显了中国作为反法西斯主要战场的伟大作用;

2) 是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付出巨大牺牲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的敬重和缅怀;

3) 是对南京大屠杀中大量死难同胞的告慰和尊重; 4) 有助于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历史事实的真相。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

1、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

2、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需要认识哪三个选择?

三个选择: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共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A)?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4.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么样的?

自然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政治腐败与军备松弛、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5.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D)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C.清政府的军事指挥不力 D.清朝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

6.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怎样称呼?(D)

A.文景之治(汉) B.贞观之治(唐) C.开元之治(唐) D.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

7.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谁?林则徐 《海国图志》一文的作者是?魏源

8.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9.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A) A.京师同文馆B.译书局C.译书馆D.广方言馆

10.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C)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1.熟悉课本中介绍的以下条约的基本内容:《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1 / 23

《瑗珲条约》、《天津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清政府与美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望夏条约。 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英法联军。 近代中国,曾统治台湾半个世纪的国家是日本。

从中国攫取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最大的国家是俄国。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

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清朝外务部的前身是总理衙门。 英国掌握中国海关管理权长达40余年。

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资本输出。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规定税制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条约侵吞我国领土144万多平方公里,这些条约是:《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伊犁条约》。

19世纪40年代,西方殖民者通过: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的手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1860年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的国家有:英国、法国、俄国。 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国家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 三国“干涉还辽”中的三国指的是:俄国、德国、法国。

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清政府应将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地区割让给日本。

2 / 23

西方列强在华的经济掠夺手段包括: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12. 资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手段有哪些?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19世纪40年代,西方殖民者通过: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的手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4. 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哪些?

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在中国投资开设工厂、在中国增设银行、投资修筑铁路,控制交通事业、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

1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的特征是?

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⑵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⑶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⑷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 ⑸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⑹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16.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思想来源有哪些?

以洪秀全为教主的拜上帝会的创立,其主要思想理论来源是梁阿发编写的通俗布道书《劝世良言》。它并没有全面、系统地介绍基督教教义,而又不时援引中国传统观点来印证《圣经》。

3 / 23

17.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是(B)?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万大洪告示》 D.《原道醒世训》 18.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C)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维新变法

19. 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开始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自然经济的衰败

20. 哪一次论战代表了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维新派与守旧派

21. 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2.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谁?洪仁玕

23.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1851年 2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主要文件有哪些?

A.《原道觉世训》B.《十款天条》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正确答案:CD 25.《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者想建立的理想社会有怎样的特征?(ABC)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B.有衣同穿,有钱同使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D.均贫富,等贵贱E.禁朋党之弊

26.19世纪60年代,主张学习西方的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ABCD) A.奕诉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左宗棠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7.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 A.《时务报》(由梁启超主笔)B.《国闻报》(《国闻报》在天津,严复主笔)C.《湘报》D.《万国公报》

28.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9.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4 / 23

(C)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30.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是什么?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31.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 A.湖南B.湖北C.广东D.四川

3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宪法》

33.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主要有哪些?(ABC) A.二次革命(失败)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失败)

D.保路风潮 其原因及结果是怎样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D)

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B)

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 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

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A)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运动的失败 C.护法运动的失败 D.保路风潮的失败持

34. 西方列强是通过哪些条约一步步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的?(ABCD)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B、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C、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D、1858年的《天津条约》 35.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有哪些?(AB)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民族工商业人士D.民间会党人士

5 / 23

36.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在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政治上,经过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农民革命的冲击,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使得经济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7.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民族救亡图存的旗织,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面目、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批封建专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失败的原因:客观: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势力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难以取胜。

2、主观: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却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在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第三,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走上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8.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6 / 23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39.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同37)

40.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 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1.五四时期,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有哪些?(ABCD) A.马克思主义研究会B.马克思学说研究会C.新民学会D.觉悟社 42.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BCD)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提倡白话文 C.提倡新文学 D.宣传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3.在近代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的是哪个国家?(A) A.英国B.法国C.日本D.德国. 德国将山东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长江流域被英国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福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滇、粤、桂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44.郑观应其所著《盛世危言》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BCD) A.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B.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C.设立议院D.实行“君民共主”制度

45.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总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C) A.同文馆B.江南制造总局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D.外务部

46.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C)

7 / 23

A.要不要打倒列强B.要不要实行共和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4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经验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8.综合分析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况及其失败的原因?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49.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列强采取了哪些敌视政策孤立它?(BCD) A.公然要挟清政府派兵镇压 B.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C.增派军队进行武力威胁 D.扣留中国海关税收

5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成的标志是什么?(C) A .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共一大召开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黄埔军校建立

5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C) A.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B.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52.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1)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

8 / 23

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洗礼,积累了经验。

53.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的旨在打击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力量的事件是?(CD) A.商团叛乱 B.暗杀廖仲恺 C.中山舰事件 D.整理党务案

54.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可以科学的概况为哪句话?(C)

A.以城市为中心然后向农村发展 B.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坚持党的建设

55.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56.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B)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57.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那些政策?(A)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58.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B)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9 / 23

D.晋绥干部会议

59.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有?(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60.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

二、四方面军在哪里胜利会师?(D) A.陕北保安 B.陕北洛川 C.陕北瓦窑堡 D.甘肃会宁、静宁

61.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B)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62.中华民族何时进入全民族抗战?(D)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63.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A)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忻口会战

64.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C) A.桂南战役

10 / 23

B.枣宜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5.论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C)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C. 党的建设、人民军队建设和根据地建设 D. 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6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67.《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2)在上述联盟中,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一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4)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11 / 23

6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6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在何时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C) A. 1945年8月 B. 1945年9月 C. 1945年10月 D. 1945年11月

70.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C)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71.淞沪会战、《论持久战》发表、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怎样的?(C) ①淞沪会战 ②潘家峪惨案 ③七七事变 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7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天? 1945年8月15日

73.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A) A.和平、民主、团结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D.将革命进行到底

74.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C)

12 / 23

D.①③②④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将革命进行到底

7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B)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E.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7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的原因是什么?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急于求成 (C)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BCD) A. 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B. 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D.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78.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79.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的内容是?(ACD)

13 / 23

A.讲学习 B.讲纪律 C.讲政治 D.讲正气

80.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程和经验时的内容是?(ABCD) A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B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C最突出的目标是与时俱进 D最基本的方法是稳步前进

8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C) A. 1945年8月 B. 1945年9月

C. 1945年10月 D. 1945年11月

82.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D)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83.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谁?(D)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云

84.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D)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86.毛泽东在哪次讲话中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4 / 23

(B)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8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怎样的?(C) A.无偿没收

B.有偿征用

C.和平赎买

D.限制发展

8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89.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ABC)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0.土地改革完成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C)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91.1911年直接参与领导武昌起义的革命组织有哪些?(AB) A.共进会 B.文学社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5 / 23

92.李大钊于1918年发表的文章有哪些?(AB)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B.《庶民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文学革命论)

93.得到日本支持的军阀有哪些? ①直系军阀 ②皖系军阀 ③桂系军阀

④奉系军阀 (B)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4.帝国主义瓜分灭亡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是什么? (1)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反侵略斗争,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展示了自己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打击了侵略者。连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也认为“瓜分一事,实为下策”。(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列强矛盾的存在,使其不得不协商暂缓瓜分,改为保全清政府,“以华制华”。 9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企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9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

16 / 23

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4.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97.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五)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98.综合分析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况及其失败的原因?(同48题)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99.试述近代西方入侵给中国造成的危害以及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治等方面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17 / 23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中短缺;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100.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同66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 B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 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C.张君劢 D.邓演达 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C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

18 / 23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规定中国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的条约是(D)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段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 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60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881年——《改订伊犁条约》和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去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1895年,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救亡”口号的是(A) A.严复 B.孙中山 C.梁启超 D.康有为

1899年11月,强租广州湾,把云南、两广划为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B)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日本

引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D)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五卅惨案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30年6月至1930年9月,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C)

A.“左”倾盲动主义 B.“左”倾教条主义 C.“左”倾冒险主义

D.“右”倾机会主义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T )

3.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T

) 4.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社会形态。( T

)

6.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 T

)

2.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昂船洲。(×)《北京条约》

3.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和人民贫困。(√ )

4.在中国近代史上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的战争是八国联军

19 / 23

侵华战争(×)中法战争

6.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战争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 10.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 )

1.《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土地方案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得到了实施。( F ) 3.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T) 4.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F ) 5.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T) 6.洋务运动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 F )(地主阶级)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T ) 4.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T ) 5.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F ) 6.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T ) 7.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T ) 9.清末“新政”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它促进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 。

10.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骨干是资产阶级实业家。( × ) 12.北洋军阀其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 ) 14. 在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也加入了民主党派甚至成为领导骨干。( √) 1.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F )

4.中国资产阶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大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T) 5.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 T ) 6.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官僚资本主义。( T )

9.工人阶级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 √ )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成为世界的政治中心。( √ )

11.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苏联红军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取得胜利。(×)

20 / 23

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

12.护国战争击溃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 )

14.1921年7月,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纲领。( × ) 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T ) 5.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T )

6.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从五四运动一开始就参加了这场革命运动。( F )

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F ) 8.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没有直接关系。( F ) 10.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主要宣扬马克思主义。( × ) 1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首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 ) 12.就问题与主义和李大钊进行论战的是梁启超。( × ) 18.中共五大召开是在1925年。( × )(1927年) 1.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仍然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2.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 )

3.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 。( √ )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 )

5.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岗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形式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和地主阶级的土地”。 ( √ ) 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的是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 ) 7.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的作出的。( √ ) 8.1935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 ) “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21 / 23

1.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发动是从华北事变开始的。(F )

2.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虽然提出了减租减息政策,但没有放弃没收地主阶级土地的政策。(F)

3.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就正式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F ) 4.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军队侵犯陕甘宁边区,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F ) 5.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最根本区别在于依靠的抗日力量不同。(T)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 F) 7.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T ) 8.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美国就采取了支持中国、联合中国共同抗战的政策。( F ) 9.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没有打过一次胜战。( × )

10.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命题。(√)

1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十年内战由此结束。( √ )

13.1937年,党的洛川会议制定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 × )为全国抗战制定了正确路线和战略总方针

14.1940年期间,对华北日军发动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战役,人们称为百团大战。( √ )

1.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是“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消灭共产党”。( F) 2.1947年6月底,在解放军数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全国性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T) 3.在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也加入了民主党派甚至成为领导骨干。( F ) 4.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自愿的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F) 5.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F)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

22 / 23

6.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这一重大决策是在党的七大上作出的。( F)(七届二次)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 F )(官僚)

8.1948年1月在民盟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独立的中间路线不符合中国的现实环境是“行不通”的,标志着民盟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T ) 9.国民党统治集团是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 )

10.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是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 )

11.中共七大时,毛泽东就提出对蒋介石采取“杀头”政策。( × ) 12.国民党政权完全同意了政治协商会议各项决议。( × )

13.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点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进攻阶段。( √ )

14.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15.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动《关于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租减息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6.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后土地改革广泛发动,但一度发生过侵犯部分中农利益、侵犯某些民族工商业等的“左”倾错误。( √ )

17.新疆三区革命的三区是指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 × )伊犁、塔城、阿勒泰

18.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正式成立,许德珩当选为理事。( √ )

23 / 23

上一篇:中共邯郸市委办公厅下一篇:中国城市化文献综述